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合集下载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免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范围广,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快,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会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它还有相对的稳定性,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它可分为3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能够有效阻挡抗原物质的入侵,皮肤黏膜分泌物(如汗腺分泌的乳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等)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若抗原物质侥幸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机体,便会遭到第二道防线如吞噬细胞的清除。

在正常体液中的一些非特异性杀菌物质,如调理素、溶菌酶、干扰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等,也有助于消灭入侵的微生物。

血脑屏障是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软脑膜、脉络膜和脑毛细管组成,可以阻止微生物等侵入脑脊髓和脑膜内,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害。

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后天获得的,具有自动识别的能力,通常只能够防范特定的细菌、病毒感染。

例如人体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够有效实现乙型肝炎的预防。

总体而言,特异性免疫具有后天形成、特异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等特点。

在整个免疫反应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者的功能常常是相互交叉的。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是人类身体的一道天然屏障,用于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袭。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

这两种免疫机制在抵御疾病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定义、机制和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一种高度特异的免疫响应,能够识别和应对特定的抗原。

抗原可以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表面分子,也可以是自身细胞异常表达的分子。

特异性免疫作用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实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被嗅觉到时,特异性的T细胞被激活并迅速增殖。

这些活化的T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引发多种细胞免疫反应,如巨噬细胞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

细胞免疫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消除具有重要作用。

体液免疫是一种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响应。

当抗原侵入体内时,特异性的B细胞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

抗体可以与抗原结合,并通过多种机制中和病原体或标记它们以便其他免疫细胞的清除。

体液免疫是对细菌感染和毒素中和起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免疫机制,具有广泛的应激范围。

这种免疫机制并不针对特定的抗原,而是识别一类常见的病原体模式,如细菌细胞壁上的LPS(脂多糖)。

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没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响应速度相比特异性免疫较快。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多个机制,如炎症反应、发热和自然免疫反应。

当病原体侵入体内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成为第一响应者,通过炎症反应引起组织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疼痛等症状。

此外,炎症还会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并改变局部环境以促进免疫反应。

发热是人体为了提高体温以抑制病原体生长而采取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此外,自然免疫反应由一类特殊的淋巴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发挥。

这些细胞能够直接杀伤病变细胞,而无需事先认识抗原。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系统中相互协调,以提供全面的保护。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填空试题

1.免疫的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稳定③免疫监视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3.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屏障作用、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4.吞噬细胞的类型(主要的两种):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5.吞噬的过程(三个阶段):募集和迁移吞噬和杀菌降解和消化6.特异性免疫的主要过程:感应识别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7.按参与细胞及效应成分和功能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9.抗原的性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10. 木瓜蛋白酶:两个相同的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Fab段和一个Fc段1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中和作用○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调理作用的概念、ADCC作用的概念、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12. 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抗原抗体激活的途径MBL途径:病原微生物早期侵入的激活途径替代途径(C3途径):早期、不需要抗体的激活途径13.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溶菌、溶细胞、抗病毒;炎症介质作用:趋化作用、过敏毒素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免疫调节14. 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15.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高度的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和连锁不平衡16.HLA I类抗原:体内各种有核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HLA II类抗原:主要是APC细胞表面及活化的T细胞17.HLA的功能: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与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供T细胞的抗原受体(TCR)识别。

内源性抗原:MHC I—CD8 外源性抗原:MHC II—CD4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如在T细胞活化时、活化了的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时4)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T细胞在胸腺分化成熟时18.T淋巴细胞的成熟:获得功能性TCR;获得MHC限制性的抗原识别能力;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19.T细胞的表面膜分子:抗原受体 (TCR-CD3复合体)、CD4或CD8、CD2820.T淋巴细胞的亚群:CD4+: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I类分子限制,识别外源性抗原CD8+:抗原识别、活化受MHC-I类分子限制,识别内源性抗原21.B细胞的表面膜分子:BCR-CD79a/b复合体、CD80/86(B7-1/2)、CD402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感应、增生分化、效应三个阶段23.外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I,活化CD4 T细胞内源性抗原:抗原肽—MHC I ,活化CD8 T细胞24.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1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血清过敏性休克。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畜禽免疫基础知识

