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2、陆王心学
材1)料一陆:九人渊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 固所是① 也同有理世”然之,界(者, 心核观耳所 即心:。谓 理)世宇万 也宙物 。。界便皆万是备物吾于的心我本,,原吾昔是心之即圣“是贤心宇先”宙得,。我“心心心皆之即理 材②料方二法:论一:次“,王发阳明明本和心朋”友(赏进风景行,内朋心友的指反着省山) 岩2)中美王丽阳的明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 无①关世系界,观你:认世为呢界?万王物阳的明本说原:是你来“看心此”花,树,它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佛教的盛行 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
2、下图为《三教图》其中三教是指:
①道教 ②儒教 ③佛教 ④伊斯兰教 ⑤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二、宋明理学
重点
1、“理学”的概念:
儒
理学是一种既继承孔孟正宗,又贯通宇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小,失
节事极大。” 4)性质: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5)地位: 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
明初成为统治思想
知识拓展
陆九渊(1139-1193),号象山,字子 静,书斋名“存”,世人称存斋先生。 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 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 “心学” 的开山之祖。明代王阳明发
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三、理学产生的影响 1、消极 ①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用以维系 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 ②实质是用儒家伦理道德为封建专制统治辩护。 2、积极 ①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 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③凸显人性的庄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优质课件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四 魏晋是一个动乱而迷惘的时代,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 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 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对天下对自己陷入 了绝望,对人生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摆脱名教而自命通达,成了 当时流行风尚。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众贤取代一贤, 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过程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明
儒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学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第4课 宋明理学
高考大纲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理学的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理学是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确立 的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 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 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侍 佛,以皇帝之身四次舍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材料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程 朱 颐 熹
南宋人
王 阳 明
(北宋人,兄弟俩) 南宋人 理学集大成者
明朝人 心学集大成者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陆九渊的生平和思想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一)、程朱理学
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 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
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
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 的人性。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可能性:
★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 化较少干涉,故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学术活跃;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 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宋明理学的内容
宋 明
程朱理学
理 学
陆王心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 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 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 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 统,因而被称为“理学”。
儒(根本)
(目的)
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一)、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
二程指程朱理学的奠基 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颢 (1032-1085)、程颐(1033 ---1107)兄弟二人。
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 思想家。宋代理学
集大成者。
(一)、程朱理学
问题探究: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 理解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
教、道教的迅速传播,儒学的 发展出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 反复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 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盛,许 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教 并修,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 势,它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最终儒 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18张PPT)
2.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合一”潮流出 现 3.为重兴儒学,新儒学者建立起新的儒学体系
特点
1.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1.程朱 1)主张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理学
③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内容
2)地位:元代:
;明初:
2.陆王 陆:①心是世界本原; 心学 王: “致良知”:
要从菩根提本本上无解树决,明社镜会亦动非荡台问;题本,来必无须一重物视,人何们处的惹尘思埃想?道 德①标材准料,一强中化王人守们仁的对纲“常花伦”纪与观“念人。心他”主关张系通的过解人释们,的反 自映身了反他省的,什来么克观服点私?欲你,认恢为复他良的知解。释合理吗? ②慧材能人料意心二思是中 是世“ 说界破 ,万山 佛物中在的贼心本易内原,,破不离心在开中心人贼外的难,思” 只想的 要意意 静识思 心任是 自何什 悟事么 ,? 物王不便守必不仁苦存是修在怎 ,。样 便他解 可的决 顿解这 悟释一成不问佛合题。理的陆,?王因心为学他沿颠袭倒“了心存是在万和物思 维③渊的分源关析”系陆的。王思心想学。与可材见料,三宋所明反理映学思与想禅之宗间有的渊渊源源关关系系。。
1.实质: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评价 2.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3.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判断以下材料各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
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心学
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学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
心学
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
特点
1.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吸收佛、道两教的思想。
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1.程朱 1)主张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
理学
③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内容
2)地位:元代:
;明初:
2.陆王 陆:①心是世界本原; 心学 王: “致良知”:
要从菩根提本本上无解树决,明社镜会亦动非荡台问;题本,来必无须一重物视,人何们处的惹尘思埃想?道 德①标材准料,一强中化王人守们仁的对纲“常花伦”纪与观“念人。心他”主关张系通的过解人释们,的反 自映身了反他省的,什来么克观服点私?欲你,认恢为复他良的知解。释合理吗? ②慧材能人料意心二思是中 是世“ 说界破 ,万山 佛物中在的贼心本易内原,,破不离心在开中心人贼外的难,思” 只想的 要意意 静识思 心任是 自何什 悟事么 ,? 物王不便守必不仁苦存是修在怎 ,。样 便他解 可的决 顿解这 悟释一成不问佛合题。理的陆,?王因心为学他沿颠袭倒“了心存是在万和物思 维③渊的分源关析”系陆的。王思心想学。与可材见料,三宋所明反理映学思与想禅之宗间有的渊渊源源关关系系。。
1.实质:维护封建道德规范的等级秩序。
评价 2.消极: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
3.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判断以下材料各属于哪一思想流派?
