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历史文化
红领巾寻找五邑传统文化
第四站:开平
农历二月初二日,开平称为社日,俗称土地诞,又称稷主诞,即古代的 中和节。祀土神,亦叫祀土地爷。祀土神,以祈求五谷丰登,故亦称为 “祈年”,也有击鼓逐蛟的活动,商家亦以祀土神祈求财运亨通。传说 土神是天上神仙派下来把守村庄和水口关,能驱邪逐怪,确保村里人畜 平安,故民间极为敬仰。每逢此节,村民做糍、宰杀三鸟,具三牲焚诚 拜土神,祈求得到保护。清明节 古时为春祭时间,作祭扫坟墓活功, 简称扫墓,俗称“拜山”。开平地区的扫墓时间,有两种情况,沙塘、 苍城、龙胜、大沙、马冈等地多在清明节扫墓,其他地区则在清明节前 (一般由农历正月十五日后开始)扫墓。扫墓的祭品,主要有猪肉、烧猪、 熟鹅、熟鸭蛋、烧饼、糯米饭、甘蔗、烟洒等,还有仙香、蜡烛、纸钱、 纸花、鞭炮等。扫墓回家后,还需拜祭历代祖先,以防漏掉拜祭的先人。 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机关团体和学校都利用清明节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 或纪念碑,祭品以花圈、鲜花为主。
第五站:台山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风俗与教化、风俗与政治的关系,而在风俗 之中,节令风俗又特别受重视。而在台山,几乎月月有节。正月最重要 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春节期间,五邑侨乡处处喜气洋洋,街头巷尾, 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各种民间传统艺术也轮番登场, 热闹非凡,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其中台山的浮石飘色 格外引人注目。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 色柜上,由人扛抬,辅以乐曲在街上进行表演。飘色源远流长,具有630 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飘色艺术的代表之一,融雕塑、绘画、音乐、锻 造、文学等多种艺术于风姿。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台山人习俗称春节 为过年,并分为年前、过年和年后三个阶段。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 前一天为年前阶段,这段日子为过年做好一切准备。台山民间有这样的 歌谣:二十三供灶,二十四供猪槽,二十五洗净盘碗兼打扫,二十六妇 女搽油染发又洗头,二十七趁圩买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摘要: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五邑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西南部,包括了端州、高要、四会、封开和广宁五个县市。
五邑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是“金山伯”。
本文将探讨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以及其现代价值。
金山伯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五邑地区,当时这一地区所拥有的金山成为了重要的经济资源。
当地人民将金山视为大山伯,认为金山伯保佑他们得到丰收和财富,因此将金山伯奉为保护神。
随着时间的流逝,金山伯的形象被渐渐地塑造出来,成为了一个形象可爱的老人,手拿一只金鸟。
金鸟象征着财富和好运,金山伯的形象也因此被赋予了帮助人们寻找财富和保佑他们幸福的寓意。
在明清时期,五邑地区出现了风靡一时的“金山伯戏”,这是一种以金山伯为主题的地方民间戏曲。
金山伯戏通常由一群本地人民自发地组织演出,通过歌唱、舞蹈和杂技等形式,表达对金山伯的崇拜和感激之情。
金山伯戏的演出不仅在五邑地区受到了欢迎,也吸引了附近地区的观众前来欣赏,对当地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五邑地区政府和文化界开始重视对金山伯的保护和发展。
针对金山伯戏的传承问题,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和创作,推动其向广大群众传播。
还举办了一系列金山伯文化节活动,包括金山伯艺术展览、金山伯戏演出、金山伯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金山伯文化。
金山伯作为五邑地区的文化符号,具有现代价值。
金山伯代表了五邑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
通过对金山伯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金山伯也是五邑地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通过开发和宣传金山伯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金山伯戏等相关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增加人们的娱乐和文化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金山伯作为五邑地区的文化符号,经历了悠久的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保护和发展金山伯文化,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江门五邑书画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那时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文化、有艺术修养的大商人和官僚,在他们的支持下,书画刻印艺术在五邑地区得到了空前发展。
五邑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南岸,由江门、开平、台山、恩平、鹤山五个县级市构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发祥地之一。
五邑书画文化由于受到南岳、中原、闽南等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
这里所说的书画文化,指的是文化、美术、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深度发展。
在书画方面,五邑地区先后产生了叶浅予、叶恭绰、吴作人等一批知名书画家,其中叶浅予被誉为“五洲巨笔”,对五邑书画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邑书画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地理位置的优势和社会政治环境的支持。
这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枢纽,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市场繁荣,文化氛围浓厚。
