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与《劳动法司法解释四》深度解读

合集下载

03.20劳务派遣课件

03.20劳务派遣课件

北京智联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12
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竞业禁止赔偿
13
• 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 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 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 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 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 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 司法解释(四)解读
金志勇
修正案解读 修正案概论:
• • • • 同工同酬 “三性”定义 重修门槛 2013年7月1日生效
2
评价:
– 表面上雷声大雨点小 – 实际上暗藏杀机
北京智联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2
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修正案解读 同工同酬
3
•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 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16
•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 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 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 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北京智联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16
2016年9月10日星期六
竞业禁止赔偿
17
•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 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 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 予支持。
– 同类岗位 – 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 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 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岗位谁来定义
北京智联易才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当事人提(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受理,事人就该劳动争议事项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

当第二条仲裁裁决的类型以仲裁裁决书确定为准。

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二)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给付义务达成的调解协议,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双方认为有必第五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原用人单位未支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劳动法司法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法释〔2010〕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特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四条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第六条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第七条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第八条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原最高院劳动争议案件四个司法解释废止,发布新司法解释

原最高院劳动争议案件四个司法解释废止,发布新司法解释

原最高院劳动争议案件四个司法解释废止,发布新司法解释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部分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法释〔2020 〕16号),依据该决定,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四个司法解释自2021 年1月1日起废止。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自2021 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司法解释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2月29日法释〔2020〕2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发生的纠纷;(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发生的纠纷,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发生的纠纷;(五)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发生的纠纷;(六)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纠纷;(七)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发生的纠纷;(八)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发生的纠纷;(九)企业自主改制发生的争议。

《解释四》突显五大立法亮点:工作调动后工龄连续计算

《解释四》突显五大立法亮点:工作调动后工龄连续计算

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四),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劳动争议领域再添一新审判依据。

记者了解到,以海淀法院劳动争议专业审判庭为例,2013年1月该庭收案量已达1379件,单月收案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4%,其中不乏新情况、新问题。

劳动争议审判法官王琰表示,《解释四》在充分权衡劳资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凸显了五大立法亮点。

亮点1非本人原因变更单位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小李在锦程公司担任技术分析师,工作了三年。

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小李和公司其他同事一起,均被安排与锦天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锦程公司未与小李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小李也还在原先的工作场所做着同样的工作,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与工作团队均相同。

在小李自锦程公司离职时,该公司没有向他支付补偿金。

两年后,锦天公司与小李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计算补偿金的工作年限时,锦天公司没将小李在锦程公司工作的三年累计计入,从而双方发生分歧。

法官解读海淀法院王琰法官认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补偿金或赔偿金的计算涉及工资标准与工作年限二者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就工作年限问题产生争议的情况并不少见。

某些集团公司出于业务规划或人员配置需要,在不同的下属公司之间调配人员;也有某些关联企业,出于“吞没”劳动者工作年限或其他不法目的,“同班人马,换块牌子”。

此次《解释四》的出台,继《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9月3日起实施)第10条后,对工作年限连续计算作出了更加具体化的规定,并明确列举出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至新用人单位的五种情况,进一步为劳动者提供维权依据。

亮点2履行竞业限制义务应获补偿陈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技术总监,月薪1万元,掌握公司多项核心技术。

入职时,双方间即签有竞业限制协议,约定陈先生在职期间和离职后一年内均负有竞业限制义务,但未就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数额作出约定。

后来陈先生因身体状况无法适应高强度工作,向公司提出辞职。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的理解与适用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的理解与适用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司法解释(四)的理解与适用作者:张勇健韩延斌王林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当代社会和谐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依法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以下简称《解释(四)》]。

为了便于在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对该司法解释的一些主要问题作如下阐释。

一、关于制定《解释(四)》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深刻变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劳资双方关系的深入调整,劳动法律制度的继续完善,全国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关系复杂化、诉讼群体化、诉求多样化、问题疑难化的特点。

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全国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数量增长多、敏感程度高、涉及范围广、结案压力大的纠纷类型,依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成为民事审判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从全国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情况看,年均收、结案在30万件左右。

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居高,折射出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

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世界经济增速下降,市场信心普遍动摇。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

第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泛交融。

特别是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许多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用人单位谋生存、求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与此同时,劳动者要求增加劳动报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的期望值也逐步上升,这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压力。

