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
格律诗创作中的一些禁忌
格律诗创作中的一些禁忌聂笑民格律诗创作中,除我们已经知道的平仄、押韵、对仗等基本格律规则要求外,还有一些声韵、构思及表达等方面的细节问题需要忌讳。
一、忌孤平与三平尾、三仄尾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涵盖于基本格律规则之中的部分。
孤平是个存在较多争议的问题。
就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王、启”二家而言,“王力说”的孤平不包括仄脚句,只针对平脚句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和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式而言,“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即为孤平。
“启功说”的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处”,这个不分平脚句还是仄脚句,也不管是五言七言,只要两仄夹一平就算。
只是不同位置处宽严有别:越近韵脚处越严格,七言句首第二字处可以不论。
当今诗界广泛认可后者理论。
这里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除外(不忌),但不宜反复出现。
格律诗形成后准确是何时最早提出来“三平尾”之忌讳也确实无从查考说法不一,早期空海的《文镜秘府论·调声》中是可不避的,言三仄尾可救可不救,若救须采用三平尾:“三平向下承者,如王中书诗曰:待君竟不至,秋雁双双飞”。
在当代启功的《诗文声律论稿》中有言“三字脚如果全平或全仄也是非律的”。
即格律诗(律句)的尾三字是忌讳三连平或三连仄的。
二、忌撞韵、挤韵、连韵后人关于声韵的忌讳基本是由沈约的“四声八病”部分摒弃后进一步演绎出来的。
撞韵是指不用韵的那一句(亦称仄脚句)最后一个字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挤韵是指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特别是近韵脚处使用尤为明显。
连韵是指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脚。
今人对“撞挤韵”定义是以相同“韵母”的字为该处“韵”的界定。
但原则上旧韵就不能说“相同韵母”了,这个“韵”只能是就“同韵部的字”而言,按韵部划分,同一韵部的算“同韵”。
有的虽属不同韵部,但今音属同韵母,笔者以为这类情况也该自行判断,按“同韵”避之。
因毕竟所谓的回避“撞挤连韵”的目的都是为了读起来声韵的和谐协调与优美,当以今人读起来不感觉“撞挤连”方为妥当。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本文介绍有关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历史上的大诗人,他们的很多诗词都是名篇,或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或如实记载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诗篇或气势宏伟,或情深意切,在符合格律诗词的规则方面也是样板,达到思想性艺术性相结合的高峰。
但细究有时也能发现,大诗人在平仄、押韵、对仗偶有违例之举。
遵循格律,灵活调整。
李白七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闭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首、颈、尾联的平仄格律,都符合首句押韵的格式,但颔联却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唐著名诗人钱起七律《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也用的是上述平仄格律,但首联不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正好相反。
有趣的是,首联的出句和对句调换一下位置,平仄完全符合,而意思没有变化。
是否唐代传抄时颠倒了,亦未可知。
实在难改,便不拗救。
杜甫的七律《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第三、第七句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格律,第三句第一字仄声拗,第三字平声救。
第七句第一字拗,第三字还是仄声,没有补救。
杜甫在更有名的一首七律《蜀相》:“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第五句的第一第二、两字应是仄声,但三顾茅庐是历史改不得,而“三”字又是平声,只好这样。
如果把句内第三字“频”换仄声字,那么颈联就是自救和互救完美的结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格律诗(一)“工夫在诗外,作诗先作人”这是诗家的一句行语。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是个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的表现,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的综合表现。
所以:1、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
2、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3、诗人要谦虚,要有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句原为“别梦依稀哭逝川”,后经友人提出“哭”的字面欠妥,建议改为“咒”,毛主席不仅接受,还将其称为“半字之师”,又如毛主席的《长征》中,原为“金沙浪拍云崖暖”,因友人建议,诗要尽可能避免重字,前面已有“五岭逶腾细浪”,宜将后浪改为水。
也被采纳,所以,才成“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感情是纯朴的,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古人云“诗文有骨肉之情”。
一、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
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
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
律绝同是四句。
2、平仄相对。
律诗讲抑扬顿挫,在对偶句中除注有可平可仄标示的字外,上下句平仄声必须相对立,并要求双句押韵。
3、结构相同。
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上下词组结构必须相同。
4、词性对仗。
律诗不仅要求用字用词精练准确,讲艺术、有美感,而且颔联、颈联上下分组词性必须对仗,否则不称其为律诗。
5、音步分明。
每个诗句第二和第四字为音步,二者不能用同声字。
七言第六字虽不是音步,但一般与第四字也不能同声。
6、注意粘对。
粘对亦称粘连。
“粘”使全诗整体衔接;“对”指对偶句平仄对立。
粘连就是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
7、拗句补救。
补救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本句自救。
