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 30诗五首 (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词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词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词集萃及翻译第一单元(1)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解释: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

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霁:雨过天晴。

瓦:琉璃瓦。

碧:碧玉。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芍药:一种花卧:攀枝蔓延(2)三衢(qu)道中(曾畿)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意: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二单元(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â)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ã)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ě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滨隐居之地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方法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定,更增加他们原本所没有的才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文言文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3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

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八年级下册《诗五首》教学说明(二)《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屈守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公元761年杜甫在成都所写的一首著名歌行。

杜甫于公元759年年底由甘肃成县来到成都。

第二年的春天,依靠一些亲戚朋友的协助,他在万里桥西、百花潭北的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

从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以来,流兵间、奔波秦陇的杜甫,总算暂时歇下脚来。

这时,他已经四十九岁了。

可是,好景无多,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充剑南节度、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等使。

崔光远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他以赌博结识杨国忠,走上升官发财的红运。

安禄山攻长安,唐玄宗派他作京兆尹,留守西京,他曾向安禄山投降,后来又跑到灵武,跟上唐肃宗,又变成了唐室的“忠臣”。

他作成都尹不到一个月,东川将段子璋叛乱。

崔光远依靠部将花惊定的力量,协助东川节度使李奂讨平了段子璋。

花惊定部下的滥兵趁机对人民肆行抢劫。

甚至断人手腕,掠取金钏。

崔光远这个毫无学识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杜甫的《百忧集行》说:“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这个“主人”,就指的是崔光远。

这时候杜甫还写了《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等诗,托物寄兴,可见他心情的恶劣。

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杜甫经营了一年多的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二百年楠树也被拔倒了,他为此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这场灾害还致使“灌口损户口”,威胁到人民的生命。

杜甫写了著名的《石犀行》,讽刺石刻犀牛作为镇江的偶像是“诡怪”,嘲笑道:“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就在这样时局动荡,诗人遭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这首诗不仅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现实,而且也表达了诗人改造现实的愿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己亥杂诗》研讨课教案_2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阅读  30 诗五首  己亥杂诗》研讨课教案_28

30 《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送别诗较为常见,这节课我们赏析一首唐代的送别诗。

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解题。

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作者及背景。

2.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无题》李商隐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范仲淹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参考资料:语文书第五单元21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_拼音__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_拼音__解释

八年级语文下册字词复习第一课藤野先生绯红fēi :鲜红。

标致:漂亮落第luò: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xùn :无礼。

诘责jié: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油光可鉴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抑扬顿挫yì 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深恶痛绝wù:厌恶到极点。

匿名nì míng:隐瞒真姓名,不署名。

杳无消息yǎo:没有一点消息。

好意难却:好的心意难以推却。

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藤téng野发髻jì芦荟huì畸jī形和蔼ǎi 诘jié责瞥piē见解剖pōu第二课我的母亲翳yì: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fá:责备处罚。

管束shù: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qì liànɡ: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肚量,也指容忍谦让的限度。

广漠mò:广大空旷。

宽恕shù:宽容饶恕。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庶shù祖母绰chuò号吹笙shēng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掺和chān huo马鬃zōng 磨蹭cèng便秘biàn bì枉wǎng然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黝黑yǒu:青黑色滞留zhì:停留。

愚钝dùn :愚笨迟钝。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ɡù ;束缚,限制。

轩昂xuān ánɡ: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xī :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

侏儒zhū rú :形容个子矮小酒肆sì:酒店。

炽热chì rè: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尴尬ɡān ɡà:神色态度、不自然。

粗制滥造làn :指制作东西马虎草率,不顾质量。

藏污纳垢nàɡòu :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有古诗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有古诗

八年级语文25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30诗五首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答案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2、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明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春深锁二乔。

6、《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照汗青。

7、高适《别董大》一诗中有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8、无数英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有英名,请用天文祥的两句诗赞颂他们的壮举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

12也比喻别有用心。

1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用美妙的比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千树万树梨花开14、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16、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侧面衬托风景诱人的句子是务者,窥谷忘反17、《醉翁亭记》中表现文章意蕴的名句是18、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杯消愁愁更愁”两句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

