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 蝈蝈与蛐蛐

合集下载

2024年《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精选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1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1课时。

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四、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知识概述八、重点知识介绍《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文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文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蝈蝈和蛐蛐的特点;(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蝈蝈和蛐蛐的名称、分类和分布;2. 蝈蝈和蛐蛐的外部形态特征;3. 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4. 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声音特点;5. 蝈蝈和蛐蛐的饲养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蝈蝈和蛐蛐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教学难点: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声音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标本、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搜集蝈蝈和蛐蛐的相关资料,观察实物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昆虫;(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共同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2. 探究学习:(1)教师分发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外部形态;(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蝈蝈和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声音特点。

3. 实践操作:(1)学生动手操作,尝试饲养蝈蝈和蛐蛐;(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饲养和保护蝈蝈和蛐蛐。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分布情况;(3)思考如何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蝈蝈和蛐蛐的特点;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4. 利用实验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5.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1.蝈蝈、蛐蛐图片各一张。

2.电脑、电视机、转换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初步掌握儿歌,念出“儿化”音。

难点: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演示法、直观感受法、设问导答法。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蝈蝈、蛐蛐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蝈蝈和蛐蛐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2只小虫吗?刚才我们认识了蝈蝈,现在来看看这是谁呢?2.师:今天蝈蝈和蛐蛐都来到了我们班,它们两个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观察蝈蝈和蛐蛐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

2)理解教师小结,产生倾听儿歌的愿望。

出示直观的图片,引出主题,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蛐蛐和蝈蝈,认识蝈蝈和蛐蛐,初步感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倾听老师念儿歌。

2.提问:(1)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2)蝈蝈和蛐蛐儿是怎样吹牛皮的?听我再来说一说。

(3)你听“蝈蝈”和“蝈蝈儿”有什么不同?我念“蛐蛐”的。

时候跟儿歌中的“蛐蛐儿”有什么不同?3.小结:儿歌中念的时候有“儿化音”,因为这是北京人说话的京味儿。

4.指导幼儿份角色念儿歌。

(提醒幼儿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5.组织幼儿完整念儿歌。

1)集体安静倾听教师朗诵儿歌内容。

2)根据教师提问,理解儿歌内容。

3)倾听教师小结,感知儿化音,了解儿歌中哪些部分是带“儿化音”的。

4)与教师分角色念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5)集体念儿歌,完整记忆儿歌内容。

幼儿欣赏儿歌后,通过教师提问发现用儿化音念的不同,感知这首儿歌的京味儿,使幼儿了解北京话的特点。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

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共5篇)第一篇:五年级音乐蝈蝈与蛐蛐教案《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执教:许坤强一、教学内容《蝈蝈和蛐蛐》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二、目标与策略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进一步了解京剧,体会其誉为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表演《蝈蝈和蛐蛐》四、课型:综合课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介绍京剧相关知识:脸谱(课件)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2、初听: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下面我们就听一个发生在这两兄弟之间的一首故事(歌曲)。

(教师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的内容时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生:——3、再听:设问:这首歌曲的风格怎么样?能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吗?生:——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4、用节奏读歌词:(1)跟老师读,注意“儿化”;(2)强调“老弟呀,嘿嘿”的节奏:先请同学试读;(3)强调依音和顿音5、试着唱谱:6、划分段落,逐段学习:(解决音准、节奏问题,强调旁白部分的调值)7、发声练习(见课件)8、演唱(用发声练习的方法):(1)集体唱(2)分角色表演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四)课堂小结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蝈蝈和蛐蛐。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文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蝈蝈与蛐蛐教案课时安排:25分钟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的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教学材料:1. 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

2. 观察记录表。

3. 彩色笔或蜡笔。

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讲述:简要介绍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3. 观察:让幼儿观察蝈蝈和蛐蛐的行为,如叫声、动作等。

4. 记录:提供观察记录表,让幼儿用彩色笔或蜡笔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

5. 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蝈蝈和蛐蛐的认识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观察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仔细观察并记录。

3. 评估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二、课堂活动活动名称:蝈蝈与蛐蛐的音乐会活动时间:15分钟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叫声特点。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1. 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录音。

