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复习检测三
• 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 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叹惋。
• 2、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 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用原文回答并 加以概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作者心 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和乐,社会安定,生活和谐。
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
• 6、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与“大同社会” 有什么相似之处?
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2.大同社会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 来中作”相似 。 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 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5、鲜美 (古)(色彩)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6、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分,不够。
7、归
(古)女子出嫁 (今)回来
8、道
(古)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今)道路
(三)一词多义
1、为: 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2、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3、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4、遂:
后遂无问津者 遂迷
当作 对,向 舍弃 房子 说 正确的方法
于是,就 终于
5、寻 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不久
6、志 寻向所志
标记
处处志之
做标记
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7、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父母
8、乱
盗窃乱贼而不作 自云先世闭秦时乱
造反 战乱
词类活用
• 1、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 2、复前行 名词作状语,向前。 • 3、欲穷其林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
6.《桃花源记》复习课件.ppt
(今)不充足。
(二)通假字: “要”通“邀”,读 “yāo”,邀请。
(三)一词多义
1、为: 捕鱼为业
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2、其: 复延至其家பைடு நூலகம்
自己的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渔人
3、并: 并怡然自乐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都 一起
4、遂:
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于是,就 竟然
5、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 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3.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4.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 寻桃源不 得埋下伏笔。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鸡鸣狗叫的
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田种作,男女的
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选贤与能( jǔ 矜( ɡuān ) 幼有所长( zhǎnɡ
) 讲信修睦( mù
)
货恶其弃于地( wù )
) 男有分( fèn )
谋Hale Waihona Puke 而不兴( xīnɡ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鳏”,指老而无 妻)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职分,职守;女子出嫁 )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害人的事)
一词多义 故人不独亲其亲( 副词,单单,只 )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形容词,老而无子 )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 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 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 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 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赡养,男子要有职守,女子要有归宿。
《大道之行也》复习课件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有人所不养独,亲男其有亲分,,不女独有子 归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字音: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 生,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课件PPT
然则何时而乐. 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其弃于. 地也 C.人不得,则. 非其上矣
D.不得而非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者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皆以美于. 徐公 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 一犬坐于前
拓展探究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精读细研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而选举 的标准是“贤”“能”,即品德高尚、才能出 众的人。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 信,崇尚和睦。
精读细研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合作探究
文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有何启示?
陶渊明《桃花源记》 康有为《大同书》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孙中山“天下为公”
“中国梦”“两个一百年”
合作探究
参照《虽有嘉肴》中对偶句的分 析,找出本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其表 达效果。
合作探究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3.男有分,女有归 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对比面对财物和力气付出的两种无私的态度,加 重了推理的意味。
5.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句子结构、表意风格具有对偶和铺排的特点。
[管理]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docx
八上期末复习21、《桃花源记》一、解释加点词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_________ 业。
缘___________ 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 ,落英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 。
渔人甚异___________ 之。
复前行,欲穷______________ 其林。
林尽水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________________ 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________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 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O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O未果9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翻译下列句子:1、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O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96 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7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岀焉8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 、此人- - 一为具所闻皆叹惋10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1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12 、及郡下,诣太守9说如此13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复习课(好用)ppt课件
3 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 多想像的空间,他以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 源外世事变化,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32
4 今天我们应怎样对待陶渊明的这种 政治理想?
积极意义:寄托了人民的理想、愿望,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使人 们在苦楚中找到寄托,得以抚慰; 消极意义:让人产生退守过去、不思 进取、陶然无为的心思。 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梦想行 动,直面现实的勇士,却并非避世。
C.担忧渔人不能照实反映情况 6.将下边句子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 ①(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①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渔人;渔人;桃花源中人;渔人;②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中人
35
D
7.文段中“问今是何世……皆叹惋。〞两句话的“问者、不知者、叹惋者〞分别是(
10
发现桃源
再寻桃花源
访问桃源
分开桃 源
11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
。本文以
为线索,按
顺序,记叙了渔人
桃的源愉的快行、愿迹序望文。
的武过陵程渔,人描进画出了一个
分开桃源
发现桃源 再寻桃源
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 宽广人民
、
、
的理想社会,反映了
时间 访问桃源
12
文章主旨
作者经过虚拟一个安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画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 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 民厌恶战争的心情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
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件(共3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xīnɡ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 (2)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 (3)故外户而不闭( 所以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
三、“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使你想到《桃花源记》中 描述的什么情景?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 绘的“世处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男有分,女有归——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 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 生活风貌。
4.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如 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的“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 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活动二:再读课文,探究
《大道之行也》ppt复习课件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天下为公的思想,人们不仅爱自己的亲人,也爱别人的亲人,像对待 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比喻和象征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形象化。
促进社会和谐
遵循“大道”原则,尊重自然、关爱他人、维护公平正义,有助于 构建和谐社会。
提升个人素养
