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

合集下载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

国外的会计发展史(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

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的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

12世纪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地。

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它所发行金币“杜卡特”已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

与此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

上述变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

”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萌芽、产生及获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新篇章。

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

中西方财务理论发展演变

中西方财务理论发展演变
中西方财务管理 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演变
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演变
一、西方财务管理 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演变
(一)三阶段说 (二)四阶段说
(一)三阶段说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传统财务管理理论阶段 投资财务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阶段
第四阶段 新财务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
理论产生背景: 1、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
(1)理性预期理论 (2)不对称信息理论 (3)产权理论 (4)期权理论 (5)公共选择理论
2、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理财范围和理财环 境变化
第四阶段
新财务理论阶段
(20世纪70年代--?)
财务管理研究情况: 1、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管理不仅重视 对现金流转的研究,而且重视对企业控制权 及其运动的研究 2、重视对理财环境研究 3、探讨国际企业财务管理 4、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财务活动的影响及 相关策略 5、总部经济问题研究
4、研究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唯一的基础理论。 5、本期财务管理的特点 (1)内容上,财务管理重点是对财务 管理概念的争论。 (2)实务上,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财 务控制”的具体方法。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93年两则颁布
1、时代背景 ——— 国企改革 2、财务管理研究的重点 (1)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研究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 之间的分配关系、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 两步利改税、承包制、租赁制、税利分流。 (2)研究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 (3)财务的职能 (4)提出宏观财务和微观财务的问题
综合理财论向现代理财论转变的三个重要标志 2、财务学的中心议题转向探讨个人、企业、社会如

西方会计理论目录word版

西方会计理论目录word版

第一章现代会计的演变P1目的:简略回顾西方国家现代会计的演进过程重点:复式簿记的产生等难点:20世纪初会计的发展第一节 19世纪前的会计发展P21494年威尼斯的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是第一本描述复式簿记制度并提供会计记录论据的著作。

第二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会计发展P7折旧会计资本与收益区分成本会计报表审查制度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以来会计发展P9财务会计的形成公认会计原则重视收益确定税收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电算化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思考题:1、什么是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第二章财务会计理论极其研究方法P19目的:理解什么是会计理论并简略了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重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难点:实证研究方法第一节会计理论的性质P20会计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会计实务,以便更好地理解会计实务,会计理论还用来开拓会计理论、完善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主要有三个层次:(1)结构性理论。

这类理论与数据的收集程序和财务陈报的机制有关,它试图说明现行会计实务,并预言会计师对某些情况将会如何做出反映或对特定事项将会如何进行陈报。

(2)解释性理论。

该理论着眼于事物或事项以及用来表示它们的名词或符号之间的关系。

(3)行为性理论。

该理论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及会计报告和报表的行为或决策作用。

第二节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论P25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第三节会计学属性和会计理论验证P40思考题:1、什么是实证法?第三章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目的:了解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过程,理解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重点: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难点:会计原则第一节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与发展P43会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原则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二节推动会计原则发展的主要组织P53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会计学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政府准则委员会财务经理协会第三节会计假设和基本会计原则P58一、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期间二、基本会计原则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客观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第四节会计准则的制订准则制订的政治化准则制订的中立性思考题:1、如何理解会计准则制订的政治化与中立性?第四章财务会计概念框架P84目的: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重点:财务会计报表要素难点:会计确认与计量第一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性质与发展P84第二节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P91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第三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P99相关性可靠性第四节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特征的新发展P103FASB的SFAC N0.8(2010)第五节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要素P111资产负债产权业主投资分派业主款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第六节财务会计的确认与计量P118会计确认:(1)可定义性(2)可计量性(3)相关性(4)可靠性第七节现金流量信息、现值与公允价值P123第八节对FASB概念框架的评价P128第九节概念框架的改进P130IASB和FASB的联合研究项目思考1、如何理解收入与利得的区别?2、如何理解费用与损失的区别?3、如何理解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实证会计理论P134(重点)目的:了解实证会计研究的特点,掌握相关的主要研究结论重点: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结论难点: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一节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P134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区别(解释与预测)图3-11.1规范性会计理论的局限性2 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2.1 发展阶段2.1.1 信息含量研究2.1.2 契约关系(经济后果)研究第二节实证会计研究的基础概念P1371 代理人理论(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基础)1.1 所有个体都是理性的且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1.2 代理关系与代理问题1.3 代理成本1.3.1 在代理关系中,何方将要及如何承担代理成本?1.3.2 代理成本对代理关系中的各方行为有何影响?1.3.3 会计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个监控机制安排(实证理论最基本的方法)2 契约理论2.1 契约关系(管理契约和债务契约)2.2 旨在降低代理成本或契约成本2.3 契约关系大都基于会计数据约束(产生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3 有效市场假说(EMH)(市场供求平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有效市场假说的概念可用公式表述:3.1 弱式:市场价格充分体现过去交易活动信息。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

