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之边塞诗专题学案-教师版1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元散曲》之边塞诗专题学案-教

师版1

古代送别诗阅读鉴赏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2、感受边塞战争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通过对边塞诗相关知识的掌握,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一、导入: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二、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三、边塞诗中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四、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五、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

想,不见沙场愁杀人。”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又如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5、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如“孰知不

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B: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C:宋代: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六、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

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

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

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如王翰的“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意思是关内的花儿开了又谢了,鸟儿已经喧闹散尽,边塞的天气还正隆寒,风沙很盛,更加突出了边疆环境之恶劣,战士们生活之艰辛。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通过对比极写边地苦寒。

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

深切同情,通过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进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

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

比。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七、学习《从军行(其一)》

(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