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沉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沉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沉的升高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临床应用
血沉是衡量身体的炎症反应程 度的一种指标,在各种疾病的 辅助检查和治疗中都有广泛的 应用。
高低判断
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可以为医 生提供疾病的参考依据。
治疗效果
通过对血沉的波动范围进行监 测,能够反映疾病治疗效果的 好坏。
血沉与其他炎症标志物的比较
血沉与肿瘤的关系
血沉在某些肿瘤诊断与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肿瘤形成
诊断与监测
肿瘤是异常细胞的非正常增生, 肿瘤组织对于炎症的反应会导 致血沉升高。
血沉可以作为肿瘤诊断、治疗 和监测的初筛指标之一,与其 他临床数据相结合,可提高临 床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和敏感 性。
注意事项
血沉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者 已经患上了肿瘤,也可能是其 他因素的影响,患者应该结合 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 判断。
血沉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血沉与心血管疾病具有相关性,但是该关系并不直接。
1
扮演指标与作用
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血
炎症反应
2
沉升高可能反映心脏包括心肌在内的 各种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后发生的变化。
然而,炎症反应不是心血管疾病的唯
一机制,高血压、血流动力学、代谢
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血沉值的升高和降低的原因
血沉值的升高或降低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
升高原因
• 感染 • 炎症性疾病 • 免疫系统疾病 • 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 某些恶性肿瘤
降低原因
• 痛风、铁质缺乏性贫血、脂蛋白过多、 贫血等疾病
• 感染引起的稀释作用 • 中度或重度脱水

血沉培训课件

血沉培训课件

血沉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临床血液学》第四章“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部分内容,着重探讨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的测定原理、临床意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血沉的概念、测定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血沉的临床意义,能够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血沉的变化。

3. 学会操作血沉测定仪,并能够准确解读血沉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重点:血沉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血沉测定仪、示教样本、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血沉测定试剂和样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沉测定结果,让学生思考血沉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血沉的概念、测定原理、正常值范围和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病例分析,讲解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4. 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演示血沉测定仪的操作步骤,讲解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操作血沉测定仪,进行实际测定,并记录结果。

6. 结果讨论与分析(20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血沉测定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血沉的概念与测定原理2. 血沉的临床意义3. 血沉测定操作步骤4. 影响血沉的因素七、作业设计病例1:患者,男,50岁,近期出现乏力、消瘦,血沉测定结果为30mm/h。

病例2:患者,女,30岁,关节疼痛、肿胀,血沉测定结果为20mm/h。

2. 答案:病例1可能为炎症、感染或肿瘤等疾病;病例2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血沉测定新技术、新方法,关注血沉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血沉ppt课件

