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思维》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设问
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结论的?
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文中“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中的“之一”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写作背景
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 孜孜不倦(zī)模式(mó)
读准字音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3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设问
这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结论的?
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文中“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中的“之一”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写作背景
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 孜孜不倦(zī)模式(mó)
读准字音
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3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谈创造性思维》ppt课件
重点探究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示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如果认为答案 是唯一的,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重点探究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示例: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 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 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 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示例: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 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 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 大人切苹果一直习惯于纵切,而孩子却通过横切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漂亮的五角 星;爱迪生在科学试验中,偶然发现声音引起振动,就反过来推想能不能把振动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小提示 : 论证是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 是达到 论点与论据统一的桥梁)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题从多 层面展开论述。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错 误,解决人们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又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 需要具备三个关键性的条件。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重点探究
探究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分组交流讨论: 1.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在哪里?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谈创造性思维》PPT课件【优秀课件】共26页28页PPT
《谈创造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20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36张ppt)
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 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 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越+正确的方 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就能让小鸡走
过去。 • 欧阳修:小鸡之意不在路,在乎山水之间也。
如:数学老师:有两只小鸡过马路,两鸡同时相对而行, 分别以每秒10厘米和15厘米的速度过长50米的马路,请问 两鸡何时相遇?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种思 维模式。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开头有何作用?
用问题引出论点,使文章新颖别致,通俗易 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主思考
女生读第4段,男生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第4、5段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 设问 ➢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
……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自主思考
阅读12自然段,解决问题:拥有创造 力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②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关键
③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
得的知识;
④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②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推敲,逐渐充实。
③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 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越+正确的方 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就能让小鸡走
过去。 • 欧阳修:小鸡之意不在路,在乎山水之间也。
如:数学老师:有两只小鸡过马路,两鸡同时相对而行, 分别以每秒10厘米和15厘米的速度过长50米的马路,请问 两鸡何时相遇?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种思 维模式。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开头有何作用?
用问题引出论点,使文章新颖别致,通俗易 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主思考
女生读第4段,男生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第4、5段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 设问 ➢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
……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自主思考
阅读12自然段,解决问题:拥有创造 力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①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②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关键
③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
得的知识;
④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
地把它发展下去。
② 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推敲,逐渐充实。
《谈创造性思维》PPT课件优秀课件
走近作者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知识备查
2.议论文的要素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
①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②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课堂小结
你能看到什么
随堂练习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只喷香的大饼。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2.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3.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9—12) 4.怎样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3)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知识备查
2.议论文的要素
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
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快速朗读课文,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
举例论证:
①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这两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②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课堂小结
你能看到什么
随堂练习
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数学家: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艺术家: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饥饿的人:充其量是一只喷香的大饼。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3) 2.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4—8) 3.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9—12) 4.怎样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13)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16张PPT).ppt
任务二:理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你能列举几个创造性思维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吗?
