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5篇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精选5篇(一)教案标题: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唱准歌曲,并能用正确的发音和歌词表达歌曲的意思。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1. 《可爱的家乡》的录音或视频。
2. 歌曲歌词的挂图或课件。
3. 音乐教学素材或乐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歌曲(5分钟)1. 利用一幅描绘家乡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问他们对家乡有哪些印象和情感。
Step 2:听歌曲(10分钟)1. 播放《可爱的家乡》的录音或视频。
2. 学生静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Step 3:学唱歌曲(20分钟)1. 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熟悉歌曲的节奏感。
2. 分段学唱歌曲,老师先带领学生跟唱,然后逐渐减少老师的声音,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唱准歌曲。
3. 老师纠正学生发音、节奏等问题,批评指导学生唱准歌曲。
Step 4:理解歌曲(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 选取数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5:活动延伸(10分钟)1. 分组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美景、美食、美德等进行创作和分享。
2. 邀请学生利用音乐教学素材或乐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祝福。
Step 6: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歌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自评自己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可爱的家乡》这首歌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同时,通过唱歌和创作等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精选5篇(二)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音乐作品《嘀格伢儿的梦》进行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该音乐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同时通过活动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可爱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了解歌曲的基本结构,掌握简单的唱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理解歌曲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2.歌曲分析(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可爱的家乡》的背景及作者。
(2)分析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切分音、附点节奏。
3.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涵。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演唱技巧。
4.歌曲练习(1)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5.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欣赏完整歌曲。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四、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演唱歌曲《可爱的家乡》。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送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切分音、附点节奏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乡》,理解歌曲内涵。
在学唱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然后提问:“你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特别的旋律?有没有注意到歌曲中重复出现的部分?”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旋律和副歌部分。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景观:山脉、河流、气候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
3. 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人文景观及其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们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2. 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介绍家乡的山脉、河流、气候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讲解家乡的人文景观: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底蕴。
4. 分析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讲解家乡的特色美食、特产和民间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家乡的经济与发展:工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
2.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3.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乡的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调查问卷法,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特色;(2)运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2. 运用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貌;3. 利用图片、文字、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家乡的风貌;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2.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2)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课堂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了解,分享收集到的资料;(2)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调查成果,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3)问题解决: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家乡的环境。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动手制作家乡的手抄报,展示家乡的特色;(2)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境调查,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2)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将所学付诸实践。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方言、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4. 家乡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5. 家乡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重要事件、未来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乡的发展与变迁,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调查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
2. 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4.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文化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第五课时:家乡的社会变迁与未来发展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家乡的经济发展。
3. 教学环节:a.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b. 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c. 讨论如何发挥家乡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七、作业布置1. 调查家乡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家乡特色产品的市场前景。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社会变迁。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域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名胜古迹、重要人物等。
3. 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4. 家乡的发展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变化等。
5. 家乡的未来规划: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家乡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特点。
4.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家乡资料,如图片、视频、书籍等。
2.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收集相关信息。
3. 设计好调查问卷,让学生进行家乡调查。