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
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 心学
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理学
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
本体便是知。
心学
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
高二历史:必修3:4课宋明理学(岳麓版)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课本(P18)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 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 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 主要思想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
“存天理,灭人欲” B、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3)主要理论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4)统治地位的确立: 明初
南宋:陆九渊 1)代表人物: 明朝:王守仁 2)主要思想主张: A、陆九渊: 思想核心:“心即理也”, “吾心即是宇宙” 穷理方法: 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B、王守仁: 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穷理方法: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第4课 一、背景:
宋明理学
1、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2、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潮流弥漫
3、儒家学者试图复兴儒学
宋明理学的含义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既贯 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 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简单理解: 指宋代到明代产生和发展的新儒学, 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 儒家哲学思想。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人心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了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 物便不存在。
颠倒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B 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
C 宋明理学是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而形成的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是宋明时期
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
(二)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三)程朱理学
程颢,河南洛阳人,程颐,世称伊川先生。 世称明道先生。
朱熹,(1130-1200), 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 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 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代表作品有:《四书章句集 朱熹 注》 、《楚辞集注》等。
2、王阳明
阳明格竹
思想核心:“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 就能恢复良知。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 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 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知行合一 (“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 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 是血泪
恐怖的三寸金莲
(六)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东汉末年在中国民间形成道教。魏晋南北朝时,道教 为统治者服务。唐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武当山
“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 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图
另类皇帝梁武帝
二、宋明理学 (一)理学的含义: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 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 ”为核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2张PPT)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二先生(朱熹、陆九渊)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 孔孟,即使意见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人。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家山学案》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背景
政治 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结束社会动荡
维护社会稳定 缓解社会矛盾 商品经济发展,享乐之风日兴;
需要新理论压制人欲,重视农业劳作
魏晋:佛道盛行,儒学面临危机 文化 唐宋:“三教合一”,儒学新发展
宋
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文化环境宽松,学术发展
明 理
历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宋明理学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享乐之风日兴; 需要新理论压制人欲,重视农业劳作
3、文化: (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盛行,儒学吸收了佛、道精
神,得到新的发展 (3)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
文化环境宽松,促进学术发展
魏晋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道教迅 速传播,主要原因是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创始人
材料1:此心此理,我固有 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 然者耳。
材料2: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核心:理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观) 表现:儒家道德伦理 (社会观)
二先生(朱熹、陆九渊)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 孔孟,即使意见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原无有背于圣人。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家山学案》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背景
政治 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结束社会动荡
维护社会稳定 缓解社会矛盾 商品经济发展,享乐之风日兴;
需要新理论压制人欲,重视农业劳作
魏晋:佛道盛行,儒学面临危机 文化 唐宋:“三教合一”,儒学新发展
宋
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文化环境宽松,学术发展
明 理
历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宋明理学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享乐之风日兴; 需要新理论压制人欲,重视农业劳作
3、文化: (1)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盛行,儒学吸收了佛、道精
神,得到新的发展 (3)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发达,
文化环境宽松,促进学术发展
魏晋时期,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佛教道教迅 速传播,主要原因是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创始人
材料1:此心此理,我固有 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 然者耳。
材料2: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核心:理是世界的本源(世界观) 表现:儒家道德伦理 (社会观)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宋明理学》(共31张PPT)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 112021/8/118/11/2021 7:01:53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 112021/8/11A ug-2111-Aug-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 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2)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
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 心学开创者 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 明思想家, 世称阳 明先生。
②背景
A、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
B、明中期,程朱理学已经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 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③主要思想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 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陆九渊心学
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课程标准: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思想。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 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儒学危机——理学兴起背景
①佛教盛行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①佛教盛行的原因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思想:——阳明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共17张PPT)
3.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理,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15
4.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此话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压
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 为官方哲学,明初确定了
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3
问题4: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不 (世界本原)
“心即理也”
同 认识论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致良知”
点 (寻理方法) 哲学类别
(理在身外需要外求)
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心中不必外求)
B.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8.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4
2.理学的兴起。(1)三教之间在彼此
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 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 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2)为了重兴 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 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
展了儒学体系。
5
二、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
颢(hao)、程颐,南宋的朱熹。2.理学 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 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 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存天理,灭人欲”
主程 要朱 观理 点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 2、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3、“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的地位、影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4.陆王心学之王阳明: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 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
良知即天理,天理在心中
回复良知
陆王心学主要观点
陆九渊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阳明心学”
◆ “致良知”良知就是理,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理”的存 在
2、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 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来说 明自己的使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有何现实意义?
