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读书笔记时代的荒诞与人性的多面
《黄金时代》读书笔记时代的荒诞与人性的多面《黄金时代》是当代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时代的荒诞和人性的多面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时代的荒诞《黄金时代》这个小说背景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正是中国经历深刻变革的时代。
小说以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荒诞与滑稽。
首先,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荒诞之处。
比如,陈清扬在部队的日子过得很无趣,整天和众多无聊的人打交道;她曾参加过一个不太正常的学习班,里面的人对于某些奇怪的问题过于执着;另外,小说中也有一些戏仿官僚主义的描写,比如有关卫生条件的抱怨等。
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乌烟瘴气,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荒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于权力和政治的描写也揭示了时代荒诞的一面。
陈清扬曾被安排参与高雅活动,但实际上她并不懂这些,却因为职位关系而被迫参与其中;她还被要求写一篇文章赞扬一个政治领导,但事实上她对该领导并不了解。
这些情节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体系中权力的滥用和虚伪,揭示出一种扭曲的现实。
二、人性的多面性除了对时代荒诞的揭示,《黄金时代》还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首先,陈清扬这个主人公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形象。
她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表达了当时年轻人对于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在小说中,她决定离开部队,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变故,但她依旧在荒诞中保持了自己的独特个性,不被外界所改变。
其次,陈清扬的朋友张爱玲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女作家形象。
她的出现为小说增添了一部分文艺气息,她热爱写作,同时也表达出对于社会的批判和不满。
她对权力的讽刺,对体制的质疑,展示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一面。
最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展现出不同的人性面貌。
比如,阿城是一个直爽而又善良的人,他的出现为小说中的陈清扬提供了温暖和感动;而陈清扬的父母则是一个传统家庭的代表,他们对于事业和家庭的坚持体现了一种责任和奉献。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反讽精神
王小波《黄金时代》中的反讽精神浅析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反讽精神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王小波成为了当代小说文学的热门人物。
王小波和他的作品被大量地研究,在他去世后更是掀起了一股热潮,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学现象。
一个严肃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地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
作为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的《黄金年代》,更是因为其荒诞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反思成为文革题材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对文革黑暗历史的反思,作者采用了深刻的反讽的方式进行叙述和书写,而反讽精神背后连接着荒诞、幽默、真实和作者的深刻反思,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架构,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研究。
关键词:王小波反讽文革荒诞黑色幽默作为一个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播的作家,王小波凭借他的那份严肃而深沉的幽默打动了很多的读者。
王小波的作品大多是关于文革那个特殊题材的,他在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荒诞离奇而且畸形残酷的社会生活,在那种变态的环境中人性的恶与良善和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之一,整部小说以“文革时代”为故事背景,叙述了男主角王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里的生活境遇。
和那些同为对历史的反思而写作的文人式的写作不同,王小波摆脱了杜甫式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使命感和教化普通老百姓的救世情怀,以极端的冷静而又玩世不恭的流氓态度和反讽精神从容地叙述了游离在时代和社会边缘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流氓式的写作来看,王小波和王朔很像,也有人说王小波像卡夫卡,不管怎么样,王小波对文革的抒写影响和打动了很多的读者,这可以从他去世后掀起的研究他的文学热潮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
一、流氓外衣下的严肃与反讽《黄金时代》整部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追述回忆了那段充满了异端体验的岁月,“异端”二字,足以概括那个吃人的社会。
小说叙事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和“王二”的性格一样,无拘无束,打破了时间上的跨度;几个故事情节同时交错进行,始终用一种调侃但背后暗含严肃的风格述说普通人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
书籍_黄金时代_读后感
1.书籍《黄金时代》的主题和背景《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出版于1992年。
这本小说以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中国的文化革命时期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时期中的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
1.1时代背景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
这个时期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年代,整个社会被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所笼罩。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社会开始逐渐转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2主题和写作意图《黄金时代》的主题之一是对个人命运和自由的追求。
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陈清扬的成长经历和她与其他人物的交往,展现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曲折和探索。
作者通过描写陈清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探讨了个人在复杂社会中的自我认知、选择和突破。
另一个主题是对社会和人性的讽刺和反思。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情节,揭示了社会中的虚伪、权力斗争和道德沦丧。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荒诞面貌。
