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血细胞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正常细胞在显微镜下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其形态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细胞形态:
1. 血细胞:红细胞呈扁平的圆盘状,白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有很多细长的突起。
2.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或长方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3. 肌肉细胞:肌肉细胞呈长而纤维状,有明显的纨网状线条。
4.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形态各异,常具有多个突起和分支,细胞体呈椭圆形或星状。
5. 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充满脂肪滴。
6. 结缔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常具有突起和分支。
这些细胞形态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细胞形态可以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还需要考虑像染色技术、细胞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2021临床医学 血细胞形态检查
【参考值】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细胞大小较一致,直径范围6~9μm,平均直径为μm,中央1/3为生理性中央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临床意义】1.红细胞大小及染色异常(1)低色素性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2)大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大于10μm。
高色素性的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变小或消失,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急性失血性贫血。
当红细胞直径大于15μm者称为巨红细胞,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3)红细胞大小不均:同一患者的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
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4)嗜多色性红细胞:是一种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胞质中残存有少量嗜碱性物质,故被染为灰蓝色或灰红色,胞体较大。
常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形态异常(1)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厚度大于2μm,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消失,且细胞中心着色更深。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椭圆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椭圆或卵圆形。
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超过25%),也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正常人小于1%。
(3)口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似张开的口形。
主要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乙醇中毒及肝病患者,正常人可偶见(小于4%)。
(4)靶形红细胞: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呈靶形,即中心部位着色深,外周为苍白区,而细胞边缘又深染。
常见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及异常血红蛋白病,也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脾切除术后。
(5)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呈镰刀状,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即HBS病,尤其是在缺氧时可大量出现。
(6)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形如泪滴状或梨状,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7)裂细胞:为不规则形、棘形、盔形、三角形、哑铃形等红细胞碎片或不完整红细胞。
多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恶性高血压、严重烧伤、心血管创伤等。
项目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1 / 1项目4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4模块1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缺铁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诊断和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项目4 缺铁性贫血总课时 4模块2 铁代谢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铁代谢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铁代谢检查工作任务1. 血清铁的测定2.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测定3.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讲授实验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2. 有学生实际操作1.血清铁2.血清总铁结合力3.血清铁蛋白1. 血清铁的测定2. 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测定3.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1. 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测定1.IDA时铁代谢的变化项目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2模块2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再障骨髓象特点1.急性造血功能停滞2.纯红再障1.再障的鉴别诊断项目6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2模块1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检查方法能够正确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教学内容骨髓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鉴别诊断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根据病例进行患者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巨幼贫骨髓象特点1.巨幼贫的诊断治疗 1.巨幼贫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1 显示溶血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溶血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溶血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讲授实验原理、步骤及临床意义2. 有学生实际操作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2. 血清结合珠蛋白3.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3.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1. 溶血性性贫血的概念及分类1. 溶血性性贫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结合珠蛋白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如何变化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2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教学内容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诊断工作任务1.确定溶血的存在2.确定使血管内还是血管外溶血3.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溶血的诊断标准2.