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现状
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现状随着产科诊治水平的不断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的日益发展及早产儿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改善。
但随之而来,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因此,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其后遗症的发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脑损伤的分类以往通常将早产儿脑损伤笼统分为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他原因脑损伤(如低血糖性脑损伤)。
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出血/出血性梗死是早产儿出血性疾病的主要代表,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则为缺血性早产儿脑损伤的代表。
脑室周围出血往往累及到脑白质,造成白质损伤,按这种分类方法不能确切指明受累部位。
目前多采用神经病理学分类方法[1]。
现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PVH-I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50-60%之间[2-3]。
以下主要对脑室内出血及脑白质损伤展开综述。
2 发病机制及相关高危因素2.1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目前大多学者认为早产儿易于发生颅内出血的根本原因是室管膜下存在不成熟的胚胎生发基质[4]。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等可损伤毛细血管壁,使其自主调节功能受损, 管腔被动扩张, 此时任何引起脑血流波动、血压升高及脑血流增加或减少的因素,均易引起该基质扩张的血管破裂出血。
2.2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WMD) 目前研究对CWMD的病因及发病过程仍有争议。
但几乎所有学者认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与早产儿脑的解剖学特点及白质的易损性有关。
①脑室周围血管供应是一个薄弱区,常是动脉血管的边界和终末区,因此易受缺血损害;②脑血流调节的破坏和不完整性。
3 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像学检查3.1 颅脑超声检查(1)出血。
脑室内出血是首先被认识的疾病,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强回声光团,它在超声检查中几乎全部能被发现。
(2)脑白质损伤。
PVL是最早受到关注的脑白质损伤。
PVL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脑室旁深部的局灶性坏死,伴有全部细胞成分丢失,被称为囊性PVL。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的循证医学进展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的循证医学进展龙莎莎;程国强【摘要】早产儿脑损伤是新生儿医学研究热点,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改善早产儿预后。
尽管目前在研的早产儿脑损伤干预措施较多,但均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临床应用。
最有可能临床应用的干预方法是给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产前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目前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关键仍是避免早产和脑损伤的发生。
%Brain injury of premature infant is a hot topic in the neonatal clinical study.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remature infants.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interventions for brain injury of premature infants, most of them do not have evidence-based study to suppor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tenatal application of magnesium sulfate for pregnant women and application of erythropoietin for preterm infants may be the most promising interventions. Avoiding prematurity and brain damage is the key interventions for brain damage of premature infants.【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87-290)【关键词】脑损伤;硫酸镁;促红细胞生成素;早产儿【作者】龙莎莎;程国强【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正文语种】中文早产儿脑损伤可导致脑瘫、认知和行为、视觉和听力障碍等,是新生儿医师和家属关注的热点问题。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表现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MRI表现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CWMD)的早期MRI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10月临床及MRI诊断CWMD 37例。
结果37例早期CWMD 1 w内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局灶性损伤32例,T1等或稍高信号,T2等或稍低信号,弥漫性损伤5例,T1等或稍高信号,T2稍高信号。
病灶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枕角周围脑白质23例,侧脑室前角周围脑白质16例,侧脑室体部周围脑白质19例。
结论早期CWM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WI能发现常规MRI难以显示的早期病变,对早期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term infants with early 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 (CWMD). Methods:The research was prospectively performed on 37preterm infants were diagnosed CWMD according to MRI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July 2011 to October 2012 of our Hospital. All were performed MRI examination in 7 days. Results:The lesions in early stage of CWMD,high signal appeared on 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32 cases of focal,T1 equisignal or slightly high signal and T2 equisignal or slightly low signal,5 cases of diffuse lesions ,T1 equisignal or slightly high signal and T2 slightly high signal. 