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走法治化道路

合集下载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和首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属于人民群众的政党。

当前,全国深化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复杂性无不尖锐,随着改革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矛盾暴露于阳光之下,为避免走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老路,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全国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有共同的政治信仰,中国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才能为中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创造一个大的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依法治国战略创造出稳定实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单纯的垄断党派的领导,也不是所谓“个人崇拜”式的领导,它是合作的领导、集体的领导。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会议,与其他政党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体现出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秉着“整体把握、局部协调”的原则,使我国主要国家机关保持协调有效的高效运行。

人民行使权利的主要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可将党的意志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的权利、体现人民的意志。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作者:贾腾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5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这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两者紧密联系,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全面依法治国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应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提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全面依法治国要依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特别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抓好党支部建设,使党支部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二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问题。

三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

以“四个全面”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以“四个全面”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以“四个全面”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作者:颜晓峰苏加毅来源:《前线》2015年第09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进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科学方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性更加紧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的建设的关联性更加密切,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矛盾问题的耦合性更加明显,实现民族复兴的总体性更加增强。

因此,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系统工程、系统实践成为普遍趋势,全面性要求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

全面,就能有效防止决策失误、推进失衡、举措失矩;全面,就能有力保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整体提升。

“四个全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要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构成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总体系统。

“四个全面”凸显四个重点体系。

“四个全面”既注重治国理政的总体谋划,又注重扭住带动全身的“牛鼻子”。

每一个“全面”都成为一个战略重点,都是一个完整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人的幸福指数提高,依靠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坚强力量保证,海内外华人、两岸同胞、祖国内地和港澳同胞共圆中国梦,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全面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及说明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及说明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课件 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3课 第2框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2)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三册课件 第1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3课 第2框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2)

[典型例题]
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活动在有关网站、
客户端首页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等专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
泛关注和参与,内容涉及党的领导、新发展理念、改革开放、依法治国、
文化强国、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等方面。党中央通过网络征求意见( )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联系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 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探究点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问题引领]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传播格局带来深刻变革。这既给党的宣传思 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我们要因势而 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切实推进信息生产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 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把党的全面领导一以 贯之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领域各阵地,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 方向和道路前进,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要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有清醒的认识,科学认识网 络传播规律,依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让互联网在法治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谈谈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做好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Hale Waihona Puke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联系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 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长期执政地位, 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 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宪法概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宪法概述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宪法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持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对于规定国家制度和运行方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宪法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遵循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宪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旨在实现国家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

2. 人民立宪原则:中国宪法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宪法通过民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对国家机关的监督。

3. 总结中国法治历程:中国宪法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程,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法治建设的进程、宪法的修订等方面。

4.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宪法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求党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确保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统一。

5. 依法治国:中国宪法强调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同时,宪法还规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持是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宪法作为法治建设的总纲和总章程,概述了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提供了基本依据。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法度者,正之至也。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们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法治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备,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和空白区;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涉外法治短板比较明显,等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下文: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五个坚持”书写新时代履职新答卷

“五个坚持”书写新时代履职新答卷

“五个坚持”书写新时代履职新答卷【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新时代书写履职新答卷。

在五个坚持的指导下,我们要推进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共同发展,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全面从严治党。

通过不断坚持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这五个原则是我们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履行职责的重要指导。

希望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牢记这五个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履职、五个坚持、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利益、共同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1. 引言1.1 引言新时代赋予我们新使命,我们肩负着履职新使命的责任。

在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觉的行动,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我们需要坚持五个方面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共同发展,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

这五个坚持不仅是我们履职的底线,更是我们前行的指引。

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这五个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五个坚持推进治理现代化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法治建设。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法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三、坚持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创新型国家。

四、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梦想,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坚持开放合作。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作者:文波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9期文波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体现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科学地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新探索,也是对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基本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不起来,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有序运行。

而治党不能只就党言党,必须同时立足于治国来言治党。

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于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度统一,这就使得治党和治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全面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也是对执政党自身提出的明确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很重要的就是规范执政党的权力问题,二者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和建设党,全党必须切实强化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推进各方面工作,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最坚固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并行不悖,具有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坚决反对腐败和作风不正,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以德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坚持党的纪律和规矩,坚持党的纪律和规则,严格执行党的章程,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坚持党的组织纪律,坚持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的组织纪律和组织规矩,坚持党的纪律检查制度。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的民主监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性质,坚持党的群众性原则。

四、坚持廉洁自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倡廉,坚持反对特权行为,坚持廉洁政治,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精神文明,坚持反对腐败,坚持反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坚持反对腐败的态度,坚持反对腐败的政策。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是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根本力量,必须把人民权益保护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走出的一条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法治发展道路。