王小波的写作意图在于通过小说这一媒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进行观察和思考。
他追求文字的自由和个性化表达,以独特的文学风格打破传统的叙事模式,呈现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
综上所述,《黄金时代》通过描绘特定时代的背景和个人命运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和人性的讽刺和反思,展示了作者对复杂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这本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自由、社会道德和人性困境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2.主要人物和情节概述《黄金时代》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展示了一个动荡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曲折和成长历程,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2.1主要人物2.1.1陈清扬陈清扬是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勇敢、聪明且有着独立思想的女性。
小说从她少年时代的成长开始,描绘了她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的人生经历。
陈清扬追求自由和独立,对社会的虚伪和权力斗争持怀疑态度。
《黄金时代》阅读感想
《黄金时代》阅读感想在阅读《黄金时代》的过程中,我最初的感受并不太好。
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配上垃圾的文笔和自大自恋的男性思维。
作者笔下的男主软弱无力,人物形象勉强立住;女主则完全是一个工具人,只是为了衬托男主的“高深尚洁”而存在。
如果男主是个驼背的瘸子,那么女主可能连灵魂都没有了,她的出现完全是为了男主的利用,以体现男主的“出类拔萃”。
读到一半时,我开始怀疑作者是否讨厌女性到了极点,或者大男子主义到了何种程度,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在其他作者的作品中,角色通常是有血有肉的人,无论男女,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者通过他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描绘世界。
而王小波却以男性视角来创作,他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世界的主宰。
他在作品中对女性的不尊重贯穿始终,每个字都仿佛在指责女性:“你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男人服务的。
”书中出轨、偷情、劈腿的女人不少,但她们至少还活着,还有自己的灵魂。
哪怕是被作者抨击的恶女人、坏女人,也能让人感受到她们的真实存在和情感。
然而,在《黄金时代》中,女主不需要灵魂,也不需要活着。
当男主需要一个爱他的、下贱的女人时,女主就突然出现,说她爱他,为了他什么都不管了。
男主享用了这份爱后,高喊自己很圣洁,作者也通过男主之口表达了对自己的赞美:“我这么优秀的人,天哪,世间仅存啊!”书中虽然写了两个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是活着的,这种荒谬感让人难以忍受。
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相比,《黄金时代》中的女主显得格外下贱。
这种下贱不是男主对女主说的,而是作者通过对女主的描写传达给全体女性读者的。
这种冒犯和粗俗让人无法接受。
《黄金时代》的阅读体验并不好。
我无法理解这部作品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也无法欣赏作者的创作风格。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充满了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读者的冒犯,是一部低俗、垃圾的作品。
黄金时代对现实的讽刺性
《黄金时代》对现实的讽刺性《黄金时代》前半部分讲队医陈清扬结婚后独居,却莫名其妙的被村民传为“破鞋”。
插队知青王二受污蔑被叫去插秧导致腰伤发作,去找陈清扬医治腰伤。
陈清扬发现这是第一个真的来找自己看病的人而不是来观摩“破鞋”的。
于是就想要求有知识的王二证明她不是“破鞋”,王二非但不证明,反而还运用逻辑理论想证明她就是“破鞋”。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村里又传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
后来他们两个真的明目张胆的搞起来,村里反而没有人敢说了。
后半部分讲他们两个情况被军代表了解后,两人进人保处围着“搞破鞋”的罪名写交代,带出去挨批斗。
后来王二回到北京与陈清扬二十年后偶然遇见。
这篇小说的事件的描写手法平实朴素暗含哲理性。
文字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极富节奏感,真实而富有诗意,其中大段的性描写,诙谐幽默却并不淫秽。
其中有些细节值得深思。
文章中描写的是文革插队下乡时候的事情,现在读来也感觉到某些陈腐观念和劣根性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片段一:陈清扬因为拒绝了军代表的调戏被刻意调到队里当队医,而后又因为自己婚后独居莫名其妙在村子里被传为“破鞋”。
这其实可以看出村民对女性的恶意猜测和歧视。
现在也是一样,女性公众场合遇到危险,很多人依然会说谁让你行为不检点穿那么暴露勾引人就是活该。
当女性选择不结婚的时候也会被评价为私生活不检点或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疾病,这其实和文中陈清扬所受到的委屈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虽然女性的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也可以看出来对女性恶意猜测的陋习从未消失。
片段二:陈清扬和王二大胆地承认关系反而没有人敢骂破鞋了。
文中这样写道:“自从她当众暴露了她是破鞋,我是她的野汉子后,再没有人说她是破鞋......大家对这种明火执仗的破鞋行径是如此害怕,以至连说都不敢啦。
”甚至连陈清扬都觉得解脱,“用不着再去想自己为什么是破鞋。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笑了很久,这段话是如此讽刺,人性弱点在王小波笔下瑟瑟发抖。
同时也让我想起鲁迅《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
《黄金时代》赏析
《黄金时代》赏析《黄金时代》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讽刺的笔触展现了上个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困境和生活状态,同时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爱情、生活和自由的价值。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等方面对《黄金时代》进行赏析。
一、故事情节《黄金时代》讲述了主人公陈清扬从年轻到中年的成长与经历。
小说将故事分为十个章节,每个章节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时间。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展现了陈清扬的人生历程和成长变化。
第一章《我爱这个时代》中,陈清扬表达了对时代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从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化工厂工作,却对这份工作感到不满,并写出了一篇关于自由的小说。
随着故事的展开,陈清扬经历了失恋、生活的曲折等一系列事件。
在《猴子的灵魂》中,她与罗红相识,两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在《岛上书房》这个章节中,陈清扬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来到一座小岛上的书房工作。
她在这座书房过上了原始而简单的生活,同时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释放。
二、人物形象陈清扬是本小说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充满热情与渴望自由的女性形象。
