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检验规程教程文件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是指在生产或者加工过程中,对每一个工序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执行工序检查。
二、适合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工序检查的生产或者加工过程。
三、相关术语1. 工序:指生产或者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或者步骤。
2. 工序检查:指对每一个工序进行检查和验证,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 操作人员:指执行工序检查的人员。
四、工序检查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认检查对象:根据生产或者加工流程图,确定需要进行工序检查的工序。
b. 准备检查工具和设备:根据工序检查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查工具和设备。
2. 工序检查操作步骤a. 进行前期准备:i. 确认工序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ii. 根据工序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iii. 检查工作区域是否整洁,确保安全。
b. 开始工序检查:i. 检查工序是否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
ii. 检查工序中使用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iii. 检查工序中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iv. 检查工序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
v. 检查工序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
c. 记录检查结果:i. 根据检查情况,记录工序检查结果。
ii. 如发现问题或者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d. 结束工序检查:i.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整洁。
ii. 将工序检查结果报告提交给相关人员。
五、工序检查要求1. 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
2. 工序检查必须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 工序检查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检查工具和设备,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4. 工序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六、风险控制措施1. 工序操作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
2. 工序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检验工序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检验工序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
一、检验人员按照本厂制定的成品验收标准外观质量的检验要求进行检验和分等级,合格品使用印章盖上标签,并由验板、叠板人员填写成品检验记办理入库手续。
二、物化性能检验,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每周自检一次,每年度送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两次。
具体检验按《细木工板》GB/T5849—1999,GB18580—2001要求进行检验,产品性能由检验单位出具“检验报告”为准。
三、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四、监视和测量记录
①监视和测量记录中,应清楚地表明产品是否已按照规定标准通过监视和测量,记录表明负责合格品放行的检验人,应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标识。
②监视和测量记录由资料员保管。
1。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是为了规范工序检查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和相关要求,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高效地进行工序检查。
二、适合范围本指导书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工序检查的生产工序,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各个工序、设备的日常巡检、产品的质量抽检等。
三、工序检查的目的1. 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工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工序检查,及时排除生产线上的故障和隐患,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3.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工序检查,检测设备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四、工序检查的内容1. 工序检查的时间:工序检查应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以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2. 工序检查的对象:工序检查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
3. 工序检查的要点: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相应的工序检查要点,包括尺寸、外观、功能、安全等方面。