(五)佐剂
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 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物质。
常用的佐剂有四类:
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 合成佐剂:多聚核苷酸 、左旋咪唑、异丙肌苷 油剂:费氏佐剂、矿物油、植物油
第三节 抗体
抗体: 抗体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
后,在血清和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 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作用: 对来自血液的抗原进行免疫应答, 主要产生抗体。
免疫活性细胞
1. T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干细胞进入胸腺
后,在胸腺素的诱导和作用下,分化增殖成为具 有免疫活性的小淋巴细胞。
2. B细胞: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
3.自然杀伤细胞
定义:直接在骨髓中由淋巴干细胞分化成熟 的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 。 作用:自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 但不杀伤正常组织细胞。 杀伤机理:使靶细胞凋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 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
变态反应: 是动物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而发
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常常造成机体功能 障碍甚至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类型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特点: ① 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② 发生快,恢复快,一般无组织损伤; ③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 免疫应答
外部屏障:皮肤、粘摸 第一道防线
内部屏障:血脑、血胸、血胎
第二道防线
抗菌物质:补体、干扰素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 “过滤” 作用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传统免疫的概念:免除疾病;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一定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1、免疫防御:是机体杀死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中和其毒素的保护性免疫,又称抗感染免疫。

2、免疫自稳:免疫系统自身精细的网络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识别体内不断出现的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免疫的类型:一、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种系进化中逐步形成;可以遗传;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接触抗原后产生;仅对相应抗原有免疫;有明显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其特点比较如下: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性免疫应答先天后天迅速潜伏期非特异性特异性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1)屏障作用a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侵入(机械阻挡);化学物质抑杀微生物。

b血脑屏障:阻挡微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异物从血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微生物进入胎儿。

(2)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酶菌;细胞因子。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a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其吞噬过程为:接触、吞入、杀灭。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异物被消化破坏;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B自然杀伤细胞:两种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1、抗肿瘤作用;2、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骨髓: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2、胸腺:结构和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形成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

a淋巴结的作用: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高中生物3132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特异性反应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3132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特异性反应新人教版必修
5
二、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 (1)含义:当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第三道 防线针对_特__定__病__原__体__发生的_特__异__性__反__应__。 (2)种类:_细__胞__免__疫__和_体__液__免__疫__两类。
6
(3)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与_体__液__免__疫__有关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2)作用对象不同: 体液免疫:抗原 细胞免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29
(3)作用方式不同: ①抗体三种作用结果: 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
体液免疫
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中和而失效
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巨噬细胞吞噬
30
②细胞免疫的两种作用方式: a.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促进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的克隆分化。 b.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并消灭之。
19
【典例训练1】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 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20
(2)以下不属于第一道免疫防线的是______________。
A.抗体
22
答案:(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两个) (2)A (3)非特异性 (4)第三道防线是建立在第一、第二道防线的基础上的,同时 第三道防线增强了第二道防线的免疫作用。
23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1.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主要细胞的来源
28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三个不同之处 (1)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不同: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的区别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有助于人体抵抗感染和预防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由免疫系统进行运作。

一、病原体特异性
非特异性免疫也被称为固有免疫,这种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因此也被称为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可以识别一类病原体的共有组分,但无法精细区分不同的病原体,所以其作用范围广泛。

相比之下,特异性免疫则是由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物质后产生的,也被称为适应性免疫或后天免疫。

它主要包括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会对抗原进行精细识别,仅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

二、发挥效应的速度
非特异性免疫在接触病原体后能够立刻发挥作用,发挥效应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而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病原体后,需经历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效应分子,才能发挥免疫作用,所以发挥效应较迟。

