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材料力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与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材料力学

主讲:钱民刚

第一节概论

材料力学是研究各种类型构件(主要是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学科,它提供了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使我们能合理地确定构件的材料、尺寸和形状,以达到安全与经济的设计要求。

◆一、材料力学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公式的建立

理论公式的建立思路如下:

(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如下:

◆二、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如表5−1 所列。

表5−1 杆的四种基本变形

◆三、材料的力学性质

在表5−1 所列的强度条件中,为确保构件不致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应使其最大工作应力σmax不超过材料的某个限值。显然,该限值应小于材料的极限应力σu,可规定为极限应

力σu的若干分之一,并称之为材料的许用应力,以[σ]或[τ]表示,即

式中n 是一个大于1 的系数,称为安全

系数,其数值通常由设计规范规定;而极限

应力σu则要通过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才能确

定。这里主要介绍典型的塑料性材料低碳钢

和典型的脆性材料铸铁在常温、静载下的力

学性能。

(一)低碳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低碳钢(通常将含碳量在0.3%以下的钢称为低碳钢,也叫软钢)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σ—ε曲线如图5−1 所示。

从图5−1 中拉伸时的σ—ε曲线可看出,整个拉伸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弹性阶段(Ob 段)

在该段中的直线段(Oa)称线弹性段,其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对应的最高应力值σP为比例极限。在该段应力范围内,即σ≤σP,虎克定律σ=Eε成立。而ab 段,即为非线性弹性段,在该段内所产生的应变仍是弹性的,但它与应力已不成正比。b 点相对应的应力σe称为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bc 段)

该段内应力基本上不变,但应变却在迅速增长,而且在该段内所产生的应变成分,除弹性应变外,还包含了明显的塑性变形,该段的应力最低点σS称为屈服极限。这时,试件上原光滑表面将会出现与轴线大致成45°的滑移线,这是由于试件材料在45°的斜截面上存在着最大剪应力而引起的。对于塑性材料来说,由于屈服时所产生的显著的塑性变形将会严重地影响其正常工作,故σS是衡量塑性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其他塑性材料,工程上将产生0.2%塑性应变时的应力作为名义屈服极限,并用σ0.2表示。

3. 强化阶段(ce 段)

在该段,应力又随应变增大而增大,故称强化。该段中的最高点e 所对应的应力乃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σb,称为强度极限,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特别是脆性材料)的另一重要指标。在强化阶段中,绝大部分的变形是塑性变形,并发生“冷作硬化”的现象。

4. 局部变形阶段(ef 段)

在应力到达e 点之前,试件标距内的变形是均匀的;但当到达e 点后,试件的变形就开始集中于某一较弱的局部范围内进行,该处截面纵向急剧伸长,横向显著收缩,形成“颈缩”;最后至f 点试件被拉断。

试件拉断后,可测得以下两个反映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

(1)延伸率

式中 l0——试件原长;

l1——拉断后的长度。

工程上规定δ≥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δ<5%的称为脆性材料。

(2)截面收缩率

式中 A0——变形前的试件横截面面积;

A1——试件拉断后的最小截面积。

低碳钢压缩时的σ—ε曲线与拉伸时对比可知,低碳钢压缩时的弹性模量E、比例极限σP和屈服极限σS与拉伸时大致相同。

(二)铸铁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铸铁拉伸与压缩时的σ—ε曲线如图5−2 所示。

图5−2 铸铁拉伸、压缩的力学性质

从铸铁拉伸时的σ—ε曲线中可以看出,它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因其拉断前的应变很小,因此工程上通常取其σ—ε曲线的一条割线的斜率,作为其弹性模量。它没有屈服阶段,也没有颈缩现象(故衡量铸铁拉伸强度的唯一指标就是它被拉断时的最大应力σb),在较小的拉应力作用下即被拉断,且其延伸率很小,故铸铁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

铸铁压缩时的σ—ε曲线与拉伸相比,可看出这类材料的抗压能力要比抗拉能力强得多,其塑性变形也较为明显。破坏断口为斜断面,这表明试件是因τmax 的作用而剪坏的。

综上所述,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杆,通常取屈服极限σS(或名义屈服极限σ

0.2)作为极限应力σu的值;而对脆性材料制成的杆,应该取强度极限σb作为极限应力σu的值。

第二节轴向拉伸与压缩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一)力学模型

轴向拉压杆的力学模型如图5−3 所示。

(二)受力特征

作用于杆两端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沿杆件轴线作用。

(三)变形特征

杆件主要产生轴线方向的均匀伸长(缩短)。

◆二、轴向拉伸(压缩)杆横截面上的内力

(一)内力

由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图5−3 轴向拉压杆的力学模型

P—轴向拉力或压力

(二)截面法

截面法是求内力的一般方法,用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如下。

(1)截开。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假想地沿该截面将构件截分为二。

(2)代替。任取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称为脱离体。用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脱离体的作用。

(3)平衡。对脱离体列写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内力。截面法的示意图如图5−4 所示。

图5−4 截面法的示意图

(三)轴力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必定与杆轴线相重合,称为轴力,以N 表示。轴力N 规定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四)轴力图

轴力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轴力变化规律的图线。

例5−1 试作图5−5(a)所示等直杆的轴力图。

解:先考虑外力平衡,求出支反R=10kN

显然NAB=10kN,NBC=50kN,NCD=−5kN,

NDE=20kN

由图5−5(b)可见,某截面上外力的大小

等于该截面两侧内力的变化。

图5−5 例5−1图

(a)外力图;(b)轴力图

◆三、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分布规律: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垂直于截面,为正应力,且正应力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