4. 工序检查的方法:根据工序检查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查、功能测试等。
5. 工序检查的记录:工序检查应及时记录,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内容,以便后续的追溯和分析。
五、工序检查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确认工序检查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准备相应的工具和设备。
2. 工序检查的准备:根据工序检查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查标准、检查表格和记录表格。
3. 工序检查的执行:按照工序检查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查、功能测试等。
4. 工序检查的记录:及时记录工序检查的结果,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结果等。
5. 工序检查的处理:根据工序检查的结果,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包括修复设备、更换材料等。
6. 工序检查的反馈:将工序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后续的改进和优化。
工序检验程序
工序检验程序1.0 目的:建立本程序描述工序检查员检查、操作工人自检、FQA和PQC检验以确保生产工序质量符合产品之要求。
2.0 范围:此程序适用于所有工序之工序检验。
3.0 定义:本文所指的工序检验包括:注塑成形检验、铸造成型检验、装配及装配前工序检验。
4.0 职责:4.1 由SM部门负责监督此程序。
4.2 由所有具有工序检验的生产部门相关之人员负责实施此程序。
5.0 程序:5.1 PIM部门产品之检验:5.1.1 PIM产品检验:(1) PIM部门技术员或班长(或部门指定人员)负责更换及悬挂《PIM部作业指导及加工顺序表》、《中日龙包装指示书》于成形机台上或工作岗位上,并把相关的检查用样板放置于各相关工作岗位。
(2) PIM部门LQC或操作工人根据相关之《PIM部作业指导及加工顺序表》、《中日龙包装指示书》或样板进行简单加工,并按其要求进行检验。
(3) 检查中发现的不良品需要指示出不良位置,并包装好后放置于红色的胶盆内或贴有不良品标示的胶盆内,由PIM收货员登记不良品数量并拉至水口房由PQC检查员对不良品做判定。
如经PQC检查员确认可修理,则退回LQC或操作工人进行修理。
如不良品经PQC检查员确认为不可修理,应重新包装好后盖上红色“报废”印章交给水口房作报废处理。
如PQC检查员对不良品不能作最终判定则由PQC组负责人或工程师或助理组长对其进行判定。
详细可见《不良品处理程序》。
(4)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LQC或操作工人须及时通知负责技术员或班长进行处理,如技术员或班长不能确认时,则由部门课长(含)以上人员判定。
必要时,由PQC组确认其改善效果。
(5) PIM部门生产线操作工人应将有关不良内容及数量及时记录于《品质检查表》上。
(6) PIM部门生产线操作工人需将检查合格之产品包装好后,每2小时出货一次,并在贴纸上注明出货时间等标识,由PQC组按照《拔取检查》程序进行外观及尺寸的拔取检查。
(7) 操作工人应每天统计不良品的不良内容、数量交生产线班长或技术员确认及系长审核后交给本部门文员。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都能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完成工序检查任务。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生产工序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线设备运行、产品装配等。
三、定义1. 工序检查:对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进行检查,以确保符合质量要求和标准。
2. 操作人员:指执行工序检查任务的工作人员。
四、工序检查流程1. 检查准备a. 操作人员应熟悉本指导书的内容,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 操作人员应核实所需的检查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并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
2. 工序检查操作步骤a.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序检查计划的要求,准时到达工作岗位。
b. 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工序检查任务的要求和相关标准,确保理解并掌握。
c.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序检查任务的要求,检查相关工序的执行情况。
d. 操作人员应使用指定的检查工具和设备,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测和测量。
e. 操作人员应记录检查结果,包括正常和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
f. 操作人员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g. 操作人员应按照工序检查计划的要求,完成所有工序的检查任务。
h. 操作人员应及时整理和归档检查记录,便于后续分析和追溯。
五、工序检查要求1. 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序检查。
2. 操作人员应熟悉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确保工序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操作人员应仔细观察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操作人员应保证工序检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隐瞒、篡改或删除任何信息。
5.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序检查过程安全可靠。
六、工序检查记录和报告1.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工序检查记录。
