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合集下载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一)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

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纠纷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二)抢救物品、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

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抢救车内的药品、用物统一规范放置,定期清点记录。

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四)定期进行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五)参加抢救人员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发扬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六)值班护士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对危重症患者或病情不稳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巡视。

(七)遇有抢救患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当班护士应沉着、冷静、分秒必争,首先进行初步紧急处理,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八)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下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向医生复述医嘱内容,取得确认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备查。

(九)抢救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患者病情、抢救过程、时间及所用各种抢救药物,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如患者家属不在,应及时与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一)做好抢救后仪器、物品、药品的清理、补充、检查、终末消毒处理等。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一)将护理安全管理纳人三级质控中,作为质量管理重点进行监管,确保患者治疗和护理安全。

(二)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三)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知晓并演练。

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

(四)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以救治患者生命为中心,尽快稳定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原则:迅速、准确、规范、科学、有序、团队协作。

二、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配备:1.医院应建立危重病人急救专科或急诊科,配备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和护士。

2.抢救工作应有临床抢救组,组长是急救科或急诊科主任,组员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相关专业医生和护士,并根据患者情况随时组织其他专业人员参与。

三、抢救工作的流程:1.急救通知:当接到危重病人抢救通知时,医务人员应迅速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2.到达现场:医务人员应快速抵达抢救现场,并对环境进行判断和处理,保证抢救环境安全。

3.评估和初步处理:医务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明确病情,并进行初步的抢救处理,如开通静脉通道、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

4.受理手续: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重要信息,并填写相应的抢救记录表。

5.抢救措施: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抗休克、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失衡、呼吸支持、心脏复苏、抗感染等抢救措施。

6.监测和观察: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意识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抢救过程和用药情况等重要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主管医师。

8.家属沟通: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向他们介绍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四、抢救工作的培训和质控:1.培训:医院应定期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技术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急救能力和专业素质。

2.质控:医院应建立抢救工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评估抢救效果、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改进抢救流程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五、抢救工作的风险预防和安全保障:1.风险预防:医务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感染、误用药、误伤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安全保障:医院应提供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并保证其正常使用和保养。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危重病人的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遵循的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操作程序,旨在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以下是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的具体内容。

一、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1.建立抢救领导小组:医疗机构应组建由院领导及相关专家组成的抢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管理规范,并及时调整和完善。

2.制定抢救标准和流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危重病人抢救标准和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责任人。

3.提供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医疗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设备和药物,保障抢救过程中的必要设备使用和药物应用。

4.建立抢救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危重病人抢救的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抢救过程及效果,为后续的研究和改进提供参考。

5.开展抢救技术培训和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培训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作能力,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危重病人诊治流程1.急诊接诊和评估:当危重病人到达急诊科时,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初步处理,包括了解病情、采集必要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及时安排检查和检验。

2.多学科会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召集相关专家进行会诊,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3.临床治疗:根据多学科会诊的结果,医务人员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给予药物、输液、氧气供给、疼痛控制等。

4.抢救治疗:若病情继续恶化,需要进行进一步抢救,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血流动力支持等。

5.合并症处理:一些危重病人可能会出现多个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症,医务人员应及时识别和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监测和观察: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应进行持续监测和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控制和安全。

7.病情评估和更新: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更新,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安全。

危重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全面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危重患者:指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抢救:指在危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时,立即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

抢救工作:指对危重患者实施全面、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工作。

三、职责1.医院领导:负责全院抢救工作的领导,对重大抢救事件进行指挥和协调。

2.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组织全院性重大抢救工作的协调。

3.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确保抢救措施的及时、有效实施。

4.医生:负责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并参与抢救工作。

5.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配合医生实施抢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6.急诊科:负责全院危重患者的初步处理和紧急救治,协调各科室进行抢救工作。

四、程序1.病情评估:医生和护士应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抢救准备:医生和护士应立即准备抢救药物、设备和器械,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3.抢救实施:医生和护士按照抢救方案,迅速、准确地实施抢救措施。

4.抢救记录:抢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做好抢救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等情况。

5.抢救后处理: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尽快对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护士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6.抢救效果评估:对抢救成功的病例,医生和护士应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抢救水平。

五、要求1.抢救药物和设备:各临床科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药物和设备,保证其性能良好、随时可用。

2.抢救培训:定期组织抢救技能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抢救能力。

3.抢救流程: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抢救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进行。

