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与阴阳

合集下载

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

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

太极阴阳图含义来历及源考一:太极阴阳图含义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按上述峙图式的内容,先天八卦可分为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从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阳初生,起于北方;从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阴初生,起于南方,本周期指的先天八卦图的最内圈,即由卦的初爻组成.这一寒一暑,表示太阳在一年的周期运动.第二周期:由卦之中爻组成,半圈阳爻表示白昼太阳从东方升起,经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阴爻表示太阳落山后的黑夜,这是记太阳运行一日的周期图象.第三周期:由卦之上爻组成,半圈阴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阳爻表示月亮运行的下半月,是为弦.由此可见,这一图象是统一年月日时周期.【中天八卦图】中天易的天文依据,乃本地法之晷景而来,晷景又决定于"昼参日影,夜考极星"之历数.参阅中天八图我们可以了解中天八卦与节令宫辰的关系.【后天八卦图】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

从孔庙大成殿梁柱,到楼观台、三茅宫、白云观的标记物;从道士的道袍,到算命先生的卦摊;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南韩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勋章族徽……等等,太极图无不跃居其上。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

五行结构论——精选推荐

五行结构论——精选推荐

五⾏结构论第⼀节 太极 阴阳⼀、太极阴阳五⾏学是通过定太极、分阴阳、看五⾏,来发现世界的规律性。

⽆极、太极是古圣先贤创造出的两个名词,并有⽆数的古代圣⼈为此绘制出各种太极图。

太极图,⼜称《先天图》或《天地⾃然之图》,是中国上古⽂化中最神秘的⼀张图,也是最众说纷纭、争论最激烈的⼀张图。

《周易·系辞传》中已明确提出:“易有太极,是⽣两仪。

”但汉代以后传的《周易》,都不曾附有《太极图》,直到宋朝道⼠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并有“先天”、“后天”之分。

据邵雍说,先天《太极图》为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王所作,并指出:“伏羲之易,初⽆⽂字,只有⼀图以寓其象数。

⽽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

”本书讨论的核⼼是阴阳五⾏学说,重点不在太极、⼋卦,故选太极图中的⼀种,即来知德的太极图供读者赏析。

图1 来知德太极图笔者认为:⽆极是⼀种绝对的纯存在,它不需要任何具体的东西来规定,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包含任何内容,是⼀切的基础和开端。

太极也是⼀种绝对性的存在,但并⾮⼀种抽象的纯存在,是⼀种⾃在。

没有东西与之对⽴,是⾃⼰和⾃⼰的统⼀,也就是在⾃⼰之外再也没有外在于⾃⼰的东西了。

太极⾃⾝包含两个属性:⼀⽅⾯是⾃⼰对⾃⼰的肯定,称之为阳;另⼀⽅⾯就是⾃⼰对⾃⼰的否定,称之为阴。

因为⾃在的东西有着⾃⼰对⾃⼰肯定的同时,并不排斥⾃⼰对⾃⼰的否定。

⼆、阴阳太极的⾃我肯定,动⽽⽣阳;太极的⾃我否定,静⽽⽣阴。

动静之中会有⽣、化、返三种情况。

所谓“⽣”,就是当“⽆有合”时,则⽣“阴阳”;“阴阳合”时,则⽣“天地”;“天地合”时,则⽣“万物”。

所谓“化”,就是“太极”和“物”合时,则化“形”;“太极”和“形”合时,则化“象”。

所谓“返”,就是“太极”和“象”合时,则返“⽆”。

在阴阳五⾏的世界中,太极是⼀,阴阳是⼆。

太极和阴阳的关系是⽣、化、返的关系。

不是⼀分⼆的关系。

《道德经》说:“道⽣⼀,⼀⽣⼆,⼆⽣三;三⽣万物。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

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阴阳也成了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想要练好太极拳就要明白太极拳的阴阳相济论,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吧!太极功法的阴阳哲理介绍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练太极拳一定要体会拳论中的阴阳变化,在阴阳变化中找到练拳的意。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势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势说解成十三个姿势,这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太极十三势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

其中前八字是八种手法,后五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都是指这十三法。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法如同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之道,太极拳具有教育意义。

怀抱八法,也就是指八种手法,而这八种手法又与文王八卦方位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对应关系。

太极拳理属内家拳种。

因此,八卦方位与人体对应各有其窍,而每窍在人体经络脏腑中又各有其位。

这样在太极拳运行中,以意引气,按窍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就是太极拳内练要义的根本所在。

实践证明,太极拳久练得道者,不但在技击上可出奇效,在保健上也会起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还能防治骨质疏松,降低摔跌风险。

为了使大家确切了解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现按八法顺序详述如下。

1.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八法中此字主掤劲。

2.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

八法中此字是捋劲。

3.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

此穴属肝经。

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4.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膻中穴,此穴属肺经。

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5.採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