“五言”句一拗三救,四拗三救;“七言”句是三拗五救,六拗五救。
第二是对句相救。
前拗后救,一拗双救。
(注:律诗律绝都有“四式”诗谱,只要认真严格按诗谱写诗就会符合律诗律绝的声律和韵律。
诗歌形式知识:什么是格律诗?有哪些常见的格律
诗歌形式知识:什么是格律诗?有哪些常见的格律格律诗是指一种诗歌形式,它要求诗歌中的字数、音律、韵律等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诗歌的格式、韵脚都是严格规定的,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构成要求和结构形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格律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诗歌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的诗歌风华绝代、以高度自由性和纯艺术性著名。
然而,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格律诗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正统。
这也促进了古代诗歌的发展,并产生了很多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具有特色的格律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为代表的四种格律诗最为常见,它们都有着自己的构成要求和韵律规定。
1.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普及的一种格律诗,它要求每句诗句由五个字组成,一般由四句组成一首诗。
五言绝句的韵律要求是“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四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2.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与五言绝句相对应的一种格律诗,在构成上它与五言绝句相似,但是每句诗句由七个字组成。
在韵律上,七言绝句的韵律要求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一种五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3.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五言格律诗的一种,它在结构上与五言绝句类似,但是比五言绝句要多出一句。
五言律诗的韵律要求是“仄平平仄平仄平”,也是一种四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4.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七言格律诗的一种,它在结构上与七言绝句类似,但同样多出一句。
在韵律上,七言律诗的韵律要求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是一种七声平仄对半的韵律。
总的来说,格律诗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诗歌形式,对于诗歌创作的规范化和句子表达的凝练化都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格律诗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同时,格律诗也反映了诗人在结构、韵律方面的完美追求,反映出诗人的才华和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俗易懂解释->所谓格律诗就是一种规定每句诗歌的字数、音律、韵律等一些要素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诗歌形式。
格律诗创作
格律诗创作篇一:格律诗创作格律诗是一种以严格的韵律和格式著称的文学形式,通常包括五言、七言和律诗等多种类型。
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包括词语的平仄、韵律的押韵、句子的结构和长度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关于格律诗创作的正文和拓展:1. 了解格律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格律诗具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式,包括平仄、押韵、句式和长度等方面。
这些规则需要在创作前仔细研究,以便确保诗歌符合格律诗的特点和标准。
格律诗的特点包括:- 韵律严格,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平仄和押韵方式,不符合规则的诗歌无法通过审核;- 句子结构严谨,通常由一句完整的话组成,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词语的平仄和押韵需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
2. 掌握格律诗的基本技巧和规则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和规则,包括:- 平仄:格律诗中每一句的平仄都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如平仄相间、平仄对仗等;- 押韵:格律诗中需要按照规定的韵脚进行押韵,常用的韵脚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等;- 句式:格律诗的句式需要严谨,不能出现太长或太短的句子;- 词语的选择:格律诗中的词语需要符合平仄和押韵的要求,同时要富有意境和情感。
3. 多读多写多练习格律诗的创作需要多读多写多练习,通过阅读优秀的格律诗作品,可以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多写多练可以熟悉格律诗的格式和特点,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格律诗创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规则,同时需要多读多写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规则,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格律诗作品。
篇二:格律诗创作格律诗是一种以严格遵守音律和韵律规则为特点的文学形式,通常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排律等。
格律诗的创作需要深入了解音律和韵律规则,同时也需要对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有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格律诗创作的建议和拓展:1. 学习音律和韵律规则学习格律诗首先要学习音律和韵律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平仄、押韵、韵脚、停顿等,掌握了这些规则才能更好地构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一、概述: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