4.抢救配合:各部门之间应密切配合,做到信息畅通,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抢救记录:抢救记录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构、篡改或隐瞒。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报告制度一、急危重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利己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出现检验检查结果危急值,必须紧急处置的患者。

患者出现其他预计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必须紧急处置的病情。

二、各科室的抢救设施和器械须有专人负责,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设备要求齐全、有效,药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实行“四定”(定位放置、定量补给、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制度,抢救的设备和药品不得挪用或外借。

三、科主任、护士长市临床急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四、对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的患者均需积极组织抢救,由主管医师或上级医师就病情危重性向家属或委托授权人交代病情、治疗情况及预后,了解患者家属的意见,发出病危通知书,医师和家属双方签字,完成告知义务。

急危重患者涉及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师会诊,并由现场主持抢救的最高资质的医师主持多学科会诊。

根据会诊意见由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如落实救治科室存在争议,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协调确认。

任何医师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参加抢救,会诊科室医师须共同参加抢救,不得离开,擅自离开或拒绝参加抢救的医师对其行为引起的相应后果承担责任。

五、在抢救中,各级医护人员应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对疑难及诊断不明病人,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或组织会诊。

六、医生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提供诊断依据。

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应向科主任汇报,由全科统一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若需多科配合,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以便组织抢救小组。

七、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记抢救药品的编号、定位、用途、剂量、用法等。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内容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也称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是指用于指导医院和医护人员在处理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效果,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划定危重病人范围:明确了哪些病人属于危重病人,一般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心脏骤停、重度中毒等。

2. 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制定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各个环节,包括急救室接诊、病情评估、抢救措施选择、药物使用、操作技术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抢救。

3. 人员配备和分工: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团队的人员配备和分工,包括急诊医生、护士、麻醉师、放射科医生等,确保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提高抢救效果。

4. 抢救设备和药物准备:明确了危重病人抢救所需的设备和药物准备,包括各类急救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并要求定期检查设备完好性和药物有效性。

5. 抢救记录和评估:要求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药物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评估抢救效果和病人的生命指标,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6. 停止抢救决策:明确了何时应该停止抢救,如判断病人已经死亡、无法恢复生命体征等情况下,应及时决定停止抢救,并进行相关沟通和纪录。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危重病人在急救中能够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这也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院整体急救水平的重要手段。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一)为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本制度。

(二)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资格或以上人员主持。

接诊住院医师发现病员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医师。

各级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救处置。

(三)抢救过程中需请他科会诊或者协助抢救,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参加,紧急情况可以口头或者电话通知。

(四)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总住院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五)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六)因紧急抢救实施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

(七)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及时登记于科室专备的《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上。

(八)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手术,经治医师应向病房医师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

(九)遇重大抢救、突发公共事件应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及时报告,组织抢救。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

(十)各科室应做到抢救器材、设备、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班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

(十一)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水平。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管理制度及诊治流程危重病人管理制度1、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

如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职称最高的医师应主持抢救工作,并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咨询班人员。

对于特殊病人或需要跨XXX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全科医、护人员,尤其是值班人员必须加强病区巡视,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等,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

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指示,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

除紧急情况外,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评估病人的心跳和呼吸情况。

如果病人没有心跳或呼吸,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1、检查病人的意识和呼吸。

如果病人没有意识和呼吸,应立即叫来急救人员或医生。

2、在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将病人放在平坦的地面上。

如果病人在床上,应将床垫移开。

3、进行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必须确保病人没有任何反应。

如果病人仍然没有反应,应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应将双手叠放在病人的胸骨上方,用力向下按压。

每次按压的深度应为5厘米左右,按压的速度应为100-120次/分钟。

5、进行人工呼吸。

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将病人的头部向后仰,用双手捏住病人的鼻子,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呼吸。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1.积极参与国际抢救医学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抢救理念和技术。
2.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抢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3.定期组织国际抢救医学研讨会,提升我国抢救医学的国际影响力。
二十四、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
1.加强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学习,确保抢救工作在法律和伦理的框架内进行。
2.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伦理素养。
2.抢救结束后,及时整理抢救记录,确保记录准确、完整。
3.医院定期对抢救病例进行质控,分析抢救成功率和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抢救工作。
七、信息沟通与协调
1.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
2.抢救小组与医院抢救领导小组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抢救资源的合理调配。
3.演练结束后,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演练中的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二十二、信息化建设
1.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建立抢救信息平台,实现抢救数据电子化、网络化,便于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
3.推广应用移动医疗技术,提高医护人员在救现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二十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一、抢救原则
1.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全体医护人员应迅速、准确、高效地开展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以赴救治,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3.严格遵守抢救规程,确保抢救措施科学、合理、有序。
二、抢救组织架构
1.医院成立危重病人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院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2.建立资质认证制度,对达到一定水平的医护人员进行认证,保证抢救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护理核心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护理核心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改善,医院的护理核心制度日益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作为护理核心制度的重点之一,对保障危重病人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重要性、核心要素以及如何有效执行该制度来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提高抢救效果。

