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乡史
侨乡五邑红色之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落 ,好汉身躯 为群裂 。” 20 年6 0 6 月,周文雍 、陈铁军烈士
陵 园被公 布 为江 门 市首 批 中共 党史 教 育基 地 。
5 20 5广泛,是中共广东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江门 邑一直是中共粤中党组织领导机 关的主要驻地和重点活动地区。新 中国成A6年来, 五 0
五 邑大地发生 了翻 天覆 地 的变化 :昔 日小镇 小圩 ,今 日高楼林 立;昔 日百姓 生活 困苦 ,今 日人 民殷 实
侨乡五邑红色之旅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色旅游hongseluyouf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所属地域俗称五邑故又名江邻港澳华侨众多海外联系广泛是中共广东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之一
色旅游】H N S Y U O G EUO L
侨 乡五 邑红 色 之 旅
江 f市,约形成 于1世 纪元末 明初 ,至今 已有60 ] 4 0 多年 的历 史,所属地域俗称五 邑,故 又名江 门 五 邑。江 门是广 东较早 与海外发生 交往 的地 区,又是 全 国著名 的侨 乡,旅居 海外和港 、澳、台地 区的 江 门五 邑乡亲人 数与五 邑居 民人 数相近 ,有 海 内外 “ 两个五 邑”之称 。江 门五 邑因地 处广 州外 围,毗
举行了著名 的 “ 刑场上的婚礼 ”。碑 座左面刻着陈铁军烈士
的箴 言 : “ 一个 革 命 者 应 该 学 习 古 今 中外 伟大 人 物 的高 贵 品
质和英雄气概 。”碑座右面刻着 周文雍烈 士就义前写的著名
诗句 : “ 可 断 ,肢 可 折 , 革命 精 神 不 可 灭 。壮 士 头颅 为党 头
富裕。放眼五 邑大地 ,山河秀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一个文明富裕新侨 乡已 拔地 而起。本期红色旅游,将带你游览这片独具 “ 侨味”的红色土地。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摘要: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邑地区发展史
五邑地区发展史五邑地区是我国的重点侨乡,人们喜欢把它同粤东的潮州、汕头、梅州地区以及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邑”者,县也。
现在,五邑各都已先后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市(县级)了。
历史上,在今五邑地区,曾有过“四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五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五县)和“六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赤溪六县)的称谓。
但使用得最多、最响亮的名字还是“四邑”,尤其是在美洲、澳洲和欧洲的华人社区中。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四个县地理接壤,语言相通(四邑话),生活、信仰及婚娶等习俗均大同小异,有着深厚而特殊的“乡里”感情,同具鲜明的侨乡特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四个县的乡民出洋最早、人数最多。
人多势众,他们在居住地的华人社区中,常起着支配的作用,特别是台山人,影响力更大。
早年,台山话在华人社区里通行无阻,被称为“小世界语”。
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很多史书及资料中,在讲述五邑时,更多使用的是“四邑”的称谓。
这样叙说并不是要把鹤山排除于外,虽然鹤山在语言及民俗方面更接近于客家文化,但它同四邑的历史渊源同样很密切。
鹤山历史文化名人宋森就说过:“本邑系由新会、开平两县改隶,是以一切文化、语言、风俗、社会观念及制度等均与四邑相同,历来在外洋与四邑人士联络与密切关系,而对冈州会馆之关系比肇庆会馆尤为深切。
”改革开放后,由于广东省行政体制的变化,从1983年起,鹤山作为五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四邑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现在,“五邑”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区的概念。
[1]五邑各县撒县设市的时间为:台山,1992年4月;新会,1992年10月;开平,1993年1月;鹤山,1993年11月;恩平,1994年2月。
至于“六邑”中的赤溪,自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起即属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
清朝同治六年(1867),因发生土著人与客籍人械斗事件,后将客籍人聚居地潮居都大部分与矬峒都小部分从新宁县划出,成立“赤溪厅”,直属广东布政司。
爱国爱乡是五邑华侨的光荣传统
爱国爱乡是五邑华侨的光荣传统2008-10-16 11:57:44 来源: 南方网暂无网友评论爱国爱乡是所有华侨的光荣传统(对华人来说是爱祖籍国和爱原籍乡),五邑华侨也不例外。
一是政治上关心国家的命运,二是经济上大力支持,尤其热心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
纵观华侨爱国行动的历程,共有三次爱国主义热潮: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二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至今。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
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了“兴中会”、“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跃参加。