西方会计的引入与发展历程(doc 7页)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此,这时的“中式会计”远远落后于“西方会计”是必然的。

二、新中国成立前,西方会计引入的历史概况1.学术方面。

到了清代末年,一批从日本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将西式会计引入我国,并将其传播开来。

这一时期有关著作和论述包括:1905年出版的蔡锡勇的遗著《连环账谱》,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西式簿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

1907年谢霖与孟森合编的《银行簿记学》出版,成为中国继《连环账谱》之后第二部系统介绍西方复式簿记的会计学著作。

此后,徐永柞、潘序伦、安绍云、赵锡禹、奚玉书、朱国璋等会计学者又较系统地翻译介绍阐述了西方会计理论及思想。

1933年在上海开始发行《会计杂志》、《立信会计季刊》,并出版了《立信会计丛书》,进一步传播西方会计理论和方法。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由于一些著名学者均有在美国学习的背景,翻译和介绍的西方会计学术著作以美国的为多,而其他国家的较少。

其中,美国会计理论家佩顿(W.A.Paton)和利特尔顿(A.C.Littleton)合作撰写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由潘序伦翻译介绍到我国,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30年代起至40年代末,中国会计学者自行编著的会计学著作也开始出现。

总的说来,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不高,但也不乏精品之作,如安绍云用英文所著的《会计学大纲》、《中级会计大纲》,选材精当、解释透彻,在高等院校中发行,用作教材。

2.实务方面。

清代末年,尽管在少数企业引进西式簿记的推动下,爱国学者开始利用“西式会计”对“中式会计”进行改良,然而,当时的改良却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过30年代的会计改良与改革之争及其改良与改革方案推行,至40年代,无论政府会计,还是公司会计在革新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政治、组织制度日趋腐败,并最终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会计革新也免不了最终流于形式。

会计理论的演进

会计理论的演进

六、中国近代会计(20世纪初-1949) 西式簿记改革派(改革派) 借贷簿记法是近代科学、完善又合理的一种记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通行于世界各国,且借贷复式簿记理论是最完备的簿记理论。 “收付理论可以说是消费机关的簿记理论,而非工商机关的簿记理论” “改良中式簿记似只能认为改良簿记运动中之一种过渡办法”。 中国改进会计奋斗目标,不是“改良中式簿记”,而是全面引进、推行借贷复式簿记。且申明“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逐将收付簿记完全废除”。
二、会计理论的起源(13-16世纪)
*
*
借贷记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积累了财富。
由于代理商和合伙人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使资本家的财富和年青商人的勇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分担海运风险。
社会制度原因 有财产观念 信贷的发展 资本的积累
9
目标
要素 质量特征 确认 财务 计量
标准 报表
报告盈利 报告现金流 报告财务状况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背景
跨国公司的出现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准则趋同;合并;外币
政治整合化:会计为政治服务
科技高端化:ERP;网络会计
4、长期并存的背景分析 (1)经济因素 成本-效益 (2)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不平衡:京师和沿海为一极,广大的内陆地区为另一极 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会计制度演进的速度放缓,由沿海城市迁往内陆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有六成企业停闭。 (3)文化因素 家长式的社会管理 渐进方式:中式簿记——改良簿记——西式簿记
五、会计理论的近期(20世纪中期以来)
主要理论
1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西方财务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理论、模型和方法不断涌现,贡献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对于西方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介绍西方财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一、财务规划理论的发展在西方财务理论中,财务规划理论是发展最早、影响最广泛的一个分支。

它不仅是企业经营活动总体规划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

财务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财务规划理论属于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方面。

第二阶段,是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财务规划理论经历了一个创新和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模型,例如NPV模型、IRR模型、CFAT模型等,这些模型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阶段,是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财务规划理论进入了成熟阶段,财务决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而是逐渐转向风险投资和融资决策。

我国企业可以借鉴西方财务规划理论的发展历程,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计划,并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企业长期稳健的发展。

二、财务报告理论的发展财务报告理论是西方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企业的业绩管理和信息披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财务报告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财务报告的主要功能是向企业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帮助他们及时分析企业业绩,做出适当的决策。

第二阶段,是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财务报告逐渐成为企业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媒介,也成为了股东和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和投资风险的主要依据。

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现在,财务报告成为了公共财产,需要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

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历史演进西方界关于会计目标的起步较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和完善的体系。

