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之边塞诗专题学案-教师版1教学文案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古诗词鉴赏——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不教胡马度阴山——边塞诗专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典型的边塞诗,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2.通过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运用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去鉴赏边塞诗。
3.体会戍守边疆将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归纳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体会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鉴赏边塞诗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
齐读诗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共同的名字:边塞诗。
二、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征战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汉魏六朝初步发展隋代开始兴盛唐代黄金时代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三、梳理“边塞诗”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提示:可以从景物、地名、战事意象、乐器等方面考虑。
)生找出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能体现典型的边塞风情的)、战事意象、常见的地名、常见的音乐(乐器和乐曲),各小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2.教师点评,小结: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四、体会边塞诗人的情感1.边塞诗的常见主题有哪些?请大家阅读一组边塞诗,结合诗句说说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3.学生发言。
师点评并板书。
【1】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含解析
◆6边塞战争诗四首往前一步,臂就长了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无奈之下,母亲开玩笑似的听从一位教师的话,将我送进一个业余武术班练习拳击。
每次训练课上,我都只有防卫的份儿,从来挥不出拳头,教练气急后几近歇斯底里的“出手啊,出手啊”的喊声狂风一样在我耳边呼呼刮过,但这只能让我把头缩得更低,背弓得更弯。
最后,教练找到母亲,说明情况,并要求我退出训练。
晚上,母亲问:“为什么总不出拳呢?”我告诉她,我的臂太短,总是打不到别人。
就在这时,母亲平静地说了一句:“往前一步,臂就长了。
”就是这么普通的一句话,使我彻底改变了一切。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赏读: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小人主要讲的是利。
”富贵不是人们想求就必然能够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永远能拥有的,因此,不必有意地去提倡追求“利”,却应该提倡做好此时此刻该做、能做的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赏读: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
如果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赏读: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赏读: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
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一、作者视窗《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塞下曲》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塞下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相关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2学情分析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作者简介李益,字君虞,姑臧人。
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
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
尝与济诗,有怨望语。
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
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
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早年从军,曾至朔方、幽州、口坊、口宁等地 ,自编从军诗50首。
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书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明代胡应麟《诗薮》:”七言绝,开元之下,但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
他的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从总体说,是中唐诗人所不可企及的。
这些诗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烁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
按内容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书写自己的从军生活和壮烈情怀。
有的抒发了从军报国、收复失地、安边定远的豪情壮志。
第二类:主要叙写边塞战争的实际,赞扬广大将士的报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反映并同情广大将士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揭露并抨击朝廷戍边无策和边将腐败无能。
第三类:是描写边塞风光和日常生活。
2【讲授】研习文本。
边塞诗2012-三星上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
边塞诗2012-三星上课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边塞诗2012-三星上课教案自主练习讲评——诗歌鉴赏部分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剖析答案,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引以为戒,对答案进行“正误纠偏”,提醒学生答题基本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次诗歌鉴赏做得极差,班级均分只有3.4分,最高分6分,只有姜旭、张旭阳两人,李晶晶、张艺婷、董舒路、严茂茂、杨鹏1分,孙旺0分,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同学们答题存在的问题,剖析答案,分析失分的原因,引以为戒,并总结答题规范。
二、评讲试题。
(一)了解边塞诗。
1.题材:这首诗是什么题材的诗歌?——边塞诗。
2.我们来看看边塞诗高考时怎么考的?(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3.你能从这三首诗中总结出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吗?学生讨论、小结。
教师相机补充。
意象:①边塞之地:楼兰、轮台、阴山、凉州、受降城、玉门关……… ②边塞之景物:黄沙、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黄河、长云……③边塞之乐:羌笛、胡笳、琵琶,《梅花落》、《关山月》、《折柳曲》、《怨杨柳》…… ④战争之意象:烽火、羽书、辕门、角鼓、旌旗、雁飞鹰扬…… 画面特点常用词语有:雄浑、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苍凉、肃杀、萧条、萧瑟、荒寒、凄寒……情感:卫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久戍边地,思乡念亲的悲情;对战争的厌恶,对百姓和戍边将士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的不满。
边塞诗 教案(1)
诗歌专题——边塞诗【边塞诗】边塞诗指以边疆的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许多青年就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hào)、王之涣、李颀(qí)、李益等。
六、边塞诗的风格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边塞诗鉴赏三把钥匙1、第一把钥匙是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2、第二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比如岑参的边塞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体现了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其他种种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3、第三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如李颀的《古从军行》,“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诗人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
