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古诗词三首》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鉴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我也计划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我会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古诗词三首》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意象,表达了边疆将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佩之情。
例题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意象的描绘,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诗人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
3.《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以夜观书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历史、哲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思,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2. 领悟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译文、图片等。
2. 黑板:用于板书。
3. 笔记本:学生记录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理解字面意思,感受意境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登鹳雀楼》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a. 《登鹳雀楼》: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b. 《望庐山瀑布》: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c. 《夜书所见》:作者、背景、修辞手法、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1古诗词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的阅读理解、朗读背诵和欣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具与学具准备:PPT课件古诗词文本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学习表格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欣赏与感悟(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朗读与背诵(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作业设计:1. 抄写三首古诗词,并注明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次教学中,板书设计需要体现出古诗词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的核心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3.鼓励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的详细、生动、有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诗词积累: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诗词积累和表达能力。
5.创作实践,内化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古诗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通过仿写、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内化所学知识。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如诗人的生平事迹、诗词背景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设想。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古诗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重视朗读,感受韵律美: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并表达诗词意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内涵。
2.正确朗读《古诗词三首》,体会其中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含蓄之美。
2.发挥想象力,积极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学生:提前学习并熟悉《古诗词三首》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谈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好奇。
2.学习:逐句解读第一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蕴。
3.朗读:分组朗读第一首古诗词,注重语调和表情的表达。
4.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第一首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继续解读第二首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抒情意境。
3.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句朗读第二首古诗词。
4.创作:让学生仿照第二首古诗词,自行创作一首小诗。
第三课时1.复习: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鼓励他们展示并分享。
2.学习:解读第三首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朗读:自由朗读第三首古诗词,展示学生对诗词的体会。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1.背诵一首《古诗词三首》。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写下对其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三首》,不仅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培养了对诗歌的喜爱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创作,将诗词的美好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即为本节课的教案,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过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词三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能够朗读《古诗词三首》并感悟其中之美
二、教学重点
1.《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词三首》
2.诗词赏析资料
3.录音设备
4.板书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板书展示《古诗词三首》的标题,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诗词
1.介绍《古诗词三首》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来源和历史意义。
2.逐句讲解《古诗词三首》,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诗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诗词赏析
1.分组讨论《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老师点评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如何深入挖掘诗词之美。
4. 后续活动
1.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并进行小组展示。
2.组织学生写诗或将自己的情感表达成诗词形式。
六、课堂小结
1.复习诗词的内容和作者信息。
2.强调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词。
2.完成一篇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以上是本次《古诗词三首》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
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有所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含《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经典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通过描绘黄河、华山等壮丽景色,表达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怀。
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以庐山瀑布为背景,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抒发诗人豪放之情。
3.《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基本赏析方法,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幅古诗词配图,引导学生观察、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首古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三首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赏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
6.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黄河、华山,登高远望《望庐山瀑布》:李白,庐山瀑布,神奇魅力《夜书所见》:叶绍翁,夜晚景象,时光流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赏析方法,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感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
2.朗读与解析(1)学生自读三首诗,注意读音、停顿、情感。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韵律。
(3)解析诗句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就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讨论,如“空山”、“新雨”、“悬壁”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分享学习心得。
4.感悟与拓展(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句的感悟。
(3)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类题材的古诗。
5.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分组背诵三首诗,注意纠正发音、停顿等。
(2)组织默写比赛,检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感悟、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居秋暝》、《望天门山》、《小儿垂钓》三首诗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背诵与默写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发音、停顿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三首诗的作者及背景,如《山居秋暝》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山中秋日的景色;《望天门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小儿垂钓》为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描绘了儿童垂钓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包括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以及杜甫《绝句》。
这三首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背景及诗人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朗读、感悟、表达等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诗词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古诗词有关故事,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词,初步感知诗词韵律美。
3. 讲解课文:(1)详细讲解每首诗词背景、作者及内容。
(2)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生僻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诗词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篇章等方面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自主分析《登鹳雀楼》和《绝句》,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三首古诗词基本内容,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背景。
2. 标注重点字词、句子。
3. 突出诗词意境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静夜思》、《登鹳雀楼》和《绝句》。
(2)选择一首你最喜欢古诗词,分析其意境和情感,并写出自己感悟。
2. 答案:(1)见课后附录。
(2)示例:我选择是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壮丽山河景象,表达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期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教案模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
教案模板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9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1[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
全诗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第一课也初步认识了“词”,对“词”有了初步的理解。
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学生能够借助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是,城市的学生对田园风光不了解,对体会诗词描写的意境难有深刻体会,需要老师通过画面、教学语言等媒体激发学生想象感悟。
[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两首古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词《渔歌子》,体会词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学生朗读)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山行》、《江上渔者》、《泊船瓜洲》三首古诗。
2.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三首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山行》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登山吗?登高望远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登山的古诗,看看诗人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山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山行》。
第二课时:《江上渔者》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渔民的生活吗?他们在江上捕鱼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渔民的古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江上渔者》,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往来”、“箬笠”、“蓑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描绘了怎样的场景?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江上渔者》。
第三课时:《泊船瓜洲》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泊船的诗,看看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学习古诗学生自读《泊船瓜洲》,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教师解释生字词,如“泊船”、“瓜洲”、“京口”等。
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画面,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体会情感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背诵古诗学生自主背诵《泊船瓜洲》。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1.《泊船瓜洲》中作者提到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春风又吹江南岸”两句,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3.《秋思》中作者眼里的秋风是什么样子的?
