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

但是,我担任的两个班级,学习基础较差,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

三、说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直接导入
2、预习提问: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3、朗读指导:三步走,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清节奏和字音。

学生朗读,把握节奏读准字音。

学生展示读,看谁读的好。

4、翻译句子,小组结合,借助工具是翻译,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
补充、点评、纠正。

指导翻译的方法。

5、名句赏析:教师给出方法,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其他小组点
评,补充。

教师补充。

6、背诵全诗。

7、课下作业:对名句赏析。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使至塞上》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

2、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简介背景1.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并思考以下问题: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提问)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使至塞上》说课稿

《使至塞上》说课稿

使至塞上说课稿一、背景介绍《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被誉为“诗中的诗”,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向人们展现了荒凉辽阔的北国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思和追忆之情。

本次课程将以这首诗为主要内容,探讨王维的创作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等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认识《使至塞上》这首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2.分析《使至塞上》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3.探究王维的创作对后人的影响和启迪;4.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流程1. 王维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1)王维生平概况•王维(701年-761年),唐代诗人、画家、官员,字摩诘,号润州,祖籍陇西合水(今甘肃),出生在湖北襄阳世家。

•王维居处在文学和艺术的高峰时期,是唐代最杰出的文艺巨匠之一。

•王维画竹技艺精湛,被誉为“唐竹派祖师”。

2)王维的文学特点•描写细腻、追求典雅,主张“意境超绝,清新简逸”。

•清新淡泊,回归真实。

•崇尚儒家伦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2. 《使至塞上》的意境和表现手法1)《使至塞上》的意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描绘了草原的广阔、孤寂和雄壮,是对边疆生活和风景的真实反映,也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旷达胸怀和壮志凌云的风范。

2)《使至塞上》的表现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邃内涵的结合。

•运用夜色、寒风、空旷等手法,突出大自然的广阔和荒凉。

3. 王维的创作对后人的影响和启迪1)王维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王维的诗歌具有清新高远、飘逸空灵的特点,深得唐代宫廷文学和江南诗派的喜爱。

•王维以诗入画,画竹后以诗句命名,为后世所希叹。

2)王维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王维推崇性情真、以达意境为诗的源头。

•王维从自我创作积淀中发掘乡土文明的瑰宝,表述了故园之爱、人生之思的情感。

4. 学生阅读和欣赏在讲解和分析之后,给学生时间阅读并欣赏该诗歌,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3)讲授: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 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 ,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4)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授: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 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3、文体知识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 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XXX,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 作。
八、教学反思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的确有一 定难度。而且,稍不留心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本次教学 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 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 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搭建好新旧知识之间的 桥梁,奇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读中正字音、明节奏、 悟词句,在练读中理解词意,在听老师范读中找到轻重快慢的感觉 ,在抓关键词句品读赏析中想象和感悟,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内心复 杂的情感;因此在文本的学习中,应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 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教师职称评审面试说课稿--《使至塞上》

教师职称评审面试说课稿--《使至塞上》

教师职称评审面试说课稿说课稿学校:泗洪县龙集中学内容:《使至塞上》编辑:时间:2019年11月1日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使至塞上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一、导入: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二、作者及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教师范读自由读男女pk读全班pk 教师读四、赏析诗句: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欲问边:出使目的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至塞上讲课逐字稿

使至塞上讲课逐字稿

使至塞上讲课逐字稿【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3. 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深入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诗歌内容进行讲解。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3. 赏析法:通过赏析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学生对边塞诗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二、诗歌朗读1. 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停顿和节奏。

三、诗歌解析1.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2. 重点讲解诗中的关键词和修辞手法,如“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和“出汉塞”等。

四、诗歌赏析1. 分析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边塞情怀。

2.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象鲜明等。

五、情感体验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从“单车欲问边”的壮志到“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2. 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七、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使至塞上》王维1. 诗歌内容解析2. 意境与情感3. 艺术特色分析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还能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稿一、教材综述《使至塞上》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古文阅读课文。

