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的统一

合集下载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的核心,它们代表了文学作品所要追求的高尚境界和终极目标:
1.真(Truth):真指作品反映了现实世界和人类生活的真实
性和真理性。

作品应该追求真实还原生活的本质、探索人
类的存在和内在世界,以及揭示人性、社会和历史的真相。

作品通过真实性,使读者能够在其创作中感受到人类经验
的共性和价值,并引起共鸣。

2.善(Goodness):善指作品体现了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和价
值。

作品应该通过创作形象、情节和主题,探讨伦理和道
德问题,呈现出人类美好的一面。

作品可以启发人们思考
善良、正义、友善、关爱等道德价值观,并传递积极向上
的情感和信念。

3.美(Beauty):美是文学作品所要追求的最直观和核心的
审美价值。

美指作品在形式、结构、语言、艺术构思等方
面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作品通过其美感,给读者带来审美
的享受,触动情感、激发想象力,使人感受到美的力量和
魅力。

"真、善、美"的统一是指在文学创作中,这三个价值维度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并统一于作品中。

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真实性、善良性和美感,通过表达真实与真理塑造出良好而美丽的形象和情节,引发读者思考、
体验和欣赏。

通过追求"真、善、美",文学创造可以成为人们探索和了解生活、人性和社会的途径,激发人们的文化情感和思索意识,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价值追求,提升了作品的内在意义和文化价值。

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的统一

当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不断升 华,达到审美境界(冯友兰 称为“天地境界”)这一最 高层面时,那他的人生境界, 也就显现为“真”、“善”、 “美”的统一。
谢谢观看!
对外汉语111班 21 方真真
“美”和“善”也是相反的,因为“善”往往是和热情 的克制相符合的,而“美”是我们一切热情的基础,也 就是说“美”引起热情,而“善”克制热情。所以我们 越是醉心于“美”,我们就和“善”离得越远。 所以“真”的概念与“善”、“美”的概念并不符合。
不 赞 同 真 善 美 三 者 可 以 统 一 的 思 想 家
当前对真善美三者统一的看法
“美”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 个有意味、有情趣的生活世界(人生),这是存在的本来面 貌,即中国人说的“自然”。这是“真”,但它不是逻辑的 “真”,而是存在的“真”。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美”与 “真”的统一。这个意象世界没有直接的功利的效用,所以 它没有直接功利的“善”。但是,在美感中,当意象世界照 亮我们这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存在的本来面貌)时, 就会给我们一种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激励我们去追求自 身的高尚情操,激励我们去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这是“美” 与“善”的统一。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真”、“善”、“美”的统一,这个统 一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实现。
真、善、美的统一
Hale Waihona Puke 对外汉语111班 21真、善、美的统一问题,在 哲学史和美学史上是很多人 关注和讨论的问题。
列夫· 托尔斯泰:“善”是我们生活中永久的、最高的目 的。 “美”只不过是使我们感到快适的东西。 “真”只是指事物的表达或事物的定义与它的实质相符 合。
“真”可以是达到“善”的手段,但是对一些不必要的 东西的“真”的认识是和“善”不相调和的。 “真”大都是和“美”相反的:“真”揭穿诈伪,这样 就破坏了“美”的主要条件—幻想。

史学魅力在于真善美的统一_高俊

史学魅力在于真善美的统一_高俊

郑州日报/2006年/6月/9日/第014版求实史学魅力在于真善美的统一高俊史学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它的魅力所在。

第一,史学是求真的学问。

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历史学是没有异议的。

中国史学的始祖孔子有许多无征不信、阙以存疑的话。

如“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司马迁著《史记》,“整齐百家杂语”,对史料进行考辨,“择其言尤雅者”而入史。

近代史学家继承古代史学的优秀传统,同样非常强调这一点,如李大钊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何炳松说:“学术上最可贵的美德就是‘忠实’两个字。

章学诚所说的‘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就是这个意思。

”人有探知历史之天性和欲望。

小孩子有时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老人们常常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家人讲述自己的幸福和苦难,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的家族史。

一个有影响的扑朔迷离的事件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仍然有很多人想探讨它的究竟。

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部作品《根》,讲的是一个黑人根据大量的口头资料、档案资料寻找祖先的真实故事,涉及黑人贩运史、黑人奴隶生活史,在美国乃至世界产生了轰动。

这个故事之所以影响这么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与人追溯历史的天性产生了共鸣。

个人对历史的需求是这样,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的史官制度起源很早,周代就出现了史官的各种名称。