如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最初会员有20多人,五邑华侨为数甚多。
台山籍华侨刘祥被推举为第一任会长,开平籍华侨邓荫南为值理。
1895年孙中山先生又与外海人陈少白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
并创办了《中国日报》。
为了推翻清朝政权,孙中山组织了10次武装起义,所需经费全靠华侨支持,五邑华侨贡献很大。
如新会港胞李纪堂、开平华侨邓荫南为支持革命几乎倾家荡产。
为了筹备1911年广州起义的经费,在开平侨领司徒美堂的提议下,加拿大致公堂将多伦多、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三所党部大楼典押出去。
直接参加和领导起义的五邑华侨为数不少,其中开平华侨邓荫南和谢缵泰还参与指挥,台山美国华侨马湘担当孙中山警卫,几次参加战斗,出生入死,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
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四:区域合作扩展旅游市场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了 旅游合作协议,与珠海、中山、深圳、东莞、佛山、 惠州、肇庆等城市签订旅游紧密合作协议,组织开 展区域万人有等活动,带动了全线短线有、自驾游。 在省外,与十几个省市建立了旅游业紧密合作关系, 并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同时在2009年,还在全国 重点城市、地区设立了20个江门旅游联络处,以点 带面拓展旅游大市场。如今,江门市的客源结构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省及外国游客纷至沓来。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一:旅游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十一五”期间,江门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过夜游客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2%,旅游总 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2%。今年1--9月,我 市接待过夜游客789.52万人次,全省排名第 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二:一批品牌旅游区相继建成 在“十一五”期间,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平碉楼与 村落申遗成功,使我市拥有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另外,古 兜温泉、锦江温泉、台山川岛、富都温泉荣获国家4A级旅游 区称号;台山北峰山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鹤山大雁山被 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台山国华台电被评定为全国工农业族 游示范点;新会小鸟天堂、恩平凤凰生态乐园被评定为广东 最美乡村旅游区(点),恩平歇马村歇马举人村、那吉镇石 头村和开平自力村被评定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 范区(点)。新会古井镇等四个村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广东 省旅游特色县镇村”称号,鹤山双桥村等7个村镇被授予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人物)中华文化是有许多地域亚文化圈构成的,而岭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特色在众多的亚文化圈中独具特色。
而岭南文化也以同样有许多的文化圈构成,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南文化、桂系文化、港澳文化等。
在这独具特色的文化当中衍射出富有特色五邑侨乡文化,而在这五邑文化的孕育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五邑人。
【摘自白少玉——五邑人与五邑文化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五邑大地上,自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优秀之才,有号称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陈白沙是明代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的梁启超思想家,有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司徒美堂先生,冯如先生等,在近代中国也涌现出大批商业之才,敢与走出去,敢打敢拼,在竞争激烈的商海搏击中,很多五邑人士成为所在商业领域的中流砥柱。
在这五邑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从他们身上确实看到很多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五邑人士走向海外在,走向世界,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了五邑文化,壮大了自己。
借着对五邑人物的好奇,我们走访了梁启超故居,陈少白,陈白沙纪念馆等地方,还有对当地广大五邑地区本土人士走访,从中隐约可以感受五邑地区广大群众百姓的爱乡爱国,不畏艰难困苦,自乐更生的品质。