2. 音乐播放设备。

活动步骤:1. 引入:向幼儿介绍蝈蝈和蛐蛐的叫声特点。

2. 播放录音: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录音,让幼儿倾听并辨别。

3. 音乐会:组织幼儿进行小音乐会,让幼儿模仿蝈蝈和蛐蛐的叫声。

4. 音乐欣赏:播放蝈蝈和蛐蛐的叫声录音,让幼儿欣赏并感受音乐的美妙。

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对蝈蝈和蛐蛐叫声的辨别能力,是否能够正确模仿它们的声音。

2. 评估幼儿在音乐会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够主动模仿并享受音乐。

三、教学活动活动名称:蝈蝈与蛐蛐的手工制作活动时间:10分钟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点。

2. 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活动准备:1. 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实物。

2. 手工制作材料:纸张、剪刀、胶水等。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第一章:蝈蝈与蛐蛐的简介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分类和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特征和习性。

第二章: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2. 掌握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生活在哪里。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生态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章: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2. 掌握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

教学难点:蝈蝈与蛐蛐的鸣叫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标本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蝈蝈与蛐蛐的鸣叫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两种昆虫是如何鸣叫的。

2. 讲解:介绍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如发音器官、鸣叫声特点等。

3. 互动:学生观察蝈蝈与蛐蛐的标本,分析它们的鸣叫特点。

4.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与蛐蛐的鸣叫原理及其特点。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蝈蝈与蛐蛐》的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方法1.诵读法: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

虔(qián)信颤(chàn)抖镶嵌(qiàn)深邃(suì)晨曦(xī)河畔(pàn)瞰(kàn)望黝(yǒu)黑2.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和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大的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

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

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他的诗早期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与反思

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与反思

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歌曲《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方法:教唱法、视唱法、听唱。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拍手走进教室。

(2)师生歌声问好。

二、诱发情感,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小昆虫,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

学生:观察两只小昆虫,听老师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创造情境,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看动画范唱。

体会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2、第一乐段:(1)随伴奏唱(2)前四小节歌谱。

倚音要唱得快一些,一带而过。

重点:第四小节。

采用接唱形式。

(3)前四小节歌词。

蛐蛐儿的读音。

(4)唱第二行歌词。

最后一小节里顿音记号要唱得顿一些。

(5)完整演唱。

3、第二乐段(1)第一乐段告诉我们:蝈蝈和蛐蛐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吹牛皮的?我们来看第二乐段。

(2)谁先来说一说蝈蝈是怎么吹牛皮的?按节奏读歌词。

(3)唱歌谱。

(4)完整唱。

听间奏。

4、第三乐段(1)结果怎样呢?我们来听第三乐段(2)随老师伴奏唱(3)重点指导第二行前两小节、第三行第二小节。

(4)完整唱。

5、完整唱歌曲。

1、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

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蝈蝈和蛐蛐。

其他同学唱剩余的部分。

要设计好动作。

2、表演3、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

课堂小结: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所以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反思:这首歌曲在学唱过程中要把握好动作和情感的度,我让学生先投入情感,再根据情感来创编动作,这样才能做到协调统一。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反思

《蝈蝈和蛐蛐》龙溪中心小学——丁欢欢教学目标:1.学生在学习、表演这首京韵儿歌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2.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多种形式来表演歌曲。

3.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2.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歌曲中京韵特点的把握以及休止符的区分和处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音阶练习,注意挺背,微笑,头腔共鸣。

二.导入1.师:今天的这节音乐课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歌。

这首歌的名字是—蝈蝈和蛐蛐。

你们认识他们吗?2.简介蝈蝈和蛐蛐。

蝈蝈,很多人一直误以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蝗虫、松毛虫之类,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的植物。

蛐蛐,南方人叫它蟋蟀。

他们栖息在房间低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3.初听歌曲。

蝈蝈和蛐蛐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诙谐、有趣)回答之前提问,蝈蝈和蛐蛐在吹牛皮。

4.再听歌曲。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5.简介戏歌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简介京剧说到京剧,那我们就一起来简单认识一下吧。

1.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剧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

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都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2.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