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3.溶血原因的确定1. 溶血的诊断标准2. 血管内溶血与血管外溶血的鉴别3.溶血的原因1.溶贫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性贫血的特点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3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红细胞膜缺乏症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3.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4. 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检查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红细胞膜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实验3.酸化甘油溶血试验1.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诊断1. 红细胞膜缺乏症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4 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红细胞酶缺乏症的检验方法工作任务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骨髓象检查2. G6PD缺乏的检验方法3. G6PD缺乏的诊断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 红细胞酶缺陷症的检验方法2.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2.变形珠蛋白小体试验3.G6PD荧光斑点试验4.硝基四氮唑蓝试验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型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5 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教学内容珠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工作任务1.涂片染色2.骨髓象检查3.血象检查4.常用检验方法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3.常用的检验方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特点2. 血红蛋白电泳1.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种类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β和α地中海贫血的类型1.β和α地中海贫血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6 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方法教学内容异常血红蛋白的检验工作任务1.血红蛋白S病2. 血红蛋白E病3.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骨髓细胞象检查2.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3.检验方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 骨髓象特点4.血红蛋白电泳1.血红蛋白S病2. 血红蛋白E病3.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1.异常血红蛋白的鉴别诊断项目7 溶血性性贫血的检查总课时 16模块7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课时 4教学目标学会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教学内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工作任务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2.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特点2.抗人球蛋白试验3.冷凝集素试验4.冷热溶血试验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类型1. 三种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比较项目8其他贫血检查总课时 2模块1其他贫血检查课时 2教学目标学会其他贫血检查方法教学内容其他贫血检查工作任务1.增生性贫血2.继发性贫血教学方法1.病例教学法2.PBL教学法教学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思考与练习1.增生性贫血的骨髓细胞象检查2.继发性贫血的骨髓细胞象检查3.填写骨髓象检查报告单1.骨髓增生程度2.粒红比值3.各系统细胞形态学特点1.骨髓象检查方法2.骨髓象检查注意事项3.骨髓象特点1. 增生性贫血的概念、类型2.继发性贫血的常见原因1.贫血的鉴别诊断。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常见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
1. 红细胞:正常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使其呈红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的红细胞大小均匀,形态规整。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一种有核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类型。
其中,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一般为 2-5 叶;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的体积较大,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核通常分为两叶,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
3. 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的细胞碎片,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通常聚集成团。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血液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介绍,具体的血液细胞形态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而有所不同。
如果你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有特定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血细胞形态
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血细胞形态关键字: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正常血细胞形态1.正常血细胞形态学(Wright染色)(1)粒细胞系统形态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类椭圆形。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的2/3以上,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排列均匀,无浓集,核膜较模糊。
核仁2~5个,较小,清楚。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蓝色,绕于核周,无颗粒。
2)早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2~20μm,圆或椭圆形。
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3)中幼粒细胞①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
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
胞质量多,内含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的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5~20μm,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
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桔红色的特异的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排列零乱、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异的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①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呈圆形,胞核明显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
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胞质量多,染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充满着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4μm。
