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1—1种子发芽实验(一)一、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二、器材:(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每组)水1杯、滴管1个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1、实验前要先观察种子形状,记录下相关的特征和数据,并把它们画下来;2、按照实验计划用标签给种子分组编号;3、要告诉学生隔一段时间就去观察一次,及时做记录。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盒子或黑色塑料袋1个、一些潮湿的土壤、(冰箱)。
1—2种子发芽实验(二)一、实验内容:整理分析实验记录的信息二、器材:(每组)实验后发芽的和不发芽的种子、放大镜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略。
1—4蚯蚓的选择一、实验内容:探究蚯蚓生长环境实验二、器材:(每组)长方形扁纸盒2个、蚯蚓10条左右、干土和湿土若干。
三、规范操作要点:1、学生先谈谈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
2、分组设计对比实验方案,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1—6做一个生态瓶一、实验内容:生态瓶的设计和制作二、器材:(每组)做生态瓶的容器1个、半桶水、一些洗净的沙和小石子、一些捕捞工具。
三、规范操作要点: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一、实验内容: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二、器材:(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预测、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
2—1光和影一、实验内容: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二、器材:(每组)手电筒1个、4K白卡纸1张、长方体小木块1个、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按照教材25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参考答案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在观察光传播过程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传播路线会发生变化。
下面是观察内容和我的解释:观察内容我看到的现象我的解释激光笔射出的光线透过空气进入水中斜射入水中的光会在水面发生折射现象,看上去像在水面处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铅笔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在水面处看上去铅笔像折断一样,这是因为光的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
从方形鱼缸的棱角处观察鱼缸里的鱼能够使一条鱼看上去变成两条鱼,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原理。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本课的活动记录需要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解释。
教师应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解释。
同时,教师也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以培养学生记录惯和记录能力。
学生活动手册的内容是通过观察地形特点和形成原因的猜测记录在表格中,教师可以将这个表格制成班级记录表的形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线索。
后续的研究内容会对本课形成的猜测一一给予回答,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与认知。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学生可以记录形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在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时,可以制作一张抗震防灾手抄报,提供抗震防灾小常识,如在发生地震时如何避震,强震过后如何自救等,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完善。
在研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时,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火山,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由于地壳的不停运动,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在活动手册中,第一项要求学生标出“火山喷发”实验中每个材料所代表的意义,以帮助学生将模拟实验与自然现象对应起来,从而建立起对火山喷发成因的理解。
第二项要求学生写出火山喷发的原因,以检验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2.5部分,学生需要将他们对风的认识填写在表格中,包括风对地表的改变、改变特点的比较以及风的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

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实验1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三脚架、小瓷盘、酒精灯、火柴、土豆泥、番茄酱。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把土豆泥放在小瓷盘中,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做成山的形状。
2、把小瓷盘放到铁架台上,隔石棉网加热,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实验现象:番茄酱会穿过土豆泥冒出来。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
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实验4 温度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页岩、燃烧钳、水。
实验步骤:1、先点燃酒精灯,用燃烧钳夹紧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2、加热岩石后把它放入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有的一块块掉碎屑。
实验结果: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实验5 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震动。
实验17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实验材料:温度计、支架、棉纱、表。
小学科学五年级学生活动手册(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学生活动手册(上册)
以下是小学科学五年级学生活动手册(上册)的内容大纲:
1. 单元一: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 学习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探索物质的变化,如溶解、融化和凝固
- 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2. 单元二:水的运动
- 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如水的蒸发、降雨和河流的流动
- 进行实验模拟水的运动过程
3. 单元三:天气的变化
- 了解天气的变化概念,如晴天、阴天和雨天
- 学习观察天气现象,如云朵和风向
- 进行实验模拟天气的变化过程
4. 单元四:植物的生长
- 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根茎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
- 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5. 单元五: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研究动物的特征,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学习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 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6. 单元六: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 了解人体的基本器官,如心脏、肺和肾脏
- 学习人体的系统,如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 进行实验探索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7. 单元七:科学实验
-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进行小型科学实验,如水的沉浮、声音的传播和材料的导电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一、指导思想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特制定本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二、主要任务、目标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我们力争演示实验达到95%以上,分组实验达到%。
引导每个学生亲历各个实验探究过程,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常规实验教学工作:1、实验教师应与其他学科密切合配,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学期初要制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并认真填写《实验进度表》,张贴在实验室。
2、分组实验时,任课教师必须深入细致核对实验通知单,学生必须认真完成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报告任科教师都必须认真评阅。
3、实验教师要按照《实验进度表》认真准备实验。
若需要药品和仪器,要提前向学校报告,及时购买。
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积极改进仪器及自制教具。
4、凡存有危险性的实验,任课教师必须事先摆事实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其后必须两人以上展开实验,严禁随便使非实验人员操作方式。
极力杜绝学生将实验药品拎出来实验室。