三、有无免疫记忆
病原体的反复感染并不改变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没有免疫应答和记忆。

当特异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病原体时,能产生比初次更快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因此
特异性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发挥效应的速度以及有无免疫记忆等方面。

在人体免疫系统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外部病原体的防御机制。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特性-精选文档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特性-精选文档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特性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与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生物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系列防卫机制。
参与的细胞:
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NK1.1T细胞、 γδ T细胞、B-1B细胞。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二) 根据TCR分为:
1.TCRавT细胞: 多为单阳性细胞,识别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
2. TCRγδT细胞: 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 表面的抗原识 别受体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狭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 根据功能分为
1. Th细胞 Th0、Th1、Th2 2. Tc细胞 Tc1、Tc2 3. Ts细胞 4. TDTH细胞
D. CD2: (1)表达于成熟T细胞, 胸腺细胞, NK细胞 (2)T细胞活化的旁路途径 (3)细胞间粘附分子: E花环,计数和鉴定 和分离T细胞 E. 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 (1) 与丝裂原结合促使T细胞活化和诱 导细 胞分裂 (2) 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蛋白(ConA)是 常用的T细胞丝裂原 (3)转化实验用于T细胞功能检测
一种新的T细胞表面分子-BLyS
一、BLyS的发现及命名
2019年,BLyS被不同的研究小组发现并分别称为 ①BLyS(B lymphocyte stimulator)SCIENCE
②THANK(TNF homologue that activates apoptosis, nuclear factor B, 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J Biol Chem
1. T细胞抗原受体(TCR)/CD3复合物 A.TCRав、 TCRγδ:

第3节 人体免疫

第3节 人体免疫

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思考 一旦强大的病原体突破 了这2道防线,那么人体 是不是束手无策了呢?
(二)特异性免疫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
扁桃体
免 疫 器 官
淋巴结
骨髓
胸腺 脾脏
淋巴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中的一种)
资料: 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 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疫苗或没有出过水 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非专一性
二、免疫的概念、功能
概念:
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 物 质的抵抗力。 广义上: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能清除体内衰 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自己” 和“非己”成分,消灭外来侵害物质或体内肿 瘤细胞等。
视频
三、计划免疫 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 行预防接种。
练习反馈
1、抗体是人体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的( D ) A.白细胞 B.无机盐 C.维生素 D.蛋白质 2、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水痘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3、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 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来预防天花。痘浆所起的 作用和人体获得的免疫分别属于( A ) A、抗原 特异性免疫 B、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思考:患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 一般就不会再患水痘,什么原因呢?
水痘病毒(抗原)
抗体与抗原结合, 并消除抗原
水痘病毒 (抗原) 再次入侵
进入身体 淋巴 细胞
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 并消除抗原
抗体存留在体内

生理作业

生理作业

3.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原理: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和钠- 钾泵的特点也有关系。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 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位。
第一章作业
免疫调节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其中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1、作用范围广。2、反应快。3、有相对的稳定性。4、有遗传性。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1、只针对一种病原。2、后天获得。3、强度强、时间长、针对性强。
2.钠泵的本质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者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被激活,分解ATP释放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内的Na+泵出胞外,将细胞外的K+泵入胞内。
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

第15讲 人体的免疫

第15讲 人体的免疫



• • •
(2009· 四川)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 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 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 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 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 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 伤作用

• 特异性免疫
•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 ①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 是 淋巴细胞 ,是由 骨髓 中的造血干细 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 ②B淋巴细胞: 在骨髓内发 造血干细胞 育成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 分化为 细胞和 细胞,参与 记忆 效应B 体液免疫

一、知识概述 • 非特异性免疫 •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 殊的 保护性 生理功能,以维持内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 • 2.免疫的分类: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 免疫和 特异性免疫 .
• 3.非特异性免疫 • 特点:人生来就有,对 多种病原体 都有 一定的防御作用 • 组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皮肤、 黏膜等组成的 第一道防线 ,及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组成的 • 第二道防线
球蛋白