血沉ppt课件
一. 基 本 概 念 二. 质 量 控 制 三. 临 床 意 义
0
基本概念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简称血沉 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问题 :为什么下 沉
红细胞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 所以在离体抗凝血中能自然下沉
临床意义
6)高 胆 固 醇 血 症
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 征、粘液性水肿、原发性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等,血沉常常增快。
临床意义
血沉减慢
一般临床意义较小, 主要见于真红、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红细胞形态异常
Thank you!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或治疗较彻底,血沉可趋于正常,复 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
临床意义
4)高球蛋白血症
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可见血沉增快,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MM,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 巴瘤、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硬化、慢性肾 炎等。
高粘滞性综合征时,血沉可不增快甚至减慢。
临床意义
5)贫 血
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 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 快
3. 血标本
◆ 避免脂血 ◆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 ◆血与抗凝剂比例要准确。 ◆ 抽血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不得混入消毒剂,避免形成凝块
质量控制
4. 温度
18·25℃的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
5. 其它
注射器、试管、血沉管要干燥洁净,以避免溶血。
6. 及时测定
采血后应尽快进行测定,室温下,标本置放时间不应超过4h, 置4℃冰箱是枸橼酸钠抗凝血可6h。
一基本概念二质量控制三临床意义0基本概念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问题为什么下沉红细胞含蛋白量比血浆高比重大于血浆所以在离体抗凝血中能自然下沉基本概念一期二期三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一般经过数分钟至10min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细胞堆积期此时红细胞堆积在试管底部血沉过程分期质量控制红细胞数量表面积厚度直径血红蛋白量和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与总蛋白浓度无关清蛋白带负电荷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带正电荷红细胞因唾液酸而带负电荷彼此排斥促缗钱状聚集的物质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清蛋白及卵磷脂则抑制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影响因素质量控制2血沉管与血沉架血沉管与血沉架规格必须符合标准血沉管置血沉架上应完全垂直倾斜时会加速沉降3血标本避免脂血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血与抗凝剂比例要准确抽血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不得混入消毒剂避免形成凝块质量控制4温度1825的室温下测定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可以按温度系数校正5其它注射器试管血沉管要干燥洁净以避免溶血6及时测定采血后应尽快进行测定室温下标本置放时间不应超过4h置4冰箱是枸橼酸钠抗凝血可6h临床意义一血沉增快二血沉减慢重点临床意义血沉增快1生理性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由于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血沉略增快妊娠3个月以上可因生理性贫血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使血沉增快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因纤维蛋白原增高而血沉增快临床意义2病理性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急性细菌性炎症时由于血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多包括1胰蛋白酶2巨球蛋白crptrffib等在炎症发生后23d可出现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结蹄组织炎症风湿热等于活动期常见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非活动期血沉可正常1各种炎症临床意义2组织损伤及坏死范围较大的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常致血沉增快若无合并症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死时于发病后34d可见血沉增快crp并持续13周而心2绞痛时血沉多正常临床意义3恶性肿瘤血沉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普查筛选的辅助指标通常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均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或治疗较彻底血沉可趋于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可增快临床意义4高球蛋白血症多种因素导致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可见血沉增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mm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亚

血沉课件文档

血沉课件文档
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8、血沉检测药物的影响:
胆盐可使血沉减慢。胆固醇使血沉增快,血尿素增高时血沉增快, 输注普通的右旋糖酐可引起大量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因而使血沉加快, 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却引起血沉减慢。 9、
临床意义
1.血沉增快 〔1〕生理性: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血沉增快,
3.血沉管: 血沉管置血沉架上应完全直立,血沉管倾斜时,红细胞沿管壁一侧下沉,而血浆沿
另一侧下降,会加速红细胞沉降,如血沉管倾斜,沉降率增加30%。 4.抗凝剂的影响:
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应力求准确,抗凝剂过少不能到达完全抗凝的目的。假设用固 体抗凝剂过多,可增加血浆比重,使血沉减慢;液体抗凝剂过多,那么血浆蛋白浓度 减低,使血沉减慢;另一方面血细胞被稀释,体积减少反而使血沉加速。
5.温度: 室温过高〔>25℃〕使血沉加快,可按温度系数校正。室温过低〔<18℃〕使血沉减
慢。
血沉测定影响因素
6、血液凝块的影响: 大的凝块可使血沉减慢,小凝块可使血沉加快;血沉管内不洁净,
有水份红细胞产生溶血而使血沉加快;标本放置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 否那么易形成缗钱状,使血沉加快。
7、生理因素的影响: 妇女月经期、妊娠、运动后、新生儿、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
血沉的定义和原理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分为3期:
①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约数分钟至10min; ②快速沉降期,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 ③细胞堆积期〔缓慢沉积期〕,红细胞堆积到试管底部
1.魏氏法〔Westergren法〕将离体抗凝血液置于特制刻度测定管内,垂直立于 室温中,1h准红细胞层下沉距离,用毫米〔ram〕数值报告。