从远古时期,君王统治中国大都是以占领中原为此,每到改朝换代,君王为了加强与沿海地区的统治,往往迁入北方人到沿海地区,这就是现在南方人的祖先,有相关历史学研究,现在南方人的大部分祖先确实是北方人,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北方人大多被地方人同化,他们根据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借自己的智慧,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如南方多雨而出现的碉楼,在海边靠捕鱼为生而发展的渔业文化等等,而往往中原对边镜沿海地区的统治不立,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这些生活在这地方的五邑人士大胆创新,打破封建制度的阻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思想,而江门五邑濒临南海,靠近港澳,移民历史即久,人数已成达观,迄今为止,五邑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袍已达380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邑历史文化
五邑历史文化(1732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四邑话流行的区域,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解说词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观众,欢迎来到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将带您一起探寻五邑地区华侨华人的历史与文化。
第一部分:华侨华人的历史
华侨华人,是指那些离开祖国,在他乡谋生、努力奋斗的华人。
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他们追寻梦想,开拓创新,为家乡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展馆亮点
1. 展馆概况: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展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厅,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览内容,向观众展示五邑地区华侨华人的故事。
2. 历史长廊:这里展示了五邑地区华侨华人的移民历程和发展史,通过文物、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让观众了解他们的辛酸与奋斗。
3. 名人堂:展馆内设置了一个名人堂,展示了五邑地区华侨华人中的杰出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了华侨华人的骄傲。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
1. 文化展示:展馆内还设有文化展示区,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
示,让观众了解五邑地区的传统文化,如戏曲、民俗、艺术等,使华侨华人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
2. 互动体验:在展馆中,观众可以参与各种互动体验活动,例如学习五邑方言、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让观众亲身感受五邑文化的魅力。
第四部分:华侨华人的精神
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始终秉持着勤劳、坚韧、团结的精神,在外国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他们不仅是五邑地区的骄傲,也是整个华人社群的楷模。
尊敬的观众朋友,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五邑地区的华侨华人,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段宝贵的历史,传承这份华人的骄傲!谢谢大家!。
五邑华侨文化
碧血丹心
碧血丹心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以推翻清朝封建主义制度、建 立民主共和国体、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和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为基本钢领,他是中 国现代史上第一大伟人。为了贯彻他的主张,他先后组建 了“兴中会” 、“同盟会”和国民党,我五邑华侨都踊 跃参加。
碧血丹心
。
1891年,时称“四大寇”的(左起)杨鹤 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
,出生入死,臵个人安危于度外。
碧血丹心
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多位五邑华侨。辛 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以后,华侨爱国热情更加高涨。 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大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权,积 极参加讨伐袁世凯和叛贼陈炯明。由于支持革命有功,有 的华侨被邀回国参加政权建设。。
碧血丹心
碧血丹心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等机构中任要职的五邑华侨有: 黄三德、梅乔林、黄佰度、李是男、黄芸苏、朱卓文、马 超俊、马湘、黄湘、黄光锐、邓荫南、谢缵泰、陈军平、 邓泽如、赵公璧、伍廷芳、陈少白、李一谔等。。
华人之光
华人之光
华人之光
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南车集团进驻江门,首期投资 40亿元的广东轨道交通车辆已然竣工。
小结
看山看水独坐 听风听雨高眠 侨去侨来日日
花开花落年年
小结
五邑华侨寻根 寻梦创业救国 回报国乡建设
华侨根在五邑
谢谢观赏
海外创业
海外创业
华侨在各国作出重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海外创业
在美国。他们开采金矿,仅加州1848——1883年就产 黄金12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 财富。他们参加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上万华人担负最艰 险的路段,牺牲了千人以上。接着又参加建筑南太平洋铁 路和北太平洋路。
江门五邑历史的渊源
江门五邑历史的渊源阅读提示: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经济发达。