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
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
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
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
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
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
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
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
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
韵” 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
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
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
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
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
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1.旧韵。
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
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
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
写梨花的格律诗
写梨花的格律诗梨花,又称为“白玉堂前春色梨花”,是中国传统花卉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春天的代表花卉之一。
它的花朵绚丽多姿、洁白如玉,被誉为“花中仙子”,在诗词歌赋中经常被赞美和描绘。
下面是一首关于梨花的格律诗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梨花>>朝暾白玉堂前开,静赏芬芳细细摘。
清风轻拂花枝舞,盈袖流萤舞动台。
汉宫春色谈佳人,楚国云间曲水边。
梨花雪润新花样,舞动春风柔柔怜。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宋代杨万里的《梨花》:春雪满天关塞空,去年梨花不开通。
今年芳草洗樯桡,水国风流雨无踪。
弓箭摇摇明月往,钟鼓丁丁拆化东。
鱼龙荡漾空回首,日日年年马前逢。
这首诗以梨花作为意境的描绘,把梨花和春雪相对照,展现出了梨花的娇艳和美丽。
同时,诗人还以梨花为象征,用以表达对壮丽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通过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诗句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除了杨万里的《梨花》,还有很多其他诗人以梨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比如,“白玉堂前春色梨,芳馨四海盈袖九”(宋代·李岘《梨花》),这句诗通过描绘梨花的香气四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有酒问无处,应花倚有枝”(宋代·陆游《醉梨花》),这句诗以“醉梨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梨花与酒的相互关联的赞美之情。
梨花不仅仅在中国文学中被广泛描绘和赞美,也在中国画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著名的明代画家唐寅的作品《梨花院落》就以梨花为题材,描绘了春天里梨花盛开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美感。
此外,在中国古代音乐中,也有许多曲调以梨花命名,如《梨花泪》、《梨花飘雪》等,这些曲调以梨花为象征,表达了思乡之情、离愁别绪等情感。
总之,梨花作为中国传统花卉之一,以其美丽、纯洁的形象深受诗人和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人以梨花为意象,写下了许多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的诗句。
梨花也成为中国文学、绘画和音乐中的重要元素,以其清新、宁静的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应用。
格律诗写作(10
第五章、相粘律的变通——折腰体
前面讲的拗救是相间律和相对律的变通,是句内和联内的变通,下面讲的折腰体是相粘律的变通,是联间的变通。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下面来看例子。
一、绝句的折腰体
1、平起式的折腰体。
二、律诗一次折腰体
1、中折腰
举例:
杜甫《宾至》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第三联与第二联失粘,为中折腰。
2、上折腰
举例:
杜甫《咏怀古迹》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2、四仄格
举例:
唐求《题郑家隐居》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
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
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三次失粘,三次折腰。仄起式,《雅伦》费经虞曰:“此诗一三五七皆仄起,二四六八皆平对,故谓四仄格”。
讲到这里有关格律的内容基本完成了。恭喜你对格律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一路走来,认识平仄给你推开了一扇窗户。了解格律的基本规则和基本句式,以及律绝标准格式,为你打开了格律的大门。通过这两章的学习,懂得了格律规则的变通。至此,我们才能说知晓格律。在实际创作中把上面所讲的句式和格式,基本上都使用过一遍,能够熟练的运用才能说我们掌握了格律。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这也是两次失粘折腰,第三联相反。
四、律诗三次折腰体
1、四平格
举例:
岑参《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陈学福格律诗音韵的革新最近,不少诗友对格律诗的创作争论不休,诸如平仄、压韵、拗救、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
有些诗友在欣赏格律诗的时候,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所读诗歌各执己见,妄加评论。
有些人不注意诗歌的意境,只重视诗歌的形式;或不看时代的发展,只求墨守成规等。