明清两朝,五邑地区因为其向东面临海洋和南海,开通了许多海上贸易航线,这些航线将五邑地区和海上世界连接在一起,使五邑地区的商贸文化不断壮大,这也为五邑书画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五邑地区历史沉淀深厚,多姿多彩的文化底蕴也为书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中,台山是五邑书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唐代以来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
历代书画家对其赞誉无数,被称为“画士之府”,这也促进了台山文化的发展。
在清朝乾隆年间,台山提倡“文石一体”,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画风格和艺术特征,而且台山的篆刻艺术、民间木雕等都是五邑文化的瑰宝。
在开平,古时便是广东书画活动的中心地带,明朝时,海上商贸转移到开平,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使得书画品种也随之增多,如梅公等一批书法名家被广为传颂。
至今开平的书画家仍为广东书画艺术发展提供精彩的篇章。
总之,五邑书画文化因其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而备受瞩目,它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五邑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从传统领域逐渐转向互联网信息化领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五邑书画文化将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民族性、国际性。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作为广东省五邑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金山伯承载了五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他是一个具有丰富寓意的形象,在五邑地区人们心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分析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以及其现代价值。
一、金山伯的演变历程1、起源:金山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相传宋仁宗时期,五邑地区的一位忠臣王文正被冤杀在金山,并被封为伯爵。
他被尊称为“金山伯”,成为五邑地区的文化象征。
2、传承:金山伯的形象在五邑地区得到广泛传承。
他被塑造成一个英勇正直、忠贞不渝的形象,被人们崇拜和景仰。
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民间传说中,金山伯都是一个有故事的形象,他的品行和事迹被广大民众称赞和传颂。
3、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山伯的形象逐渐与五邑地区的历史、风俗、地理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他不仅代表了五邑地区的勇者精神和民族气质,更成为了五邑人民对故乡、对乡土文化的情感寄托和认同。
4、现代:金山伯的形象今天仍然广泛存在于五邑地区的文化场景中,他成为了五邑文化的标志之一。
在五邑地区的节庆活动中,金山伯的形象经常出现,既有实际的金山伯扮演者,也有金山伯的雕塑、画像等形式。
金山伯的形象还被运用在旅游营销、文化产品等方面,成为五邑地区吸引游客和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资源。
二、金山伯的现代价值1、文化传承:金山伯的存在和传承,使得五邑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
他象征着五邑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将五邑地区的文化气息传递给后代。
2、地方认同:金山伯成为了五邑人民对故乡的情感寄托和认同的象征。
他代表着五邑人民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珍视,激发了人们对五邑地区的地方归属感和自豪感。
3、文化创意:金山伯的形象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被运用在文创产品、设计、传媒等方面。
可以将金山伯的形象设计成吉祥物、LOGO等,用于品牌宣传和城市形象推广。
4、旅游推广:金山伯是五邑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精编版
广州的标志-----五羊
广州
广州中山立交桥
广 州 高 楼
广州城市风景
广州的发展现状
广州和江门都受到岭南文化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 有相似之处,但是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而且总体形象比较突出,具 有自己特色城市标志——五羊。
广州的经济发达,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比江门要早。
观看影片
中国最美丽的侨乡-----江门五邑
五邑的历史由来
1、五邑的演变。
五邑----江门、新会、台山、开平、鹤山、恩平。 江门----五邑侨都。
2、“金山阿伯”的由来。
(1)唐代(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农民起义军 自福建、江西挺近广州、新会,当时不少新会人---随阿拉伯商船---前往南洋---苏门答腊—等地避难。
(2)南宋末年—宋元新会崖门大海战,皇帝赵昺 蹈海殉国,南宋灭亡,为逃避元军追杀,大批新会 人---再次流亡海外。
五邑的历史由来
(3)明末清初,新会曾发生多起起义,而每次起 义失败------的余部差不多都随---木帆船----远渡重洋 -----去到南洋群岛谋生。
(4)清康熙年间为防止沿海居民接济郑成功之子 郑径,-----清廷曾两次下令“迁界”----五十海里内 的居民必须尽迁内地,-----五邑又有不少人---外出 谋生。
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台山国华台电被评定为全国工农业族
游示范点;新会小鸟天堂、恩平凤凰生态乐园被评定为广东
最美乡村旅游区(点),恩平歇马村歇马举人村、那吉镇石
头村和开平自力村被评定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
范区(点)。新会古井镇等四个村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广东
省旅游特色县镇村”称号,鹤山双桥村等7个村镇被授予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
[汇总]五邑历史文化