海外的五邑人对家乡怀有深厚的宗亲之情,他们为祖国和家乡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门五邑现有人口约410万,而侨居海外、港澳的五邑籍人士也有370万。
繁衍出这近800万子子孙孙的五邑人的祖先是谁?.五邑的先民五邑考古发现土著居民:远在新石器时代,五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从新会会城城郊的罗山咀贝丘遗址,台山广海、赤溪、深井等地的沙丘遗址、山岗遗址,以及开平苍城、赤水,鹤山陈山、罗沙岭,恩平那吉、洪窖、大田等地发现的数十处古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人员挖掘到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锤、石凿、石网坠等石器工具,印有粗纹的陶罐、陶碗、陶纺锤,以及用鱼骨、兽骨制成的骨针、骨饰物等,这说明在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狩措、捕捞和采集,并学会了制陶和纺织。
他们与当时分布在广东其他地区的先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上具有同样的特征,同属广东的土著民族——越族,是夏商周上古时期南万百越族的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岭南的控制,多次将中原士卒、民众迁往岭南地区,“与越人杂处”,这当中有婚姻移民,也有被流放的强制性移民;岭南开始由一个越人聚居区慢慢演变为一个以越族为主的越汉民族杂居区,中原南迁的汉民族主要居住在新设置的郡县,并由点向面逐渐扩散。
但在东汉末年以前,五邑地区还是一个人口稀少,并以土著越人为主的地方。
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古越人的后裔大部分后来被早期抵达这里的汉族人同化,小部分慢慢演变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其称谓也几经变化,南北朝时期叫“乌浒”,或者称为“俚人”,唐宋时期的壮族就是这些土著后裔的延续。
中原人南迁五邑珠巩移民:中原人大批南徙五邑,主要是在宋代。
宋朝时期,中原地区不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战争一直没有停息过;在北宋真宗年间,还先后发生过河北、淮南大蝗灾、黄河决口等特大自然灾害。
在天灾人祸下度日的中原人,都渴望到一块安定的土地上生活。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五邑华侨是指来自中国广东省五邑地区(即潮州、潮安、饶平、揭阳、普宁)的华人移民及其后裔。
自19世纪末以来,五邑华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华人社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邑地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有人口外流的现象。
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困难等原因,大量五邑人民选择离开家乡,远赴他乡谋生,其中包括了许多勇敢的华侨。
这些华侨经过海上艰辛的旅程,来到了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开始了漫长的侨居生活。
五邑华侨在海外的发展与贡献不可忽视。
他们勤劳、聪明,勇于创业,很快就在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
他们经商、务农、从事手工业等各行各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五邑华侨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事务,推动了华人社群的团结和发展。
五邑华侨的成功和辛酸背后,是他们始终保持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虽然身在异乡,但他们对五邑的关注与支持从未间断。
五邑华侨积极捐资助学、修建公益设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他们建立了五邑同乡会、华侨学校等组织,促进了五邑人民的团结与合作。
五邑华侨的故事中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
他们在异国他乡,面对着文化的冲击和语言的障碍,但他们从不气馁,勇敢地面对困难。
他们念念不忘家乡的亲人和乡土,尽力将家乡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
许多五邑华侨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邑华侨的历史是五邑地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华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奋斗和贡献不仅为他们个人带来了成功和荣誉,也为五邑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五邑人民的骄傲。
五邑华侨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五邑人民,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爱国爱乡,为建设美好的五邑地区而努力奋斗。
江门五邑华侨文化
江门五邑华侨文化提要:本文在诠释华侨文文化概念,特质及广东华侨文化在土地利用,建筑、语言和观念等特点基础上,揭示它们地域差异,拜按一定原则,划分广东华侨文化地理区,以期力。
深对岭南文化区域分异规律认识。
关键词:华侨文化景观、地域分异、广东引言按照通常解释,华侨指定居于国外,尚未加人当地国籍的中国公民。
而广义华人泛指一切具有中国血统的人,狭义华人特指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原华侨及其后裔。
中国政府从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而在实际上,90%以上侨胞现已取得侨居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依然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甚少。