2. 工序检查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信息。
工序检验规程-模板
AQL=2.5
(10.1-20)± 水平I级进行
卷尺(0-3500*1)
卷尺(0-3500*1) 游标卡尺
(0-150*0.02)
片材长 a 为 (1~ 4)m 宽b均为 (0.9~ 2.0)m
GB/T6343-1995 GB/T6344-1996 GB/T6669-2001 GB/T8410-2006 GB/T6670-1997 GB/T 10802-1989 及客户要求的其他性能
XXXX有限公司 原材料入厂检验规程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文件编号 材料名称
实施日期
第1页共7页
发泡材料
零部件图号
通用
更改单号 标记 更改记录
处数
更改人/日期
序号 1 2 3
4
检查项目 包装
技术要求
1) 外包装应完好无损 2)每批材料应有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其内容应正 确、清楚、完整ຫໍສະໝຸດ 检查水平 100%1次/年
外检
材质报告
接收标准
计量器具及 检测方法
备注
Ac=0
目测
原材料检查报告单
外观
材料的残缺面积每张≤2.5c㎡;大裂纹每张≤3条 按GB/T2828.1-
(5cm>长度>3cm),小裂缝每张≤5条(长度 <3cm);油污面积每张≤2.5c㎡,发泡孔均匀,周
2003正常检查一次 抽样方案一般检查
AQL=2.5
边应整洁
水平I级进行
目测、 钢直尺(0~
300*0.5)
每张材料面积为 (1.5~4)㎡
尺寸 材质性能
长a 片材a±20;卷材a±100
宽b b±10
厚h <3±0.3; (3.1~6)±0.5;(6.1-10)±1 1.5;(20.1~40)±2;>40±3
工序检验规程.doc
工序检验规程1. 目的:对产品工序过程实施控制,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工艺,保证工序产品的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工艺规定的所有工序的质量检验,尤其在设定的质控点和关键工序应加强检验。
3. 检验依据:检验依照图纸文件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4. 职责:4 .1 各道工序生产操作者自检。
4.2 互检,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检验。
4.3 质控点或关键工序由质检部派设专职检验员。
5. 工作要求:5.1 工序产品检验,按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者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2 各生产工序生产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都应按图纸标准,按工艺进行检查后,然后再有质控点上的专职检验员对工艺规定的前几道工序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转下道工序。
5.3 生产过程的首检,必须经专职质检员检验,首件产品必须有业务熟练的技工操作。
检验项目:产品与图纸的符合性;产品与设备的适宜性;工装与产品的适宜性;单个产品与部件和整机的符合性,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5.4 生产过程的巡检次数:关键工序检3 次;一般工序检2 次;当使用设备和操作者发生变动时,执行首检,巡检3 次。
5.5 生产过程的终检:10 件以下(包含10 件)进行逐检;10~30 件抽检50%;30~60 件抽检30%;60 件以上抽检20%。
5.6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件产品作好首件检查、巡检、完工检,对每道工序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记录应详实清楚。
5.7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用红色油漆笔点圆点,做检验状态标识,检查员可直接开具《废品单》作好隔离。
对返修产品开具《返工返修单》做绿色油漆笔点圆点,不能决定时,应通知责任单位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进行评审。
评审结论确定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责任单位及时进行返工、返修。
5.8 返工、返修的产品由操作者自检后进行交检。
检查员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复检后,确认为合格品的,由检查员用黄色油漆覆盖原检验标识。
工序、半成品检验规范
1
标识
符合工艺文件
目测
自检:全检
半成品编号
《倒线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2
接头处理
符合工艺文件
目测
自检:全检
次/批
3
盘型
符合工艺文件
目测
自检:全检
次/批
4
标识
填写清楚、正确、完整
目测
自检:全检
次/批
6.质量记录
《束丝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挤出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斜包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编织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目测,核对工艺文件
自检:全检
次/批
《生产作业流水卡》
注:
①绕包为单面铝箔时需检查此项目,其检查记录也填写在《成缆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中“绕包重叠率”栏内。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表格编号:01-002 A.0
XXX有限公司
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
WI-05-008
标题:工序/半成品自检规范
版本号
A.0
页数
4/5
5.4斜包工序自检规范见表4
《编织工序生产质量记录表》
2
单丝直径
符合工艺文件
看标识,目测;千分尺
自检全检:每箱抽一盘
IQC编号,单丝外径
3
外观
编织紧密,拖包铝箔无褶皱、无刮伤
目测
自检全检:每盘一次
次/盘
4
编织锭数
符合工艺文件
目测
自检
次/批
5
每锭根数
符合工艺文件
目测