(2010· 福建)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 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 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B.T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
• A.浆细胞 • C.B淋巴细胞

本题考查免疫中相关细胞的作用。结核杆 菌是胞内寄生菌,主要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接触并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 答案:D
第三单元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一)屏障结构体表屏障、部屏障(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作用*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肠蠕动;*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胃酸(3)生物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2.部屏障(1)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生物学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2)血胎屏障* 组成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作用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1.defensin:α/β-defensin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3.cytokine4.lysozyme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5.其他效应因子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1.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募集至感染灶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吞噬启动胞活化信号杀菌* 杀菌机制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催化分子氧还原反应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杀伤微生物LPS 、IFN-巨噬细胞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释放NO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杀菌2)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合成溶菌酶和多种蛋白水解酶杀菌2.NK细胞* 效应机制1)胞毒效应ADCC、分泌穿孔素、颗粒酶2)产生细胞因子IFN-、IL-12和TNF-直接、间接杀伤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分——————————————————————————————————细胞分布作用特点靶分子功能—————————————————————————————————— T 粘膜、非MHC限制性胞菌的HSP 皮肤粘膜免疫防御上皮组织直接识别完整多肽 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抗胞菌和病毒感染外周血抗原识别谱较窄某些磷酸化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疱疹病毒B-1 腹腔抗原识别谱较窄细菌的荚膜多糖腹腔、胸腔部位胸腔脂多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肠壁固有层肥大浆膜层、血弱吞噬作用趋化、激活补体和细胞管皮细胞致炎效应处理和递呈病原体抗原NK T 肝脏、骨髓 TCR缺乏多样性 CD1分子所提呈的杀伤靶细胞抗原识别谱较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上皮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三)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PRR、跨膜型PRR、信号转导型PRR* Toll样受体(TLR)分子结构特征、型别及其配体生物学功能(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1.识别的抗原种类通常为微生物及其产物2.识别的靶分子结构* 微生物特异的核苷酸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dsRNA)、细菌体的非甲基化CpG DNA序列等; * 微生物的特征性蛋白组份如N-甲酰甲硫醇多肽;* 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质复合物、碳水化合物如G-菌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寡糖等。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4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2.识别 吞噬细胞表面多种受体,可识别并结合微生物 及其分泌产物,参与吞噬细胞识别作用的主要表面受体如下:
(1)甘露糖残基受体:属凝集素,可识别并结合糖蛋白及糖脂分子的末 端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这些残基乃微生物细胞壁的典型组分。
(2)IgG Fc受体:特异性 IgG抗体可与相应微生物结合成为复合物, 抗体的Fc段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Fcγ受体(FcγR I)结合,从而 增强巨噬细胞对致病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即IgG介导的调理作用。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四)溶菌酶 溶菌酶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巨噬细胞溶酶体中。溶 菌酶可水解细菌胞壁的关键组分肽聚精,从而使细菌溶解, 并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五)参与天然免疫的其他效应因子 巨噬细胞还可释放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介质
(如前列腺素、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非特异性效应分子。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针对性很强的免疫力,作用谱窄而 不能遗传,但其组分胚胎期已形成。
注意:①天然免疫是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②其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也 广泛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效应和调节);③特异性免疫是由非特异性免 疫启动的,如T细胞需Mφ的激活; ③长期认为,特异性免疫才涉及对靶抗原的 特异性识别;现已证实,非特异性免疫的发生及效应也涉及复杂的专一性识别 (如TLR、B1B细胞、γδ+T细胞),也是配-受体关系。
两类吞噬细胞对入侵体内的微生物的应答均极为快速,其中巨噬细胞 的作用更为持续,是参与天然免疫晚期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吞噬细胞可 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等环节,详述如下: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识别与免疫一、填空题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2.免疫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免疫可分为______ _免疫(包括由人体的_______、________等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_____ ___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和__________免疫(构成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