4. 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调查、讨论、分享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的家乡情怀,包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表达。
4. 学生对家乡未来规划的建议和想法,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关注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a. 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
b. 课程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c. 实例分析:分析家乡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d. 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及其影响。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a.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调查、收集、整理信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
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
3. 家乡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
4. 家乡的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
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调查任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理解家乡的发展特点。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比较家乡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家乡的地图、调查表等教学工具。
3. 安排学生进行家乡调查实践活动。
教案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景观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人文景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内容。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人文景观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活动:介绍家乡的产业结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内容。
可爱的家乡(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通用版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考察访问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和地方特产等方面的知识。
3、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二、教学难点、重点1、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三、教具准备:ppt、小视频四、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揭示课题师:(播完)同学们看得很认真,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东山民众和台胞在祭拜关帝。
生:我看到关帝庙前人山人海,载歌载舞。
师:这就是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节。
台胞与东山人民一起庆祝关帝节的开幕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了解东山的文化(齐读课题)(二)了解东山节日的习俗小组合作交流搜集到的东山特色。
师:除了关帝旅游节之外,我们家乡还有什么节日?生:元宵节,祈平安节、春节等。
师:在庆祝这些节日时,人们一般采用什么形式?(三)小组交流,汇报东山特色1、祭拜神明生1:东山人民喜欢在节日里祭拜神明生2:我还知道,大部分重要节日里,东山人民喜欢放烟花,十分漂亮壮观。
(烟花小视频)生3:我最喜欢的还是东山喜欢在节日里请潮剧班来表演,我就特别喜欢潮剧,要不我来唱几句吧!(学生展示)2、小结师:东山人民用最淳朴的方式杀鸡宰羊来祭拜神明祈求平安,每个节日都过得热闹非凡。
3、我是小导游师:了解东山的民俗,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呢?小组汇报:生1:我们小组知道东山的美景很多,适合旅游,特别是海边,是避暑的胜地。
生2:我们小组同样搜集了东山的风光,还制作成一段小视频,请跟着我这个小导游出发吧!学生播放东山美景小视频并解说。
4、小小美食家师:东山风光怡人,可谓是山清水秀。
那么,有美景必定要有美食!哪些小组是搜集美食的呢?快点来介绍吧!生:我们小组制作了小课件来展示我们收集到的东山美食,请大家跟着我们的介绍来认识认识这些特色美食。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
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家乡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相邻地区。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水资源。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家乡地图、自然景观等图片。
视频资料:播放家乡自然风光视频。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及对自己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学生能理解家乡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
掌握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家乡的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知名历史人物。
家乡的文化传统:民俗、艺术、传统节日。
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传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场所。
小组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概述家乡的历史发展。
学生能列举家乡的主要文化传统。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种类及特点。
掌握家乡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家乡的自然资源: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业、工业、旅游业等。
3.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展示家乡自然资源的数据资料。
案例分析:分析家乡自然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
小组讨论:讨论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方法。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家乡的主要自然资源。
学生能理解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掌握家乡的主要产业及其发展。
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
4.2 教学内容:家乡的社会经济现状:人口、经济、教育等。
家乡的主要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4.3 教学方法:数据统计:展示家乡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图表。
可爱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通用版
可爱的家乡(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通用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摄影、绘画等工具,记录和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家乡的文化特色:历史遗迹、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3. 家乡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教育状况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
2.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多媒体课件、摄影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绘画工具、调查问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调查的结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并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1. 可爱的家乡2. 副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社会发展3. 内容:地理位置与气候、历史遗迹与传统节日、经济发展与城乡建设作业设计1. 观察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
2. 调查作业:学生进行一次关于家乡的特色文化的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3. 展示作业: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和特色文化。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反馈: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3. 改进措施: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的过程,是整个教案中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环节。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可爱的家乡》设计思想:《可爱的家乡》是冀教版思品与社会第一单元美丽富饶的家乡主题一中的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能赞扬家乡秀美的山水,热爱家乡悠久的历史,从而丰富孩子们的自豪感。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从如下几个方面逐层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
首先我以富有感情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新课,初步调动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接着指导学生明确家乡所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从家乡河北的秀美风景及地理位置所占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自豪感。