三、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市场经济体制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要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全面依法治国要依法保障和促进人民依法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推动形成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格局。

五、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依纪依规,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党内法规,不断推进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六、坚持公正司法,确保公众权益。

全面依法治国要保证司法公正,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推动审判、检察、公安等执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七、坚持全民守法,构建法治社会。

全面依法治国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法制观念教育,推动法治精神贯穿社会各个领域,形成全社会依法行为的普遍习惯。

总之,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和基本原则的确立,旨在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特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成功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法治的正确方向,确保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方针,强调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法治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坚持依宪依法治国,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建设,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发展。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法律保护人民权益,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法治环节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安全。

第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意味着在各个领域都要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制度,推动法治化进程,实现社会全面公正、民主、和谐、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能,提升法律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治社会氛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总体要求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3、坚持以赋予宪法和法律更强大的倾斜力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4、坚持坚定维护宪法权威,积极推进宪法实施,逐步完善宪法保护机制,有效管理宪法解释和裁定;5、坚持依法法治政府、社会管理和国际交往,全面落实权力运行规则,深入推进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服务水平,推动政务公开。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点任务1、加快宪法修改及相关立法,强化宪法规范和监督:确保宪法各条款和有关立法更加完善。

2、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相关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发展社会主义公法体系:加强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法治保障,对深层次社会改革等相关公法体系的完善。

4、加强公共自由自主的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增强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自由和自主权利。

5、继续优化各类居民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全面居民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居民社会事务秩序稳定,繁荣社会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策略1、加强宪法思想教育:加强宪法教育,激发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让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机构和群体都尊崇、遵守宪法。

2、强化法治国家责任意识:加强宪法实施,加强政府责任意识,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积极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权力公正。

3、建设国家法律机关:加强政府法制规划和管理,完善国家法律机关的制度,强化职业化建设,加强法律工作能力建设。

4、开展法制教育:健全各类法制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法治实践活动与社会大众联系,不断加强宪法精神以及法律文化教育普及。

《四个全面》重要试题及答案

《四个全面》重要试题及答案

《四个全面》重要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C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答案:A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A3、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C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D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答案:A4、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A 全面B 严C 治D 党答案:A二、多选题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是()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标B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C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D 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答案:ABCD2、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包括()A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B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C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D 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E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ABCDE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包括()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E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答案:ABCDE4、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包括()A 落实从严治党责任B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C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D 坚持从严管理干部E 持续深入改进作风答案:ABCDE三、简答题1、请简要阐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

“四个全面”之全面从严治党文档

“四个全面”之全面从严治党文档

考点:全面从严治党1、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风险、能力不足的风险、脱离群众的风险、消极腐败的风险。

3、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5、如何做到全面从严治党?(1)“全面从严治党”,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党的建设各个领域。

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

(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6、如何做到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1)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从严治党就必须坚持制度治党。

(2)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制度建设的方向,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提供思想保证。

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思想建党的成果不断形成制度,思想建党也要靠制度来保障。

思想建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思想防线,制度治党打造的是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不可偏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7、如何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落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3)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首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新时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五条路径

新时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五条路径

新时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五条路径作者:赵培来源:《求知》2017年第09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党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上多措并举,从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全体党员中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重拳出击治贪反腐等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反映出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与魄力。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具体要求。

总的说来,党的十八大开辟了治党管党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标志,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进程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应高度重视如下五条路径。

一、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在党。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化、制度化的重大部署和具体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时,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与活力;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从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开始。

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自觉做到讲政治。

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路径与对策建议

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路径与对策建议

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方法路径与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3-03-27T01:16:21.16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3年1期10月作者:沈振[导读] 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在我国古代就享有很高的地位,以中国法家为首的沈振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委党校,新疆塔什库尔干县 845250摘要: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在我国古代就享有很高的地位,以中国法家为首的治国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国管理上的完整性。

当前社会背景下,更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法治中国、法治社会能够全面建设而成。

随着二十大闭幕,在治国层面上,法律将会更加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形成。

我国在依法治理中始终在追求更高、更完善的治理体系,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能够进一步确保我国发展平稳,社会和谐进步。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展开研究,结合新形势提出更多的建设路径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路径与对策法治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发展历程,从建国之后,我国就始终在走法律治国的道路。

在现阶段下,依法治国体系需要更加完善,以确保能够深入贯彻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步伐稳步向前。