了解西方会计目标研究的演进,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的与借鉴。

按会计目标的地位与作用划分,笔者将西方会计目标的研究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会计目标的概念还未受到广泛重视,仅仅是在中被直接或间接地提及。

早在1921年Simpson的一本著作中,提到“会计的目的”和“会计师的目的”等概念。

193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目标是“有助于的运行,以达到其既定的目的”(Sanders and others,1938)。

从此,会计目标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各种文献中。

1940年,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共同合作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认为,会计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加以汇集、整理与提供,以满足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公众的要求”。

在此期间,坎宁、吉尔曼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间接讨论到了会计目标的概念。

首次将会计目标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G.J.Staubus),他于195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专门研究了会计目标的,提出会计目标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

随后,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在《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中,相当详尽地研究了会计的目标,把会计目标分为中间目标、前提目标和最高目标,认为会计是以数据为手段来帮助人们了解企业。

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与准则委员会”(Committee on Concepts and Standards Underlying 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在其发表的“公开财务报告的揭示准则”中,也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的。

二、20世纪60年代,会计信息系统论被普遍接受后,会计目标的讨论真正受到重视。

1960年,一篇题为“研究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也说到目标的概念及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摘要】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并对其具有反作用,但其发展也要受会计实践发展程度的影响。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会计理论大致经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意义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进了会计实践的发展进程,对现代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会计理论;环境;发展;阶段;成果会计理论发展必然受到会计实践发展的影响,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共识,但学界对会计实践的发展分期却有着不同的认识①。

同会计实践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西方会计理论也经过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成果。

对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分期问题,由于理论界在分析问题切入点及研究问题的着重点不一样,故存在不同认识。

尽管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并不存在原则分歧,但厘清其演进脉络对于认识其发展规律并促进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以西方会计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划分为基础,对其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类与分析,以便为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基本线索。

一、早期会计观念的萌芽与实务进化人类的会计行为可谓源远流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早期的会计行为就已经蕴涵着当今的某些会计理论元素:有些会计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古迦勒底──巴比伦、亚述和苏美尔等文明古国中,即存有政府、古老书面语言与古老商业记录等会计记录的雏型;古埃及的抄写人员在国库等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希腊的财政大臣,已经有了精细的会计责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已经有了编制财务状况表的要求,由于公民权利与纳税申报的财产等级有直接关系,会计已经涉足纳税申报领域;等等。

但从总体上看,早期会计方法均较简单,虽然其间也体现了某种原始会计观念与会计意识,可是仅凭这些并不系统的会计记录,尚不足以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

因此,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文字、记数制度和度量衡制度开始在经济信息的计量和记录中运用,直到13世纪复式簿记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佛罗伦萨诞生之前,由于尚无形成会计理论的社会经济基础,故其发展还局限于单式簿记核算方法形成的阶段。

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综述

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及发展综述李春燕管理会计的发展,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改变了人们的会计理念,标志着会计科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自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是二十世纪初到五十年代。

管理会计的发展起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泰罗发表的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

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如何为提高企业的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的问题受到重视。

于是,“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成为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会计学术界也开始涉及管理会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从1918年开始,哈里森(G.C.Harrison)一直致力于标准成本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有助于生产的成本会计》、《新工业时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科学基础》等著作。

到二十年代,标准成本已经十分普及并有了很大的发展。

1922年,著名会计学家奎因坦斯(H.W.Quaintance)出版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第一次提出了“管理会计”这个名称。

1924年麦金西又公开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管理会计》。

美国会计史学界认为,上述几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管理会计初步具有统一的理论。

但是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管理会计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它只是被看成是在会计上配合推行泰罗的科学管理所作的一些尝试,只是作为原有传统会计体系中的一个附带部分而存在,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

因而总的说来,这个时期的管理会计还只是处于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阶段,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的初级阶段。

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80年代。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进入了所谓战后时期。

这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领域,企业竞争更加剧烈。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作者:卓武杰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而所谓理论是指在一个约定的概念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归纳、推演而形成的对该概念所描述对象的系统性的判断和命题,并由此所产生的一个概念及方法体系。

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实践。

会计理论研究是随着会计实践和会计科学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会计科学分支,它主要运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和表述会计的基本规律和知识体系,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并从本质上指导和推动会计,会计科学,会计实践的发展。

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首尾一惯的理论,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

会计理论它就是一套紧密相联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

在企业乃至社会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功能要素企业绿色会计1. 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1.1西方会计理论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3大阶段。

一是簿记理论发展为会计理论阶段;二是规范会计理论阶段;三是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并存阶段。

首先,簿记理论的形成于约16世纪之前,当时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合伙企业的出现、有关会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货币计量单位的应用,所有这些,为复式簿记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即为簿记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正式描述复式簿记制度,为我们提供会计记录论据的第一本著作,是1494年威尼斯的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