中医学的精气、阴阳与太极、八卦

中医学的精气、阴阳与太极、八卦

中医学的精气、阴阳与太极、八卦书》:“人之生死由乎气。

”生死过程归根到底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

生命起始于气的聚合,终止于气之离散。

一旦气绝,生机便息。

《类经附翼·医易》:“医而明此,乃知阴阳气血,皆有所钟。

”总之,“太极元气学说”深刻认识了气与形的关系,从而成为中医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2卦爻与中医理论《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如上所述,当外界给予太极以能量,则出现两仪而成天地。

然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天运当以日光明。

”即天体的运动也当有太阳光的照射,即处于两仪状态的物质也还会受到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致使其运动幅度加大。

故而还可从阳仪、阴仪这两种运动状态中,进一步分辨出其上升或降落的程度上有较强部分与较弱部分的不同,也即在阳仪中有的能上升到极点,有的仅上升到中途;阴仪中下降的情形也如此,有的能下降到最低点,有的仅下降到中途。

于是就出现了四种情形(两仪生四象):只能上升到中途的是因其所获得的外能较少,故名之曰“少阳”;能上升到极点的是因其所获得的外能最多,故名之曰“老阳”;只能下降到中途的是因其所耗失的能量较少,故名之曰“少阴”;能下降到最低点的是因其所耗失的能量最多,故名之曰“老阴”。

倘若外界所给予的能量再加大,运动幅度再随之相应加大,同样的道理,少阳可分为“小阳”、“中阳”;老阳可分为“太阳”、“纯阳”;少阴可分为“小阴”、“中阴”;老阴可分为“太阴”、“纯阴”。

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八种情况,也即其物质处于八种不同的阶段。

易学将阶段称着“卦”,八个阶段即称“八卦”,即小阳、中阳、太阳、纯阳、小阴、中阴、太阴、纯阴。

(四象生八卦)为了简明扼要、趋于直观地表述其物质在八个阶段中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易学象征性地将其分别命名为:乾、坤、震、艮、坎、离、巽、兑。

同时还采用了“爻”这样一个极为简单的符号,用一长横“-”代表阳,称作“阳爻”或“刚爻”;用两短横“--”代表阴,称作“阴爻”或“柔爻”。

阴阳、太极和太极点

阴阳、太极和太极点

阴阳、太极和太极点阴阳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与阳,阴是磁铁的阴极、是负电荷,阳是磁铁的阳极、是正电荷。

同性相排拆、异性相吸引,这是物理学中的自然现象。

有物必有气、有形也必有气,根据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有生命和气,因此有物必有气、有形也必有气,形与气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对阴阳,形好气吉、形差气凶。

这就是形气法的风水理论之源。

气分阴阳,气分阴气和阳气,阳气主发散、主上升,主攻击、主出击,阴气主吸收、主下降,主包容、主包涵、主奉献,其两者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物质。

阴阳平衡。

中国传统风水,研究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

风水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砂和水,其实这也是阴和阳的问题,因为砂是阳、水是阴,但从动静来看砂又为阴、水又为阳。

人与居住周边砂水的和谐,就是风水的和谐,也是阴阳的平衡。

阴阳划分。

一般是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阴、后为阳,高为阳、低为阴,矛为阳、盾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实为阳、虚为阴,满为阳、空为阴......。

因此,中国传统风水的研究,是起始于阴阳。

阴阳平衡、正负相吸,藏风聚气,就是风水格局的最高境界。

由此可知,学习风水必须先过形峦关,只有掌握了形峦,才能学习理气,才能学好风水,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级的风水师!北京中轴线图易经理论中的太极点指什么,就是天地交接点,这就是太极的作用点,阴阳的作用点,天与地的交化点、交泰点,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文化,实质上是指天地交化,不指社会人文。

天地无时不交,无处不交,其作用无善无恶。

而对于人,对于物,对于特定接收者,却具有生杀功用。

能够认出这层太极点,能够分辨这些点,用其善,恶其恶,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得道。

太极点和老子讲的“道生一”有关,这个“一”在阴阳方面表现为2,在八卦方面表现为8,在重卦方面表现为64,在天干方面表现为10,在地支方面表现为12,在干支方面表现为60等。

“一”为体,其用无穷。

以现代数学可以表述为(A+B)的N次方,A+B=1。

太极阴阳四象八卦

太极阴阳四象八卦

1、太极生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

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3、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

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和太阳之阴——“兑”;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和少阴之阴——“震”;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和少阳之阴——“坎”;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和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

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

八象不过阴阳,四象不过是二物,太极动生阴阳,天地不过一阴一阳而已!4、八卦: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坎为水,震为雷,兑为泽,巽为风,艮为土,64八卦的组合,如天地否,上为乾,下为坤,天在上地在下,是比较正常的,再如地天泰卦,又叫否极泰来,是地在上天在下,这是不正常的,也不可能维持长久,很快就会过去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星,也称四神、四灵。

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是指四季天然气象,分别称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在中医中,八卦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穴位的总称。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人生哲理
"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这句话是指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相
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哲学概念。

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象征着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和变化。

在太极哲学中,阴阳是描述
事物相对、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二者相对而生,相互依存,相
互转化。