4.能够引起人体内免疫反应的特殊外来物质都称为________,包括外源性的细菌、________、________等,以及内源性的__________细胞等。

抗原具有特异性,取决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__。

5.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和淋巴液等体液中。

6.当抗原经过___________处理,再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称为___________免疫,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

7.克隆技术可以克服异体组织器官的排斥,排斥反应依赖于细胞的识别。

这种细胞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

8.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 T细胞③ 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致敏T细胞天然免疫是指获得的免疫,属于免疫。

人工免疫主要采用的方式来进行。

狂犬病疫苗属于(活/死)疫苗,卡介苗属于(活/死)疫苗。

二、简答题1.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B淋巴细胞膜表面的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形成的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并以方式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Array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反应而脱落,这是(B/T)淋巴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抗体
首先让我们认识下B、T淋巴细胞的家族成员
T淋巴细胞
记忆T淋巴 细胞
致敏T细胞 淋巴因子
B淋巴细胞的免疫过程
抗体: 由浆细胞产生的能够与特定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 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抗原结
合位点
抗体
分布:
血液、组织液及淋巴液
抗原
等体液中。
作用:
杀死病原体或促进巨噬 细胞吞噬病原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B细胞免疫过程
与靶细胞接触, 使其裂解死亡
案例 2 :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
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
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
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没有象甲那样患
感冒?
特点:时间短 作用强
抗 体 数 量
记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 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 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分裂、分 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 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主要免疫 的细胞
作用方式
B细胞、浆细胞、记 忆B细胞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 合。
T细胞、致敏T细胞、记 忆T细胞 1致敏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 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相同点
1、B、T细胞的免疫反应必须在淋巴细胞与抗原相接 触识别后才发生。 2、B、T细胞被激活时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 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 却在 临死那一刻, 第一次触摸到妈妈的手。
思考2、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怎样的 ?
第三道防线是由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同 承担的,那么它们是如何进行免疫的,有些 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 联系呢?

免疫问答

免疫问答

免疫问答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答:1.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2调理吞噬作用;3.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如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趋化作用。

2、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答:1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源性;2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多向性;3多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4通常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性糖蛋白;5通常以非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6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高效性;7细胞因子作用具有重叠性;8细胞因子作用具有多效性;9细胞因子作用具有网络性。

3、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点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NK1.1*T细胞、B1-B细胞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不经克隆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经细胞,扩增和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克隆扩增发挥免疫效应和分化成为效应作用时间间无免疫记忆,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长5、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异物性: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

2.同种异体物质:如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3.自身物质。

(二)理化特性:1.大分子;2.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结构;3.物理状态;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三)免疫途径和机体应答性:具有异物性和复杂结构的大分子物质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但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同。

人工免疫时,多数抗原需经皮内、皮下或肌肉注射、喷雾等方式进入机体,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

6、简述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答:(1)Th1细胞为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有分泌IL-2 (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和TNF-β(β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2)Th2细胞也是CD4阳性细胞,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泌IL-4、6、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异性免疫》——学案
【学习目标】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课前热身】——请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知识回顾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组成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

2、T 细胞迁移到_________中成熟,____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__;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叫做________免疫。

4、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称为特异性免疫。

5、艾滋病(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______)引起。

HIV 侵入人体后与T 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_______细胞。

艾滋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一、体液免疫
二、细胞免疫
T 细胞在接受_________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__________,效应T 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______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_________死亡。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三、
“三看”法判
定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
构建体液免疫示意图
例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牛痘病毒
B.细菌
C.癌细胞
D.自身正常细胞
例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例3:(2015新课标I卷40,改编)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1)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将其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

(2)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例4:T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CD4受体,艾滋病病毒(HIV)能识别该受体并侵染T细胞,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

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