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2(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含答案)

《明朝的统治》练习一、选择题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2、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5、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6、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C考试的方法不同D考试的管理不同7、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A.四书五经 B.唐诗 C.《资治通鉴》 D.宋词8、下图中的作物哪个不是明代时期从国外引进的()A. B. C. D.9、明朝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海南岛、定窑B、开封、汝窑C、苏州、景德镇D、南京、哥窑10、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主要有()A、江都、洛阳B、北京、南京C、苏州、杭州D、澶州、明州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

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朱元璋《皇明祖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2、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A. 减轻财政压力B. 清除贪官污吏C. 强化思想控制D. 加强君主集权3、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A.按察司B.都司 C.布政司D.民政司4、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B. 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的标准C. 唐朝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D. 明朝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5、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6、毛佩琦在《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之朱棣》引起了观众对朱棣的关注。

下列与朱棣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设东厂B. 废丞相设三司C. 建立锦衣卫D. 设六部7、“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作者批评的是()A. 秦朝的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明朝的八股取士D. 清朝的“文字狱”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9、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

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A. 北京B. 南京C. 开封D. 洛阳10、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给“宰相制度的废除、锦衣卫的设立、八股取士”选择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A. 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B. 文化专制的加强C. 思想控制的强化D. 近代化因素的萌发12、《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及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及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答案【自主学习】1.1368、朱元璋。

2.(1)行中书省、三司。

(2)①丞相、皇帝。

②五军都督府、军事大权。

(3)锦衣卫、明成祖。

3.(1)尊孔崇儒(2)四书、四书集注。

(3)八股、禁锢思想。

4.甘薯5.苏州、景德镇。

6.南京、商帮。

【真题演练】1.A2.D3.A4.A5.D6.B7.D8.C9.D 10.D【拓展延伸】(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

(3)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加强了君主集权。

(4)锦衣卫。

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第14课明朝的统治【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真题演练】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 B.朱棣 C.朱允文 D.朱标2.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效率B.强化皇权C.控制军权D.制约地方2.《白话本国史》中写道:“(明)太祖初定天下……所定制度,亦颇详备……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又太重。

”下列能够说明太祖“专制的气焰太盛”的是()A.创立科举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设立宣政院D.废除丞相制度3.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这表明明朝()A.开创科举制度B.推行重文轻武C.提倡尊孔崇儒D.大兴文字狱4.明朝有位叫钱宰的官员,因为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

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这首诗的内容是通过()A.丞相B.六部C.监察机构D.大都督府5.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应该复习的内容是()A.唐诗B.小说C.“四书”“五经”D.《论语》6.朱元璋废除“行省”制,设三司分掌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其中掌管军事权的是()A.都指挥司B.布政司C.按察司D.巡检司7.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城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8.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

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

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

这些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9.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历史沿革,其中①①处应填()A.①B.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①依据门第推荐C.①隋文帝创立进士科①废除丞相D.①隋炀帝创立进士科①八股取士10.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日趋激烈,人地矛盾也趋于尖锐,大批生员和破产农民纷纷弃儒就贾或弃农从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背景:(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4.原因: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7.变化表现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下列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C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2.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明太祖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

这是因为他( )A.废除了丞相制度B.废除了行中书省C.废除了“三司”D.废除了锦衣卫2、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3、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采取多种措不断强化与完善。

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④明太祖废除丞相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5、《稗史汇编》记载:“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反映了明朝时( )A.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B.京官很悲观C.京官度日如年D.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6、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B.中书省C.行中书省D.三司7、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涉及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行省制B.创设三省六部制C.废除丞相制D.设置军机处8、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 )A.都指挥司B.按察司C.锦衣卫D.东厂9、下列关于明朝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生可针对时弊谈古论今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实行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部编七下历史精品资源: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2(含答案)

部编七下历史精品资源: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 2(含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1351年,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

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朝。

随后攻占元,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在中央,废除了和,提升职权,还分散兵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5.明朝提倡。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6.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个部分组成,称为。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7.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甘薯、、花生和等。