阴阳的平衡和协调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哲学角度来看,"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表达了事物的对
立统一规律。

在世界观念中,阴阳是宇宙间相对的两个方面,二者
相对而生,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间事物的发展变化以及事物存在
的根本规律。

在这一理念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形成了一
种相对的平衡状态。

从生活角度来看,"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也可以理解为生
活中的平衡和和谐。

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等都是阴阳对立
统一的表现。

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困难时,要学会平衡和调节
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达到阴阳调和、内外协调
的状态。

总的来说,"太极生两仪,阴阳本为一"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表
达了事物相对、对立、统一的规律。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处理事物、调节心态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理念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好处

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好处

太极拳阴阳平衡的好处简述一、人体阴阳平衡保持容颜不老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是阴阳的变化,这也是太极拳的核心。

阴阳平衡能调节肌肤的酸碱度,使肌肤新陈代谢达到平衡。

阴阳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

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

所以我们说,人的容颜,脸,我们的面容,如果面容假如是红润的,是明亮的,是发光的,那就说明他的五脏一定是安康的。

所以说五脏安康容颜发光,所以真正的美容,真正的健康的美,必须要锻炼身体,必须是五脏安康。

练太极拳是从里至外的改善,太极拳能疏通经络,滋润着肌肤的同时,还能疏通经络,对女性减肥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由内至外的这种美,就是真正的美容,那它是胜过任何一种化妆品。

任何一种高级化妆品的化妆成的容颜都不如人体健康的这一种自然的美,所以我们就说五脏安康气血充足,阴阳平衡,那么人的气色就非常的好。

人体的阴阳如果是平衡,他一定是生命的活力一定是很强,生理本能一定好,心理承受力高,机体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好。

这样的人说明他的五脏阴阳是平衡的。

那么他的生命,他的阳气和阴精平衡,平衡了他的应急能力就强,对不良的情况适应能力就好。

并且,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强,所以阴阳平衡了,阴阳平衡是非常的重要。

太极拳的阴阳变化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作用,能推迟容颜和骨骼的衰老,达到长命百岁的作用。

二、太极养生,可使人体阴阳平衡1.太极拳是体势稳态的锻炼,太极拳体势要求“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通过人体重心的垂直线落在一个均衡的位置上,否则人就会摔倒,均衡点掌握得越好,则体势越稳,如果人体重心的垂直线恰好落在两脚之间,无过不及,不过前,不过后,不过左,不过右,则挺立如青松,根深入地,气势凛然。

如果在静态下,保持这种稳态可能比较容易,如果在体势不断变动的情况下,身体各组成部分变换虚实,各关节螺旋缠丝绞转,要求始终保持体势稳态则很难,必须长年累月的修炼才能做到。

论太极和阴阳

论太极和阴阳

论太极和阴阳东山月本文承上传的《对易经的大胆设想》一文而作。

照计划我将会把对《易》的系列思考成文上传。

在《对易经的大胆设想》一文中,我对《易》作了超越古代且超越现代的设想,把它当作是远远超越当今人类文明的超级文明的遗物,认为它包含有超级文明社会演化的信息。

对太极(“—”)和阴阳(“--”和“—”),也有不少人作出了立足于现代的诠释。

在本文中,我在人们的思考基础上提出我进一步的想法。

太极由孔子定名。

“太”是“大”加“点”,既有“大”之意,也有由“点”暗示的“小”之意,所以“太极”是指它的对象既有大到极点的存在,也有小到极点的存在。

在我看来,太极并非指产生宇宙万物的混沌的“气”,也不是指某一具体的存在物,它首先是指存在物都具有的整体性。

无论是至大之物或是极小之物,都是由它内部系统有机组成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在一定时间内稳定的整体,都具有整体性。

太极肯定了存在物的具体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稳定性的整体存在。

不能因存在物有生有灭、不断转化而否认它的存在,不能因它们终归会消逝而认为是梦一般的虚无。

太极也是指存在的统一性。

无论万物有多少种类和差别,它们都具有共通的属性和本源。

存在的统一性在于,所有事物和现象必然都有共通的规律和属性,在根本上是同一的。

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所有存在的有质量的物质都是能量的静态聚合体,所有一切物体在本质上都是能量,并通过能量发生联系、不断转化。

太极的深邃之处在于:它把宇宙及万物存在的本质和根本属性高度抽象成“—”这样一个极为简单的符号,而这存在的本质和属性又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足够的高度才能充分认识到,它对于远古原始人类直到近代的人而言,都是仿佛含有无穷意象的猜不透的、神秘的谜。

太极图(“”)则在太极(“—”)的内涵基础上具有更为丰富的含义。

太极图并非起源于宋。

国光红认为太极图是抽象了的伏羲图腾。

伏羲氏图腾以盘旋相逐的双蜥蜴为象,后来盘旋双蜥蜴就成了盘旋双龙。

太极图的初形就是伏羲氏图腾。

太极阴阳法的论命步骤!(重点)

太极阴阳法的论命步骤!(重点)