继而通过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详细认识、了解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家乡特产,让学生从对邯郸的朦胧了解到系统认识,从而把学生的家乡自豪感激发到一个高潮,紧接着出示邯郸广宣局对外宣传邯郸的画面,让学生在富有深情的讲解及多角度的邯郸美景中情不自尽的发出感叹,使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转变为言语转变为行动。
最后,帮助孩子们把爱家乡的感情进行扩大,从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的高度。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学生的调查、查找资料和访问等形式完成本课的知识积累,并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的知识补充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秀美山水。
二、《可爱的家乡》流程图. 三、《可爱的家乡》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二、看图找家乡培养学生的识图、辨别方向的能力,明确家乡所在位置。
三、认识河北通过教师讲解简单了解河北。
四、详细了解邯郸通过对邯郸的风景名胜、历史名人、丰富特产等有关邯郸资料的收集及整理,从而调动起学生以家乡为自豪的情感。
五、抒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表态建设家乡的决心六、总结以爱家乡上升到爱祖国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我们共同欣赏了那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啊,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承载着我们美好的童年和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赞美我们那可爱的家乡。
(板书:可爱的家乡)[ 点明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和赞美自己可爱的家乡]二、新课(一)、看地图,找家乡。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家乡的基本知识,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历史文化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和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了解家乡所在的位置和地域范围。
3.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气候状况和特点。
4. 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实例。
6. 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和如何保护家乡环境。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了解家乡的其他特点和保护家乡环境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和体会。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用书:《可爱的家乡》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信息的图片、视频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美术教育是培养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把对亲人、亲友和家园、故乡的思念热爱称之为“乡情”,一个人热爱家乡,首先是因为有亲情与友情,在艺术活动中,作者、作品与生活、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启发同学回忆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欢乐的节日、可爱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丰满的热情去观察、表示、创作、欣赏,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以深情和精练著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句具有强烈的启迪感染力。
又如家乡民歌的节奏旋律,在激发人的情思上更为直接快速。
(二)教学目标①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在,并为可爱家乡的未来发展作规划,鼓励同学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②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美术创作,发展美术构思能力,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术活动中充沛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资料的使用效果。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如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生活照片、民间传说、民歌、古诗词、童谣等。
●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教学过程:●请同学将收集的家乡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会变得更有生气。
●同学分享资料,交流:你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让同学体会:你怎样在绘画中表示对家乡浓浓的感情?●师生一起体会《静思》,感受思乡之情。
●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画出自身印象中的“可爱的家乡”吗?●同学画小草图。
注意发现身边平凡的美丽。
●展示“小草图”请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和画后的感受等。
●同学体会“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同学开始创作: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示自身的感受。
●教师提示:理解画家对空间关系的使用,如:重叠、前景、中景和背景。
《可爱的家乡》教案(精选10篇)
《可爱的家乡》教案(精选10篇)《可爱的家乡》篇1教学内容:可爱的家乡教学目标:[德育目标]:通过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智育目标]:通过学习,热爱自己的家乡。
[素质发展目标]: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学生活动]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我省一些风景名胜和物产资料。
2.让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的景色照片或图片,以及一些物产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大家欣赏图片“河北”。
)1.同学们,大家知道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吗?2.这幅图片展示的是我们河北省的地图,河北是我们的家乡。
可你了解她吗?3.我们这节课就来让大家简单认识一下我们的家乡,先来看家乡的风景名胜。
二、讲授新课一、家乡的风景名胜(一)我省的风景名胜1.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页,认真看一看,这些地方的风景美吗?它们都在哪里?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2.这里主要展示了五幅图片,它们都是我省的名胜风景区: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承德、张家口的坝上草原;承德的避暑山庄;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还有保定的白洋淀。
(让学生欣赏视频“河北风光”、“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赵州桥(一)”、“赵州桥(二)”、“石家庄旅游”,加深对这些名胜的了解。
)3.大家都去过这些地方吗?有什么感受呢?给同学们讲一讲。
4.大家还知道哪些我省的名胜景区呢?(让大家欣赏图片“白云古洞”、“保定直隶总督署”、“沧州铁狮子”、“定州清真寺”、“定州文庙”、“山海关”、“西柏坡”、“清东陵”等。
)5.这些是我省(大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下面大家一起来夸一下,自己的村、镇、县(小家乡)等的风景名胜,好吗?(二)夸夸自己家乡的美丽风光1.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大家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
2.我们的家乡可能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受当地人喜爱的景色就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5篇
《我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我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我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教授学科:音乐教材版本:湖南文艺版教材册别:五年级上册授课内容:第二课歌曲教学《可爱的家乡》授课教师:李虎教学目标:1.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
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基本素质。
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了解独龙江。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独龙江。
2.演唱并创编自己家乡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由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生:思索并举手回答。
2.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我可爱的家乡》,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3.展示《我可爱的家乡》的多媒体课件(MTV)。
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我可爱的家乡》。
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三、引入要学唱的歌曲《我可爱的家乡》。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参加音乐聚会去!1.师:既然来参加音乐聚会,那么肯定要表演节目的,下面我们也来表演一下自己对故乡的喜爱吧。