小结
归纳本课知识框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 求得。探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体验……,明“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存天理,灭人欲”
主程 要朱 观理 点学
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 上就是人性 2、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 “理”
3、“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的地位、影响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 耳。 材料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4.陆王心学之王阳明: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 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 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
良知即天理,天理在心中
回复良知
陆王心学主要观点
陆九渊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阳明心学”
◆ “致良知”良知就是理, 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 能成为圣贤
“理”的存 在
2、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曾深情地引用理 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来说 明自己的使命: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有何现实意义?
小结
归纳本课知识框架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 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 求得。探究事物原理, 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体验……,明“理”。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
程朱理学的地位
元朝:《四书章句集注》作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朝:更进一步确定了程朱理 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朱熹
思考:程朱理学被
官学化的主要原因?
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2.陆王心学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心皆 是理,心即理也。
。”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
三、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 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 求。
“酷吏以法杀人
,
后儒以理杀人。
粤”省妇女多天足,而潮
州则以小足为贵,凡纳
妾“,人惟死缠足于者法入,门犹即称 姨必袜有理,待拖怜,否生屐之其则子,以娶至者谁赤 妇 大;怜脚 , 妇死之呼 始 死于?之 得 而, 著 后 著”履,若无所出,则终 身跣—足—而(已。清)戴震
陆九渊
“心即理也” 方法论 ——“发明本心” (进行内心的反省 )
材料一:良知即天理
。
王守仁
No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二:知是心的本 体,心自然会知。见 父自然知孝,见兄自
然知弟,见孺子入井
良知即天理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
Image 方法论:致良知
良知 。 材料三:“良知良能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古代女子的三从 四德
“三从” ——在家从 父、出嫁从夫、夫死 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 健康,维护男尊女卑的等 级秩序和专制统治
1.程朱理学
阅读材料,概括主要观点
格物致知
释义:格,推究;致 ,求得。穷究事物原 理,从而获得知识。 具体说:接触……, 体验……,明“理”。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 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 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人教版教师用书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 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 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危机
(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 “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 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5)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2、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良知”的故事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 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 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 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 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人教版教师用书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 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 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修炼养生、长生不老
从以下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儒学受到哪些冲击?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儒学危机
(1)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质疑,统治地位被削弱。
材料一 (魏晋以来)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 “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 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岳麓版教师用书
材料二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 和教条。……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 学理论。……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 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5)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2、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 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26张PPT)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 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 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 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 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宋明理学的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怎样才能把握“理”?
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 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 贯通明理。
二、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3)道德观(对个人的要求)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以“理”或“天理”为
核心的观念体系。
道
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 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谐的精神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
程
程
朱
程朱
颢
颐
熹
理学
陆
王
九
守
陆王
渊
仁
心学
二、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朱
熹
主要思想:(1)世界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 适而不在。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 哪些领域?为何理学家要从“世界本原”的角度来诠 释儒学?
宋明理学的影响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怎样才能把握“理”?
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 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 贯通明理。
二、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3)道德观(对个人的要求)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含义(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是以“理”或“天理”为
核心的观念体系。
道
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 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谐的精神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
程
程
朱
程朱
颢
颐
熹
理学
陆
王
九
守
陆王
渊
仁
心学
二、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朱
熹
主要思想:(1)世界观: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 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 适而不在。
请思考: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 哪些领域?为何理学家要从“世界本原”的角度来诠 释儒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 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晦翁、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 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 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朱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 熹 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二十四孝故事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人。 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 席,寒冬时用身体为 父亲温暖被褥。
二十四孝故事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人。 八岁时家里贫穷,没 有蚊帐,蚊虫叮咬使 父亲不能安睡。吴猛 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 前,任蚊虫叮咬而不 驱赶,担心蚊虫离开 自己去叮咬父亲。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 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朱熹
想一想: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 (1)南宋陆九渊 (2)明朝王守仁
陆九渊(1139—1193), 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 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 讲学,人称象山先生。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 心即理也。
(2)、 关系和谐,但并不指融为一体。两汉以来, 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 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三 者彼此间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 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佛或三家并修,体现 了士大夫们纵横于三教之间的思想倾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回忆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形成过程及地位变化情况?
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二、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三、理学的影响
(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腐败,王朝更替, 军阀割据,战争不断,面对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 题,如国家分裂、人心败坏等,儒学本身在思辨 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已经不能应对人 们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 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 “理”。
格物:穷究,研究, 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 行事决不湖涂。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 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理学”的概念: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主要流派
程
程
朱
程朱
颢
颐
熹
理学
陆
王
九
守
陆王
渊
仁
心学
一物需有一理。 万物皆有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者,理也。 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二程遗书》
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 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 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老君岩
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 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
武当山
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 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 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
——《陆九渊集》
王守仁(1472-1529) 汉族。 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 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 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 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 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 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 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 儒。封“先儒”,奉祀孔庙 东庑第58位。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 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 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 建于东汉永平 十一年(公元 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 第一座由官府 建造的寺院, 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 “祖庭”和 “释源”,有 “中国第一古 刹”之称。
共同点 不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 “2.把理握”“理”的途径不同: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 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 “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
“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 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