太极阴阳法的论命步骤!(重点)一、认识体用太极法的论命步骤是立体,找用,看平衡,知吉凶。

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体用是什么?太极由阴阳两仪组成,阴阳是万事万物的一体两面,是万事万物的两大组成部分。

体用是用来区分阴阳的主次、动静、君臣关系的,体用是阴阳与太极的桥梁。

体是本体、中心、目标、方向、起点、参照物。

体决定方向,不变的死规定。

用是为成就体而服务的,决定了体的价值发挥,决定了太极的成败。

天命通过太极来体现,太极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太极状态决定富贵贫贱、寿夭吉凶。

天道独自不能形成富贵贫贱、寿夭吉凶,一定要到地道落实,以天道为主,地道配合,以天道为体,地道为用。

天为月令,要知道月令先天阴阳气,地用五行代表,五行生克以来出来自由意志的地气,地气和天气感应,天地交融,阴阳平衡,富贵有成。

阳月,地气出阴气,阴月,地气出阳气阴阳平衡,成太极。

五行生克决定太极的成败。

二、认识月令展开剩余85%太极法讲天地的阴阳之气,要知道气的来源,就是月令。

月令代表春夏秋冬四象之气,是天通过四季布气于地球,因此月令代表天命,代表天意。

一定要对月令有透彻的认识,要知道每个月阴阳气的特点和喜忌,每个月用什么地支代表,每个地支代表什么五行,五行的旺相休囚死决定了生克能力,五行生克出的气决定了最后的阴阳平衡。

(一)月令含义月令为提纲,为万物之源,集天地人为一体,月令主要有五层含义:第一层:定位天道的阴阳气,即划分阴阳月。

第二层:定位司令真神。

第三层:以月令季节本气为旺衰的来源,旺相休囚死决定五行生克的力量。

第四层:通过月令的地支藏干的作用,判断后天旺衰的起点。

第五层:普通的地支。

(二)定位社会分工和起点太极法的体是月令的阴阳之气,月令是天命,老天规定你是干什么的,怎样的生存状态,到社会上是干什么性质的工作。

是有福气,还是要吃苦,看月令一个字,基本就能定了。

但是不能直接断富贵贫贱,先天还要后天落实,才能断人生的层次,富贵贫贱寿夭吉凶。

阴旺和阳旺的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阴旺有阳来打造、阳旺有阴来平衡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平衡是什么样的人?不仅是富贵贫贱寿夭吉凶,生活象也出来了。

太极阴阳法详细解读

太极阴阳法详细解读

太极阴阳法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种重要观念,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道教等领域。

它是指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两个对立面:阴与阳。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读一下太极阴阳法。

1. 太极
太极是太极拳的起源,是阴阳的总称,代表了事物存在的根本状态。

它既是一种形态,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太极象征着万物的生成和变化,它同时又包括两极,即阴和阳,所以也叫做“太极阴阳”。

2. 阴阳
阴阳是太极阴阳法的核心概念,它是描述事物两个对立面的符号。

阴阳概念最初是用来描述天空和地面。

后来逐渐被引申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阴阳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转化、不断变化的特点。

3. 阴与阳的属性
阴和阳有着各自独特的属性。

阴性质包括冷、湿、柔、静、内向、负极等特点,代表了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阳性质包括热、干、刚、动、外向、正极等特点,代表了事物中的积极方面。

4. 阴与阳的关系
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转化、不断变化的关系。

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相互对立、相互补充而成的。

5. 阴阳调和的重要性
太极阴阳法认为,阴阳的平衡是事物健康发展的条件,只有在阴阳平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良好的生命活力。

如果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和不良后果。

总之,太极阴阳法的核心观念是通过阴阳概念来描述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

这种哲学观念被应用到中医、易经、道教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的意义

太极的意义

太极的意义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用立体圆来体现:阴阳是在圆的统一体中互相转化,互相发展,“太”是比大还大的称之为“太”。

“极”是无边、无尽之意。

换句话讲(换个角度讲):“太极”是包含、包容之意。

“太极”是哲学名词。

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表示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

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称之“太极”。

“太极”通俗讲:就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

“太极”即指事物运动变化普通规律。

“拳”、“拳法”指与人对抗的一种技巧、方法。

一、“太极拳”定义“太极拳”也称哲学拳,又叫先天拳,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和黄老学说的指导下,即以哲学为理论,按照生理结构、力学原理,利用圆的运动变化将武术四大技法不用力.放松的隐藏在圆的运动中不断的练习,分层次、因人而宜,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发展;用身体语言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一种至善完美的技巧、方法。

是养身、技击溶为一体的拳法。

二、起源及发展自人猿时期开始,我们的先人就不断为获取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料而与动物甚至自己的同类斗争。

在这种斗争经验的积累下,最早的武术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各方面知识的进步,武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出不同的派别,比较著名的有:五当、少林、峨眉等。

对于太极拳的起源,传说众多、犹待考证。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什么人何时何地创编的太极拳,都是在其自身文化积累以及对其他武学知识的积累的基础上,灵感被激发的产物。