她渴望写作,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对文学有着深厚的热爱。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总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罗红是陈清扬的挚友,也是她的情敌。
她是一个典型的异类形象,热爱思考和探索,对于生活中的困惑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她与陈清扬之间既有友谊,又有竞争和斗争。
其他配角如吴老太太、赵真实、李分、赵茵等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他们在小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丰富了故事情节,并为主人公提供了各自的影响和启示。
三、主题《黄金时代》主要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爱情、生活和自由的主题。
通过陈清扬的成长,小说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困境和对自由的追求。
首先,小说通过陈清扬的角度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她在不同的人物关系中经历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同时也对爱情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思考。
黄金时代读书心得
黄金时代读书心得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通过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知识青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和思想。
我对于黄金时代的阅读给予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
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我对于该小说的体验和思考。
首先,黄金时代的文笔幽默而生动。
王小波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整个故事极富趣味性。
通过陈清扬的口吻,王小波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和讽刺,让我在阅读中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深思。
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给予了小说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
其次,黄金时代所呈现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深刻的内涵。
陈清扬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更代表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群体的集体经历和内心体验。
他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深深地触动着我。
陈清扬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寻,在我心中激起了许多共鸣。
黄金时代还通过对于爱情、家庭和自由的探讨,引发了我对于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思考。
陈清扬与孔令侃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道德选择。
小说中关于家庭和亲情的描写,让我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家庭关系的亲密度和珍贵性。
而对于自由的追求,则对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束缚和压抑产生了一些打破与解放的意识。
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黄金时代深入地挖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百态。
小说中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使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当今的进步和稳定。
同时,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如权力的滥用、人性的扭曲等,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阅读黄金时代,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与价值的洗礼。
通过对于小说中所揭示的问题的思考,我更加深入地反思了自己的成长和人生轨迹。
同时,我也对于当今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为之努力做出对应的改变。
总而言之,黄金时代是一部让我深受感动和思考的作品。
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有感
《黄金时代》是中国现代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小说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状态。
作者在小说中使用生活化、幽默的语言,讽刺许多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引起读者深思。
在阅读《黄金时代》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解读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他们在新时代下探寻着生活的意义、爱情的真谛,亦或是在种种现实困境下努力生存。
这些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引人深思。
另外,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讽刺也让我产生了共鸣。
尤其是他对于价值观念的探讨和对人性弱点的揭示,让人在阅读中不禁对自己和周围的社会产生了反思。
总的来说,读完《黄金时代》让我对生活、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在思考中不断发现更多的问题和答案。
这部小说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了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黃金時代》读后感《黄金时代》是一部由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要说的是小说的风格。
王小波的文字简洁而幽默,他善于用夸张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荒诞。
在《黄金时代》中,陈清扬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是一个独立、自由、坚强的女性形象,却又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
她对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但又常常被现实所困扰。
这种矛盾和冲突在整个小说中贯穿始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其次,小说中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探讨也很有意思。
陈清扬和小李是一对情侣,他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逐渐磨灭的,以及陈清扬对于婚姻的态度是如何从最初的憧憬变成了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这种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让我深深地反思了现代社会中的婚姻观念和爱情观念。
最后,我要说的是小说中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
陈清扬是一个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追求。