8.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随堂巩固案1.(荆州市中考)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2015年福州市)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2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选择题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3.(徐州市中考)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3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训练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厂卫机构的设立、八股取士这些举措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统治的腐朽B.思想控制的加强C.皇权统治的加强D.文化专制的加强2.洪武(明太祖)时期所有奏章的处理都是皇帝一人亲批,而永乐(明成祖)、洪熙(明仁宗)时期则出现了皇帝与内阁阁臣共议的局面,虽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但所批答之意见已经包含了皇帝与阁臣“造膝密议”的内容,这说明()A.君主权力受到内阁制约B.阁臣意见影响皇帝决策C.权力运行带有民主色彩D.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3.仔细观察下图,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有效信息是()A.秦朝确立皇帝绝对最高权威B.元朝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C.明朝废除丞相不断强化皇权D.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4.在中央机构设置中,秦朝设“三公”,唐朝设三省六部,宋代则设置多重机构,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种演变反映()A.丞相权力不断增大B.皇权逐步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削弱D.地方权力不断削弱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明清出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主要原因是A.锦衣卫的设立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军机处的设立D.削弱地方的权力6.明朝时期,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卷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格式。

此举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7.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

但令人遗憾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

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

这些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8.秦朝设“三公”,汉代在“外朝”之外设“中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并在门下省置政事堂,宋代在中书门下之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设立内阁,这种演变反映()A.地方权力的一步步压缩B.丞相逐步位高权重C.中央集权的一步步加强D.皇权专制步步强化9.明代君主在自谦词的使用上,数量较以往明显减少,频率明显降低。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班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建立的是()A.隋朝B.唐朝C.北宋D.明朝2.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文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意在反映明代八股取士()A削弱了儒学地位B.使皇帝的权力高度集中C.报害了国家统一D.摧残了中国的思想文化4.下图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见证。

它最早产生于()A.秦始皇时期B.唐大宗时期C.明太祖时期D.明成祖时期5.明朝时期,我国农作物品种进一步丰富,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引自南美洲的是( )A.粟B.茶叶C.玉米D.水稻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发生了胡惟庸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便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一职。

于是,原来的“皇帝一—中书省一一六部”的政治体制便发生变化,出现了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格局。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明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规定科举考试首场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而以宋儒程颢、朱熹等人的注释为标准。

在科举风向标的指引下,士子非程朱之书不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 朱元璋对中央官制进行了改革。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与秦朝相比,中央官制最大的不同点,以及朱元璋为什么要改革中央官制?(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明代科举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考生答题主要依据宋代的什么经典进行解释?(3)下面是王明同学制作的评论“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的表格,请结合上述材料补充表格中的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答案1D2D3D4C5C6、(1)不同点:明朝废除丞相。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精品解析:2018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原卷版)

精品解析:2018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含答案(原卷版)

2018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练习题一.选择题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A. 唐太宗B. 元世祖学,科,网...C. 明成祖D. 明太祖2. 如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A. 宰相的意见B. 皇帝的命令C. 内阁首辅的主张D. 翰林大学士的批答4.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明太祖5. 明初统治者废丞相、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 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 有利于加强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 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 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7.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8. 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宋朝9. 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 大兴文字狱C. 废除丞相D. 设军机处10. 文物是历史派往今天的使者,它承载着古代的信息向我们走来。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分别是( )A. 朱熹1368年B. 朱元璋1368年C. 朱棣1421年D. 朱元璋1421年2.我国古代封建官制中的“丞相”一职,开始设置和最后废止的朝代分别是()A. 秦朝明朝B. 西汉明朝C. 秦朝唐朝D. 唐朝明朝3.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A. 四书五经B. 唐诗C. 元曲D. 宋词4.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制成的美食最早应该在( )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 明朝的开国君主C. 把都城定在北京D. 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6.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明朝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8.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甚至有“九千岁”之称。