胞核固缩呈肾形,轮廓模糊。
胞质内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
5)杆状核粒细胞①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0~15μm,圆形。
胞核凹陷程度超过核假设直径的一半,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以上,形态弯曲成带状,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核两端钝圆染深紫红色。
胞质充满中性颗粒。
②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胞体直径11~16μm,圆形。
胞核与中性杆状粒细胞相似。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裸核巨核细胞
胞核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巨 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 仅剩一细胞核,故称为裸核巨细胞.
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 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具 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
组织嗜碱细胞
各种原始细胞的鉴别
颗粒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的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 核巨大.胞质丰富,胞质中充满大量细小的紫红色颗粒 而呈淡红色.周边可有少许血小板附着.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浆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 蔟.胞膜不清晰,其内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
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 曲。核染色质疏松纤细,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 仁1-3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 不透明毛玻璃样,其中可有空泡,颗粒无或少见。
幼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5-25 μm ,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
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 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 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 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
;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呈清 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 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 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形
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 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原浆细胞
胞体直径12-25 μ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
的1/2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 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 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
正常血细胞形态(附中文)
C: abundant in reddish with a full complement of rose-violet specific granules丰富,带红色带
满补充玫瑰紫特定颗粒
4 kinds of granules(颗粒)in granulocytes
granule, vacuole, inclusion body 细胞浆(cyto浆):颜色,数量, 颗粒,液泡,包涵体
General trends that affect the morphology of blood cells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C: same as the metamyelocyte
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S: 10 to 14 μm, round
N: usually 2 to 5 lobes, connected by filaments strand of heterochromatin, coarse clumped chromatin pattern.通常2至5个裂片,通过细丝
式略浓缩,核仁存在,但不总是可见的
C: moderate in amount, intensely blue and opaque, perinuclear pale zone is visible中等量,强烈蓝色和不透明,核周
白色区是可见的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中幼红细胞)
细胞质
myeloblast
细胞核
promyelocyte
核仁
myelocyte
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血细胞的形态特点血细胞是构成血液的三种细胞之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白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病菌和病毒的入侵,血小板则参与止血过程。
血细胞在形态上有一些特点,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红细胞的形态特点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形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圆盘状: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呈现出典型的双凹面的圆盘状,中间凹陷,两侧稍凸起。
这种形态有利于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流动和穿越小血管,提高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效率。
2. 无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在体内失去了细胞核,因此无法进行细胞分裂和代谢,而且寿命较短。
失去细胞核的红细胞可以更有效地携带氧气,增加了红细胞的弹性和柔韧性。
3. 含有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这是红细胞携带氧气的关键。
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二、白细胞的形态特点白细胞是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其形态特点较为多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
1. 不规则形状:相比红细胞的圆盘状,白细胞的形态较为不规则,有些呈现出不规则的球形,有些则呈现出分叶状。
这种形态特点有利于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游动和穿越血管壁,以便进入感染部位或病变组织。
2. 含有细胞核:与红细胞不同,白细胞具有细胞核,这使得白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和代谢活动,具备一定的免疫功能。
白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多样,可以是单核、多核,核的形状也有圆形、分叶状等。
3. 各类颗粒颗粒: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含有不同种类的颗粒,这些颗粒在细胞内起到重要的免疫功能。
例如,嗜酸性粒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嗜碱性粒细胞内含有嗜碱性颗粒,中性粒细胞内含有中性颗粒等。
这些颗粒能够释放出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