尽管巴其阿勒不是复式簿记的创始人,但他进一步完善,并从理论上总结了复式簿记。

这本书的出版,是会计发展史上、也是会计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

k

■l




会 计 理 论 发 展 必 然 受到 会计 实践 发
展 的影 响 这


果 进 行 了初 步梳 理 归 类 与 分析
此 问题 的 深 入 研 究提 供


以便 ≯

点 已 为业 界 所 共 识 但 学

点 基 本线 索
界对 会 计 实践 的发 展 分 期 却 有 着 不 同 的
认识
’ ‘

m a
de
e t
由于 欧 洲 经 济 的发 展 特
) ;有从 会 计 记 录 方 式 演 进 角 度 对 促 使 会 计 演 变 的 因 素 与 形 成 的 会 计 现 i

有 从 会 计 功 能 扩 展 与 职 能 转 化 角度 对
的划分(冉明 东

15 世 纪 以

0 来近 代 会 计 发 展 做 了 五 个 阶 段 的 笺 分 ( 阎
以 及 职

)商 会 的会 计 账 簿 ( 潘序 伦 1 9 3 3

( 陈今 池

19 9 8
郭道 扬
19 9 1
o
19 8 4 ;
文硕 19 8 7


索科 洛 夫
0

0 曩 i 0 : 曼0
j

0 #
_ =
■一


时期 而 最 终 形 成 具 有 现 代 意 义 上 的借
15
世 纪 末 的 1 4 9 4 年 1 1 月 10 El
重要 成果 题

对 于 会 计 理 论 发 展 的分 期 问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

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行为会计发展进程综述“二战”后,企业管理中对“物的因素”的效率挖掘已达到了极限,致使诞生了行为科学这门挖掘“人”的效率的学科,会计理论学界将行为科学应用于会计领域中,便诞生了行为会计研究领域。

一、美国行为会计发展历史及其成果20世纪50年代行为会计诞生以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其研究规模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行为会计理论体系已基本建立。

具体来说,在美国行为会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酝酿阶段(50年代)。

会计人员开始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会计研究领域。

2.觉醒阶段(60年代)。

其特征是会计研究人员注重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3.扩展阶段(70年代)。

其表现方式是会计研究人员试图以会计研究的成果检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模型。

4.成熟阶段(80~90年代)。

标志为1981年美国会计学会下属的“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的成立和1989年《行为会计研究》年刊的创刊。

这一阶段会计研究人员开始修正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模型,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需要,并将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等整个会计领域。

5.继续发展阶段(90年代以后)。

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

在以上的五个发展阶段中,美国行为会计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涌现出一大批行为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论文,如克里斯?阿基里斯和他的《预算中的人类行为》以及霍普伍德和其著作《会计与人类行为》,都是行为会计学发展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和经典之作。

第二,构建了一批学术平台,如创建了《会计、组织与行为》期刊和“会计、行为与组织兴趣组”,为行为会计理论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保证。

第三,基本上界定了行为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将其界定为人类行为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会计行为学科体系。

第四章近代西方会计的发展

第四章近代西方会计的发展

第四章近代西方会计的发展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第一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成本会计的起源从文艺复兴时期至l8世纪末,成本会计方法几乎没有得到发展。

在这一时期,簿记教科书是为商人的使用而写的,一般不考虑企业内部的交易事项。

16世纪安特卫普的一位印刷兼出版商克里斯托弗尔·普拉廷(ChristopherPlantin)采用了相当于所谓的分批成本计算的方法,并按出版的每本著作分别设立账户。

在这些账户中他记录了每本书的用纸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明确属于该书的印刷费。

成本账户和财务账户是结合使用的,在一部书印完后,作一分录将该账户的余额转入所谓“库存书”的产成品账户。

这个账户反映该书的库存数量和成本,并形成永续盘存记录。

詹姆斯·多德森(James Dodson)在《会计人员或簿记方法》一书中介绍了制鞋者账目中的分批成本计算,并表明了从一个生产阶段到下一个生产阶段的成本流动,在产品的增值和根据鞋的种类对成本进行的分配。

这些先驱式方法对现代成本会计没有任何可追溯的影响。

绝大部分残存下来的前产业革命时代的成本记录有两个共同的特征:①在统驭账户中分解和累计成本;②通过比较产品的总成本及其销售价来决定利润。

二、德国成本会计的产生自17世纪后期意大利式簿记在德国取得统治地位后,德国的簿记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世纪对成本会计研究的兴起,才再次掀起一波会计发展的高潮。