血沉培训精品PPT课件

血沉培训精品PPT课件
恶性肿瘤:多种恶性肿瘤可导致血沉增快,尤以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更为明显。良性肿瘤多正常。
➢ 高球蛋白血症: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黑热 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肝硬化等血沉 增快,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时增快显著。
➢ 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 显增高的人。
ESR的临床意义
0-15 mm/h 0-20 mm/h 0-20 mm/h 0-13 mm/h 0 - 2 mm/h
ESR的临床意义
一般来说,血沉增快,大多数情况下是 某些疾病的重要指标
▪男性大于16mm/h,女性大于21mm/h为轻度 增快 ▪不论男女大于25mm/h为中度增快 ▪大于50mm/h为重度增快 ▪当血沉大于100mm/h,常提有严重疾患存在
CRP 只是在急性炎症时变化明显 ESR 则在急慢性炎症时均有明显变化,且 在其他一些疾病时也有改变,特别是在动态观 察病情及治疗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鉴于其操作简便,又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
因此 CRP 不能取代 ESR
基于炎症反应的急 性时向反应蛋白:
第一组:升高50% u 铜蓝蛋白 u 补体C3、C4 第二组:升高2~4倍 u α1酸性糖蛋白 u α1抗胰蛋白酶 u α1抗糜蛋白酶 u 结合珠蛋白 u 纤维蛋白原 第三组:升高大于1000 倍
ESR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增快
女性月经期 孕妇在妊娠3个月后逐渐增快,可达30mm/h或
更高,直到分娩后3周方恢复正常 血沉随年龄增加可增快,调查发现每年约增快
0.15mm/h,因此50岁以上正常人亦有增快趋 势 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维生素A等可使血沉增 快
ESR的临床意义
二、病理性增快(1)
红细胞沉降率与红细胞的数量、体积和表面积有关 红细胞沉降速度与红细胞体积成正比,与红细胞表面 积成反比

血沉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临床意义课件
采集量:23ml
检测条件
采血时间:早晨 空腹
01
检测仪器:血沉
06
02

采血部位:肘部 静脉
检测时间:采血 后2小时内完成
05
03
采血量:2-3ml
04
检测温度:室温 20-25℃
结果解读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血沉检测结果 与疾病类型有 关,如感染、 炎症、肿瘤等
血沉检测结果 与疾病程度有 关,如轻度、 中度、重度等
一,血沉下降可能提
示治疗有效
肿瘤类型:不同类型
的肿瘤性疾病可能导
致血沉水平不同,如
2
肺癌、肝癌、乳腺癌

3
肿瘤分期:肿瘤分
பைடு நூலகம்期越晚,血沉水平
可能越高,提示病
情恶化
意血
事沉 项检

3

标本采集
采集时间:空 腹状态下采集
01
04
采集后处理: 立即送检,避 免长时间放置
采集部位:肘 静脉或腕静脉
02
03
血沉检测方法
01
血沉管法: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离心机将血液中的红细胞沉降
02
玻片法:将血液滴在玻片上,观察红细胞沉降速度
03
血沉仪法:利用血沉仪自动检测血沉速度
04
血沉比浊法:通过比浊法测量血沉速度
血沉临床意义
01
血沉是反映炎 症、感染、组 织损伤等疾病
的重要指标
02
血沉升高提示 可能存在炎症、 感染、组织损



件床
意演

讲 人

目录
01. 血沉概述 02. 血沉与疾病 03. 血沉检测注意事项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血沉的基本概念和测定原理。

2. 能够分析并解释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沉的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

难点:血沉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控制这些变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血沉测定仪、血沉管、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教材、《血液生理学检验》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临床案例,引出血沉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血沉的定义、测定原理、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具体例题,分析血沉在各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现场进行血沉测定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讲解血沉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控制这些变量。

6. 互动提问(5分钟)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血沉的定义及测定原理。

(2)分析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讨论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到一定高度的速度,测定原理是利用血沉管和血沉仪进行测定。

(2)血沉在临床诊断中主要用于判断炎症程度、观察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3)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包括红细胞数量、形状、大小、电荷以及血浆成分等。

例如,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血沉速度通常较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血沉的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掌握血沉知识的核心。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医学检验基础》教材第十二章“血液常规检查”中的第三节“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

详细内容包括血沉的定义、临床意义、测定方法以及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血沉的定义、临床意义以及测定方法;2. 掌握影响血沉速度的常见因素;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血沉测定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重点: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血沉测定仪、血沉管、计时器;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临床案例,介绍血沉测定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临床意义;阐述影响血沉速度的常见因素。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血沉测定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血沉测定结果,识别异常情况;教师点评,解答疑问。

5. 实操演示(10分钟)演示血沉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 小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2. 影响血沉速度的常见因素;3. 血沉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血沉测定的原理;列举并解释影响血沉速度的三个因素;分析一个血沉测定案例,给出诊断建议。

