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的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三传一反
![化工原理三传一反](https://img.taocdn.com/s3/m/c494c9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0.png)
化工原理三传一反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质量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和物质传递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理论。
其中,物质传递是化工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物质的传质过程和传质原理。
本文将围绕化工原理三传一反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理论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物质传递中的传质过程。
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不同相之间传递的过程,常见的传质过程包括气体与气体之间的传质、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液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以及固体与液体之间的传质等。
在这些传质过程中,物质的扩散、对流和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是三种基本的传质方式。
扩散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传递的过程,它是传质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
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运动而导致物质传递的过程,它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则是指在传质过程中,物质在相界面上的传递过程,它对于界面处的传质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讨论物质传递中的传质原理。
传质原理是指在传质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原理,它是物质传递过程的基础。
在传质原理中,三传一反是指扩散、对流和传质界面的质量传递三种传质方式,以及反应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反应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是指在化工过程中,物质的传递过程与化学反应过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传质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化工过程。
总之,化工原理三传一反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涉及了物质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对于化工工程师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三传一反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工程设计、工艺优化和生产操作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化工原理三传一反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应用和实践。
六壬的基本课——三传四课与月将
![六壬的基本课——三传四课与月将](https://img.taocdn.com/s3/m/6cea0d2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2.png)
六壬的基本课——三传四课与月将古人说的袖占一课,神乎其技,其实就是说的六壬术。
一提到六壬,大家就会想到三传四课,三传揭示事物的开始、中间、结果这个过程,四课是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当月将加时后,天盘动而生阳,地盘静而生阴。
阴阳化为四课,天干为阳,第一课天干上所得的数叫干上阳神;第二课为干上阴,也叫阳中阴。
地支为阴,支上所得的数叫支上阳神,为第三课,也叫阴中阳。
支上阴神为第四课,也叫阴中之阴。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阳 干 阴 干 阳 支 阴 支客 外 事 对 象 内 事自 身 人 口 其 它 家 宅四课起法:四课是以日干支为参照,从天地盘上截取四个特例组成的。
如上例午月甲戌日卯时。
甲(甲的寄宫是寅)上为巳,巳上为申;戌上为丑,丑上为午组成四课。
这就是:四课巳 申 丑 午甲 巳 戌 丑月将起法月将与月建不同,月建是以月节为分,月将是以月气为分,月将和月建正好成六合关系,详情如下:雨水-----春分 亥将春分-----谷雨 戌将谷雨-----小满 酉将小满-----夏至 申将夏至-----大暑 未将大暑-----处暑 午将处暑-----秋分 巳将秋分-----霜降 辰将霜降-----小雪 卯将小雪-----冬至 寅将冬至-----大寒 丑将大寒-----雨水 子将六壬月将之用法:1、月将为太阳,为福德之神。
2、临干。
3、射宅。
4、空不为空(但实践中空就是空)。
5、龙德课是发用为太岁月将乘贵人。
6、天烦课是斗系日本,太阳加四仲。
7、太阳照武宜擒贼。
《心印赋》:“月将独为福德神,能除殃咎祸难侵,喜事能成忧事散,本命逢之见的真”。
“月将前支或后支,三位占来作此时,或进或退事多疑,退保无灾进喜期”。
注解;如子为月将,丑为前支,亥为后支,若逢之吉,逢进为有喜,逢退为无忧。
《六壬类聚》:“月将乃幽冥之司,福德之神,在日为福,在辰为龙德,宅命光辉。
临用、命皆吉。
临元武贼必败,乘天空,空亡亦为光耀之象”。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 第四章 三传类比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 第四章 三传类比](https://img.taocdn.com/s3/m/c8609d17fad6195f312ba6a7.png)
4.2.2 柯尔本类似律
雷诺类似律或忽略了层流底层的存在,普朗特正 对此进行改进,推导出普朗特类似律:
冯卡门认为紊流核心与层流底层之间还存在一个 过渡层,于是又推导出了卡门类似律:
契尔顿和柯尔本根据许多层流和紊流传质的实验结果, 在1933年和1934年,得出:
简明适用,引入了流体的 重要物性Sc数。
24
根据薄膜理论,通过静止气层扩散过程的传质系数可定义为:
25
在紧贴壁面处,湍动渐渐消失,分子扩散起主导 作用,在湍流核心区,湍流扩散起主导,传质系 数与扩散系数成下列关系
另外,δ的数值决定于流体的流动状态,即雷诺 数。
26
4.4.2
同一表面上传质过程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设有一股温度为t2 的流体流经温度为t1的壁面。传递过程 中,组分A、B从壁面向流体主流方向进行传递,传递速 率分别为NA、NB。可以认为在靠近壁面处有一层滞留薄 层,假设其厚度为y0 ,求壁面与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
边界层厚度
1904年普朗特首先提出
39
4.5.1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边界层的定义
流体在绕过固体壁面流动时,紧 靠固体壁面形成速度梯度较大的 流体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 流速相当于主流区速度的0.99处到固 体壁面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的形成与特点