5、做好实验前后的仪器、药品检查和记录工作。
6、搞好实验室的卫生管理工作。
7、整理好实验档案。
四、搞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必须将实验室管理条例挂放在显著位置。
第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防雷、防电(1)防短路、漏电。
实验教师要加强防火及防电害意识,不能麻痹大意,应不时督促检查学生的防火及防电害工作。
在学生实验前必须保证电路及各种电器的完好,认真检查插头插座是否合适或松动脱落,电路绝缘是否良好,有无破损、漏电、短路等情况,各种电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 )和( )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观察到的现象:反射的光也是沿( )传播的。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7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光和热
实验目的: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温度计1支,镜子,胶布
实验步骤:
1、用胶布将温度计固定在墙上。
2、用镜子反光对着温度计。
观察到的现象:一次照射的温度比( )照射光的温度低。
实验结论:
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观察到的现象:太阳位置最高时( )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是( )影子最长;同时在实验中也可以发现,影子逐渐变短的是上午,影子最短的是中午( ),下午影子逐渐变长。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5
五年级上册
班次
1、将气球吹气,并用笔棒塞住气球口。
2、将吹鼓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用透明胶带粘)。
3、将笔棒取下。
观察到的现象:
小车朝( )相反的方向行驶。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3
五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
五年级上册科学手册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手册重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手册重点内容如下:
-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 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 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 脉搏是血管有节奏的搏动。
- 脉搏与心脏的跳动有关,脉搏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
- 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注射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第一单元1.对比实验。
会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步骤)(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参考:作业本第1页,书本第4页的图)(2)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4)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参考:书本第7页)(5)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参考:书本第8页)(6)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9、10页)(7)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10、11页)(8)蚯蚓喜欢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生活环境?(参考:作业本第4页)2.食物链。
会写食物链,会指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态瓶。
(1)会设计生态瓶。
指出生态瓶中的生物、非生物各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作业本第6页)(2)如果减少了生态瓶中的水、植物、动物,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单元1.影子的特点。
会做实验研究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参考:课本第25页)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会做实验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3.光的直线传播。
会做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光和热。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哪些仪器会把光线聚起来想成强光和高温?”(凹面镜、凸透镜)(参考:课本第34页)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知道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阳光下的黑色纸袋温度上升最;知道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时光线最强烈、物体得到热量最多)地形图上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实验名称: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实验研究的问题: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器材名称: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若干、两个盒子、两块纸巾、水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4.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5.把两组种子放到相同的环境中,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收集到的数据:种子发芽和水的关系实验记录表日期种子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有水。
第一课2实验名称: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研究的问题: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实验器材名称: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若干、两个盒子、两块纸巾、水、冰箱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常温下)(冰箱中)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4.让两组种子都得到水,保持湿润;5.把一组种子放到适宜温度的环境中(常温),叫实验组;把另一组种子放到冰箱冷藏室中(低温),叫对照组;6.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记录表日期种子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月日月日月日月日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适宜的温度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2)实验名称: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实验研究的问题: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4.让两组种子都得到水,保持湿润,;5.把两组种子放到温度相同并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其中一组种子用透明杯子罩住,让它接受阳光,叫实验组;另一组种子用不透明杯子罩住,与阳光隔绝,叫对照组;6.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种子发芽和阳光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实验时间:班级:姓名:日期种子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月日月日月日月日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器材名称: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水实验装置组装(图示):(阳光充足)(黑暗)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准备两个种有相同绿豆芽的花盆;2.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叫实验组;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对照组;3.保持其他条件相同;4.一星期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做好记录,进行分析。