正面事例
①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盆里沐浴时,看到自 己的身体入水后,水面上升并缓缓向外溢出的现象,受到启 发,想到揭开“金冠之谜”的方法,继而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后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②伽利略在不经意间发现,一盏悬挂的灯正来来回回地 摆动,他发现挂灯摆动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于是立刻回 家反复进行了实验,最后发现了“钟摆定律”。
(1)举例论证:举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 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 子游戏的事例,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 士比亚等名人事例,论证他们具有创造力的关键是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 闪念的想法,并对其反复推敲。
(2)道理论证: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探求( tàn ) 汲取( jí ) 孜孜不倦( zī 迦( jiā ) 行之有效( xiào) 不言而喻( yù )
压榨( zhà ) 根深蒂固( dì ) 轻而易举( jǔ )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词语。
课堂总结
一个人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 成功;一个民族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 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 盛不衰,兴旺发达。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努力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做一个有创新精 神的人,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业布置
从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出发,列举“事 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现象和例子。
谈创造性 思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 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 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例句:他以自己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锲而不舍的学 习
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初读课文
•默读《谈创造性思维》,从分析材料入手,用 心体会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1—3):
分析问题 (4—12):
解决问题 (13):
从四个图形,得出结论: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
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 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总结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要 素。
01
( 3—12 )
第
分 析
02
问
题
段
03
第一层(4):论证探求新事物 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披文入情
•读9-12段回答“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并使之变为现实。
披文入情
• 读末段回答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 的知识; •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 把它发展下去。
记一记词义
4.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5.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例句:知识的海洋茫
无际涯,我们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 习才能学有所成。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例句: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 在中国,英语教育一直都存在不少争议。
记一记词义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例句: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他的任务。
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里形象化,便 于读者接受。 4.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例句:他以自己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锲而不舍的学 习
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初读课文
•默读《谈创造性思维》,从分析材料入手,用 心体会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提出问题 (1—3):
分析问题 (4—12):
解决问题 (13):
从四个图形,得出结论:事物的正确答 案不止一个。
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 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总结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要 素。
01
( 3—12 )
第
分 析
02
问
题
段
03
第一层(4):论证探求新事物 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披文入情
•读9-12段回答“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 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并使之变为现实。
披文入情
• 读末段回答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 的知识; •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 把它发展下去。
记一记词义
4.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5.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例句:知识的海洋茫
无际涯,我们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 习才能学有所成。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例句: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 在中国,英语教育一直都存在不少争议。
记一记词义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例句: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他的任务。
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里形象化,便 于读者接受。 4. 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 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 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 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 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 1克的镭。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 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 了J粒子。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 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富有创造力的人
缺乏创造力的人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对
作者简介
• 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 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 他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 踢一脚》。
• 名言:“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一部 分人。”
背景链接
•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 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改动。
4、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 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
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这些 要素是什么关系?
➢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坚信自己具有创造力
压榨(zhà ) 罗迦(jiā ) 孜孜不倦(zī ) 不言而喻(yù)
词语解释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 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 心,有毅力。锲,雕刻。
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删掉一个
行不行,为什么?
《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5张PPT)
九年级部编版
a
9
2.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
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 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
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九年级部编版
a
10
3.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而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九年级部编版
a
11
4.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 二种答案,有赖于什么?
九年级部编版
a
12
品析第一部分(4—8):
1. 读4~8段,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 需的要素?
A 有渊博的知识; B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 C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 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新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 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2)第九段: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 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九年级部编版
a
23
设问句的作用:
❖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句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 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 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 。
九年级部编版
a
8
阅读方法解密
区分论题和论点的方法 。 论题就是议论类文章中的“话题”,所谓“话题”就是谈
话的中心。议论文的“论题”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词语、短语, 甚至是表示一个现象的一小句话。论题是组成论点的一个关键 部分,但不是一个论点。论题一般是文章题目或者在开头出现。 而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对论题(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某些文章还围绕 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两者是从属关系。本文题目就是文 章论题。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25张ppt)