Re x 2 10 5
vl Re
以此两式计算管内流动质交换系数结果很接近。
17
18
紊流
19
例题: 试计算空气沿水面流动时的对流质交换系数hm和每 小时从水面上蒸发的水量。已知空气的流速 u=3m/s,沿气流方向的水面长度l=0.3m,水面的温 度为15 ℃ ,空气的温度为20 ℃ , 空气的总压力 1.013*105Pa,其中水蒸汽分压力p2=701Pa,相当 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
传质
![传质](https://img.taocdn.com/s3/m/99ea240fb7360b4c2e3f6435.png)
反应器中,相际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子扩散传质的基本定律及扩散系数
1、浓度——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占份额的表示。 浓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工程热力学”中学过的质 量成分、容积成分和摩尔成分都能反映各组分所占 份额。传质计算中更多采用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1)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某种组分
1 1 18.5810 T 2 M M B A 2 p AB ΩD
6 3 1 2
DAB
(cm 2 /s)
(6)
由(6)式看出: DAB= DBA
p — 总绝对压力(atm)
AB — 碰撞直径(又称核距) , AB
A B
2
( , nm, 109 m)
对流扩散只能在流体中进行。(机理同热对流)
由于传质设备中的流体常常是流动的,当流体相
对于固定表面有宏观运动时,如气体或液体掠过
固体表面、或气体掠过液体或固体表面时的质交
换过程是工程上重要的传质方式,称为“对流传 质”。 对流传质是发生在两相交界面上的传质现象。液 体表面蒸发或溶解(溶入液体);固体表面升华 (变为气体)或渗透(如流体进入固体称渗透)。 注意对流传质与对流扩散的区别。
例如海水淡化 冷冻法: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 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蒸馏法:加热海水时水蒸发为蒸汽,然后冷凝为 淡水,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2、定义
传质——混合物中由于浓度差而引起的质量传递 过程。 传质常伴随传热,如: • 衣物等的晾晒(类似于湿球温度计);
• 空调室内冬季采用喷雾使空气加湿;
如无法查表,可按下式估算
5 12 Vc 6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四章-三传类比
![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第四章-三传类比](https://img.taocdn.com/s3/m/6ee9d06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2.png)
相当于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
38
4.5 边界层类比
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是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处理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依然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难题
实际工程问题:靠近固体 壁面的一薄层流体速度变 化较大,而其余部分速度 梯度很小
➢ 远离固体壁面,视为理想流 体--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
➢ 靠近固体壁面的一薄层流体, 进行控制方程的简化--流动 边界层
27
❖ 在薄层内取一微元体,那么进入微元体的热流为 由温度梯度引起的导热热流、由进入微元体的传 递组分本身具有的焓。
稳定状态时,微元体处于热平衡,满足下列关系式:
令
无因次数为传质阿克曼修正
系数,表示传质速率的大小、
方向对传热的影响。
28
得 边界条件为
令
得方程的解为:
代入边界条件,最后得到流体在薄层内的温度分别为:
水蒸 汽的汽化潜热r=2463.1kJ/kg,Sc=0.6.,Pr=0.7。 试计算干空气的温度。
2.试计算空气沿水面流动时的对流质交换系数hm和每小时从 水面上蒸发的水量。已知空气的流速u=3m/s,沿气流方向
的
水面长度l=0.3m,水面的温度为15 ℃,空气的温度20℃,
空气的总压力1.013*105Pa,其中水蒸汽分压力p2=701Pa,
➢边界层厚度
1904年普朗特首先提出
39
4.5.1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边界层的定义
流体在绕过固体壁面流动时,紧 靠固体壁面形成速度梯度较大的 流体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
流速相当于主流区速度的0.99处到固 体壁面间的距离定义为边界层的厚度
边界层的形成与特点 Re vl
平板绕流
Re x
v0 x
三传基础
![三传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a8df930376baf1ffc4fad4c.png)
——动量传输系数,又称运动粘度,m2/s,单位体积动量 梯度所传递的动量。
yx
动量传递 u1 梯度
yx
u2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剪应力和变形速率满足线性关系。 非牛顿流体:剪切应力和变形速率之间不满足线性 关系的流体。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韦森堡效应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1841年,该假说由普阿节尔通过实验验证。
牛顿(Isaac.Newton,1642-1727)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在科学上最 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牛顿的成就,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概括得最为完整:" 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 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 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 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N N m kg m / s 2 3 m m s m2
力 能量 动量 3 2 2 m m m t
流体的动量传输也就是力能的平衡与转换过程
本章小结
流体的概念和特征
流体的密度和重度
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
作用力、能量、动量
第二章 流体流动的基本特征
2.1 流体流动的起因
2.3(3.1) 流体的粘性及牛顿粘性定律
流体的粘性
粘性:流体内在的阻滞流体流动或变形的性质。
粘性力:由于粘性而产生的阻滞流体流动的力。 粘性是分子内聚力和流层间分子热运动所引起的动量 传递的表现,是流体的固有性质。
牛顿粘性定律
1686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假设:“流体 两部分由于缺乏润滑而引起的阻力与速度梯度成正比”。
传输原理总结hun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传输原理总结hun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ttps://img.taocdn.com/s3/m/a11632fbc8d376eeaeaa312f.png)
