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患者需有持续性的高血压,血压值超过140/90 mmHg,且至少在两个不同时间点测量。
2. 蛋白尿:患者需有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超过
3.5克/24小时或尿蛋白肌酐比值大于0.5。
3. 其他病因排除: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 肾功能损害:患者需出现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或肾脏损害的现象,如血清肌酐升高、肾脏超声或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等。
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 阶段1:高血压、无肾损害;
- 阶段2:高血压、有肾损害,但尚无蛋白尿;
- 阶段3:高血压、有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
- 阶段4:高血压、重度蛋白尿和显著的肾功能损害;
- 阶段5:高血压、尿毒症。
以上仅为一般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了解、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肾脏影像学检查,以综合评估确定高血压肾病的诊断。
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慢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小动脉硬化和肾小球硬化所致。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1. 高血压的诊断。
首先,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肾脏损伤的诊断。
其次,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肾脏损伤。
通常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血肌酐、尿蛋白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肾脏损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①尿蛋白定量>0.5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②血肌酐水平升高;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
3. 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
此外,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评估。
肾小球滤过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变化。
通常可以通过血清肌酐测定,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从而评估肾脏功能的状态。
4. 影像学检查。
最后,为了明确高血压肾病的诊断,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现肾脏的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高血压的诊断、肾脏损伤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评估和影像学检查。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诊断,才能及时发现高血压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早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

高血压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是一种由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1. 高血压。
高血压是高血压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在诊断高血压肾病时,首先需要确保患者存在高血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人静息血压高于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而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控制更为重要,通常要求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 蛋白尿。
蛋白尿是高血压肾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通过尿液检测,可以发现患者存在蛋白尿,这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蛋白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受损所致。
一般来说,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大于0.5g即可诊断为蛋白尿。
3. 血肌酐。
血肌酐水平的升高也是高血压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会逐渐升高。
一般来说,血肌酐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女性,44-97μmol/L,男性,62-115μmol/L)即可诊断为肾功能损害。
4. 肾脏影像学检查。
肾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高血压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B超、CT、MRI等检查,可以观察到肾脏的形态和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高血压肾病的诊断。
5. 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血清尿酸、肾小管功能检查、肾脏活检等方法来辅助诊断高血压肾病。
这些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病情发展情况。
总之,高血压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指标。
及早发现和诊断高血压肾病,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减缓疾病的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和相关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影响

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是两种经常同时存在的疾病,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两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并且会加速彼此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以及如何有效管理这两个健康问题。
一、高血压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关系1. 高血压引起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损害肾小球,造成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损害可导致大量尿液中有盐分、水分和毒素积聚在体内,从而引起慢性肾脏病。
2. 患有慢性肾脏病增加罹患高血压风险慢性肾脏病会影响体内的电解质水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患有肾脏疾病还会引起体内一种称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异常,进而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二、高血压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1. 高血压加速肾脏功能恶化高血压可使肾小管受到更多张力和损伤,进一步加剧了肾脏疾病的发展。
患有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尿量减少、蛋白尿等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
2. 高血压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包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这也增加了患者死亡率。
