(完整版)执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
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解释“初竖执之”中“执”的含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拿
2办法没有想出。
3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进不去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
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
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共10篇)
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共10篇)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一):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题求答案⒈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⑴遂依而截之(带点的字事之):____.⑵亦不可入(带点的字是入):____.⒉“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什么意思⒊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____,后____,最后听别人的话____才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回答)⒋你有“执竿入城”的好办法吗请画一画.﹝第⒋题可以不写﹞(1)指杆(2)进去2 为什么不把杆从中间截开带进去.3,杆子碰到城墙进不去,后试了几次,截了拿进去4,可以横着拿进去.自己画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二):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题答案⒈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⑴遂依而截之(带点的字事之):____.⑵亦不可入(带点的字是亦):____.⒉“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什么意思⒊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____,后____,最后听别人的话____才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回答)⒋你有“执竿入城”的好办法吗(1)指杆(2)进去2 为什么不把杆从中间截开带进去.3,先杆子碰到城墙进不去,后试了几次,最后听别人的话把竿子截成两半才进了城门4,可以横着拿进去.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三): 文言文《执竿入城》阅读题答案⒈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的字.⑴遂依而截之(带点的字事之):____.⑵亦不可入(带点的字是亦):____.⒉“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什么意思⒊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____,后____,最后听别人的话____才进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回答)⒋你有“执竿入城”的好办法吗(1)指杆(2)进去2 为什么不把杆从中间截开带进去.3,先杆子碰到城墙进不去,后试了几次,最后听别人的话把竿子截成两半才进了城门4,可以横着拿进去.【执竿入城阅读答案】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四): 阅读题夸父逐日执竿入城求若对我的答案有疑问,采纳咱的答案.《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4.本文选自 ,我们常用“夸父逐日”比喻(3分)15.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⑴夸父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道渴而死16.下列“其”字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弃其杖,化为邓林.A.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其文理皆有可观者.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17.翻译下列句子.(3分)渴,欲得饮,饮于河、渭.18.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19.请以神话故事为“夸父逐日”这个成语对一个下联:(2分)(三)鲁人执竿(8分)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①执长竿:_________ ②但见事多矣:____________ ③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2.对文中的老父,你是如何评价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参考答案14.(3分)《山海经》(1分)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2分)15.⑴跑⑵黄河⑶到北方向北⑷在路上16.(3分)A17.(3分)(夸父)口渴了,想要喝水,又到黄河、渭水喝水.18.(3分)勇敢、执着、甘于奉献19.(2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女娲补天……20.(3分)①拿②只③于是21.(2分)为什么不用锯从中间锯断拿进去呢22.(3分)死脑筋,不懂变通,自以为是.明明竹子顺着拿就可以进去,却非要出个馊主意将竹子截断,还自称“但见事多矣”.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五): 执竿入城阅读理解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②计无所出:③俄: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中截:从中间截断.⑥遂:于是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1)亦不可入:(2)遂依而截之: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什么意思3、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后(),最后听别人的话()才进入了城门.(用自己的话填空)1、也不能进入于是听了他的话把竹竿截断了2、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这个执长竿的人进城门时,先(竖着竹竿),后(横着竹竿),最后听别人的话(把竹竿从中截断)才进入了城门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六):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划分朗读节奏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执竿入城阅读答案】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七): 执竿入城(三)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1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俄3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4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5依而截之. 1初:开始时 2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3俄:不久4但:只 5遂:于是1.字义解释:执()之()至()截()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字义解释:执(握,持)之(代词,它,代长竿)至(来到)截(截断)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很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八): 执竿入城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执长竿入城门者”是一个蠢人,做事不会思考,十分死板,不懂得变通,不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执竿入城阅读答案(九): 执竿入城最后那人怎么样进的城门还有这个故事讽刺了谁讽刺了他的什么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楼下的答案是复制的一看就知道根本没读我提的问题执竿入城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执竿入城启示“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老夫”自作聪明,不懂装懂,乱指挥,弄巧成拙,但乐于助人.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1,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十): 截竿入城的阅读答案.计无所出的翻译!曹娥东之齐,匮(缺少)粮,过雍门,鬻歌(卖唱)假食(糊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当止不止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穴故嵌空②而缭曲③,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④,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乃力运数石,窒⑤虎退路,两穴并⑥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⑦,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樵:打柴。