这从华侨到华人的概念转变是个很大事件,但华侨习称沿用已久,本文也将华侨华人统称华侨。
广东是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省区,我国华侨约3000万,其中2/3在广东。
为照顾历史和行文方便,本文所称广东,含海南。
而按我国家庭亲缘关系一般规律,一个华侨华人可涉及或影响3—4个直系或旁系亲属。
(1)这样广东约2000万华侨,对6000—8000万人产生影响,相当于广东人口总数。
另外,作为华侨在国内分布地域类型侨乡,在广东是指华侨人口数与当地人口总数比例来界定,以10%为界。
按1994年行政区划,广东地级市政区有80%市为侨乡;按土地面积,侨乡占全省总面积72%(未含海南);按人口,侨乡人口约为全省总人口75%。
‘:,广东这样一个华侨群体和地域分布格局,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广东华侨文化是广东文化一个本质特征,1916年,广东省长朱庆澜在《续广东通志序》中将“粤人冒险主义之天性”归结为广东人“天性”之一,其表现为广东海外华侨和慈善事业发达。
研究广东区域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必须充分重视华侨这个因素。
但时下对华侨经济研究成果颇丰,因它与引入外资有关,而对广东华侨区域文化景观、尤其它所具有的深层作用力,则显得极为单薄,成果寥落。
这与在广东分布至为触目的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巨大的区域文化效应是很不相称的。
五邑华侨博物馆参观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
江门全市人口420万人,而祖籍江门五邑的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将近400万江门五邑华侨华人遍布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目前馆藏实物达21000多张、图书资料、刊物2700多册。
博物馆从来都是记录一座城市或社会历史文化和发展的一个严肃神圣地方,在里面你将了解
人们的全部生活文化和足迹。
博物馆是一个历史的凝聚,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家园。
五邑华侨博物馆分为六个馆,可以概括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五邑新篇,华人之光。
华侨海外生活艰难的
最早的口供纸是写于19027800多个问题。
历
众多有关新宁铁路的股份证、各站候车室图片、曾经使用过的筑路工
史
20世纪70
奖。
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美好传统。
华博馆更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华博馆通过。
五邑民俗故事
五邑民俗故事?答:五邑地区(包括江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和鹤山)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一个著名侨乡,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
以下是几个五邑地区的民俗故事:1.新会葵艺传说新会葵艺是五邑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以葵叶为原料制作各种实用工艺品和装饰品。
传说中,葵艺的起源与一位名叫黄婆的妇女有关。
黄婆生活在贫穷之中,但她心灵手巧,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有一天,她发现葵叶可以编织成各种实用的器具,于是她开始教授乡亲们这门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会葵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2.台山飘色巡游台山飘色巡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以色彩艳丽、造型奇特而闻名。
每年农历正月,台山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飘色巡游活动。
传说中,飘色的起源与一位名叫陈福的艺人有关。
陈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用木棍和彩绸可以将小孩固定在半空中进行表演的方法,于是他开始研究并改进这种技艺。
最终,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台山飘色表演形式。
3.开平碉楼故事开平碉楼是五邑地区独有的建筑景观,以坚固耐用、防御性强而著称。
每座碉楼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例如,有一座名叫“立园”的碉楼,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载兴建的私家园林。
园内建筑风格独特,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
这座碉楼见证了谢维立先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4.恩平灯笼技艺恩平灯笼是五邑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以制作精美、寓意吉祥而深受喜爱。
每年农历新年期间,恩平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
传说中,灯笼的起源与一位名叫张公的巧匠有关。
张公心灵手巧,善于制作各种灯笼。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他制作了一批新颖别致的灯笼赠送给乡亲们。
这些灯笼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寓意吉祥。
从此以后,恩平灯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5.鹤山舞狮表演鹤山舞狮是五邑地区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以狮子形象生动、动作矫健而闻名。