五邑历史文化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可以说,现在祖国内地江门市行政区域的确立,是建立在海外“四邑”籍侨胞的认同上,逐渐为国内政区划分所认可,并最终定型的。
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遵名都、新化都、古劳都等三都和开平县双桥都、古博都址山等地,新建鹤山县。
显见,鹤山也是由新会县、开平县两县析地而置,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鹤山的。
同理,赤溪厅是从新宁县地析出,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多认为“四邑”与“五邑”有别,那是因为江门地区存在两种粤语系当地口音,一是广府话、一是四邑话。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恰恰在鹤山邑以外的台山邑、新会邑、开平邑、恩平邑,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以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四邑”的说法不能抛却,如果太多地强调“五邑”,很容易造成四邑方言的矮化,失去江门地区独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四邑”代表的是江门市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广宣五邑之说呢?!若有不同之心,纵“五邑”亦不能使同;如有团结之心,言“四邑”亦不致分。
今天的江门区,县级行政区已经不只五个。
包括县级市四个:台山、开平,恩平、鹤山。
县级区三个: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
而却没有改用七邑之说,似乎五邑大学的名称赶不上江门行政区域的调整,倒不如称为四邑大学,更能体现江门市所独有的地域文化。
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之中分出,就不应该认为“四邑”没有包含鹤山的可能性。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五邑地区发展史
五邑地区发展史五邑地区是我国的重点侨乡,人们喜欢把它同粤东的潮州、汕头、梅州地区以及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邑”者,县也。
现在,五邑各都已先后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市(县级)了。
历史上,在今五邑地区,曾有过“四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五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五县)和“六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赤溪六县)的称谓。
但使用得最多、最响亮的名字还是“四邑”,尤其是在美洲、澳洲和欧洲的华人社区中。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四个县地理接壤,语言相通(四邑话),生活、信仰及婚娶等习俗均大同小异,有着深厚而特殊的“乡里”感情,同具鲜明的侨乡特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四个县的乡民出洋最早、人数最多。
人多势众,他们在居住地的华人社区中,常起着支配的作用,特别是台山人,影响力更大。
早年,台山话在华人社区里通行无阻,被称为“小世界语”。
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很多史书及资料中,在讲述五邑时,更多使用的是“四邑”的称谓。
这样叙说并不是要把鹤山排除于外,虽然鹤山在语言及民俗方面更接近于客家文化,但它同四邑的历史渊源同样很密切。
鹤山历史文化名人宋森就说过:“本邑系由新会、开平两县改隶,是以一切文化、语言、风俗、社会观念及制度等均与四邑相同,历来在外洋与四邑人士联络与密切关系,而对冈州会馆之关系比肇庆会馆尤为深切。
”改革开放后,由于广东省行政体制的变化,从1983年起,鹤山作为五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四邑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现在,“五邑”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区的概念。
[1]五邑各县撒县设市的时间为:台山,1992年4月;新会,1992年10月;开平,1993年1月;鹤山,1993年11月;恩平,1994年2月。
至于“六邑”中的赤溪,自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起即属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
清朝同治六年(1867),因发生土著人与客籍人械斗事件,后将客籍人聚居地潮居都大部分与矬峒都小部分从新宁县划出,成立“赤溪厅”,直属广东布政司。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五邑华侨是指来自中国广东省五邑地区(即潮州、潮安、饶平、揭阳、普宁)的华人移民及其后裔。
自19世纪末以来,五邑华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华人社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邑地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有人口外流的现象。
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政治动荡、经济困难等原因,大量五邑人民选择离开家乡,远赴他乡谋生,其中包括了许多勇敢的华侨。
这些华侨经过海上艰辛的旅程,来到了东南亚、美洲、欧洲等地,开始了漫长的侨居生活。
五邑华侨在海外的发展与贡献不可忽视。
他们勤劳、聪明,勇于创业,很快就在各地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
他们经商、务农、从事手工业等各行各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五邑华侨也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事务,推动了华人社群的团结和发展。
五邑华侨的成功和辛酸背后,是他们始终保持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虽然身在异乡,但他们对五邑的关注与支持从未间断。
五邑华侨积极捐资助学、修建公益设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他们建立了五邑同乡会、华侨学校等组织,促进了五邑人民的团结与合作。
五邑华侨的故事中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
他们在异国他乡,面对着文化的冲击和语言的障碍,但他们从不气馁,勇敢地面对困难。
他们念念不忘家乡的亲人和乡土,尽力将家乡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