2. 答案:血沉测定原理:通过测量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指标;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炎症、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案例分析:根据血沉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给出可能的诊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血沉测定在临床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2. 血沉测定的临床应用;3. 例题和实操演示。

解读血沉_ppt课件

解读血沉_ppt课件

方法学评价
1. 魏氏法 : ICSH推荐的参 考方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 方法。 2.潘氏法 : 适用于儿童 临 床应用少 3. 血沉仪法 : 能够得到动态 血沉结果,并绘出血沉曲线, 有利结果分析,应用逐渐增 多
参考范围
影响因素
• 1、红细胞因素: • 1)RBC 的 数 量 ( 增 多 , ESR减慢) • 2) 红细胞形态(如镰形红 细胞,ESR加快) • 3) 红 细 胞 的 聚 集 状 态 ( RBC 缗钱状, ESR 加快)
• 新生儿 沉较慢
红细胞含量较高而纤维蛋白含量低 ,血
红细胞生理性低下,血沉较快
• 12岁以下儿童
•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后)纤维蛋白 含量逐渐增高血沉开始高于青壮年时期,女性高于男 性
临床意义
• 病理性加快
• 各种炎症
• 组织损伤 • 恶性肿瘤 • 自f Westergren(1881-1968)在对ESR检测 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来判断结核病人的预后。
ESR的历史
1935 年 Wintrobe 发表了关于检测 ESR 多种方法学的 文章, ESR 一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7 年, ICSH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在世界范围内采 用改良的Westergren方法 这些年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试图用CRP取代ESR
• 2.血沉管内径应标准(2.5mm)。 • 3.血沉架应避免直接光照、移动和振动。
ELECTA-LAB 血沉仪原理
Bar Code label
45 mm MAX 红外线光源 2 mm MIN
this area must be visible
红外线探测器
blood level 62 mm MAX

血沉的临床意义培训精品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培训精品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培训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临床血液学》第7章“血液凝固与抗凝血机制”的内容,详细讲解血沉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血沉的定义、测定原理、正常值范围、影响因素;血沉在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血沉的测定原理及正常值范围,掌握血沉测定方法的操作要领。

2. 学会分析血沉结果,了解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3. 能够运用血沉检测结果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血沉的测定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血沉测定仪、血液样本。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案例,介绍血沉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a. 血沉的定义、测定原理、正常值范围。

b. 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

c. 血沉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演示血沉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b. 学生分组进行血沉测定操作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血沉测定结果,解读临床意义。

5. 随堂练习:发放血沉测定结果,让学生分析并给出诊断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血沉的定义、测定原理、正常值范围。

2. 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

3. 血沉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结果:男性,血沉30mm/h。

2. 答案:根据血沉结果,建议进一步检查炎症、感染、风湿性疾病等可能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血沉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的情况,对操作方法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血沉测定在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了解新型血沉测定技术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2. 血沉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3. 实践操作中的血沉测定方法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一、血沉测定的影响因素血沉测定的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沉值呈上升趋势。

血沉测定、HCT测定及贫血分类、Ret计数ppt课件

血沉测定、HCT测定及贫血分类、Ret计数ppt课件

网织红细胞(Ret)
➢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成熟红细胞间的过
渡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内残存有嗜 碱性的RNA物质。嗜碱性物质与染料凝聚成蓝色颗粒, 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连接成网,故而得名。 ➢ 分型:丝球型、网型、破网型、点粒型。(Ⅰ、Ⅱ、Ⅲ、 Ⅳ型)
网织红细胞
计数方法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
一、实验原理
网织红细胞胞浆内残存有嗜碱性的RNA物质,经煌 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RNA中负电荷基团与带 正电荷的有色基团结合,凝聚成颗粒呈浅蓝或蓝黑 色的点状、丝状或网状结构,可在显微镜下识别。
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所有的网织红细胞数直接报 告其百分比,或×红细胞计数结果报告其绝对值。
➢ 1、生理性增快:年龄(新生儿偏低,50岁以上FIB ↑,ESR ↑ );性别(女大于男);月经期、妊娠 3个月以上, FIB ↑,ESR ↑
➢ 2、病理性增高: • (1)动态观察病情变化(风湿热、结核病活动
期或静止期 );
• (2)良性肿瘤与恶心肿瘤鉴别的参考 (良性时多正常,恶性时多增快,晚期或转移明 显增快);
➢ 试管法取染液2滴入试管,加血2滴混匀,封闭好,待15分钟 以上时间;
2. 推片:取混合液1小滴于载玻片的一端,推制成薄而均匀的血 膜;
3. 低倍镜浏览:选取红细胞分布均匀网织红细胞染色较好的部分 (体尾交界处),滴香柏油转换至油镜,在Miller窥盘下计数 小方格中的RBC数和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数(或数出整个视 野中的RBC总数和其中的网织红细胞数,换一视野同法计数至 几个视野RBC总数>1000为止)。
(3)放、化疗监测
机体接受放、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 期HFR和MFR降低,然后才检测到网织红细胞的 降低。而停止放、化疗,骨髓功能恢复后,又见 上述指标依次上升。可指导临床医师适时调整治 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