而存在同时患有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的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加明显。
三、管理1. 平衡饮食高盐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合理控制饮食中的钠摄入量,适度减少脂肪含量,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肾脏功能下降。
2.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与高血压风险和慢性肾脏病相关,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这两个方面的健康问题。
减少摄取卡路里并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是控制体重和管理健康的关键。
3. 规律锻炼定期进行适度而规律的运动对于控制高血压以及预防慢性肾脏病进展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能够提升心血管功能,稳定血压,同时达到减轻肥胖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高血压肾病PPT课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高血压 肾病的研究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后。
谢谢
THANKS
现状
高血压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和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需要引起重视和加强防治。
02 高血压肾病的症状与诊断
CHAPTER
早期症状
轻度头昏
疲劳感
水肿
夜尿增多
血压升高时可能出现头 昏、头痛等不适症状。
由于血压升高,身体容 易感到疲劳。
早期可能出现下肢水肿, 严重时可累及全身。
高血压导致肾脏负担加 重,夜尿次数增多。
03 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与护理
CHAPTER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肾病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降低 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 应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 换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一步证实和探讨。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通过 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优化治疗方案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进一步优化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方法的探索
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中也备受关注。例如,饮食调节、 运动疗法和中医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患者 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研究热点与争议点
01 02
免疫治疗在高血压肾病中的作用
高血压肾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02
改善心肺功能
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 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免疫力
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 少感染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04
06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药物指导
CHAPTER
常用药物介绍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量降低血压,减轻水肿症状。
β受体拮抗剂
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
平衡训练
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提高关节灵活性 和肌肉伸展性。
如单脚站立、踩平衡球等,有助于提高平 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避免剧烈运动
高血压肾病患者应避免 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 压急剧升高,导致心血 管意外。
适量饮水
运动时应注意适量饮水, 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脱 水。
注意身体反应
助。
保持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 病和治疗。
参与康复活动
参加相关的康复活动和病友交 流会,互相鼓励和支持。
04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CHAPTER
高血压肾病患者饮食原则
低盐饮食
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以降 低血压和减轻水肿。
低脂饮食
限制脂肪摄入,特别是动物脂 肪和饱和脂肪,以降低血脂水 平。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
大。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 了解肾脏状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
合理用药
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 使用降压药物和其他相
关药物。
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心理调适
01
02
03
04
增强自我认知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

高血压肾病与肾性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血压肾病和肾性的详细信息,包括定义、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等。
通过阐述这些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相关问题。
2. 高血压肾病2.1 定义:高血压引起的患者出现明显的尿蛋白(大量或微量)。
2.2 原因:a) 血管收缩导致小动脉壁增加;b) 肝素释放减少;c) 细胞外液容积过多。
3. 肾性3.1 定义:由于结构上对输尿系统造成损害而导致异常排泄功能。
3,2 原因:a) 先天畸形;b) 梗阻或堵塞;c)感染;4.临床表现在此章节中描述两种情况下分别可能出现哪些典型体征和不适,并进行比较分析。
5.诊断方法描述如何根据患者所呈报告有什么样的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
6.治疗方案详细介绍高血压肾病与肾性各自的治疗方法,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建议。
例如:a)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b)手术干预:描述适应证以及手术操作过程;7. 预防措施提供一些建议或指导如何减少患上高血压肾脏并发表现风险。
8. 相关附件在此处提到本文档所涉及的任何相关文件、图片或其他资料。
9. 法律名词注释- 高血压: 指人体动脉收缩时内侧壁受力增加而引起心排量升高, 表示为舒张期和/ 或收缩期较正常值明显偏离.- 肝素: 是由鱼类粘多聚硫酸基甘露胺(heparinoid glycosaminoglycan sulfate ester)组成,具有抑制混合型溶栓剂活化因子Xa 和Ⅱb/IIIa 的活性。
- 先天畸形: 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或器官功能障碍,通常是由于遗传突变、环境因素和/ 或多基因效应引起。
10.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关于高血压肾病与肾性的详细信息,并包括定义、原因、临床表现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别让高血压“压垮”您的肾脏

别让高血压“压垮”您的肾脏作者:***来源:《祝您健康》2024年第06期魏瑰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康复专业青年委员。
擅长痛风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尿路感染等常见肾脏病的诊治。
统计数据显示,高血压肾病是导致肾衰竭透析排名第三的病因,仅次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