4.“欲作家书意万重”此时他最想最想对亲人说什么?“行人临发又开封”捎信的人临出发前,作者为什么又把信拆开来?
5.《古诗词三首》
单元
二单元
主题
月是故乡明
课.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背诵三百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精讲点拨
五、课堂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luòyáng yúguān nàpàn qiān zhàng dēng
()()()()
2.正确流利的朗读这三首诗,给加点字注音。
一水间( )数( )重( )山 照我还( )
洛( )阳榆( )关 那畔( )行
千帐( )灯 风一更( )意万重( )
3.读《泊船瓜洲》填空。作者当时穿停泊在,从、可以看出他当时离家乡并不远。
5.《长相思》中为什么会出现“千帐灯”?“故园”又是指的什么?
6.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你体会到了吗?但这三首古诗词的表达方法却有所不同,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三、成果展示
◎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三首古诗词。
◎背诵与思乡有关的其他古诗词。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学习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课堂总结时,部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诗词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之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直接输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创作意境,掌握生僻字、多音字等字词解释;
-例如:《宿建德江》中“寂寥”一词的理解,把握诗句描绘的江边夜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跳珠”等比喻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描绘的西湖风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三首具体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示了古人在面对不同景象时如何抒发情感,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情感表达。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词三首》说课稿部编版》主要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古诗词三首》进行教学。本节课选取的三首古诗词分别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1.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创作意境;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21《古诗词三首》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古诗词三首》是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古人优美的诗词和文化内涵。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和赏析三首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朗读并理解《古诗词三首》;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古诗词三首》的诗意表达和赏析。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古诗词中含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诗词氛围,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
2. 学习诗词(15分钟)逐句解读三首诗词,深入讨论诗句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听读朗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朗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4. 集体赏析(15分钟)共同欣赏诗词,展示学生的朗诵成果,讨论诗词的意义和情感。
5. 情感表达(10分钟)学生就诗词内容进行情感表达,写下诗词赏析或个人感悟。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进行总结,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古诗词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课后完成《古诗词三首》的朗读作业;2.完成诗词的赏析心得。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朗读表现和理解程度;3.诗词赏析心得的深度和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课堂互动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三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古诗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古典文学的欣赏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材料。
3.准备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展示《山居秋暝》的山水画面,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日的宁静和美丽。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对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帮助学生熟悉古诗的内容和节奏。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 语文 3 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 3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 能准确认读并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如“渚”“建德江”“跳珠”“茅店”等。
- 能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思乡之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等,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 以《宿建德江》为例,诗中的“日暮客愁新”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愁”绪,这种愁绪是在日暮时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
学生需要通过对“移舟泊烟渚”等诗句的理解,体会这种愁绪是如何随着环境的描写而逐渐加深的。
- 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重点是理解诗句中对西湖骤雨的描写,像“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通过对“翻墨”“跳珠”等词语的解读,感受西湖雨景的奇特和壮观,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惊叹之情。
- 对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要理解词中描绘的夏夜山村风光以及词人的喜悦心情。
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体会词中的乡村生活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 在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下阕的节奏有所不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的节奏明快,要读出轻松愉悦的感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课文以“颗颗游子心浓浓思乡情”为专题编写,每篇古诗和散文都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对家乡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其中包括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泊船瓜洲》《秋思》和词《长相思》,精读散文《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
配合本组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中。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阅读,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无限的眷恋之情,并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单元课表描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单元总体构想】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
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
模块二:理解内容。
通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细读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解决预习中的疑难。
模块三:领悟表达。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表达出了思乡之情。
模块四: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单元主题,举行“乡情歌颂会”的实践活动。
模块五:口语交际与习作:通过开展口语交际“谁不说咱家乡好”,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
模块六:整本书阅读。
师生同读《城南旧事》,开展读书交流会。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1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背诵三首古诗,感知大意。
3.能饱含深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学习借景、事、人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来理解诗词的大意。
2.在感悟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时,能有意识地领悟表达方法。
3.能够通过交流,积累学习经验,反思学习过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五(上)《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课标描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阅读诗句,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学习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背诵,积累表达思想之情的诗词。
【学习方法和指导】学生积累了一些表达思乡怀亲的诗词,善于利用学生的积累,引入新课的学习。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
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学习任务】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
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切实提高古诗词背诵积累的质量。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认真保质地默写下来【评价方案】1.通过完成检测第一题,落实学习目标4的达成。
2.通过完成检测第二、三题,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完成检测第四题,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
【资源链接】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
清朝著名词人。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
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
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月亮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据前所学或收集到的思乡诗句作答(《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回乡偶书》)附: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一)、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落实目标2)(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
全班配乐齐读。
(二)理解诗意。
(落实目标3)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1)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四、体验情感(落实目标4)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预设:A. “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幻灯演示地形图)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
“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2、体会用词的巧妙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
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你觉得用哪个字最好?为什么?预设: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出示江南春色的相关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江南的景色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附: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