23 cases Lesions loca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 triangle and occipital horn ,16 cases around the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19 cases around the 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Conclusion:CWMD earl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lack of specificity,DWI can find conventional MRI can display the early pathological changes,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early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 are very high.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s;Cerebral white matter damage;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据文献报道,早产儿脑损伤中,胚胎生发层-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cular hemorrhage,IVH)发生率渐呈下降趋势,而脑白质病变则愈显严重,尤其是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eiculer leukomacia,PVL)可造成局部脑组织坏死囊变,是早产儿更具特征性的损伤类型,并被认为与脑性瘫痪尤其是痉挛性瘫痪密切相关[1]。
俞惠民-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俞惠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大学儿科研究所概述⏹围产医学进展,新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美国每年约出生<500g的的早产57 000例,存活率90%。
⏹后遗症发生率增高,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社会负担(视,听,运动,智力)⏹早产儿脑损伤最为重要( 特殊性)⏹选择易损性(selective vulnerability)⏹发生率高选择易损性(selective vulnerability)⏹速度与程度⏹慢性、部分窒息常导致大脑弥漫性坏死,皮层为甚⏹急性、完全窒息主要累及脑干、丘脑及基底神经节⏹成熟度⏹早产儿的易损区位于脑室周围的白质区⏹足月儿的易损区在大脑矢状旁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高⏹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PVL的发生率约为8~26%⏹在应用呼吸机的早产儿中,其发生率可高达38~60 %。
⏹NICU存活的早产儿中,约10 %遗留痉挛性运动缺陷即脑瘫,25~50%遗留认知或行为缺陷或轻度运动障碍。
早产儿脑损伤类型神经病理学分类⏹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 WMD)⏹脑非实质区(脑室内)出血⏹脑其他部位(小脑﹑基底神经节﹑脑干等)损伤早产儿WMD的定义及类型⏹1962年Banker等:⏹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脑白质损伤(WMD):⏹一组多相的、普遍的白质异常病变,多见于早产儿。
WMD类型80年代,Dambska 等认为NWMD包括两种类型:⏹多灶性坏死(即典型的多灶PVL);⏹弥漫性损伤(以伴有肥大星形细胞增生的脑白质组织稀疏化表现为特点)。
Paneth认为NWMD 的病变组成如下:⏹囊状PVL;⏹孔洞脑;⏹缺血和出血性梗死;⏹脑室扩大。
Leviton 等认为WMD 可被分为4 种类型:⏹脑白质出血性梗死(局灶型);⏹脑白质坏死,即PVL(多灶型);⏹弥漫性星形胶质化;⏹弥漫的凋亡现象(胶质细胞).Pediatr Neurol 1996; 15 (2): 127-136WMD的组织学变化⏹和髓鞘损害(少突胶质细胞)⏹轴突病变(神经纤维)⏹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目前,WMD被认为是导致围产期死亡率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导致脑瘫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存在脑白质损伤者发生脑瘫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WMD病因⏹缺氧缺血(脑室周区分水岭梗塞)⏹孕母围产期宫内感染(细胞因子触发炎性反应)⏹羊膜腔感染⏹胎盘炎症⏹绒毛膜羊膜炎等⏹其他⏹低CO2, 应用皮质激素,双胎,高胆红素血症WMD发病机制⏹血管解剖学基础(不成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伤和被动压力脑循环⏹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成熟依赖的易损性血管解剖和生理因素⏹早产儿脑白质的血流量极低(1.6~3ml/kg.min,灰质的1/4,成人下限10ml)⏹早产儿脑室周围系大脑前、中、后动脉的终末供血区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护理的个案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护理的个案分析一、疾病概述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 37 周出生的新生儿。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
因此,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以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母亲因素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疾病,可增加早产儿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期感染、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也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早产。
2. 胎儿因素多胎妊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因素,可引起早产。
3.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缺乏孕期保健等因素,也可增加早产儿的发生风险。
(二)发病机制1. 肺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调节功能差,容易出现呼吸暂停。
2. 脑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血管壁薄,容易破裂出血,导致颅内出血。
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缺氧、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白质损伤。
3.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胃肠道蠕动功能差,消化酶分泌不足,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差,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4.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
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
三、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1. 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症状。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两肺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白肺。
2.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超过 20 秒,或虽不足 20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小于 100 次/分)和皮肤发绀。