现代人对格律诗究竟该怎样看待?现代人写格律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标准?格律诗的创作使用何种韵律最好?怎样才能使传统的格律诗得到健康发展?这是目前格律诗创作和欣赏时较为混乱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想就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格律诗的韵律以及格律诗如何适宜现代人的要求等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格律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1、格律诗的起源格律诗起源于初唐。
当时的诗人们继承了“永明体”的平仄规范,根据沈约的“四声”划分,在句内粘对、搭配、对仗等方面形成了一定风格,使其逐步完善。
其中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
《新唐书.宋之问传》中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
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生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以之,号为沈宋。
”《唐书》中也有记载:“唐兴,诗人承隋、陈风流,浮靡相矜。
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好律诗。
”由此可见,宋之问、沈佺期为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人可以说是“格律诗门”的创始人!就上述格律诗的起源本身来看,这既是对前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又是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革新和突破,也是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2、格律诗的传承与发展格律诗自唐朝逐渐定型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传承不衰,受人青睐,这是因为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平仄交错,起伏有变,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并非它是古代文人所创,底蕴深厚,深不可测,可登大雅之堂。
从格律诗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格律方面的要求变化并不大,起重大变化的主要在音韵方面。
格律诗写作(3)
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上ຫໍສະໝຸດ 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
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一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
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一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
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今人填词也可以使用《中华通韵》或《中华新韵》作韵典。
(未完待续)
第一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他所归纳的韵类,基本上与唐宋人作词的用韵情况相合。由于词林正韵是平水韵的合并,又比诗韵宽松。清朝以来人们填词都使用词林正韵,现今仍是填词主要使用的韵典。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搜韵网和吾爱诗词网等诗词网站都有词格检测,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正确倒推,有时候用范例来我校我自己校出来也有错。
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
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
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通用。
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五、词林正韵
词林正韵是清人戈载编纂的一部词韵书,书分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他的分部,实际上是依据前人作词用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他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工作,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论词韵之士多据以为准。
戈氏所分的词韵十九部,事实上也是进一步归纳诗韵即“平水韵”而来。十九个韵部所归并的情况是:
格律诗的写作章法及一些名词解释
格律诗的写作章法章法也称结构,格律诗的创作需注意结构,方不致杂乱无章。
格律诗写作的章法一般称之为“谋篇”,具体地讲就是“起承转合”。
古人论作诗的方法,对起承转合是相当讲究的。
所谓起即开始、开头;承,即是承接上句继续表述;转,就是转折、递转,指表述内容的引申或变化;合,就是整合,要上承总合全篇。
换一种通俗的说法,也可以这样来说。
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
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
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下面,主要以杜甫的一首七律《登高》为例,感受一下起承转合的作用与方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起1、起的方法起句: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
意思是起首不能过于花哨,切忌做作。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起联要:“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
这里说首联突兀而起,造成一种不平凡的局面,使读诗开始阶段,就能被吸引。
(一)要自然,忌做作(二)突兀而起,引人入胜(三)也可淡淡而起2、起的作用主要是定基调 。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3、注意的问题犯题:首句容易出现犯题的通病,如诗题《登峨眉山》首句写“峨眉峰耸入霄端”,诗题《月牙泉》,首句写“鸣沙山下月牙泉”。
格律诗创作教案.doc