之所以设立史官专门记述历史,就是因为统治者治理国家需要历史,社会得以维系和运行离不开历史。

人对历史的求知,想知道的是“真实的过去”。

编造出来的历史一旦被戳穿,它就黯然失色,没有吸引力了。

史学的求真属性,使它最能满足人了解过去、认识过去的需求。

反映三国时期历史的书,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是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一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前者是严整的历史著作,后者则是根据历史题材而创作的文学著作。

要想知道三国时期的历史真相,《三国志》无疑比《三国演义》的价值要大的多。

论“真”“善”“美”价值旨归的统一

论“真”“善”“美”价值旨归的统一

论“ 真" “ 善’ ’ “ 美" 价 值 旨归 的 统 一
杜 早 华
(井 冈山大 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吉安 3 4 3 0 0 9 )

要 :追求“ 真…‘ 善” “ 美” 的统一是人类永恒 的理想 。只有将 “ 真…‘ 善…‘ 美” 都纳入到价值 思维 的框 架 中, 即在
这 三种 思维方式 的价值 旨归意义上 , 才能达到 三者 的统 一。“ 真” “ 美” 的思 维在本质 上亦 即是价值 意义 的“ 善” 思
尺度 和需 要来 建造 , 而 人懂 得按 照任何 一个 种 的尺
式的差异所在。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工具理性 、 分 析理性 的特质 , 表 明 了人 类思 维 “ 合 规律 性 ” 的

度来进行生产 , 并且懂得处处都把 内在尺度运用于 对象 ; 因此 , 人 也按 照 美 的规 律 来 构造 。 ” _ l _ 4 可见 ,
值性 。这 样 , 人 类 思维必 然 从 “ 真” 、 知 思维 方 式 过 渡 到“ 善” 、 价 值 的思 维 方 式 。前 者体 现 出 人 类 思 维 活动合 规律 性 的一 面 , 后 者则体 现人 类思 维合 目 的性 的一 面 。人 类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价 值 性 的存 在 ,
“ 善” 的实 质是 人类 在 一切 活 动 中所 追 寻 的有 用 或
所谓“ 真” 或 知 的思 维 方 式 , 就 是人 类 了解 、 认 识其 生 活 于其 中 的世 界 的本 质 及 其 变化 规 律 的思 维 方式 。通 过 这 种 活 动 , 人 类 不 断 将 “自在 之 物 ”
相 不 息追 寻 的 理想 。具 体 展 现 在 人 类 的思 维 活动 中 , 真、 善、 美 构 成 了三 个 不 同的思 维 目标 。 根 据这 三个 思维 目标 的特 点 和 要 求来 运 思 就会 形 成 三种 不 同的思 维倾 向 , 相应 地生 成 三种 不 同的思 维方 式 , 即“ 真” 或知 的思 维方 式 , “ 善” 或 价 值 的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人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日益增长。

而作为现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践意义以及推广路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所形成的一套体现真善美的基本价值取向。

1.1 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

真是指对事物本质和现象进行准确、全面的认识;善是指对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处理;美是指对生活、艺术、自然等方面的追求和体验。

这三者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其核心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核心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国民行为规范,推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意义2.1 引领社会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指导方向。

它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能够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群众积极向上的行为,并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道德支撑。

2.2 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成员遵守公共道德、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3 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核,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

从坚持真善美统一的角度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从坚持真善美统一的角度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从坚持真善美统一的角度浅谈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真善美。

实践是真善美统一的基础和桥梁,而真善美统一的和谐世界,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基本尺度。

通过审美活动,可以提高我们对真、善、美的认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求真向善的崇高品质,增强我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真;善;美;统一;审美观真善美并不是孤立绝缘的东西,它是我们生活之中的一种旋律,并且在生活中才能显示出它的肯定价值。

我们不能离开生活去讨论和真善美有关的问题,而要把真善美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美不能离开生活,因为没有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美的价值所在。

反之,生活也需要美得存在,如果没有美得事物,生活将会是枯燥乏味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要积极的去保护美、创造美,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一、坚持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在改造世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中,我们要理解只有逐渐认识和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质属性,就是真,然后运用于有目的的活动,实现了善,并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形成美。

首先,坚持真是善的基础,善是真的落脚点和归宿。

在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进行任何活动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只有在掌握客观真理的基础上,才能使事情少走弯路,顺利进行,才能实现目的。