那么得了高血压或者高血压肾病该怎么办?如何才能避免肾衰竭?众所周知,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当血压升高时,血管壁为了对抗高压力会变得肥厚。
管壁增厚最初是好事,因为这样的管壁很“强壮”,不至于被高压力的血液冲垮,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壁越来越厚,管腔越来越狭窄,通过的血流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各个组织器官便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人的肾脏约由200万个肾单位构成,而肾单位由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构成。
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包围其外的肾小囊。
肾小球本身就是一个毛细血管球,血压升高同样也会导致肾小球内的血管管腔狭窄、缺血,进而损害了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从而出现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和肾衰竭等问题。
在高血压的状态下,缠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压随全身血压升高而增加,而肾小管对缺血的反应更为敏感,会引起尿频和多尿,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顾名思义,就是因高血压引起的肾病。
如果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行肾穿刺活检,就可以看到肾脏内增厚的血管壁,且管腔十分狭窄,这样的表现就是典型的缺血性改变。
不过,诊断高血压肾病,绝大多数不需要进行肾穿刺。
通常情况下医生可以根据典型的发病过程,结合尿液、血液、影像学等检查进行临床诊断。
很多患者都很关心:“高血压肾病可以治愈吗?它会不发展成肾衰竭,甚至变成尿毒症呢?”其实,高血压肾病相对其他慢性肾病来说,进展比较缓慢。
虽然它不能治愈,但是只要控制患者的病情不发展,或者发展得很缓慢,那么不得尿毒症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要想實现这个目标,高血压肾病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肾病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
(现在加入)展开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
多有常年高血压病史,肾小管的损害多早于肾小球,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减退,尿改变较轻,有轻度的蛋白尿,可有镜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高血压肾病的体检发现:表示一般血压持续性增高(/Kpa/mmHg以上);有的眼睑和/或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条纹状火焰状出血和棉絮状的软性渗出,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编辑本段发病原因肾脏本身就是一个由毛细血管围绕而成的器官。
用于过滤体内毒素,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物质漏出血管。
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可使得蛋白漏出,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造成恶性循环。
时间长久造成的破坏难以逆转,肾脏会代偿增大,直至提前衰竭。
这就是为什么有血尿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蛋白尿。
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呈正相关。
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种族、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这些因素相互影响,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肾损害。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5 -45 岁,而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出现临床症状的年龄一般为40 -60岁。
最早的症状可能为夜尿增多,反映了肾小管已经发生了缺血性病变,尿的浓缩功能开始减退。
然后出现蛋白尿,表明肾小球已发生了病变。
蛋白尿的程度一般为轻到中度(+或++),24 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2克,但有少数病人有大量蛋白尿。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和管型很少,个别病人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
有研究证实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万分之一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下降较无高血压者明显。
高血压肾病图编辑本段病理损害及并发症常常可以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其他器官,主要是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比肾脏损害出现更早、病情更严重,为影响预后的主要或关键因素。
心脏合并症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同时易于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并发症为脑出血和脑梗塞,在我国脑血管意外在原发性高血压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原发性高血压还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硬化,进一步引起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成正比,其中与舒张压关系更密切。
视网膜硬化一般与肾小动脉硬化程度平行,可大致反映肾小动脉情况,故眼底检查非常重要。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1、重度水肿:水肿常为首发症状,呈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陷。
严重患者可并有胸水、腹水,当胸水、腹水较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脐疝或腹股沟疝。
高度水肿常伴尿少、高血压、轻度氮质血症。
2、大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最主要的表现,尿蛋白定性多为++ ~++++,成人每日尿蛋白排泄≥3.5g/d,大多为选择性蛋白尿。
3、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下降,血清白蛋白<30g/L,严重者不足10g/L。
4、高脂血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明显增高。
编辑本段病情分期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通常将高血压肾病分为下述几期:Ⅰ期——微量白蛋白尿期:以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异常为特征.肾功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Ⅱ期——临床蛋白尿期:以尿常规蛋白阳性、24h尿蛋白定量>0.5g为特征,肾功能正常。
Ⅲ期——肾功能不全期:以Ccr下降、SCr升高为特征。
分非透析期和透析期(尿毒症期)。
非透析期:Ccr在40~10ml/min,133μmol/L<Scr<707μmol/L。
透析期(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707μmol/L。
编辑本段诊断检查诊断依据1.年龄多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早期仅有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个别病例可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短暂性肉眼血尿,但不伴明显腰痛。
常合并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史。