1905年,以弗里德里希·莱特纳的《工业经营的成本核算》为标志,德国成本会计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1906年,德国机械工业协会下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成本会计问题的委员会,l909年,该委员会以《机械厂的成本核算》规范机械行业的成本核算。

l920年,经济制造委员会提出了《成本核算基本方案(草案)》,l921年,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外发表,从而统一了成本核算方法和各种成本概念,建立了成本会计核算制度。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摘要】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并对其具有反作用,但其也要受会计实践发展程度的影响。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会计理论大致经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意义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进了会计实践的发展进程,对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会计理论;环境;发展;阶段;成果会计理论发展必然受到会计实践发展的影响,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共识,但学界对会计实践的发展分期却有着不同的认识①。

同会计实践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西方会计理论也经过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成果。

对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分期问题,由于理论界在分析问题切入点及研究问题的着重点不一样,故存在不同认识。

尽管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并不存在原则分歧,但厘清其演进脉络对于认识其发展并促进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以西方会计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划分为基础,对其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类与分析,以便为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基本线索。

一、早期会计观念的萌芽与实务进化人类的会计行为可谓源远流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早期的会计行为就已经蕴涵着当今的某些会计理论元素:有些会计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古迦勒底──巴比伦、亚述和苏美尔等文明古国中,即存有政府、古老书面语言与古老商业记录等会计记录的雏型;古埃及的抄写人员在国库等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希腊的财政大臣,已经有了精细的会计责任制度;古罗马的,已经有了编制财务状况表的要求,由于公民权利与纳税申报的财产等级有直接关系,会计已经涉足纳税申报领域;等等。

但从总体上看,早期会计方法均较简单,虽然其间也体现了某种原始会计观念与会计意识,可是仅凭这些并不系统的会计记录,尚不足以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

因此,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文字、记数制度和度量衡制度开始在信息的计量和记录中运用,直到13世纪复式簿记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佛罗伦萨诞生之前,由于尚无形成会计理论的社会经济基础,故其发展还局限于单式簿记核算方法形成的阶段。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

浅谈会计理论及其发展1. 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1.1西方会计理论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3大阶段。

一是簿记理论发展为会计理论阶段;二是规范会计理论阶段;三是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并存阶段。

首先,簿记理论的形成于约16世纪之前,当时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合伙企业的出现、有关会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货币计量单位的应用,所有这些,为复式簿记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即为簿记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正式描述复式簿记制度,为我们提供会计记录论据的第一本著作,是1494年威尼斯的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

尽管巴其阿勒不是复式簿记的创始人,但他进一步完善,并从理论上总结了复式簿记。

这本书的出版,是会计发展史上、也是会计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也就是说,到了巴其阿勒这个时代,簿记理论开始形成。

到了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金融危机、高级职员参与股票投机,造成美国经济秩序十分混乱。

当时,会计人员伪造财务数据,假账丛生,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无数企业破产,使美国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

20世纪末和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的需要。

简而言之,在这一阶段会计环境变化,要求会计实务规范化,而会计规范的需要,则又促进规范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这种规范性理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先设定会计假设或目标,进行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导致良好会计实务。

这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渐渐地把实证法引入会计研究,而形成了实证会计理论。

它的代表成果是1986年瓦茨.齐默尔曼著的《实证会计理论》,这本书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把实证会计理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并且逐渐开始了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并存的阶段,开拓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它对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下去。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回眸:20世纪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一、序言为人类创造无比巨大物质财富和灿烂精神文明的20世纪过去了!新世纪将把我们带进更加美好的未来。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值得人们怀念的一百年。

虽然,两次世界大战曾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总的说来,人们还是在和平与发展中度过的。

20世纪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难以—一描述,仅在会计这个领域,过去的一百年就写下了十分辉煌的历史。

会计是经济的晴雨表。

会计理论与方法的任何创新,都旨在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它的进步又密切依存于经济的需要。

会计的早期内容仅包含簿记,记录是它的主要职能,并持续了两三百年,这是因为,仅靠复式簿记,大体已能满足当时对商业活动的反映和控制。

商业社会不仅产生了复式簿记,而且也制约了复式簿记的发展。

突破传统的复式簿记系统、促进会计产生重大变革的动力是工业革命。

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30一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刘昌祚等,1984),标志着工业社会已经到来。

随着制造业的机械化和大工业的兴起,特别是代表现代企业形式——公司制的出现,早期以单纯复式簿记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得到迅速发展,不仅会计的方法更为复杂,会计的服务对象也不断扩大。

19世纪50年代,英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工业化,从而在工业生产、金融、贸易等方面确立了垄断地位。

由其经济力量所决定,英国在19世纪便成为现代会计的旗手。

19世纪末,英国的成本计算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郭道杨,1984)。

20世纪十分明显地改变了各国经济力量的对比,美国的崛起和英国的逐渐没落,可能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这一对比的变化过程。