反之,如果与客观真理背道而驰,不仅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还可能危及到自身和整个社会。

我们说,善作为归宿,是因为人们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

只有实现了善,真才完成了现阶段的使命。

其次,坚持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

真本身并不就是美,而是客观规律本身。

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规律得到认识和掌握,并创造出具体的形象。

因此,美的产生是以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认识和掌握真为前提的,大学生应该在业余时间多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本领。

真善美的统一_谈张若虚_春江花月夜_的文化价值

真善美的统一_谈张若虚_春江花月夜_的文化价值

!"#$%%&&’()*+,*-.-/0+1-234*,(’+’56-’73欣赏真善美的统一———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文化价值"向明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摘要: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之极品,其价值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这首诗在格式上有创新,有音乐之美,也在于该诗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绝美意境———禅境,还在于她深厚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更在于她给人类特有的人文关怀,为人类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能引导当今中国人走出文化迷失误区。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美学文化意境禅宗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其曲调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令人沉醉。

这优美的旋律使人脑海里浮现出一幅连轴月夜图,这图不是无声的,画面物象也不是视觉意义上的静止,而是一幅有声有色的04%<=山水图。

原以为这曲子就是表达同名诗《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意境的曲子,可是仔细品赏原诗,觉得这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之意境远在同名曲意境之上,其价值也不是闻一多所评价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能全部概括的。

我认为其核心价值在于该诗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典型象征物之一,它是体现和代表中国传统美学价值取向的精品,对于当今中国人有较高的文化催醒功能。

一、形式之音乐美张若虚生活在大唐盛世的时代。

这是一个健康、繁荣、开放和向上的时代,时代赋予人们博大的胸襟、蓬勃的朝气和浪漫的性格。

人们精神、情思奔腾跳跃,对生活怀有深情的期待,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才子的张若虚在诗歌《春江花月夜》的体制形式上表现出自由创新的特色———该诗由《春江花月夜》传统的五言短篇发展为九章三十六句的七言长制,句式骈散相间,以散为主,这正是自由奔放的唐人精神在组织篇章上的自然表露。

全篇三十六句,平仄互换,四句一转。

全诗九章的韵脚如下:平声庚韵%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低韵%平声尤韵%平声灰韵%平声文韵%平声麻韵%仄声遇韵。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维度:真、善、美及其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维度:真、善、美及其统一
人 的全 面 发 展 两 个 方 面 。



向导 。 2 小 平也 认为 “ 们要 按价 值规 律办 事 , ”[邓 1 我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 学 ” 的 发 展 观 。 什 么是 科 学 ? 科 按 经 济 规 律 办 事 。搞 得 好 ,有 可 能 为 今后 五 十年 以至 七 十 年 的持 续 、稳 定 、协 调 发 展 打 下 基 础 。 江 泽 ” 民强 调 :“ 入 新 世 纪 ,面 临 新 阶 段 ,发 展 要 有 新 思 进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统筹 国 内发 展 和 对 外 开 放 推 进 生 产 力 和 生 产 关 系 、经 济 基础 和上 层 建 筑 相 协 调 ;就 是
要 促 进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走 生 产 发 展 、生 活 富 裕 、生 态 良好 的文 明 发 展 道 路 。 一 科 学 发 展 观 以社 会 ”u 这 发 展 的 客 观规 律 为基 础 ,进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步 深 化 了我 们 党 对 社 会 主 义建 设 规 律 的认 识 ,又 将 以人 为 本 作 为 科 学发 展 观 的 本质 与 核 心 ,将 人 的全 面 发 展 视 为 发 展 的 最终 价 值
科 学 就 是 真 、本 真 、 求 真 。 科 学 发 展 观 内 蕴 着 “ ” 真 ,它 是 我 们 党 执 政 规 律 、社 会 主 义建 设 规 律 和人
类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认 识 的新 突 破 。规 律是 事 物 所 固有 的
路 , 核 心 就 是 进 行 经 济 结 构 的 战 略 性 调 整 。 [第 ”4 1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三 个 维度 : \ 及 其 统 一 真 善 美

作文怎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作文怎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作文怎样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探索作文高分的奥秘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分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将来的前途命运。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重视作文的写作,切不可随手乱涂。

作文要想得到高分,我们必须像作家创作文学那样,抱有严谨科学的态度。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的独自创作的产物,也可以算是一种文学。

