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1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
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竹林,坚强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展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呀,并且能够初步理解和欣赏两首不同风格的现代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呢,就是理解诗的内涵和情感啦;难点就是体会诗歌独特的表达方式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哎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在路上走着,突然看到天空中有一朵云特别像一只兔子,我就盯着它看呀看,看着看着我就觉得这多有意思呀,就像诗歌里那些奇妙的意象一样。
(二)学习第一首诗
我们来读这首诗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哦。
读完后我们来讨论讨论你们都看到了啥。
(三)分析第一首诗
哇,同学们说得都好棒呀,对诗的理解很到位嘛!
(四)学习第二首诗
现在我们来看另一首啦,这首诗可不一样哦,大家仔细读。
(五)分析第二首诗
看看,这里面的情感是不是很特别呀,就像我们有时候会有的那些小情绪一样。
(六)总结
好啦,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大家要记住诗歌的美妙呀,可以多去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说不定也能写出很有意思的诗呢!就像我看到那朵像兔子的云一样,生活处处有诗意呀!
四、作业布置
让同学们自己去观察生活,找一个小细节,试着写一首简单的现代诗。
哎呀,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教案真正喜欢上现代诗,在诗歌的世界里快乐遨游哟!。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与技巧。
3. 激发学生创作现代诗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第一首:《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二首:《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 简单介绍现代诗的定义及其特点。
- 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
新课展示(10分钟)- 朗读两首诗,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 分析《静夜思》和《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
互动探讨(15分钟)- 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补充。
实践操作(15分钟)- 指导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现代诗。
- 提供一些现代诗创作的技巧和建议。
作品分享(10分钟)-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
- 教师和同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
- 强调诗歌创作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完成一首现代诗的创作,主题自选,要求原创。
- 下节课前提交,并准备口头分享。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还能通过创作练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诗歌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6篇(现代诗二首教学方法),以供参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必备品格【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关键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巢、苇”等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渡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么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板书:《秋晚的江上》《花牛歌》)二、介绍作者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现代著名诗人、史学家,我国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秋之泪》等。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
新2024秋季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诗歌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如“巢、苇、罗”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歌中描绘的秋晚江上的景色,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珍惜自然之美,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教学资源•课文《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的多媒体课件或教材。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展示秋晚江上的景色。
五、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课所学的诗歌,回顾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创设情境:播放秋晚江上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色。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绘秋晚江上景色的现代诗——《秋晚的江上》。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标记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生词卡片进行初步理解。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进行集中讲解和练习。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确保字音准确、句子流畅。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段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节):描绘秋晚江上的景色,夕阳斜照、归鸟归巢。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现代诗二首
景物描绘 → 情感表达
想象画面 → 感受意境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同时,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朗读法、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歌配乐、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
1.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2.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3. 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四、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魅力
1. 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品味诗歌语言的美。
五、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现代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2. 分享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教案要素
内容
教学课题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现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表达。
2. 学习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包括语言的选择和意象的创造。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首:《静夜思》作者介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情感丰富,想象奇特。
诗歌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与讨论- 意象分析:明月、床前、地上霜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清冷宁静的夜晚场景,引发读者对家乡的思念。
- 情感表达: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举头、低头),表达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第二首:《断章》作者介绍郑愁予,现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受到读者喜爱。
诗歌内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分析与讨论- 互文性:这首诗通过"看"的动作建立了一种相互观察的关系,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
- 意象运用:明月和窗子作为传统的象征物,被用来加深诗歌的情感深度和美学效果。
教学方法1. 朗读练习:学生先独立朗读,再集体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可以是自由体或固定形式的诗歌。
作业布置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进行朗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尝试创作一首四行的现代诗,主题自选。
教学反馈本课程结束后,教师将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篇一」中国现代诗三首之:雨巷(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刘星河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一、导入我们在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先后学习了闻一多的《发现》、郭沫若的《太阳礼赞》。
这两首诗歌都是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朗读此首诗,读完后谈谈对这首的初步印象,可以结合前两首诗来谈。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第三个是丁香。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4.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画面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现代诗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形式。
(2)提问学生:你读过现代诗吗?说说你对现代诗的印象。
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
2.新授(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秋晚的江上》描绘了秋天傍晚江面上的美景;《花牛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活动。
(3)精读课文,感受意境美。
5.默读《秋晚的江上》,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赏析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如“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7.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花牛歌》,感受花牛的可爱和草地的美丽。
3.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巩固拓展(1)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分享。
(2)尝试写一首现代诗,表达自己对自然或生活的感受。
5.课堂总结(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多读多写现代诗,提高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现代诗二首》,包括《暮江吟》和《题西林壁》两首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形象描写和哲理,体会现代诗的韵味。
