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十大名曲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b92d1e0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2.png)
古典古筝十大名曲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并流传至今。
古筝不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众多古筝曲目中,有一些经典的名曲,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古典古筝十大名曲。
一、《广陵散》,是南朝陈希孟所作的曲子,广泛流传于世。
《广陵散》以其旋律婉转、流畅宜人的特点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古筝之王”。
二、《平沙落雁》,由古筝演奏家姚敏询创作,是一首代表性的古典曲目之一。
这首曲子以它似乎展现出萍水相逢、茫然失措之感的华丽旋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喜爱之曲。
三、《流水》,是首优美的流水之曲,古乐学家认为,这是古筝的“温度计”,弹好《流水》,才能说会弹古筝。
这首曲子所表露出的轻松简洁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四、《十面埋伏》,又称《入阵曲》,是清朝时期古筝作曲家慕容从武所作,曲调激昂,如行军打仗,纷乱却又不失威武气势。
五、《梅花三弄》,系清代筝曲家董祯所作,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曲子之一。
这首曲子表达了一种充满哀怨的永恒爱情,让人瞬间感受到美好情感的力量。
六、《高山流水》,古筝演奏家郎光度所创作的古典曲目,是古筝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作品。
它融合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和特有的流动节奏,在经历了一个个重重的气势高潮之后,始终不失典雅的风度。
七、《阳春白雪》,是明代作曲家冯承素所创作的高难度曲子。
它所用的音乐语言和谐的面容,诠释了它别有一番情致和意境的旋律。
八、《二泉映月》,是古筝的代表曲之一,古筝演奏家阮桂芬的经典之作,表现精致细腻,旋律优美,令人神往。
九、《白雪》,是著名音乐家陈其钢的经典作品,东方的旋律,以飘逸悠扬的笔触创造出一种极度的安宁,让人听后回荡不去。
十、《平湖秋月》,是古筝演奏家张昭所创作,翩翩起舞般的旋律,让人眼前的景象仿佛浮现。
曲子中旋律的流转酣畅淋漓,给人带来了美好的幸福感。
以上十首古典古筝名曲,每一首都有着不同的韵味,但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享受古筝音乐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筝名曲(茶道音乐经典)
![古筝名曲(茶道音乐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faf5291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a.png)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古筝十大名曲引人入胜!经久不衰的经典古筝作为民族音乐的瑰宝,外形古朴典雅,音色优美。
玩家,因为多年的渗透,有着古典优雅的气质。
听音乐的人,即使很烦躁,也能逐渐平静下来。
爱上古筝是很自然的。
今天,我们就在这美好的夜晚相聚,伴着清风,让十首著名古筝歌曲的音韵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1、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传统古筝独奏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歌是楼书华根据古歌《归去来辞》的素材在30年代中期改编的。
歌名取自唐代诗人王波的名篇《滕玉阁序》:“渔舟唱晚,响栗鹏贫岸。
”整段音乐充满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感情层层叠叠,生动地描绘了夕阳下湖光山色,渔船争归,渔民欢歌的惬意状态。
2、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歌之一。
这首歌最早见于中国现存最早的钢琴曲集《神奇秘谱》。
《高山流水》是一部旋律悠扬流畅、格调清雅清新、声韵素雅、意境深远的写意作品。
音乐以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博雅倒在钢琴上,感谢她的知音”为主题,呈现出“巍峨如山,高耸如海”的状态。
3、寒鸦戏水西寒鸦,又名鸥鸟,是著名的潮州郑松,是潮州弦诗《软套》十首中最有诗意的一首。
整首歌以独特优雅的旋律,清新的风格,独特的韵味,明快的跌宕起伏,诠释了西方寒鸦在水中悠闲追逐嬉戏的场景。
4、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代表山东郑松,风格古朴。
它主要表达了古代宫女的悲伤和一种无助、孤独、寒冷的生活意境。
5、蕉窗夜雨《蕉窗夜雨》是阿正歌曲,是广东客家筝派艺术的杰出代表歌曲之一。
随着雨打芭蕉叶的落下,我独自感受到了乡愁的无奈,客家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无处不在,强烈地体现着客家文化的内涵。
6、出水莲《出水莲》是客家筝曲,又名约翰筝曲,保留了中原古乐的风格。
有人对这首歌进行了解释,说:“丐帮用红莲水来形容音乐的开始,象征着基地的美好和温柔。
”音乐以悠扬优美的旋律和“强调六声”的特殊魅力,纯净通透,维系着人们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0c41a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f.png)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中国古筝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乐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它的音色独特,弹奏起来也有着独特的技巧。