但是在一个充满着社会压力和道德约束的时代,她的独立和自由常常受到挑战。
小说中描写了她与周围人的关系是如何在这种矛盾中发展的,以及她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未来是如何做出了选择。
这种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和选择。
总的来说,《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着深刻思考和独特风格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和挣扎。
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现实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思考。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小说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荒谬和残酷。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被扭曲,人性被压抑,社会秩序被打乱。
王二和陈清扬都是被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们被迫承受着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和磨难。
王二是一个被视为“流氓”的知识分子,他因为与陈清扬的关系而被批斗。
陈清扬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她被诬陷为“破鞋”,并因此受到了无尽的侮辱和折磨。
然而,正是在这个黑暗的时代里,王二和陈清扬却找到了彼此的温暖和慰藉。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
小说中,“黄金时代”这个词汇的反讽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黄金时代”代表了王二和陈清扬的青春岁月,然而,他们的青春却被浪费在了痛苦和磨难之中。
他们没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而是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被迫过着一种压抑和扭曲的生活。
“黄金时代”也代表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然而,在小说中,这个未来似乎遥不可及。
王二和陈清扬们在黑暗中挣扎,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而“黄金时代”似乎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
“黄金时代”还代表了一种对人性的呼唤和追求。
在小说中,王二和陈清扬们尽管身处困境,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的尊重和追求。
他们不向恶势力低头,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他们的行为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力量,与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残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情感力量的小说。
它通过对“黄金时代”的反讽寓意的探讨,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历史和人性的重要窗口,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第一层解读是关于性与反抗权力的关系。
在那个极端特殊的环境和时代中,人性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和压抑。
然而,性爱作为人类最原始、最热烈的情感,却无法被完全压制。
小说中,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性爱行为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更是对权力的一种反抗。
他们在那个压抑的环境下,选择了以性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这种行为彰显了人性的力量和不屈。
然而,这一解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王小波曾表示他的小说不做政治隐喻,因此,用性来反抗权力的解释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小说的全部情节。
例如,陈清扬上交交代材料后二人就被释放的情节,似乎与性的反抗力量无关。
此外,福柯的观点也指出,所谓自然的性是不存在的,人们所想象的用于对抗权力的性,本身就是权力创造的。
这意味着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复杂,不仅仅是简单的反抗。
我们可以从性与象征权力的角度来理解小说。
王小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通过性爱关系中的施虐与受虐者关系,洞察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利运作机制。
在小说中,陈清扬自愿接受王二安排的破鞋角色,这种行为并非完全是被迫的,而是她自愿地参与到权力关系中,并从中获得快乐。
这表明,权力不仅可以通过强制手段来实施,还可以通过象征和诱导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我们可以将性与权力进行类比,得出“人是自愿受控制”的结论。
权力通过规训和塑造,将人们变成驯顺且实用的个体,人们在心中长出权力的眼睛,实现自我训诫和自我监视。
这种自愿受到控制的现象,在福柯的环形监狱理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囚犯们在心中默认了权力的存在,并且按照权力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我们来探讨性与权力的第三层关系,即性即权力。
在《黄金时代》中,陈清扬写交代材料的情节超越了前两层的解读。
小说中充满了权力关系场域,其中审讯与供认是最典型的形式。
而交代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忏悔,是权力构建出的话语范畴,要求忏悔者进行自我反思。
福柯在《性经验史》中指出,忏悔是一种重要的权力关系场域,忏悔者需要按照特定的话语范畴来审查自己的良心。
《黄金时代》点评
《黄金时代》点评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被誉为知青文学的突破之作。
该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呈现了“文革”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
首先,小说中对于性爱的正面书写是一大亮点。
王小波以直率、坦诚的态度描绘了主人公王二与陈清扬之间的性爱关系,这种真实而自然的表达方式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极为罕见。
通过这种书写,小说不仅挑战了传统道德观念对于性爱的束缚,也揭示了人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对于欲望和自由的追求。
其次,小说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也是其魅力所在。
王小波以幽默而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文革”时期社会的荒谬和残酷,对于权力、道德、人性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通过主人公王二的视角,对那个时代的人们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挣扎和反抗。
此外,小说还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反思。
在“文革”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失去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和自由权利,王小波通过小说表达了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他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实、自由、独立的生活,摆脱各种束缚和压迫。