会计对经济的依存性,在这里也表现得很突出。

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会计的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20世纪会计上的重大成就,基本上都发源于美国。

这些成就主要包括:第一,为维护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政府不仅依法监管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而且依法规范上市公司应予披露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组织权威的机构制订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对外报告的确认、计量、记录和公开披露的依据。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实证会计理论在投资决策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前景,从而做 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实证会计理论还可以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风险和回报率。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可以通过研究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市场反应之间 的关系,帮助投资者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和制定更好的投资策略。
理论创新与更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实证会计理论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会 计实践。
研究方法改进
未来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纵向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会计问题。
实证会计理论的前沿研究问题
01
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 绩效的关系
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实证 会计研究开始关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
实证会计理论在审计中的应用
实证会计理论在审计中也有广泛的应 用。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可以帮助审 计师理解财务报告的生成过程,评估 财务报告的质量,以及确定是否存在 欺诈或错误。
VS
实证会计理论还可以帮助审计师确定 审计程序的有效性,以及评估审计风 险。例如,实证会计理论可以通过研 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之间的关系, 帮助审计师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 风险。
谢谢您的观看
20世纪80年代至

实证会计理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 不断创新和完善。
实证会计理论的意义
深化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理解
实证会计理论通过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实证检验,揭示了 会计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深化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
理解。
指导会计实践
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会计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政策,提高会计信息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

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演进与最新发展一、会计理论流派的甄别和整理:历史的观点历史上,会计理论发轫于对复式记账原理的解释,对复式记账法基本原理的论述标志着会计理论的开端(查特菲尔德,1940)。

这种理论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欧洲进行的,其中尤以“法国学派”和“德国学派”最为显著。

可以说,簿记理论就是欧洲人的理论,是欧洲对世界会计发展所做的贡献。

从研究对象看,最初的簿记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两个中心进行的:一是如何解释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二是如何理解会计的记账立场,即会计主体的设定问题。

对前一个问题的研究,促成了“拟人说”和“拟物说”两个学术派别的出现。

“拟人说”学派主要通过个人债权债务关系来解释复式记账原理,为了保持账户的完整性和适应借贷记账规则,其对无生命的物品与业务等均予以人格化。

该理论主要流行于17世纪。

首先提出者为意大利人拉德威克?弗拉瑞(LudovicoFlori)。

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还有奥地利的伍里曼(Wuliman)和英国的迪克西(Iicksee)等。

应该说,“拟人说”学派开始.了早期会计理论研究的艰难的第一步,为复式记账法的传播和普及作出了贡献。

“拟物说”始于18世纪初,它把所有的业务都非人格化,将“借”和“贷”转化为单纯的记账符号,从而使全部账户的设置和使用能得到更好地解释和理解,为简化复式记账规则和扩大账户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与拟人学派相比,拟物学派是一次创新与突破。

由于它强调账户的统计学和数学方面的特征,因而更具有科学性。

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仑内?达拉泊逛(ReneDalaporte)、欧古里(F.hugli)和德国的谢尔(Schar)等。

对第二个问题的研究,分化出了“业主权益理论”(proprietorshiptheory)、实体理论(entitytheoiy)、剩余权益理论(residualequitytheory)等。

其中业主权益理论和实体理论是两大主流学派。

理论发展具有继承性。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 西方管理会计的概念西方管理会计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由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出发,吸收了现代管理学、信息技术、会计科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

西方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内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会计技术为支撑,以提供与企业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一代会计学派。

2. 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主要表现为会计方面管理信息的开发和统计方法的改进,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开发企业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等管理工具。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主要表现为将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战略体系。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管理会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里,管理会计更多地关注企业整体战略的规划与制定,注重财务信息的管理和公开程度,之前的以预算、成本管理和绩效控制为三大支柱的管理会计工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面临着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特点西方管理会计以预警和决策为核心,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特点:(1)注重企业战略和决策的支持和策划;(2)依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需求,发展出针对不同部门和管理层面的不同形式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3)关注整个企业的金融信息,重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推动会计从被动的资料处理工具向主动的管理工具转变,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4. 西方管理会计的意义西方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1)提高企业计划和执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和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2)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生产力水平;(3)促进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化和公开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4)协助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会计理论演进:基本阶段与主要成果【摘要】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并对其具有反作用,但其发展也要受会计实践发展程度的影响。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西方会计理论大致经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意义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推进了会计实践的发展进程,对现代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会计理论;环境;发展;阶段;成果会计理论发展必然受到会计实践发展的影响,这一点已为业界所共识,但学界对会计实践的发展分期却有着不同的认识①。