凡文学都是作家对现实创造性、形象化地审美反映,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因此,作文的写作,也要力求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一、真所谓“真”,就是作文要合乎规律性、真实性,即文章要合情合理。

合情,就是要作文表现真情实感;合理,就是作文要合乎生活本身的逻辑,反映生活发展的规律。

在作文写作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自然的描写要合乎生态规律。

例如不同花一般有不同的开放花期,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这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切莫张冠李戴、弄巧成拙,犯常识性硬伤式的错误。

在一篇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景色描写:“小蜜蜂嗡嗡地哼着愉快的曲调,尽情地采集着。

你看它,一会儿从紫色的荆穗飞到黄莹莹的枣花上,一会儿又从枣花飞向洁白的梨花,从这枝花飞到那枝花;一会儿在崖顶,一会儿在壑边,一会儿又飞向果林,从这座山飞到那座山。

”表面上写得细致、具体,但实际上不真实,因为紫荆、枣花、梨花开发的时间不相同,蜜蜂怎能同时在这些花间飞去飞来呢?这段景色描写就不合理,从而影响了表达效果;第二、人物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因此,在描写人物过程中,人物的言谈举止、思想行为莫不受他们各自性格、身份、地位的制约。

所以在描写人物时,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要符合他们的性格、身份、地位。

你不能让一位工人说科学家的话、做科学家的事。

哪怕是故事新编。

在这一点上,戏剧文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近几年高考作文之中,出现了很多乱编瞎编、歪曲历史或文学名著人物的文章。

真善美的关系

真善美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批判吸收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真善美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方面说,美既不是单纯的自然,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意识,美是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真善的统一体,即人在实践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体。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求真向善的活动.求真,即合规律性的活动;向善,即合目的性的活动。

所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美与真、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内容看,美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从形式看,美也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1、美与真什么是真呢?真不是客观精神,也不是主观意识(真理),而是真实存在着的客观物质及其运动,是不依人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外部现实世界.真也不单指外部现实世界的本质规律,应指由本质与现象、规律和结构、形式统一组成的客观物质世界。

当外部现实世界作为真实的存在,并且按照自身的规律永不停息地运动时,它只是真,还不成其为美。

美与真的关系表现为:①美以真为基础,真是美的前提。

真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和意识的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它是美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因为:其一、美必须把自然界作为自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历史,就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过程.美虽然是历史的产物,但必须以自然界的现实存在为基础和前提。

没有自然界,人类的社会实践,就失去了对象,也就无法展开.人虽是大自然的骄子,人也从自然中来。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实践、创造、审美的对象。

离开自然界,人既不能生活,也不能创造。

作为人类第一历史活动的物质生产,是以自然界为对象的。

狩猎,是对自然界自然物的直接获取。

劳动工具的制造,首先是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石块。

即使现代的大工业生产,也同样离不开自然界。

它是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的加工和创造。

钢铁的冶炼,煤炭的开采,水电站的兴修,其活动对象都要依赖于自然界。

现实美的创造如此,艺术美的创造也不例外.人类童年的神话艺术,就是借助想象和幻想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

12艺术创作如何做到真善美统一

12艺术创作如何做到真善美统一

艺术创作如何做到真善美统一?创作论、艺术审美、艺术认识论等知识点。

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什么是艺术的真善美?围绕创作如何做到真善美?围绕创作如何做到三者统一?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鲜明、生动、确切的现象、形式和个别性,充分表现出本质、内容和种类的普遍性,那它就是美的。

简言之,美是形象的真理。

所以罗丹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孟子说的“充实之谓美”,也含有这层意思。

我们可以从雨果的创作主张认识真善美的统一。

一、“真”——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雨果对文学真实性的认识十分明确。

他既重视文学的生活真实,又强调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主张二者的有机统一。

雨果认为,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是文学作品产生的基础,天地之间事物无一不可进入艺术,“世界上、历史上、生活里和人类中的一切,都应该而且能够在舞台上得到反映。

”雨果认为,真正的诗、完整的诗,都处在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中,文学艺术的“真实”全在于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结合,要全面、真实、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

另一方面,雨果十分重视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实的镜子,但如果只是一面刻板的“平面镜”,社会生活就会失去光彩。

因此,雨果强调作家追求真实的目的,应该首先是像高乃依那样追求伟大,像莫里哀那样追求真实;文学艺术要通过真实充分地写出伟大,通过伟大充分地写出真实。

只有这样,艺术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总之,雨果对文学真实性的认识,既具有浪漫主义的独特性,又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有机结合。