自检:至少1次/2h
次/批
6
节距
符合工艺文件
确认齿轮配比,目测
生产过程检测程序及方法
确定贮存时间及方法
温度
综合样
实测
一次
15℃以下
确定贮存时间控制温度
杂质度
500ml
过滤
一次
0.242mg/L
确定鲜奶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2小时后
酸度
综合样
滴定法
一次
13-16°T
确定贮存时间控制酸度
温度
综合样
实测
一次
15℃以下
确定贮存时间控制温度
杂质度
500ml
过滤
一次
0.242mg/L
确定鲜奶是否符合要求
一次/批
≥75%
酸度
(乳酸)
抽样
酸度测定法
一次/批
≤0.12%
不溶度指数
抽样
溶解度测定(指数法)
一次/批
0.3mL
杂质度
抽样
杂质度测定法
一次/批
≤6
细菌总数
抽样
菌落总数法
一次/批
≤20000
大肠菌群
抽样
大菌肠群法
一次/批
≤40
感官
抽样
肉眼观察,品尝滋气味。
一次/批
均匀淡黄色无结块异味
Q/WDS·B12-Z031-2004
细菌总数
抽样
菌落总数法
一次/批
≤3000
大肠菌群
抽样
大肠菌群法
一次/批
≤30
感官
抽样
肉眼观察,品尝滋气味。
一次/批
粘稠透明无色至淡黄
Q/WDS·B12-Z031-2004
序号
检测
位置
检测时间
检测项目
取样方法
检测方法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工序检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工序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工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工序检查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检查的工序以及检查的目标,例如产品的尺寸、外观、功能等。
2. 准备检查工具和设备:根据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检查工具和设备,例如卡尺、量规、显微镜等。
3. 确认检查标准和要求:查阅相关文件和标准,了解产品的检查标准和要求,以便进行准确的检查和评估。
三、工序检查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台和工具:清理工作台,确保工具和设备的干净和完好。
2. 检查工序的准备:根据工序的特点,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设备,例如待检产品、样品等。
3. 检查工序的执行:按照工序的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例如测量尺寸、观察外观、检测功能等。
4. 记录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准确地记录在检查表格或记录表中,包括产品的合格与否、尺寸偏差、外观缺陷等信息。
5. 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产品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纠正问题、调整工艺参数等。
6. 提交检查报告:将检查结果整理成报告,并提交给相关部门或负责人,以便进行后续处理和改进工作。
四、工序检查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每个工序的检查都按照规定的步骤和要求进行,避免疏漏和错误。
2. 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在进行工序检查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并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
3. 关注关键工序和关键参数:对于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工序和关键参数,要特别关注和重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及时记录和处理异常情况: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5. 持续改进和提高:工序检查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工序检验规程
工序检验规程1目的本文件详细规定了柔性印印制线路板的工序检验过程,防止不合格在制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柔性印印制线路板的工序检验。
3职责3.1品管部工序检验员负责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首件检验和专职检验。
3.2生产部负责向各工序检验点提交待检的在制品。
3.3品管部工序检验员负责各生产工序在制品的抽样检验。
4相关文件4.1?IPC-6013挠性印制板的质量鉴定与性能标准?4.2?IPC-TM-650 测试方法?4.3?IPC-A-600F 印制板的验收?5材料和设备压敏胶带、箭头标签、酒精、永久性标记笔体视显微镜0-30X6工序检验标准用钢直尺测量下料尺寸,采用对角测量法测量垂直度,下料尺寸应符合?生产流转单?中的有关规定,长宽方向公差控制在±2㎜〔0.08"〕范围内。
参照封样标准,目视检查材料有无划痕、凹坑、针孔、麻点以及皱纹等缺陷,检查板面是否氧化或有沾污,有上述缺陷的材料为不合格。
6.2数控、靶冲工序检验标准目视检查板子首末孔是否齐全。
使用钻孔检查板〔或底片〕对照板子检查是否多孔或少孔,孔位是滞偏移,孔位偏移应符合?生产制作指示?中的有关规定,不能超过±3mil,不符合规定的板子为不合格品。
使用10倍放大镜检查孔内侧边沿是否光滑,是否有缺口、毛刺或孔异形。
如孔内侧有缺口、毛刺或孔异形的产品为不合格品。
孔边沿分层或灼伤发黑为不合格品。
钻孔孔径变化依?生产制作指示?中的要求值,偏差不能超过±2mil,不符合规定的为不合格品。
保护膜外表光洁,没有针孔或划痕为合格品。
参照封样标准,用10倍放大镜在灯桌上检查保护膜与基材之间不应有任何外来物,否那么为不合格品。
保护膜的孔与基材也中心应对准,允许偏差如下:焊盘最小环宽1大于等于最大环宽L的1/2是合格的。
保护膜与基材对准后,必须烫粘牢固。
不可在零件上烫粘。
保护膜外表划伤露出导电图形为不合格品。
静电除尘器折板为不合格品。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工序的顺利进行,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制定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工序检查步骤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工序检查工作,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工序检查的操作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装配线、质检部门等相关人员。