实验收集到的数据:阳光充足的绿豆芽长势( ),处在黑暗中的绿豆芽()。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绿豆芽生长需要()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第三课2实验名称: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器材名称:五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培养皿、纸巾、水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在培养皿里铺上几层吸水纸;2.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3.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4.3-5天后,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绿豆芽生长需要()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实验名称: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实验研究的问题: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推测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把一个长方形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将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3.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4.再拿一个盒子,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蚯蚓10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后,打开盒盖观察,做好记录;5.反复做几次,交流我们的发现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实验次数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在潮湿土壤里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中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实验名称:生态瓶里水的多少对动物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问题:生态瓶里水的多少对动物有什么影响?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多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多观察几次;2.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预测生态瓶里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3.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水少时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多观察几次;4.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实验记录: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多时水少时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生态瓶里的水()后会影响动物的呼吸。
实验结论:生态瓶里的水减少后会影响动物的呼吸。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实验名称:生态瓶里动物的多少对动物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问题:生态瓶里动物的多少对动物有什么影响?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多观察几次;2.往生态瓶里增加一倍小鱼,预测生态瓶里的动物会发生什么变化;3.记录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后,它们在一分钟内浮到水面上来的次数,多观察几次;4.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分析如果小鱼增加两倍会出现什么情况?增加四倍呢?实验记录: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动物多时动物少时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生态瓶里动物()会影响它们的呼吸。
实验结论:生态瓶里动物过多会影响它们的呼吸。
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实验名称:在光源的照射下影子变化的特点实验研究的问题:在光源的照射下影子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名称: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屏)、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子。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将木块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的三个木块;3.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个长方体;我的猜测: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2.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有关;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有关。
实验结论:1.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2.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名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研究的问题: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器材名称: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把同一位置打孔的三张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面上;2.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3.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4.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之前一定的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5.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6.反复做几次实验。
实验记录:1. 用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屏上()。
2. 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卡纸(第一张除外)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再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屏上()。
我的猜测:光是沿()传播的。
实验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四课光的反射实验名称:光的反射实验研究的问题:光的反射实验器材名称:手电筒、科学课本、小球、镜子两面。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打开手电筒的开关,让光从上往下照射桌子上的书;2.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书本立起来,想办法让光照射到书本上;3.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想办法照亮阴影里的玩具;实验记录:用图示及时、科学、公正地记录下光走的路线。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分析记录的情况得出,光碰到挡光物时会发生()现象。
实验结论: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的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第五课光与热实验名称: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研究的问题: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实验器材名称:小镜子数面、温度计。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比较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2.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一下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何不同;镜子数0 1 2 3光的强弱温度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光强温度就(),光弱温度就()。
实验结论: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名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实验研究的问题: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实验器材名称: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着做成的纸袋,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把不同颜色的材料对折做成纸袋;2.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到阳光下比较它们的升温情况;纸的种类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我们的发现黑色粉色铝箔纸黑色蜡光纸白纸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深颜色比浅颜色升温(),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
实验结论:深颜色比浅颜色升温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
第六课2实验名称:阳光的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研究的问题:阳光的直射、斜射与吸热快慢的关系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把三只同样的黑色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2.分别按水平、和地面垂直、与太阳光垂直的角度放置;3.其他条件都一致;实验记录表:纸袋摆放的情况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我们的发现和地面水平和地面垂直和太阳光垂直实验信息数据整理: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看出,()的纸袋升温快。
实验结论:阳光垂直照射的纸袋升温快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实验名称: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冷热变化)实验研究的问题:冷热变化对岩石风化有影响吗?实验器材名称: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
实验装置组装(图示):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预测冷热会对岩石产生怎样的影响;2.选择合适的岩石,(考虑岩石大小,种类)用镊子夹取所选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人冷水中,反复几次;3.观察岩石及水的变化。
实验记录:岩石上出现()或者出现剧烈的(),水中可见岩石()。
实验信息数据整理:岩石受到冷热作用后,由于(),内外受热不均,导致表层不均匀的()与(),导致岩石慢慢破碎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