二、“求善”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

雨果直言不讳地宣称,为艺术而艺术固然美,但为进步而艺术则更美。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应该对现在提出忠告,为将来描绘梦想,给当代的事件作出光辉的或阴暗的反映;文学艺术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在于要“破坏累赘的古老文明”,与社会不合理、非正义的事物作坚决的斗争;清除遏制历史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传统、旧法律、旧习俗以及种种陈腐的丑恶现象,是各个时代,包括作家在内的“有才智的人”的神圣职责。

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

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

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统一中国古代美学派别之一。

指以老庄为代表的,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的观点去对待审美与艺术的美学思想。

在道家的学说中,最高的范畴是“道”。

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自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道”不同于柏拉图的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理式”或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而是一个不生不灭、不可名状的无限实体,是宇宙的生命与核心。

是道创造了万物,即自在无为的自然,由它外化而成的无为的自然也最能充分体现“道”。

道生万物,美也由此而生。

庄子说:“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与之争美”。

在道家看来,“自然”、“无为”、“素朴”,其内在规定性是同一的,美的本质特征也就在于此。

因为道家强调的是顺应自然,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便是对人的自由的束缚,也就破坏了审美,所以,道家追求的顺应自然,而达到人生自由境界,便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道家美学更强调的是真。

因为在他们看来,真是美的基础,离开了真,就无所谓美与善,这集中体现在“法天贵真”的思想中。

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民,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真就是一种合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美。

充塞天地,听之不闻的“咸池之乐”,背负青天,自由“展翅的鲲鹏”,以天合天,鬼斧神工的“梓庆之鐻”,它们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与自然无为的自然达到了合一。

道家美学不仅强调真,而且强调美与善的统一。

庄子说:“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

这种“德充之美”,包含着善的内容,但庄子的这种善绝非等同于社会功利内容,而同样体现了“自然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和自然无为的美是一致的。

所以,《庄子》中描写的哀骀它辞官不做,逍遥自在,充分体现了个体人格的自由,这在道家看来,就是一种美。

音乐教学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音乐教学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背 景 , 过 《 河 船 夫 曲 》 《 河 颂 》 《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 通 黄 、黄 、黄 、 《 水 谣 》 《 边 对 口唱 》 《 河 怨》 《 卫 黄 河 》 《 吼 吧 黄 、河 、黄 、保 、怒
黄 河 》 八 个 乐 章 , 术 地 再 现 了 当年 日本 帝 国主 义侵 略 等 艺 中 国 , 中 国 人 民带 来 深 重 灾 难 的 历史 , 反 映 了 当 时 中 给 也 国 人 民不 甘 为 奴 ,誓 死保 家卫 国 的坚 强决 心 。《 河 大 合 黄 唱》 内部 结 构 具 有 很 强 的 逻辑 性 和 因 果 关 系 , 合 人 们 的 符 思 维 方式 和 事 物 的 发 展 规 律 , 是 真 : 于 当时 全 国 人 民 这 对 的抗 战 具 有 强烈 的号 召 力 和 鼓 舞 作 用 , 现 了作 者 的创 作 实 初衷, 这是 善 ; 者 运 用 高 超 的 艺 术 手 法 , 西 结 合 , 过 作 中 通
音 乐教 学 中 会 有 大 量 的 欣 赏 课 课 程 安 排 ,在 欣 赏 古 今 中 外 大 量 优 秀 音 乐作 品 的 同 时 ,要 注 重 学 生 的 情 感体 验 , 学 生 进 行 美 的 教 育 。 如 著 名 小 提 琴 协 奏 曲 《 山伯 对 梁 与 祝 英 台 》 描 述 了梁 、 二 人 的 真 挚 爱 情 , , 祝 对封 建 礼 教 进 行 了愤 怒 的控 诉 与 鞭 笞 ,反 映 了人 民 反 封 建 的思 想感 情 及 对 这 一 爱 情 悲 剧 的深 切 同情 。 当欣 赏 到 长 亭 昔 别 、 台 楼
二 、 乐教 学 必 须 坚 持 真 善 美 的 和 谐 统 一 音
学 校 每 年 可 以举 办 艺术 节 、 合唱 节 , 引导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 让

真善美——对数学的文化认识

真善美——对数学的文化认识

真善美——对数学的文化认识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们接受事物的先导。

“数学,如果真正正确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的天性的微弱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达到只有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境地”。