冶金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
du dy
d (u ) dy
动 量 通 量
动 力 粘 度
速 度 梯 度
运 动 粘 度
动 量 梯 度
15:46:13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传输原理》绪论
10
“三传”类比
热量传输——傅里叶定律:Fourier’s law
对于各向均匀同性的材料,在一维温度场中,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
Limestone Blast Furnace Coke Sinter
Basic Oxygen Furnace Ladle Furnace Vacuum Degasser
Teeming Ladle Tundish Coke Oven DRI-unit CCmolds Coal Scrap
Coke Elec. Arc Furnace
15:46:13
冶金工程学院《冶金传输原理》绪论
7
课程内容
1. 2. 3. 4. 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 管流及其能量损失 冶金中的动量传输
一 、动量传输
二 、热量传输
1. 热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2. 导热(基本定律、微分方程、 解析解;数值解) 3. 对流换热 4. 辐射换热 5. 冶金中的综合传热
1960 年前后,出现了“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或“传递现象” 这一课程,各先进工业国家都将传输原理列入理工科大学的必修 课。此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R.B.伯德等人合著的《传递现象》 一书问世,这是最早将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现象归于一体的教 材,用统一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三种传输现象。 70年代后期,冶金传输原理普遍作为冶金、材料类理工科专业 的专业基础课;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冶金传输原理已经 成为现代冶金与材料工程的理论基础。
6 质量传输基本概念汇总
![6 质量传输基本概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46e32116fc700abb68fca5.png)
c ci
i 1
n
分子量 (g)
x
i 1
n
i
1
pi xi p
浓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以双组分A、B 的混合物为例,它们的关系为
ρ= ρA + ρB kg/m3 ωA= (ρA / ρ) %
C = C A+CB
mol/m3
ωB= (ρB / ρ) %
χA=(CA / C) %
χB=(CB / C ) %
m ol
N A kc cA
对流传质系数
浓度 差
m3
对流传质 摩尔通量
m
s
mol
m s
2
2. 通过相界面的传质,如铁水真空脱气(液—气),钢 水中夹杂物沉积与上浮(液—固),石灰石砂高温分解(固— 气)等,该类相间传质往往与物理化学过程同时发生,极限为 相间平衡。
相间平衡与组分的构成比例、性质、温度及压力等因素有关,
浓度附面层 有浓度梯度的区域叫浓度附面层
C -Cw =0.99(Cf—Cw)
3.传质通量
(1)速度
A 相对于静止坐标: i 组分运动速度=vi (m/s)
v
多组元混合物,质量平均流速
摩尔平均流速
v v
i 1 i i i 1
1
n
n
i i
n 1 n vm ci vi xi vi c i 1 i 1
生在单相内,有的存在与异相之间,这些带有物质传递的过
程 —— 质量传输(简称传质)。 产生传质现象是由于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在两相之间未达 到平衡或在同一相内未达到均一,从而引起原子、分子或其它
流体的传递。正如速度差的存在是动量传递的动力,温度差是
一些基本概念化工基础
![一些基本概念化工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1ce8d2a3169a4517723a396.png)
i
③ 微差压差计
化工生产中的传热、传质过程以及化学反应大都是在流体流动
下进行的。流体流动状态对这些单元操作有较大影响。 表2-1
流体的压缩性
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如果不随压力及温度变化,这 种流体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可压缩流体:流体的体积如果随压力及温度变化,则称为 可压缩流体。 实际上流体都是可压缩的,一般把液体当作不可压缩 流体;气体应当属于可压缩流体。但是,如果压力或温度 变化率很小时,通常也可以当作不可压缩流体处理。
1. 流体静力学 2. 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3. 流体的流动现象
4. 流动阻力 5. 管路计算 6. 流量测量 7. 流体输送设备 要求 掌握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
能进行管路的设计计算
流体
流体的概念:人们把运动时物质内部各部分会发生相 对运动的特性称为流动性,并把气体与液体统称为流 体。
流体的特征: 静止流体不能承受剪应力;
P70,17题
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1)压强与压强差的测量
①金属弹簧管式压强计(测表压)
② U形管压差计
结构:一根U形玻璃管, 内装密度为i的指示液,指示 液与被测液体(密度为)不互溶,且i > 将U形管两端分别与1-1ˊ及2-2ˊ相连通,当P1不等于 P2 , 指示液出现高度差R , R为压强计的读数。
例:如附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存有密度为900 kg/m3的 液体。容器上方的压力表读数为42kPa,又在液面下 装一压力表,表中心线在测压口以上0.55m,其读数 为58 kPa。试计算液面到下方测压口的距离。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
![化工基础知识点(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c7e2db02768e9950e73877.png)
化学工程基础—李德华编著(第三版)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化学工业与化学工程掌握:1. 化工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三传一反)。
可以为一个空或四个空。
2. 化工生产过程可认为是由(化学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所组成。
第7页。
3. 化工数据: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所有物理量都可以由(7)个基本单位导出。
会简单的换算。
了解:1. 化学与化工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化工以化学学科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化学通过化工来实现其研究价值。
区别:规模:“三传”(传动、传热、传质)对反应的影响;实现原料预处理和产物的后处理涉及了“单元操作”;经济性;安全性;环保;等等工程问题。
2. 化工过程开发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逐级经验放大法;数学模型放大法第二章 流体流动过程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 1. 流体是什么?流体是气体与液体的总称。
2. 流体具有哪些性质? 具有压缩性;无固定形状,随容器形状而变化; 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产生相对运动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知识点: 1. 概念:密度,比体积,重点是压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之为压力,用符号p 表示。