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是拥有创造力的基础。没 有必要的知识,很难产生创造力。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 就能拥有创造力。要有创造力,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 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能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 进行各种尝试。
(5)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 识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 种答案全都正确。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 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我们才能打破常规,有所发现,有所 进步,有所创造。否则,当我们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可 能会放弃探求,止步不前。
(4)知识和创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多音字
( shě )锲而不舍 舍
( shè )宿舍 【串句记忆法】 尽管极有创(chuànɡ)意的作品 被大家否决了,但这并未对他造成创(chuānɡ)伤。
形近)断壁残垣
【口诀记忆法】 两花同根并蒂( dì )莲,缔 ( dì )结同盟互相连,洗耳谛( dì )听前人言。
作者想要说明,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 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读读写写
探求:探索追求。 创(chuàng)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压榨(yā zhà):压取物体里的汁液;比喻剥削或搜刮。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xíng)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héng):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汲(jí)取:吸取。
①对于杯子里的半杯水,从消极 的角度看,已经喝掉了一半,只剩下 半杯水了;从积极的角度看,却是还 有一半未喝,还剩下半杯水。
(5)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有渊博的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 识
结论: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 种答案全都正确。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 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 满足于一个答案,我们才能打破常规,有所发现,有所 进步,有所创造。否则,当我们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可 能会放弃探求,止步不前。
(4)知识和创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多音字
( shě )锲而不舍 舍
( shè )宿舍 【串句记忆法】 尽管极有创(chuànɡ)意的作品 被大家否决了,但这并未对他造成创(chuānɡ)伤。
形近)断壁残垣
【口诀记忆法】 两花同根并蒂( dì )莲,缔 ( dì )结同盟互相连,洗耳谛( dì )听前人言。
作者想要说明,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 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也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读读写写
探求:探索追求。 创(chuàng)意: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 压榨(yā zhà):压取物体里的汁液;比喻剥削或搜刮。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xíng)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héng):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汲(jí)取:吸取。
①对于杯子里的半杯水,从消极 的角度看,已经喝掉了一半,只剩下 半杯水了;从积极的角度看,却是还 有一半未喝,还剩下半杯水。
第20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3张PPT).ppt
字词落实
探(tàn)求 汲(jí)取 渊(yuān)博 压榨(zhà) 根深蒂(d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zī)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锲(qiè)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yù):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持之以恒(héng):长久坚持下去。 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教师小结
同学们,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 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 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的动力。希望大家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经常保持 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探求新思路,成为富有创造力的 人。
20 谈创造性思维
罗伽·费·因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 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在学习生活中独立自由思考问题,提升自己创 造性思维能力
板块一 落实基础
作者介绍
罗伽·费·因格
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曾发表过《踢 醒沉 睡之心》《当头棒喝》 《创造性纸牌》等著作。
分层学习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
(1)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 发展下去。
考点链接之金句品鉴:
文中说:“区分 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 主要根据之一是,拥 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 己细小的想法。”为 什么这样说?
第20课 谈创造性思维 课件(共30张PPT)
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 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 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 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 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 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 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 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2)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 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9.课文选用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这两个例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
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 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能否再举一例类似的事例?
有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喝一盘海带黄瓜片汤 时,觉得很鲜,很奇怪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 鲜味呢?于是他以科学家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研究,在海带中可提 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味精。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
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 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 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 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 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关于创造性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 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 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2)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 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9.课文选用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这两个例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
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 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0.能否再举一例类似的事例?
有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喝一盘海带黄瓜片汤 时,觉得很鲜,很奇怪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 鲜味呢?于是他以科学家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研究,在海带中可提 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味精。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
作者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谈创造性思维》ppt课件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种思 维模式。 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开头有何作用?
用问题引出论点,使文章新颖别致,通俗易 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主思考
女生读第4段,男生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第4、5段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 设问 ➢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
①有渊博的知识; “我对此完全赞同”的“此”指什么?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 自己学识渊博。
为什么“我对此完全赞同”? 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讲了哪2个事例?请概括。 举例论证: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 印刷机和排版术。
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 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 U形密闭坩埚里,再把坩埚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棉线经这样炭化 处理后,再取出来。爱迪生接着用镊子夹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到 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 的手在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 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并将灯泡安在灯 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 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无 比兴奋,他们互相拥抱,互相祝贺。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1600 多种材料,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越+正确的方 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就能让小鸡走
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开头有何作用?