三、工序检查流程1. 工序检查准备a. 准备工具和设备:确认所需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如测量工具、测试设备等。
b. 准备工作区域: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干净,并且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c. 准备工序检查记录表:根据实际需求,准备相应的工序检查记录表。
2. 工序检查步骤a. 检查工序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前确认产品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正确,并与工序检查记录表进行核对。
b. 工序检查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产品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了解工序检查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c. 工序检查的方法和步骤:根据工序检查的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和步骤,并按照顺序进行检查。
d. 工序检查的记录和报告: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工序检查记录表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3. 工序检查要点a. 工序检查的关键点:确定工序检查的关键点,如关键尺寸、关键参数等,并重点关注。
b. 工序检查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操作,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c. 工序检查的问题解决:如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记录在工序检查记录表中。
四、工序检查记录和报告1. 工序检查记录表a. 工序检查记录表的格式: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序检查记录表的格式,包括产品信息、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等。
b. 工序检查记录的填写:在工序检查过程中,及时填写相关信息,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工序检查记录的保存:将工序检查记录妥善保存,方便后续的查阅和分析。
2. 工序检查报告a. 工序检查报告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工序检查报告,包括工序检查的目的、方法、结果等。
1020-1999 工序检验和试验程序
5.2 互检操作工应逐一检查上道工序产品的质量,剔出不合格的产品,对可返工有质量问题在制品,即返回上道工序,对不返工在制品,应存放在废品区域,隔离标识。
5.3 首检织造车间实行首检制,每一次换花、换色,挡车工应将换花后织造10cm 面料,会同机修工、值班长按照工艺单实样,查对花号色号、花回尺寸,配色纬线顺序,进行认真首检。
首检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并由机修工、值班长作好首检记录。
如首检不合格,及时调整,采取纠正措施,若生产车间不能自行解决,车间主任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5.4 巡检经首检合格后,进行批量生产时,机修工值班长应跟踪生产过程,巡回检验,若发生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操作工,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5.5 工序产品放行工序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认可后入库或转序。
5.6 例外转序(半成品紧急放行)5.6.1 当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需例外转序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 生产部负责人提出,品质部审核,副总经理批准。
b 做好标识,随产品移动。
c 接受部门补检规定项目,并做好记录。
6.0检验记录挡车工在生产中进行首检、自检、互检,并填写《面料产品检验记录日报表》(附录A)。
半成品检验员,每次检验时,应作相应的记录,填写《半成品面料检验报告单》(附录B),对质量问题应采取统计技术进行质量分析,将每月质量记录整理好,交品质部统一保管。
7.0 附录附录A Q/WG 1020-01 面料产品检验记录日报表附录B Q/WG 1020-02 半成品面料检验报告单(后整理前)附录A杭州万谷纺织有限公司面料产品检验记录日报表(首检自检互检)Q/WG 1020-01 NO.机台号:附录B杭州万谷纺织有限公司半成品面料检验报告单(后整理前)Q/WG 1020-02。
工序间检验规程
铝合金门窗生产工序检验标准依据相关原、辅材料检验标准,成品检验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实际情况,制定工序间检验标准。
检验工具:卷尺、卡尺、塞尺、角度尺1、型材下料:1.1加工设备:数控双头切割机1.2质量要求1.1选用型材的规格型号与下料单上要求一致---自检位;1.2.2型材表面无明显色差、污渍、凹凸不平、划伤、擦伤、碰伤等缺陷---互检位;1.2.3切割完成后,型材下料长度与下料单上要求一致,允许偏差为L≤2000mm,△L<±0.5mm;L>2000mm, △L<±1.0mm---自检位;1.2.4型材切割垂直角(断面),角度允许偏差为±10′---自检位;1.2.5型材断面应平整光洁,外表面清洁无划伤、擦伤、污渍、磕碰伤---自检位;1.2.6型材切割经自检合格后应分类放置在物料架上,不允许产品直接落地;1.2.7本工序加工完毕的型材应做出明确的标示,以免造成材料混用。
1.3检验方法1.3.1用钢卷尺紧贴型材表面,与长度方向平行,一段定位从另一端(型材两端部的最大长度)读出测量数值即为长度,检测长度尺寸是否在偏差允许范围之内;1.3.2用万能角度尺检测垂直度和角度是否在偏差允许范围之内;1.3.3目测型材切割面、外表面是否符合要求。