最后,小说中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也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王小波通过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真实、最自由的一面。
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地追求自由和幸福,展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书籍《黄金时代》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揭示了“文革”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对于当代文学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
王小波黄金时代读后感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讽刺和幽默的小说,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剖析,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生百态。
小说以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展开,通过她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揭示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真实面貌。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小说正是通过对这些影响的揭示,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魅力。
小说中的主人公陈清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独立思想的女性,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对社会的不公和愚昧也充满了不满和反抗。
在小说中,陈清扬的形象被塑造得非常立体和丰满,她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她的视角,读者得以深入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以及人们在这个特殊时代里所经历的一切。
在小说中,王小波对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这个时代的许多荒诞和荒谬之处。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小说展现了一个独特时代下的人性百态,以及人们在特殊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质。
在小说中,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性格。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对话都充满了讽刺和幽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王小波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下的人生百态。
在小说中,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性格。
通过对这些影响的揭示,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黄金时代》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王小波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进行的深刻剖析。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对话都充满了讽刺和幽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王小波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下的人生百态。
在小说中,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行为和性格。
通过对这些影响的揭示,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是一部充满讽刺和幽默的小说,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描绘和对人性的剖析,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时代背景下的人生百态。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最近,我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
在这个耽美风格的文字泛滥成灾的时代,王小波的作品提醒了我,文字的美丑就如同人的相貌一般,只是一个表面,而且会随着人们的口味变化而老化褪色;凌厉耀眼的思想非但不会被粗俗的外表掩饰,反而可能因此放出异样的光彩,就和大家常说的“丑人多作怪”是一个道理。
王小波的作品,乍看之下有时让人难以忍受,因为他的语言风格太过粗砺写实,或是给人以卖弄口才之感,又或者让读者有种被他的文字暴力虐待的体会。
确实,他的小说情节有很浓的超现实主义意味,而且不是所有细节都与主题直接相关,有时让人读得摸不着头脑。
但这种不连贯和复杂性正是现实的写照。
就像一棵大树,总是要枝枝桠桠一大堆才有美感,要是只有笔直的一条光杆,谁也不会觉得好看了吧。
这点是否正是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我不清楚。
不过当这种赤裸裸的粗线条文字中偶尔闪现出一丝温柔的影子时,那简直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之一。
在《黄金时代》中,有很多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比如,“这种感觉和我相通。
我没结婚时也觉得日子过得很慢,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时间;而现在觉得自己在向老年和死亡俯冲。
以前还有时间过得更慢,甚至是很难熬的时候。
比方说十七岁时,坐在数学竞赛的考场里,我对着五道古怪的题目,屏住了呼吸就像便秘,慢慢写下了五个古怪的解,正如拉出了五截坚硬无比的屎一样。
当时的时钟仿佛是不走了。
现在再没有什么念头是如此缓慢地通过思索的直肠,而时钟也像大便通畅一样的快了。
”这段文字用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时间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还有“我要是说我去过抄家物资拍卖场,你准说我扯谎。
其实我真去过。
不过不是在唐朝宣阳坊,而是在一九七三年北京东四附近一个地方。
名字叫抄家物资门市部,里面放了文革初期从黑帮们家里抢来的东西。
开头是只接待中央首长的,等好东西挑得差不多了,小一点的首长也让去了。
那里面的东西便宜得和白给一样。
不管是谁办了这个抄家物资门市部,都是大损阴德,因为它害死人了。
黄金时代读后感范文
黄金时代读后感范文黄金时代是中国现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通过女主人公陈清扬的视角,将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文化的思考融入其中。
黄金时代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通过陈清扬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中的变迁和生活态度的转变。
小说描绘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国社会,包括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巨大变革。
陈清扬作为一个年轻女性,亲历了这些历史事件,同时也经历了个人的成长与变化。
她经历了儿时的宣传教育,参加过劳改营,经历了恋爱和婚姻的失败,最终选择了孤独的生活。
通过她的经历,小说展示了一个个体在社会大潮中的无助和迷茫。
黄金时代的叙事风格独特而深入,从陈清扬的视角出发,通过她的日记和内心独白,将读者带入到她的世界中。
小说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以极具个性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和文化的思考。