在中国古筝的音乐世界中,有许多经典的名曲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中国古筝的十大名曲。
第一首是《阳关三叠》,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筝曲目。
它描绘了大漠中沙尘飞扬的景象,曲调激越高昂,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感觉。
它的演奏技巧十分独特,需要演奏者的手指灵活且准确。
第二首是《平沙落雁》,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古筝曲。
它的曲调柔和平缓,如同江南水乡的一汪清波,它的音乐形象使人联想到雁儿飞翔的场景。
演奏者需要用手指轻拨古筝的琴弦,以表现出雁儿飞翔的优雅动作。
第三首是《渔舟唱晚》,这是一首非常古老的古筝曲目。
它的曲调舒缓而有力,如同渔舟在江水上悠悠荡漾的感觉。
此曲演奏时需要演奏者有着较高的指法技巧和功力,以表达出渔舟唱晚的美好意境。
第四首是《广陵散》,这是一首非常古老而有名的古筝曲。
它描绘了中国古代广陵的繁华景象,曲调高亢激昂,给人以活力与激情。
演奏者需运用丰富的技巧来表现出曲中的各种音乐特色,展现出广陵的繁华与美丽。
第五首是《十面埋伏》,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古筝曲目。
它的曲调高亢激昂,给人以战斗的感觉。
该曲演奏时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技法和动态变化,以表达出战斗的激烈与紧张感。
第六首是《梁祝》,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筝曲目。
它以中国古代的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曲调悠扬动人,给人以浓郁的爱情色彩。
演奏者需要通过娴熟的技巧和细腻的表演来表达出爱情的甜蜜和悲伤。
第七首是《流水》,这是一首非常脍炙人口的古筝曲目。
它的曲调流畅而优美,如同山间的流水声,给人以宁静与舒适之感。
此曲演奏时需要演奏者运用优雅的技巧来表现出流水的灵动与飘逸。
第八首是《高山流水》,这是一首非常古老而动人的古筝曲目。
它的曲调高亢激昂,给人以豪迈有力之感。
演奏时需要用到较高的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才能真正表达出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
十大古筝名曲
![十大古筝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1f1e20b165ce050876321368.png)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有人为该曲作题解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基艳嫩也。
”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古筝演奏家潘妙兴,他1940年出生,自幼学习弹拨乐器,15岁考入上海民族乐团。
1959年起从事古筝演奏,先后师承郭鹰、曹正、赵金山、罗九香、苏文贤。
1961年即在第二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以娴熟的技艺显露古筝独奏才华。
数十年来广泛吸取我国南北派古筝诸家风格,以技巧全面、演奏精湛著称。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全国各地筝派虽均流传有《高山流水》筝曲,但大不相同,而浙派的《高山流水》则近人研弹,表演最多。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
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全曲以清弹为主,由高山和流水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运用了相隔两个八度的带按滑的“大撮”,浑厚而优美的音色,描绘了高山之雄伟苍劲;乐曲的后半部分则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的使用了上下行刮奏手法,细腻地刻划了流水的不同形态,由细流涓涓低回婉转直至汇流成河的壮丽景象。
古筝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2318e234b90d6c85ec3ac60a.png)
古筝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类,分布甚广,历经演变,历史久远。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筝即已成为当时广泛流传的重要乐器。
古筝的音色在低音区低沉浑厚,高音区清越剔透,中音区则珠圆玉润,极为悦耳。
当其刮奏时犹如流水淙淙,独具魅力,而左手的按、揉、吟等技法,又使筝乐更具韵味。
由于古筝是按五声音阶定弦,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
古筝在构造上为一弦一柱、多弦多柱的乐器,分为琴身(由共鸣箱和支架构成)和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前梁、后梁和音柱)两大部分。
目前古筝的弦数在十九弦到二十六弦之间,有多种规格。
制作古筝使用的材质,琴身共鸣箱一般为桐木制,支架为木制;琴弦的质地以前多为丝制,现在多为金属制;前梁、后梁和音柱则多为竹制。
古筝无论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伴唱),都是特色型乐器。
也常常用于中国民族乐队充任声部。
此外,古筝在多年的流传沿革中,广泛应用于中国的许多种地方曲艺形式,如山东琴书、潮州弦诗等等,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众多流派。