2、铣槽、钻孔工序:2.1加工设备:组合冲床(或端面铣床)2.2质量要求2.1按照生产图纸选用对应物料,查看标识与物料相符(含尺寸、角度),外观是否损伤---互检位;2.2按照图纸要求铣排水孔、组装工艺孔尺寸、位置正确,符合图纸要求---自检位;2.2排水孔应成孔平正、光滑,对称、无毛刺,铣刀不能损坏型材腹板---自检位;2.3槽、孔铣切后应平正,不可歪斜,型材铣切部位与组装基准面平齐,平面度小于0.1mm---自检位;2.4仿形铣、端面铣加工后,可视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自检位;2.5钻铣完成后,要求内腔清洁,外表面清洁无划伤、擦伤、污渍、磕碰伤---自检位;2.6型材钻铣经自检合格后应分类放置在物料架上,不允许产品直接落地;2.7本工序加工完毕的型材应做出明确的标示,以免造成材料混用。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
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工序检查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工人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确保工序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工序检查工作,并包含了必要的流程、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工序检查概述1. 工序检查的定义:工序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监控的过程。
2. 工序检查的目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都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 工序检查的重要性:工序检查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不良品的产生。
三、工序检查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检查的工序和时间。
b. 准备所需的检查工具和设备。
c. 确保工序操作人员的配合和了解。
2. 工序检查步骤:a. 检查工序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如材料准备、设备检查等。
b. 检查工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如动作是否正确、速度是否合适等。
c. 检查工序中的关键环节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压力等参数是否正常。
d. 检查工序的输出物是否符合要求,如产品尺寸、外观等是否合格。
3. 记录和反馈:a. 在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包括问题和不合格项。
b. 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检查结果,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c. 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工序检查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工序检查时,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工序检查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或省略步骤。
3. 注意细节:工序检查时要注意细节,如操作人员的动作是否规范、工具设备是否正常等。
4. 及时沟通和反馈:在发现问题或不合格项时,及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和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5. 持续改进:根据工序检查的结果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不断优化工序操作流程。
五、工序检查的效果评估1. 检查结果评估:根据工序检查的结果,评估工序的执行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序检验规程1. 目的:对产品工序过程实施控制,以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工艺,保证工序产品的质量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工艺规定的所有工序的质量检验,尤其在设定的质控点和关键工序应加强检验。
3. 检验依据:检验依照图纸文件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4. 职责:4 .1 各道工序生产操作者自检。
4.2 互检,操作者对上道工序检验。
4.3 质控点或关键工序由质检部派设专职检验员。
5. 工作要求:5.1 工序产品检验,按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操作者采用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2 各生产工序生产操作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都应按图纸标准,按工艺进行检查后,然后再有质控点上的专职检验员对工艺规定的前几道工序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转下道工序。
5.3 生产过程的首检,必须经专职质检员检验,首件产品必须有业务熟练的技工操作。
检验项目:产品与图纸的符合性;产品与设备的适宜性;工装与产品的适宜性;单个产品与部件和整机的符合性,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
5.4 生产过程的巡检次数:关键工序检3 次;一般工序检2 次;当使用设备和操作者发生变动时,执行首检,巡检3 次。
5.5 生产过程的终检:10 件以下(包含10 件)进行逐检;10~30 件抽检50%;30~60 件抽检30%;60 件以上抽检20%。
5.6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件产品作好首件检查、巡检、完工检,对每道工序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好记录。