许多五邑华侨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邑华侨的历史是五邑地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华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奋斗和贡献不仅为他们个人带来了成功和荣誉,也为五邑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五邑人民的骄傲。
五邑华侨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五邑人民,让他们更加坚定地爱国爱乡,为建设美好的五邑地区而努力奋斗。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人物)中华文化是有许多地域亚文化圈构成的,而岭南文化以其丰富的特色在众多的亚文化圈中独具特色。
而岭南文化也以同样有许多的文化圈构成,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海南文化、桂系文化、港澳文化等。
在这独具特色的文化当中衍射出富有特色五邑侨乡文化,而在这五邑文化的孕育下,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五邑人。
【摘自白少玉——五邑人与五邑文化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五邑大地上,自古到今,涌现出许多优秀之才,有号称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陈白沙是明代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之称的梁启超思想家,有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司徒美堂先生,冯如先生等,在近代中国也涌现出大批商业之才,敢与走出去,敢打敢拼,在竞争激烈的商海搏击中,很多五邑人士成为所在商业领域的中流砥柱。
在这五邑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也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从他们身上确实看到很多东西,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五邑人士走向海外在,走向世界,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了五邑文化,壮大了自己。
借着对五邑人物的好奇,我们走访了梁启超故居,陈少白,陈白沙纪念馆等地方,还有对当地广大五邑地区本土人士走访,从中隐约可以感受五邑地区广大群众百姓的爱乡爱国,不畏艰难困苦,自乐更生的品质。
从远古时期,君王统治中国大都是以占领中原为此,每到改朝换代,君王为了加强与沿海地区的统治,往往迁入北方人到沿海地区,这就是现在南方人的祖先,有相关历史学研究,现在南方人的大部分祖先确实是北方人,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北方人大多被地方人同化,他们根据南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借自己的智慧,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物质遗产,如南方多雨而出现的碉楼,在海边靠捕鱼为生而发展的渔业文化等等,而往往中原对边镜沿海地区的统治不立,再加上近代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这些生活在这地方的五邑人士大胆创新,打破封建制度的阻碍,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思想,而江门五邑濒临南海,靠近港澳,移民历史即久,人数已成达观,迄今为止,五邑江门籍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袍已达380万人,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五邑的历史由来
(6)近代,鸦片战争失败后,----又引起五 邑大规模的移民潮,目的地从南洋变成远赴---美洲大陆和澳洲了。邑人或被“卖猪仔”或 为淘金梦,纷纷离乡别井,漂洋过海到国外 谋生,他们在海外流血流汗,省吃俭用,汇 款回家养活亲人,有的客死他乡,有的则赚 了钱后回来购田置业,被称为“金山阿伯”。
东 湖 广 场
位于市区中心港口路,是一个欧陆风格的大型城市广场,总面积 约4万平方米,层阶式结构,边缘雄伟的罗马式单柱廊使广场与东湖 公园相连,配有大型音乐喷泉,晚上有激光表演及水幕电影上映。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江门人的骄傲
五邑华侨广场:
坐落于江门市区北新区,为江门市地标性建筑物之一,总占地 面积817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172平方米,分会议中心、展览 中心和六座会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分踞广场中轴线两侧;六座 会馆三座一组分列呈半环绕状,已辟作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和 江门美术馆。工程总投资1.2亿元,其中侨胞慷慨捐资2600万元。
江门市交通发达,枢纽地位突出,是广东省三大陆运口 岸之一。境内有佛开、新台、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 江鹤高速公路等9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330公里, 居广东省地级市之冠,全国地级市之二。从江门至广州 或澳门1个多小时,至香港仅需2个小时,拥有国家一类 口岸新会港和台山广海港,每天有20多个客运航班往来 于江门五邑和港澳之间。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广珠铁路、 粤港澳跨海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拉近江门与珠三角、港 澳地区的距离,纳入其一小时生活圈。
五邑文化保护建议
五邑文化保护建议一、五邑文化的独特魅力1. 五邑文化呀,那可是咱这儿特别珍贵的宝贝。
它就像一个装满各种惊喜的大盒子,里面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古老的建筑风格还有特色美食呢。
就拿那些古旧的碉楼来说吧,它们高高地立在那儿,像是一个个守卫家乡的巨人。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这些碉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特色,这背后可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当年啊,很多五邑地区的人下南洋,他们把外面的建筑风格带了回来,再和本土的建筑特色一结合,就有了咱们现在看到的碉楼这种独特的建筑。
2. 再说说五邑的民俗风情。
逢年过节的时候,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舞龙舞狮的队伍走街串巷,锣鼓喧天。