用人单位难以满足劳动者诉求时,劳动关系中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条款解读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条款解读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的实施,促使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操作流程,以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企业应加强对劳动法司法解释四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人力资源政策。
协商一致
企业可以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达成书面协议。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和工龄。
依据劳动合同
在某些情况下,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可能由法律规定,企业需遵守。
法定标准
企业应按时支付经济补偿金,避免因拖欠引发纠纷。
避免拖欠
完善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员工权利和义务,减少争议的发生。
感谢观看
THANKS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对于用人单位因劳动者存在过错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限制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的调解
调解不成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的仲裁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仲裁结果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的诉讼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 协商解决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调解解决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金计算年限
04
劳动法司法解释四条款的应用
提前通知
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提前通知员工,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合法解除
企业应确保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解除带来的法律风险。

2024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最新解读(官方版)

2024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最新解读(官方版)

2024年劳动合同法全文最新解读(官方版)引言本文是对2024年最新发布的劳动合同法全文进行解读,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法律,以确保劳动者和雇主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一章总则劳动合同法的总则部分明确了该法律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其中包括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等内容。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本章详细阐述了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包括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期限、试用期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章劳动报酬该章节规定了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报酬的计算、支付和调整方式。

此外,还规定了加班工资、绩效工资等特殊情况下的支付规定。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假本章详细说明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假的安排。

包括法定工时、加班、休息日、法定假日、年假等方面的规定。

第五章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该章节重点关注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包括劳动安全卫生、职业病防治、女职工和未成年劳动者的保护等内容。

第六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本章详细说明了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包括劳动合同的解除事由、解除程序、经济补偿等方面的规定。

第七章劳动争议解决该章节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程序。

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等方面的规定。

第八章法律责任本章详细说明了违反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结论以上是对2024年劳动合同法全文的最新解读,该法律对于保障劳动者和雇主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在遵守该法律的前提下,合理落实劳动合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一、引言部分该解释主要是为了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进行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

二、具体条款与规定1.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解释规定了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时,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

2. 仲裁裁决的类型与审查:解释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以仲裁裁决书确定为准,并规定了用人单位不服仲裁裁决时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

3. 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解释规定了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案件时的审理方式和调解程序________________。

4. 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解释允许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就给付义务达成的调解协议,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________________。

5. 经济补偿与年限合并计算:解释规定了劳动者因非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时,在计算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可以合并计算________________。

6.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解释明确了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多种情形,包括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等________________。

7. 经济补偿的计算与支付:解释规定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如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和月工资的平均数计算,且应当一次性支付________________。

8. 劳动争议的时效与管辖:解释明确了劳动者提起劳动争议的时效和管辖,例如劳动者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提出,且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________________。

新劳动法下法律风险控制

新劳动法下法律风险控制

新劳动法下法律风险控制一、第一部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内容解读与实务操作;第二部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具体内容权威解读;第三部分《特殊工时管理规定(草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重点解读与实务操作。

第四部分《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解析与劳动争议风险预防1、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诉讼管辖可否约定?异地用工如何争取管辖权?2、一裁终局裁决如何申请撤销,可否调解?裁审如何衔接?3、员工调入工龄是否连续?《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实施前后是否有所区别?4、有自主用工变更为劳务派遣,或反之,工龄是否连续?5、关联企业间的员工调动是否工龄承继?关联企业如何认定?6、规章制度未经过民主程序是否一律无效?劳动合同法实施前颁布的制度是否有效?7、10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是否应成立职工代表大会?劳务派遣工如何执行民主程序?8、未约定竞业限制补偿金是否无效?劳动者要求履行应支付100%工资的补偿金?9、单位未及时支付补偿金是否免除竞业限制义务?10、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方可免除竞业限制义务?单位不具有单方免除权?11、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应单位过错离职竞业限制义务失效?12、竞业限制补偿金可否在职期间提前支付或约定提前支付?13、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解除合同应提前3日通知?未通知的后果?14、默示变更劳动合同的方式,一年内提出异议单位变更合同无效?15、单位单方解除合同应征求工会意见,未成立工会是否应报上级工会?16、用人单位营业期限届满,终止合同是否须支付经济补偿金?17、外国人是否使用用劳动合同法?外商代表处是否具备用人主体资格?第五部分:新法下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法律风险控制第一章:企业招聘环节及入职手续办理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控制1、招聘广告的拟定应注意哪些法律风险?2、招聘内容如何与招聘岗位相匹配?3、双重劳动关系对企业用工的法律风险?4、入职审查应当审查哪些内容?5、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注意哪些事项?6、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对就业歧视范围如何界定?第二章:企业用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控制1、企业管理体系如何与劳动合同、录用通知的内容相衔接?2、企业管理体系在修改过程中如何征求员工的管理意见?3、企业各管理制度的内容如何协调?4、企业员工手册与内部单项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企业试用期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四章:员工岗位异动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五章:绩效考核与薪资调整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六章:员工休假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七章:员工加班及特殊工时管理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八章:员工离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控制第九章:经济补偿金管理中的风险及控制第十章:社会保险与工伤事故处理中的法律风险及控制。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最⾼⼈民法院)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法律的若⼲问题,作如下解释。