实际上作为学科的数学不在是纯粹的数学事实,它是真善美的统一。

事实上,正如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

数学美比比皆是,它常常会令人陶醉,神往。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把感觉的知美教育放在第一位,放在主要课程中,是符合人们认识过程的程序的,美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让学生觉得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去指导生活。

1、数学真对数学教学的作用返璞归真——数学是自然界的产物。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能指导生活实践的数学,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数学的学习,让学生觉得当今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去指导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他精辟地道出了数学的用处之大。

我们应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本质意义——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真意”所在。

2、数学的善对数学教学的作用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只有回归到厚实的数学文化背景中,让学生再次探寻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数学这门学科才会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才会被更多的人所钟爱。

3、数学美对数学教学的作用“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

”它可以说是以思维为旋律,用数字、数学术语、符号、公式和图形谱成的一曲悠扬动听的交响乐。

用美育的观点指导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感染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

马克思幸福观之“真、善、美”的统一

马克思幸福观之“真、善、美”的统一

马克思幸福观之“真、善、美”的统一马骥彤 伍元吉(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真正的哲学应该是建立在人性的三个维度,也就是真善美相统一的基础之上的,任何的偏颇都是对人性的不真实的反映,都不能塑造完美的时代精神。

人类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活动大多是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

真善美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真善美三者关系的深刻把握可以更好的理解马克思幸福观中的真善美,以及真善美的统一对于人类追求幸福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真;善;美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5-0241-002人类总是在追求幸福。

追求幸福就是追求人生的希望,追求美好的未来,追求最好的生活。

千百年来,社会正义、平等自由、温饱无忧、安定和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没有对幸福的追求,就不会有人类的过去和今天,也不会有人类的未来。

每个人都想要幸福,人类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幸福的理想。

马克思的幸福观体现了真、善、美三个维度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吸收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真善美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方面说,美既不是单纯的自然,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意识,美是显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真善的统一体,即人在实践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体。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求真向善的活动。

求真,即合规律性的活动;向善,即合目的性的活动。

所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美与真、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内容看,美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从形式看,美也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

一、幸福之真:对必然的认识什么是真?所谓真,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宇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问题是我们认识没认识到这个规律,如果你正确的认识这个规律,那就掌握了真理。

当然,所谓“正确的认识”,也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并不是说在任何时代的认识,都是正确的,在这个时代是正确的,可能在下个时代就不是正确的,这个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可以得到证明。

物理教学追求真善美统

物理教学追求真善美统

物理教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康德认为,人不仅追求真和善,而且还追求美。

人的行为不仅受认识支配,受道德规范约束,而且受审美情感的影响。

只有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才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

因此,物理教学要培养理想的美的生命,和谐健全的人格,必须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一、物理教学中美与真的关系物理知识的真是美的基础,没有真就没有美,因为美不是抽象的、空洞的、神秘的东西,它离不开物质的结构与运动。

凡是美的事物,总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事物发展的趋势,因此,美体现着真,包含着真。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富有生气和充满魅力的领域,然而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不可捉摸,望而却步,甚至认为物理学仅是一堆呆板的公式。

学生的畏学情绪,厌学情绪,跟整个物理教学环节中忽视日常对科学美的揭示不无关系。

因为美与真一旦分离,物理学会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生气。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物理教学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应不断展现物理学的美学特征,诱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物理学中显见的或隐含的科学美,启发学生将自然美与物理规律美对照和联系,使学生把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热情推广和扩展到物理学科中去,逐步树立审美情趣,以提高审美热情和能力,使学生能以探索宇宙奥秘的态势,居高临下,俯视物理学科。

如果学生达到这种境界,他们会充分体验到辉煌的物理大厦具有如同诗一般的简洁、对称与和谐之美,由此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热情,调动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

对科学美的认知,可以激发物理学家科学创造的强烈美感与激情,同样也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学的美感与激情,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

对科学美的认知是诱导学生学好物理学的桥梁。

将美育融汇到物理教学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再也不是一堆死气沉沉的公式,而是一串串令人赞美的珍珠了。

这样,就可达到以美启真的效果。

对科学美的认识本身也有助于完善和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操作能力,尤其对培养学生具有扩散性思维的想象能力作用更显著。