2.初听范唱,把握歌曲节奏、情绪、旋律的特点。
师:在今天的音乐聚会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共同学唱一首爱家乡的歌。
(媒体播放《我可爱的家乡》范唱)3.提出两个问题:①歌曲内容是什么?②歌曲由几个声部组成?4.学唱歌曲。
(1)跟师唱简谱。
(2)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视唱并交流。
)设问: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跟师唱歌词。
四、小结:1.师总结:今天,我们参加了音乐聚会,还学习了歌曲《我可爱的家乡》,更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的美,同学们,以后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学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
2.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地区的经纬度、相邻地区等。
2. 家乡的气候特点: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气温、降水等。
3. 家乡的地形地貌:介绍家乡的山脉、河流、湖泊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
2. 地图学习:让学生查看家乡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 视频资料:播放关于家乡气候特点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气候。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
2. 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家乡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水资源:介绍家乡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2. 家乡的土地资源:介绍家乡的耕地、林地、草地等。
3. 家乡的植物资源:介绍家乡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资源状况。
2. 地图学习:让学生查看家乡地图,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分布。
3. 视频资料:播放关于家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资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家乡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
2. 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
第三章:家乡的文化特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文化特色,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形地貌:介绍家乡的山、水、平原等地理特征。
2. 家乡的气候:介绍家乡的四季变化、温度、降水等气候特点。
3. 家乡的水资源:介绍家乡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状况。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视频播放:播放家乡自然环境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特点。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人文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特征,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2. 家乡的民俗风情: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3. 家乡的名人故事:介绍家乡的名人历史、成就、影响等。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物展示:展示家乡的特色工艺品、美食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文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名人故事。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人文环境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农业特色、企业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产业结构: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
2. 家乡的农业特色:介绍家乡的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发展等。
《可爱的家乡》教案
《可爱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方法,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2)气候特点(3)水资源2. 家乡的地理特点(1)地形地貌(2)动植物资源(3)土地利用3. 家乡的历史文化(1)历史文化名人(2)传统节日(3)民间艺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典型事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特色与发展。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调查、访问、观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事例,进行案例分析。
3. 小组讨论:(1)各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分享案例分析心得。
(2)全班同学就家乡的特色与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
4. 成果展示:(1)学生分组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邀请家长、教师参与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
(2)学生参与调查、访问、观察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可爱的家乡》教案设计
《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方法,了解家乡的特色和亮点;(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归属感;(2)提高学生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山脉、河流、湖泊、植被等;2. 家乡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古建筑、名人故居等;3. 家乡的民俗风情: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味小吃等;4. 家乡的特色产业:农业、工业、旅游业等;5. 家乡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2.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乡特色和感受;4. 课题研究法:引导学生开展家乡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2. 第二课时:介绍家乡的人文景观;3. 第三课时: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4. 第四课时: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5. 第五课时:讨论家乡的环境保护。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2. 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具备保护家乡环境的意识;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题研究中,能积极发言,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图片;2. 视频素材: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古建筑等;4. 家乡特色资料: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风味小吃等;5. 环境保护资料:关于家乡环境保护的案例、政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可爱的家乡》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美术教育是培育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咱们把对亲人、亲友和家园、故乡的想念酷爱称之为“乡情”,一个人酷爱家乡,第一是因为有亲情与友谊,在艺术活动中,作者、作品与生活、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启发同窗回忆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欢乐的节日、可爱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发爱好,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看、表示、创作、欣赏,就会达到理想的成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以深情和精练著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句具有强烈的启发感染力。
又如家乡民歌的节拍旋律,在激发人的情思上更为直接快速。
(二)教学目标
①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此刻,并为可爱家乡的以后进展作计划,鼓舞同窗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②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美术创作,进展美术构思能力,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术活动中充沛体验各类绘画工具和不同资料的利用成效。
二、教学进程设计
(一)课前预备
●师生一路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如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生活照片、民间传奇、民歌、古诗词、童谣等。
●预备丰硕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教学进程:
●请同窗将搜集的家乡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会变得更有动气。
●同窗分享资料,交流:你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让同窗体会:你如何在绘画中表示对家乡浓浓的情感?
●师生一路体会《静思》,感受思乡之情。
●同窗们能在较短的时刻里画出自身印象中的“可爱的家乡”吗?