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继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缺氧、感染、低血糖等情况。
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 白 损伤( 质 特别是脑室周 围白 软化 ,?L的临床特 点-核磁共振 ( 质 V) q M )表现。方法 对2 0 年1 月~2 0 年1 月 03 o 的3例早产儿脑 白 损伤患儿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 析。结果 N ) I C 3 质
p e tr n a t a a s ei u i fe t. riulrypo rp o osso e e ePV _ tn in t h e e to ndtmey t e lwi l d r mau ei f sc n c u e sro ssdee cs patc al o r g n n i fs v r L Ate to o teprv n in a i l o d a t boo h
h dmoerlv n ewi d a c dp roma c 1 IAc odn eMRI ig ot rtr f ld r 0cs s r VL(f i c ss a l ee ac t a v n e efr n ei h 1MR . c rigt t oh a n si ci i o o mak2 ae eP d c ea F we o c 1 ae wh h 5 o l, drt,he ae,woc sso e ee, ae r eie tc lrwht t r o t u u fet n 8c ss a a seta et n fmi mo eae trec ss t ae f v r) 5c ssweep r nr ua i ma e ni o sa ci , ae dt i f ci . d s v i e t c n o h r n n o
后遗症 ,尤重度PL V 预后不 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起危重早产儿供 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 L 】 V 的发生。M l V 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 g 对P L
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
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标准早产儿脑损伤是指在胎儿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出现了脑部损伤的情况。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水平。
因此,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脑影像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主要手段。
常用的脑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超声、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婴儿的脑部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脑损伤。
2. 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来评估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婴儿存在神经系统异常,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脑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脑损伤。
3. 神经发育评估:神经发育评估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发育情况,如头部控制、坐立、爬行、走路等方面来评估婴儿的神经发育情况。
如果发现婴儿存在神经发育异常,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脑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脑损伤。
4. 神经生理检查:神经生理检查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婴儿的脑电图(EEG)和脑干诱发电位(BAEP)等方面来评估婴儿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婴儿存在神经生理异常,就需要进一步进行脑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脑损伤。
总之,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婴儿的脑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神经发育评估和神经生理检查等方面的结果。
只有通过全面的诊断标准,才能准确地诊断早产儿脑损伤,为婴儿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早产儿脑损伤神经系统干预措施
概述
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BIPI)是指 由于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的各种 病理因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缺 氧或/和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出 现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 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患儿 死亡。
经典病理类型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IVH)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出生后突触的发育
1937年奥地利(K.Z.Lorenz)“印刻现象”
洛伦兹与他的鸭宝宝们!
干预措施
一、减少NICU中不良的环境因素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NICU光线明亮度: 暖箱内:25 ftc 室内:60 ftc 特殊治疗时:100ftc.
根据昼夜调节亮度 用毯子遮盖暖箱 声音<60分贝 避免突发高频声音
龄仍可以引出。
惊厥: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阵挛性惊厥和微小型惊厥为主:阵挛性
惊厥为单侧肢体有规律的阵挛,常常从一侧单一肢体扩算到同侧其他 部位,如面部及颈部。微小型惊厥,器官异常运动,眼球震颤,面部 肌肉抽动、唇部不自主吮吸、单侧或双上肢划船样运动
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新生儿期 哺乳困难: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劳无力,容易呕奶。 哭声微弱: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 自发运动少:出生后少动,呈无力状态。 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肌肉松弛。 肌张力增强:全身发硬,双下肢有力,洗澡时双足蹬盆,换尿布时双下肢难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 (aEEG)
EEG
aEEG
Natalucci等研究发现,重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生 后84h内的aEEG结果明显异常,表现为振幅降低、周期 性减弱、成熟延迟,提示早产儿动态监测aEEG有助于早 期发现严重脑白质损伤。 早期尤其是生后72h内aEEG结果对预测早产儿远期不良 神经预后价值较大。
早产儿脑损伤
李丽华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监护室
前言 • 出血缺血性脑损伤(hemorrhagicischemic cerebral injury),指脑室周 围—脑室内出血(peri-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IVH) • 脑室旁白质损伤(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damage),是早产儿特征性的脑 损伤形式