19、《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的句子是云帆济沧海。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预习参考2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诗五首》预习参考2

《诗五首》有关资料2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2.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精品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精品学案

30 诗五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5、受诗境感染领悟作者情感,具有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学习过程《饮酒》(一)作者及背景(二)赏析诗歌《己亥杂诗》(一)作者简介(二)背景介绍(三)理解赏析a.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b.前两句诗抒情叙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名句赏析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课内检测1. 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2. 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行路难》(其一)(一)背景(二)整体感知a.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d.诗人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三)问题研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积累(二)整体感知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1.诗中哪些句子写得好(或哪些词语用得精当)?谈谈自己的理解。

2.本诗有何艺术特色?(四)总结课内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金樽.()投箸.()狐袭.()布衾.()2. 《行路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喜欢《白雪歌》中哪句诗,请做适当分析?4. 从“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两个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心情。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诗的主要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五首翻译ppt(7页)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 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 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显单薄。 都护将军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都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 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 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 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 能捱到天亮。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 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 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 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五首古诗翻译
1、饮酒; 2、行路难;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一、《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间己看在见东了篱南下山采 。菊,不经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暮结色队中的缕鸟缕儿彩回雾 翔萦 远绕 山升 的腾 怀, 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想南说山出里来边,,我有 却人 早生 就的 忘真 记义 该, 怎 么表达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30课《诗五首》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诗歌主题 • 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了他高瞻远 瞩,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常建 (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 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 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亦为之 激荡;睁大眼睛远望, 激荡;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 收眼底。 收眼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 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译文
• 清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 太阳照耀着丛林。 •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 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 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 《望 岳》 作者: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飞来峰, 飞来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 宝林山, 宝林山,唐宋时 其上有应天塔, 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 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 县城东武县( 县城东武县(现 在山东诸城) 在山东诸城)飞 故名。 来,故名。
登飞来峰
(唐)杜甫
飞来峰上/千寻塔,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诗句默写,重点词注音,重点词解释重点古文课下注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诗句默写,重点词注音,重点词解释重点古文课下注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赤壁》杜牧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课外古诗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主旨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6 《小石潭记》柳宗元(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经典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一、《登鹳雀楼》——王之涣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登上长城鹳雀楼时的壮丽景色。

- 作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景仰之情。

- 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句中处处流露出的景色变化,给人以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3. 诗的艺术特点- 借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诗句具有很强的美感。

- 发挥了自然景色的威严与壮美,形象生动。

二、《江雪》——柳宗元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江雪中的美丽景色。

- 作者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江雪的美丽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江水的冰冻,展现出冰天雪地中的清寒、肃杀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冰雪与江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用意象手法描绘了江边村舍的寂静与孤独感。

三、《静夜思》——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描写了夜晚一个人思念远方的情景。

- 作者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通过描写夜晚的静谧安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意境: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孤独的月光,给人以沉静、思索之感。

3. 诗的艺术特点- 采用了简练明了的句式,使诗句更加凝练。

- 运用了象征手法,将作者的思念之情寄托于月光。

四、《将进酒》——李白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李白反映自己的人生观和饮酒情结的作品。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对豪情壮志、人生短暂的感慨。

- 意境:通过描写饮酒的场景与感受,表现出豪情壮志的写作风格。

3. 诗的艺术特点- 运用了对仗手法,将诗句与韵律相统一。

- 采用了夸张、诙谐的手法,增强了大气的效果。

五、《边城》——阿尔艾斯1. 诗的背景与作者- 该诗是蒙古族民歌的文学改编。

2. 诗的主题与意境- 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代名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唐代名诗五首》的译文赏析和练题,每首诗附有答案。

诗一:《将进酒》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盛酒和劝酒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豪情万丈、不甘平庸的精神风貌。

练题:1. 诗中的“将进酒”是指什么?答案:将进酒是指举杯劝人一起喝酒。

2. 诗中“莫惜金缕衣”中的“金缕衣”意味着什么?答案:金缕衣是指华丽的衣裳,此处表示不再顾及名誉和地位的束缚。

诗二:《静夜思》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寂寞思索。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练题:1.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是什么意象?答案:床前明月光暗示着静谧的夜晚和寂静的环境。