2. 压力中需掌握单位换算,以及绝对压力、真空度、表压、当地大气压之间的关系。
atm 1(标准大气压)O mH mmHg Pa 2533.1076010013.1==⨯=3.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适用条件,19页2-9。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4.静力学方程在U形管上的压力测量。
重点是会选取等压面,等压面选取的条件是(静止的,连通的,同一种流体的同一水平面)。
第三节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1.体积流量,质量流量,体积平均流速及它们之前的关系,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公式22页的2-15,2-16。
2.定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即为质量流量为常数。
23页的2-20。
3.背过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并理解每一项的物理意义。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32ef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1.png)
传播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一、传播学的概念和范畴1.1 传播学的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递和观念传播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1.2 传播学的范畴传播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传播理论、传播技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伦理、传播政策等内容。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2.1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传播、现代传播和后现代传播。
传统传播强调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现代传播强调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影响,后现代传播强调传播的多样化和非线性特点。
2.2 传播学的流派和学派传播学发展出了多个流派和学派,主要包括传统传播、行为主义传播、符号学传播、建构主义传播等。
三、传播学的基本理论3.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传播、媒介、受众、效果等。
3.2 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学有多个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理论、双向传播理论、传播效果理论、媒介理论等。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4.1 传播媒介的种类传播媒介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印刷媒介、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等多种类型。
4.2 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印刷技术、电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传播的受众与效果5.1 传播受众的特点和分类传播受众具有多样性和特定性,主要包括:个体受众、群体受众、大众受众、特殊受众等。
5.2 传播效果的研究传播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两部分。
研究主要关注信息接收效果、态度改变效果等。
六、传播伦理与政策6.1 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传播伦理主要受到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影响,主要包括:真实性、公平性、公共利益等原则。
6.2 传播政策的制定传播政策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维护传播秩序和社会稳定而制定的政策。
主要包括:信息管理政策、版权保护政策、传媒监管政策等。
七、传播学的应用领域7.1 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新闻报道、编辑发布、新闻写作等。
第二章流体流动过程
![第二章流体流动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4c89d3302020740bf1e9b18.png)
2-1.3 流体的压强及其测量 2 压强的基准
压强大小的两种表征方法 绝对压力 ---以绝对真空为基准 表压
---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
表压=绝对压力-当地大气压 真空度=当地大气压-绝对压力
表 压 绝 对 压 强 大气压线 大 气 压 真空度 绝对压强 绝对零压线
2019/4/12
12
向上: 向下:
2019/4/12
当液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说明作用在此液柱上诸力的合力为零, 即: 化简得: p2A- p1A - gA (z1- z2)=0
p2 = p1 + g (z1- z2)
(1)
(2)
或:
p2 p1 z1 z2 g
p2 = p0 + g h
若液柱上表面取在液面上,令 z1- z2 = h,则上式可写为: (3)
或
u1 A2 u2 A1
对于在圆管内作稳态流动的不可压缩流体
u d u2 d
适用条件
2 2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式仅适用于稳定流动时的连续性流体。
2019/4/12
26
思考: 如果管道有分支,则稳定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又如何?
m1 m m2
m m1 m2
uA u1 A1 u2 A2
2019/4/12
24
2-2.1 流体定态流动时的物料衡算
qm1
v1 1
对于在控制体内作稳态流动的流体,
控制体 v2 2
qm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
1
qm1 qm 2
2
A1u11 A2u2 2
25
2019/4/12
讨
论
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 即:ρ=常数,可得到
传输的基本原理以及特性
![传输的基本原理以及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6bb0cabb8f67c1cfad6b896.png)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特点是运用到较多高等数学和物理方面 知识,课程难度较高、内容深。 要求课前预习。 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跟上。 课后要及时复习与总结。 多作习题、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问题多问。
考核:出勤+平时作业+考试(闭卷)+实验成绩
绪论
(1)传输过程:物质或能量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转移
例如:钢铁冶金过程中的高炉炼铁、转炉炼钢、铁 水脱硫都是一个高温化学反应过程。 •如何实现高温? •如何实现化学反应?