防治
• 常规的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对及时发现白质早 期损伤至关重要,因此时病变处于水肿阶段, 努力去除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适当地予以 神经营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改 善预后。当PVL形成,病变难以逆转。对白质 损伤的小儿,应纳入随访对象,及时发现智力 运动、视听感官功能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予以个体化的后期治疗。
发病机制
• 血管发育特点:长穿支在妊娠24-28周出现, 供应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短穿支妊娠32-40 周发育活跃,供应皮层下白质,长短穿支 的吻合支妊娠32周后逐渐形成,因此,供 应白质血液的小动脉在组织解剖结构上未 完全发育成熟,功能上维持压力被动性血 流的特点,容易发生缺血性损伤。
发病机制
•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对缺血的易感性 • 少突胶质细胞是组成神经纤维轴突上髓鞘的重 要成分,不成熟脑的胶质细胞前体对能量的需 求很高,对谷氨酸、自由基毒性的敏感性很高, 故当缺血发生时容易损害。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是最常见的出血类型 脑室周围出血即室管膜下出血(SEH), 也称生发基质出血。当出血量增加,血液 经破溃的室管膜流入脑室内则形成脑室内 出血(IVH)。 也有些早产儿和足月儿出血直接源于脑室 内的脉络丛。
病因
• 解剖特点:是发生基础,生发基质血管结构、 分布、走行、缺乏支持组织 • 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变化,脑血流变化 • 出、凝血机制异常:出血症、DIC、血小板损伤的治疗: 脱水 营养脑细胞药物 康复按摩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李扬【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38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等相关资料,判断脑白质损伤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早产儿中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会出现肌张力低下、自发动作减少、心跳减慢、神志淡漠、喂养困难等症状;38例患儿中局灶性脑白质损伤29例,病灶主要分布半卵圆中心、脑室前后角及脑室旁,表现为点状、条状或簇状病灶,弥漫性脑白质损伤9例,弥漫性病灶主要分布于脑室旁.患儿早期(1周内)MRI表现为DWI增强、T1WI正常或稍有增强、T2WI正常或减弱;1~2周时MRI信号较早期略有减弱,T1WI信号较早期增强;3~5周时脑白质软化病灶DWI和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规MRI不易诊出早期脑白质损伤,但可作为后期脑白质软化的预测指标,DWI对早期损伤较为敏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04【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磁共振成像;弥漫加权成像;病理特征【作者】李扬【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磁共振室,河北秦皇岛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早生儿脑白质损伤是指在24~35周不足孕周出生的早产儿因体内炎性反应造成的脑旁白质损伤,主要有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两种,是早产儿的主要脑损伤形式[1]。
尽管随着妇产科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生存几率明显提高,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率亦随之升高,是导致早产儿神经损伤及智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对患儿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目前,该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目标主要集中于早期的诊断及干预治疗,且影像学是脑白质损伤的唯一诊断手段[3]。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护理
受到极大威胁[¨。PvL早期 多无 明显 临床表现 ,诊 1.2.1 诊 断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经颅脑 B超检查
断依赖影像学诊 断。为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 ,减少 确诊 。确诊条件 : I度为脑室周 围 白质 回声增强
早产 儿脑 白质损 伤后 遗症 。本 科室 自 2006年 8 (PVE)但比脉络丛 回声 强度稍弱 :I1度 为脑室周围
月~2007年 3月共 收治 了 57例 脑 白质损 伤 的早 白质 回声强度与脉络丛相 同 ,且仅 限于侧脑室三角
产儿 ,给予 及 时救治及精 心护理 ,取得 良好 效果 , 部 ;m度为脑室周 围白质 回声强度但 比脉络丛 回声
现将 护理 体会报道如下 。
强度增强 ,范 围超过侧脑室三角部川。
1 资料 与 方 法
1.2.2 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 本组 患儿采 用脑 活素 5 mL、胞二磷胆碱 O.25联合应用 ,静脉点滴 1
1.1 一 般 资 料
次/d,每 15 d为 1疗程 ;单 唾液酸 四己糖神经节苷
选择 2006年 8月~2007年 3月在本科室住院 脂钠 20 mg,1次/d,每 10 d为 1疗程 。②高压氧治
alacia,PVL)为早产儿 所特有 的缺 氧缺血 性脑损 (227.08±12.53)d,体重 (2.03±0.66)g;m度 6例 ,
伤 ,不仅危及早产儿生命 ,也会造成早产儿神经 系 胎 龄 (217.43±7.07)d,体 重 (1.95±0.39)g。
统后遗症 ,特别是运动系统后遗症 ,使存 活儿 预后 1.2 方 法
[关键 词 ] 早 产儿 ;脑损 伤 ;护理 [中图分类 号 ] R473.72 பைடு நூலகம்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671—8283(2008)10—0026-03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基础与MRI评价
Focal,<2/hemisphere Mil-mod , Ventricle Focal, <2mm; Moderate Focal thinner
Multiple>2/hemisphere Marked often V, WECS Multiple, or ≥2mm More global dilatation Global thinning
Haynes RL, Billiards SS, Borenstein NS, et al: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as determined by apoptotic marker fractin. Pediatr Res 63:656-661, 2023.
喂喂养养困困难 难
需要机械通气
成果
原因
脑白质损伤(广泛+弥漫) 低钠血症 低钙血症 抽搐
OR
5.193 2.864 2.910
CI
(1.668,16.173) (1.316, 6.235) (1.259, 6.727)
P值
0.004 0.008 0.012
比较重旳脑白质损伤(广泛性和弥漫性)可体现为代谢性 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反应低下、抽 搐(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醒生后不久出现低钠 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或发生抽搐是较重旳脑白 质损伤旳临床特点。
弥漫性过分脑白质高信号(DEHSI)
-Kidokoro H,et.al. AJNR.2023;32:2023-10.
-Kidokoro H,et.al. AJNR.2023;32:2023-10.
