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认识物体》这课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第32-33页的内容,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一、数学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升华。
小学数学很多都是源于生活,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认识物体,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数学也要为实际生活服务,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首先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物体分一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对不同的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再自己摸一摸对不同的物体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总结,至此,让学生对物体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学会知识后,就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本节课我有意的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搬水的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已的智慧,把一桶水搬到讲台。
随后又提出一个疑问:如果是一个长方体的大箱子,很沉,有什么办法可以轻松移动呢?这个引申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都积极地出谋献计。
这一个环节非常有趣,孩子们也马上可以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我们的生活当中,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再一次回归到我们的现实当中,这也是我们教材编排的最终目标。
二、整节课充分利用孩子们各种感官,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
体现在首先要求孩子们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摸,用嘴去说,以各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各物体的特征,令整节课孩子的各种器官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交流、分类、比较。
本节课的活动较多,以小组合作分组,更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整节课中我有意地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而完成预设的每个目标。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充分指导,巡视,善于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把一些较难的题目抛给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同时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新的`数学理念。
《认识物体》优秀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优秀教学反思
苏教版《认识物体》优秀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这课是苏教版第一册中的内容,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课前我让学生带了学具袋,还带了一些实物。
上课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分类后的各类实物,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我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学生说了许多:我爸爸抽的烟是圆柱体、电风扇支架管是圆柱体、日光灯管是圆柱体、音响箱是长方体、篮球和足球是球体等等,有的学生还没说尽兴,下课后还抢着找我接着说.....最后呢,再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这节课自己认为较成功的地方是我在摸一摸的`环节中设计了比较圆柱圆面和球面的不同处这一内容,通过比较学生把球说成圆,将圆和球这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变少了。
另外,从网上看到的猜物体的谜语: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
”
如果把猜谜语的方式用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形体的巩固,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认识物体》是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等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概念。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教学效果良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
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三篇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三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一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几何教学。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
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是很有探索欲望的,在感知圆柱体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圆柱竖着放不会滚,只有倒下来才回滚”的问题时,许多学生争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因为它的上面是平的,就能站在桌子上,旁边是弯的,所以能滚动;有的说,平平的面挨着一起只能推动,不能滚。
将平面和曲面区分得清清楚楚。
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
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
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
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直观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常见几何形体。
在教学中我分下面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第一层次:观察分类,感知物体。
上课前我和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茶杯、礼品盒、篮球,魔方等。
课上我们一起把这些物体放桌上,它们大小不一,摆放也无序,颜色也不相同,让学生上来选物体,并说一说,在这些物体中还有哪些物体和这个物体差不多?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完成对这些物体的分类。
初步感知可以根据形体的不同把这些物体分成四类。
第二层次:操作想象,形成表象。
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物体在数学上分别可以看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然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相互说说这是什么?接着分别拿出这几个几何形体,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得跟你手中的物体差不多呢?通过交流扩展学生对四种几何形体认识的外延。
形成四种基本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
第三层次:辨认交流,加强认识。
在学生初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们摆放无序、颜色不同,大小不一。
通过分辨与交流,认识到几何形体跟位置、颜色、大小是无关的,从而更能抓住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
第四层次:特意混淆,深化认识。
正方体和长方体常常是孩子混淆的地方,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具有两个正方形面的物体,让孩子做出判断,引导孩子说出判断的依据,引发孩子的争论,在争论中辨析,教师结合学生的话语,用生动有趣的小脚丫展示出长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
学生通过直观的小脚丫发现,正方体每个面的小脚丫都是方方正正一样大的,而长方体的小脚丫有大有小,从而加深了对这两种几何形体的认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
课上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
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
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
然后我又通过“盲人摸象”的游戏让孩子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
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
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
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成功之处: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大多能说出物体的名称。
只有在说到圆柱的时候,学生会说成:圆柱体。
球,学生会说圆或球体。
对名称反复强调,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各物体的名称。
3、实践应用,拓展提高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体,可以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比比谁的手巧,就能获得这片金钥匙!不足之处:1、在突破难点上,我没有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
2、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啊,说起来还真是有点意思。
那天我带着小朋友们认识物体的形状,心想着这不过是让他们看个圆形、方形、三角形啥的,轻松不?结果没想到,课堂上出乎我意料的“精彩”——他们对这些形状的反应真的是五花八门,令人哭笑不得。
别看他们年龄小,想法可是一个比一个独特。
我讲着讲着,心里其实挺感慨的,感觉不仅仅是我在教他们,反而是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哈哈。
一开始,我拿着一个圆形的球,问他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大家纷纷举手,脸上都写满了“我知道”的表情。
结果有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是一个‘橙子’!”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哦,原来他们在想象里已经把它和生活中的橙子联系起来了。
这个时候我有点想笑,但又觉得挺有意思的。
因为这正是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呀,形状在他们眼里,可能不仅仅是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还能联想到吃的、玩的、看到的东西。
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然后,我又拿了一个正方体,问他们这是什么形状。
好多小朋友马上回答:“是盒子!”我一听,这下笑出了声,心想这不就是典型的“生活化”思维吗?从来没想过,一个正方体的形状可能在他们的眼中就等同于一个“盒子”,这可真是我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遇到。
要说教学反思呀,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教学不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是在不断地发现和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
课堂中,最搞笑的事情发生在我拿出一个三角形的图形时。
我小心翼翼地问:“这是什么形状?”结果有个小朋友答道:“是一个山!”我顿时有点无语,但又被这回答逗得不行。