这张唱片就是从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中择其最有经典意味者,加上近年来创作的优秀筝曲,组织国内众多顶尖的古筝名家重新录音,使听者能够从中领略筝乐之精华,了解各派筝曲之风采。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该曲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多年来一直认为是娄树华于三十年代根据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近年来又有人提出该曲为近人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皮》、《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等改编而成。
现广泛流传的娄树华版本的前半部分与金灼南版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树华版本所独有。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该曲不仅为筝曲的代表曲目之一,亦被移植成为小提琴、钢琴、长笛等西洋乐器的独奏。
古筝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5d3fb9d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6.png)
古筝十大名曲古筝十大名曲1、渔舟唱晚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一般以为。
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2、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
3、寒鸦戏水寒鸦戏水: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
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寒鸦戏水》是一首著名的客家筝曲,也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一。
客家,指南宋末为避战乱而迁居广东潮、梅地区的中原人。
客家筝曲又称“中洲古调”。
此曲采用传统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色清越,余音悠长,音韵委婉。
乐曲描写的寒鸦(即鱼鹰)成群嬉戏池塘的欢乐景象。
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凡潮乐所流传之处,必可闻此乐声,故人们常戏称此乐曲为潮州之州歌。
4、汉宫秋月《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
古筝最好的十首歌曲
![古筝最好的十首歌曲](https://img.taocdn.com/s3/m/67682b3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8.png)
古筝最好的十首歌曲
1.《广陵散》——古筝的名曲之一,属于古琴和古筝的组合曲目。
2.《梅花三弄》——古筝演奏中的经典曲目,在古筝界被称为“古筝三绝”之一。
3.《清明上河图》——古筝演奏中的代表曲目之一,充满了强烈的文化色彩和时代韵味。
4.《月光下的凤尾竹》——可以算是中国古筝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之一,旋律清新优美。
5.《小放牛》——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小调,古筝演奏非常优美,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6.《二泉映月》——古筝演奏中非常经典的曲目之一,充满了强烈的中国风味,听起来十分悠扬优美。
7.《阳春白雪》——又称《二胡与古筝的合奏》之一,荣获过数十项国际大奖,在国内外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8.《平沙落雁》——生动地刻画了平淡而又富有情趣的童年场景,古筝演奏中的代表曲目之一。
9.《晚春听古筝》——曲中古筝演奏婉转悠扬,将春日的温暖和舒适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10.《十面埋伏》——属于著名的京剧曲目,赋予了古筝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古筝十大名曲
![古筝十大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d1926418b52acfc789ebc96b.png)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
第一首《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第二首《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
第三首《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第四首《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
王巽之作曲,乐曲描绘了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情景。
筝独奏曲,林冲雪夜奔梁山是《水浒中》的精彩篇章,多次搬上舞台。
陆修棠、王巽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
全曲分四段:第一段是慢板,节奏自由,低音区的切分节奏音型和中、高音区的摇指旋律交替进行,表达了林冲内心的叹息和悲愤之情。
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前半段节奏及技法多变,模仿戏曲中的锣鼓场面,表达了一种恐惶不安的情绪;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区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种紧迫感第三段以连续的滚拂扫弦、重吟和摇双弦技法模拟风雪交加。
