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地理》知识点说课讲解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培训资料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方向;经济地理学与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及本书的编排情况。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概况(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3)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课时:4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特点(一)史志描述(公元2000年前)——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散记为主。
当时的没有专门的地理学,散记于历史、风俗、物产、医学、哲学、游地中。
与非地理内容混杂在一起。
(1)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经济地理学的内容,累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2)记述性。
记录、描述性的地理知识的堆砌。
最早出现于中国、古希腊、阿拉伯等古代文明国家,多地理志、游记等。
(3)以区域为基本框架,以地理为主要内容(4)开创地理科学所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二)商业地理研究(1)随着第一、第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部落之间)具有范围小的特点,之后随着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需要广阔的资源、市场,为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同时地理大发现、欧、美、非三角贸易使商品交换扩大到了世界范围。
(3)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海外市场、资源,对海外地区的资源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因而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和发展。
所以,商业地理学是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最早的研究内容之一。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局部范围的分工,英、美、法、意等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生产,使工业区位的选择、市场选择、资源供给分工更加明确。
(2)这样农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向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多方面发展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发展速度加快(1)经济本身的研究——结构:第一、二、三、朝阳、夕阳;跨国公司的研究、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市场、生产要素、需求等)。
经济地理学专业知识讲座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都市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利用分化(伯吉斯同心环模式)
第23页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影响
(一) 影响机制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运费大小,原 材料可运性、可替换性以及价值尤其是 在产品成本中构成情况对经济活动区位 施加影响。
第24页
原料按起源可分为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 初级原料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经人工培育原 料。加工原料指采掘工业产品进行加工、生产 各种产品。
第29页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影响 (一) 资本类型
资本不但仅指金融资本,也包括厂房、 设备等固定资本。 1.固定资本 2.资金
第30页
(三) 资本流动与经济区位
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要素,资本在 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地域。 因此,就局部地域而言,储蓄并不一定转 化为当地域投资,当地域投资也能够大大高于 当地域积累。关键是在于是否含有使资本有充 足赢利机会区域条件。
1. 概念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原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 分布原因。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 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利益,即费 用节约。
第16页
2. 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区别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因为场合不同而生产条件 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因为场 合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差异。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性以及开采成本差异 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它成 本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 大比重原材料型工业区位选择。 详细:储量、质量、开采条件、地理位置
第25页
(二) 原材料对区位影响机制伴随工业生 产组织方式而改变
当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各种原料, 并且原料配合百分比以及原料本身价格变动程度不 一,因此原料对区位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那些便 于原料集散区位(港口等)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原材 料型工业公司而言区位优越性。
《经济地理学》电子讲义(学生用)详解
《经济地理学》讲义艾大宾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1年7月第四次修订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1、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的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如工农业)、交换活动(商业)、消费活动(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二)前苏联学者观点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或经济区。
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比较重视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地区特征的分析。
另一种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1976年,全苏地理学会第六次大会指出“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研究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经济区划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可以看出,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注重强化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学者主要有如下观点:1、吴传钧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活动的地域布局体系,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导言1.1 课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变化1.3 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目标经济发展与区域规划的关系第二章: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2.1 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气候和气象条件2.2 农业地理分布和农业区划主要农作物的地理分布农业区域的划分和特征2.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和技术进步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三章: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3.1 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工业部门的分类和发展趋势工业布局的选择和优化3.2 工业地理分布和工业区划工业地理分布的模式和特点工业区域的形成和发展3.3 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升级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和阻力工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第四章: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4.1 服务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因素4.2 服务业地理分布和服务业区划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服务业区域的形成和演化4.3 服务业现代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服务业现代化的含义和趋势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5.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实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和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案例5.3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第六章: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6.1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6.2 城市地理分布与城市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特征6.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交通地理与物流7.1 交通地理的重要性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交通地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2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交通网络的类型与布局交通网络的规划与优化7.3 物流产业与物流地理物流产业的定义与功能物流地理的重要性与实践第八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1 人口地理与人口经济学人口增长的规律与影响人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8.2 资源地理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分布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3 环境地理与环境经济学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第九章:国际贸易与地理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地理分布国际贸易的含义与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特征9.2 贸易模式与贸易影响贸易模式的类型与变化贸易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9.3 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地理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与工具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第十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10.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地理的影响10.2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策略10.3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趋势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研究中的贡献与展望第十一章: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11.1 GIS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技术的基本原理GIS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领域11.2 GIS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与类型GIS数据的处理与管理方法11.3 GIS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空间分析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GIS在区域规划与决策支持中的作用第十二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12.1 物流系统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物流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物流系统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2 物流中心与经济地理学物流中心的概念与类型物流中心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12.3 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与特点现代物流技术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第十三章: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核心要素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目标13.2 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应用13.3 可持续发展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14.1 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特点与功能14.2 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贡献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中的应用14.3 区域创新策略与经济地理学区域创新策略的类型与实施经济地理学在区域创新策略制定与评估中的作用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15.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的理论方向经济地理学实践应用的新领域15.2 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意义跨学科研究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5.3 经济地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经济地理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经济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经济地理学教案》PPT课件的十五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经济地理学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工业发展与工业地理、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交通地理与物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地理、全球化与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经济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经济地理学未来展望。