格律诗中绝句的创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格律诗的相关知识2、了解格律诗的特点3、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写作格律诗二、教学重点1、用韵的规则2、平仄的要求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自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格律诗中的绝句了,不过那个时候我们不谈绝句,只是作为一种知识的结累读起来朗朗上口,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的一种古诗来让大家学习、背诵。
(一)绝句的概念:格律诗,是指自唐代以后形成的有着严密格式和规范的诗体形式,通常称为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旧体诗)。
主要是区别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即古风、古绝、古律)。
(二)绝句的规则:格律诗有着严格的声律、韵律、字句数、句式结构和章节结构等要求,这是格律诗必须遵循的硬性规范。
(1)声律的要求、声律是指诗句中汉字声调的平仄规则。
初学者宜采用新声韵的标准:“平”指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即一、二声字;“仄”指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即三、四声字。
在格律诗中,平仄的排列组合有着严格规定。
它的基本格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韵律.是指格律诗中的押韵规则。
要求诗中偶句末尾字必须押韵,且押韵的字(称韵脚)必须是同一个韵部的平声字。
在当前旧韵与新韵双轨平行、鼓励新韵的形势下,初学者应直接采用新韵创作。
《中华新韵》韵部表只有十四韵,符合现代普通话发音习惯,好学易记。
【附一】《中华新韵》韵部表(十四韵)1、麻:a (ia ua)2、波:o e uo3、皆;ie üe4、开:ai (uai)5、微:ei ui6、豪:ao (iao)7、尤:ou iu8、寒:an (ian uan üan)9、文:en in un ün10、唐:ang (iang uang)11、庚:eng ing ong (iong)12、齐:i er ü13、支:- i ( 即zh ch sh r 的零韵母)14、姑:u(3)字句数.是格律诗对不同诗体的数量限制。
格律诗
历史源流
产生 定形
成熟 改革
产生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 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朓(464年左右—499年)。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 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定形
沈约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 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对仗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词性分为11类。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 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 等)
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联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联绵词多为双 声,叠韵,或即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格律诗
古代汉语诗歌
01 简介
03 创作背景
目录
02 历史源流 04 形成过程
05 平仄介绍
07 区别内容
目录
06 基本句型
基本信息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 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把这种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 诗的定型。
平仄介绍
平仄介绍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 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 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
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第一篇:跟我学写格律诗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格律诗(5)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跟我学写诗第五章五言律绝的四种格式整理编辑:诗词轩在第三章中,我们分析了五言律绝的句式由来,并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五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为了便于区分,标以不同颜色):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2.平起仄收句:平平平仄仄3.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4.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
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联:绝句共四句,两句为一联。
相对:平仄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
相粘:平仄相同,即平对平、仄对仄。
下面用一个实例来说明口诀的运用: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
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
小贴士: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
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
而排列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分辨时,更让人一目了然。
接下来,开始根据口诀排格式。
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1.仄起仄收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仄起’。
格律诗词写作易出现的问题
格律诗词写作易出现的问题格律诗词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文学艺术的高峰。
现在,在报刊杂志上、网上经常能读到今人写的格律诗词。
说明在世风日趋浮躁的时候,还有许多人热爱古典文学格律诗词,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经常看见不按格律诗词规则来写的“格律诗词”。
可能有人说:“这是诗歌探索改革,格律诗词也要与时俱进”。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格律诗词有一千多年的悠长历史,在它诞生、发展、成熟以来,已形成了完整的创作规则和要求,包括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等,已经得到历史的认可。