记录应详实清楚。
5.7当发现严重不合格品时用红色油漆笔点圆点,做检验状态标识,检查员可直接开具《废品单》作好隔离。
对返修产品开具《返工返修单》做绿色油漆笔点圆点,不能决定时,应通知责任单位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进行评审。
评审结论确定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由责任单位及时进行返工、返修。
5.8 返工、返修的产品由操作者自检后进行交检。
检查员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复检后,确认为合格品的,由检查员用黄色油漆覆盖原检验标识。
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和《检验记录》,注明合格数量。
5.9 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要求,执行让步接收/降级使用的产品复查合格的,质检员用蓝色油漆覆盖原检验标识,并在《不合格品处置单》注明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数量。
复检结论不符合处理要求的,由检查员再次出具《返修/返工单》,用绿色油漆笔点圆点,作好检验状态标识,并签字盖章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10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允许转下道工序,如需转工序待处理完后,由质检员复查后合格,方可转工序。
5.11 生产完的产品在检查员检验后,填写《生产过程检验记录》做好产品标记和状态标识,对废品隔离存放,合格品入库。
6.公司规定的关键工序为:6.1主轴、卷筒、齿轮架的精车工序6.2齿轮架、箱体的镗、铣工序6.3底座的焊接工序6.4制动装置及提升绞车的主轴装置、调度绞车、运输绞车、回柱绞车、双速绞车、慢速绞车的卷筒装置和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箱装置组装工序6.5 整机试车工序7.关键工序的检验7.1主轴、卷筒、齿轮架的精车工序和齿轮架、箱体的镗、铣工序的检验7.1.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1.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图纸未标注公差范围而标注公差等级的按照标准GB/T1804-2000执行,我公司执行m级见表1所示。
表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7.1.1.2 检验工具:千分尺、游标卡尺、卡尺、深度尺、百分表、检验台、仪器等。
7.1.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1.2.1关键工序的零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1.2 .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7.1.2.3 外观检验:检验加工件表面应无毛刺、尖角、飞边、裂纹、加工表面无黑皮、表面无锈迹。
铁屑应清理干净。
否则判为不合格品.7.1.2.4 尺寸及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检验:按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标注的公差范围进行检验,在公差范围内的判定合格,超出公差范围的判定不合格。
每种规格工序产品每道每次检验测量尺寸不得少于三次,同批次、图号的产品要求公差范围控制的一致性。
7.2底座的焊接工序的检验7.2.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2.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图纸未注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应符合表2-表4的规定:焊接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mm焊接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焊接件的的平面度公差,以及有关部位的同轴度、垂直度、对称度和平行度的公差应符合4的规定表47.2.1.2 焊接件焊后消除应力处理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规定7.2.1.3 检验工具:钢卷尺、万能量规、游标卡尺、低倍放大镜、检验台等。
7.2.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2.2.1关键工序的零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2.2 .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7 .2.3焊接检验分为如下三种a)焊前检验;b)焊接过程检验;c)焊后成品检验。
7.2.3.1焊前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如下表:7.2.3.2焊接过程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焊件的首件应进行首检,在焊接过程中还应对焊接设备运行情况、焊接规范进行检验。
焊接多层焊时,每焊完一道焊缝要进行质量检查和清渣检验。
同时对已焊的零件进行全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2.3.3焊后成品检验的项目、检测内容与检测方法如下表7.3制动装置及提升绞车的主轴装置、调度绞车、运输绞车的卷筒装置和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箱装置组装工序7.3.1制动装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1.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1.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7.3.1.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深度尺、钢卷尺、检验台7.3.1.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3.1.