经济地理知识点
经济地理知识点第一章1. 何谓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3.全球化研究(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以及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1.规范性分析2.实证主义分析3.行为主义分析4.结构主义分析3.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4.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5.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1.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
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2.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3. 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动)互相影响。
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
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地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内的空间分布、经济地理区域的发展和变迁等问题。
本文将对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经济地理区域划分、经济地理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学的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
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它主要关注地域间的经济差异、地域形成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它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主要受到经济学和地理学两个学科的启发和促进,同时也受到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
二、经济地理区域划分经济地理区域划分是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基础,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经济地理学的相关问题。
经济地理区域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划分方法和标准。
常见的经济地理区域划分标准有区域聚集度、行政区划、经济功能等。
三、经济地理区位理论经济地理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区位的影响因素。
这一理论指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不仅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交通、通信、市场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地理区位理论中,有着经济基础、交通成本、市场、政策等重要概念。
四、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来解释经济地理问题;定性研究方法则是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深入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关注经济地理现象的细节和复杂性。
同时,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还会运用GIS技术、空间分析和模拟等工具和方法。
五、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研究关注不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和布局规律,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1 国际经济地理学流派
社会学派 自然学派 应用学派
3.2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态势
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综合发展 企业经营
图4:区域各利益群体关系示意图
利益个体 (国民、企业)
利益团体 (行业协会、国
民团体)
利益国家 (政府、议会等)
图5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 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 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 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思考题
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 谈谈经济地理学当前研究重点的己
见!
(2) 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 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 开展相应的研究。
图7 世界人口增长
(3)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 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 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 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 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 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 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思考题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思想发展过程!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
规律
科 完 善 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度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大学《经济地理》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因子:人类某一经济活动在某个地点进行比在其他地点进行能够谋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导致这一现象的因子称为区位因子。
原料指数: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
劳动力成本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支付的工资成本等费用线是以运输点为中心、单位原料或产品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综合等费用线是原料运费与产品运费之和相等的各点间的连线。
临界等费用线指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劳动费最低点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劳动费指数也叫劳动力成本指数,是指生产单位重量产品所需的平均劳动费用。
中心地: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性:衷心地对其它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范围经济: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适宜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意义。
解释经济地理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1.2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经济地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学者和理论。
分析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部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讲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常用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1 区位论解释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区位论的代表性理论,如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胡佛的农业区位论等。
2.2 空间分析与空间组织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空间组织的规律和模式,如中心地理论、产业链空间组织等。
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和影响。
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三章:农业地理3.1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农业发展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讲解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3.2 农业生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介绍农业生产的经济因素,如农业资本、农业劳动力等。
讲解农业生产的技术条件,如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等。
3.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农业遥感介绍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讲解农业遥感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四章:工业地理4.1 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原料、市场、交通等。
讲解工业生产的区域分异规律。
4.2 工业结构与工业布局介绍工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讲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和模式。
4.3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分析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探讨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服务业地理5.1 服务业的概念与发展特点解释服务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讲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5.2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空间分布分析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
探讨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
经济地理学讲义
《经济地理学》讲义(2013级地理科学)前言一、课程介绍1、课程性质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范畴,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其分析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域尺度、不同类型的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组织、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价值和生产实践应用价值。
2、课程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能领会和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经济地理学实际问题,为将来从事经济地理领域的研究以及运用所学知识为经济建设实践服务和从事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经济地理学是面向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最主要的人文地理课程之一,本课程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范畴,是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学习了解经济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等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农业生产的涵义及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
工业布局的地域类型。
运输的产生条件及运网系统的构成。
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
企业空间扩张的特点及规律。
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及不同组织结构类型企业的空间特征。