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嘲讽了社会的陈规陋习,通过描写陈清扬的苦闷和挣扎,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十分鲜活和生动的。
陈清扬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她渴望自由和独立,但又受制于传统观念和社会压力。
她的婚姻失败和孤独选择,反映了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陈清扬的父亲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个形象展示了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矛盾。
陈清扬的男友杨富贵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他的成功并没有带给他快乐和满足感,他最终也选择了离开。
通过这些形象的刻画,黄金时代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追求幸福和价值的困境。
黄金时代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
王小波通过陈清扬的日记和思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和对话。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府的描写,陈清扬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之道。
她认为,贾府的衰败是由于家族的至高无上的爱、勤俭节约和多重世界观导致的。
现代文学作品《黄金时代》读书报告
现代文学作品《黄金时代》读书报告《黄金时代》是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现代文学作品,首次出版于1991年。
本书以自由而叛逆的文风,通过描述主人公陈清扬的成长历程,探讨了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体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下面将从小说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主题《黄金时代》这部小说以小人物陈清扬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个人命运与家庭生活的细节,并从中启迪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现象,以及对于女性地位、文化的塑造等问题进行了艺术化的思考与表达。
作者通过对陈清扬追求自由与真实的探索,探讨了人类自身的心灵困境以及对于自由与正义的追求,形成了作品的核心主题。
二、故事情节《黄金时代》以陈清扬的成长为线索,通过她与不同人物的交往和争议,展示了一个个生活片段和小故事。
小说中,陈清扬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性,自小就追求真实与自由。
她的成长经历与情感体验被一一描绘,透过这些经历,读者可以感受到她与父亲的紧密关系、亲友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面对社会束缚时的挣扎。
整个故事情节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三、人物形象小说中,陈清扬这个角色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人物。
她是一个充满自我意识和叛逆情绪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和表达自己的作家。
通过对她的描写,读者可以发现她在当时行为举止上的叛逆和态度上的坚持。
其他的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如陈清扬的友人张一峰、父亲、母亲,他们的个性和行为都与陈清扬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出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四、语言风格王小波的语言风格独特鲜明,以幽默而又直接的文字表达方式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反思。
他巧妙运用诙谐的叙述技巧,将角色的内心感受形象化,在文字间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反思,通过小说呼吁人们要以个体的自由和内心的真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作品《黄金时代》以特立独行的陈清扬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活片段和小故事,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展现了作者对现实、自由、理想和人性的思考。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容, 选 取 听说 的 内容和形 式 , 以听说 促读 写 , 以读 写 带 听 说 , 充 分 发挥 听说 读 起 来 的另一 种 方式 是 口头评议 。对例 文的评 议 、 讨 论也 是 口语 听说 的 一种 很
写的对 流作 用 。其实 , 听说训 练与 阅 读写 作 教 学结 合 并 不 难 , 这 不 仅 因 为它 好 的训练 , 同时 , 对例 文 优劣 的把 握 也会 推 动 写 作 能力 的进 一 步提 高 。不 片 们有 思维 这一核 心 的联结 , 还因 为我们 的课 堂教 学本 身就 离不 开 听 与说 。但 面地 割裂 听说 读写 , 在快速 作 文训 练 的 同时 发 展 多种 能 力 , 让 一 种 语 文训 使 多种 能力 同时 养成 , 提高效 率 , 同时 利 用 富 这里讲 的结合绝 不 仅 仅是 指 在 阅 读 或 写 作 指 导 中 学 生 对 教 师 “ 教” 的 听与 语文 活 动起 到综合 发展 的作 用 , 发 挥 学 生 参 与 的积 极 性 , 学 习 的 主 动性 。 同 答, 而是 有计 划 、 有 目的 、 有 步骤 、 有 指导 、 有 评价 的听 说训 练 同阅 读写 作 训练 于变 化 的方式 调 动学生 的兴 趣 , 的 交叉运 用 和协调 统一 。 时, 这 样做 可 以改变 现在 语文 教学 割 裂 多种 能 力 , 学生 兴 趣 小 , 情绪低 , 尤 其 是 对写 作感 到 困难 、 乏 味等 现状 。 总之 , 听、 说、 读、 写 四种技 能密 不可 分 , 相辅 相成 。 只要我 们 教 师认 真 钻 首 先是 把读 和写结 合起 来 。先提 出一个 写作 的任 务 , 然 后推 荐 一些 参考 的阅读 篇 目, 让 学生 带着 学写 的 目的去读 。这样 读 起 来更 有 针 对 性 , 而 且 由 研 大 纲 , 坚持有 目的 、 有计 划 、 有 步骤 地对学 生 进行 系统 的 听 、 说、 读、 写训 练 ,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读者批评理论把读者置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强调读者及读者期待视野,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认为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
本文基于此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三方面对《黄金时代》进行重新解读。
读者批评;《黄金时代》;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1读者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先前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不同时代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会随着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读者批评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读者期待视野变更史的研究。
正如伊瑟尔所说:”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①。
同时还指出:”作品的意义最终在读者阅读活动中完成,具有这一意义的作品才算完整,才算实现了作品的价值。
”故事开头写道:”我二十一岁时,正在在云南插队。
”写主人公作为一个知青遇到的事情。
从开头看,读者以为是知青文学,读下去才发现这是与现在知青小说完全不同的叙述方法,这种写法满足了读者想读不同小说的心理期待,跳出了一般知青小说的牢笼。