2. 诗中“独自下楼”中的“下楼”是指什么?答案:下楼是指诗人在夜晚离开房间,独自外出散步。

诗三:《登鹳雀楼》译文赏析: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壮美景色。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练题:1. 诗中的“鹳雀楼”是何处?答案:鹳雀楼是指今天的山西省平遥县鹳雀楼。

2. 诗中“九万里风鹏正举”中的“九万里”是什么意思?答案:九万里表示高耸入云的鹳雀楼。

诗四:《望庐山瀑布》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在庐山瀑布前的景色。

通过写景和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练题:1. 诗中的“瀑布”象征着什么?答案:瀑布象征着作者对大自然壮美景色的赞美。

2. 诗中“夜来风雨声千里”中的“千里”是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千里是夸张手法,表示风雨声音的遥远和广泛。

诗五:《春夜喜雨》译文赏析: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春夜的雨水给大地带来的欣喜景象。

通过描写春天的雨水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练题:1. 诗中的“飘飘”一词是形容什么?答案:飘飘形容雨水从空中飘洒而下的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学习《饮酒》1、指导朗读:(1)老师范读,学生注意字词的发音与停顿。

(2)学生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做朗读指导。

停顿与感情(全诗应读的舒缓、悠然)2、理解诗意:(1)老师补充注释:《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是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人生的感慨,这组诗有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人境:指朴素田园;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尔:如此、如是,概指前面两句;菊:作者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东篱:东边的篱笆,后多象征远离尘俗。

真:指人的本性,真意,即真趣。

(2)学生概述诗意。

(3)老师概括:《饮酒》通过写诗人隐居南山闲适、恬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淡薄名利的生活情趣。

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一、二句写自己在人世间结庐而居,却无车马喧闹的烦恼。

三、四句自问自答,正是因为心境高远,心情闲适,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即心静境自静。

后六句为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哲理的启迪。

诗人采菊,南山归鸟,尽显自然和谐之美。

九、十句深刻地指出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只能用心体会,却难以言传。

(4)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

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

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提示:这是一首酒后抒怀的作品,诗人描绘了饮酒赋诗自娱自乐的隐士生活,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作创作性描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采菊……”,不仅抒写了“处世胸中别有春,田园寄托写天真”的淡薄情怀,而且生动地塑造了诗人飘逸潇洒的自我形象,我们仿佛看到徘徊东篱的诗人沐浴着秋菊的馨香,在不经意间似乎看见那莽莽苍苍的南山。

“山气……”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也暗示着诗人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

全诗融景、情、理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品评名句:“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采菊……”、“此中……”被视为千古名句,请你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明确:“而无车马喧”——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心远地自偏”——说出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可以影响人,但人也作用于环境,隐居更只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平静,那么处于闹市也市若幽谷。

“采菊……”——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

诗人归隐田居后,闲来在园子里种植菊花,精心侍弄,等到菊花盛开,诗人便可欣赏采摘了,抬头随意一望,空旷幽静的南山即在眼前。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此中……”——这句诗颇富哲理,很有写为而不为的意味,深刻地指出了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意”,它只能体会却难以言传。

后来多用于表达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与“得意而忘言”、“此时无声胜有声”相似。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

(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

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

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自读《行路难》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指导朗读:(1)教师配乐朗读,并提示学生划分停顿。

提示:古诗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音节划分和意义划分。

七言古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三”式、“二三二”式,本诗均为“二二三”式。

(2)教师领读,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老师总结: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精神苦闷时,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诗人心头的郁闷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寂寞和惆怅。

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五、六句以“冰塞川”“雪满山”这样形象的语言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

七、八句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想隐退隐居,可又幻想随时能受到君命,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4、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

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

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

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t“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

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

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

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5、深层探究,理解诗歌主旨。

学生讨论后回答。

老师明确:这首诗充满了隐喻。

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

李白少有大志,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

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漂泊了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6、品评名句。

学生讨论“长风……”的深层含义。

明确:“长风……”是诗人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的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