蝈蝈与蛐蛐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让学生掌握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2)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蝈蝈和蛐蛐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成语和典故,使学生了解蝈蝈和蛐蛐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昆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蝈蝈和蛐蛐的了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蝈蝈和蛐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

(2)讲解有关蝈蝈和蛐蛐的成语和典故。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蝈蝈和蛐蛐的生态环境。

(4)邀请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运用成语和典故描述蝈蝈和蛐蛐的特点。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及保护意义。

4. 课后作业:(1)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收集有关昆虫的成语和典故,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观察蝈蝈和蛐蛐的生活环境,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 开展昆虫科普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昆虫知识的兴趣。

《蝈蝈与蛐蛐》教案

《蝈蝈与蛐蛐》教案

《蝈蝈与蛐蛐》教案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通过比较蝈蝈和蛐蛐的异同,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总结的能力;3. 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意识,弘扬爱护动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特征;2. 学会通过比较异同来分类和总结。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意识,弘扬爱护动物的精神;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准备:1. 大纸张、彩色笔;2. 图片或模型展示蝈蝈和蛐蛐的样貌。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展示的蝈蝈和蛐蛐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感受它们的样貌和特点。

2. 引导学生猜测蝈蝈和蛐蛐的名称并询问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类动物。

3. 导入问题:“你们知道蝈蝈和蛐蛐有哪些区别和相同点吗?”Step 2:学习内容1. 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大纸张上画出蝈蝈和蛐蛐的形象。

2. 学生观察和思考蝈蝈和蛐蛐的样貌、体长、色彩等方面的异同,并记录在画下方。

3.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蝈蝈和蛐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记录在大纸张上。

4. 学生口头或书面描述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和习性。

Step 3:拓展延伸1. 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并扩展有关蝈蝈和蛐蛐的知识。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整理更多的有关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和信息,并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Step 4:归纳总结1. 回顾蝈蝈和蛐蛐的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分享所收集到的更多有关蝈蝈和蛐蛐的信息。

Step 5:情感态度教育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2. 让学生一起讨论并列出一些具体的保护小动物的方式和措施。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保护小动物的宣传海报。

Step 6: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200字左右的短文写一篇关于蝈蝈和蛐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文章。

2.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写作形式,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也可以加入一些个人的感受和建议。

《蝈蝈和蛐蛐》音乐课教案

《蝈蝈和蛐蛐》音乐课教案

蝈蝈和蛐蛐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1、非常高兴能和我们三小最好的同学共同度过欢乐的四十分钟,今天,孙老师将带领大家在戏曲殿堂的大门口溜达溜达,透过大门,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戏曲的魅力,首先,我们来听一段传统的京韵大鼓,听完告诉老师,京韵大鼓有什么特点?(播放视频《长寿村》)2、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京韵大鼓的特点是什么?(有说有唱)3、师:是的,京韵大鼓有说有唱,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那同学们说,刚才视频里说的是不是真的?(不是)4、师:老师也觉得是假的,肯定是在吹牛,老师今年六十八了,除了乌龟和王八,还没听说过有活这么大年纪的人。

但是,老师知道有一只蝈蝈和一只蛐蛐,比视频里的人还能吹牛,到底他俩是怎么吹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今天所要学习的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赶巧了,这首歌曲也是有说有唱的,我们来一起听一下。

二、寓教于乐(播放视频《蝈蝈和蛐蛐》)1、歌曲听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到底蝈蝈是怎么吹的?(课本)2、那蛐蛐又是如何侃的呢?(课本)3、这首歌诙谐、幽默,还很风趣,有说有唱,颇有京韵大鼓的风格。

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世界著名的艺术家、歌唱家是如何演绎这首歌曲的呢?(想)4、那好,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遍这首歌曲。

5、老师唱的好不好?(好)6、同学们都很诚实。

想不想学这首歌?(想)7、好,请同学们先来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读一遍歌词,读完回答问题:这首歌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段?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我不会告诉你们可以分为三段,更不会提醒你们注意老师的手势。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及教学反思《蝈蝈和蛐蛐》教案与反思教学目的一、过程目的: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二、认知目的:能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三、情感目的: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区分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