然后写陈清扬找王二来讨论自己是不是”破鞋”的问题,于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读者不由自主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而下面的陈述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她之所以被称为破鞋,是因为陈清扬是女人而且是个美丽的女人。
王二和陈清扬因为伟大的友谊搞破鞋,荒诞的理由使人发笑又使人悲哀,使人想到那个三缄其口、不敢说话、没有朋友的时代;在文革时期,这种搞破鞋的行为势必会引起很大的斗争,于是,在读者的期待中,两人因为搞破鞋被批斗,写材料,恰和读者期望相吻合;同时,大量的性行为描写突破了一般限度,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
王小波用口语般荒诞可笑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文革时期青年人的压抑、对自由的向往及那个时代荒谬,与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寓意相吻合,满足了不同读者的的阅读期待。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小说中,陈清扬被称为“破鞋”,但她自己却认为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她与王二的性行为被视为一种对传统道德的挑战,也是她对自己清白的一种证明。
然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陈清扬的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出于一种对社会压力的逃避和对自我认同的寻求。
陈清扬被称为“破鞋”,是因为她的外貌和行为与传统的女性形象不符。
她的美丽和独立让人们感到不安和威胁,因此他们将她视为“破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和贬低她。
然而,陈清扬并不认同这种标签,她认为自己是清白无辜的。
她与王二的性行为,是她对这种社会压力的一种反抗,也是她对自己清白的一种证明。
然而,陈清扬的行为并非出于真正的自愿。
她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对社会规范的恐惧和对自我认同的不确定。
她害怕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她试图通过与王二的性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独立。
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压抑和扭曲,她并没有真正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陈清扬的真实罪孽是她对自己的压抑和扭曲。
她的行为并非出于真正的自愿,而是出于对社会压力的逃避和对自我认同的寻求。
她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对性的渴望和冲动,但她却不敢真正地面对和表达这种情感。
她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的阉割和扭曲,她没有真正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然而,陈清扬的行为也并非完全是一种错误。
她的行为反映了她对社会压力的反抗和对自我认同的寻求,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她的行为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她的行为视为一种错误或罪恶。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小波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他通过陈清扬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虚伪。
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人们的行为视为一种错误或罪恶,而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同时,王小波也对社会的虚伪和压抑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往往是一种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人们往往为了迎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而压抑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
《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黄金时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所著的一部小说。
它以“重庆”为背景,讲述了一群人在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生活中曲折的成长历程。
包括女主角“王二”、小说创作人“陈清扬”、王二的情人“张爱玲”等一个个丰满的角色,以及小说中所涉及的爱情、生活、人生等主题,在文章中深刻地揭示出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变革。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描写中,我看到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同时,这种矛盾也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
小说中的人物在思想上明显是走在社会变革前列的,他们表现出了对封建社会、对传统道德、对沉闷的生活方式的推崇不屑。
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变革并没有全面推进,尤其是小城市这种地方的传统思维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人们对于现代化和传统文化间的区别和选择也无法做出清晰的判断。
这种矛盾性形成了小说的主题,也深深让我反思了今日的现实。
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重庆这个充满喧嚣和繁荣的城市里,他们追求自我实现,却又无法完全摆脱社会的束缚。
王二是一个具有女性特色的女孩子,她渴望成为一个自立、独立的女性,并且对于爱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
可是,她最终却无法完全得到自由和幸福。
小说中的陈清扬也同样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文化人,他试图摆脱时代的束缚,创作出一些被社会所欣赏的作品,却最终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受到挫折。
这种矛盾和痛苦凸显出了中国社会在那个时期的局限性和停滞。
小说中表现的社会现象至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例如,小说中女性角色对传统婚姻道德的反思和对自我独立的向往,在当今时代仍然是很多女性所关注的问题,而小说对于这方面的描写又能让人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改进。
尽管《黄金时代》离现在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但人物形象的深入和良心的描写,以及小说所凸显的人性危机问题,还是引起了我不小的感动和启示。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社会工业化大潮中的一脉相承和苍白的发展,也为我们爱国人士的思想缺乏解决方案而感到捉急。
同时,小说中提出的对自我认同、对个体成长、对爱情的渴望等文化主题也引起了我很深的共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读者批评角度解读《黄金时代》
读者批评理论把读者置于文学研究的中心,强调读者及读者期待视野,探索读者与作家、作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认为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召唤读者的期待同时又重构读者的期待最终实现其文学价值。
本文基于此理论,从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三方面对《黄金时代》进行重新解读。