真善美的统一:化学史教育的价值诉求

真善美的统一:化学史教育的价值诉求
的重 大 成 果 之 前 , 无 别出真的成份。 化学圣殿是人类世世代代探求自然界 不 是 一 条 曲 折 而 又 奥 秘 的艰 巨 历程 中得 到 的 有关 客 观 世 界 的真 理 及 其
闪 烁 着 智 慧 光 芒 的
求 索 之 路 ; 它 的 背 在
知识体 系 。
化 学 史 中的善 。追 求真 理 、 求 内在 和谐 的化 学 追
一 真善美 的统 史一 个 现 象作 出是 非判 断 的普 识标 准 , 得 上述 不 良影 响 謦 : 这使 化学 是一
年第 1 9期

教 育 广 角
化学史教育的价值诉求 化 学 的发 展 史 中 , 许 学史教育中的真善美是指什么呢?
多 化 学 家 为 了 揭 示
为 充 满 了 科 学 和 人 文 更 为深 远 。为 了青 少年 的健 康 成长 , 国家 的长 远 考 学科 教 育应该 定 位于 真 善 美一体 的 素 质追 求 。化 精神 的立体 时空 。在 虑 。
史 不 但 忠 实 地 记 录 卫人民 生命 财产 ; 的为了 反 击侵 略 , 卫国家 安 宁 , 有 保

了 化 学 概 念 、学 说 、 等 等 。 当化 学家 知道 自己的科 学成 果被 私利 集 团用 每 于 罪恶 目的 , 他们 中极大 部分 人 是异常 痛 苦的 。 理 论 的产 生 、 展 和 发 化 学 史 中的美 。科 学也 追 求美 , 因斯 坦称 之 为 爱 演 变 的历 史 , 学 家 化 的科 学 思想 、 学 品 “ 科 科学 美 ”为 “ , 思想 领 域的最 高 的音 乐神 韵” 。科学 美 质 、 学 方 法 和 科 学 与 自然 中 的形 象和 景致 之 美不 同 。 科 是一 种 内在 的 以和 成 就 形 成 的过 程 , 更 谐 为表现 方 式 的美 。 论化 学探 索 的简单 性还 是复 杂 无 以 其 独 特 的 方 式 集 性 , 人们 均 能探 求并 得 到大 自然 的这 种 和 谐美 。这 种

美的定义及真善美的统一-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美的定义及真善美的统一-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美的定义及真善美的统一-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美是什么美这个词。

是我们最常用、最熟悉的概念,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就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里,朝霞彩虹,高山海水,明月清风,鸟语花香;人们也在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绚丽多彩的物质产品和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同时人们也都在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生活,希望把生活打扮的繁花似锦;用美的标准陶冶自己的情操,匡正自己的言行,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心灵美的人。

可是爱美是一回事,是否善于正确的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又是一回事。

有的人,奇装怪发,言语粗俗,格调低下,却自认为美得很。

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在理论上,对美是什么的问题,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正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描述的那样:多少博学的思想家写了堆积如山的讨论美的书,美是什么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每一部新的美学着作中都有一种新的说法。

现在,可幸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美的探索,指出了正确的途径,科学地揭示了美的本质。

为什么对美一一看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会形成五花八门的解释呢?黑格尔说过:乍看起来,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但不久我们就会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

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

也还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

[2]如果我们按照研究者们所侧重的方面作一分类,那么就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尽管对美的本质下了难以计数的定义,但其研究方向不外乎以下三类:一类把美作为人的主观感受,人称主观的美论;一类把美作为不依赖人的客观对象,人称客观的美论;第三类企图从主体、客体的关系上来解释美,人称主客观关系的美论。

总而言之,就是美究竟在心,在物,还是在心与物之间?这三派意见的观点孰是孰非,哪一派意见更有道理些?在这里只能作简单的介绍和提出一些疑问供大家思索、研究。

关于简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

关于简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

关于简析马克思主义学说“真、善、美”的统一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理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真、善、美”的统一,是迄今人类对“真、善、美”最全面、最深刻的把握,我们要在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下,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恩主义。

在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中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学说。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时代的变迁。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空前的危机,使得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面临新问题.使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一代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

甚至有人将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同宣传“假、恶、丑”等同起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实践性。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真”的学说,而且还是“善”的学说、“美”的学说.是“真、善、美”统一的学说。

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准确地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真、善、美”统一的学说,还要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武器。

因为它揭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

认识发展的规律。

是“真”的学说什么是“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达到实质的统一时就是“真”.不管是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的需要,还是理性思考的本身要求,归根到底,只要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对“真”的追求。