②嵌空:深陷的样子。
③缭曲:曲折缭绕。
④窦:孔穴。
⑤窒:堵住。
⑥并:一起。
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蛇行而入(一种动物) B.两穴并聚柴以焚之(来)C.虎被熏灼(炙,烧) D.避入石穴中(躲)(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限划两处)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
(4)老虎的死因是什么?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农夫与行者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曰:“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徐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者于是解衣下田(过路的人) B.而气竭汗雨(尽、完)C.徐谓农夫曰(告诉) D.行者服而退(退出)(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截竿入城参考答案
截竿入城参考答案截竿入城截竿入城,这个词语源自中国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策略,意指在敌军进攻城池之前,将城门的大木杆截断,以阻止敌军进城。
然而,在现代社会,截竿入城的含义已经发生了转变,成为一种比喻,指的是在某个事物或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以致于改变原有的格局。
在生活中,截竿入城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比如,我们常常听到一些青年创业者的截竿入城的故事。
这些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勇气,打破了传统行业的束缚,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
他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市场洞察力,成功地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这些截竿入城的创业者不仅改变了行业的格局,也为其他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截竿入城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在经济、科技或文化领域中取得的突破。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世界为之侧目。
这些截竿入城的成就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截竿入城并非易事。
要想在某个领域中取得突破,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
同时,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敢于冒险的勇气。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只有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截竿入城并不仅仅是个人或国家的事情,它也可以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可以借鉴截竿入城的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无论是个人的事业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有人们不断截竿入城的精神,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截竿入城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谦逊和谨慎。
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经完成,反而需要更加努力和谨慎地前行。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和社会。
总之,截竿入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
长竿入城阅读答案
长竿入城阅读答案【篇一: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阅读答案】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现在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③俄: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中截:从中间截断。
⑥遂:于是【小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划线字。
(2分)(1)亦不可入:(2)但见事多矣【小题2】翻译句子(2分)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小题3】概括这段文字给予你的启迪。
(2分)答案【小题1】(1)也(2)只是,只不过【小题2】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小题3】例: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亦”在古文中是虚词“也”,现在也有沿用的;“但”是古今异义词,古文中意为“只”。
【小题2】试题分析:将主要字词解释准确,“但”:只不过;“何”,为什么;“以”:用;“锯”,名词动用,“用锯子锯”,“中”:中间;“截”:断;“入”:进入。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个讥讽故事,从故事中人物笨拙的行为即可分析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即做事不能死板,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行为。
【篇二:执竿入城阅读答案】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从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原出《太平广记》二百六十二卷原文大意:鲁国有人拿着一根长竿进城。
到了城门口,发现竖着拿,城门不够高,进不去;横着拿,城门不够宽,还是进不去。
正在着急,有位老人路过道:“我虽然不是圣人,但经过的事无数。
这点小事难不倒我。
你只要把长竿锯成两截,不就可以进去了吗?”鲁国人一听,觉得太高明了,就把长竿锯成两截,高高兴兴进了城。
鲁,周朝一个诸侯国。
约在公元前1100年被封,首府在今曲阜。
大名鼎鼎的孔丘,就出生在鲁国。
别看现在孔子红得发紫,当时在鲁国不怎么吃香。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
鲁人锯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阅读题
(1)解释“初竖执之”中“执”的含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1)拿
(2)办法没有想出。
(3)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进不去(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截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截竿入城》阅读练习及答案截竿入城魏晋:邯郸淳撰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18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0.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划3处)(3分)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om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常蹲其身而置之其坐B.而剑不行而忘操之C.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D.有欲买履者执长竿入城门者13.翻译句子。
(6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14.《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
(3分)(1)你对郑人说:(2)你对执竿者说:(3)你对老者说:答案:10.(3分)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 亦不可入11.(4分)(1)坐同“座”,座位。
(2)持、拿。
(3)只,只是。
(4)依照、依从、听从。
12.(2分)C13.(6分)(1)等到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2)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锯开后拿进去呢?14.(3分)(1)我对郑人说: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懂得灵活变通。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篇一: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2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根底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接下来了鲁人锯竿入城阅读答案,欢送查看。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解释“初竖执之”中“执”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
计无所出。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人说些什么?