如果违背,那就不是格律诗词了。
比如京剧唱念做打有它的一套程式,和西洋歌剧相区别,用歌剧的一套演京剧,那就不是京剧了。
格律诗词的与时俱进,是内容的变化,只要是客观反映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人民,就是与时俱进。
如清末诗人沈汝瑾五律《朝议》、《闻道》,丘逢甲的组诗《送颂臣之台湾八首》,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七绝《对酒》,齐白石的七绝《自嘲》、《题不倒翁》,等等,都是与时俱进、文笔精妙的好诗。
历史名人孙中山、何香凝、毛泽东、鲁迅、于右任、黄炎培、陈叔通、徐特立……他们既是伟大的革命者,也都是近代格律诗词造诣很高的诗人。
当代人写的格律诗词中常见以下几种问题:一,不按格律诗词的平仄要求写“格律诗词”这类诗词除句式和字数符合格律诗词的要求外,诗词句中不论平仄,所以不能算是格律诗词。
如最近见一国家级学会的期刊,里面有“十六字令”多首,不讲平仄,平声韵和仄声韵混押(写此文毫无批评诗词作者之意,故文中不举实例),实在不能算“十六字令”。
但词的意思不错,如果把标题改为“诗词一组”,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吴老玉章1961年曾写过八首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诗,记叙自己参加革命、追求真理的历程,诗中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信心和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
八首诗都是四句七言,其中四首完全符合七绝的要求,另有四首各有一二句平仄不合。
在《中华精典诗词鉴赏》丛书中收集这八首诗时,标题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八首”,编辑这样处理就很得当。
赞航天员格律诗
赞航天员格律诗《赞航天员》宇宙茫茫路几重,英雄探秘驾飞龙。
星辰作伴巡天际,日月同辉耀九重。
勇破云霄惊浩渺,敢辞尘世赴苍穹。
归来仍带星河气,壮志千秋耀汗青。
衍生注释:“宇宙茫茫路几重”的“几重”表示宇宙的广阔无垠,路途遥远而未知。
“驾飞龙”这里是一种象征手法,把航天飞行器比作飞龙,寓意着航天员如同驾驭神龙般驰骋宇宙。
“九重”在古代神话中表示天的最高处,这里指非常高远的太空。
“浩渺”形容宇宙的广大无边。
“汗青”指代史册,表明航天员的壮举将永载史册。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是赞美航天员的勇敢和伟大事迹。
情感方面,表达出对航天员既敬重又钦佩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首联通过描绘宇宙广阔而航天员毅然踏上探索之路,先营造一种宏大的氛围。
颔联把星辰日月纳入其中,以星辰作伴、日月同辉的美妙景象体现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独特体验,使画面感十足。
颈联中的“勇破”“敢辞”这两个词突出了航天员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尾联“归来仍带星河气”描绘出航天员从太空归来带着独特的风范气质,“壮志千秋耀汗青”将这种壮举提升到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高度。
作者介绍:鉴于没有太多信息表明作者,从此诗内容推测,作者应是一位对航天事业饱含热情与崇敬的人,很可能是一直关注着我国航天发展,被航天员不断进取突破的精神深深打动,从而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此诗。
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举办科普航天知识的讲座。
在讲座的结尾,主持人激情澎湃地说道:“同学们,航天员们不断探索太空的壮举是那么震撼人心,正如诗中所说‘勇破云霄惊浩渺,敢辞尘世赴苍穹’,他们怀着无畏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宇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
”例子二:在航天博物馆里,导游给游客们讲述航天员的英勇事迹。
当提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卓越贡献时,导游引用“星辰作伴巡天际,日月同辉耀九重”,来说明天宫之途的美妙以及航天员所创造的辉煌情境。
例子三:电视节目里正在制作一档关于航天英雄的专题片。
在节目进行到高潮部分时,旁白沉稳有力地念出“归来仍带星河气,壮志千秋耀汗青”,提醒观众航天英雄们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们的每一次太空之旅都像一颗恒星镶嵌在历史的天空,永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
格律诗创作中的几种用韵的区别所谓“挤韵”是指诗文中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干扰了韵美效果。
格律诗,一般来讲可以错律但不允许错韵,诗中的韵脚如大楼的基石。
基石不稳固,楼易倾覆。
用韵如下棋调子,如战场遣兵。
没有规则用韵,就不叫格律诗了,不如叫顺口溜或打油诗更好。
声律之声有好几种戒;韵律之韵也有十几种忌。
譬如忌出韵。
(也称落韵)。
如诗押了“一东”之韵,又去押“三江”之韵或“八庚”之字韵,这就是出韵。
又如忌复韵。
忌同义字作韵,如六麻韵“花、华、葩、…”,七阳韵“芳、香、…”,在一诗中双押就是复韵。
也忌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
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
初学者特别要注意,“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不罗嗦了,现在讲讲什么叫撞韵和挤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七绝·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第三句白脚的“处”与韵脚“酥,无,都”皆是押乌(u)韵,撞了韵,为平仄通押(混押)。
但这首诗,却让人感觉不到撞韵的弊病,整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因为韩愈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把其做成了“活韵”。
作者在第二句用了“近却无”。
这样整句的句读重心落到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读起来就活了!什么叫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过多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
比如:《七绝·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振波浪清自解:2山,挤韵了,也称犯韵、冒韵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振波浪清自解:7岸,撞韵了。