一、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重要性危重病人在医院内占据了重要的治疗资源,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抢救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细胞和器官损伤,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其次,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严格的抢救规范和培训,医护人员能够提升自己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类抢救工作。

最后,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实施还能提高医院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当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医院为危重病人提供的周到护理服务,对医院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增强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核心要素1. 情况评估与监控:在抢救开始之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心电图监测等,以便及时判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 人员配备与培训:危重病人抢救需要协同配合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

医院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3. 快速反应与协调:危重病人抢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

医院应设立有效的呼叫系统和应急通道,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现场并在抢救开始时协调各方人员的工作。

4. 抢救设备与药品的准备:医院应准备充足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在抢救过程中能够及时使用合适的设备和药品,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三、有效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为了确保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有效执行,医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制度文件:医院应编写详细的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明确责任分工、流程要求和相关标准。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流程
一、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领导和组织
2.人员培训和装备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包括基础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以及特殊病种的应急培训。

此外,还应为抢救人员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设备,确保抢救所需的药品、设备、监护仪等设备齐全。

3.资源调配
4.质量管理
建立危重病人抢救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抢救记录的规范、评估和总
结救治结果的制度。

同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临床路径制度,以提
高抢救工作的规范性和知晓率。

二、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1.到场评估
2.采取紧急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抢救人员要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如建立呼吸道
通畅、胸外心脏按压、静脉通路建立等。

同时,要及时给予氧气和心肺复
苏等紧急处理。

3.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控制
在采取紧急措施后,抢救人员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包括确定病因、查体和辅助检查、给予药物治疗等。

4.持续抢救和监测
在对病情控制后,抢救人员要进行持续的抢救和监测,包括继续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等。

5.转运和转院
在危重病人病情稳定后,抢救人员要进行转运和转院的安排。

这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及时获得适宜的医疗资源。

6.抢救记录和总结
在抢救结束后,抢救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记录,包括抢救的步骤、药物应用和病情变化等,以及对抢救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模板(六篇)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模板(六篇)

危重病员抢救制度模板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值班人员。

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

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3、对急诊抢救病人,遵循先抢救后补付款的原则。

对突发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平稳后方可移动。

4、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7、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

(括病史首页危重、抢救人次的填写)8、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9、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由医务处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10、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1、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推诿,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设备处保障设备的临时供应。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本(2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本(2篇)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效率,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危重病人抢救工作。

二、抢救准备1. 抢救团队的组建和岗位职责1.1 由医院行政领导指定一名专职医生担任抢救组长,负责整体统筹和指挥抢救工作。

1.2 抢救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和相关技术人员。

医生负责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护士负责病人监护和抢救设备操作;技术人员负责设备检修和维护。

1.3 各岗位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保证抢救团队的业务素质和协作能力。

2. 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2.1 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和抢救标准,确保所需的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存量充足,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2 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修保养和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三、抢救流程1. 病人抢救前的准备1.1 抢救组长根据病人情况,调配好抢救团队,并通知相关科室配合。

1.2 确认病人身份和抢救场所,确保抢救环境安全和病人隐私保护。

1.3 抢救前进行简要病情了解,明确病人主要问题和相关基本信息。

2. 病人监护与评估2.1 抢救护士进行病人监护,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相关指标。

2.2 医生根据病人监护结果,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2.3 抢救评估结果需进行准确记录,便于后续治疗的参考。

3. 抢救措施3.1 根据抢救方案,医生提出具体治疗措施,并进行团队讨论,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2 抢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氧气吸入、血流动力学支持、药物治疗等。

3.3 在抢救过程中,及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措施。

4. 抢救结束4.1 抢救团队负责对抢救效果进行评估,判断病情是否稳定。

4.2 抢救结束后,医生和护士需记录详细的抢救过程和治疗效果,并填写相关表格。

4.3 若病人情况未好转或需要转院治疗,抢救团队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助病人顺利转院。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协作。