第四段旋律紧凑而坚定,表现林冲最终下定决心,奔向梁山
第五首《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第六首《汉宫秋月》也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第七首《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第八首《东海渔歌》是张燕创作于七十年代的作品。
第九首《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
第十首《战台风》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王昌元有感于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4f2fe2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e8.png)
中国古筝十大名曲欣赏
第一首《高山流水》
第二首《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第三首《出水莲》
出水莲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
第四首《寒鸦戏水》
寒鸦戏水音乐: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
第五首《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音乐:刘长福 - 汉宫秋月
第六首《林冲夜奔》
林冲夜奔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中国纯古筝第七首《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音乐:付娜 - 古筝
第八首《蕉窗夜雨》
蕉窗夜雨音乐:中央民族乐团 - 古筝传奇第九首《香山射鼓》
香山射鼓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第十首《战台风》
战台风音乐:付娜 - 佰度烧-古筝。
古筝十大名曲十大古筝名曲欣赏
![古筝十大名曲十大古筝名曲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9e2b7b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9.png)
古筝十大名曲十大古筝名曲欣赏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古筝这个名词听起来就很优美,弹奏起来的音色也很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而且弹奏古筝时会有一种典雅端庄的感觉,特别提炼气质,因此古筝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从小开始练习古筝。
那么大家知道古筝十大名曲有哪些吗?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古筝十大名曲分别为《渔舟唱晚》、《高山流水》、《出水莲》、《林冲夜奔》、《侗族舞曲》、《汉宫秋月》、《雪山春晓》、《寒鸦戏水》、《香山射鼓》、《战台风》,是不是听名字就感觉很美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这十首古筝名曲!一、《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一首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一般认为,此曲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兮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该曲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
二、《高山流水》听名字就知道了《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最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记载在《列子·汤问》中。
《高山流水》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筝曲现也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三、《出水莲》《出水莲》是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全曲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四、《林冲夜奔》《林冲夜奔》是古筝独奏曲,陆修棠、王巽之于1962年根据昆曲《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编发展,表现林冲雪夜奔梁山的情景。
【参考文档】古筝十大名曲-范文word版 (4页)
![【参考文档】古筝十大名曲-范文word版 (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6ca99d87c1cfad6195fa755.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筝十大名曲导语:作为民族音乐的瑰宝,古筝外形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下面就由jy135小编为大家介绍古筝的十大名曲,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古筝十大名曲1、渔舟唱晚渔舟唱晚 - 关正杰 - 宝丽金88极品音色系列 - 关正杰 2《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曲名取自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玉阁序》中的佳名:“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2、高山流水高山流水 - 纯音乐 - 素手云筝集《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此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