那些舞龙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把龙舞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龙真的在天上飞一样。
还有那独具特色的开平泮村灯会,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在夜晚亮起,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梦幻般的色彩之中。
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承了多年的文化传统,它把五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包含在里面了。
3. 五邑的美食也是一绝。
像古井烧鹅,那烤得金黄酥脆的外皮,咬一口下去,“嘎吱”一声,紧接着是鲜嫩多汁的鹅肉,肉香、油香混合着独特的调料香味,在嘴里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外海面,细细的面条爽滑劲道,配上鲜美的汤底,无论是清汤面还是炒面,都能让你吃得停不下来。
二、五邑文化面临的问题1. 现代社会发展太快啦,很多年轻人都被外面的世界吸引,对五邑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低。
比如说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像葵扇制作,现在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前啊,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做葵扇,可是现在呢,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葵扇是怎么做出来的了。
这葵扇制作可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到编织,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
2. 还有就是随着城市的建设,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迹受到了威胁。
有些碉楼因为缺乏有效的保护,已经出现了破损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风吹雨打,也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恰当的开发利用。
这些碉楼是五邑文化的重要象征,如果它们都消失了,那五邑文化可就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江门是广东省五邑地区的一个城市,它与它所在的五邑地区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
五邑地区,即江门、开平、台山、恩平和新会,因为地缘相近,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貌和书画艺术传统。
五邑地区的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这个地区就被称为“诸葛亮故里”,因为三国时期的名将诸葛亮就出生在当地。
这一历史事件为五邑地区注入了浓厚的历史底蕴,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五邑地区的书画艺术传统起源于唐代。
据历史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经到过五邑地区,并且对当地的风景和人文进行了许多描绘。
这为五邑地区的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书画艺术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宋代是五邑地区书画艺术传统的高峰期。
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后裔王章在五邑地区定居,并且在当地开设了一家书画学院。
这个学院吸引了许多文化人士前来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了五邑地区书画艺术的发展。
五邑地区还出产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和画家,如张揖、陆游等,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在各大博物馆中展出。
清代是五邑地区书画艺术传统的继续发展期。
清代时,五邑地区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书法家和画家,如陈熙、郑燮等。
他们继承了前人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五邑地区的书画艺术更加丰富多样。
近代以来,五邑地区的书画艺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五邑地区成为了广东省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许多著名的艺术家毕业于当地的艺术学院,并且为当地的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邑地区还举办了许多书画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爱好者。
江门五邑地区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它的书画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
随着时代的变迁,五邑地区的书画艺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为五邑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五邑地区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化符号——“金山伯”,它形象化了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探讨“金山伯”的演变历程,并深入解析其现代价值。
一、历史演变(一)源流“金山伯”是五邑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起源于明代末期。
传说,当时佛山等地饱受战乱之苦,山东某位英雄闯荡南方,于大鹏半岛探寻“灵异宝地”把手武器打造成一口古剑,被其命名为“金山”。
离开时将此剑留于大鹏半岛,并对其予以神化,即“金山伯”。
(二)初建考察资料可知,“金山伯”信仰在清初逐渐形成并兴盛开来。
“金山伯”的祭祀在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著名的重头戏就是举办祭祀大典。
清代后期,金山伯神像移至珠海的澳港村,成为当地的守护神。
(三)现代重建1950年代,全国实行“土地改革”,清除封建迷信,祭祀活动停止。
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又被打成封建迷信,接连遭到清理和破坏。