这表明( )A. 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B. 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C. 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D. 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9.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了( )A. 锦衣卫B. 内阁C. 六部D. 八股文10.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A. 越窑的青瓷B. 邢窑的白瓷C. 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 景德镇的青花瓷二、非选择题11.组合列举: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1)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是:________(2)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是________(3)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________(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 ________(5)设立三司和五军都督府的是________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A.赵构B.朱元璋C.明成祖D.李世民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A.锦衣卫B.三司C.东厂D.六部4. 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A. 魏晋南北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

”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7.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B.明朝的开国君主C.把都城定在北京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8.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

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B. 南京C. 松江D. 景德镇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简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 废除行中书省B. 废除丞相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 八股取士11.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2.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二、非选择题1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练习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加强君主专制B.改革丞相制度C.扩大地方权力D.扩大六部权力2、明太祖设立的监视官民的特务机构是( )A.市舶司B.锦衣卫C.东厂D.三司3、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4、如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

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 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是( )A.丞相制度B.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科举制度5、下列关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生在明成祖时期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C.有利加强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设置明经科C.开创殿试和武举D.八股取士7、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指二者都( )A.削弱了儒学地位B.钳制了人们的思想C.损害了国家统一D.引发了“文字狱8、明朝选拔官吏继续实行科举制,但答卷的文体必须是()A.诗歌B.小说C.散文D.八股文9、“读书人,最不济。

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高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隋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唐朝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明朝八股取士的弊端10、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①玉米②甘薯③占城稻④马铃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 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明朝建立于( )A.1366年B.1367年C.1368年D.1369年3、下列机构中,不可能出现在明朝统治后期的是()A. 三司B. 六部C. 厂卫特务机构D. 丞相4、“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哀哉可怜!”这首名为《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

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5、右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6、明代经济发展,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这些作物原产地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非洲7、2008年奥运会圣火在中国长城点燃。

这里的“长城”是指()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8、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A.设立锦衣卫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D.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9、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10、明朝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A. 兵部B. 五军都督府C. 按察使司D. 都指挥使司11、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朝宗室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

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B.改用银两收税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手工工场的出现13、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14、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隋朝15、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B.苏州是棉纺织业中心C.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14课明朝的统治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D )2.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C )A. 1323年B.1348年C.1368年D.1378年3. 明太祖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C )A.按察司B.都司C.布政司D.民政司4.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5.下列属于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C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理朝政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6.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B.大兴文字狱C.废除丞相D.设军机处7.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D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8.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B.八股取士C.开创殿试和武举D.设置明经9.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A.厂卫特务横行B.皇帝的严密监视C.“文字狱”严重D.军机处地位低下10.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A )①玉米②甘薯③水稻④花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 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D )A.李世民 B.赵匡胤 C.铁木真 D.朱元璋12. 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C )A.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13. 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B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14.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1351年,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

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朝。

随后攻占元,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

在中央,废除了和,提升职权,还分散兵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

这两个机构合称“”,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5.明朝提倡。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6.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个部分组成,称为。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7.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甘薯、、花生和等。

8.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随堂巩固案
1.(荆州市中考)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A.朱元璋B.朱棣
C.朱允文D.朱标
2.(2015年福州市)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4.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
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
A.①②③B.③①②
C.①③②D.②①③
选择题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
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
2.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
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3.(徐州市中考)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5.《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
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随后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3.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还分散兵权。

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5.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6.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7.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8.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随堂巩固案
1.(荆州市中考)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 )
A.朱元璋B.朱棣
C.朱允文D.朱标
2.(2015年福州市)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D )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4.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A )
①胡萝卜②占城稻③甘薯
A.①②③B.③①②
C.①③②D.②①③
选择题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D )
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
2.(2015•汕尾市)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 D )
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3.(徐州市中考)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D )
A.秦朝B.汉朝
C.唐朝D.明朝
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
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B )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5.《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D )
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
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C )
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宰相不设,拆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谁?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该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什么问题?
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之职,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已集中到皇帝手里。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一切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加强了君主集权。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锦衣卫。

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