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1.4 宋明理学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危机

1.儒学的危机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信徒众多,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

(1)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了儒学体系。

深化探究

材料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求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融会贯通而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深化探究

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思考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熹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易混易错]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深度点拨]

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品格,是儒学能够长期兴盛的重要保证。

[概念辨析]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深度点拨]

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求理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

(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深化探究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2)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1)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实际是阐述他“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不合理。

(2)镇压农民起义容易,去掉人心中的私欲很难。提出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1.积极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深化探究

材料一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材料二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而不敢议……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明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之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

材料三宋明理学在中国民族性格、中国实践理性的形成发展中,在中国民族注重气节、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难道真正毫无关系吗?文天祥的《正气歌》不正是宋明理学吗?封建时代的正派人士、资产阶级某些革命家们在监狱苦刑中以宋明理学自恃自乐,难道是偶然的吗?

思考

(1)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作者是怎样评价宋明理学的?他们如此评价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三,你认为作者是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

答案(1)作者对宋明理学作了深刻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因为明清时代,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反封建思想兴起,特别是清末资产阶级兴起,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礼教。

(2)作者认为,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教材互补]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人民版)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教版)

[易混易错]

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误区警示]

宋代是理学的奠基时代,但在整个宋代,理学并未取得统治地位,从元朝开始才被统治者确定为统治思想,明代成为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归纳总结]

宋明理学的作用

(1)消极: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