对象与措施
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活所 致 的各 种 病理 生 理改 变 。此外 ,神经 节 苷脂 还 可 以减 少 钙 内 [7]Hamriek S,MiUer SP,Leonard C,Glidden DV,Goldstein R,Ra-
流 ;抑 制 活 性 氧的 产生 ,减 少 自由基 对脑 细 胞 的 损害 ;改 善 能 量 maswamy V,et a1.Trends in severe brain injury and neurodevelop—
神经 节 苷脂 (GM1)是 一 种谷 氨 酸受 体 过 度激 活 拮 抗 剂 ,即不 影 响 comparison of infection,hypoxic-ischemic,and exeitotoxie insults『J].
谷氨 酸 受体 正 常 的信 号转 导 ,可 选择 性 抑 制 谷 氨酸 受 体 过 度 激 Ment Retard Deb Disabil Rev,2002,8(1):30—38.
采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用氟桂利嗪胶囊 (西比灵 )和天麻素片治 诊 日期 随机 纳 人 治疗 组 和 对 照组 。治疗 组 42例 ,男 18例 ,女 24
疗椎 一基底 动脉 供血 不足 患者 42例 ,疗效 显 著 。现报 告 如下 。 例 ;对 照 组 38例 ;男 19例 ,女 19例 。两 组 年 龄 、性 别 、病 程 和 临
头重 头痛 ,目眩 耳呜 ,失眠 易怒 ,一 过性 肢体 麻 木 ,言 语不 利 等 。其 例 ,2型 糖 尿病 2O例 。所 有 患 者 诊 前均 有 眩 晕 史 ,67例 伴 有步 态
所 致 的眩晕 缓解 慢 ,复发率 高 。我 院 自 2008年 l2月~2010年 6月 不 稳 ,22例 伴 有 耳 呜 ,38例 伴 有 脑 震 ,2例 伴饮 水 呛 咳 。按 照 门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病理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李德渊
[ 42] CamfieldP, CamfieldC.Epilepticsyndromesinchildhood:Clinicalfeatures, outcomes, andtreatment[ J] .Epilepsia, 2002, 43 (suppl3): S27 -S32.
[ 43] AldenkampA, VigevanoF, ArzimanoglouA, etal.Roleofvalproate
2 .晚期 OLs前体对氧化损伤的易损性 OLs发育历经 4 个连续阶段 , 早期 OLs前体 、晚期 OLs 前体 、未成熟 OLs和成熟 OLs。通过对这些不同发育阶段特 异性细胞表面抗原分析发现晚期 OLs前体是 PWMI的主要 靶细胞 [ 10] 。缺氧缺血 (HI)后可导致晚期 OLs前体大量凋 亡 ,而成熟和未成熟 OLs则对 HI表现显著抵抗 , 提示 PWMI 与 OLs的成熟依赖易损性有关 。 HI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 , 导致 晚期 OLs前体 线粒 体受 损 , 凋亡 诱导 因子 (AIF)及 Caspase-3活化 ,晚期 OLs前体凋亡 [ 11, 12] 。通过测定特异性 脂质过氧化损伤标志物 F2-异前列腺素 , 发现早期 PWMI即 有脑白质 F2-异前列腺素明显升高 , 且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选 择性 , 早产儿主要损伤脑室周围白质区域 , 足月儿则是大脑 皮质 。进一步研究表明 , 脑室周围白质对氧化应激易损期发 生在髓鞘形成之前 ,相当于妊娠 23 ~ 32周 , 该阶段晚期 OLs 前体大量出现于脑白质 , 对自由基攻击具有明显易损性 。晚 期 OLs前体对自由基攻击易损 , 而成熟 OLs对自由基攻击显 著抵抗 ,提示晚期 OLs前体缺乏处理自由基的能力 , 其原因 可能与晚期 OLs前体抗氧化防御机制不完善有关 。 胎儿发 育阶段脑白质延迟表达抗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1、2, 过氧化氢酶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且各种抗氧化酶的发育成 熟时间也不平 行 , 导致 晚期 OLs前体 更易 受到 氧化 物攻 击 [ 13] 。晚期 OLs前体受自由基攻击损伤后髓鞘形成减少 , 而髓鞘受损是 PWMI早产儿病理性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最 近 ,体外实验发现 , 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 E2-异前列腺素对晚 期 OLs前体有明显毒性但对成熟 OLs无毒性 , 提示氧化应激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PVL的诊治指南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诊断建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早产儿常见脑损伤主要为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
前者为出血性病变,常导致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和脑室周围出血性髓静脉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后者为缺血性病变,也与官内感染有关。
其中局部PVL的病理特征是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急性坏死,在后期可形成多发小囊腔。
弥漫性PVL又称为弥漫性白质损伤,其病理特征是白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的凋亡性死亡,少见出现囊腔改变。
局部和弥漫性PVL最终均导致脑白质容量减小和髓鞘化受损。
PVH—IVH和PVL是引起早产儿早期死亡、脑瘫、视、听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发生PVH-IVH或PVL,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或缺乏特异性,因而早期常规影像检查十分重要。
为提高我国对早产儿PVH-IVH和PVL的诊断水平,新生儿学组为此特制订早产儿PVH-IVH与PVL的诊断建议,并附PVH-IVH和PVL的B超诊断图像,以供临床参照诊断。
【临床诊断】一、胎龄任何胎龄早产儿均有可能发生PVH-IVH或PVL,其中PVH—IVH主要好发于34周以下早产儿,PVL主要好发于32周以下早产儿。
二、围产史可具有下列任一异常围产史:宫内缺血缺氧史,出生时窒息和抢救史,宫内感染史,或母亲有绒毛膜羊膜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孕期感染史。
也可无明显异常围产史。