同会计实践的发展阶段相一致,西方会计理论也经过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同时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成果。

对于会计理论发展的分期问题,由于理论界在分析问题切入点及研究问题的着重点不一样,故存在不同认识。

尽管在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上并不存在原则分歧,但厘清其演进脉络对于认识其发展规律并促进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以西方会计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划分为基础,对其成果进行了初步梳理归类与分析,以便为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基本线索。

一、早期会计观念的萌芽与实务进化人类的会计行为可谓源远流长。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早期的会计行为就已经蕴涵着当今的某些会计理论元素:有些会计概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代;古迦勒底──巴比伦、亚述和苏美尔等文明古国中,即存有政府、古老书面语言与古老商业记录等会计记录的雏型;古埃及的抄写人员在国库等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希腊的财政大臣,已经有了精细的会计责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已经有了编制财务状况表的要求,由于公民权利与纳税申报的财产等级有直接关系,会计已经涉足纳税申报领域;等等。

但从总体上看,早期会计方法均较简单,虽然其间也体现了某种原始会计观念与会计意识,可是仅凭这些并不系统的会计记录,尚不足以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会计理论。

因此,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文字、记数制度和度量衡制度开始在经济信息的计量和记录中运用,直到13世纪复式簿记在地中海沿岸城市佛罗伦萨诞生之前,由于尚无形成会计理论的社会经济基础,故其发展还局限于单式簿记核算方法形成的阶段。

二、借贷复式簿记理论的出现(一)借贷复式簿记产生的经济环境随着公元11~13世纪欧洲十字军的东征对东西方经济交流的促进,以及商品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贸易额快速增加,遂给有地中海交通之便的意大利北部沿岸城市积累与营运大量财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独资经营方式逐渐地被代理经营和合伙经营方式所替代,企业慢慢演变为一个独立实体,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观念开始形成,会计核算观念开始改变,需要会计人员思考一些通常经济业务背后的业务处理规律。

因此,如果说意大利沿岸城市贷金业主所采用的记账方法逐渐为商人所认可并广泛运用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话,那么历经不同发展时期而最终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借贷复式簿记理论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

(二)借贷复式簿记理论的标志成果13~15世纪几百年间的意大利复式簿记,总体上是处于簿记方法与探索、形成与总结时期,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13世纪初期的佛罗伦萨式银行簿记)、成长阶段(14世纪中叶的热亚那式商业簿记)和成熟阶段(15世纪中叶的威尼斯式银行簿记)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实务探索与理论成果主要有:1202年,数学家莱奥纳多·菲博拉奇(Leonardo Fibonacci,1170~1256年)在《计算之数》(Liber Abbaci)一书中,向意大利人介绍了阿拉伯数字(Arabic numerals),在此之前的意大利会计数字均为罗马记数;1211年间佛罗伦萨银行簿记的两套会计账簿,现珍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切奥·劳伦齐阿纳图书馆(Bibliotheca Mediceo Laurenziana di Firenze),是最早使用借贷用语的复式记录史料;1340年间热亚那式政府运用的簿记记录,现存的当时该市市政厅财务官的两套总账,其中一套为两名财务官(Massari),另一套为两名监督官(Masstri Ragionali),它们记录了该市当年财政状况,称为“热亚那式簿记(Genoese System of Bookkeeping)”;15世纪的威尼斯式商业簿记,具有代表性的账簿有1406年威尼斯政府的总账和多兰多·索兰佐(Donado Soranzo)兄弟商会的总账,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德列亚·巴尔巴里戈(Andrea Barburigo)商会的会计账簿(潘序伦,1933;郭道扬,1984;文硕,1987;索科洛夫,1991)。

15世纪末的1494年11月10日,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的名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 de Artithmetica,Geometeia,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又译《数学大全》)的适时问世,便成为具有特别内涵的会计理论发展上的重大事件。

全书由五个部分组成:(1)算术和代数;(2)商业算术的运用;(3)簿记;(4)货币与兑换;(5)纯粹的应用几何。

论述复式簿记的是第三卷第九部十一篇《计算与记录详论》(Tractatus Particularis de Computis et Scripturis,也有译为《簿记论》)②。

在《簿记论》中,设有37章和2个附录来具体阐述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大致可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至第4章,主要说明财产盘存与财产目录的编制方法,并在第3章列举了一个完整的财产目录编制实例;第二部分为第5章至第37章,主要介绍了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所涉及主要内容有三本账簿、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有关交易的会计分录的编制与分类账的登记、结账与编制试算表的方法、会计凭证的保管、分类账簿的登记规则和登记等;第三部分为两个附录,分别是“商人需要记录的项目”和“分类账过账举例”。