〔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生:〔学生的答复五花八门〕师:这两只小昆虫非常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

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

如今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老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生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生:诙谐、幽默;像京剧。

师:同学们的感受才能非常好。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交融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京剧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拖腔较长、一字多音,如:《我是中国人》〕这首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师:老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

并提问:假如把这首歌曲按演唱情绪变化划分段落,该怎样划分?生:划分,并说出每段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并稳固理论师:老师按段落弹奏歌曲旋律。

生:逐段学习。

第一段以对唱形式解决。

第二段重点模拟狂妄自大的神态来学唱。

第三段重点抓“蝈蝈越吹……入迷”和“一口一个……”到结尾乐句的准确演唱,多示范生模唱。

师:完好弹奏歌曲旋律。

生完好演唱全曲。

生:分角色演唱全曲。

〔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进展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蝈蝈和蛐蛐》教学反思这是一首表达性的诙谐歌曲。

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挖苦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互相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

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快板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

歌曲以趣味性与理论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表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个独立的思想个体,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五年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的转折阶段,害羞、被动,而且对京剧有着固有的观念:乏味、无趣。

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由浅入手,运用大量的音频、视频、示范及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听觉、视觉刺激,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加强他们的参与感,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摒弃固有观念,不再害怕,不再厌烦,轻松学习京剧。

教学方法:点拔、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创作法等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互联、教材、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道具、音乐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京剧方式问好教师用京剧的唱腔问:同学们好哇!(初步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导入1.导入新课师: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样的腔调和大家问好的呢?生:京剧。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蝈蝈与蛐蛐教案设计
十、课后作业:
1. 复习课堂知识,整理笔记。
2. 搜集更多关于蝈蝈和蛐蛐的资料,了解它们的保护现状。
十一、教学拓展:
1. 引入相关话题:介绍其他常见的昆虫及其生态习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 跨学科学习:结合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探讨昆虫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文化传承:探讨蝈蝈和蛐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诗词、绘画等。
十四、教学注意事项:
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户外观察、手抄报制作等。
3. 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教案进行总结,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十二、教学资源:
1.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昆虫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
2. 网络资源:指导学生查阅在线资料,获取更多关于蝈蝈和蛐蛐的信息。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
十三、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每个章节课时的长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六、教学环节:
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保护措施:讲解保护蝈蝈和蛐蛐的重要性,介绍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杀等。
3. 生态环境:分析蝈蝈和蛐蛐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4. 生物学意义:深入探讨蝈蝈和蛐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捕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等。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

蝈蝈与蛐蛐的教案(精选6篇)蝈蝈与蛐蛐的教案1一、教学设想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对本诗歌的教学我旨在探索用诗歌的方式解读诗歌。

所以,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抓以下五个点来构建课堂教学:1、从“蝈蝈的乐音”与“蛐蛐的歌儿”入手,把握诗歌语言的诗意特点,并由此引出诗歌的主旨:大自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2、阅读诗歌中“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两个句子变化,把握诗歌行文的特点。

3、抓住夏天“蝈蝈乐音”中的“喜悦”与冬天“蛐蛐歌儿”中的“温暖”体会诗歌词语的凝练和诗意的美。

4、从诗歌的形式出发,溯源“十四行”格律诗,了解英国“十四行”格律诗的特点。

5、回归内容,提问由“蝈蝈”与“蛐蛐”你联想到什么?体会:诗歌,是诗人的隐喻;诗歌,会留下诗人的影子。

“蝈蝈”与“蛐蛐”就是诗人的化身。

二、教学目的(一)通过诗歌的词语、意象、诗句解密诗歌。

(二)重点把握“蝈蝈”与“蛐蛐”两个意象,从中体会诗人的“喜悦”与“温暖”。

(三)通过阅读与观察,发现“十四行”诗的结构特点。

(四)通过联想,理解“蝈蝈”与“蛐蛐”就是诗人的化身。

三、教学过程(一)热课。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调试话筒,播放音乐。

)导入:同学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瑞士著名的音乐团队班得瑞的《森林狂想曲》,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从刚才的音乐中抽出了一种声音,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放蝈蝈的鸣叫。

