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_林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卷 第4期2008年8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22 No.4

Aug.2008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林 忠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65)

[摘 要]英语和汉语都属SVO语言,但由于分属不同的语系,所以在语序上仍有各自的特点。汉语最显著的两个语序特点是:状语全部前置于动词;具有包括英语在内的其他语言所没有的后置“程度补语”。该文从认知语用角度探讨其原因,认为这两个特点都可用“可别度”这一认知概念进行统一解释。“可别度”是人类认知的共性,在英汉语言中都有体现,只不过体现的程度有别。汉语语序的基本特点是从话题性强的成分到焦点性强的成分的信息流动,所以表示背景性的状语,一般前置;而在英语中后置于动词的方式状语,如果是新信息,即焦点,在汉语中也表现为后置的程度补语。

[关键词]英汉对比;语序;可别度;焦点;状语语序

[中图分类号]H14;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304(2008)04-0086-03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ord 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English Contrastive Studies

LIN Zh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 gqing Univers 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 ing400065,China)

A bstract:Though English and Chinese both fall into SVO languages,they are of different langua ge famili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word order.Of the most prominent of Chinese word order are:1)all the adverbials ar e pre-positioned before ver bs and2)c omplement of degree is put behind,which is unique to Chinese.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m fr 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and pragmatics,the cognitive c oncept of identification,which is embodi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with the difference of salience.The Chinese word order obeys the rule of flow from strong topicality to strong focus.

Key words:Chinese-English contrastive studies;word order;identification;focus;word order of adverbials

“语序”一词,是从英语中的word order翻译过来的,传统语言学叫做“词序”,因为那时语言单位只有“词”和“句子”。后来由于结构主义把语言分成语素、词、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单位,这样一来单位之间的顺序再叫做词序就不太合适,所以改为语序。语序中的“语”就是“语法单位”的意思[1]。

跟英语语序相比,汉语语法成分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状语的位置。尽管英、汉语同属SVO语言,但汉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所有状语前置于动词,而英语和其他SVO语言的状语都是后置于动词,例如印欧语中英语、俄语、葡萄牙语,东南亚语言中的越南语和泰语等等。就是其他SVO语言中这些状语成分的位置,基本语序大致都同英语一样。可以说,方式状语几乎在所有的SVO语言中都是基本后置。

根据“跨范畴和谐原理”[2](Ha wkins1983),即“动宾”和“动状”都是核心前置的结构,互相和谐,所以SVO语言的状语后置,是很容易理解的。而现代汉语的状语前置,却是需要另外解释的有标记现象。汉语的这一特点以前很少为人深入讨论。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重点。前人在进行英汉语序对比时,多是从语言内部即句法平面去找出其区别,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在语序上的区别作出统一的认知功能解释。

一、语序的认知解释理论

布拉格学派从语用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句子

[收稿日期]2008-03-02

[作者简介]林忠(1973-),男,四川人,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汉对比、现代汉语研究。DOI:10.13880/ 65-1210/c.2008.04.018

的语序就是“信息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自然流动”,这就是说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旧信息成分倾向于前置而表达新信息的成分倾向于后置。汉语是话题优先(topic prominent)型语言,句首的话题就是这个原则的明显反映,因为话题通常是旧信息。但这种解释还是掩盖了很多语言事实。

科姆里(Comrie1979)在调查宾格的分布时发现,生命度和/或指别性高的受事更倾向于使用显性宾格标记,而生命度和/或指别性低的受事名词倾向于不用宾格标记[3]。例如英语中生命度强的人称代词有宾格him,her等,而生命度低的it就没有专门的宾格形式。并且,许多语言中宾语只有在定指时才用宾格。科姆里(Comrie)认为生命度和指别性构成一个“自然类”(natural class)。Comrie 的所谓自然类,实际上也就是自然组配(沈家煊1999:22-30),或者认知科学中所说的“原型”(pr ototype)范畴。不少学者(如Lambrec ht1994)认为指别性的实质主要是“识别可能度”(identifiabili-ty),可以简称“可别度”。在这基础上,我们就可把生命度也可归入可别度。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对生物识别更敏感的认知特点。陆丙甫(1998)指出:人类语言基本语序和名词短语内部语序的总分布要受指别性影响:指别性强的成分,或对整个名词短语指别性贡献大的定语,倾向于前置[4]。指别性领先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不过汉语语序对此认知语用原则更加敏感而已。这主要表现为这个原则在汉语中体现的程度更高,更多地体现在基本语序中。本文考察的现代汉语状语主要是时间、处所和方式三种状语。

二、汉语时间、处所状语的句法位置

时间、处所状语通常表示事件发生的背景框架。认知语言学中,“背景———图形”(background-figure)构成一对范畴。这一对范畴可以同“旧———新信息”构成一个自然类。因为图形就是感知的焦点,而焦点往往代表新信息。时间、处所状语在汉语中前置可以看作汉语把作为背景的成分前置的又一个具体例子。但是汉语中不定指的“时量”(duration)和“次数”(occurrence)概念,却后置于动词。

(1)a.他/这两天/看了/两场戏。

b.他/这个星期/看了/两天/戏。

(1)a中的“这两天”因为是定指的,就前置于动词;(1)b中的“两天”是不定指的,就后置于动词。所以,这个现象显然也同指别性、可别度有关。时间表达的这一位置区别,本质上跟汉语名词定指时倾向前置,不定指时倾向于后置这一倾向是一致的。

英语中,这些状语虽然通常都后置于动词,但是表示背景的时间、处所状语很容易前移,而时量、次数状语就很难前移,如:

(2)a.He labored for five days last month.他上月劳动了五天。

st month,he labored for five da ys.

c.For five days,he labor ed last month.

这反映了按照可别度排列这一共同倾向,在英语中表现得不如汉语中那么直接、明显,仅仅间接反映在前移的可能性上,不像汉语那样直接反映在基本语序上。事实上,时间状语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最容易前置的状语。

三、现代汉语时间、处所单位内部语序

无论时间还是处所表达单位内部,汉语顺序是从大到小,俄语、英语、越南语中的顺序都是由小到大。例如收信人地址,汉语中是“某国、某省、某市、某街、某号、某人”,英语则是倒过来说“某人、某号、某街、某市、某省、某国”。这似乎表明英汉语言在这方面是异大于同,就汉语来说:大单位可别度高,所以表达大单位的成分前置,符合汉语对可别度领先更敏感的总特点。但我们还是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关于表达大单位的成分前置的语言事实,只不过表现的程度不一样。例如:在英语名词短语中,表示全部的词语往往需要前置:

(3)a.all/these/pictures所有(的)/这些/图片

b.these/al lpictures*这些/所有(的)/学生'

定语通常后置于指别词,但是“all”和“所有”的位置都前置于指别词。这说明表达“所有”或“全部”概念的词语有前置倾向。

对这种倾向的另一个可能解释是:“全部———部分”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背景———图形”间的关系。大单位的可别度较高这一点,在“大量”同“有定”构成一个自然类这一现象中得到了进一步显示。张谊生(2002)在讨论“都”的分布时指出两个语用限制,一是“都”指向的名词往往表达“主观大量”,如(4)所示;二是“都”指向的名词往往是有定的,如(5)所示。

(4)多数/少数同学/都/不同意/这个方案。

87

第4期 林 忠: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