本课文选自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塞下曲》。

通过本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风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故乡、父母的感情,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边塞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况; - 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边塞的不屈精神; - 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和语言风格; - 掌握生词和短语的词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课堂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欣赏能力; -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课后阅读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家乡、亲情和祖国的感情; -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顽强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结构;–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感受作者对塞上风光和塞上人民的描绘;–通过朗读、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识记和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义;–理解古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合理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课件、教材、黑板、笔2.教学资源:–课文《使至塞上》–PPT教学课件–生词表和课文解读参考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师生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边塞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边塞生活的好奇和兴趣。

–老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边塞吗?–学生:边塞是指国家边境地区,常常是军事重点地区。

–老师:对,边塞地区通常有什么特点?–学生:边塞地区环境恶劣,常常有战火和战士的存在。

–老师:非常好。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关于边塞生活的,请大家认真听讲。

使至塞上说课稿一等奖

使至塞上说课稿一等奖

使至塞上说课稿一等奖《使至塞上》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

齐读题目《使至塞上》2、简介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

个读+集体朗读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

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

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

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王维《使至塞上》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使至塞上说课稿ppt课件

使至塞上说课稿ppt课件
诗歌赏析
分析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艺术手法,如运用意象、象征、隐喻 等手法表达情感,引导学生欣赏王维的诗歌才华。
巩固练习
1 2
背诵诗歌
要求学生背诵《使至塞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和记忆。
解释词语
通过选择填空、连线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句中 重点词语的解释。
3
回答问题
提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问题,如“诗人为什么写 这首诗?”、“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与展望
教学成果
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 地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对古 代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未来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文化 背景的介绍和分析技巧的传授,同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 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5
教学资源与技术应用
教学资源准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对 《使至塞上》的文本解 读、艺术手法分析、思 想情感探讨等方面。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表 现手法,重点在于通过 对比阅读、小组讨论等 方式帮助学生领略诗词 的韵味和美感。
技术应用与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
本次教学将采用PPT课件、图片 、音频、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 容。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 情感。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大漠风光和边塞景 象的壮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艺 术特点。
教学难点: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相结合,理解诗 歌的深层含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说课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说课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 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古诗赏析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 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大”——边塞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 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强调了景 物的单调。 “直”——突显烟的挺拔、坚毅之美。 “长”——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黄河横贯其间。 “圆”——给落日以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
白话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中心思想: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 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 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 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
使至塞上
——王维
一 走近作者

《使至塞上》说课稿

《使至塞上》说课稿

《使至塞上》说课稿《使至塞上》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那么它应该怎么说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使至塞上》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1教材分析《使至塞上》是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使至塞上》是八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诗四首》之一,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要求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及语言特色。

本课是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在叙事写景中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技巧精妙。

该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其为“千古壮观”诗句。

苏轼曾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年间,王维被排挤出朝廷,玄宗派其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访边关,访问边关与吐蕃交战的崔希逸将军。

途中,诗人有感而发,作了此诗。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而本班学生层次比较大,有的同学能按照老师要求做好课前预习,理解能力也较强,学习自主性也强,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能与教师密切配合。

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因为老师和认真负责家长的检查。

这一部分学生能每个班都有少数或个别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不重视不关注态度,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

3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4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5教学模式1+36教学手段多媒体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精选9篇)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精选9篇)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精选9篇)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朝诗歌的艺术健力吧!《使至塞上》教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开拓疆土,唐朝政府不断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发生战争,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怀着建功立业的目的来到边塞,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边塞奇异的风光和战争的场景。

他们写的这一类诗,文学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师:了解作者;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字形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生: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两人一组相互抽背注释中的字词意思,并结合注释相互翻译全诗;2、抽点四名同学逐联翻译诗句,对不正确的加以纠正。

3、学生基本能概括出诗人“出使边塞”这一点,由此询问“诗人出使边塞是否自愿?”引出诗人写作背景的介绍。

生:(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将士护疆守边,奉命出使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似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地界,又似那云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说课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说课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说课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说课第【1】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重要字词。

