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肖翎1,2,3,万哨凯1,2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州 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 510032)

摘要:随着大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都市农业已经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与都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具有保障生活、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平衡生态和旅游休闲等作用。为此,以广州市都市农业经济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广州市都市农业经济的优势、布局结构特征及发展障碍因素,进而提出广州市都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都市农业;综述;广州

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88X(2007)06—0012—04

0 引言

随着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市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都市农业发展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一方面,大城市的扩张带来建筑过密、空间和绿地减少[1]、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直接危害到都市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城市人对优美与清新环境的渴望促使人们把目光转移到农村和农业地区,形成了到农业地区休闲、观光和旅游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对农业产生冲击,从农用土地的占用到农业资源的“泵取”,造成农村凋敝,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迫切要求农业进行根本性的转变,从注重产品数量到注重产品质量,从弱质产业发展为强质产业[2],进一步成为投资赢利的领域。这正好契合了现代都市农业的要求,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1 对都市农业的认识

1.1 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为适应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在都市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现代化农业在大中城市的表现形式。因此,都市农业在大中城市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大城市食品供给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意义。它是我国消除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的起点和示范点。都市农业不仅包括“郊”也包括“市”,在“城”与“乡”的概念淡化的同时,“市”与“郊”的概念也在淡化。

1.2 都市型农业的由来

国外对都市农业的研究由来已久。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已对都市农业开展研究;1977年,美国也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后,新加坡与韩国一些农业经济学家也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农业科研机构率先将“都市农业”一词引入国内。

1.3 农业模式对比

按照区域布局、功能分工和发展水平,农业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传统农业、城郊型农业和都市型农业。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相比而言都市农业更具优越性(见表1所示)。

2 广州都市农业的特点

2.1 功能多元化

由于广州市城市及市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此决定了广州市都市农业的形态、生产经营形式与功能的多样化性。广州市都市农业功能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它不仅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施进行生产,为国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而且还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生态环境,绿化和美化市容市貌,提供健身、休闲、体

收稿日期:2006-10-25

基金项目: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研究课题”(2005~2006)

作者简介:肖翎(1955-),男,广东汕头人,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万哨凯(1979-),男,湖北随州人,博士研究生,(E-mail)hbwskai@。

验型农业和旅游观光场所,进行文化传统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功能。

2.2 高度集约化

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涌现出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形成了一批比较大型的“三高”农业生产基地。

2.3 市场一体化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和形式也逐步规范化。不仅形成科技服务带动型、生产销售带动型、专业组织带动型、外资项目带动型、加工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发展模式,而且以规模化和资金、技术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贸工农一体化都市农业也初具雏型。

2.4 农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通过加强基地的规划建设,强化市场引导,农业区域布局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基本完成了第一圈层畜牧、水产业转移和二三圈层优势产业基地布局,具有广州特色的“林带+林区+园林”城市森林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州市绿地“北多南少、东西更少”的状况,农业空间布局在“三个圈层”的基础上向多功能组团式的方向发展。

表1 3种农业类型特征比较

类比因子传统农业城郊农业都市型农业

城乡关系联系少城乡结合城乡融合

空间地域农村地区城市郊区全部范围

经济结构一产业为主一二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功能生产农产品提供副食品多元化

关注焦点经济与社会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质特征农村自养服务城市服务城市与依托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差较好好

农业设施差较好好

投入重点人力、畜力与物化技术资金与物化技术资金、信息与智力技术哲理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技术类型生物技术工业化技术工业化生物信息技术劳动生产率低较高高

土地生产率低较高高

生产力水平低较高高

3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3.1 发展优势

3.1.1 自然资源优势

广州市属南亚热带气候,地处南方丰水区,属珠江系河口区范围,过境水资源丰富,有低山、丘陵、平原、滩涂和台地等多种地形,加之水热同期,良好的气候条件为蔬菜、花卉等进行常年生产与反季节生产提供了前提,一些特定的品种(如南亚热带水果荔枝、龙眼、香蕉和木瓜等)只能在这一气候区内生长。良好的自然条件也为生态园林、森林公园与观光农园等多种形态的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1.2 地区经济优势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毗邻港澳,为华南地区交通枢纽,与祖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农产品具有省内、国内、港澳地区和国外等4大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极其明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较为雄厚的经济综合实力夯实了农业经济基础。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0.8亿元,农业增加值130.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6.9%和2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比2000年增长了36.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6.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也随之提高,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年增长达到20%以上,日益增多的家庭轿车和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都为广州市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提供了契机。

3.1.3 农业基础优势

广州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玻璃采种、玻璃大棚和塑料大棚等工厂化农业设施共12.5万m2(包括从化“绿色家园”生产基地、广州市工厂化农业示范基地、广州市明兴高科技农业园、广州市“水果世界”和广州市蔬菜所示范基地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和8家,市级以上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加到20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