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脚处的“岸”与韵脚“间、山、还”都为安(an)韵,撞了韵。
但作者在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活韵”了,把“撞韵”之伤消于无形。
创作格律诗
创作格律诗《春日闲游》春阳暖照步悠然,芳草盈眸绿满川。
蝶戏花丛风细细,吾心沉醉乐无边。
衍生注释:“春阳”就是春天的太阳。
“盈眸”的意思是充满视野。
“乐无边”表示快乐的心境没有边际,形容极度喜悦。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的一次悠闲出游。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出游时那种闲适、快乐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首先是白描,像“春阳暖照步悠然,芳草盈眸绿满川”直接描写出春天阳光和煦,眼中满是青草绿遍河川的景色,不用多余修饰,简洁生动地展现出春日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运用了借景抒情,通过对蝶戏花丛和风细细的描写,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吾心沉醉乐无边”,把内心的快乐情绪融入到景色之中,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介绍: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像是一个热爱生活、在寻常日子里能够发现美的人。
也许是一个平日忙于俗务,但在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也禁不住诱惑,外出踏青,然后怀着满心的喜悦写下这首对春天充满赞美的小诗的人。
运用片段:例子一:朋友邀请我周末去公园玩,我满心期待,回复他说:“就像那首诗写的‘春阳暖照步悠然,芳草盈眸绿满川。
蝶戏花丛风细细,吾心沉醉乐无边。
’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期待啊。
”例子二:学校组织春游,大家都非常兴奋。
在前往目的地的车上,我站起来跟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像诗里写的那般,‘春阳暖照步悠然’,定能感受无尽的美好,享受春游的乐趣。
”例子三:在户外露营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时,我和家人分享:“你们看这儿的美景,让我想起一首诗‘春阳暖照步悠然,芳草盈眸绿满川。
蝶戏花丛风细细,吾心沉醉乐无边。
’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的美好画面之中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创 作
叶
亚
东
目录
一、七言格律诗
二、格律诗创作的一些要求
三、格律诗创作的一些技窍
四、个人创作
格律诗词,反映了唐宋一个时 代的文学艺术发展高峰。格律 诗词从它的产生、发展、成熟, 有着其完整的创作规则和要求, 包括字数、句式、平仄、押韵、 对仗等等,已经得到了历史的 认可。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历代格律诗词创作者们,用挚 热的情感和辛勤的汗水,或讴 歌,或鞭笞,留下一篇篇脍炙 人口的不朽名句。
四、个人创作
七律-送别 桥头折柳送夫君, 暗掩绢巾拭泪痕。 窗薄难遮窥杏蝶, 身单偏作断肠人。 但凭空枕三更梦, 聊寄浮生几度春。 翘首荷花依月处, 一期一纸贴篱门。
七律-自题 曾也吟台唱大风, 而今只恨腹空空。 斜依楼月三更冷, 遥约参商两不通。 心下千言呼欲出, 天涯百感适何从? 人生苦乐年华去, 留却文章一笑中。 七律-自画像 天性不羁非是装,文刀毕竟太张狂。 月圆月缺逢时少,人走人来嫌酒凉。 吟罢霜枫吟积雪,绞干脑汁绞枯肠。 书生不动愆诛笔,打虎谁开第一枪。
2、什么是平仄: 在现代汉语汉字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 古汉语则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现代汉语已经将入 声字分散到其它四声中去了,只是在诗词创作时,我们按按 韵书标明入韵。也有按《中华新韵》标准写诗的,但按要求 要标注为新韵。《中华新韵》是直接现代汉语发音四声将阴 平、阳平规定为平声字,上声、去声规定为仄声字。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指四声中的 平声,平指平直,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仄指曲折, 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 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格律诗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但我也常常写一些仄韵诗: 霜菊平秋色,重阳尊老节。 登高望梓乡,几度寒江月。 笑口言珍重,感情当互动。 天边月一轮,牵手婵娟共。 同饮交杯酒,生当为好友。 知音今结缘,风雨相牵手! (群里搞笑诗一首) 闻声听有新情况,文倬连忙张眼望。 嫌犯翻新又一招,当心假象迷真象。
在近体诗形成的唐朝时期,中国地域广大,交通十分不 便,南腔北调比现在要厉害得多,一个相同的字可能念 出好几种音来。南方人念得顺口的诗,北方人念起来就 拗口。那么,怎样才算押韵呢?一般都以唐韵十三辙为 正宗。唐朝兴起于山西陕西一带,所以唐朝的主流语言 与现在的普通话还都是属于北方语系,语音没有很大区 别。但毕竟相差了一千多年,现在有些字是仄声字,在 唐韵中为平声;而有些字现在念平声,在唐韵中又是仄 声字。一个字在唐韵中是平还是仄,只能查韵表。写格 律诗词,一般按《平水韵》押韵。但现在也有按《中华 新韵》押韵的(要求标注为新韵)。
二、格律诗创作的一些要求
1、平仄要求: 有些人学写诗词,除句式和字数符合格律诗 词的要求外,句中不讲究平仄,尽管略通意 境,但也算不上是格律诗。
2、押韵: 押韵不仅是格律诗的要求,也是各种诗歌的要求,只是 要求严格的程度不同而已。绝句和律诗要求每联的末尾 一字押韵,即绝句第二、四句末尾押韵;律诗要求第二、 四、六、八句末尾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 韵,不允许平仄韵混押。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也可押韵,五 律以首句不押韵为正例,七律以首句押韵为正例。因为 律诗是四韵诗,所以首句的押韵就比较自由,宋诗中往 往在首句中押邻韵。古诗可以换韵,但律诗是不能换韵 的。词则不同,每一曲调都有其特殊的规定,有平声韵, 有仄声韵,有一韵到底的,有中间换韵的。押韵是指韵 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 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 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3、失对、失粘: 律诗和律绝的平仄格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就 是平仄的相对和相粘。 1)相对是指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 和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在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 互对立。这个规则就是“平仄对立”,如果违反了这个 规则就叫“平仄失对” 2)相粘就是下一联的出句和上一联的对句的平仄在节奏 点上的字要相粘。所谓“粘”就是粘连在一起,平粘平, 仄粘仄,也就是平仄一致。这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第 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在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 是相粘的。这个规则叫“平仄相粘”,如果违反了这个规 则就叫“失粘”。