)请你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夏日里蝈蝈的叫声。

用“叫声”不好,换一个优美的词语?“歌唱”。

“听到夏日里蝈蝈在歌唱。

”其实,我们在七年级上册学过一篇有关蝈蝈的__,大家还有印象吗?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我们来看看法布尔是怎么描写蝈蝈的叫声:“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法布尔把蝈蝈的叫声比作“歌声和乐段”,那么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诗歌中把蝈蝈与蛐蛐的叫声描写成什么?“蝈蝈的乐音”、“蛐蛐的歌儿”请大家从诗歌中划出来。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的理解京剧,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培养学生合作水平。

3、懂得应该做一个踏踏实实,诚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资源准备]脸谱图片、录音机、磁带、歌片、蝈蝈与蛐蛐图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又到了快乐的音乐40分了,看来咱班的同学今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好,老师想请大家来协助辨认一个这两只小昆虫,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出示)这两只小昆虫长得有些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叫蟋蟀,我们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爱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现在大家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

(播放歌曲)二、内容研讨1、播放录音范唱《蝈蝈和蛐蛐》。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诙谐、幽默)大家听完感觉和以前学过的歌曲在演唱风格上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像京剧)师:看来,同学们的感受水平还真强,《蝈蝈和蛐蛐》这首歌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相关京剧的知识,你理解哪些?老师先让你们来欣赏一曲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说一说你听京剧的感受。

3、师介绍京剧的知识:京剧的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京剧的行当分为旦、净、丑。

生:男性正面形象,旦:女性子正面形象,净: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老师现在让大家认一种脸谱,(出示)我们所看到的脸谱主要针对净角的化妆而形成的,在戏剧艺术中,红脸代表忠诚,勇敢,如关羽,黄脸意味着人的衰老,蓝脸与红色相对应,所以蓝脸表示反叛,如窦尔敏,绿脸一般代表绿林好没,白脸见不得阳光,表示人物的阴险,奸邪如曹操,黑脸是太阳晒黑的肝色,代表粗犷,正直的人,如包公、张飞,金银色的脸代表神仙鬼怪。

教案

教案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多种形式来表演歌曲。

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天地,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北京特色的曲艺作品,大家边听边想这段作品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视频播放(动漫京韵大鼓长寿村)(40-50秒)师:谁来说说这段作品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生:有说有唱师:你听的真仔细,那请你们来模仿其中的几句?(视频播放几句学生模唱)这是一段说中带唱的京韵大鼓,它用了老北京方言进行说唱,边演边敲鼓,这是独具北方特点的曲艺形式,接下来让我们学习一首具有北方戏曲和京韵大鼓音乐元素的歌曲。

你们听这首歌曲让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带着问题,生初听歌曲)《蝈蝈和蛐蛐》生:有京剧的韵味师:你的耳朵真灵敏,这首歌曲曲里加入了京剧的元素三、新课教学(一)哥俩出场师:这首歌曲讲得是一兄弟俩的故事,你们瞧----(出示两幅图片)师:你们认识他们们?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师:那就让我们听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吧。

先按出自我介绍的字再(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生:蝈蝈和蛐蛐(课件出示课题《蝈蝈和蛐蛐》)师:你们听出来这俩兄弟在干吗?生:吹牛皮师:对,现在让我们分别来模仿一下他们(生生分角色对话前四小节)教师念第二句(教师提示加上摇头的动作,注意前倚音和儿化音的提示)师:你们表现的很有京剧韵味,现在请你们自己合作前四小节,第二句大家一起来说师:现在请你们分角色跟我合作演唱这几句-(跟钢琴师生合作1)师:我们合作的很愉快,现在请你们自己分角色演唱,第二句大家一起唱(师伴奏,生唱2)注:(哥俩出场第一部分教学主要是韵味教学,通过分角色演唱,音色的不同来感受浓浓的京韵)(二)哥俩吹牛(出示“哥俩吹牛”)师:孩子们,唱得很不错!这两兄弟吃饱了肚皮在南山坡上吹牛皮!你们继续听(听录音范唱第二段音乐----课件出示第二部分歌词)师:这俩兄弟真是吹牛大王,让我们一起合作来模仿一下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