用问题引出论点,使文章新颖别致,通俗易 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自主思考
女生读第4段,男生读第五段,边读边思考第4、5段运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
➢ 设问 ➢ 既引出下文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又能够引发读
①有渊博的知识; “我对此完全赞同”的“此”指什么?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 自己学识渊博。
为什么“我对此完全赞同”? 因为“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讲了哪2个事例?请概括。 举例论证: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 印刷机和排版术。
突然,他又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 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 U形密闭坩埚里,再把坩埚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棉线经这样炭化 处理后,再取出来。爱迪生接着用镊子夹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到 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 的手在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此时,夜幕降临了。爱迪生 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并将灯泡安在灯 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发 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无 比兴奋,他们互相拥抱,互相祝贺。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1600 多种材料,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 爱因斯坦:小鸡的成功=勇敢的穿越+正确的方 法+少说空话。
• 拿破仑:不想过马路的鸡不是好鸡。 • 阿基米德:只要给我一条马路,我就能让小鸡走
《谈创造性思维》PPT优秀课件
·
·
交互(hù) 依赖(lài)
答案· D A.称c·hèn。B.即jí。C.模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恭喜 流光溢采 才疏学浅 一言九鼎 B.服辩 思维模式 别出新裁 强聒不舍 C.路径 持之以恒 一闪而过 谈笑风生 D.懒惰 轻而易举 自我压制 舐牍之情 答案 C A.采→彩。B.新→心。D.牍→犊。
答案 (示例)彩虹虽灿烂,但其前总有暴风雨肆虐;其实,换个角度也可 看作:虽有暴风雨肆虐,但风雨之后会有灿烂的彩虹。 解析 首先要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即“反过来”看问题; 然后仿照例句的句式来写句子。
栏目索引
3.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 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 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 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 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1)“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栏目索引
(2)“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 止步不前”是什么关系的复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
栏目索引
答案 (1)不能删去。这两个限制语用得非常准确,体现了论述语言的 严密性。 (2)假设关系。这句话指明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的危害 性。一旦如此,社会前进的脚步也就停止了。 解析 (1)议论文需要用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用语言表达出来必须 准确无误。解答此类题,只要把部分内容删去,再和原句比较,就能够品 味出差别。 (2)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 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导致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 如”“假若”“倘若”等,它们常和“那么”“就”等词配合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 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 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 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5.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他们各自是 怎样做的?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6.下面这则材料能否替换文中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例子?为 什么?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 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汲(jí) 取 锲(qiè)而不舍 渊博(yuān) 不言而喻(yù)
根深蒂(dì)固 孜(zī)孜不倦 持之以恒(hénɡ) 轻而易举(jǔ)
2.词语解释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渊博的知识 运用知识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4.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 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 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 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知识链接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三要素:论点(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 (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 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 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进行自我压抑 由此看来: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6.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的思维流程。
本文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 论题从多层面展开论述。
约翰古登贝尔克制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研制成功了 油脂性印刷油墨,还设计出了金属活字的铸字盒和冲压字模。 约翰古登贝尔克用这种印刷机,印刷出了《圣经》等书籍。 此后,书籍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能够读 到书,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书籍得到了广泛传播。印刷 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 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 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 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 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 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 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 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内容探究
1.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 维模式?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倡导“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答案,不放弃探求”的思维方式, 寻找第二种答案
2.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3.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不能替换。文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 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 刷机和排版术,印证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活用知识。 而 给出的材料主要介绍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技 术及在欧洲的划时代影响,与课文论点无关。
5.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他们各自是 怎样做的?
第一步:先剖析了“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 式的错误,解决人们认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要素,进而阐明每 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第三步: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三个 关键性的要素。
本文逐层论述,由分到总,思路清晰。
品味赏析
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 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 唯一……” (2)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 要素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 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 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清论证思路时我们 已充分体会到。
19 谈创造性思维
(1个男子)+(1个姑娘)=1个家庭
1+1=? (1滴水)+(1粒种子)=1棵树
(1把锯子)+(1片森林)=1片荒漠 (1支笔)+(1张纸):1幅画、1首诗、 1首歌、1个世界…… (雪)+(太阳)=水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不言而喻、轻而 易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等词汇。 2.理解由具体事例引入论点的写法;体会此种方法引入的 妙处。 3.理解围绕中心论题讲道理,摆事实。以设问的形式逐层 深入论述论题,同时体会设问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才能拥有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