读者批评;《黄金时代》;读者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40-02
1读者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先前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
不同时代的读者有不同的期待视野,文学作品的价值也会随着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读者批评的文学史研究实际上是读者期待视野变更史的研究。
正如伊瑟尔所说:”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①。
同时还指出:”作品的意义最终在读者阅读活动中完成,具有这一意义的作品才算完整,才算实现了作品的价值。
”
故事开头写道:”我二十一岁时,正在在云南插队。
”写主人公作为一个知青遇到的事情。
从开头看,读者以为是知青文学,读下
去才发现这是与现在知青小说完全不同的叙述方法,这种写法满足了读者想读不同小说的心理期待,跳出了一般知青小说的牢笼。
然后写陈清扬找王二来讨论自己是不是”破鞋”的问题,于是给读者留下悬念,读者不由自主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而下面的陈述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她之所以被称为破鞋,是因为陈清扬是女人而且是个美丽的女人。
王二和陈清扬因为伟大的友谊搞破鞋,荒诞的理由使人发笑又使人悲哀,使人想到那个三缄其口、不敢说话、没有朋友的时代;在文革时期,这种搞破鞋的行为势必会引起很大的斗争,于是,在读者的期待中,两人因为搞破鞋被批斗,写材料,恰和读者期望相吻合;同时,大量的性行为描写突破了一般限度,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
王小波用口语般荒诞可笑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文革时期青年人的压抑、对自由的向往及那个时代荒谬,与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的寓意相吻合,满足了不同读者的的阅读期待。
2文本召唤结构
“文本的召唤结构”指的是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文本解读都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文本更具阅读吸引力和召唤性,召唤性存在于文本的整体结构系统中,称之为文本的召唤结构。
在《黄金时代》中,主线就是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可是透过这一主线,我们可以看到文本中的”空白”,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潜在的话语,去寻找作品新的意义。
一是王二和陈清扬的扑溯迷离的关系,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实际上,最初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只是人本能的对性的欲望。
正如王二所说;”我过二十一岁生日那天,打算在晚上引诱陈清扬,因为陈清扬是我的朋友,而且胸部很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
”由此可见,王二引诱陈清扬是因为”胸部很丰满,腰很细,屁股浑圆”,是对女性身体的自然欲求。
关于王二所说的那个所谓的”义气”,进而提出陈清扬应该为了义气和她性交,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王二是胡说八道,也暗含出陈清扬不是为了单纯的”义气”,从她内心深处她也希望性交。
以后,他们逃到山上,又多次性交。
书中有几段描写道:”陈清扬说,那会她躺在冷雨里,忽然觉得每一个毛孔都进了冷雨。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男人能叫她肯当着他的面叫出来。
她和任何人都格格不入。
”“她不想爱别人,任何人都不爱;尽管如此,我吻她脚心时,一股辛辣的感觉还是钻到她心里来。
”可见她并不想爱任何人,所以他们的性交不是为了爱情,只是纯粹的生理欲求。
二是他们为何逃到清平山上?当然,一方面是由于陈清扬和王二的关系失王二遭到军代表的百般磨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王二是一个渴望有自己的自主权,讨厌别人对他说三道四的人。
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带上自己的东西,逃到山上。
而陈清扬为了那所谓的伟大的友谊,也去了山上,但她不仅仅为了友谊,还有性。
所以,在反思文革和知青诉苦、对人性的思考以外,《黄金时代》还有其他的寓意,包括对性的自然需求、对自由的渴望,说明人的
欲望不会因为时代的特殊而消失。
3读者对作品终极意义
读者批评理论认为读者的接受活动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作品的诞生和价值意义的体现具有决定作用。
姚斯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艺作为一种交流媒介,不能脱离其观察者而独立存在。
”伊瑟尔认为”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他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诠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④英伽登也认为:”接受的过程不是对作品简单的复制和还原,而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反作用”⑤
王小波曾说:”《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
”这是作者的观点,《黄金时代》的好坏,最终要有读者来决定。
《黄金时代》首先是由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教授推荐到台湾《联合报》连载的,在台湾获得了很大殊荣。
许倬云教授作为一个读者,对《黄金时代》的出版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1992 年3 月,香港繁荣出版社给书命名为《王二风流史》,收入”风月系列”。
丁东读后说:”像《黄金时代》这样既有先锋性,又有可读性;既让人哭笑不得,又让人掩卷长思的杰作,还真不多见。
”他预感,王小波要”横空出世”。
但是,由于书中有大量的性描写,再加上另外的种种原因,国内的出版社不敢出版。
直到1994年,大陆的读者才第一次读到《黄金时代》。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性文化还是发生了迅速的
变迁。
社会在这方面还是较快地走向了宽容。
王小波去世后,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白银时代》由花城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隆重推出,引起读者的重视。
由于读者对《黄金时代》的重视,他们通过各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从美学主义角度、女性自我救赎角度、时代寓意角度,还有荒诞说、生命的轻与重说、精神关照说、自由精神说等各种角度挖掘出文本潜在的价值。
正如李银河所说:”在内心深处,我隐秘的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
”在我们读者的心里,我们也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
注释:
①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75.
②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175.
③(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法兰克福苏尔坎普出版社1982年版,第173页)。
④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见瓦尔宁编:《接受美学》,慕尼黑,1975年版,第236页2.)
⑤(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0页。
)
参考文献
[1]《黄金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2]《黄金时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三版。
[3]http:///question/297876956.html
[4]《和王小波的生前身后》[北京]邢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