怎么才是犯孤平, 还可以理解为第二 四六字为“仄平仄” 时,全句不能只有 一个平声。如果二 四六字都是可平可 仄时,就是:仄仄 仄平仄仄仄,或者 仄仄仄平仄仄平。
1)凡是“平仄平”,要注意避免尾三平,所以句 尾字是平声时,第五字必是仄声;句尾字是仄声 时,第五字必是平声。 2)凡是“仄平仄”,要注意不能犯孤平。如何防 止?二四六字必须是“仄平仄”时,第三字或第五 字中必须有个平声。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避忌 1、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 复出现,此乃大忌。 2、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 “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韵,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 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 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 押,即为出韵。
1)本句内救,前字拗,后字救。如平平仄仄平的句子, 写成了仄平仄仄平,第一个字该平而仄,犯了孤平。补 救的办法是把第三个仄声字改为平声:仄平平仄平,这 样就行了。 2)本联内救,出句拗,对句救。如出句是平平平仄仄的 句子,写成了仄平平仄仄,对句原是仄仄仄平平,改为 平仄仄平平,实现了拗救。
2、避字: 这里的避字不是指回避皇家的姓名字,而是一首诗中要 回避相同的字。 句之内叠字,一 字多义的字用其 不同意义不算重 复;首联或尾联 的出句和对句用 相同的字以示勾 连也不为重复。 咏物的诗,诗中 不要用题目字。 避字这一条规则 不是很严格。
中仄中平平仄仄(避孤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2、七言律诗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按照 韵律书上的韵脚,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三四、五六句要工 整对仗;同时要严格执行平仄要求。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脚(第一 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 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 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 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 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 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对”和“粘”的作用是使诗的声调有变化而不单调, 朗读起来和谐,从而加强了音乐美感。如果出句 和对句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重复了;如果上 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不粘,上一联和下一 联的平仄就重复了。这样的重复就失去了音乐美 感。所以,在格律诗中绝对要规避失对和失粘。
4、四平头: 律诗颔联和颈联中四句开头的 字词词性一致、词义重复且联 式相同的称为四平头,还列为 了“碍格”,原本只限于中间 两联(颔联和颈联),但现在 认为平头不只限于中间两联 (首、尾联都包括)。四平头 的说法始于清代,但没有人为 之下定论。有人认为,判断平 头,五律重点看每句前两字。 七律重点看每句第二字。广义 地说,只要四句中每句头部的 词性结构雷同,就算“四平头”。 虽说是只可意会的东西,应该 说好诗应尽起平收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避孤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避孤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避尾三平) 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避孤平)
1、什么是格律诗?------符合下列规则的近体诗
1
2 3 4 5
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长于八句的叫长律, 也叫排律。 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
偶句入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奇句不入 韵,一韵到底,一般押平声韵,偶见仄韵诗。 律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首联、尾联可对仗也 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偷春 格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 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三、格律诗创作的一些技窍
1、变格拗救: 凡是平仄不符合正常格律的句子就叫“拗句”。拗 句和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三平尾、三仄 尾的句子都是拗句。为了避免出现“孤平”以及 “三平尾”、“三仄尾”的诗句,诗人就采取了一些 特殊的规则,特定平仄格式进行补救。这就叫 “拗救”,经过拗救的句子就是变格。
拗救是写作格律诗词的一条至关重要的规则。拗,是指 诗中某字的平仄不合要求;救,是允许进行扑救。拗而 救之,不算违例,体现出格律诗词写作规则对平仄的要 求既严格、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写格律诗词,要在符合 以上规则的前提下,把意思表达清楚,还要具有艺术性, 确实很难。有些词汇,既可以用平声字组成,也可以用 仄声字来替换,如“月亮”两字是仄声,写得艺术一点 叫“玉兔”,也是仄声,如要用平声字来表达,可叫 “冰轮”、“婵娟”。但“黄”字就不行,和它相同或 相似的“橙”、“金”都是平声,找不到替它的仄声字。 但在诗中讲到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时,用字不合平仄, 又躲不过去,拗了,要补救,方法有二。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首句平起平收式
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