区域经济及其发展的含义。
经济区划的含义、类型及划分方法。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历史。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2、理解: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产业分类的方法。
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生产要素的含义。
劳动力结构、市场战略、市场特性、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农业布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工业布局的含义及特点。
商业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商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因素。
跨国直接投资的动因。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模式。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
《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一章:导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程度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理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4. 讲解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三章: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理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3. 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4. 讲解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内容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四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理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2. 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3. 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的兴趣2.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3. 讲解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4. 讲解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概念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领域在现实经济地理现象的解释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五章: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2.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经济地理问题中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六章:农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农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农业地理学在农业生产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七章:工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工业地理学在工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八章:商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商业地理学在商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九章:交通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交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交通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兴趣2.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讲解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交通地理学在交通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章:人口与城市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理解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人口和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与城市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经济地理学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2.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兴趣2.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3.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4. 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二章:全球化与经济地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地理的影响2. 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3. 了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二、教学内容1.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4. 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现实例子,引发学生对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关系的兴趣2. 讲解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3. 讲解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4. 讲解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5. 讲解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的影响和挑战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影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地理学特点和变化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地理影响和挑战的认识程度第十三章:环境与经济地理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掌握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了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2.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兴趣2.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3. 讲解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讲解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关系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四章: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了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1. 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2. 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3. 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兴趣2. 讲解物流在经济地理中的重要性3. 讲解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4. 讲解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5.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流在经济地理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模式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物流规划与管理中应用的认识程度第十五章:经济地理学的未来趋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掌握经济地理学在新兴领域的应用3. 理解经济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潜力二、教学内容1.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2. 经济地理学在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3.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人口与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方法和策略5.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和挑战6.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7.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及在物流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8. 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在新兴领域的应用难点:1. 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2. 不同学科领域(如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等)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实际操作和应用4. 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的新特点和挑战5. 环境与经济地理学在实际环境问题中的应用6. 经济地理学与现代物流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7. 经济地理学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中国经济地理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我国经济地理学课程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我国地理环境多样,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稻谷等作物的种植;北方气候干燥,适宜小麦等作物的种植。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差异化发展。
另外,地理环境的不同还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式和规模,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2. 地理环境对工业的影响我国地理环境资源丰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发展以水力和煤炭为能源的工业;而北方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发展以石油和天然气为能源的工业。
地理环境对我国工业的布局和发展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我国地理环境的山川纵横使得交通运输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好,交通网络较为密集,而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通联和资源配置。
二、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地区差异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这些地区地理环境良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工业、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是我国经济的发达地区。
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中原地区、江汉平原、川渝地区等,这些地区地理环境一般,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农业占比较大,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这些地区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主要以农业和资源开发为主。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地理问题1.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不断扩张导致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加剧了土地资源的不均衡利用。
2.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交通、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增加,导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民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GIS可以对资源进行准确定量评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经济地理学说课
重点细化:(教师讲解)
对象:交通运输布局
| 社会经济要素
条件— 自然环境要素
| 科学技术要素
1) 运网中点的功能
线及其布局 点及其布局 — 2)运网中点的布
3)运网功能与运网布局
|
4)运网布局
1)线路的类型和特点
2)交通线路布局
教材难点:货流与合理运输
方法:图文解释法、师生交流法、反推法、以果朔因法
—的合理构成 —
(理论)
短 与交通运输
中 方式结合 —货流与合理运输
长
(实践)
教材重点:交通运输
教学方法:师生交流(提问) 问题:1)线路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2)线路布局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3)那些可谓运用中的点?这些点具有哪 些特征? 4)运往中点的布局要求有哪些? 5)运网系统布名词解释—图文(手划)
|
探究合理
货流预测(预测方法)—运输问题—不合理现象—分析成因
(提问)
(反推法)
(以果朔因法)
|
解决措施 — 类型
Thank you!
