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视图及第一视图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基本视图画法

1.2正投影与三视图

1.3简单叠加体的三视图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1.1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

第一角法(第一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亦称第一象限法。

第三角法(第三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

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亦称第三象限法。

1.1.1第一角画法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l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我国的投影体制:

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必要时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一般在国营企业,所有的图纸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一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 依此类推(如下图)

/ %

J Jr

仰视图

后视图

a)

I LJ 一

■ 1 1—

主视图

-.14.J ---------------------------------- ⅛

MlJ

代\

∣-≡>⅛

\

J P 弋」

⅛⅛⅛

L

F b ''⅛j

1

J S.

俯视图

,

-1

1.1.2第三角画法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除美国(ANSl)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第三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 依此类推(如下图)

底视图

- 、

顶视图

左视图

I ; —

-M 右视图

⑴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不同 ⑵反映机件的部位有所不同

1.1.3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比较

;

--- ----- --------- ------- ---- - - --- - ------- - ------- I

第三角画法

I

i 顶视 ∕√

I !

前 I

I i i

上i

i ~LΓ 勒口“

1

左前视 右

'

」I

Γ^⅞1 i [

_____ 下_!

I 左 ―右

I

俯视 '~前—第一角画法

1.2正投影与三视图

正投影:才教若所学的主要内瘩.斜投夥

El 的方向垂血于般裁BlH 且技此

1.2.2三视图的形成

a.正面投影面用

C.水平投影面用

三投影面之间两两的交线

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 、OY 、O 表示;

三根轴的交点O 称为原点。

W

Z

b.侧面投影面用

水平面

1、三视图:采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同时向三个投影面投影,所得三个投影图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

及位置关系

主视俯

左视

1.2.3体的三面投影

、体的投影

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体的所

O

V

有表面的投影总和

二面投影与三视图

1.视图的概念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主视图——体的正面投影俯视图体的水平投影左视图一一体的侧面投影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F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主视左视

高相等且平齐、俯视左视宽相等且

对应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高

1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主视图反映:上、下、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前、后

左_C

I 右

下 左

刖 后 上

三视图的画法

a、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b、确定主视方向(最能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一般先画岀主视图

C、根据三等关系画岀俯视图和侧视图(不可见部分轮廓线用虚线画岀,对称线、轴线和圆的中心线均用点划线画岀,由大到小、由外形到内形及3个视图配合作图将三个视图画岀,使每个部分符合长对正(用竖直辅助线画标准)、高平齐(用水平辅助线画标准)、宽相等(用45。斜线画标准)”的投影规律。

*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先画主体部分,后画次要部分。

2、几个视图要配合着画。

不要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一

般是先画主视图再确定左视图和俯视图

3、各部分之间画出分界线

4、描深时先画圆或圆弧,后画直线,不可见

轮廓部分用虚线画出,对称线、轴线和圆的中心线均用点划线画出。

、简单叠加体的叠加形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形体之间 一般有轮

廓线

分界

1.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

2.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