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精英治理模式:行业协会治理模式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精英治理模式:行业协会治理模式再思考
摘要:精英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为挣脱组织结构制约的能动力量。精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进行关系游说和资源争取,并利用已有关系建构网络和制定规则,形成信任等非制度性的互动规范,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优厚的条件。然而行业精英既能激活行业协会,也能导致其衰落。为此,有必要超越精英治理模式,完善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构建行业协会制度化治理模式。
关键词:行业协会;精英治理模式;制度化治理模式
Overstep the Elite Governance Model: Rethinking the Governance Model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bstract: Elites reflect the dynamic forces that break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a sense. The elites lobby and obtain resources through their connections. They build relationship and rules using the existing network and form non institutional interactive norms, such as trust,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However, the industry elites can not only activate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but also lead to its declin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urpass the mode of Elite Governance, improve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establish an institutionalized governance model.
Key words: Industry Associations; Elite Governance Model; Institutionalized Governance Model
一、引言
行业协会是依据市场的需求,同行企业自发聚集形成的互益型的社会团体。各类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国内行业协会的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呈现出一些不足,如管理体制滞后、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对非正式资源依赖性较大、职能缺失等。因此,加强对行业协会治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行业协会治理就是运用契约性关系的构成,使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来约束规范行业协会的运作和发展。现有对行业协会治理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个维度:一个是社会学和政治学途径,立足于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框架,偏向于探讨分析行业协会作为一种公民式的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公共事件治理过程中与企业、政府等其它治理主体的相互关系,倾向于行业协会动态的治理过程,探寻行业协会与其它治理主体之间实现有序、良性互动的因素和条件[1];另一个是管理学、法学和经济学途径,偏向于研究分析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法人或互利性非营利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
关注通过理性地正式制度设计,构建行业协会最优的治理结构或合法模式。具体针对行业协会精英的研成果较少,仅有少数几位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石碧涛,2011;崔月琴,2014)。因此,对我国行业协会精英治理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
行业协会是典型的精英结社的类型之一。实际运作中,我国行业协会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的设置大多只是形式上的,真正发挥作用的往往是精英治理模式。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的管理都是由该行业中龙头企业的领导者负责,他们属于行业内的精英,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比较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自主性逐渐增强,精英带给行业协会所需资源的同时,也可能存在控制行业协会,牟取私利的风险。虽然行业协会是自治组织,由于以精英为代表的核心会员的优势,普通会员的权利无法真正落实,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对行业协会治理中的精英治理问题进行探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分析行业协会治理中的精英现象,探寻其产生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应超越精英治理模式,实现行业协会的制度化治理。
二、行业协会精英治理
精英是指在某方面表现出众的人,也称作能人,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2]。行业协会的精英主要是指对行业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个人或企业家,他们在行业协会中的职务基本上都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处于行业协会的领导层。行业协会的生存和发展与行业内的精英无法分开[3]。
(一)行业协会的精英治理现象
行业精英与政府、会员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精英处于上下、内外的连接点上,一方面精英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内部动员,吸纳会员,不断壮大行业协会;另一方面,通过充分的关系游说和资源争取,协调和吸收各种外部资源,为行业协会的发展创造优厚的条件。在成立初期,行业协会中基于人与人之间社会资本的关系性契约和非正式制度、精英型人物的领导成为行业协会主要的治理方式。
首先,精英作为行业协会成立和发展的先驱及奠基人。精英是行业协会成立的灵魂人物和现实动因[4]。精英为行业协会的组建提供“原动力”。在现实情境下,行业协会产生的动因往往在于行业内的精英人物。行业协会起初的发起者或组建者一般是在某方面特别突出的精英,他们或者拥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和资源优势,或者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或者拥有出色的领导和管理才能。此外,精英与行政机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精英们所具有的潜能和重要的关系资源能帮助行业协会克服组建时的种种制约。精英的
意义不仅作为行业协会创立的灵魂,而且还开辟了行业协会初期发展的空间,也化解了种种危机与难题。行业协会发展的初期,精英的视野和资源都是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和行为模式,到行业协会外部的环境支持、资源获取与网络建设,都有赖于精英的开拓建设。
其次,精英成为行业协会运行的掌舵者。精英不仅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前行,也维护行业协会的实际运转。行业协会的关系本身不是很稳定的,关系网络的维系与建设以及协会的凝聚力建设是对行业协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协会精英的要求。行业协会虽然设有理事会,但基本是形式上的,多数行业协会是领导负责制。行业协会的制度设置与制度运作的脱节,需要协会精英来承担起相应的制度职能,负责协会内部事务的管理。在行业协会的发展航向上,精英成了协会的掌舵者,把握着行业协会的运行方向。这一方面可以推动行业协会活动的有序开展,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行业协会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促进维持行业协会团结、增强协会凝聚力。
再次,精英成为行业协会关系网络的核心。组织的关系网络具备以精英为核心的特质。行业精英通过自己的关系网络展开关系游说,并利用已有关系建构网络和制定规则,逐渐扩张成一个组织。精英在行业协会的关系网络中处于领导层位置,影响着行业协会运作效果的好坏。一方面,他们对行业协会内部会员有着较强的号召力,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信任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在信任机制影响下,有利于化解会员的集体行动的困境,促进会员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精英一般对外部市场和自身的比较优势有充分了解,逐渐成为联系行业协会和外部开放网络的纽带。以精英为核心的行业协会内外部关系网络的逐步强化,有效保障了行业协会的稳定运行。此外,精英的关系资源使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本。在协会发展初期,行业精英将个人的关系资本聚集起来,转化为行业协会的社会资本,以满足行业协会组建时集体行动之需。精英的加入,使行业协会拥有更多与政府打交道渠道和方式,获取更多政策和资源支持。
最后,精英成为行业协会非正式规范的基础。互惠、信任等非官方的互动行为规范能够对会员企业起到很大的控制和约束作用,节约交易费用,有效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问题,促进会员企业之间的合作。行业协会中的信任包括会员企业之间的信任和会员企业对精英的信任两个方面。信任的治理方式有利于会员之间团结一致,减少会员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降低交易风险。在行业协会关系治理的过程中,行业协会的精英则往往充当利益的协调者,坚持行业自律,通过协商的方式化解纠纷,弥补正式治理制度的不足,维护会员和行业利益。互惠是非正式互动规范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精英依靠社会中的关系交往法则,利用熟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