三、血小板的形态特点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类细小的细胞片段,其形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血细胞形态学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鉴定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从而评估血液系统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指的是在健康人体中,各种血细胞在形态、大小、数量及比例上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成人正常血细胞形态学主要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正常的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包括:-形状:正常红细胞呈酒庄形或淡菱形,两端较尖,出现轻微的凹陷(即贫血性贫形)-大小:正常红细胞直径约为7.5-8.5微米-颜色:正常的红细胞呈苹果核黄色,中心较深且半透明-中心凹陷:正常红细胞有一个中心凹陷,称为中央凹陷,且形状对称-胞质:正常红细胞胞质透明,无细胞器,呈酸性染色(胞质染成粉红色)-数量:男性红细胞计数在400-540亿/L之间,女性为350-480亿/L白细胞是一类具有核与细胞质的细胞,以免疫和炎症反应为主要任务。
正常的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包括:-大小:白细胞的大小因种类而异,淋巴细胞大约直径为7-18微米,而中性粒细胞大约直径为12-15微米左右-形态:淋巴细胞呈不规则的形状,核质比例高,胞质先呈亮蓝色后逐渐变深,可见一到数个小胞体;中性粒细胞呈多边形或多角形,胞质呈牛奶白色,内可看到石塞体(荧光小体)-核:各种类型的白细胞核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有所不同。
淋巴细胞具有完整的圆核,中性粒细胞具有多核叶,而嗜酸性粒细胞具有多个核叶和颗粒体-数量:白细胞计数在4-10×10^9/L之间3.血小板形态学血小板是无色小片状细胞,其主要功能为止血和促进血管损伤处的血栓形成。
-形态:血小板呈椭圆形或圆形,中央较亮(开窗样)或较暗(闭窗样)-大小:正常血小板直径约为2-4微米-数量:血小板计数在150-400×10^9/L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形态学鉴定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等综合信息进行评估,因为单纯的血细胞形态学结果不能完全确定一个病情的确诊,只是一个辅助诊断的手段。
正常血细胞形态观察
血液病检验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活化凝血时间测定【实验原理】同试管法CT测定。
试验中加入白陶土-脑磷脂的悬液以充分激活因子Ⅻ和Ⅺ,并为凝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故称为活化凝血时间(ACT);还可以避免因接触激活阶段的不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本试验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试剂】1.脑磷脂的制备脑磷脂是将兔脑粉中的组织凝血活酶除去参与外源凝血途径的蛋白部分后所得的磷脂,故又称部分凝血活酶。
取干燥兔脑粉1.2g加25ml丙酮,放置2h后过滤,将此兔脑粉加氯仿25ml,连续震荡2h,以滤纸过滤,滤液蒸发后为淡黄色蜡状物,刮入玻璃研钵中,加12ml生理盐水研磨成均匀乳剂,以每安瓶0.25ml分装。
2.4%白掏土悬液白陶土2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用前摇动。
3.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将脑磷脂用巴比妥缓冲液作1:50稀释后,再加等量4%白陶土悬液混合而成。
4οC可保存3天,用时充分混合。
4.巴比妥缓冲液巴比妥钠11.75g、NaCl14.67g、0.1mol/L的HCl430ml,加蒸馏水至2000ml。
此缓冲液pH应为7.3,否则影响试验稳定性。
【操作方法】1.在含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0.2ml的试管中注入受检全血0.5,轻轻混匀。
2.其余操作同试管法CT测定。
【参考值】 1.70±0.76 (1.14~2.05)min。
【临床意义】1.同试管法CT测定,但较其敏感,重复性也较好,可检出因子Ⅷ:C小于45%的亚临床型血友病。
2.是监测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良好指标之一。
实验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一甲联苯胺法)【实验原理】邻一甲联苯胺在酸性溶液中和过氧化氢与血红蛋白共同作用生成氧化型联苯胺,产生绿色→蓝色→紫色,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试剂】1.2g/L邻一甲联苯胺溶液称取邻一甲联苯胺0.2g,溶于冰醋酸60ml,加蒸馏水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于冰箱保存,色变暗应重配。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正常成熟的红细胞呈现典型的双凹形状,类似于一个压扁的圆盘。
这种形状有利于红细胞在血管中的弯曲与变形,以适应血管的形态。
2. 直径:正常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约为7.8微米(μm)。
这一直径大小使得红细胞能够通过狭窄的微小血管,从而有效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厚度:正常红细胞的中央部分较薄,约为1μm,而边缘部分较厚,约为2μm。
这种厚薄不均匀的形态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弹性。
4. 具有柔韧性和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可以在血管中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或弯曲的血管。
这种形态特征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发生改变,例如贫血、溶血、遗传性红细胞病等,这些异常形态常常与相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相关联。
血细胞的正常值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细胞的正常值形态结构及功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血细胞正常值、形态结构及功能简述:红细胞(RBCs)①正常值:男4.0-5.5×10^12/L,女3.5-5.0×10^12/L。
②形态:双凹圆盘状,无核,直径约7-8μm。
③功能:运输氧气(O2)至全身各组织,携带二氧化碳(CO2)回肺部排出。
白细胞(WBCs)①正常值:4.0-10×10^9/L。
②形态:种类多样,包括球形、椭圆形等,含核。
③功能:免疫防御,吞噬病原体,清除异物,参与炎症反应。
血小板(Platelets)①正常值:150-400×10^9/L。
②形态:小而无核,直径约2-3μm。
③功能:参与血液凝固,防止过度出血。
血细胞共同特点①生成:在骨髓中分化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②寿命:红细胞约120天,白细胞和血小板寿命较短。
③适应性:形态可随功能需求和环境变化而调整,如红细胞通过狭窄毛细血管时变形能力。
这些细胞协同工作,维持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和机体的内外环境稳定。
血细胞形态(全)
图40
• 小淋巴细胞(左), 早幼粒细胞(右)。 这两个细胞均较典型。 正常早幼粒细胞应注 意与异常早幼粒细胞 区别,后者主要特点 是:胞核常不规则, 颗粒丰富,常有内外 胞质分明现象,有的 还有1-几十条棒状小 体,见于M3。
图41
• 表皮细胞。其细胞中 可见胞核,而不是角 化细胞(它没有细胞 核),这个细胞应该 是属于表皮棘层中的 表皮细胞(即棘细 胞),是采集血标本 时脱落至血中的,有 时可见其上面有细菌 寄生。
图பைடு நூலகம்1
• 涂抹细胞(下)及 成熟淋巴细胞 (上)。该淋巴细 胞核中有假核仁 (如果是真核仁其 周围染色质应呈颗 粒状),胞质呈清 澈的淡蓝色(这也 是成熟细胞的特征 之一)。
图12
• 彩图12 这是个典型的中性 中幼粒细胞(大多数回答 是对的)。其胞质近核处 出现了中性颗粒(淡红色, 很细小),非特异性颗粒 也较多(呈紫红色),胞 核半圆形,染色质较粗但 副染色质不明显。晚幼粒 的主要特征是胞质中充满 中性颗粒,A颗粒很少或 无,胞核凹陷呈肾形,染 色质粗,出现副染色质
图42
• 两个淋巴细胞。左 边似乎受周围细胞 挤压而变形。这两 个细胞胞体不大、 胞质不多也不深蓝, 所以不能打异淋哦, 要抓住异淋的一些 主要特征哦。
图43
• 中性成熟粒细胞(左)、 原始细胞(右)。由于 左边的细胞胞核不清楚, 可以归入中性分叶核粒 细胞。该原始细胞不像 红系,其核仁可见,但 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人 判断是幼稚细胞也不错。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 时,不需要对原始细胞 的细胞系列进行报告, 只要报告原始细胞比例 即可
图46
• 涂抹细胞或退化细 胞。其胞质已经完 全丢失,细胞核肿 胀、结构模糊、核 膜不完整,退化的 核中可见核仁。退 化细胞包括了涂抹 细胞。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特点。
红细胞(又称为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具有双凹形状: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呈现出双凹形状,中间较薄,边缘较厚。
2. 没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失去了细胞核,因此无法进行细胞分裂和代谢活动。
3. 可变形性:红细胞能够在血液流动中变化形状,从而适应不同的血管形态,以便顺利通过微小血管。
白细胞(又称为白血球)是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具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细胞核,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核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