太极拳的创编不是偶然的、凭空的创造。

现在广为流传的陈、杨、吴、武、孙无派太极拳,皆是在陈式老架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

三、太极拳健身五项基本原理1.每个动作都是全身运动,所谓“一动无不动”。

一般的广播体操,上肢运动光运动上肢,下肢运动光运动下肢,弯腰运动光运动腰。

跑步看似全身运动,其实运动很单调,缺少扭旋动作。

太极拳则不然,自始至终是全身运动,全身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关节都不断地进行着各式螺旋运动,因而使筋骨皮肉及内脏系统得到全面锻炼。

腹式深呼吸则更加增强了内脏的锻炼和按摩。

中医:道、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起源的奥秘

中医:道、太极、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起源的奥秘

中医:道、太极、阴阳、五⾏、五运六⽓起源的奥秘如果您喜欢我的⽂章,请长按“”给我⼀个“太棒了”,⾮常感谢您的⽀持!五运六⽓的推演必须⾸先建⽴⼀个始点,始点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推演的成败。

⽬前学术界主要有3种观点:⼤寒说、⽴春说和正⽉朔⽇说。

因此初运和初⽓起始时间如何界定,成为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章从⽂献沿⾰、原理评价、现代⽓象数据验证3个⾓度,讨论为何初运和初⽓起于⽴春。

⽴春⽇与正⽉朔⽇是同⼀天的不同说法,下⾔⽴春说。

从⽂献沿⾰上讲,内经原义主张⽴春说,⼤寒说多见于经注;从原理评价上讲,⽴春说⽐⼤寒说更加说理通畅,透彻圆融;从现代实际⽓象数据验证上讲,⽴春说证据较多且能符合中原地区⽓候变化。

暂论证认为,初运和初⽓起始时间应为⽴春。

在进⾏五运六⽓禀赋与疾病具有相关性的数据验证时,构建合理的统计模型是⾄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初运和初⽓起始时间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推演的成败,是⼀处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必须⾸先明确。

历史上有关初运和初⽓起始时间的问题,历代认识较为统⼀,绝⼤多数皆⾔起于⼤寒,直⾄近⼆⼗年,不断有学者质疑⼤寒说的科学性,提出初运和初⽓起于⽴春和正⽉朔⽇贴合内经原旨,说理通畅,且较为符合中原地区⽓候变化。

多种运⽓起始时间并存,使得模型推算结果多样性,所得结论不具有可⽐性。

起始时间如何界定尚未达成明确共识,成为当代五运六⽓研究领域的⼏⼤争论之⼀,具体可归纳为3种观点:⼤寒说、⽴春说和正⽉朔⽇说。

本研究⽀持⽴春说,下⽂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献沿⾰、原理评价、现代⽓象数据验证3个⾓度,讨论⽀持初运和初⽓起于⽴春的原因。

1 ⽂献沿⾰1.1 ⼤寒说多见于经注唐代王冰作为补⼊和⾸个注解运⽓七篇⼤论的⼈,后⼈将其注解看的分量很重。

《重⼴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不同篇章中多次注解道:“凡⽓之⾄,皆谓⽴春前⼗五⽇,乃候之初也。

”“初之⽓,起于⽴春前⼗五⽇,余⼆、三、四、五终⽓次⾄,⽽分治六⼗⽇余⼋⼗七刻半。

太极阴阳混元法

太极阴阳混元法

太极阴阳混元法太极阴阳混元法怀抱太极足跨弦,运转太极意绵绵;清地平基用太级,内外圆融合自然。

道者,万物之母,物者,道生之子也。

由道而生阴阳太极,由阴阳太极而生四象,由四象而生八卦,万物而数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之物质混成。

内功锻炼之初始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去病疗疾。

对修真者而言,初始之炼乃清地平基。

内功之”功”,修真之”真”,最后之目的乃是”无”(道),物质本源是无(道)。

最接近于此”无”者,莫过于阴阳太极。

阴阳太极是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模式和物质基础,由此模式修证最接近于道,符合道性,把握逆向运动,非常道变化规律,最易于步入空和无的境界,符合自然而反朴归真。

任何物质都具有阴阳太极的基本特性,人身这一小宇宙也同此理。

人身宇宙如何与自然大宇宙同步,溶合,其关键就是人身太极阴阳非常道性变化和逆向运动。

人生百年,如不修炼身心,人身中小宇宙这一阴阳太极沿着常道顺转,是很容易阴生阳消转入低一层次的阴阳的太极模式中去的,那也就是死亡。

人之疾病、衰老、死亡都可以说是自身阴阳太极顺变阴生阳消的动态反应变化过程。

《玄灵修真理法学》的锻炼方法,就是牢握玄道逆变和顺变机理,取逆变而夺造化,顺自然而摄精华,使自己身心这一小宇宙的阴阳太极回归于道,合于自然天道,人天合一,返朴归真。