就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说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玄”学.也不是佛学中的“空”学,它是朴实的真理,是“真”的学说。

邓小平晚年曾发表了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结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

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

很朴实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的学说。

是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l9世纪中叶。

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引起思想家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的空想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潮,已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善美的统一
作者:陈连
来源:《硅谷》2008年第11期
[摘要]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表演上之所以有深刻的内涵,从艺术美学角度讲,它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是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所追求的艺术灵魂。

通过对关于“美”的定义概括;美与真、善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马克思主义人文美学的部分观点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来探究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关键词]统一美学艺术创作形象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610182-01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的美、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

它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含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与中国文艺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从真、善、美的统一中来揭示人类认识的完整内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作为思想的资源,来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求。

一、关于“美”的定义
“美”是什么?这是古人千百年来所追究的目的,他们各自根据对美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美的定义,每个人都能对此发表些看法。

但任何一种关于“美”的定义,好像并没有完全让人折服,也因此出现了许多观点。

例如在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毕达格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认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所以他们把美看成是和谐的结果。

这种“美是和谐”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

直到今天,许多美学家仍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这个命题。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即有用”。

最早表达出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他说:“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

”这种观点表达了美与功用的相联系的一方面。

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一书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同希庇阿斯关于美的对话。

一次苏格拉底以讨教的形式向希庇阿斯发起诘难,对希庇阿斯所说的关于“美是什么”的解答观点进行反驳。

最后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道出一句谚语:“美是难的。

”这个“美是难的”的判断确实道出了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的艰难和漫长的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美”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定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劳动创造了美”。


而确定了“美”是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体。

从上得知,美是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的,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背景中发展的,这也是美学的历史,突出了人的力量在“美”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与真、善的关系
就“美”和人的关系而言,审美过程以不同的方式确证了人自身之“在”的自由本质。

作为价值形态,美与真、善相互关联,后者从审美角度展示了“美”存在的具体性。

这也体现出“人”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其中包含了文学艺术性和自然的本性。

是文化和自然的统一体,二者彼此交融,双向积淀。

作为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形态,“美”并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现象,它与真、善相互关联。

即: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合规律性”;善,是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现实的切合关系“合目的性”;美,是真与善的形象艺术的体现。

“美”和“真”的关系,是在对“真”的追求当中,蕴含着“美”的作用,因为“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去显现真实。

”。

离开了表现过程中的真实性,便难以达到艺术的美。

二者的统一,也就体现了“美”的合规律性。

同样“美”和“善”也是相联系的。

这是因为在实践当中,存在的完美包含着道德的完善。

人格的“美”,便意味着德行的“善”;行为的“美”则表明达到了“善”的德行。

从价值方面来看,存在的完美意味着合乎人的目的,即“善”的合目的性。

因此,“美”融合“善”,“善”蕴含着“美”,二者是统一的形态。

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美”与“真”、“善”三者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美”是“真”与“善”的形象的艺术体现,“美”的同时,也是“真”的和“善”的反映。

同时,只有把“真”与“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三者的统一,要在人们的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就必须首先在实践主体的观念中得到贯彻和实现。

三、把握与时俱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强调了社会与个人的统一。

其美学的人学特色和人学理想,正是它能够与时俱进拥有勃勃生机的特征。

就人的价值取向而言,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就是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

真、善、美在观念中的统一,最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得到巩固和实现的。

在人们的实际活动
中,是通过动机、方式与效果的内在统一性,在活动的发起、过程的推进中得到贯彻,并在活动的结果中得到表现和实现。

从而提升人的价值和理想追求,最终也通向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结合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表演上力争做到真、善、美的统一,首先要挖掘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

这里的前提是要有较广泛的知识,要有热爱生活的情感;其次,要培养自己善于创造美的个性。

世界是人类以劳动创造的,“美”是用符合艺术规律及时代的先进思想观念去感染欣赏者,也是人们的智慧、才华和辛勤劳动的结晶。

“真”和“善”是要求我们必须在所创作、表演的作品中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和人品;真、善、美的统一这艺术追求,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理想,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灵魂。

郭沫若先生说过:“艺术有两种伟大的使命:统一人类的感情和提高个人的精神,使生活美化已经够有了不朽的价值。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人学理想,这也就要求我们不能脱离人民大众的审美需要。

历史和现今证明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永恒的理想,也是艺术灵魂中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第68页,商务印书馆,1982.
[2]《郭沫若全集》,第204页,第15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