三、出生后病史部分脑损伤早产儿曾患有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疾患,或曾进行过机械通气治疗。
四、临床症状(一)PVH—IVH:临床症状明显与否,取决于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
1.I级或部分Ⅱ级PVH—IVH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2.Ⅱ级或部分Ⅲ级P'VH—IVH可表现为轻度抑制,自发动作减少,肌张力降低,眼球偏斜。
I临床症状常有好转间隙。
3.部分Ⅲ级和Ⅳ级PVH—IVH病程进展常较迅速,表现为意识障碍、严重肌张力低下、呼吸节律不整或呼吸暂停,继之出现昏迷、前囟突起、光反射消失、呼吸停止以及强直性惊厥。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MRI-DWI的分类、演变及临床意义
早 产 儿 脑 白质 损 伤 早 期 MR —WI ID 的分类 、 演 变 及 临床 意义
段 洋 毛 , 健 , 富建 华 李 , 娟 薛辛 东 王 晓明 陈丽英 , 。 , ( 1天 津 医科 大 学第二 医院 , 天津 30 1 ; 02 12中国医科 大学 附属 盛京 医院)
中图分 类号 :7 2 6 R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 80 3 - 10 . X( 0 1 2 -0 80 6 3
常规 MR 和 D 相结合 可动态 观察 C I WI WMD病
变受 累区域 , 与形态学相结合可较客观评价患者预后 , 并对高危早产儿进行早期合理康复。
DU N A
,MAO Ja in,F Ja — u in h a,L u n, E n d , IJ a XU Xi・ 0
WANG a — n Xi o mig,CHEN - ig Liy n
( eScn ayH si lf T n nMe i lU i r t,T n n3 0 1 , .R hn ) 1 eod r o t i j dc n e i pa o a i a v syi j 0 2 1 P .C ia ai
Cls i ain.e ou t n a d ciia inf a c fp e au e if ns a sf t i o c v la i n l c I g ic n e o rm t r na t o n s i wi e e r l i at rd ma e da n s d b RI t c r b a t m t a g ig o e y M — I h wh e e DW
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吗
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吗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有影响,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一、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的影响早产儿脑损伤是指由于早产儿神经系统未成熟,加上外界环境的干扰等因素,导致脑部发生异常现象,进而影响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因此,早产儿脑损伤会对早产儿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对智力的影响。
据研究发现,早产儿脑损伤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经发育受损:由于早产儿脑部未发育完全,脑细胞受损,导致神经细胞连接不完全,神经发育迟缓,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2、智力缺陷:早产儿脑损伤后,容易造成智力缺陷,表现为学习能力低下、语言发育缺陷、记忆力受损等。
3、行为问题:一些脑损伤的早产儿在行为上表现出敏感、易怒、焦虑等问题,影响智力发展。
二、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在早产儿脑损伤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减轻脑损伤的程度,帮助早产儿恢复神经系统发育。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热敷等方式来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来改善早产儿的神经发育。
4、心理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后,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早产儿克服焦虑、抑郁等问题,提升早产儿的心理素质。
5、手术治疗:早产儿脑损伤如果非常严重,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减轻脑损伤的程度。
三、早产儿脑损伤的注意事项除了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早产儿脑损伤后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
1、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早产儿脑损伤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早产儿恢复神经系统的发育,提升智力水平。
2、注意脑部保护:注意保护早产儿的头部,避免撞击和刺激,防止脑损伤的发生。
3、营养均衡:早产儿需要注重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促进身体健康和神经系统发育。
4、避免环境干扰: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非常脆弱,需要避免过多的环境干扰,保证良好的休息和安静环境。
早产脑白质损伤患儿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早产脑白质损伤患儿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组,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果:A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组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
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 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高危因素【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085-02脑瘫是儿童神经系统致残的主要疾病,早产为发达国家中脑瘫最主要的病因,但并非所有早产脑损伤患儿都发展为脑瘫。