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本课所选四首边塞战争诗的思想内容。
2.把握边塞战争诗的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边塞战争诗的写景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抒情特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诗意解读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实景,后两句写虚景,由实生虚,虚实交错,相映生辉,似边塞风情速写,富有生活情趣,给人雄浑壮美之感,写景状物颇具匠心。
诗的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为写实:胡天北地,冰消雪融,战士牧马归来,明月洒下清辉,戍楼里吹起羌笛……给人一种阔大的感觉,字里行间透着几分宁静,营造出一种边塞诗中不可多见的平和、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一个乐观开朗的感情基调。
诗的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写羌笛奏出的《梅花落》的曲调随风传开,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既点出风传笛曲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又给人一种意境高远开阔之感。
尤其精妙绝伦的是诗人将《梅花落》曲拆用,写声成像。
用“梅花何处落”构成一种虚景,与一、二句中“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错落有致,构成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极尽丹青之妙。
“梅花”本是《梅花落》曲调。
胡地有雪无梅,战士听此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进而想到故乡落梅的花片,于是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纵观全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虽有思乡之情,但能感而不伤,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堪称唐人边塞诗中的精品。
名句识记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考点演示如何理解“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一句诗?答案此句含有思乡情调,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梅花”本是《梅花落》曲调,战士听此曲容易想到故乡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此为实写。
听到《梅花落》,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一夜之间洒满关山,作者将“梅花落”拆为“梅花何处落”,以设问形式,此为虚写。
实虚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境界。
一、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
边塞诗主题教学
3. 学习目标确定 (1) 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理解诗歌内涵,分析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3)抓着重点诗句,学习对比、借景烘托的手法。 (4)根据本诗,归纳边塞诗的特点。
4.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涵,分析诗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2)抓着重点诗句,学习对比、借景烘托的手法。
5. 学习评价设计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
的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导学案、电脑、 投影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燕歌行》这首诗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作,艺术成就非常高。但对高中生来说,这首诗本身在理解
奉命出师。 战斗失利 两地相思 怀念李广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边塞诗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 分)
四、边塞诗常见情感内容 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六、边塞诗语言特点 七、边塞诗意境(氛围)特点 八、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九、精讲篇目 十、边塞诗题目巩固
课题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边塞诗《燕歌行》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生看到诗意不好理解并且又长,本身就有畏难情绪。因此对于这样一篇文章, 我一直认为讲容易,讲好是比较难的。现在课讲完了,我总结如下。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边塞战争诗四首》教案2.
边塞战争诗四首(二)教学内容:〈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学目标:1、学习边塞诗中的景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浪漫主义的风格。
2、理解联想和夸张的表达技巧。
3、学习边塞诗中借用典故抒情言志的方法。
4、学习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诗风。
边塞诗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联想、夸张及用典等表达技巧。
一、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湖北)。
天宝三载(744),中进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749),入安西都护高仙芝幕,任掌书记。
天宝十三载(754),入安西都护封常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副使。
至德二载(757),至灵武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职。
永泰元年,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
有《岑嘉州集》。
《全唐诗》编诗四卷。
热海,即今伊塞克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此湖乃是玄奘法师取经中途停留之地,是世界上第二大之高山湖,面积达6230平方公里。
伊塞克(Issyk)意为温暖之意,中国古书称之为热海或大清池,它跨吉尔吉斯与哈萨克之间,四周天山环绕,汇集天山山脉流下的雪水,却终年不结冰,故有热海之称。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
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
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3、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现此边塞风景?1)教师点拔:浪漫主义写法:联想、夸张。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
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塞下曲
群文阅读之边塞诗教学内容:唐朝边塞诗《塞下曲》八首(王昌龄、李白、李颀、李益、常建、许浑、卢纶、戎昱)教学目标:1.理解八首边塞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边塞诗意及特点。
2.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
3.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教学重点:快速把握阅读对象的特点及诗歌群组的异同。
教学手段(方式):多媒体、群文阅读、小组讨论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每个民族都有其灵魂,而灵魂则都有其标志。
在西方,此标志是屹立千年的雕塑和建筑;在中国,因为历史上的连年战乱,民族灵魂的标志则是永远都无法被摧毁的古典诗文。
其中唐朝最灿烂夺目的则是贯穿始末的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集于此,通过8首边塞诗来领略其风采。
这8首边塞诗分别是来自王昌龄、李白、李颀、李益、常建、许浑、卢纶、戎昱等8位诗人的《塞下曲》(分别编号为1—8)。
塞下曲(01)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⑴饮(yìn)马:给马喝水。
⑵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⑶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塞下曲(02)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塞下曲(03)唐•李颀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
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
⑴羽林子:羽林军。
⑵葡萄:指酒。
⑶寸心:心事、心愿。
