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合集下载

呃逆中医辨证

呃逆中医辨证

呃逆即打嗝,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就是一个生理上常见得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得、健康人也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就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得食物饮料、饮酒等,外界温度变化与过度吸烟亦可引起、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诊疗经过】这个病人就是一个顽周得久呃、呕逆不能食得病人,西医得诊断就是“膈肌痉挛”,这个病人因为就是久呃,而且就是呃而不能食,所以就是疑难病症,病人就是长沙人,姓倪, 71岁,男性, 2013年4月就诊。

呃逆7个月,呈阵发性, 1天发作数十次, 一发作呃声连连不断,进而呕吐,不能食, 一进食呢呕加剧, 又呢又呕,饮食难于下咽。

这个病人得症状还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胸脘痞闷;第二个特点,就是胃中畏冷;第三个特点,就是口苦严重、而且形体进行性消瘦,疲乏至极,体重下降20~30斤,步履艰难。

经中西医多方治疗,诸药不效,瞧舌苔,黄厚腻,脉细而滑数。

通过舌与脉可以判断就是痰热阻滞、胃气上逆引起得呃逆与呕吐, 这个诊断就是准确得。

因为舌苔黄厚膩,开始用两个方,我们不就是经常用旋覆代赭汤不?因为就是痰热阻滞,用了黄连温胆汤,可就是两个方居然没见效。

第三次来,我改方了,改成什么方呢?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见效了、开始两个方,吃了1个月,没见效。

第二个月改方, 1 个月把这个病治下来了、连续吃两个月,老先生得病完全被治好了。

【简要阐述】(1)关于呃逆得诊治要点呃逆就是胃气上逆所致,跟呕吐一样,都就是属于胃气上逆,但就是临床上呃逆有火逆与寒逆之分,寒气阻逆,用丁香柿蒂汤;火气呃逆,用橘皮竹茹汤。

我们治疗痰气阻滞致呃逆得常用方就是旋覆代赭汤, 出自张仲景得《伤寒论》,这就是常用方,痰火阻逆严重者,用黄连温胆汤或黄芩温胆汤;大便秘结者, 用大黄温胆汤也就是可以得, 我刚才讲得给病人开得前面两个方,就是按常规来治疗得,这就就是治疗呃逆得主法、主方,但就是此病人就是特殊得,用常法治疗无效,用西药治疗也没效,病情越来越重,又70多岁了, 呃而不能食,又呕吐,所以进行性消瘦、疲乏,这就是超出常规得呃逆病证。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

临床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要点呃逆,俗称“打嗝”。

当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个月,则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IH)。

发生顽固性呃逆常因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加之精神和身体的沉重压力,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

在人体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有一膈肌,它将胸腹腔分开。

和所有脏器一样,膈肌也有神经支配,既可接受各种刺激,也可接受“上级神经”命令而收缩。

膈肌突然收缩,继之喉头立即关闭,有时软腭及辅助呼吸肌也配合而收缩,这些都被延髓中枢所协调,于是打嗝就产生了。

“打嗝”这个通俗称呼很形象,不但描述了症状,也告诉我们产生这种症状的直接脏器——膈。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般疗法深吸气后屏气法。

采用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或以纸袋置于鼻口周围,造成局部二氧化碳增高的小环境,以达到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刺激呼吸中枢,消除病理性兴奋的目的。

指压耳轮脚法。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的头顶侧或面对患者,用两个大拇指腹同时按压患者两侧耳轮脚,由轻到重,持续加压直到呃逆终止。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吞食烟雾法。

用一较长的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入盒内,使其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紧压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如吃食物动作,把烟雾吞咽下去,但忌用抽吸的方法,1~2 分钟呃逆即可停止。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全身放松,伸出舌头,操作者用湿毛巾或消毒湿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双手握住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左右,松手使舌体复位。

干扰法。

干扰正常呼吸,如嘱患者打喷嚏、咳嗽、屏气或过度换气或用一吸痰管沿鼻腔刺激等。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氯丙嗪。

氯丙嗪是美国 FDA 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药物,通过拮抗中枢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

呃逆的护理医学课件

呃逆的护理医学课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呃逆发生机制
研究新型治疗手段
探讨呃逆发生的神经生理机制,为寻找更为 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新型的药物治疗、生物治疗以及其他非 药物治疗手段,以便更迅速、有效地缓解呃 逆症状。
患者教育与预防
跨学科合作
开展针对呃逆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 呃逆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降低发病率。
患者年龄:45岁
检查:胃镜示胃炎,幽门螺杆菌 阳性。
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同时 给予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和止呕药 。
病例二:呃逆伴随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年龄:62岁
病程:呃逆发作频繁 ,昼夜不分,持续数 周。
检查:头颅CT示脑梗 塞,经MRI进一步检 查发现脑部肿瘤。
诊断:呃逆(脑部肿 瘤引起)
治疗:手术切除肿瘤 ,同时给予营养神经 药物和止呕药。
有较强的镇静作用,可引 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氟哌啶醇
可引起肌肉震颤、静坐不 能等副作用。
苯二氮卓类药物
容易引起依赖和成瘾,应 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详细询问病史
从小剂量开始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以便选择合适 的药物。
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药物,逐渐增加剂量可以 提高疗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 应。
02
呃逆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1 2
保持情绪稳定
呃逆常常由于情绪波动引起,因此心理护理应 首先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和压 力。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释呃逆的原因和解决 方法,帮助患者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3
转移注意力
通过与患者交流、听音乐、做深呼吸等方式, 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呃逆症状。