该研究对小于2岁早期早产儿有脑白质损伤的和脑白质未损伤的患儿,发生脑瘫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为临床降低脑瘫发生率和伤残程度、同时为早产儿脑瘫的早期正确诊断提供支持的依据。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在我院NICU住院,胎龄24~34W的早产儿,选取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A组,B为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患儿。
两组均排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
两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和性别上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早产儿均在儿童康复科门诊复查随访,3个月进行一次发育评估,头围<χ--2s为小头畸形[1]按Ashworth进行肌张力评定[2]。
异常的反射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缺如,异常姿势有头颈背曲、上臂向后伸展、双下肢硬性伸直等;常规Gesell测查及脑MRI检查,结果分皮层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PVL)、基底节损伤、蛛网膜下腔增宽及未见异常4种情况,随访节点2岁,结果分别是脑瘫、全面发育落后、边缘状态和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xx
脑白质在解剖学上也称“髓质”,是无数神经元轴突聚合形成的神经纤维。
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有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最严重的结局是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umalacia,PVL),会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视听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等。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低体重儿、多胎儿的发生率、救治成功率明显升高,然而,远期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问题居高不降,脑白质损伤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故日益受到重视。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情况
早在60年代初,Rydberg即已发现,分娩时发生循环异常的产妇所生早产儿脑白质病变较常见。
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该病发生的显著规律性,几乎都发生在早产儿,特别是有呼吸循环障碍病史的早产儿,抢救成功若干天后常规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室旁的白质软化灶。
最早尸解报告的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仅20%,Shuman等
(1980)观察的82例出生体重900~2 200 g的早产儿中,发生PVL者高达88%,以后报告的发生率为25%~75%不等。
2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
病理学及血管造影技术最早揭示了白质损伤的主要病因,是局部缺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与早产儿脑血管的发育特点有直接的关系。
从大脑前、中、后动脉发出的长穿支在妊娠24~28周出现,延伸到脑室的边缘,保证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的供血。
妊娠32~40周,是短穿支发育活跃的时期,满足皮层下白质的血液供应。
长穿支与短穿支间的吻合支在妊娠32周后才开始逐渐形成,由此可知,早产儿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供应白质血液的小动脉在组织解剖结构上并未完全发育成熟。
在功能上维持“压力被动性血流”的特点,血管调节能力差,脑血流极易受瞬间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在患有各种严重疾病并接受人工通气等特殊
治疗的早产儿,更易出现脑供血障碍,尤其脑室旁白质,处于脑内动脉供血的最末端,缺血性损伤由此而发生。
早产儿发生白质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发育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易感性较强。
少突胶质细胞是组成神经纤维轴突上髓鞘的重要成分,发育中的脑有其明显的代谢特点,在神经轴突髓鞘化前期及形成过程中,分化中的胶质细胞前体对能量的需求很高,对谷氨酸、自由基毒性的敏感性很高,故当缺血发生时这些有害物浓度增加,会导致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神经纤维轴突的断裂,其病理结局是脑室旁白质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形成软化灶。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因素主要与可造成脑血流减少的疾病有关。
我院曾总结过不同程度的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的病因,48.44%的病例存在可能影响胎儿供血供氧的产科高危病史,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贫血,胎-胎输血,胎盘、脐带异常,宫内窘迫等;85.94%病例患有新生儿早期严重疾病,如循环异常、低氧血症及难以纠正的低血糖等;Ⅲ~Ⅳ度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对脑室旁白质有直接的威胁,极易发生病变。
文献有出血性白质损伤的提法,主要是指脑室周围-脑室内较大的出血团块所致的髓静脉梗死,直接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使白质损伤。
推测是脑室扩大,使其周围白质受压的缘故。
另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感染可导致更广泛的白质严重损害,原因是感染介导的免疫性炎症反应以及大量内毒素及炎症因子参与的结果。
文献有报告,许多菌血症的患儿,出现端脑白质脑炎,并培养出了革兰氏阴性杆菌,与母亲产前绒毛膜炎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早产儿,足月儿也可发生。