直到改革开放后,五邑地区民众才重新重视其文化传承,于是开始对“金山伯”信仰重新重建。
二、现代意义(一)历史文化价值“金山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对今天的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五邑地区,人们历来重视“家风”,金山伯信仰中亦反映了这一传统文化的“家风”观念。
同时,金山伯为五邑民众提供了一种信仰情感的寄托和文化自豪感,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实生活价值在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金山伯”信仰所弘扬的忠诚、诚信、恩情、孝道等价值观念,正是现代社会所追求并需要的。
因此,“金山伯”信仰依然对当代社会有着深远的价值。
三、结语“金山伯”信仰历来享有广泛的社会认同与地位,正是因为其凝聚了五邑地区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的精华。
今天,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其价值,学习和弘扬其所代表的品德观念、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精神,为如何在当代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供深刻的思考。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
江门五邑书画文化发展的渊源江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素有“岭南明珠”之称,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城市。
作为江门地区的一部分,五邑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国书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五邑地区包括开平、台山、恩平、鹤山和新会,历史上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卓越的书画艺术成就而闻名。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画文化源远流长,为当地人民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为中国书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邑地区书画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的历史时期。
据史料记载,五邑地区在宋代已经成为书画艺术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宋代开平书法名家邓肃峰、邓肃峻兄弟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们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的开平曹大家也是五邑地区书画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被誉为精品。
这些书画艺术家的杰出成就为五邑地区书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五邑地区的书画文化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明清时代,五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许多富豪和士人都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书画艺术作品得以涌现。
在明清时代,开平书法家庄有恭、台山书法家何维、新会书法家何时鲤等都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艺术作品传世至今,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在绘画方面,明代的开平著名画家黄世乾、清代的台山著名画家佛霁螺等人也是五邑地区书画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山水画、花鸟画等作品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享誉海内外。
五邑地区书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当地的书画爱好者们积极参与书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五邑地区的书画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政府和各类文化机构也给予了书画艺术以大力支持,举办了许多书画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为当地的书画艺术家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使得五邑地区的书画文化更加繁荣兴盛。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五邑地区的书画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书画艺术家们的创作水平和艺术成就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
五邑文化符号“金山伯”的演变历程与现代价值五邑文化是指广东省五邑地区(即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和江门市蓬江区)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五邑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符号,其中“金山伯”是五邑文化符号中的重要代表。
“金山伯”传说源于南海上的一个叫做“金山”的小岛。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岛上游历,为其山水所折服并留下了《游金山诗》。
传说中,金山岛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名叫“金鼎”的神仙,他显灵治病、砍伐枯木拯救百姓,因此被人们尊称为“金山伯”。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山伯的形象逐渐由神仙转变为富贵人家的家徽。
据史料记载,清代开平何家、董家、高家等家族都将金山伯作为自家的家徽,并将其雕刻在宅门、柜橱、陶坛等物品上。
由于开平在清代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地方上的富豪纷纷将自家的家徽雕刻在家具、工艺品上,从而将金山伯这一五邑文化符号广泛传播到外界。