践行“大道”精神,注重内在修养、培养道德品质、提高文化素养 ,有助于成为更好的自己。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道”观念交流融合,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与发展。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大道之行也》ppt 复习课件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拓展延伸与跨文化对比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者生平与成就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 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创作动机
孔子通过《大道之行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表达了对大同社 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教化世人,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 质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它以其深邃 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第9课《桃花源记》复习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例句】有闻而传之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代词,指“这,这些……”“那,那些……”
【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之”做助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翻译为“的”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记公式:主(名、代)+之+谓(动、形)
【例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做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何陋之有
“之”做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词,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
《桃花源记》中的文言文虚词
“之”做音节助词,一般与表时间词语连用,不译。
【例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之”做动词,译为“到,往”,助记公式:之+表地点名词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了他们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而不 得埋下了伏笔。
《桃花源记》文言文基础
• 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 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新鲜美好源自)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
来此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 作者如何描写桃花林的?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写桃林之美有两个作用: 其一,有了桃林的奇丽景色,才引起渔人的惊诧、好奇心,他才会“复前行,欲穷其林”,最终发现桃 花源。 其二,有关桃林的这些描写,颇具神秘色彩,已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从氛围上作 了铺垫。
•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 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 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 的一种精神寄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PPT教学课件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wéi )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wù )
2、朗读,感知文意
3、全班齐读,读准停顿:读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重点)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难点)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 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篇文言文。
感谢各位聆听
22 大 道 之 行 也
文
十三四岁是有很多愿望的年龄。你能讲一讲你有 哪些愿望吗?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美好的愿望带给 人无穷的动力。在个人愿望之外,我们还需要共同的 社会理想,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课文《大道之行也》给我们描述的一个至善至美的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 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 劳动。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而,词,表并列。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 人。作,兴起。
《大道之行也》ppt课件
文言积累
通假字
1.选贤与能 (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而长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作乱 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 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 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货,厌恶 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 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 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文章译读
因此
图谋之心闭塞而不 会兴起。
兴起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乱害人
这叫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户外,从外面把门 带上。闭,用门闩插上。
文章译读
译文: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
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门都从外面带上 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 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 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 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作品简介
从前,孔子曾作为来宾参与蜡祭,祭毕,孔子出来到宫门外的 高台上散步,不禁感慨而叹。孔子的感叹,当是感叹鲁君的失 礼。言堰在一旁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 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君主在位的时代,我没有赶 得上,而内心深怀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 段意。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 一(1)
桃花林的经过。
二(2~3)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 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 的经过。
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 果的情形。
三(4~完) 写渔人离开桃源后,
综合建模:
阅读文章,结合内容思考: 官府的人和刘子骥都去寻找“桃花源”未果,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意味?
通假字
• 略无阙处:“阙”通“缺”, 缺口
词类活用
•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 ②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 ③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重点语句翻译
•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 阻隔断了。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 殊句式)
四、复习文章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方法
交流探究
《桃花源记》补充: 1、课下注释: 落英、缤纷、林尽水源、才通人、豁然开 朗、阡陌、相闻
2、一词多义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遂迷
②后遂无问津者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3、古今异义: ① 男有分,女有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② 矜、寡、孤、独 独——古义: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单一,只有一个。 ③ 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④ 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今义:宽阔的路。
4、相关成语: ①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 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 社会的政治理想。 ②夜不闭户:夜里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 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③路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 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课文内同义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 ④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 属供养的人。 ⑤老有所终:老人有好的归宿,能够终其 天年。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隐述了他的政 治生活理想,他笔下的桃花源与“大同” 社会有相似的地方吗?
世外桃源应该是根据“大同”社会体制构想出来 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一词多义
•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消失 哀转久绝:
渔人自访桃花源的经历犹如南柯一梦,桃花源 仿佛突然从世间蒸发了,那么作者陶渊明为什么 要在作品中描绘这样的一个桃花源呢?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 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 不满的精神寄托
一、词语积累:
1.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
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
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 ?
特征:
天下为公
具体阐述: 人人受到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构建动场
比喻与外界隔绝的幽静美好的 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何处?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大道之行也》
自主学习:
复习导航 一、背诵两篇文章 二、背诵《桃花源记》课下注释 背诵《大道之行也》课下注释,通译全文 (注:包括文学常识,但人名、地名等名词性词汇理解 即可,不须背诵) 三、复习、归纳特殊文言词汇句式
(4)处处志之
Hale Waihona Puke 3、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 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 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 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 而 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 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 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 (5)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2、一词多义: ① 故:故人不独亲其亲:所以、因此。 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 ② 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唯独。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 而无子的人。 ③ 亲:人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 亲、把……当作父母(赡养)。 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 ④ 子: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把……当作子女(抚养)。 不独子其子:名词,孩子、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