无论道家、佛家,为了回归自然成真,所创造之功法数以万计,然而何种功法最佳?仅就功法而论,法无定法,佳者莫过于最接近于”一”最接近于道的方法。

修”一”之功法,也就是修”○”的方法,无语言无文字可表述,唯有心传为法,非上品之人难以接受和领悟。

只有以阴阳太极为纲领之功法可以言传和文字表述,阴阳太极为法也只是总纲,此纲之下亦有多种方法,而且以此为纲可以再派生出万法。

我们《玄灵修真理法学》向大家推荐和介绍阴阳太极混元动功,正是基于本功法深含阴阳太极之理,最接近玄道之”一”,或者说最接近于”○”。

本功法对于强身健体,去病疗疾的清地平基生命再造工程确有明显效验,是法中精粹,是”人法地”修证层次中的主要功法之一,故为之介绍。

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

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

太极拳阴阳与刚柔之要义简介陈式太极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螺旋缠丝,学习陈式太极拳必学它。

但是陈式太极拳的刚柔变化也是很经典的,下面我们学习下。

陈氏太极拳的刚柔变换程度,相对应着精、气、劲、意、神的隐显变化。

所谓“隐则柔,显则刚”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功夫精进,气与劲均可隐藏得极深,外形则显得极柔软、极灵活。

使人感到好像从刚强又回复到柔软,其实内在的质量却更刚强了,最终是柔而见刚,刚而又柔,刚柔相济的效果。

无论是后期学习推手还是技击,都要掌握刚柔相济,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这就是太极拳练习的核心。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落点尽处是气聚血凝止归之所,因此宜用刚法。

运动行气全凭阴阳扶承,促使气血畅通循环流利顺达,此时宜用柔法。

刚柔变化的原则全在于此,如果纯用刚法,则气铺周身,牵制不利,不仅耗气伤神,且全身易出现呆滞状态,落点时反而不能坚刚勇猛;如果纯用柔法,则气散而不能聚,没有归着,落点毫无掤劲。

总之,刚柔变化在于掌握阴阳转化,内气潜转,来脉转关,劲由内换,神气鼓荡与内敛的体悟程度,还在于神气隐显和肢体动作开合的有机结合,刚柔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使身体更柔软,更深意的讲,练习太极拳能拉伸韧带,这样能使身体更放松。

由此可见,应刚而柔则气聚而不聚,应柔而刚则气运而不运,皆不得刚柔相济之妙。

能善用刚柔者,运劲如风摆杨柳,又似高空行云,落点坚刚,勇不可当,全在周身之劲尽串一处迸发而出,落点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

行气如风轮旋转,滚走不停。

此即陈氏太极拳的“阴阳与刚柔”的要义所在。

陈式小架阴阳鱼的特点第一条线路是阴鱼眼通过会阴带着丹田往下顺着两条大腿内则沿少阴经而下,直达两个涌泉,我们把两个涌泉设为下丹田,然后再加压,把你平时练的松沉之劲刹那间入地。

这时大地产生反弹之力,这个反弹之力再到了身上就是内劲了。

也就是后天之劲。

第二条路线是通过反弹之劲,经两腿外侧阳明经而上至命门入丹田,经丹田命门的转换加工,再通过命门带着阳眼继续沿督脉上行,通过颈椎直达百会,把百会设为阳鱼眼往外,也可设称上丹田,形成顶天之势。

以阴阳学说之理悟太极养生之道

以阴阳学说之理悟太极养生之道
传统国术
以阴阳学说之理 悟太极养生之道
Hale Waihona Puke 。祝步文太极拳,为什么取“太极”二字命名?因为“太极”是一,是天地、 乾坤 、刚 柔、 阴阳 等一 切事 物的 混合 体 。它 像原 子核 一样 不断 分裂 : 一分二,二分四 以至无穷。但它的基本分子,永远是一,太极也 永远是太极。
太极是用两条鱼组成的一个圆球。圆周内的黑鱼代表阴,白鱼 代表阳。用 S 线定平衡,各自占一半球位。以示阴阳“相互为根”, “相 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生化”。说白了,太极代表阴阳, 太极拳 是用阴阳运动之理来技击,来健身的。阴阳学说就是将宇宙 间的万 事万物分成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 变化,全 赖于阴阳二气的运动转换与变化。最初的阴阳现象,仅 仅是指阳光 的背与向。背阳光一面属阴,向阳光一面属阳。继而不 断引伸,用来 象征气候的寒与热,寒为阴,热为阳,包涵大自然所 有现象,暗为阴 明为阳,月为阴日为阳,夜为阴昼为阳,静为阴动 为阳,下为阴上为 阳,黑为阴白为阳,慢为阴快为阳,雌为阴雄为 阳,偶数为阴单数为 阳,弱为阴强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 为阳 等等。阴阳二 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从人体看,右手为 阴左手为阳,五脏为阴六 腑为阳,胸部为阴背部为阳。如果仰卧在 上腹属阳,背在下属阴。再 拿一本书为例,整本书放在桌上,书的 内页为阴封面为阳,若把书 翻开,书页变成阳封面变成阴。天地 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一反一 正。一阴一阳,就这样反反正正,阴 阴阳阳变化着。每种物体都存在 阴阳二性。所谓“一阴一阳为之道”。
0t56
万方数据
养生.月刊
j霉董誊j¨=:。一传统国术 i“ vⅢ 一
不断”, 从始至 终根据 阴阳规 律完成 全套动 作。 五、行云流水。行云虽是大自然中的“过客”,但万里晴空如果