近年来,随着五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金山伯的形象被重新审视,并得到了不同的诠释。
在五邑地区的旅游宣传中,金山伯被塑造成了一位文化传承者和旅游形象代言人。
政府部门也利用金山伯的形象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开平龙舟节、台山沉水戏等,为当地人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此外,由于金山伯默认的寓意是“富贵”和“忠诚”,他的形象在现代营销中被运用得相当广泛,成为了广告、商标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主要元素之一。
总之,“金山伯”作为五邑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被赋予了现代化的商务价值。
它的多重价值,不仅为五邑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增添了新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历史文化
(1732
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
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
因此定名为“四邑话”。
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
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
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
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
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
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
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侨、楼、泉、风”,雷铎用四个字来概括江门五邑的文化特色。
他建议,江门要深刻解读、大力弘扬其中的内涵。
雷铎说,“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历史上,江门的华侨文化在广东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文化特色需要江门大力弘扬,其意义值得认真挖掘和推广。
楼,顾名思义,是指江门的碉楼文化。
雷铎说,他在很多年前就曾呼吁过,要保护江门的碉楼,现在,看到江门的碉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认为,保护碉楼的意义,除了在建筑领域,更重要的还是在精神层面上。
每一座碉楼都见证着在南中国曾经发生过的往事。
雷铎建议,应加强对碉楼文化历史内涵的研究。
泉,是指温泉。
雷铎说,江门地下温泉资源丰富,被称为“温泉之乡”。
温泉除了其物质的意义以外,其象征意义更加值得挖掘,“温泉之下是地震带,热流不停地涌动;五邑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富于激情、勇于创新的人物,历史上,陈白沙、梁启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可以唤起五邑人像地泉一样的能量与创新热情。
”
风,是指风气。
雷铎说,历史上的五邑是个十分富庶的地方,曾出产过品类繁多、质地优良的土特产,有“小澳门、小广州”之称,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人物。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五邑也不甘落后。
雷铎认为,江门要特别重视教育,掀起浓烈的“向学”之风,这是建设先进文化、振兴本土文化的根本。
在人文思想方面,江门人的思想很受明代哲学家陈白沙的思想影响:“自得”、“自然”、“主静”。
白沙之学无论哲学的心学和文学的诗学都本自然而求自得,求独创性。
而这种自然自得的素质,必须通过至静无欲始能培养。
无欲则静,至静始乃体验天理
由于江门人受陈白沙心学思想的影响,江门人比较低调、顺其自然、不会刻意追求,心境也比较平和。
至于饮食文化,江门人爱吃,什么饮食文化都能得到融合,什么地方的饮食文化也能找到。
而江门的食市也兴旺,到达了三步一餐厅,五步一饭管的地步。
而家居饮食侧以岭南饮食习惯为主。
五邑具有许多特色文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开平的碉楼啦,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
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
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
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
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
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
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
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
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恩平的帝都温泉,锦江温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冬日泡在热腾腾的温泉其中,吃吃在终年恒温泉水中泡出来的滑嫩嫩的温泉蛋,欣赏周围的风景如画,在游览之余当然也不可放过其中的美食,比如是山坑螺啦,山坑鱼,这些也是恩平的特色菜哦,更值得一提的当然是那勒菜啦!勒菜,因身上长着许多刺勒而得名。
恩平当地人会做成猪肝肉片窝勒菜、豆豉蒜子窝勒菜或勒菜肉粒煎蛋等多种菜式 .勒菜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有股浓浓的味儿。
每个去恩平的都不会忘记吃上一碟的哦,可见那是多么受欢迎的啦!
还有一个叫“慕仙”的活动,在农历七月七日。
家家户户都是将供品放在阳台上呀,门口这些地方(家附近露天的地方),好像是拜祭天神,七仙女什么的,祈求平安,快乐,当然,也不乏给闺女求姻缘的。
供品是一式七份,用小碗装,或者叫鬼节,在十五的时候也会进行祭祀,晚上十点左右就要睡觉了,尽量不要上厕所,迷信的老人认为会沾染一些邪门的阴气,会行不了好运的。
还有将香炉呀,烂果呀将屋子或者是门口周围的楼梯都围满了,插上清香,我不晓得那是为什么,只晓得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叫kang hiang(开平话谐音),也是在七月,但是在最末的一天才做的,我只晓得那天是地藏王菩萨的诞辰。
能在五邑大学之中感受浓郁的五邑文化,是我大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部分资料摘自江门日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