二、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三、危重病人抢救应由该科主治以上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

并报告科主任及医务科。

四、遇有大批病人、严重多发伤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由院组织专科医师,共同抢救。

五、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六、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执行时间。

七、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

八、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九、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

十、病人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其它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应由医护人员送,并做好交接记录。

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十一、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以提高救治水平。

优先抢救制度

优先抢救制度

门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抢救制度
为切实做好门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确保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制定优先抢救制度,建立优先处置通道。

1、门诊必须对所有急危重症患者实行首诊负责制,开放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对病人的诊疗进入优先程序。

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2、医务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重,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同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到场协助抢救。

3、凡进入“优先处置通道”的患者必须优先诊治。

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或处置,提供全程服务。

4、各科室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需做影像学、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时,在申请单上注明“危急”字样并签字。

5、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在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时应重复一遍,认真仔细核对抢救药品的剂量和规格,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需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6、门诊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门诊急危重症患者优先抢救”制度,各科室不得推诿病人,呼叫不应、脱岗等现象发生,若出现问题,除按照医院的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度追究责任。

7、凡遇到群体伤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服从医院统一组织,立即准备,随叫随到。

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上报医务科和护理部。

危重症救治规章制度

危重症救治规章制度

危重症救治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危重症患者指病情危重、生命垂危或疾病危重,需要立即治疗和抢救的患者。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团队,包括负责医生、护士、药师等医疗人员。

第四条危重症患者应当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治疗和抢救。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危重症患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第六条危重症患者救治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档案,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和效果等信息。

第九条危重症患者救治应当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保持透明和尊重,协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进展。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危重症患者救治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第十二条危重症患者应当第一时间得到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紧急性。

第十三条危重症患者应当立即开始必要的治疗和抢救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心肺复苏、输液等。

第十四条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测,对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十五条危重症患者救治应当坚持多学科综合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

第十六条危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和转归判断,确定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

第十七条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应当及时记录和归档,确保患者的治疗信息完整和可追溯。

第十八条危重症患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第三章危重症患者救治要求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确保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一、抢救原则
1.1抢救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确保危重病人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
1.2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1.3抢救工作应体现团队协作精神,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二、抢救组织架构
2.1医院成立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院的抢救工作。
26.1通过以上各环节的详细规划和实施,本抢救制度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协同、优质的Fra bibliotek重病人抢救体系。
26.2医院应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抢救模式,提升抢救成功率。
26.3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不断推进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创新发展。
全文总结:本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从抢救原则、组织架构、设备与药品管理、抢救流程、培训与演练、质量控制、信息沟通、法律法规、心理支持、紧急情况处理、持续改进、资源配备、环境与安全、记录与档案管理、科研与教育、社会支持、监督与考核、跨部门合作、感染控制、家属参与、志愿者服务、数据分析、国际交流、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医院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同时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4.3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抢救工作合规、安全、高效进行。
二十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25.1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抢救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救治质量。
25.2针对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抢救流程和救治策略。
25.3强化医护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抢救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二十六、总结与展望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报告制度一、按照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技技术规范,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由科主任组织科室技术力量进行救治,必要时请多科会诊,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部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做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教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

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凡疑难手术、新技术、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教,特殊治疗(包括特殊诊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并向患者及家属沟通签字同意,同时报医务部备案。

七、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务部,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八、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时,由科主任提出后上报医务部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九、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务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十、凡病情危重病人(包括明确诊断而预后不良的病人),主管医生除立即汇报级医师并积极安排抢救措施外,还要及时填写“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家属籍以加强口头交代外,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同时填写危重病人日报表报医务部备案,以便院领导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必要的安排。

十一、危重病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由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将病人的诊断、抢救经过以及死亡原因等情况,向家属进行详细交待。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二、建立和完善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操作规范和抢救流程,制定危重患者抢救方案,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危重患者优先救治。

三、保持抢救室内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室。

四、医护人员要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操作规程,如有损坏及故障,应立即报告并及时维修,保证能应急使用。

抢救药品及物品要存放有序,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消毒,定时清点,及时补足,保证急救时所需。

五、危重病人入院或病情发生变化时应立即抢救,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立即组织人员参与抢救工作。

必要时报告医务科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抢救。

各科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口头或书面)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到抢救现场。