2. 细胞形态多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形态各异,例如淋巴细胞呈现圆形或椭圆形,中性粒细胞呈现多分叶状核等。
3. 可以移动和穿越血管壁:白细胞能够通过细胞间的间隙,穿越血管壁,并在组织中移动以发挥免疫功能。
血小板(又称为血小板球)是具有止血功能的血细胞,其形态特点包括:
1. 小而呈碟状:血小板呈现出小而倒伞形状,不具有细胞核。
2. 凸起的边缘:血小板的边缘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有利于与其他血小板和损伤的血管壁黏附和聚集。
3. 含有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内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能够参与炎症反应和血小板聚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原始细胞 核染色质细、细胞核圆、有核仁、 浆中无颗粒
原始粒细胞
2021-2-2
原始单核细胞
x
7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原始、幼稚、成熟细胞的鉴别
➢ 幼稚细胞 核染色质细、细胞核圆(凹陷)、 有(无)核仁、浆中有颗粒
2021-2-2
早幼粒细胞
早.中.晚幼红细胞
x
8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2021-2-2
x
1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2. 早幼粒细胞
2021-2-2
x
14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1) 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 直径10-18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
直径10-16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量多,染淡红色,浆中充满嗜中性颗 粒。胞核约占胞体的1/2以下,常为肾 形,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消失
2021-2-2
x
2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1) 中性晚幼粒细胞
2021-2-2
x
22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2)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2021-2-2
x
18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3)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c myelocyte) 直径10-1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内或核上含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 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圆形或椭 圆形,轮廓不清
原始、幼稚、成熟细胞的鉴别
➢ 成熟细胞 核染色质粗、细胞核凹陷、无核仁、 浆中有颗粒
分叶核粒细胞
2021-2-2
x
淋巴细胞
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2021-2-2
x
1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2)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 直 径 15-20um , 呈 圆 形 或 椭 圆 形 。
胞浆中布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 色的嗜酸性颗粒。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相 似
2021-2-2
x
17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1. 原粒细胞
2021-2-2
x
12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
直径12-2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 较多,呈淡蓝或深蓝色,浆中含有多量的 紫红色的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胞核呈圆 形或椭圆形,常有凹陷,约占胞体的2/3, 染紫红色,常偏于一侧,核染色质较粗糙, 核仁常模糊不清
蓝(嗜碱)→红(嗜酸) 无→有
x
备注 原粒<早幼粒 巨核细胞小→大
成熟红细胞无核 红细胞、淋巴、单核细 胞、浆细胞一般不分叶
小淋巴细胞例外 或深蓝→浅蓝
粒细胞三种颗粒
5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六大血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
2021-2-2
x
6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2)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6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中布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橘红色的
嗜酸性颗粒。胞核与中性晚幼粒相似
2021-2-2
x
2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 粒细胞系
1. 原粒细胞(myeloblast)
直径10-18um,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浆量少,呈透明的天蓝或深蓝色,浆 中无颗粒,可有伪足。胞核呈圆形或椭 圆形,约占胞体的4/5,染淡紫红色,核 染色质细沙状,有2-5个核仁
2021-2-2
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量多,染淡红或偏蓝色,浆中含大量细小、 均匀、粉红色的嗜中性颗粒。胞核呈圆形或 椭圆形,约占胞体的1/2-2/3,常偏于一侧, 染紫红色,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消失
2021-2-2
x
15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1) 中性中幼粒细胞
2021-2-2
x
16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2021-2-2
x
19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3. 中幼粒细胞
3)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2021-2-2
x
20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1) 中性晚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教学目标
✓ 骨髓中六大血细胞系统 及其所属细胞的名称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骨髓中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
所属细胞的形态
2021-2-2
x
1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由原始→幼稚→成熟
2021-2-2
x
2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1.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胞体由小 变大、早幼粒大于原粒
6. 胞浆中颗粒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红 系无颗粒
2021-2-2
x
4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细胞大小
核浆比例 大小 形状
核
染 色
结 构
质受
色
核膜
核仁
浆
量 受色
颗粒
2021-2-2
原始→幼稚→成熟 大→小
大→小 大→小 圆→凹陷→分叶
细致→粗糙
疏松→致密
淡紫红色→深紫红色 不明显→明显
显著可见→消失 少→多
2)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2021-2-2
x
24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 粒细胞系
4. 晚幼粒细胞
3)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直径10-15u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内或核上含有分布不均、大小不等、 紫黑色的嗜碱性颗粒。胞核呈肾形,轮 廓不清
2. 胞核由大变小,核形由圆、椭圆到 凹陷。成熟粒细胞呈分叶状,成熟 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核
3. 核仁由多到少,由清晰易辨到模糊 不清,最后消失
2021-2-2
x
3
正常血细胞的形态学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4.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网状逐渐 变为粗糙、紧密、块状
5. 胞浆由少到多,由深蓝到蓝、浅蓝。 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