呃逆病人的护理(精)

呃逆病人的护理(精)

治疗
药物治疗
(3)应用哌甲酯(哌醋甲酯)注射液,肌内注射或静 脉推注,也可静脉滴注 氯丙嗪25mg口服或肌注、山莨菪碱10mg肌注、 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
治疗
药物治疗
4)应用利多卡因或氯丙嗪静脉滴注治疗:对于少 数顽固性呃逆患者,暂不能确定其病因,在上述 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利多卡因或氯 丙嗪静脉滴注治疗,目的是终止呃逆的反射弧, 并解除膈肌、呼吸肌的持续性痉挛收缩,常可取 得较好效果。
治疗
三、针灸或中草药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某些顽固性呃逆患者,经 针灸、 耳针或中草药治疗后呃逆可终止或减轻。
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用药护理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对于有顽固性呃逆症状的患者,饮食护理尤其重 要,饮食过冷、过热、过硬、过辣都会刺激患者 呃逆,护理中应做好卫生宣教,严禁烟酒,饮食 宜清淡,主食以馒头、软饭、面条为佳,有消化 道出血时禁食或予以流质饮食,注意饮食温度适 当,指导患者在呃逆间歇期进食。
用药护理
遵医嘱合理使用药物,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 药注意观察其用药效果,严格掌握药物的不良反 应:如有高血压、冠心病或脑血管病变者,应慎 用或禁用应用哌甲酯(哌醋甲酯)注射液,氯丙嗪、 山莨菪碱注射后指导患者平卧1-2h,避免发生直 立性低血压 遵医嘱合理服用中药制剂
观时间、特点及频率寻找诱 因。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包括恶心、呕吐、大 便情况,出血时注意其色、量的变化,做好记录, 嘱患者卧床休息
治疗
一、机械方法
1)让患者深吸一口气后憋住气,并用力做呼气动 作(腹部用力鼓起,但不要将空气呼出),持续10 多秒钟后再将气体呼出,此法可反复多次进行。 2)用棉签或压舌板、筷子等物刺激咽后壁或腭垂, 诱发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动作,有时可反射性的 使呃逆突然停止。 3)压迫眶上神经、刺激病人咳嗽 4)针刺或指压天突、印堂、内关、人中等穴位

呃逆

呃逆

【临证备要】
一、辩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故治疗以理气 和 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选用柿蒂、丁香、制半夏、 竹茹、旋覆花等。肺气宣通影响胃气和降,故宣通肺气 也是胃气得以和降的保证,遣方时可加入桔梗、枇杷叶、 杏仁之品。然临床施治,更应辨证求因,针对不同病因 病机而治。因寒邪蕴蓄者,当温中散寒;因燥热内盛 者,当清其燥热;因气郁痰阻者,当理气开郁除痰;因 脾胃虚弱者,当补其脾胃。若由饮食不当所致者,当调 其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生冷、辛辣,避 免饥饱失常;由外邪所致者,当注意起居有常,避免外 邪侵袭;由情志不遂所致者,当畅其情志,避免过喜、 暴怒等精神刺激;由久病体虚所致者,当扶正补虚,同 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病机特点
呃逆 两者同属胃气上 逆的表现 气从膈间上 逆 胃气阻郁, 气逆于上
主 证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制。 沉缓的嗳气声, 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
嗳气
【辨证论治】
☆ 辨证要点
1、首先应分清是生理现象,还是病理反应。 生理现象:一时性气逆而作呃逆,且无明 显兼证者,属暂时生理现象,可不药而愈。 病理反应:若呃逆持续性或反复发作者, 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病证过程中 ,可视为呃逆病证,需服药治疗才能止呃。

Hiccup

【概念】
呃逆: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 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 不能自制的病证。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 哕逆"。它可单独偶然发生,亦可见 于它病的兼证,呈连续性或间歇性发 作。
呃逆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形式,其特征是 吸气肌肉的突然收缩,随之又因声门突然关 闭而终止,从而产生特有的“呃逆”声音。