●同窗画小草图。
注意发觉身旁一般的漂亮。
●展现“小草图”请同窗介绍自身的作品和画后的感受等。
●同窗体会“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同窗开始创作: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示自身的感受。
●教师提示:明白得画家对空间关系的利用,如:重叠、前景、中景和背景。
●研讨作品:同伴彼此评论是专门好的方式,鼓舞资源的共享。
三、学习评判建议:
●是不是以踊跃的态度参与社会调查活动。
●是不是踊跃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发明。
●可否用绘画工具发明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
●可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
●是不是明白得“共享”的主题,是不是与同窗合作。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美术教育是培育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咱们把对亲人、亲友和家园、故乡的想念酷爱称之为“乡情”,一个人酷爱家乡,第一是因为有亲情与友谊,在艺术活动中,作者、作品与生活、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启发同窗回忆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欢乐的节日、可爱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发爱好,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看、表示、创作、欣赏,就会达到理想的成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以深情和精练著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句具有强烈的启发感染力。
又如家乡民歌的节拍旋律,在激发人的情思上更为直接快速。
(二)教学目标
①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此刻,并为可爱家乡的以后进展作计划,鼓舞同窗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②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美术创作,进展美术构思能力,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术活动中充沛体验各类绘画工具和不同资料的利用成效。
二、教学进程设计
(一)课前预备
●师生一路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如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生活照片、民间传奇、民歌、古诗词、童谣等。
●预备丰硕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教学进程:
●请同窗将搜集的家乡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会变得更有动气。
●同窗分享资料,交流:你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让同窗体会:你如何在绘画中表示对家乡浓浓的情感?
●师生一路体会《静思》,感受思乡之情。
●同窗们能在较短的时刻里画出自身印象中的“可爱的家乡”吗?
●同窗画小草图。
注意发觉身旁一般的漂亮。
●展现“小草图”请同窗介绍自身的作品和画后的感受等。
●同窗体会“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同窗开始创作: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
言表示自身的感受。
●教师提示:明白得画家对空间关系的利用,如:重叠、前景、中景和背景。
●研讨作品:同伴彼此评论是专门好的方式,鼓舞资源的共享。
三、学习评判建议:
●是不是以踊跃的态度参与社会调查活动。
●是不是踊跃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发明。
●可否用绘画工具发明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
●可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
●是不是明白得“共享”的主题,是不是与同窗合作。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美术教育是培育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咱们把对亲人、亲友和家园、故乡的想念酷爱称之为“乡情”,一个人酷爱家乡,第一是因为有亲情与友谊,在艺术活动中,作者、作
品与生活、欣赏者之间,生活既是艺术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源泉。
启发同窗回忆生活,如美好的景色、欢乐的节日、可爱的人、有趣的事,由生活激发爱好,带着饱满的热情去观看、表示、创作、欣赏,就会达到理想的成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垂头思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以深情和精练著称,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句具有强烈的启发感染力。
又如家乡民歌的节拍旋律,在激发人的情思上更为直接快速。
(二)教学目标
①调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此刻,并为可爱家乡的以后进展作计划,鼓舞同窗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②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美术创作,进展美术构思能力,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③在美术活动中充沛体验各类绘画工具和不同资料的利用成效。
二、教学进程设计
(一)课前预备
●师生一路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如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生
活照片、民间传奇、民歌、古诗词、童谣等。
●预备丰硕的绘画工具和资料。
(二)教学进程:
●请同窗将搜集的家乡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并用文字或图像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进行小组学习,课堂会变得更有动气。
●同窗分享资料,交流:你对家乡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让同窗体会:你如何在绘画中表示对家乡浓浓的情感?
●师生一路体会《静思》,感受思乡之情。
●同窗们能在较短的时刻里画出自身印象中的“可爱的家乡”吗?
●同窗画小草图。
注意发觉身旁一般的漂亮。
●展现“小草图”请同窗介绍自身的作品和画后的感受等。
●同窗体会“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同窗开始创作: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示自身的感受。
●教师提示:明白得画家对空间关系的利用,如:重叠、前景、中景和背景。
●研讨作品:同伴彼此评论是专门好的方式,
鼓舞资源的共享。
三、学习评判建议:
●是不是以踊跃的态度参与社会调查活动。
●是不是踊跃地动脑筋,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发明。
●可否用绘画工具发明性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
●可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
●是不是明白得“共享”的主题,是不是与同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