此外,传输现象还存在于制冷工程、机械工程、生 物化学工程及环境工程等领域。Leabharlann 材料加工过程中的传输现象:
➢ 合金熔炼过程中组分的混合 ➢ 冲天炉熔炼中焦炭的燃烧 ➢ 热处理过程中组分的扩散 ➢合金液充型过程散热、铸件的冷却及组分的再分配 ➢ 异质合金焊接及焊接过程热传导
气体分子间距大,常温下约是分子直径的10 倍。常温常压下分子间距为3.3x10-7cm,分子有效 直径约为3.5x10-8cm。只有当分子间距很小时才会 出现斥力,因此,通常称气体为可压缩流体。
宏观:
液体有一定体积,有自由表面(引力作用); 气体充满容器,无自由表面(引力小、热运动); 液体几乎不可压缩; 气体可压缩性较大。
1960 年前后,出现了“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或“传递现 象”这一课程。期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R.B.伯德等人合著 了《传递现象》一书,这是最早将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现 象归于一体的教材,用统一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三种传输现 象。
我国自1980年以来,冶金类院校就将《传输原理》作为冶金专 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
• 掌握动量、热量和质量三种传输过程的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和解析方法,及传输理论在材料加工与成 形过程中的应用。
冶金传输原理
![冶金传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6eefbe29b89680203d82579.png)
冶金三传原理及相似性第一章 概述1 冶金的分类冶金: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
共同特点:发生物态变化 固→液态物理化学变化 原料与产品的性质、化学成分截然不同1.1钢铁冶金原料是矿石 产品是钢铁钢铁工艺流程:长流程 高炉—转炉—轧机 短流程 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电炉—轧机(1)高炉炼铁:烧结矿或球团矿(铁矿石造块)、焦炭(煤炼焦)、熔剂−−→−冶炼 铁水面临主要问题:能源和环保。
(2)非高炉炼铁:天然块矿、粉矿或造块、块煤或气体还原剂、熔剂−−→−炼制海绵铁(3)转炉炼钢:铁水、废钢、铁合金、氧气、造渣剂−−−→−一次精炼钢水 (4)电炉炼钢:废钢(海绵铁)、铁水、铁合金、造渣剂−−−→−一次精炼 钢水1.2有色金属冶金原料是矿石 产品是有色金属(1)重金属:铜(造锍熔炼)、铅(还原熔炼)、锌(湿法冶炼)、锡(火法精炼)(2)轻金属:铝冶金、镁冶金(3)稀贵金属:锂冶炼、铍冶炼、钙锶钡制取、金银提炼1.3传输原理传输原理(动量、热量、质量传输) 简称“三传”传输是指流体的(输送、转移、传递)⎪⎭⎪⎬⎫⎪⎩⎪⎨⎧物质传递过程传热过程动力过程的统称。
⎪⎭⎪⎬⎫⎪⎩⎪⎨⎧质量热量动量的传递与输送⇒⎪⎭⎪⎬⎫⎪⎩⎪⎨⎧质量传输热量传输动量传输−−−→−类似统一性(基本概念、运动规律、解析方法类似)传输原理从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输理论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广泛应用于冶金、材料、机械、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
冶炼过程:高温、多相条件下进行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传输过程⇒冶炼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动力学),不涉及化学反应→冶金原理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的过程。
所以,冶金传输原理即为冶金 中的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理论,它已成为现代冶金过程理论的基础。
第二章 动量传输2.1流体的概念物质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可以无限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其变形的速度即流动速度与切向力的大小有关,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2.2 连续介质流体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物质。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b61d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d.png)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是一门探讨自然现象和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速率的课程。
将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原理)的共性归纳为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三传")的原理系统地论述,将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由经验分析上升为理论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化工过程中三传现象的机理及其数学描述。
确定边界条件从而分别求出过程的解析、数值解或转化为准数关联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工程中传递问题的能力,为在工程上进一步改善各种传递过程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及控制过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具体为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非牛顿流体中的传递现象、粘弹性及广义牛顿流体连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及其应用、边界层方程及其应用、湍流理论评价、能量方程、对流传热的解析、温度边界层、平壁和楔形强制层流传热的数学描述、湍流传热的解析计算、自然对流的传热过程等。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理论课讲解时应注意对化工过程中"三传"的类似关系进行研究理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专业中有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共性问题,课后注意安排一定量的习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相结合,以讲授为主,电化教学为辅,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强调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如何根据具体过程建立其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平时考勤及作业20%+期末考试成绩80%,满分100分。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流体流动导论1.牛顿型流体的粘度2.非牛顿型流体的类型3.圆管中的层流流动说明与要求:(1) 掌握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得基本概念。