《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
乐曲取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为题材,表现一种“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海”的境界。
3、寒鸦戏水寒鸦戏水 - 项斯华 - 古筝领奏寒鸦又名鸥鸟,这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州筝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
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4、汉宫秋月汉宫秋月 - 王雪晴 - 南北古筝名家名曲《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
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5、蕉窗夜雨蕉窗夜雨 - 林玲 - 中国乐器名曲大全-古筝篇《蕉窗夜雨》是一首筝曲,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
伴随淅沥的雨打蕉叶声,独自感悟着乡愁的无奈,音乐中无处不飘散着客家音乐的韵味,极有力的体现着客家文化的内涵。
世界十大古筝名曲
![世界十大古筝名曲](https://img.taocdn.com/s3/m/9d75df1659eef8c75fbfb324.png)
第七首《寒鴉戲水》是"客家箏曲"中名作。"客家"指南宋末年為避戰亂而遷居廣東潮州、梅縣一帶的中原人民,所以"客家箏曲"又叫"中州古調",流傳於潮州一帶。樂曲採用了潮州音樂特有的"重六調"演奏,使其產生了特殊的地方色彩。古箏的旋律清新明亮而輕盈多姿,配以音色低厚的椰胡穿插其間,時分時合,相得益彰,聽來饒有情趣。生動地描繪了寒鴉(即魚鷹)在水中逐戲的情景。本次錄音擔任椰胡伴奏的 郭鷹先生為潮州箏派的名家,1953年他曾在上海首次灌錄古箏獨奏《寒鴉戲水》唱片,聲名大噪,極受歡迎。四十年後雖已八十高齡,聞弟子郭雪君再錄《寒鴉戲水》,興致勃勃地操椰胡伴奏,一板一眼絲絲入扣,為這首名曲再顯風采錦上添花。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古箏演奏家王蔚,1966年出生於浙江遂昌。1978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習,1984年升入該院本科,師從何寶泉、孫文妍副教授,198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院任教。1986年獲首屆中國唱片作品大獎賽新作品演奏獎;1989年獲"山城杯"電視器樂大獎賽表演獎和"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古箏專業組三等獎;1991年獲"上海之春"表演獎。曾先後赴港臺、新加城、日本、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演出。王蔚演奏技巧全面,細膩動聽,韻味濃厚,激情奔放。本片中的第八首和第十首也是王蔚的精彩佳作。
演奏以上二曲的是著名的古箏演奏家郭雪君,1942年出生於上海。十三歲師承潮州箏派名家郭鷹,後又師承浙江名派王異之,並先後受到曹正、林毛根、許守誠等古箏名家的指教。196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現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郭雪君在學習各地傳統箏派的基礎上刻意求新,並形成了自己細膩含蓄的演奏風格,給人以回味。她的古箏演奏基本功扎實,富於抒情,經常在各種音樂會和廣播電視中獨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十大名曲渔舟唱晚:是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
《渔舟唱晚》整首乐曲极富诗情画意,旋律流畅,先慢后快,先松后紧,情绪层层迭进,生动描绘出了夕阳西照下的湖光山色及渔舟竞归、渔人唱和的怡人境界。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音乐分析:《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代表之一,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出水莲: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富有动力,同时还以不同的触弦点弹奏造成丰富音色的对比:靠近岳山处,音色则高雅明亮;中段常在岳山和雁足的中间弹奏,音色则柔美动听。
左手则发挥按弦的多种功能,重按3和6音时则升高为4和(b7)音。
构成一种特殊的“软套”(重三六);以上滑音产生后倚音,韵味悠长,又以重颤音偶尔点缀一下,色彩清淡。
全曲不长,但却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高山流水:为我国十大古曲之一,浙江筝派的代表作。
此曲藉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广泛流传于民间。
音乐浑厚深沈,清澈流畅,形象地描绘了巍巍高山,洋洋流水。
曲义为展示古筝的特长,提供了充分的天地。
从低音到高音,从高音到低音的滚奏手法,惟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觅知音,该曲有这样一段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该曲婉转悠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堪称曲中精品。
钟子期是他的好朋友,最能欣赏伯牙的演奏。
当伯牙弹琴而志在高山时,钟子期说:“琴弹得多好啊!巍巍乎像高山。
”而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说:“琴弹得多好啊!汤汤乎像流水。