每年春节期间,鹤山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舞狮表演活动。
五邑华侨华人史读后感
五邑华侨华人史读后感当我来到五邑华侨博物馆门前时,心情冲动不已,感慨万千,似乎已被博物馆的深厚所触动。
这次的参观确实使我获益良多。
五邑华侨博物馆分为六个馆,可以概括为: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侨乡崛起,五邑新篇,华人之光。
老侨民离乡背井来到大洋的那一头,过着困苦潦倒生活,在外劳碌半生,以致满面沧桑。
金山寻梦之旅,埋葬了多少青葱的年华,这又是一种多么无奈的沧桑;但是它同时使一些人脱颖而出,功成名达。
历史犹如一条涛涛不绝的河流,埋葬心酸和孤独,是非成败转头空。
如今我们站在如此的高度,俯瞰繁华,这都是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堆砌起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铭记那段艰辛的历史,缅怀那些逝去的背影。
异国的流浪,孤身徘徊在梦想与现实之中,犹如一叶浮萍,漂泊漂泊,忍受排华法规的歧视,自强不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血和汗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打造一个飘渺的梦想。
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迫使他们留在异乡,他们仍是心系祖国,一张张泛黄的邮票,一张张褪色的银信,一颗颗牵挂的心,承载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和绵绵的乡愁。
海外创业,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梦想。
碧血丹心,正是司徒美堂、冯如、邓荫南、陈少白、李是男、黄三德、郑潮炯等一大批爱国华侨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挽救名族于水深炽热中烈士们的真实写照。
海外华侨时刻关注着民族的危亡,勇敢地挺身而出。
他们义无反顾地用汗水和热血,甚至可贵的生命,为中国的繁荣兴盛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五邑地区迎来了新的篇章,侨乡移民越来越频繁,扩展了海外五邑移民的分布范围,更促进了五邑事业的进一步飞腾开展。
对此,我不禁感慨,五邑华侨为五邑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开放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华人之光,熠熠生辉。
一张张古朴的照片述说着当代华人的不朽功勋。
在他们身上,集中表达了爱国爱乡、创业拼搏、开放兼容、崇文乐善、文明进步的五邑人传统和精神。
在这片沃土之上,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华侨,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推动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蓬勃开展。
江门五邑历史的渊源
江门五邑历史的渊源阅读提示:江门五邑是全国着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经济发达。
海外的五邑人对家乡怀有深厚的宗亲之情,他们为祖国和家乡的振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门五邑现有人口约410万,而侨居海外、港澳的五邑籍人士也有370万。
繁衍出这近800万子子孙孙的五邑人的祖先是谁五邑的先民五邑考古发现土着居民:远在新石器时代,五邑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从新会会城城郊的罗山咀贝丘遗址,台山广海、赤溪、深井等地的沙丘遗址、山岗遗址,以及开平苍城、赤水,鹤山陈山、罗沙岭,恩平那吉、洪窖、大田等地发现的数十处古人类活动遗址中,考古人员挖掘到磨制的石斧、石刀、石锤、石凿、石网坠等石器工具,印有粗纹的陶罐、陶碗、陶纺锤,以及用鱼骨、兽骨制成的骨针、骨饰物等,这说明在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狩措、捕捞和采集,并学会了制陶和纺织。
他们与当时分布在广东其他地区的先民在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上具有同样的特征,同属广东的土着民族——越族,是夏商周上古时期南万百越族的一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对岭南的控制,多次将中原士卒、民众迁往岭南地区,“与越人杂处”,这当中有婚姻移民,也有被流放的强制性移民;岭南开始由一个越人聚居区慢慢演变为一个以越族为主的越汉民族杂居区,中原南迁的汉民族主要居住在新设置的郡县,并由点向面逐渐扩散。
但在东汉末年以前,五邑地区还是一个人口稀少,并以土着越人为主的地方。
在漫长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古越人的后裔大部分后来被早期抵达这里的汉族人同化,小部分慢慢演变成为当地的少数民族,其称谓也几经变化,南北朝时期叫“乌浒”,或者称为“俚人”,唐宋时期的壮族就是这些土着后裔的延续。
中原人南迁五邑珠玑移民:中原人大批南徙五邑,主要是在宋代。
宋朝时期,中原地区不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战争一直没有停息过;在北宋真宗年间,还先后发生过河北、淮南大蝗灾、黄河决口等特大自然灾害。
在天灾人祸下度日的中原人,都渴望到一块安定的土地上生活。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五邑的历史由来
(6)近代,鸦片战争失败后,----又引起五 邑大规模的移民潮,目的地从南洋变成远赴---美洲大陆和澳洲了。邑人或被“卖猪仔”或 为淘金梦,纷纷离乡别井,漂洋过海到国外 谋生,他们在海外流血流汗,省吃俭用,汇 款回家养活亲人,有的客死他乡,有的则赚 了钱后回来购田置业,被称为“金山阿伯”。
东 湖 广 场
位于市区中心港口路,是一个欧陆风格的大型城市广场,总面积 约4万平方米,层阶式结构,边缘雄伟的罗马式单柱廊使广场与东湖 公园相连,配有大型音乐喷泉,晚上有激光表演及水幕电影上映。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江门人的骄傲