中世纪形成的意大利簿记方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其主要目标是向业主本人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二是还没有严格的会计期间或企业连续经营的概念;三是没有一个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陈今池,1998)。

三、复式簿记理论的缓慢传播(一)意大利簿记理论向大陆国家的扩散15世纪后,由于欧洲经济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为农业经济开始向工业经济转化与过渡,与此同时,其经济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转向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大陆国家,在这种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会计,主要是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工具,而不是作为外部使用者的一种专门信息来源。

再加上当时的账簿主要是由业主个人掌握使用,因而会计理论的发展则主要局限于对意大利复式簿记理论的解释及向德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传播(陈今池,2007)。

但由于受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制,自卢卡·帕乔利以后的大约三百年间,会计理论的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尚未出现实质上的突破。

在中世纪后的这段被学界称之为簿记理论向会计理论过渡时期内,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影响较大:一是初步完成了将借贷复式簿记理论从“拟人说”(Personification Theory)向物的理论推进,“拟人说”理论的形成,主要缘于佛罗伦萨银行簿记原理向商业领域里运用的扩展;二是揭示了复式簿记所固有的平衡机制以及与此相符的财务报表观念;三是在理论上初步确立了财务报表体系结构的基础,即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相互之间的关系,这对后期财务报表的发展以及对损益表的重视均提供了可能。

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由荷兰学者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1548~1620)所著的《数学惯例法》(Wisconstighe Chedachtenissen)一书中(葛家澍、刘峰,1998)。

虽然在后来德国会计界,围绕着复式簿记原理的研究,曾经先后出现过“静态说”和“动态说”等不同理论学说,但不论是瑞士人 F.霍格利(F.Hugli)等人先后提出的“物的二科目说”、“物的一科目说”、“借贷对照说”、“八要素说”、“等式说”、“统一财产科目说”和“三科目说”等“静态说”理论,还是由德国人巴比(Pape)等人所提出的”资本循环说”、“现实理论说”和“动态的二科目说”等“动态说”原理,都是将研究的内容局限于对复式簿记原理的理论阐述之上(易庭源,2001;郭道扬,1999)。

由此可见,16世纪后,学者们这种开始研究会计处理方法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真正原理并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思维方式,为后来会计理论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16世纪初~18世纪这段时间内,尽管在簿记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其对现代会计理论的影响较小,故不能纳入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主流内容的范畴。

(二)16~18世纪簿记理论的主要成果由于16~18世纪欧洲大陆国家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着传播、解释与细化帕乔利为代表的意大利复式簿记原理而展开的。

因此,在其发源地及其它大陆国家,先后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簿记理论著作。

其中代表性的有:1518年,德国数学教师海因里希·施雷贝尔在维也纳脱稿的第一本簿记著作──《新技术著作》(Ayn new Kunstlich),该书虽然是一部数学文献,但其中有一章“采用分录账、商品账、债务账的商人簿记法(Buechhalte durch Zornal Kaps vnd Schuldtbuchauff alle Kauffmanschafft)”,故该书可称之为世界上的第二本会计著作;1534年,意大利数学与簿记教师多梅尼科·曼佐尼(Domenico Manzoni,)出版的帕乔利后又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威尼斯式总帐和分类帐》(Quaderno Doppio Con Suo Giornale);1605~1608年间,荷兰数学家、曾任商行会计和财务监理的西蒙·斯蒂文(Simon Stevin)的《数学惯例法》(Wisconstighe Chedachtenissen,又译《传统数学》)出版,该书第二部分介绍将复式簿记运用于公共会计(称之为“意大利式王子簿记”,Liver de Compte de prince),成为数学和簿记学相互结合的一个典范;1673年,法国路易十四正式颁布12章122条的《商事王令》(Ordonnance deCommerce,又译《商事条例》、《商人法典》或《萨瓦里法典》)中,第三章主要是关于账簿设置、记账方法、破产清理方法,以及财产目录的编制方法等条款,使其成为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会计法规的示范性事件;1736年,英国人约翰·梅尔(John Mair)的《簿记法》(Bookkeeping Methodizd)一书在爱丁堡出版,被誉为“最完美的意大利簿记的典型”;1796年,英国人爱德华·托马斯·琼斯(Edwerd Thomans Jones)的《琼斯的英国式簿记》(Jones’s English System of Bookkeeping by single or Double Entry),创始了“英式簿记法(Engling Bookkeeping)”,其中系统地阐述了簿记的基本原理,被称之为“标准的簿记著作” (郭道扬,1984;文硕,1987;查特菲尔德,1989;索科洛夫,1991;郭道扬,1999;黄炘强,2002;王建忠,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