六、对院内重大抢救,科室应报告医务科、院领导,医务科有权统一调配任何科室和个人参与抢救。

对危重症院内处理困难的,由科主任提出申请院外专家会诊,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落实专家来院参与会诊及抢救。

七、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及交接班等工作要如实作好记录,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救治处理。

八、主管或值班医生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救治措施、病情转归、上级医师指示、对家属的知情告知等均应及时、客观地进行记录。

九、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科主任应及时将病情的危重性、预后危险性、抢救治疗措施的必要性以及费用数额告知病人家属,以取得家属的同意和支持,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科室应及时发出重病或病危通知单。

十、抢救结束后,要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完成病历及会诊等记录。

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一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生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病人应加床档和约束带.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七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烦躁、昏迷、神志不清者加床栏或约束带.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九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十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十一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危重病人抢救范围凡病情紧急危及生命立即进行抢救及监护者,均莹列为重危抢救病例,包括:1、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2、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3、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包括麻醉意外;4、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5、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全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阿斯综合征、重症心绞痛等;6、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7、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压危象;8、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填塞;9、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度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异物、肺梗塞、羊水栓塞、高压性气胸、急性大量胸腔积液、呼吸机麻痹等;10、急性大咯血支气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肺结核等;11、各种原因所致的喉梗阻急性喉炎、白喉等;12、急性肝、肾功能衰竭重肝、尿毒症、肝肾综合征等;13、严重颅脑损伤,脑疝;14、海绵窦血栓形成,重型脑出血;15、大面积烧伤Ⅲ>20%或Ⅱ>50%;16、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各种腹腔脏器穿孔17、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8、重症急性溶血危象输血反应、血型不符、蚕豆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19、急性粒细胞缺乏,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0、各种药物、食物或毒物急性中毒;21、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等;22、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病情严重者;23、重症剥脱性皮炎;24、自缢、刎殒、电击伤、溺水、严重利器伤、扼伤、爆炸伤、车祸伤等;25、严重多发性或复合性创伤;26、急性青光眼.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安全防范措施一、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生理异常现象,确定纠正异常现象的适当措施,早期做出诊断.二、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神经系统的评估、呼吸系统的评估、心血管系统的评估、营养或代谢系统评估、排泄系统的评估、实验室检查、导管滑脱危险的评估等.三、每班责任护士均需根据病人病情评估分管病人,密切监测与记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需班班床头交接.四、病人病情加重时再评估,应由高级责任护士执行,并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五、每日病人的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评估及根据病情选择评估系统.各系统评估内容如下:一中枢神经系统评估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意识状态的显着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二呼吸系统评估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无论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脉搏氧饱和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3、呼吸机运行情况.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是病情极重的患者.5、血气分析情况.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三心血管系统评估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3、评估和记录压疮分期、部位、面积及处理.五排泄系统评估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2、液体平衡、特殊化指标等情况.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六实验室检查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七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按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表执行.六、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效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督查并签名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通过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变化.2、当发现病情变化或潜在变化时,一边通知医生,一边进行以下的观察,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处理.2.1迅速确认气道通畅、判断通气和循环状态.2.2确认所有的监测导联线、静脉管道、胸管、尿管通畅并正常工作.2.3确认ICU所有的监护报警设置适当.2.4确认呼吸机连接正确.2.5检查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囊容量.2.6确认胸引管开放并引流通畅.2.7检查心率和心律.2.8检查周围脉搏、皮肤颜色、体温和尿量.测定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2.9检查术后出血情况: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引流管及胸管的引流量.2.10意识水平,应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及四肢活动变化.2.11观察尿量和尿的性质.2.12确认胃管的通畅和位置,观察胃管引流有无血性液体.2.13测定体温:通过测定中心体温和外周体温,比较二者有无差异.2.14检查特殊用药输注情况,确保给药无误.2.15观察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钾、血钠、PH值、碳酸氢根3、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达到下列标准时,需立即呼叫医生.3.1对患者情况感到担心.3.2气道发生危险,出现喉鸣.3.3心率发生急性改变,<40次/分或>150次/分.3.4收缩压发生急性改变,<90mmHg.3.5呼吸频率发生急性改变,<8或>30次/分.3.6脉搏氧饱和度发生急性改变,吸氧情况下<90%.3.7意识状态发生急性改变.3.8尿量发生急性改变,4小时尿量<50ml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一护士热情接待病人,立即安置病人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二及时通知医生,特殊情况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或院办报告.三根据病情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取适宜卧位、吸氧、吸痰、止血、徒手心肺复苏等.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双管.五安置心电监护,立即测量T、P、R、BR、心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六备齐抢救器材和药品.七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八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对意识不清、躁动病人使用约束带或床档,确保病人安全.做好各种管道护理,保持管道通畅在位.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及时评价护理效果.九做好病人及家属陪护的交流沟通及安抚工作.十随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T、P、R、BP、神志、瞳孔变化,监测24小时尿量.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十一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做好护理文件书写.十二做好饮食指导,进行健康教育.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作好书面、口头、床头三交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制度
1 目的
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保证病情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抢救治疗。