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对现代诗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学习《暮江吟》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含义。
(2)学习《题西林壁》a. 朗读课文,理解诗意。
b. 分析诗中的形象描写,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体会诗中的哲理,讨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色。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韵味,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暮江吟》形象描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题西林壁》形象描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暮江吟》和《题西林壁》。
(2)仿写一首现代诗,描绘自然景色。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示例:以《秋日私语》为题,描绘落叶、秋风、夕阳等元素,展现秋天的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是诗人汪国真的作品。
全诗围绕“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这一主题,采用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历数面对平坦、崎岖、幸福、不幸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展现了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这首诗写于他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在这样的处境下,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却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将到来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体会诗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得到启迪。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自读展示、分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诗歌,用有感情的诵读来传递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2、借助课外资料,联系诗人的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和诗人的理解。
3、查找关于作者更多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从中体会作品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传递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重难点分析:教学时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
由于两首诗所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都很清晰、明确,在教学中可以较多地采用自学、讨论等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汪国真和普希金的故事以及了解他们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两首诗的题目,看看发现了什么特点?(都与生活有关)(二)出示课件,介绍现代诗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多读,读出韵味来。
第二步,多思,思考作者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第三步,多想象,想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画面。
二、学习第一首,领悟诗歌韵味(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
汪国真,祖籍福建,出生于北京。
他的诗清新、美好,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由于性格原因或是缺乏自信。为了鼓励他们,我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讨论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表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关注这些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意识到现代诗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诗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现代诗学习中,体会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现代诗的节奏、韵律,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词语理解:掌握《繁星》和《葡萄叶》中关键词语的意义,如“闪烁”、“脉络”等,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词语塑造形象。
举例:《葡萄叶》中通过描绘葡萄叶子的纹理,诗人隐喻了生命的复杂与坚强。学生需要理解这种隐喻背后的深层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情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现代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夜晚的星空或者是身边的树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以其自由的格式、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它是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教案: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欣赏现代诗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能够分析探究现代诗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现代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现代诗,其中一首应具有明显的意象和抒情特点,一首应有一定的哲思和隐喻。
2. 复印一份现代诗的欣赏指导和解析。
3. 提前准备一些现代诗的素材和鲜活的意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在黑板上写下“现代诗”这个词语,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它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诗与古代诗的不同之处,协助他们理解现代诗的独特性。
3. 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并告知学生我们将对它们进行欣赏和分析。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现代诗的欣赏指导和解析给学生,告诉他们今天的任务是欣赏和分析这两首现代诗。
2. 阅读第一首现代诗,然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或解读这首诗的意义和特点。
3. 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汇总和总结,指导他们理解现代诗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 阅读第二首现代诗,重复上述步骤。
三、创作(20分钟)1. 给学生一些现代诗的素材和鲜活的意象,鼓励他们自由地写下自己的现代诗。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象和主题,帮助他们构建自己诗歌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3. 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提供一些个别指导和建议。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鼓励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现代诗,并请几个学生读出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出色的诗歌。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现代诗有哪些特点?你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2. 提醒学生随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多读多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够对现代诗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欣赏和分析现代诗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在创作环节,给学生提供一些现代诗的素材和鲜活的意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创作状态。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小学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会写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生字和朗读音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能说说你能想到哪些景物呢?它们美在何处?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得景物。
3.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景物啊,真美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他们眼中的美景。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生齐读生字,师订正。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读音及笔画顺序。
巢、苇、罗、眠、霸、占3.生再读生字并组词。
三、初读课文1.生自由朗读两首现代诗,师引导读的节奏。
(《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花牛歌》用活泼欢快的语调读。
)2.生简要概括出两首诗歌的画面。
(黄昏秋江图;花牛草地嬉戏图。
)四、《秋晚的江上》文本探究1.生圈出第一首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
2.师带领生解读文本。
(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鸟儿、斜阳、芦苇)(2)分析“驮”字的精妙。
①让学生先理解“驮”字意思,并将自己想象成鸟儿,体会倦了的鸟儿与驮之间的关系和画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文本中,做到边读边想象边体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②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反馈。
③师出示答案:写了夕阳西下,困倦的鸟儿要回家了。
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形象写出了鸟儿困倦的程度。
同时也渲染了黄昏景色下的悲凉的美。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中的“妆”是什么意思?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两种颜色对比有何作用?①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②选组内代表回答问题,老师订正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语言的表达,同时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活”起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内容为《现代诗二首》。
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诗歌里的儿童生活》中的《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现代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韵味,了解现代诗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中描绘的意境。
2.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3. 通过对两首现代诗的学习,培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现代诗的韵味。