第二章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导论1.动量、热量与质量的通量表达式2.总衡算方程3.微分衡算方程说明与要求:(1) 掌握总质量衡算方程、总能量衡算方程与总动量衡算方程(2) 单组分系统、多组分系统的微分质量衡算方程、微分能量衡算方程与微分动量衡算方程。
应用三传原理的
![应用三传原理的](https://img.taocdn.com/s3/m/ad3be6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2.png)
应用三传原理的文档一、引言二、什么是三传原理1.概念解释2.三传原理的应用领域三、三传原理的原理解析1.传递性2.相似性3.传导性四、三传原理的应用案例1.电子商务2.社交媒体3.科学研究4.文化传承五、三传原理的优势与局限性1.优势2.局限性3.如何克服局限性六、总结1.三传原理的重要意义2.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在信息传播领域,三传原理被广泛应用,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三传原理的概念、原理解析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同时也探讨了三传原理的优势与局限性。
最后,我们对三传原理的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什么是三传原理1.概念解释三传原理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即传递性、相似性和传导性。
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信息在传播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式。
2.三传原理的应用领域三传原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等。
它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规律,从而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成功率。
三、三传原理的原理解析1.传递性传递性是指信息在传播中能够被顺利传递给接收者的能力。
这种传递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或媒介进行,例如口头传递、书面传递、网络传递等。
信息传递的顺利程度与传递路径的畅通和接收者的接收能力密切相关。
2.相似性相似性是指信息在传播中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这种相似性可以体现在信息的内容、形式和呈现方式上。
相似的信息更容易引起接收者的共鸣和接受,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
3.传导性传导性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扩散到更广泛的范围,通过不同渠道和途径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传导性取决于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和覆盖面。
四、三传原理的应用案例1.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领域,三传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宣传和营销策略中。
通过传递性,商家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潜在消费者;通过相似性,商家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展示和推荐,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通过传导性,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产品信息,并进行购买。
三传基础
![三传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30f55775acfa1c7aa00cc4c.png)
Q Q1 Q2 Q3 或 Q A1u1 A2u2 A3u3
复杂管路计算
复杂管路计算:分段计算,最后合成。 经济流速,Q一定时,u↑,D↓,运行费↑,投资↓ 。
例题] H=20m, 吸水管长L1=10m, 压水管长L2=1000m, 管径均为
d=500mm, 沿程损失系数ξ=0.022, 不计局部损失, 设计流量为 Q=0.2m3/s, 如果要求2-2截面的真空度为4.4kPa 试求: (1)水泵安装高度 解: u2=Q/A=1.0186m/s 对1-1与2-2应用伯努利方程 (2)水泵的功率
1 1 2 L 1 2 p1 gz 1 u12 p 2 gz 2 u2 1 u2 2 2 d 2
3
3
u1 0;
z1 0;
p1 p2 4.4kPa
L1
L2
2
H
解得: h z2 4.42m
h 1
2
1
对1-1与3-3应用伯努利方程
p1 gz 1
I
V II III IV
1/30 1/61 1/120 1/252 1/504 1/1014 6.0
h失 u
2
平方阻力区
lg(Re)
层流底层 紊流核心
b
b
b
> 湍流光滑管区 ξ = f (Re)
< 湍流粗糙管区 ξ = f ()
≈ 湍流过渡区 ξ = f (Re,)
0 ,即: r
0
代入上式,得: C1 0
u z p r r z 2
u z p r r z 2
p p P2 P 1 C z z L
凝固原理讲义-凝固过程中的传热
![凝固原理讲义-凝固过程中的传热](https://img.taocdn.com/s3/m/5c9d799db7360b4c2e3f64ef.png)
-1
-3
-2
-1
0
1
2
3
x
2
铸件的温度场
——绝热铸型的传热
33
砂模中的温度分布为:
T (x, ) Tm erf ( x )
T0 Tm
2 m
y
tm
t0
2020/3/25
浇注金属 x
铸件的温度场
——绝热铸型的传热
34