太极、阴阳、八卦、五行

太极、阴阳、八卦、五行

五行与中国地理

土 金 木

河图
河图传说: 相传「伏羲氏」王天下,遍寻治理之道,一日及河(黄 河),忽有龙马负图而出,继而得之以化八卦,黄帝据此 「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古称此图为 「河图」. 伏羲是我国传说中三王五帝之一,当他为天下王的时候, 他就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入 的观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所以他 依然遍寻治理之道. 一天,邻及黄河,河中忽然跃出一匹「龙马」,他发现龙 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 暗合,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於一种强烈的 精神震憾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 出现了一种莫名的和谐一致…… 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 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其特点为:以黑白环点示数,排列成图.即一六居下,二 七居上,三
五行
附:五行记忆小窍门 五行相克 木克土:树木可以穿透土壤; 土克水:土可以阻隔水流; 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火克金:烈火可以熔化金属; 金克木:金属工具可以伐木. 五行相生 木生火:木柴可维持火的燃烧; 火生土:物质燃烧后化为灰土; 土生金:土中孕育着金属矿藏; 金生水:铁器可开掘出水泉; 水生木:雨露灌溉,使树木生长.
洛书

河图
洛书
洛书传说: 古大禹治水之时,理龟载文於背而出洛水,得而因之成「九畴」,谓之 「书」,古称为「洛书」.然而,后来见到的洛书,没有文字,也只有是用 黑白环点示数的图(有称为「洛图」). 自伏羲发现河图,这以后差不多过了八百年,当时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 大禹临危受命,婚后第四天就率众治水,并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各种方法都 用过了,大禹始终没有找到治水的良策,后来有一天,他发现一只五色彩龟 出现在洛水,背上的纹理形态如同文字,就此,大禹就发现了「洛书」了. 该图有言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环居中. 后来,周文王据此而演八卦,奠定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基础. 据说「河图」,「洛书」古时皆有文书,后来散佚,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是 宋时朱熹的《易学启蒙》中的两幅图,因有数无字,就叫它「无字天书」吧. 「天书」古有之.相传黄帝战蚩尤,是得九天玄女授兵法「六壬」,「遁甲」 后取胜而统一中国.该书应是最早的传说「天书」.然而,该「天书」於 「三古」时已佚,后人在研究它的演释时才知道「遁甲」与「太乙数」,它 皆相同於《易纬》,《乾坤凿度》的「太乙行九宫」,而「六壬」的天地盘 及神将又近於「遁甲」.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古代著名的术数三 式,是滥觞黄帝时期,完成於「纬书」时期.如果我们要称这些为「天书」, 也只能称为有文字的「天书」. 这些上古时期的遗物,在今天看来依然晦涩难明.也部A这些真的如有些人所 说的,是上一代文明留给人们的资讯.

太极阴阳理论

太极阴阳理论

太极阴阳理论太极阴阳理论太极阴阳理论高者为阳、低者为阴,仰者为阳,俯者为阴,伸者为阳,屈者为阴,动者为阳静者为阴,正者为阳、侧者为阴。

势高者必落之低,阳转阴也。

若高而更高、无可高矣,势必不连、气必不续。

仰俯屈伸动静侧正,无不皆然。

间有阴阳转接不断者,此一气不尽复摧一气以足之也,非阳尽复转阴、阴尽复转阳也。

明乎此者则转换有一定之势、接落有一定之气,无悖谬牵扯矣。

盖势之滑快、气之流利,中无间断也,一有间断,则必另起炉灶,是求快而反迟、欲求利而反钝也。

-- 任他猛勇气总偏,此有人无是天然。

直截横兮横截直,一气催二二催三。

攻由滑快归远路,守我安逸自牵连,为问是何玄妙诀?只在行气一动间。

此交手认路之巧法也。

手一出,气偏着一面,不能面面俱着力。

直出者无横力,我截其横;横出者无直力,我截其直。

上出者无下力,我挑其下;下劈者无上力,我劈其上。

斜正曲伸,无不皆然。

此捣虚之法,攻其无备也。

我出手他若用此法,我不回手,惟转手头,摧二气以打之;他若再变,我转手头,摧三气以打之。

此埋伏之法,出其不意也。

但须占其行气方能入其毂。

盖彼气方来,其其未停,我乘而摧之则可东可西,无不左右逢源。

其机只在一动,他动我即动,他自不暇为力。

若待他不动而我方动,他方乘我之行气矣。

其间不容毫发,学者切宜留心。

易筋经练气论,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五行本一心,阴阳无偏重。

上下周一身,部位各不同,前阳而后阴,仰轻而俯重.阴还阴处结,阳还阳处动,上本是阴胎,下脚是阳重。

上下凝乎中,中气甚坚硬。

周上冲乎天,周下势如山,左归须左挨,右归须右牵;前进若流水,上打如攀山,落点似飞石,机发弩离弦。

前奔星赶月、后腿如连膊(转),指须勾连用,两肩如运钳,上下一气结,民富国自安。

晓得此中诀,练之自无难,嘱于后学者,此诀莫轻传!莫道点气零星星,须知全神运在中,气未动时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充。