难点:学习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并能够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此引入课题。
2. 学习《我想》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
c. 学生交流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 学生交流讨论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味。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创作一首简单的现代诗。
b.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诗意奖等。
六、板书设计1. 《我想》a. 内容概括b. 现代诗特点c. 表现手法2. 《童年的水墨画》a. 内容概括b. 修辞手法c. 感受与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梦想是一双翅膀,让我飞向蓝天;梦想是一颗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梦想是一片海洋,给我勇气和力量。
3. 作业要求:格式规范,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手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感受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包括其语言、形式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能够从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3、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运用、语言的表达等。
2、难点(1)帮助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2)启发学生如何在创作中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创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优美的现代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诗歌赏析(1)出示第一首现代诗,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的情感,每组派代表发言。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深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
(5)以同样的方式赏析第二首现代诗。
3、比较阅读(1)让学生对比两首诗歌在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比较结果和思考。
4、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确定创作的主题。
(2)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现代诗歌创作手法,如象征、隐喻、排比等。
(3)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5、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互相阅读和评价。
(2)每组推选一篇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和朗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现代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被美丽的夜空或流淌的小溪所打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现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现代诗二首》。主要包括《繁星》和《春水》两首现代诗的学习。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如下:
1.朗读并背诵两首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了解两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学习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繁星”或“春水”为题的现代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学习现代诗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朗读节奏、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朗读示范、分析具体诗句和比较不同诗歌,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尝试解读诗人的创作意图。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繁星”或“春水”为题的现代诗。这个创作活动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巧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现代诗,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最前面有一段#教案#导语,通过#教案#导语我们就知道学习这两首诗歌的方法了。
谁来给我们读读。
(学生个别读)2.这段#教案#导语中你提取出了哪些方法?板书:读诗歌,说景物,想画面。
3.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读读两首诗,我们先读第一首《秋晚的江上》。
二、学习第一首。
(一)读出节奏1.出示《秋晚的江上》,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教学提示:①正音,尽(jǐn)管、芦苇(wěi)。
②用诗和句子的不同排版对比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现代诗歌分行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2.齐读诗歌。
(二)想象画面1.多美的朗读,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此刻正在江边欣赏着这幅美景,再仔细瞧瞧,这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呀?教学提示:①学生自读中发现景物:鸟儿、斜阳、江上、芦苇,老师板画江上、芦苇、鸟儿。
②学生借助教具“太阳”板贴,尝试结合诗歌意思将斜阳放在画面的适当之处。
学生在板贴中,感受斜阳渐渐西沉,时间缓缓推移。
2.想象画面,读出诗歌的意境。
(三)感悟巧思1.有人说,一首好诗一定有诗人巧妙的构思,从古至今,诗都很强调构思,这首诗中你发现诗人的巧思了吗?教学提示:①感悟“驮”字的巧思。
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这本来是大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可是作者却说它是驮着斜阳回去,把原本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诗人的巧思。
②感悟“掉”字的巧思。
夕阳洒在江面上,这是大自然中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笔下,这一切似乎是鸟儿带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
教案
课题:《现代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三维):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长城谣》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
(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
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
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
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
(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
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
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四)当场成诵!
(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灵活机动: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一片槐树叶》
一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纪弦(略)
三赏析诗歌
1 听录音,
2 整体感知诗歌
3 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
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
颜色。
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4 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
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
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
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5 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
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
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6 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7 再听范读。
8 要求当场成诵。
四布置作业
附舒婷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首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
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的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找出事物特征要建立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
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阅读分析
说明文,才能正确把握其说明顺序。
范例3 《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
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
所以
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写
太和殿:
第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
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第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如:蟠龙、金龙、双龙
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第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如:在紫禁城的中轴
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第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如:跪满百官、
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
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请注意方位词语
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解答: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解题方法链接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难点问题2 理清顺序条理清楚
生:老师,我们在学习《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文章为什么要从旅人桥说到赵州桥、卢沟桥,最后又说到现代的桥?
师:问得好,你的提问涉及到说明文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说明顺序吗?
师:好,说明文在安排写作材料的时候,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这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
关于这一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好。
生:老师,我明白了。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
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
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