教材简析:
• 本节选自经济地理学的第六章的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布局》。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特点、布局要求, 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影响。
知识框架:
交通运输
交通—线路—布局条件 — 运输—运具、动力—不同
点
__网—运网系统布
线
局地域类型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评价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运输部门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产业和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差异以及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理因素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球表面的地理条件不均匀,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因素可以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高温多雨的地区适合种植稻谷,温带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等谷物。
地理条件也会影响工业发展,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更有利于海运贸易和制造业发展。
因此,了解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
二、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地理因素、历史原因、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很大,这与国家之间的资源分配、科技水平、劳动力市场等因素有关。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也很明显,如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
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政策来促进地区平衡发展。
三、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经济地理学还研究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对资源的集聚和创新的推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济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产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聚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在不断扩大的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流与合作。
区域集聚则是指相同或相关产业在某个地区优势集聚的现象。
这两个概念在经济地理学中有着密切关联。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使得全球范围内资源和市场的流动加快,促进了区域集聚的发展。
例如,中国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集聚,使得该地区成为全球电子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重要的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一、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是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在选择生产或经营的地点时,会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交通条件。
便捷的交通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和人员的流通效率。
比如,靠近港口、铁路枢纽或高速公路的地区,往往更容易吸引企业。
其次是劳动力因素。
丰富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倾向于布局在劳动力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再者是市场因素。
接近市场可以减少产品运输成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此外,土地成本、政策环境、基础设施等也是企业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个特定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中在一起的现象。
产业集聚能够带来很多好处。
一方面,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技术知识,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集聚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发创新,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会出现产业扩散的现象。
当集聚区域的成本上升,如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或者市场需求饱和,企业可能会向外扩散,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历史基础也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某些地区在历史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而一些新兴地区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和积累。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关键信息项:1、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2、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原理3、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5、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6、经济地理中的交通与通信7、经济地理中的资源与环境8、城市经济地理特征9、农村经济地理特点1、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范畴1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11 其范畴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规律。
112 探讨经济活动在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尺度上的空间特征。
2、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原理21 运输成本是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原材料运输和产品运输。
211 劳动力成本和质量对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区位选择有显著影响。
212 市场接近性决定了企业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213 集聚经济效应促使企业倾向于在产业集中的区域布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31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
31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区域内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成本。
312 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313 政策法规对区域经济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不可忽视。
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4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
411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
41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5、产业集聚与产业扩散51 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知识溢出等优势。
511 产业扩散是产业在空间上的拓展和转移。
512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6、经济地理中的交通与通信61 高效的交通网络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
611 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改变了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7、经济地理中的资源与环境71 资源的稀缺性和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解读
经济地理学知识点解读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解读一些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您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理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包括人口、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存在着重要的影响。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主要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是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访谈和实地调查,从而得出关于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般性结论。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统计和模型分析等数学手段,运用统计学、数学等工具对经济地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和分析。
三、产业地理学产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变迁规律。
产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产业定位、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等。
通过研究产业地理学,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进而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四、城市化与城市地理学城市化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经济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
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内部的空间分布和城市发展规律。
通过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全球化与经济地理学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加。
经济地理学研究全球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全球化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加速了全球资源的配置和贸易的发展。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地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以上所述只是经济地理学的一小部分知识点,经济地理学作为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精品】经济地理学课件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教案(精华)2.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
代表性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1.区位研究◆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2。
区域研究(1)区域科学◆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2)其它区域研究◆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3。
全球化研究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导致变化的原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已不能揭示企业的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
◆公司地理、企业地理等研究领域形成。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1.规范性分析(normativeanalysis)◆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1.1 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研究任务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
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
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