金属中的凝固状况:
金属与铸模接触壁处热量平衡方程式:
假定液态金属无过热度,金属内部没有热阻
qRm qRi
Rm Ri
铸件断面的温差与中间层断面温差之比 或是铸件热阻与中间层热阻之比
K2
T3 T4 T2 T3
qRn qRi
Rn Ri
铸模断面的温差与中间层断面温差之比 或是铸模的热阻与中间层热阻之比
T1
T3 铸模
T2
29
铸件
T4
K1<<1, K2>>1
金属铸件在非金属铸模中的冷却
T1
铸模 铸件
对流热流密度 q Φ A
h(tw t f ) W m2
2020/3/25
基本概念
14
影响对流给热的因素: 1 流体速度: 强制性流动和自然对流 2 流体的物理性质: 导热系数,比热,密度,黏度 3 给热面的几何尺寸,形状,位置
对流给热系数:
f (v,,c, ,,Tw ,Tf , L,)
界面热阻与气隙。 界面层传热量的计算。
q hi (Tis Tim )
2020/3/25
基本概念
5
所谓“三传”,即金属凝固过程是一个同时包含动量传输、质量传输 和热量传输的三传耦合的三维传热物理过程,即使在热量传输过程中 也同时存在有导热、对流和辐射换热三种传热方式。
《食品工程原理》章节练习一、绪论
![《食品工程原理》章节练习一、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353e1f24b35eefdc9d3335c.png)
《食品工程原理》章节练习一、绪论一、填空1 同一台设备的设计可能有多种方案,通常要用()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2 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包括()、()、()、()和()。
3 奶粉的生产主要包括()、()、()、()、()等单元操作。
二、简答1 什么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单元操作有哪些?2 “三传理论”是指什么?与单元操作有什么关系?3 如何理解单元操作中常用的五个基本概念?4 举例说明三传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5 简述食品工程原理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地位。
三、计算1 将5kg得蔗糖溶解在20kg的水中,试计算溶液的浓度,分别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表示。
已知20%蔗糖溶液的密度为1070kg/m3。
2 在含盐黄油生产过程中,将60%(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添加到黄油中。
最终产品的水分含量为15.8%,含盐量1.4%,试计算原料黄油中含水量。
3 将固形物含量为7.08%的鲜橘汁引入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得固形物含量为58%得浓橘汁。
若鲜橘汁进料流量为1000kg/h,计算生产浓橘汁和蒸出水的量。
4 在空气预热器中用蒸气将流量1000kg/h,30℃的空气预热至66℃,所用加热蒸气温度143.4℃,离开预热器的温度为138.8℃。
求蒸气消耗量。
5 在碳酸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已知在0℃和1atm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3体积的二氧化碳。
试计算该饮料中CO2的(1)质量分数;(2)摩尔分数。
忽略CO2和水以外的任何组分。
6 采用发酵罐连续发酵生产酵母。
20m3发酵灌内发酵液流体发酵时间为16h。
初始接种物中含有1.2%的酵母细胞,将其稀释成2%菌悬液接种到发酵灌中。
在发酵罐内,酵母以每2.9h增长一倍的生长速度稳定增长。
从发酵罐中流出的发酵液进入连续离心分离器中,生产出来的酵母悬浮液含有7%的酵母,占发酵液中总酵母的97%。
试计算从离心机中分离出来的酵母悬浮液的流量F以及残留发酵液的流量W(假设发酵液的密度为1000kg/m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速度场随时间而变化引起的,当它=0时, 速度场稳定流动;
右边第二项 (v )v
称迁移加速度(位变加速度或对流导数),由速度 场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当它=0时,速度场均匀流动。
25
上述讨论不仅对速度场成立,对其他场量 如密度、压力等也都成立。
V=Fv(x,y,z,t)整个流场中的速度分布——速度场; P=Fp(x,y,z,t)整个流场中的压力分布——压力场; ρ=Fρ(x,y,z,t)整个流场中的密度分布——密度场; T=Ft(x,y,z,t)整个流场中的温度分布——温度场; C=Fc(x,y,z,t)整个流场中的浓度分布——浓度场。
3
第一篇 三传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热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4
第一章 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1.1动量传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2描述流场运动的方法 1.3流场的描述 1.4流体微团运动分析 1.5速度边界层的概念
5
1.1动量传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7
2.2流场的描述
在欧拉框架下,对流体流动的状态及其变化规
律的描述,除速度场之外,还须知道其流场内 的压力分布(即压力场)和密度分布(即密度场)。 一般情况下还应有温度场,因为温度除对流体
的密度、压力等场量有直接影响之外,往往还 强烈地影响着流体的物理性质,如粘性。这些
场量都是描述流场的基本物理量,当然在一些
流体的一切属性(速度、压力、密度、温度、 浓度等)都可看作坐标与时间的连续函数,利用 连续函数的性质。
13
流场
一是拉格朗日法;二是欧拉法。 速度、压力、密度、温度等,流场在空间的 变化行为有梯度、散度和旋度。
14
流体微团
可认为它是由质点组成的微小的流 体单元,微团中的各质点的参量可能有所 不同。(在研究流体运动时,经常取微元 体来分析,列出微分方程)
vy
v y y
vz
v y z
az
dvz
d
v z
vx
v z x
vy
v z y
vz
v z z
24
dv v (v )v
d
左边是加速度(或叫做随体导数),它描述了 流场中某一流体质点的速度变化情况;
右边第一项
v 称时变加速度(当地加速度或区域导数),
22
用欧拉法研究问题时,流体质点的运动 规律用数学公式可做如下描述:
v v(r, )
(2-6)
这里的r是空间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下可 等价为:
v v
x y
vx (x, y, z, ) vy (x, y, z, )
vz vz (x, y, z, )
(2-7)
这里的v因为是空间位置的函数,故v本
特殊情况下还应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场量,如电
磁流体力学中的电磁场等。
28
上述场量中有一部分是标量,另一部分是矢量,