(1)拿
(2)方法没有想出。
(3)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进不去(城门)。
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一点方法也想不出。
(过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才智高超的.人,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听从了(老人的方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这是一那么,天下没有这般愚蠢的人,但这那么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从老人这个方面又看出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
“执竿者”做事不懂思考,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执竿者,自作聪明,乱指挥,却把事情弄得更糟,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执竿入城①鲁②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
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⑦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执竿入城》选自《笑林》,②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
③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
计:办法。
④俄:不久,一会儿。
⑤老父:老人。
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⑦遂:于是,就。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_________________亦不可入_________________遂依而截之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
②必:总是。
③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④请:要求。
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
⑥以:跟别人相同。
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锯竿入城 阅读理解题
锯竿入城阅读理解题
1.【问题】锯竿入城阅读理解题
【答案】锯竿入城阅读理解题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阅读。
锯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③。
俄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世之愚⑥,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执】拿。
③【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
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但】只是。
⑥【愚】愚蠢。
(1)下列说法中只有两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以锯中截而入”是最好的办法了。
B.“世之愚,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
C.这则笑话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变通,不要片面和固执。
D.文中“老父”助人为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了人。
(2)这篇小古文出自我国第一本笑话集《笑林》,文中的“老父”可笑,因为他______;文中的“执长竿者”可笑,因为他______。
答案解析:(1)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可知,B、
C正确,A、D有误,“老父”自以为聪明,为那人出了个坏主意。
(2)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译文以及短文内容的理解可知,我从文中找到两个可笑之人即“老父”和“执长竿者”。
拿竿子的人不动脑筋,对别人的建议不加思考;老人自以为聪明,好为人师。
故参考答案为:
(1)B C;
(2)自以为聪明,好为人师不动脑筋,对别人的建议不加思考。
【参考文档】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入...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入...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
入...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入,不可入;横执入,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入。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①执:______________
②俄: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笑话讽刺的是谁?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拿
②过了一会儿
2、开始竖着拿,不能进去,(后)横着拿,也不能进去,(实在想不出办法来)。
3、讽刺了“执竿者”不知变通。
也讽刺了“老父”佯装内行。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阅读答案_3999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行入,横执之,亦不行入,束手无策。
俄有老父至
曰:“吾非贤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说明】①鲁:鲁国,此刻山东省南部一带。
②束手无策:想不出方法③俄:
不久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中截:从中间截断。
⑥遂:于是
【小题 1】联系上下文,解说划线字。
( 2 分)
(1)亦不行入:( 2)但见事多矣
【小题 2】翻译句子( 2 分)
吾非贤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小题 3】归纳这段文字赐予你的启示。
( 2 分)
答案
【小题 1】( 1)也( 2)不过,只可是
【小题 2】我其实不是圣贤, 只可是是见到的事情多了,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小题 3】例:思想要灵巧,不要片面与执拗。
分析【小题1】
试题剖析:“亦”在古文中是虚词“也”,此刻也有沿用的;“但”是古今异义词,古文
中意为“只”。
【小题 2】
试题剖析:将主要字词解说正确,“但”:只可是;“何”,为何;“以”:用;
“锯”,名词动用,“用锯子锯”,“中”:中间;“截”:断;“入”:进入。
【小题 3】
试题剖析:这是一个讽刺故事,从故事中人物蠢笨的行为即可剖析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即
做事不可以呆板,要依据详细的环境改变自己的行为。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篇一: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2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7(附译文及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7(附译文及答案)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解词:①执——拿.②俄——一会儿.③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④遂——于是.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练习:1.解释文中加横线词。
执()之()至()截()2.句子翻译①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答案:1.字义解释执(握,持)之(代词,它,代长竿)至(来到)截(截断)2.句子翻译①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翻译: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翻译: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
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桑中李树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xī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zhuó之。
解词:(1)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2021小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练习题
2021小学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培优补差辅导专项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
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
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
②俄:不一会儿。
③遂:于是,就。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的;②代词,代指长竿;③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
”遂依而截之(_____)世之愚(_____)莫之及也(_____)[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A.南辕北辙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刻舟求剑2. 小古文阅读。
华佗巧治有一郡守①病,能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②,乃多受其货③,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
郡守子知之、属④使勿逐,守嗔(chēn)恚(huì)⑤,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①郡守∶古时候的官名。
②差∶同'瘥',病愈。
③货∶财物④属∶同'照',嘱咐。
(⑤嗔恚∶愤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属使勿逐(________)吐黑血数升而愈(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邯守果大怒,令人追捉华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句子完成下面的问题。
华佗认为郡守的病怎样才能痊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治好郡守的病,华佗用了什么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执()之()至()截()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
(寓意多一点)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义解释
执(握,持)之(代词,它,代长竿)至(来到)截(截断)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翻译: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翻译: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
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非均匀分段。
(3),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