2 范围
范围全院各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
3 职责
3.1 院领导
主持全院性重大抢救指挥工作
3.2 医务部
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负责组织全院性重大抢救工作协调。

3.3 科室
3.3.1 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

3.3.2 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及时报请医务部、护理部和分管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3.3.3 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住院总医师或者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延误抢救。

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

3.3.4 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3.5 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

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

3.3.6 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3.3.7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
弃去。

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

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3.3.8 及时向患者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涉及到医疗纠纷及法律法规的,应及时报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应部门。

3.3.9 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绝或推迟,装勤部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3.3.10 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水平。

4 要求
4.1 凡疾病处于危重阶段,生命体征不正常者即属抢救范围。

各科室(病区)对危重患者必须积极组织抢救。

4.1.1 “病危”医嘱的下达应及时准确。

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发出《病危通知书》,告知病情的危险性。

4.1.2 《病危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存入病历,一份交由家属。

家属不在或不愿签字的上报医务部或院总值班,主管医师在《病危通知书》上写明情况后存入病历。

4.1.3 特殊或有创的救治措施如家属不同意进行,有关医务人员需要在病历上及时记录并有家属签署拒绝意见。

家属不愿签字的,由两名以
上在场医务人员在病历中作好谈话记录,写明救治措施的必须性,不实施该类措施可能的后果、家属拒绝的情况后存入病历。

必要时报医务部或院总值班。

4.2 抢救工作根据现场情况由专人或成立抢救小组负责。

4.2.1紧急或特殊情况则由现场科主任或最高技术职称或医疗组长负责组织抢救。

根椐患者病情及时组织院内会诊,作好记录,详细交接班。

4.2.2 特别重大的抢救工作,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组织全科力量进行抢救。

若需多科配合,及时向医务部或院总值班汇报,以便迅速组织抢救班子联合抢救或调配医疗资源。

4.3 对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应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术、配血、止血等基础抢救措施),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诊疗手段。

4.4 抢救工作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24小时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并做好记录。

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如确因情况紧急需下达口头医嘱时,护理人员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校对药品后执行。

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当即刻据实补记医嘱。

4.5 病危患者主管医生应随时查房,并将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疗组长、
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以便调整诊疗计划实施救治。

值班医生、护士必须对病危患者重点查房,应详细了解病情,参加救治工作。

4.6 危重患者到医技部门检查时应有病区医务人员护送。

出现意外情况时可通知急诊科并积极组织现场抢救,病情稳定后送回病区继续观察治疗,急诊抢救费用由病区记账。

医技科室及其它有关科室必须积极配合,全力协助,不得以任何借口延误参加抢救工作。

4.7 一切抢救物品、器械及药品必须完备,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储存、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损坏)、“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

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常备不懈。

4.8 抢救结束后,根椐患者病情和参加抢救的人员、科室,经治医师应在临时医嘱中写明“大”、“中”、“小”抢救级别。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和内容,抢救结束后在病历中即时书写抢救记录。

抢救记录内容:记录时间;(标题)“抢救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时间和情况;抢救时间(具体到分钟)和措施,抢救效果等;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记录医师(本院执业医师)签名。

如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4.9 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做好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注:"抢救"指对具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异常)患者的紧急治疗。

病程记录中有抢救记录。

4.9.1 "大"抢救:成立专门抢救班子;主管医师不离开现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及时组织院内外会诊;专人护理,配合抢救。

4.9.2 "中"抢救:成立专门抢救小组;医师不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及时组织院内会诊;专人护理,配合抢救。

4.9.3 "小"抢救:专门医师现场抢救患者;严密观察记录病情变化;
抢救涉及两科以上及时请院内会诊;专门护士配合抢救。

5 相关制度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病危通知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