解读血沉最终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血液与免疫系统”的第二节“血沉”。

具体内容包括血沉的概念、血沉的测量方法、血沉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血沉的基本概念,了解血沉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2. 使学生理解血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了解血沉升高与疾病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血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血沉的概念、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难点:血沉升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病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病人在感染后血沉会升高。

2. 知识讲解:讲解血沉的概念、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关于血沉的临床案例,让学生理解血沉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血沉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血沉升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血沉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血沉的概念是什么?请简要描述血沉的测量方法和正常值。

(2)血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为什么病人在感染后血沉会升高?请分析血沉升高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2. 答案:(1)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

血沉的测量方法有魏氏法、库氏法等。

正常值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而异,一般成人男性小于20mm/h,女性小于30mm/h。

(2)血沉在临床医学中可用于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例如,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阑尾炎等,血沉常升高;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血沉也可升高。

(3)病人在感染后血沉会升高,原因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大分子物质增加,使红细胞聚集和沉降加快。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

血沉的临床意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临床检验基础》中关于“血沉”的章节,详细内容涉及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血沉的生理基础和临床意义。

2. 掌握血沉测定的方法和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

3. 能够运用血沉检查结果分析相关疾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血沉速度与疾病关系的理解,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血沉的临床意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血沉测定仪、显微镜、血液样本。

学具:笔记本、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相关章节。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位患者的血沉检查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生理基础,讲解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案例,讲解如何根据血沉结果判断疾病。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出的血沉结果,分析可能的疾病。

5. 小组汇报(15分钟):6.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血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研、体检等。

六、板书设计1. 血沉的定义、测定方法2. 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3. 血沉的临床意义4. 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血沉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列举三种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

病例:患者,男性,30岁,近期出现乏力、低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血沉结果为30mm/h。

2. 答案:(1)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测定方法有魏氏法、自动化血沉仪法等。

(2)影响血沉速度的因素:红细胞数量、红细胞直径、红细胞形态、血浆成分、温度等。

(3)根据血沉结果,患者可能患有风湿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沉的临床意义。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血沉在科研和体检中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解读血沉课件

解读血沉课件

解读血沉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血沉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血沉异常的病因与机制•血沉异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血沉与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比较与联合应用•血沉异常的治疗原则与方法•解读血沉课件总结与展望01血沉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血沉是指血液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是反映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物理特性及内在变化的指标之一。

血沉定义血沉的测定通常采用魏氏法(Westergren法),将抗凝血液放入特制的血沉管中,放入水平位置,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血液在管中的沉降高度,并计算出沉降速度。

血沉测定方法血沉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血沉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血沉随着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异。

新生儿和儿童的血沉值较低,老年人血沉值较高,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后一段时间内血沉值也会升高。

血沉影响因素血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大小、血红蛋白含量和性质、血浆成分和理化性质等。

此外,一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也会导致血沉的变化。

血沉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血沉可以作为判断某些疾病病情变化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例如,在感染和炎症时,血沉值会明显升高;而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时,血沉值则会降低。

血沉与疾病的关系血沉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血沉值会显著升高;而在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中,血沉值则会降低。

同时,对于一些疾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沉的临床意义血沉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的关系VS02血沉异常的病因与机制感染各类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致血沉不同程度增快,通常病毒感染较细菌感染更明显。