五邑华侨广场:
坐落于江门市区北新区,为江门市地标性建筑物之一,总占地 面积817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172平方米,分会议中心、展览 中心和六座会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分踞广场中轴线两侧;六座 会馆三座一组分列呈半环绕状,已辟作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 江门美术馆。工程总投资1.2亿元,其中侨胞慷慨捐资2600万元。
江门市交通发达,枢纽地位突出,是广东省三大陆运口 岸之一。境内有佛开、新台、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 江鹤高速公路等9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330公里, 居广东省地级市之冠,全国地级市之二。从江门至广州 或澳门1个多小时,至香港仅需2个小时,拥有国家一类 口岸新会港和台山广海港,每天有20多个客运航班往来 于江门五邑和港澳之间。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广珠铁路、 粤港澳跨海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拉近江门与珠三角、港 澳地区的距离,纳入其一小时生活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侨乡文化的概况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蕴育出乡土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乡者,故乡也,土者,民间也。
吾乡吾土,是故土,是老家。
数字化的今天,世界风云变幻。
现代都市人于历史留下的印痕已无可言说。
老村、古镇、旧宅、败祠、发黄的族谱,或可引发人们对乡土中国的思索。
本书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
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
为探究历史传承、反思历史文化变迁的人们,开辟一片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乡土社会的史书库。
亦借此呼吁: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珍视我们的历史!
五邑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不仅仅是侨乡文化,但是,最能显示五邑文化特质、最集中体现了五邑文化精髓的,还是侨乡文化。
一、侨乡的历史:
江门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
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
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据最新的侨情调查统计,江门五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万多人,遍布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多数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侨胞在海外繁衍生息,为居住国的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侨乡的地域:
江门市,约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形成墟集。
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
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
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
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
1951年1月江门改为省辖市。
后又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
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
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
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
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
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崖门镇、双水镇、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区人民政府驻会城镇,将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
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
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
2008年,江门及下辖各市城市建成区总面积198.87平方公里,其中江门市区(蓬江、江海、新会)城市建成区面积108.62平方公里。
三、侨乡的经济:
侨乡人民生活普遍比较安稳,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产生了一些资本家,形成了一些华商家族经济,但大多是中小业主。
五邑籍华侨华人经过几十年的艰
苦奋斗,基本上都在居住国立稳了脚根,在北美的华侨华人普遍都过上了衣食不愁的富足生活,小有积蓄;一些拥有产业的移民,生活更为殷实。
从经济实力对比上考察,五邑籍海外移民富裕者多富豪者少,虽不乏有像陆佑这样的巨商,但是大多数为劳工阶层或中小业主,大企业家大金融家巨商富贾不如广东潮汕、客家和福建泉州、福州侨乡多。
中国华侨华人的大企业集团集中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这些家族色彩极浓的企业集团又主要出自广东潮汕、客家和福建泉州、福州侨乡。
而祖籍五邑的大集团大财团在香港、澳门较多,也有像利氏家族这样的商界巨擘,不过从总体实力上看,祖籍潮汕、客家侨乡的大集团大财团似超过五邑。