3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断
在新生儿期,单纯依靠临床难以确定脑白质发生的病变,因早产儿缺乏特异性的神经定位表现,加之全身多种严重性疾病,临床表现均是非特异性的。
有人做了极其严密的临床观察,即使相当严重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也只是表现为反应差,更细心的人偶有发现患儿视觉反应异常,难以与全身性原发疾病症状鉴别。
有作者推荐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通过监测脑组织中氧的变化,及时发现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预测可能发生的脑白质损伤。
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方
法仍是颅脑超声、CT、MRI等影像学手段,可直接观察白质损伤的发生、变化过程。
继早期轴突水肿之后,构成轴突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不同程度坏死、丢失,于是轴突发生断裂,软化灶形成。
极小的软化灶仅在显微镜下显示,软化灶直径2 mm以上超声检查即可探及,呈低回声或无回声,一般在损伤后3~4周在超声影像上可出现。
因软化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的周围,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PVL)由此冠名。
软化灶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可以单灶形式存在于侧脑室前角极的前外侧,也可在侧脑室外侧、背侧及后角附近白质形成密集的小囊腔以后一段时间内超声所探及的软化灶陆续会有增加,使人有区域性“荒芜”之感,侧脑室也会因这一严重结局相应扩大。
此时CT、MRI检查同样对脑室旁白质软化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脑室旁白质软化发生后,即有小胶质细胞填充病变部位,故软化灶在影像上并非永存,3~4个月后较小的软化灶在影像上逐渐变小并消失,由此提示我们,诊断脑室旁白质软化的最佳时间是脑损伤后3~4周,过晚会因漏诊而造成临床诊断困惑。
在弥散性白质损伤的病例,从病变早期即伴有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较少发生液化,而是脑白质整体容积的缩小,脑室扩大是脑容积减少的重要影像特征。
脑容积减少意味白质广泛损伤后继续发育不良,尤其是髓鞘化障碍的表现,病变更广泛时累及灰质。
对于白质损伤后的发育异常,MRI检查显示了更高的敏感性。
新近出现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是MRI检查的新序列,通过水分子在三维空间中弥散轨迹的定量分析成像,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走行、方向、排列密度、髓鞘化水平等,为评价脑白质损伤后的功能状况开辟了新的空间。
4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预后与防治
白质是脑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信息的传递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国外许多学者研究证实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对远期预后影响的严重性,甚至将PVL作为预测预后不良的指标。
我院研究显示,发生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异常率高达63.64%,其中脑瘫、智能发育落后者占36.37%,尤其是发生广泛性PVL的病例,无一幸免地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所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类型与严重程度,取决于脑白质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与所累及的神经纤维有密切的关系。
典型的远期神经系统异常是运动障碍、脑瘫。
侧脑室前角附近发生PVL时,下肢运动功能最易受累,因起自于皮层运动区支配下肢运动的皮层脊髓束纤维途经此处,严重的PVL,常造成四肢痉挛性瘫痪,且肢瘫永久存在。
局部解剖研究发现,由于脑室旁白质坏死而肢体瘫痪的小儿,多存在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行锥体束纤维的减少。
有报告,由于PVL所致的脑瘫患儿中,痉挛性瘫占81%,小于胎龄的早产儿神经系统问题较适于胎龄的早产儿更加突出。
弥散性的大片白质严重损伤,不但会累及运动功能,还会因皮层及皮层下神经元受损,星形胶质细胞迁移、增殖障碍,导致智能、认知缺陷。
广泛的白质损伤还会影响小儿的感官功能。
当位于额中回的眼球协调运动中枢和由外侧膝状体发出,形成视辐射最终达枕叶视觉中枢的神经纤维受到损害,会发生视力、视野异常。
当发自于内侧膝状体,向颞叶听觉中枢投射的神经纤维受损,则发生听觉功能异常。
感官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小儿智能发育的落后。
对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该病的发生与早产儿自身脑血管发育及局部代谢特点有关,重在预防。
首先是对该病有明确的概念,产科尽可能地减少早产,及时处理母亲孕期的合并症。
对必不可免出生的早产儿,应及时正确地诊治所患疾病,尽力避免、减少有可能引发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疾病。
目前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对早产儿进行常规的床边颅脑超声检查,在白质损伤的早期予以诊断,至关重要,因此时病变处于水肿阶段,努力祛除病因,维持内环境稳定,适当地予以神经营养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当PVL形成后,病变难以逆转。
对白质损伤的小儿,应纳入随访对象,及时发现智力、运动、视听感官功能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个体化的后期治疗,包括不同月龄促进小儿智能发育一系列干预性措施,如物理康复、视听功能训练等。
这些小儿经合理的治疗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来源:
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半月刊·—ISSN 1004-6763·—2006-17,p75-77适用对象:
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