运用法律进行国家治理,不仅能够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保障人民民主的体现。

通过规范法律基础,能够深入贯彻与落实我党的执政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社会安定和谐,是促进中国社会繁荣昌盛的基本保障[1]。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二十大召开之后,我国一定要继续走法治的正确道路,实现科学化、法治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依法治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新时代政治体系下,通过法律推进国家治理,更是能够具有现代化、科学化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建设。

运用法律治国,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确保我国能够在历史潮流中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前提。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者:何海来源:《求知》2015年第08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重任,接力奋斗,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提出了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和总体思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出现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全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

为了救亡图存,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大多无果。

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制胜法宝。

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和顺利实施,同样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走法治化道路
作者:刘赫男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12期
刘赫男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进一步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强
化党内监督等方面将治党管党全面从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
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管理党内事务和执政兴国
的一条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把全面从严治
党纳入了“四个全面”的整体战略布局,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
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执政兴国的领导核心,而法治则是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之后被证明
的治国理政的最优选择。

如果说全面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由之路,那么法
治则是中国共产党捍卫其政治本色的力量源泉。

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核心在“严”,关键在“治”,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治”与“严”都必须限定在党纪国法的范围之内,全面而有序地进行。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切实履行其兴国安邦的执政党职责,其治党管党之理念和举措务必要
在法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定地走法治化道路。

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是依法
治党。

首先,依法治党是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必然路径。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
机结合,其强调的是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

法治之所以优于人治,在于
法治本身的稳定和理性的特质。

法治国家的制度与政策,反映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并不以执
政党或者执政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理想信念缺失、“四风”和腐败问题可能复燃等隐患依然长期存在,因此要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气候”得以形成并趋于常态,制度建设的恒定与长效使得依法治党成为一条必然路径。

其次,依法治
党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
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
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
治生态。

”严明政治纪律,根本上要建立健全包括党内法规在内的法律制度,扎牢“制度的笼子”,用稳定细化的党纪与法制限制党员干部的个人权力不得滥用,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不受
侵犯,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和制约等,使得党内严肃清明的风气在法治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和持久。

最后,依法治党是强化党内监督的应有之意。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
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相关问题,其主要内容就包括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否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等情况。

法治的要义在于“良法”得以
“善治”,党内监督即是“善治”的有机组成。

强化党内监督,必须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充分
形成法治理念与共识,并坚决践行依法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务是依法治权。

首先,依法治权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

法治,既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选择,同时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有序进行的有力保障。

中国共产党多年
的执政经验表明,我党历史上几次路线的偏颇,无一不归因于相关领导人的个人专断。

反对个
人专断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内容。

而法治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通过限制权力、制约权力从而
避免由于个人权力的过度行使导致大局失衡。

因此“要制订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使民主
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印发了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些党内法规依法设置权力、依法行使权力、依法限制权力,从而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制度支撑。

其次,依法治
权是严明党内监督的必然选择。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公报中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
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
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
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
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
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因此,严明党内监督必然要把权力关进
制度的笼子,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得以规范行使,使权力在法治的框架下发挥最大效能。

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依法治吏。

首先,依法治吏是继续推进正风反腐的必然要求。

治党
之要,重在治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中流砥柱和骨干
力量。

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这个“关键少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办事的能力是决
定执政党兴衰的核心驱动力。

法治优于人治,但法治的实现却离不开人这个核心要素。

当前,
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全面从严治党,根本
上必须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
制机制。

在法律制度层面筑起铜墙铁壁,用法律制度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形成威慑和制约机制,使其所有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
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任何“出轨”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从而形成正风反腐的“高压线”。

当前,正风反腐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党内风气逐渐清明,反腐斗争硕果累累,广大群众对“打虎拍蝇”拍手称快。

但是,阶段性成
效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必须认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腐败和“四风”问题还可能回头。


此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依法治吏模式,党内决不允
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其次,依法治吏必须强化党内监督。

反腐败的核心就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党内监督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障。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
骨干力量,是“关键少数”,因此强化党内监督在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包含了依法
治吏的应有之意。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及各种党内法规,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过程中随时接受党内监督,保证行为和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一
旦有违反法治理念和原则的行为,即可随时纠偏,避免铸成大错。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法
规制度,形成党内法规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统一。

党内法规要严于其它法律制度,逐步
形成“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的刚性原则。

旧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历经13年的检验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了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弊端。

比如监督主体多元,责任不清,致使监
督流于形式;监督体系不完整,具体制度不配套,有些规定比较原则,约束力不够;监督程序
不具体,执行和保障机制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等。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新修订的党内
监督条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补充,使得当前依法治吏的党内监督实现“有法可依”。

责任编辑/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