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恶性高血压者舒张压需超过16Kpa (120mmHg),伴有明显心脑合并症且迅速发展,大量蛋白尿,常伴有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一般血压持续性增高(20.0/13Kpa,150/100mmHg以上);有的眼睑和/或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条纹状、火焰状出血和棉絮状的软性渗出,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
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辅助检查(一)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Ccr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二)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三)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鉴别诊断应除外各种继发高血压,尤其是慢性肾炎高血压型。
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应与急进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病相鉴别。
体检发现一般血压持续性增高(20.0/13Kpa,150/100mmHg以上);有的眼睑和/或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条纹状、火焰状出血和棉絮状的软性渗出,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
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检查检验1、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因为高血压对肾损害早期是因肾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所致,因此尿中微量白蛋白可增高。
2、尿沉渣红细胞计数:用常规的尿检方法检测尿液往往无镜下血尿,但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尿中红细胞增多,且以畸形红细胞为主。
3、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目前已被公认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标,高血压患者的尿中β2微球蛋白排出可增加,血压控制后可减少。
在肾功能有轻度损害时,血中β2微球蛋白即可升高。
4、尿NAG测定:肾小管和尿路上皮细胞含NAG ,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尿中NAG 排出增加,血压控制后可减少。
辅助检查1、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Ccr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2、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3、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编辑本段家庭治疗措施家庭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
第1级高血压如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即以此为主要治疗。
家庭治疗方法可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是从不离手的,但到是血压计和降压护腕也应不离身。
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建议每天测量2~3次血压,以观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调节血压的措施有许多,比如饮食、情绪等都对高血压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医疗器械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为重要的,其中降压护腕的降压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需要高血压患者积极运用。
它在平时对任何发病阶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是适用的,对防治高血压有特别明显的作用,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
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使用降压护腕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这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
它的降压功效在生活中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究竟为什么它会具有这么好的降压效果呢?原因在于:1、人体手腕部有丰富的血管(脉搏)和神经,有内关和外关两个重要穴位。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和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共十二条经脉,分别从手腕部和脚腕部通过。
因为手腕和脚腕部的这些经脉穴位、血管、神经都最为表浅,接近体表,磁场能量能够发挥有效作用,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2、磁场疗法和针灸治疗一样属穴位疗法,一般不仅针对一个穴位,而是靠多个穴位同时施治。
和中药的配伍一样,协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整体调节,促进机体平衡目的,这些就是它的优势和独到之处。
3、它是戴在手腕上治疗高血压的,其特点是利用磁能的作用,持续刺激手腕(脚腕)部,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从而使外周毛细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毛细血管痉挛解除,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4、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范畴,多由精神刺激,饮食不节,内伤虚损引起,以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磁场作用于腕部,可调节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沟通阴维脉和阳维脉,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使血压高症状得到恢复和改善。
编辑本段疾病治疗治疗综述1、早期、轻度高血压和尿常规大致正常者可予非药物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减肥、限盐、限酒、练气功及太极拳、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2、可供选用的降压药物:①利尿剂;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拮抗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其中钙拮抗剂、ACEI对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更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优于其它的降血压药物。
使血压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18.7/12kPa,140/90mmHg)能够预防、稳定或延缓高血压肾损害。
3、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患者短期内肾功能迅速恶化,在合并有高血压脑病、视力迅速下降、颅内出血等以及不能口服药物时,可静脉给药,常用硝普钠,力争在12~24小时控制血压。
长压定能够迅速降低血压,适合恶性高血压的最初治疗。
4、伴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药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等,可能有阻止肾小动脉硬化的作用。
5、有肾功能不全时还应给予非透析治疗和替代治疗,见"慢性肾功能不全"章节。
治疗途径1.扩血管:扩张肾脏各级小动脉,因为高血压刺激导致了肾小球微血管的缺血缺氧。
扩血管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各系统的血液供应,缓解肾脏各固有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阻止高血压对肾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2.抗炎:减少炎细胞的浸润,避免炎症因子对内皮细胞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