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魏六朝单音节颜色词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魏六朝单音节颜色词的发展

作者:郭顺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8期

摘要:文章以汉魏六朝单音节颜色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历时的坐标中通过与先秦的上古汉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从而窥见中古汉语颜色词发展的一般面貌。

关键词:颜色词;汉魏六朝;单音节;发展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71-02

颜色词是语言中反映人类对事物颜色的认知且形成颜色语义的词语。汉魏六朝这是一个历史学的时间概念,即从西汉(公元前206年)始至隋朝末(公元618年)约八百年时间。根据汉语史的分期,东汉至隋朝是中古汉语时期,西汉属于上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暂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西汉可以看作是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期,初唐、中唐可以看作是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因此这篇文章的主体是中古汉语的颜色词研究,但把西汉时期的颜色词也包括其中,便于考察上古汉语颜色词向中古汉语颜色词的发展演变过程,发现其演变规律。

单音节颜色词就是用一个音节表示的颜色词,在古代汉语中就表现为用一个字来表示的颜色词。单音节颜色词是汉语颜色词最早的表现形式。上古汉语单音节词的构词法主要靠滋生,徐朝华总结出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词义引申分化出新词;一是构造出与旧词音同或音近、意义有联系而书写形式不同的新词。”并且“这种滋生词与旧词有原词与滋生词或同源词之间的关系。”单音节颜色词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出现的颜色词有黄、黑、白、赤、幽。据徐朝华,甲骨卜辞中有“赤、黄、■、白、幽、黑、物”等,这些颜色词一般都用于牲畜的毛色。卜辞金文中,表示颜色的词比较有限,表示红色的词有赤、朱、丹、彤、骍、熏(绛)等,表示黑色的词有玄、幽、旅等,还有帛(白)、黄、青、紺等。早期的颜色词都是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的,只有用来指称某种事物时,才能显示出相关颜色的意义来。这些词大都是以具体事物为依托,如:“朱”是赤心木,“帛”是丝织品,“骆”是青色的马。金文中,据管燮初先生《西周金文语法研究》统计,颜色词共有7个,分别为“白”、“青”、“玄”、“赤”、“幽”、“熏”、“潢”。

《诗经》中的颜色词己经相当丰富,出现了玄、黑、茶(青黑色)、白、皎(白色)、皓(白色)、皙(人色白)、皦(洁白)、朱、赤、丹、赭(赤土色)、黄、绿、青、蓝等。《楚辞》中颜色词有十多个,如黑、玄、白、朱、赤、红、黄、绿、青、紫、皓、皎等。《尔雅》成书于周秦之际,其中《释天》、《释草》、《释木》等篇谈到物体的颜色。此外,《尔雅》中出现了大量的名物词,如《释兽》篇中的马,因毛色差异及所在位置的不同,列出了35种马的专名。

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有系统地罗列了很多颜色词。《说文》颜色词应该包括两部分:1、被训释的颜色词;2、训释中的颜色词。许慎在《说文》中列举的被训释颜色词是用先秦书体的小篆书写,可以看成是汉以前的颜色词。《说文》训释中使用的语言是汉代的,因此,训释中的颜色词就是属于汉代颜色词。白、黑、赤、黄、青、玄等都是部首,列在这些部首下的字有很多也是颜色词。如白部有11个,黑部有29个,赤部有10个,黄部有6个,玄部有3个,青部有1个。此外,我们还看到,《说文解字》中收录了40个词表示不同颜色的丝帛。所有这些颜色词都带有“糸”的形旁。《说文解字》建部立首表明,某物呈某色,或者某物可以染制某色,实际上告诉我们这些颜色词的起源。

汉魏六朝时期的单音节颜色词从历时来看,基本颜色词(黑、白、赤、黄、青、绿、红、紫、灰)中前八种是继承周秦的,第九种“灰”演变为基本颜色词大约萌芽于东汉,正式确立应该是魏晋之后的事情。随着汉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滋生的单音节颜色词较先秦更加丰富,当然先秦有些单音节颜色词也逐渐废弃不用了,仅仅保留在前代的历史文献中,成为词汇化石。我们首先把单音节颜色词分为单色词和复色词两类,单色词中又分为色物词、物色词和表色词三类。色物词表示具有某一种颜色的物体;物色词表示特定的某种物体的颜色;表色词泛指某种颜色。综而观之,我们认为汉魏六朝的单音节颜色词的发展演变有以下特点:1、基本颜色词数量增加,如“灰”,“蓝”等色物词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表色词;2、基本颜色词的代表词有变化,“黑”取代了前朝的“幽”“玄”成为黑色范畴的代表词,红色范畴中出现了“红”这个代表色,在东汉之后在日常的通俗的语境中有取代“赤”的趋势;3、基本颜色词的代表词最稳定的是“黄”,其次是“白”和“青”;变化最大的是“黑”范畴的名称,其次是“红”范畴的名称;4、基本范畴出现分解,如从“青”中分解出了“蓝”,说明色彩分辨的细化已经表现在语言的基本词汇中。下表是基本颜色词的发展变化:

单音节颜色词词群扩展的一般方式也值得关注。到汉魏六朝时,每一颜色范畴下的颜色词词群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就单音节颜色词的数量而言,可以说是到了一个高峰。

其一是词根孳乳。这是单音节颜色词扩展的主要形式。例如:以“黑”“赤”“黄”“白”等基本颜色词作为词根孳乳出的大量的颜色词。黑色系的有:白黒、苍黑、赤黑、黛黒、黑眦、黃黑、黄耉、黄壚、黎黒、黧黑、黔黒、黔黎、靑黑、紫黒色、玄黎、玄黓、幽闇、幽晦、幽冥、幽玄、黝黑、緇墨。

其二是产生新的单音节颜色词。这种方式一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促迫使出现了许多新的颜色词汇。如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以“糸”为偏旁的颜色词,但是随着汉民族的染织技能的发展,到汉代时出现了更多的“糸”部颜色词,对颜色的分辨指称描述更加细致。以致同样的织品,颜色稍微有点区别,就会另造一词来指称,这从《尔雅》到《说文解字》再到《玉篇》等书中收录的“糸”部颜色词的多少可见一斑。

其三是颜色词汇系统内颜色词地位的变化。汉魏六朝时期,在颜色词汇系统内部地位变化最明显的是红、紫、灰、蓝。红在先秦主要表示浅红色到汉魏时期又可以表红色义,与赤并列。紫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色彩情感方面,在春秋时期,紫色作为间色并不被喜爱,在颜色系统中社会文化地位较低,但到了战国特别是汉代后,紫色由于神秘的美感,引发某些人对它的偏好,尤其在汉代道教更是把它视为教派的标志色,影响巨大,以致人们都非常崇尚,喜爱紫色,紫色标志高贵,吉兆等,紫的社会文化地位大大提高。灰和蓝在汉代以前都只是表色词,灰在汉代开始表示灰色,偶尔成为表色词,到魏晋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常用的表色词;蓝的发展较晚,直到南北朝时,才出现少量的表蓝色的用法,“蓝”真正成为表色词是唐以后的事情。这些变化影响了相应的颜色范畴中的词汇的增加。

单音节颜色词词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颜色词本身就是从词汇的语义角度进行定义的。根据我们对汉魏六朝的颜色词的考察,把颜色词分为色物词、物色词和表色词。这一分类反映了颜色词语义认知的一般过程。这一过程又有一下几种情况:

(一)色物词——物色词——表色词:大部分表色词都是经由这个途径发展而来。造词之初,色物词只是用来指称具有某种颜色的物体,其颜色义是隐含不彰的;当语言表达中颜色成为必需时,于是就便使用色物词临时表示某物体的某种颜色,色物词演变为物色词,这是词义转化结果;由于物色词经常频频用于表示某物的某色,最后进一步抽象为单纯表示某色而成为表色词,这是词义泛化的结果。

(二)物色词——表色词:有些表色词考其本义仅仅表示某物的某色,即最初是属于物色词,如红,《说文》“红,帛赤白色。”《说文》中解释“红”的本义仍是物色词;縓,《说文》“帛赤黃色也。”縓本义是物色词,后来这类词其指称物名之义完全脱落,单纯表示红色而为表色词。

(三)普通名物词——(色物词)——表色词:以“卢”为例。卢,《说文》“盧,饭器也。从皿,虏声。”“卢”为“黑色炉具”,本指圆形的炉具,是一个普通的名物词,其典型属性本为圆形,并以此为造词理据,产生了以卢为义符表示圆形的同源词,如现代汉语中还有“辘轳”的“轳”。由于上古炉具通常都为青铜、铁等金属所制,在日常使用中经烟熏火燎后颜色为黑,于是“卢”在古人的认知中变成了“黑色的炉具”——即“卢”变成了一个“色物词”,而后人们又从卢的语义中抽象凸显出黑色义——即“卢”又成了一个表示黑义的“表色词”,而且以卢为义符表示“黑”义,含卢之字多表黑义。如犬黑,獹;土黑,垆;水黑,泸;橘黑,栌;黑瞳仁,矑;鸟黑,鸬;虫黑,蠦。

综上所述,我们对汉魏六朝颜色词的发展演变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描写,在历时的坐标中通过与先秦的上古汉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从而窥见中古汉语颜色词发展的一般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