炎症急性炎症反应期,血沉可明显加快;慢性炎症期,血沉增速较缓。

感染与炎症肿瘤恶性肿瘤可致血沉加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坏死物的释放等有关。

免疫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致血沉加快。

肿瘤与免疫异常贫血贫血越严重,血沉越快;反之,贫血减轻,血沉减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血沉
王莉
.
1
定义
• 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 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 降的速度
.
2
ESR的历史
波兰内科医生Edmund Biernacki(1866-1912)最先 观察到病人ESR升高这一现象,并认为是源于纤维 蛋白原的存在。
1918年,Robin Fahraeus(1888-1968)在Biernacki 工作的基础上,起初是想把ESR作为妊娠的一项检测 参数,随后扩展到疾病状态的研究。
.
20
谢谢观看
.
21
• 2.血沉管内径应标准(2.5mm)。
• 3.血沉架应避免直接光照、移动和振动。
.
8
ELECTA-LAB 血沉仪原理
Bar Code label
红外线光源
blood level 62 mm MAX
45 mm MAX
2 mm MIN
this area must be visible
红外线探测器
.
采用红外线探 测技术,每15秒检 测血球沉淀的位置, 在30分钟内获得结 果 , 并 可 以 把 ESR 动态过程打印或在 屏幕显示。
.
16
临床意义
• 血沉减慢 • 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
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 缩、相对性及真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晚 期
.
17
评价
.
18
血沉检测的适应症
.
19
• 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中蛋白 质变化所致,而这种变化一旦发 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 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应 间隔1周以上
.
4
ESR的现状
CRP只是在急性炎症时变化明显 ESR则在急慢性炎症时均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在动态观
察病情及治疗方面具有价值 因其操作简单且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故CRP不能代替
ESR
.
5
分期
• 分为3期: • ①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约数分钟至10min; • ②快速沉降期,缗钱状红细胞以等速下降,约40min; • ③细胞堆积期(缓慢沉积期),红细胞堆积到试管底
1921年,Alf Westergren(1881-1968)在对ESR检测 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来判断结核病人的预后。
.
3
ESR的历史
1935年Wintrobe发表了关于检测ESR多种方法学的 文章,ESR一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77年,ICSH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在世界范围内采 用改良的Westergren方法 这些年来为了实现自动化人们试图用CRP取代ESR 大约15年前实验室开始逐步实现自动化
• 2)红细胞形态(如镰形红 细胞,ESR加快)
• 3) 红 细 胞 的 聚 集 状 态 (RBC缗钱状,ESR加快)
.
12
影响因素
• 2、血浆因素: • 红细胞能相当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性称
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 这种稳定,决定于红细胞 表面的Zata电位以及血
浆中白蛋白与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比例。 •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等可引起血沉增快。 • 白蛋白、糖蛋白、卵磷脂使血沉减慢

.
6
检测方法
• 可分为手工法和仪器法 • 手工法包括温氏法和魏氏法 • 魏氏法为ICSH推荐方法,较为重要
.
7
பைடு நூலகம்
魏氏法
• 1. 操 作 取 l09mmol / L , 枸 橼 酸 钠 0.4ml , 加 静 脉 血 1.6ml,混匀,用血沉管吸入混匀全血,并直立于血沉 架上,lh末准确读取红细胞下沉后的血浆段高度,即 红细胞沉降率。
9
方法学评价
1. 魏氏法 : ICSH推荐的参 考方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 方法。
2.潘氏法 : 适用于儿童 临 床应用少
3.血沉仪法 : 能够得到动态 血沉结果,并绘出血沉曲线, 有利结果分析,应用逐渐增 多
.
10
参考范围
.
11
影响因素
• 1、红细胞因素:
• 1)RBC 的 数 量 ( 增 多 , ESR减慢)
.
13
影响因素
.
14
临床意义
• 生理性变化
• 新生儿 沉较慢
红细胞含量较高而纤维蛋白含量低 ,血
• 12岁以下儿童 红细胞生理性低下,血沉较快
•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后)纤维蛋白
含量逐渐增高血沉开始高于青壮年时期,女性高于男

.
15
临床意义
• 病理性加快 • 各种炎症 • 组织损伤 • 恶性肿瘤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高球蛋白血症 • 高胆固醇血症 • 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