是啊,孩子们的思维就是这么直白,他们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是最贴近他们理解的事物,不管是不是标准答案。
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三角形的常见特点,同时也可以说一说,山也是一种三角形的表现方式。
哎呀,反思下来,觉得自己还可以引导得更自然一点,避免太过于僵化地灌输知识。
在教学中,我也有时候会有些急于求成。
像这次,我想快速地讲清楚所有形状的定义和特征,想着早点结束,好带大家做个小游戏。
2023年《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3篇
2023年《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3篇《相识物体的形态》教学反思1本周上了《相识物体的形态》这一课,上完后感觉这节课比较简洁,学生接受起来简单。
在这段时间,试验都是由我在投影仪下演示完成的,这节课的试验也是。
我带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块,橡皮以及螺母和一个方形盒子。
在投影仪下让学生一起数能在这个盒子里放下多少个,然后指导他们把试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提问很关键,要简洁清楚,我参照了老师用书上供应的几个提问,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它们分别是:在数完乒乓球和木块后,提问“为什么木块装的比乒乓球多?”;装螺母前提问“螺母会有几种装法”,装完后的提问“为什么竖着装比平着装的更多?”;最终提问“木块和乒乓球有其他装法吗?为什么?”。
这节课比较简洁,学生回答的也很精确。
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较大,很清楚,让学生简单把握关键点。
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指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我是跟着学生一起填,把我填写的结果投影在屏幕上,告知他们应当填在哪里,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小挚友把日期以及数字填错。
哎,当低段的`老师要耐性,再耐性啊!现在天气很热,更简单限制不住自己,但要时刻告知自己多一点耐性,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深吸气,抑制住了自己跳动的太阳穴。
《相识物体的形态》教学反思2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要使教学贴近生活,散发生活气息。
解放学生的手、脑,让探究成为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注意思维实力和科学素养的培育。
思维实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平常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的。
课堂起先,我先给小挚友们创设了一个快递员叔叔包装快递的情境,他们的爱好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就问怎么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面装更多的东西呢?是随意堆在一起还是整齐的排好呢?依据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他们很简单的说出按依次排好。
接着起先分组活动。
在分组活动中,孩子们的基本上都能按活动要求完成在固定的`盒子里平铺一层,但是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小组不能很好的合作,出现了争抢试验用具的现象,有一组就按分工很快的完成了活动任务,他们把老师分发给他们组的三种物体和三个纸盒合理的进行分发,两人一种物体的平铺活动,完成后并把平铺的个数共享给组内的其他成员,看到后我刚好的给与这个小组表扬并嘉奖,让别的小组也根据这个小组的方法进行操作,其他小组也顺当的完成了任务。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一班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1、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同学积极参加的热忱,让同学学得轻松、开心,让数学课堂充斥活力。
2、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同学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育了同学与人合作沟通的'技能,他们按大小、外形、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表达了分类的多样性。
3、通过让同学用眼观测,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加,充分熬炼同学观测、表达、思索等多方面的技能,让同学主动参加、探究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同学摸自己喜爱的物体,搭自己熟识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敬了同学的自主选择,给同学的制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
一班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2《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同学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
主要是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使同学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外形的物体。
上完《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有胜利之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令人满足的是:一、预备充分,达到预期效果学校一班级同学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约的立体图形呢?课前,我作了大量的预备工作,平日里留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运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形。
同时在课前让同学按要求收集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实物各1个,还有各种外形的立体学具模型1袋。
由于预备充分,这堂课同学很感爱好,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细心设计活动,充分感知好的数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同学形成各种外形的比较,能够辩别这几种外形的物体,充分感知其特征。
所以,我在设计活动时,重点放在让同学感受这些物体的'外形,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简短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优秀4篇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简短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物体》教学反思简短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范文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教学反思范文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
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
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3、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儿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理解物体》教学反思《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升了解决问题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我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
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驾驭生成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因为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所以我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先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它的每个面有什么特点,这时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准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验证结果,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经过这样的验证过程,学生就很容易解决问题,掌握新的方法。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驾驭生成,不要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让学生讨论交流。
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水平。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我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组织教学,通过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学”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水平,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
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
最后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
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
在说各个形体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说出它们的特征,我只好自己简单的介绍一下,估计还是有学生不明白一些词:边长,曲面之类的。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更容易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而不太会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教正方体,再教长方体,再进行这两个形状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
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
最后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
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
在说各个形体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很
好地说出它们的特征,我只好自己简单的介绍一下,估计还是有学生不明白一些词:边长,曲面之类的。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更容易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而不太会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教正方体,再教长方体,再进行这两个形状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
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
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
最后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
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
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
在说各个形体的特征时,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说出它们的特征,我只好自己简单的介绍一下,估计还是有学生不明白一些词:边长,曲面之类的。
在教学时发现,学生更容易说出正方体的特征,而不太会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可以先教正方体,再教长方体,再进行这两个形状的对比,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