塞下曲(04)唐•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⑴伏波:汉代伏波将军马援,为抵御北方敌军侵扰,宁肯战死,以马革裹体而还。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6、边塞战争诗四首从军行(其一)(2)教案
边塞战争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的开展,了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过程与方法:识记边塞诗的内容和常见艺术风格;会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画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边塞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边塞诗的内容情感和常见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教学方法:朗读,讲解,引导,讨论。
教学过程:一、有朋自远方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表达国运兴衰,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国家的精神风貌。
边塞诗的开展〔学生导读介绍〕: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王之涣、王翰、李颀、崔颢等,其中高适和岑参最为著名,因此盛唐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二、温故而知新诵读诗歌名句,体会情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边塞诗情感类型边塞诗所描写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四大类:〔1〕描写边塞战争。
誓死御侮,立志报国的诗,如陆游的?书愤?;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诗,如高适的?燕歌行?;揭露边敌烧杀劫掠,给百姓带来劫难的诗,如杜甫的?悲陈陶?、杜牧的?河湟?、于谦的?入塞?;揭露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负担和灾祸的诗,如杜甫的?兵车行?。
〔2〕描写军旅生活。
写紧张严肃,艰苦奋进的行军生活,如岑参的?走马川行?;鞭挞封建政治黑暗,对将帅赏罚不明的指责,如王维的?老将行?;记述将士生活悬殊,苦乐不均的诗,如高适的?燕歌行?;写将士长期戌边,望乡思归及闺妇念征人的诗,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王昌龄?参军行?〔其一〕。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
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导入: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二、概念: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
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边塞诗》教学设计明月古今伴烽烟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
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
3、高适《燕歌行》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作者简介: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
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
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元散曲》之边塞诗专题学案-教师版1古代送别诗阅读鉴赏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2、感受边塞战争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通过对边塞诗相关知识的掌握,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一、导入: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我们寻常所指的边塞诗,范围要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可归为这一类。
二、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是指以边塞战争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三、边塞诗中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四、边塞诗的风格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五、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李益的《塞下曲》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必胜信念。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如岑参的《碛中作》在无处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乡之情。
《题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以家人的思念来反衬征人思乡的愁苦。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表达反战主题。
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疮。
”借—个饥、寒、疲、病、伤的退伍军人形象控诉了扩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又如杜甫的《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阔的景象。
5、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B: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C:宋代: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六、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如王翰的“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意思是关内的花儿开了又谢了,鸟儿已经喧闹散尽,边塞的天气还正隆寒,风沙很盛,更加突出了边疆环境之恶劣,战士们生活之艰辛。
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通过对比极写边地苦寒。
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通过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进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七、学习《从军行(其一)》(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昌龄”之称。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
(二)基本解读《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这一首,描写边塞将士久戍思归的边塞诗歌。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站在戍边士兵的角度以第三人称来写的。
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三)探究1)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提示:借景抒情,借音乐抒情。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提示: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黄昏(暮色思乡—淡淡哀愁)海风秋(悲秋情节—凄凉)羌笛(别离乡情—幽怨凄凉)关山月(关塞山川—距离远)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3)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八、高考边塞诗的设题特点(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案示例: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
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4年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示例: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小提示:参考学案中第三点:边塞诗中的意象(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重庆卷)从军行( 其二 )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示例: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例四】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案示例: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九,链接高考(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示例: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阴沉浓重的初秋边关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