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明清时期的儒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分析】

[概念解析]

经世致用: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

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

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一、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一方面,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

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4.文化: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二、概况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思想:

⏹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

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

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

期启蒙思想的旗帜。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主要思想著作作用

三、评价

1.积极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

(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联]明清之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相似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二是都出现了新思潮反对禁欲主义。

[拓]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变的是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

重新焕发了生机。不变的是,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影响下,未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可见,任何思想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政治经济。

[系统认知]

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3. 他们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而不是资产阶级利益!

[高考真题]

1.(2016•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C

2.(2017.4•浙江高考•6)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A

3.(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解析】答案A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

故选A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B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

4.(2015•福建高考•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解析】C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弘扬道德,规范言行信息,故B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意思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静心明志是在“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基础上,没有突出作者意思,故D项错误。5.(2014•浙江高考•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答案:D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2013•山东高考•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解析】答案:C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C错误,答案选C 。其他都正确。

7.(2012•广东高考•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A项。

8.(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答案:D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

9.(2016•海南高考•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