心动犹如炮火急,气至好似弩离弓。

学者若会浑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省,似皮肤无意燃火星,似寒浸骨髓打战悚,想情景疾快猛,原来是真气泓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说在武术中最集中地表现在形意拳的五行拳中。五行拳是形意拳的五个基本拳法,为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形意拳的拳论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进而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说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而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并用“五行”说论及形意拳有踩、扑、裹、束、决五劲。应该说从武术技击方法的攻防来看,不同方法之间确实存在相互攻防、相互变化和相互化解的关系。以“五行”说来解释各种方法之间的这种关系有其合理的因素,也便于习者记忆。但若说五行拳各取形于五种事物,故而分属五性,并因此而合于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似亦有失牵强。
《易经》并未提及阴阳而只谈刚柔,到《易传》中才由刚柔而及阴阳,阴阳和刚柔本是同一个概念,而阴阳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抽象性。就武术而言,刚柔是武术力法中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任何一个拳种都强调刚柔相济。明代俞大猷在《剑经》中说“刚在他人前,柔在他人后。”刚力属阳,主攻,须发力在前;柔力属阴,主防,须随对方的力而用。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清代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说:“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这些拳理都反映了《易传》中“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分阴分阳,选用刚柔”的思想。刚柔相摩相易,才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这是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在练任何拳种时都要知刚知柔,用刚用柔,不能死守刚或死守柔。因法而用,才能算是知法而懂劲。
其它诸如攻守、进退、动静、快慢、起伏、奇正的变化和运用等也都反映了阴阳变化的思想。这种变化的思想构成了武术技法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在论及武术时常提到一个“神”字。如吴殳著《手臂录》道:“两腕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神化,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曰:“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窥者谓之神”;“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此处的“神”字表现的是事理的玄妙、神奇,它是对阴阳变化的表述。《易传》说“阴阳不测之谓神”。习武者想要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而克敌制胜,就必须深切地了解在双方对抗时的阴阳变化之理,习演精熟,因敌之势随机而用,以求达到“神”的境界。
太极与阴阳的观念是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太极与阴阳的观念均来自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易经》。太极一词的含义为最初的本始,一切事物的本源。《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哲学发展至宋明趋于成熟,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阴阳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观念亦是《易经》最基本的思想。《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说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均为对立而统一的阴阳相互作用的显现。阴阳变化的观点对武术的影响十分深远。
在《易传》中关于太极的论述并不多,主要论述的是阴阳变化的思想。如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许多哲学命题。在武术的理论和技术中常用这种阴阳变化之理作为演练和技击的基本思想。
明代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说:“枪法亦不过二手持以阴阳,一仰一覆运用而已。”清代吴殳的《手臂录》中说:“练封闭时,两手阴阳互转,则机活而法圆。”这种以阴阳变化来描述武术动作的例子在古籍中很多,这是将阴阳变化的理论运用于武术的最简单的例子。
Hale Waihona Puke “太极”和有关太极的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太极拳上。清代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写道:“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其思想直接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至于以太极作为拳种的名称,则遵从古人所主张的“取象与天”的思想。
太极本指原始的浑沌之气,它无形无嗅,但有动静。因为太极是无形之体,不能作由此至彼的移动,所以这种无形体的太极之动不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物体位移,而是一种内在的动。这种内动便分出阳,动极而静便又分出阴。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之动的存在,有一种神秘色彩而发人思索。也正因如此,前人在论述武术的拳理时并未很明确地对武术中太极义蕴做出解释。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说“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这些解释总是给人以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感觉。但这种太极的内动在有关的拳谱中,特别是太极拳理论中仍有论述。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转变虚实须留意,气遍全身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以后武禹襄解释敷、盖、对、吞四字秘诀时说:“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言气,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李亦说:“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杨氏传抄太极拳谱说:“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到。”可见这种不是位移的内动,主要体现为心、意、气的活动。《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的《无极歌》、《太极歌》也都是用这种太极内动来阐释太极拳理。这种内动推而至外,从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中也可体现出太极浑沌之气的内动特征。如武禹襄所说的“视动犹静,视静犹动”,“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气宜鼓荡,神宜内敛”,都体现了一种对不见于形的内动的理解和追求。
五行
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首见于《尚书·洪范》。中国古代思想家试图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上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五行相生相克则意味着事物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排斥,这些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的因素。
“五行”说在许多武术拳种的理论中都有所涉及。如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较为详细地论及五脏、五官和七情六欲的关系,并说“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在《苌氏武技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并由此而论及练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