”钟子期真是伯牙的知音。
故得古曲《高山流水》。
琴曲《高山流水》,见于先秦《列子》一书,《吕氏春秋》亦有此传说。
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现存曲谱为初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其解题为:“《高山》《流水》二曲本为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流水》还见于《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澄鉴堂琴谱》《自远堂琴谱》《天闻阁琴谱》等三十余部琴谱。
《神奇秘谱》、《风宣玄品》所收为不分段的,其余所收均为分段。
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弹奏的《流水》增加了许多滚拂手法,号称《七十二滚拂流水》,其曲谱载于《天闻阁琴谱》中。
现在流传的《流水》,多为《天闻阁琴谱》中的《流水》。
关于《流水》之意境,张孔山的弟子欧阳书唐于《天闻阁琴谱》中云:“起首二、三段叠弹,俨然潺湲滴沥,响彻空山。
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波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
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弦神移,惊心动魄。
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和壑争流之际矣。
七、八、九段,轻舟已过,势就淌洋,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 现代琴家管平湖弹奏此曲,为此曲弹奏之经典。
林冲夜奔:表现《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遭受官府迫害之后于风雪之夜投奔梁山的故事,乐曲犹如琵琶传统曲目中的“武曲”,气势壮烈,情绪激昂。
侗族舞曲:此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
汉宫秋月:全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对月惆怅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寒鸦戏水:是“客家筝曲”中名作。
乐曲充分展现了潮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变化特点,在重按滑音的润饰下,显得柔媚动人,别有韵味。
东海渔歌:乐曲开始,以连续上、下行历音伴奏号召性音调作为引子,展现了一幅大海汹涌澎湃的画面。
在引子后,乐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运用长摇技法奏出开阔优美、富于歌唱性的主题。
并从末句派生出欢快跳跃的对比性的曲调。
经反复演奏后,主题用左手移低八度再现,右手用历音技法奏出颠簸激荡的音型作陪衬,表现了渔民愉快出海的情景。
第二部分采用号子音调,右手时而用单音,时而用和音弹奏旋律,左手以劳动节奏作伴奏,表现一领众和、团结一致的劳动场面。
第三部分是主题的再现,音域宽广,富有激情,表现了渔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香山射鼓:(1-4小节)这部分是对秦岭终南山外部环境的一个描写。
描绘的是苍翠的群山、高耸的庙宇、飘渺的云彩,以及庙里传出的钟声、磬声、鼓声在群山之间来回激荡的空明、渺远之境。
因此引子部分的弹奏重点在于对这一意境的营造。
第一段(5-21小节,慢板),这一段描述的就是人们在进行祈雨活动时的情景。
这一乐段中,曲作者运用了西安鼓乐中的曲牌“柳青娘”的音乐素材。
在演奏技法上,大量使用了揉、吟、滑、按,并使用燕乐音阶(原位4,微降7),表现人们祈雨时悲凉、压抑的心境。
因为如若大旱,八百里秦川将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演奏这一段时,要能体会人们充满担忧的凄苦的心理,将感情饱含于心中而不完全释放。
此外,演奏这一段时要注意的是:乐曲13小节及17小节中,分别有一个6的滑音。
不同于我们平时演奏的滑音,这里需要用左手大指来按弦。
因为旋律的进行的需要,这两个音按下去暂时不能回头,要紧接着奏下一个音,所以必须用大指来按弦,以腾出其他手指奏另外的音。
这是唐时甚至更早就有的筝乐技法,至今仍存在于秦地及潮州、日本的筝乐中。
再有,这一段出现的3的下滑音,是从4滑到3,而不是以5为起点。
像这样的下滑音大量存在于陕西筝乐中。
第二段(21-33小节)通过一个刮奏(21小节)的桥接,乐曲进入第二段。
通常,参加祈雨活动的人从山脚爬到山顶,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
因此,在庙会正式举行的前一周左右,人们就纷纷从四面八方向山顶攀登。
山腰上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庙宇,人们每爬一段,就找一个庙歇脚,并烧香拜佛。
这样,满山弥漫着的雾霭的香烟,和环山的云彩连成一片,再加上满山的人们拜佛、祈祷所形成的轰鸣声,整个山体便笼罩在一种混宏、浩渺的意境中。
17小节的刮奏,表现的是曲作者所联想到的景象:一片茫茫的香烟、云烟以及祈祷的轰鸣声,都混融为一体,化作一股青云,直上云霄。
接下来的四小节摇指及四小节弹奏,将这一股青云慢慢远送,越飘越远,直至烟消云散……过渡句(34-44小节)这里,作者运用了一个下行级进的句子将二、三段连接起来。
第三段(45-75小节)进入第三段,也就进入了乐曲的主题段落——“香山射鼓”。
这一段分层次描绘了庙会上的射鼓活动不同阶段的情况。
进入这一段,之前所用的燕乐音阶变成了清乐音阶,即4为原位4,7还原。
45至67小节:庙会的初始阶段。
这一段落的速度要保持平稳,无须做渐快处理。
67至75小节,庙会到了第三天,到了最鼎盛的程度。
各种吹管乐器,如笙、管、笛子,打击乐器,如云锣、铙、钹、鼓等,竞相鸣奏。
曲作者用散板来表现这一金石之声。
第四段(76-101小节)这一乐段,作者运用西安鼓乐古谱中的一种锣鼓点来表现斗乐达到狂欢这样的场景。
在此乐段的结束处,作者采用了唐代音乐的一种终止式:“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