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说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

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

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

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

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

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背景介绍: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唐诗五首.之《野望》《使至塞上》说课稿docx

唐诗五首.之《野望》《使至塞上》说课稿docx

《唐诗五首》之《野望》《使至塞上》说课稿《野望》说课稿一、说教材:《野望》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在诗歌历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位置又是这一课的第一首,所以我把这首诗歌当作典范来上,故而上的比较细致。

二、说目标:1、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的要求(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3)积累名句;(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2、在过程与方法上我采取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背诵默写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我采取谈话法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疏通文意,理解诗句含义。

这首诗朴素自然,晓畅通达很好理解,所以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完成,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且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来谈,老师只做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之后用问题设置悬念引出作者介绍,这是在需要作者和写作背景时插入,孩子们更能接受,也显得自然有用。

讲述王通与王勃是为了激起学生好奇心,顺势引导他们多读书,平时我会给孩子推荐可读的书目的。

在细读课文,赏析诗句环节我采用就近分组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初步解决问题,然后学生展示回答,老师引导订正补充。

力求整个过程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使学生对诗句有深入理解,体悟汉语的美,以及作者精妙的写景抒情手法,体会作者苦闷,孤寂惆怅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我是邱菊甜,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五言律诗《使至塞上》。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首诗是中考必考篇目之一,放在八年级学习,希望八年级的学生能以中考的心态来面对学习。

掌握中考题型,掌握学习方法。

另外,本单元的内容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希望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1.诵读。

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2.积累。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3.感悟。

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4.运用。

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5.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三、说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被表扬,学习的热情比较高。

但是,对古诗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句子理解不到位,就更不用谈内容理解和对句子赏析了。

针对这种情况应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四、说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把学习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
的一些常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
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2分钟)
二、预习检测:作者和写作背景,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适当补充)(5分钟)指名:
1.说说你知道王维的哪些信息。

2.说说题目的意思,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塞上?
3.派他出使的目的是什么?
4.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出示学习目标(PPT展示)(1分钟)
四、教学过程(15分钟)
1、朗读三步走①教师范读或听视频朗读,学生听读,听清节奏和字音。

②学生朗读,把握节奏读准字音。

③学生展示读,看谁读得好。

单车()征蓬()候骑()燕然()
2、翻译句子,小组结合,借助工具书或者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补充、点评、纠正。

指导翻译的方法。

要注意这几个字词的翻译和理解:
⑴.属国⑵征蓬⑶胡天⑷孤烟
3.理解诗句
问:“本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哪句交代了?”
首联交代诗作缘由及写作的地点。

(板书:叙事)问:“哪些是写景的句子?”
颔联紧承上联,转入对塞上景物的描写。

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

此句诗人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

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写法上以“征蓬”与“归雁”为对;“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出汉塞”与“入胡天”为对,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于凄凉中含有悲壮。

颈联描绘出一幅苍凉壮观的塞外风光图。

描绘了沙漠景象且把诗人孤寂的情绪融入在广阔的景象中。

尾联以事作结,顺其自然。

板书:情叙事:首联出使边塞景由抒情:颔联内心抑郁由
事绘景:颈联塞外风光事
发叙事:尾联战事繁忙终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概括诗的主旨,先请学生概括再PPT展示:(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边塞慰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独失落无奈之感)。

五、能力提升(15分钟)
1.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黄河河落日圆):教师给出方法,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其他小组点评,补充。

教师补充。

《红楼梦》第四十八章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
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至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至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廖廖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
2.请学生根据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并画出来。

比一比谁画的最美,最符合诗意。

六、当堂检测(5分钟)
1、出示中考链接题加以巩固
2、背诵全诗
七、课堂小结(2分钟)
八.板书设计
情叙事:首联出使边塞景
由抒情:颔联内心抑郁由
事绘景:颈联塞外风光事
发叙事:尾联战事繁忙终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