位置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区位)。
强度指的是经济活动实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强度,包括密度。
关系指的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及各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环境要素)的关系。
研究任务(续)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3)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4)既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1。
2 学科特性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地理学必须与地域条件结合,研究各种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这是地理学的灵魂,离开了地域性或地域性不强,实际上是失去了地理性,或是地理性不强。
经济活动的区位(用地)选择、活动(功能)分区、区域分工与协作、不平衡区域发展模式,都是体现地域分异的,即体现地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经济地理》知识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因子:人类某一经济活动在某个地点进行比在其他地点进行能够谋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导致这一现象的因子称为区位因子。
原料指数: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
劳动力成本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支付的工资成本等费用线是以运输点为中心、单位原料或产品运费相等点的连线。
综合等费用线是原料运费与产品运费之和相等的各点间的连线。
临界等费用线指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劳动费最低点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劳动费指数也叫劳动力成本指数,是指生产单位重量产品所需的平均劳动费用。
中心地: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性:衷心地对其它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范围经济:指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
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适宜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增长极: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相关产业的厂商、供应商、销售商及相关机构(如大学、行业协会等)在地理空间上集结而成的群体。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经济区: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区域经济差异: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区域经济差异: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发展阶段: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1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区域差异的研究,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2空间研究尺度变化,企业区位,区域产业布局,全球分工与合作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①农业地理学②工业地理学③交通运输地理学④商业地理学⑤信息也地理学4公司地理学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影响的要素: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技术与知识。
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区域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交通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交通网连接度,通达度,分散指数。
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韦伯工业区伟伦成本因素:原料、燃料费,劳动力成本,运费。
中心第三原则:1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2交通原则下的衷心地系统3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1消费市场状况2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3零售业间的竞争4地价作用服务业类型:1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2服务业以企业为对象3具有办公性质职能的服务业企业增长的动因:1实现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3技术优势的发挥4来自竞争的压力企业增长的战略方法: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我国公司扩张通道: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泰勒的组织变性及区域演变模式:地方、区域、全国和多国。
公司组织结构主要类型:1、功能部结构、2、产品部结构3、区域部结构 4顾客部结构5、矩阵结构新产品的发展阶段(佛农):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包括: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取向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1集中于经济中心去布局2集中于边界地区3社会联系密切地区公司总部区位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解除R&D区位要求:1接近科研机构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全球集中生产型2市场地生产型3专业化生产型4跨国一体化生产型区域空间结构要素:点、线、网络、域面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时间性与城市发展潜力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类。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1极核式空间结构2点轴式空间结构3网络式空间结构4区域城市对称分布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的条件阶段3经济起飞阶段4成熟阶段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区的特征: 1.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4.组合上的层次性经济区的类型:1. 经济类型区 2.部门经济区 3.综合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待开发、成长、成熟、衰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有利减小地区差异涓大于极原因:经济活动的扩散机制其次是国家政策的干预区域分工理论:1成本学说2要素禀赋学说3新贸易理论4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全面合作的功能:1、建立区域市场,推动区域内部各区域之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
2、联合开大资源。
3、联合改善区域交通通讯条件。
4、开展资金横向融通。
5、建立信息网络。
6、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
问卷设计原则:1所问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2问题数量应该适中3所列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能力4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公司定性访问技巧:1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2注意双方地位3理解对方语义表达4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语义表达5注意被访者的代表性影响城镇发展的条件与潜力的因素:1创新因素、2集聚因素、3区位因素、4资源禀赋和城市经济发展潜力、5信息化水平与城市发展潜力、6城市生态环境质量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1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区域差异的研究,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2空间研究尺度变化,企业区位,区域产业布局,全球分工与合作当前经地理学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克里克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理论和实践意义:1是地理学有传统的区域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2衷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3衷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存在问题:1、只重视货物共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下限的详细分析 2、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与事实不符 3、把消费者看做“经济人”利用最近设施消费的假设不成立4、忽视了集聚利益 5、对需求的增加、交通的发展和人口的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没有加以论述。
通达度通过通达指数、分散指数来衡量。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前提:(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且收成相同(4)据称是80km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只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只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一、农业地理学意义:它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它提出了农业地理学的两个原理:1、不存在对所有地域而言具有绝对优势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
2、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
二、经济学意义:它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
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杜能农业区位局限性:1未考虑自给型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2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3技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距离因素决定性制约作用减弱4缺乏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地租收入公式 R=PQ-CQ-KtQ=(P-C-Kt)Q 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前提:1. 研究区内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均相同。
2. 原料地、燃料地、市场均为已知点,消费量不变。
3. 劳动力的供给量不变、工资固定。
4. 运输工具为火车,运费与货物重量及运距成正比。
韦伯区位论的意义: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2、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3、指向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新产品的发展阶段(佛农):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折衷理论: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一个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他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产生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1集中于经济中心去布局2集中于边界地区3社会联系密切地区公司总部区位要求: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解除R&D区位要求:1接近科研机构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全球集中生产型2市场地生产型3专业化生产型4跨国一体化生产型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时间性与城市发展潜力关联产业配套处理问题:1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依据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侧向联系,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发展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各个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