四、五邑的浓厚乡情:
海外移民与家乡的联系有内在的机制,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来体现。
广东、福建侨乡海外移民的动机最初都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回来改变家乡的环境,改变亲人的生活境遇;挣钱以后回乡娶媳妇、建房、买地,是所有海外乡亲的共同心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叶归根"意识,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观念和行为。
绝大多数华侨不断地从自己少得可怜的劳动报酬中抠出来的血汗钱汇回家乡,以此拉紧了他们与家乡的联系,家乡亲人的生活同时逐渐增加了对海外游子的依赖,家庭、村落、墟镇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打上了华侨们的烙印。
五邑籍海外移民与侨乡的这种联系比其它侨乡表现得更为突出。
大量五邑籍华侨年轻力壮在一个男女比例失调极其严重的社区要想找到一个配偶(还不管她是否称心如意),组成家庭,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们只有把娶媳妇成家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家乡,侨居国终究不是久留之地,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最终他们都是要回国的,因为那里才有他们渴望的家。
故乡的"家"对他们不仅是一个心理上的寄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追求;"落叶归根"对他们不仅是一个传统观念,更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五:中外文化渗透到侨乡社会的各个角落:
移民是文化的传播者,海外移民不论是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低于中国的东南亚,还是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北美洲,都会将中国的文化传到侨居国,同时将异域文化带回来,必然在侨乡形成中外文化的碰撞。
中外文化的碰撞是在多方面展开的:文化教育最为突出。
各个侨乡都由华侨出资开办了新式学校,西方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乡村社会得到实践;各种图书室在侨村出现,使远离城镇的农村青少年接受到外界社会的新信息;医院的创办,让侨乡农村的民众见识了西医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因一些华侨在海外信仰了基督教、天主教,西方教会的势力开始在侨乡发展,教堂尖顶上高耸的十字架在召唤善良的人们对异域宗教的选择;排球、桌球等西方体育活动走进了侨乡青年的业余生活。
侨乡建筑更是最充分地反映了中外文化交融在五邑侨乡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建房是所有华侨的一大追求,全国各个侨乡在清末民初都出现了一个房屋建设的高潮。
有意思的是,五邑侨乡的乡土建筑完全有别于其它侨乡。
最大的区别是,其它侨乡的房屋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当地传统的建筑样式,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极浓。
比如,潮汕侨乡农村的侨房一般是具有潮汕传统风格的"四点金"或"下山虎",大户华侨的侨房主要表现为用材的考究,面积的广大,工艺的精美,而型制还是传统式的;客家侨乡的建筑仍然多是"大围屋"。
有关侨乡的建筑,我们谈到岭南民居再具体探讨。
六:五邑籍华人的生存环境:
五邑侨乡向北美的大规模移民是1848年以后的事。
当时的中国是清朝政府统治下日落西山的封建专制社会,政治僵化,技术落后,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而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五邑籍华侨进入的美国,则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繁荣、人们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华侨们对此感到十分的陌生和新鲜,观念上受到的冲击非常强烈。
同时,他们也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个社会的"敌意"。
因此,五邑籍华侨一方面由于在北美洲的生存环境非常的艰难,巨大的文化差异带给他们心理上的痛苦是东南亚华侨难以体会的,因此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就更为强烈,"落叶归根"意识更是深植在心中。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在西方文化氛围中生活,五邑籍华侨只好顺应潮流,并不排斥西方文化,他们恰恰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这些转变不仅使他们逐渐调整了与当地文化的心理距离,减轻了一些不适应感,同时也十分明显深刻地改造了自己的家乡。
中西文化在五邑侨乡碰撞交融之激烈、广泛、显形,与华侨自身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它实际上就是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在华侨身上碰撞的体现。
五邑侨乡文化是丰富的。
它不仅以一般文化形态常见的非物质形式,即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积淀在五邑人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一种支配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以大量的物质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成为散落在五邑大地的碉楼、村落、洋楼、园林、教堂、宗祠、街区、成为直观的、让世人共赏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