⼀、【解释的适⽤范围】第⼀条【⽤⼈单位的界定】本解释所指的⽤⼈单位是指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以及依法成⽴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会。

企业设⽴的分⽀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属于本解释所称的⽤⼈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不属于本解释所称的⽤⼈单位,但可以受⽤⼈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劳动合同⾃然⼈、家庭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不属于⽤⼈单位。

(劳动合同法第⼆条;中华⼈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条、第三条、第四条)第⼆条【住房公积⾦争议的处理】劳动者与⽤⼈单位因住房公积⾦发⽣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住房公积⾦管理条例第七条;调解仲裁法第⼆条)第三条【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劳动者以⽤⼈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基本医疗、⼯伤、失业和⽣育保险⽽遭受损失为由,要求⽤⼈单位直接⽀付基本医疗、⼯伤、失业和⽣育保险赔偿⾦发⽣的争议,属于调解仲裁法第⼆条规定的社会保险争议,⼈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以⽤⼈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续为由要求⽤⼈单位补办社会保险⼿续,或者⽤⼈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续,但由于⽤⼈单位⽋缴、拒缴社会保险费发⽣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但应告知劳动者向劳动⾏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调解仲裁法第⼆条;民事诉讼法第⼀百⼀⼗⼀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暂⾏条例第⼆⼗三条、第⼆⼗七条)⼆、【诉讼主体的确定】第四条【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挂靠情形下的主体确定】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因⽤⼯关系发⽣争议,应当将⽤⼈单位和其出资⼈作为共同当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一、解释的适用范围第一条用人单位的界定本解释所指的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以及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不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但可以受用人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自然人、家庭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不属于用人单位。

第二条住房公积金争议的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七条;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三条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而遭受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赔偿金发生的争议,属于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社会保险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手续,或者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但由于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但应告知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二、诉讼主体的确定第四条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挂靠情形下的主体确定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发生争议,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作为共同当事人。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还应当将出借营业执照的一方作为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xx》(以下简称调解xx)、《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一、解释的适用范围第一条用人单位的界定本解释所指的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以及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

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不属于本解释所称的用人单位,但可以受用人单位委托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自然人、家庭和农村承包经营户不属于用人单位。

第二条住房公积金争议的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七条;调解xx第二条)第三条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而遭受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基本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赔偿金发生的争议,属于调解xx第二条规定的社会保险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办社会保险手续,或者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会保险手续,但由于用人单位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但应告知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调解xx第二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二、诉讼主体的确定第四条不具备经营资格和挂靠情形下的主体确定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发生争议,应当将用人单位和其出资人作为共同当事人。

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还应当将出借营业执照的一方作为当事人。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1〕14号)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法》,和《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第二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分别情况予以处理:(一)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二)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第三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四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

第五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纠正原仲裁裁决错误重新作出裁决,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六条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当事人增加诉讼请求的,劳动合同法全文。

新劳动合同法解析、解读、解释

新劳动合同法解析、解读、解释

新劳动合同法解析、解读、解释本文拟从用人单位角度对《劳动合同法》深入解读,以期用人单位能够利用新《劳动合同法》的契机,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解读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愈加严格关联条款:“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解读:本条主要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

与现行规定相比,该条款主要对规章制度制定的民主程序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按现行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归纳起来,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发生法律效力的主要要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制度条款内容合法合理、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

何谓民主程序?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8条的规定,所谓民主程序是指公司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可见,现行规定当中的民主程序主要是“听取意见”。

新规定的主要变化在于,将“听取意见”改成了“讨论……平等协商”,明显加大了工会、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员工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的权利,强化了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法律程序。

对于那些尚未成立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的用人单位而言,如果员工人数较多或者员工工作地点较为分散,按新法规定进行制定规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恐怕效率会较为低下。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

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四劳动合同法 | 最新劳动合同法为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就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受理,当事人就该劳动争议事项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

第二条仲裁裁决的类型以仲裁裁决书确定为准。

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二)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给付义务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五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6篇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6篇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6篇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行为,制定本司法解释。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1.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出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明文件,并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情况。

3. 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自己的身份信息、学历背景、工作经历等情况,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4.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确认。

1. 双方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保护措施。

2. 劳动者应当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 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的,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但应当及时告知劳动者,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劳动合同的变更1.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明确变更的内容、生效时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2.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等原因需要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告知劳动者,并与劳动者协商变更。

3.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需要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并协商一致。

1.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的原则,明确解除的原因、时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

2.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等原因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告知劳动者,并协商一致。

3.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并协商一致。

4.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费用,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五、争议解决1. 因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产生的争议,双方应当首先通过协商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