要描述它的特征及其在空间的变化行为就不得
不引入场论中的:
1.梯度 梯度是流场中流体物理量(如)在空间变化 快慢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来源于等值面的方 向导数。所谓等值面就是某一场量在空间量 值相等的一个曲面,方向导数则是指场量函 数值在空间某一方向上变化程度的一个数学 概念。
身是一个场量,叫速度场。
23
假设速度场有一阶连续的偏导数,用欧拉法描 述的流体运动的加速度在直角坐标系中,x,y,z 三个 坐标轴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
ax
dvx
d
v x
vx
v x x
vy
v x y
vz
v x z
ay
dv y
d
v y
vx
v y x
8
物质受力和 运动的特点
一类物质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的 作用下可以无限的变形,这种变形称为 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其变形的速 度即流动速度与切应力的大小有关,气 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另一类是固体, 它能承受一定的切应力,其切应力与变 形的大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9
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10
连续介质模型
Ux
u x
z
u y
x
Uy
u y
z
u z
x
Uz
u z
y
但流体在变形及流动中,也存在有本方向的速度变率,
u x
如 x 等,这是下面散度的概念。
33
2、散度
散度是表示流体体积膨胀(或收缩)速度的。
定义:在流场中取包围某点 a 的封闭曲面 Ω,曲面
所包围的流体体积为 V(如图);当 V→0 时,对单位体积、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曲面流过的流体体积,即:单位体积的 流体体积流量。
流体
动量传输就是研究流体 (即气体与液体)在外界 的作用下运动规律的一门 科学,它的研究对象自然 就是流体
6
可流动性与可压缩性的体现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流体则呈现出盛放它的容器 的形状,而气体还要充满盛放它的容器的体积。。
所谓可流动性就是指流体在任意小 的切应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明显的 变形,而一般的固体则不会。可压 缩性是指在压力的作用下,流体的 体积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欧拉法研究的不是流体质点,而是空间点, 在被流体充满的空间的每一个点上,描述出 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如果每一空间 点上流体运动都已知道,那么整个流体的运 动状况就清楚了。
由于不同时刻流体质点经过空间某一固定点的
速度是可测定的,所以在欧拉法中以速度作为
描述流体在空间变化的变量,研究流体速度在
空间的分布。
在单位时间内,且在 X 方向仅有 dx 增量,所以
dux
u x x
dx
u x y
dy
u x z
dz
u x t
dt
dux
u x x
dx
ux
z
uz+duz
uy
uy+duy
ux+dux x
y
uz
35
同理:
du y
u y y
dy
duz
u z z
dz
在单位时间内该微元体的净体积流量: dQ=udA
grad
f
( p)
lim
n0
f ( p) n
f ( p)
n (2-12)
式中 n—过某点等值面的法线方向;
f(P)—场中的点函数,代表某
一物理量。
31
梯度来源于方向导数,但本身却为矢量, 其正方向规定为沿等值面的法线方向并 且指向函数值增大的一侧。
在直角坐标系下梯度常写为:
运动就清楚了。从数学上可描述为:通常是用初始时刻质点的坐
标作为区分不同质点的标志,不同的(a,b,c)代表不同的质点,
这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可以表示为:
r r(a,b,c, )
(2-1)
17
拉格朗日法(Lagrange.J.L(法))
特点:分析流体各个质点的运动,来研究整个流
体的运动。
这里 r 为质点的位置矢量,在直角坐标系下 式(2-1)可表达为:
体积流量 dQ=Un*dA
·a ΩV
单位体积流量
lim Un d divU
V 0 V
(2-14)
式中:Un—微元 dΩ 面上的法向流速;
Un d —通过曲面Ω的体积流量。
34
现假定流场中包围 a 点的封闭曲面有一个六面体的微团,体
积为 dxdydz,各方向均有流体的流入及流出。
由拉氏法描述的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
v
dr
d
dr(a,b, c, ) d
a
d
2r(a,b, c, d 2
)
(2-3)
19
它在直角坐标系下的表达式为:
v x
dx(a,b, c, ) d
v y
dy(a,b, c, ) d
v z
dz(a,b, c, ) d
x x(a, b, c, )
y
y(a, b, c, )
z z(a, b, c, )
(2-2)
a,b,c 常被称为拉格朗日变数。
18
对式(2-1)中如固定 a,b,c 可得到不同
时刻某一固定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固定 可
得到同一时刻不同流体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分布。如上式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可给出
流体力学中一般对流体都作连续介质的 假定,即认为流体是由连续分布的流体 质点所组成。这种流体质点尺度很小, 数学上可以近似认为是一个点,但具有 着宏观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力、速度等。
11
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
从宏观上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认为流体是在 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物质,即连续介质。 实践证明采用这个模型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其结果是能满足要求的。这样流体的一切特性, 例如压强、温度、密度、速度等都可看成是时 间和空间连续分布的函数,流体力学的问题可 以用连续函数这个数学工具来进行研究。
29
图2-1 方向 导数与梯度
今有一标量f,P为场内的任一点,场量 值为f,取P沿l方向上邻近一点P′的场量 值为f (P′),如图2-1所示,则场量在P 点沿l方向的变化率为:
11)P0liPm' 0
f
(P') f P0 P'
(P)
f ( p) ( l ) P0
(2-
30
即流场中某一物理量在某一方向, 单位距离上的变化量(变率)。梯度定 义为取值最大的方向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