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3.1.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7.3.1.2.3刹车块无缺损,无断裂,表面无油迹7.3.1.2.4铆钉头端面距离石棉带表面距离不小于2.5mm7.3.1.2.5销轴润滑良好,不松旷,操作机构和传动杆件动作灵活7.3.1.2.6制动器在放松状态时,制动衬面与制动轮之最小间隙为0.5-1毫米7.3.1.2.7施闸手柄、以及重锤等的施闸工作行程都不得超过各自容许全行程的3/47.3.1.2.8摩擦接触面积应符合如下规定:提升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70%调度绞车、双速绞车、回柱绞车、慢速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80% 运输绞车不小于总摩擦面积的75%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制动装置不合格7.3.2提升绞车主轴装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2.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2.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7.3.2.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检验台7.3.2.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3.2.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3.2.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7.3.2.2.3制动盘的摩擦面不能有锈蚀、裂纹及碰伤7.3.2.2.4卷筒与与卷筒盘、卷筒制动盘必须贴合紧密无间隙7.3.2.2.5闸轮的圆跳动应不大于0.1mm,制动盘轮缘的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0.2mm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主轴装置不合格7.3.3调度绞车、运输绞车、回柱绞车、双速绞车、慢速绞车卷筒装置组装工序的检验7.3.3.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3.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7.3.3.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深度尺、检验台7.3.3.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3.3.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3.3.2.2将图号与实物核实,认真阅读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7.3.3.2.3绞车挡绳板轮缘高出最外一层钢丝绳的高度,至少应为钢丝绳直径的2.5倍7.3.3.2.4绞车钢丝绳头固定在卷筒上,应有特备的卡绳装置,不能系在卷筒轴上,穿绳孔槽的方向应与卷筒绕绳方向一致,绳孔不得有锐利边缘钢丝绳的弯曲不能形成锐角7.3.3.2.5卷筒上的螺钉不得高出卷筒圆周表面7.3.3.2.6绞车卷筒两端挡绳板轮缘的表面粗早读应不大于50μm 7.3.3.2.7卷筒装配前必须将卷筒内部非加工表面的粘沙、氧化皮、铁锈等清除干净并涂以耐油防锈漆7.3.3.2.8卷筒装配后应转动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7.3.3.2.9轴承内应注入适量的锂基润滑脂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合格即判为卷筒装置不合格7.3.4回柱、慢速、双速绞车的减速箱装置组装工序7.3.4.1检验依据和检验工具7.3.4.1.1检验依据: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7.3.4.1.2检验工具:塞尺、游标卡尺、百分表、深度尺、红丹粉、检验台7.3.4.2检验规程及判定准则7.3.4.2.1关键工序的零部件工序完工后由专职检验员实行全检7.3.4.2.2装配前的要求:a.滚动轴承用汽油清洗其他零件用煤油清洗b.箱底用煤油侵蚀法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如有渗漏现象禁止使用做不合格品处理c.所有零件和箱体内不许有任何杂质存在,箱体内壁和齿轮(蜗轮)等未加工表面先涂两遍耐油防锈漆,箱体外表面应打磨平整干净,无粘沙,飞边,毛刺等e.零件配合面洗净后涂以润滑油7.3.4.2.3安装和调整要求a.滚动轴承的安装,滚动轴承安装时轴承内圈应贴紧轴肩,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05毫米b.轴承间的游隙应在0.06到0.20毫米之间c.齿轮接触斑点,用红丹粉检查锥齿轮沿齿面和齿长都不小于60%,圆柱齿轮沿齿高不小于45%,沿齿长不小于50%d.闭式圆柱齿轮侧隙为0.25毫米,开式圆柱齿轮侧隙为0.30毫米e.蜗轮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小于70%,沿齿宽不小于25%f.蜗轮副的侧隙在0.42-0.55毫米g.蜗轮副组合后,蜗杆螺牙接触斑点的长度为整个螺牙长度的40%-70%,且蜗杆螺纹接触斑点不应达到接近螺纹长度的10%的螺纹入口端(即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内入口处不允许有螺纹接触斑点)h.各滚动轴承内加入锂基脂,加入量不得超过容量的2/3,减速箱内加入CKC150号工业齿轮油7.3.4.2.4密封要求a.箱体剖分面之间不允许填任何垫片,但可以涂密封胶以保证密封b.装配时再拧紧螺栓前应检查箱盖和箱底之间的密封性,应小于0.05毫米c.轴伸密封处应涂以润滑油,各密封装置应严格按照要求安装7.3.4.2.5组装完成后:a.空负荷运转应灵活,无卡滞现象,带变速的绞车变速手把应扳动灵活闭锁可靠b.空负荷试车应运转平稳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c.各密封处应无渗漏现象d.各紧固件应连接可靠无松动现象以上检验项目如有一条不符合要求即判为减速箱装置不合格7.4整机试车工序7.4.1按照出厂检验规程的要求对组装好的整机进行逐台试车检验成品检验员必须经本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