呃逆病人的护理

呃逆病人的护理
呃逆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呃逆可分为急性呃逆(持续时间<48小时)、持续性呃逆(持 续时间>48小时)和顽固性呃逆(持续时间>1个月)。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呃逆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胃肠 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 谢性疾病、药物使用等。
发病机制
呃逆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如膈神经受刺激、迷走神经兴奋 、呼吸中枢调节异常等。
深呼吸和冥想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冥想等放 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
情绪。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教患者学会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通过紧张和松弛肌肉群来减轻身
体和心理的紧张状态。
积极心理暗示
鼓励患者使用积极的语言和心理 暗示,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
力。
加强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健康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情感支 持和实际帮助。
探讨未来在呃逆病人护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未来在呃逆病人护理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病人个体 差异大、病因复杂多样、治疗手段有限等。此外,随 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病人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治 疗手段和护理理念。
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和药物不断 涌现,为呃逆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随 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护理模式的创新,护理人员可以 更加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更加全面、个 性化的护理服务。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 术的应用,护理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病人状况, 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果。
物理治疗
采用深呼吸、屏气、牵拉 舌头等物理方法,刺激迷 走神经,有助于缓解呃逆 。
心理治疗

呃逆

呃逆

呃逆【概述】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呃为象声词,形容气逆喉间发出的一种声音;逆为病机,指胃气上逆。

本病病情轻重程度差别极大,如系偶然发作,大多轻浅,常常可以自行消失,或刺鼻取嚏,或闭气不令其出入,或突施惊吓,皆可取得较好的止呃效果。

如果持续不断,反复出现,则须给以适当的辨证施治,始能渐平。

若在其他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呃逆,常为病势转向危重的表现之一,应予重视。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也无明显性别差异。

呃逆古称“哕”,或“哕逆”。

民间俗称“打咯忒”。

古代文献中有关本证的主要论述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胃为气逆为哕……”,哕即为逆。

《内经》认为本病发病多与胃失和降有关,乃中焦先有寒气,与新入谷气相混,凝聚不行,逆而上出所致;并记载了以草刺鼻取嚏以宣通肺气、“闭气一时”及“大惊之”以转移患者注意力,来达到止呃目的的三种简易方法。

《金匮要略》详述了呃逆的证治,如用橘皮汤通阳和胃治胃寒气闭之呃逆;用橘皮竹茹汤清热补虚和胃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对“哕而腹满”之实证,则提出“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愈”的治疗大法。

宋·陈无择又补充了“胃虚膈热”及“膈间有痰水”之病机,并将病变部位扩大到膈。

明·张景岳将本证概括为寒呃、热呃、虚脱之呃三类,“寒呃可温可散,寒去则气自舒也;热呃可降可清,火静则气自平也,惟虚脱之呃,则诚危殆之证。

”可谓简明扼要。

清·叶天士则提出“肺气郁痹及阳虚阴浊上逆,亦能为呃。

”清·李用粹还补充了瘀血为病的病机。

西医学认为呃逆为膈肌痉挛所致。

凡由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患、尿毒症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膈肌痉挛,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呃逆的致病原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但均因导致胃气上逆动膈而致呃。

一、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若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或胃腑受寒,致寒气蕴蓄于胃,胃阳被遏,气失和降,胃中寒气循肺经上逆动膈,上冲喉间,可致呃逆,呃声沉缓有力;因寒邪为病,热则流通,寒则益增,故得热则减,遇寒尤甚;胃中有寒,故口和不渴,胃气受阻,和降失司,则膈间及胃脘不舒,纳呆食少;苔白润,脉迟缓亦为胃中受寒之象。

呃逆

呃逆

病理原因
现在最新的科学观点是:打嗝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遗留物。
顽固性打嗝
呃逆的原因有多种,一般病情不重,可自行消退。但也有些 病例持续较长时间,为顽固性呃逆。这类打嗝目前西医临床上 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病因,亦无好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建议 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西医认为是由于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辨 证时可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气逆痰阻、脾胃阳虚、胃阴 不足等。顽固性打嗝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可以采用中医方剂 嗝愈散进行调治。该方为中医经典方剂,对顽固性打嗝有很好 的疗效,没有副作用,可以避免滥用西药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 害。
急救方法
一般情况下,数分钟即可平息。
如果持续不停地连续几天打嗝儿,就可能是胃、横膈、心脏、 肝脏疾病或者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细致的诊治。
自我治疗小妙方
1.干吃一匙糖 2.弯身喝水 3.憋气 4.吃饭时不说话可避免打嗝 5.憋气喝水 6.用力拉舌头 7.以棉花棒刺激上颚硬部和软部的交接处 8.咀嚼并吞咽干面包 9.双手抱膝压胸 10.吐气 11.用水嗽喉咙 12.吸吮碎冰块 13.冰敷横膈膜处 14,深吸一口气,然后做五个引体向上。 15.用两手的食指捂住耳朵,大约十秒至15秒的时间
急救方法
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 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 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编者亲自见证此 疗法,针对一般原因引起的打嗝具有神奇的功效。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 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 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 增加,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

治疗呃逆

治疗呃逆

反射性呃逆常见于:膈肌或其邻近器官病变,肿瘤浸润、膈胸膜炎、纵膈肿瘤、食管肿瘤、急性心梗、胆囊炎、胃肠肿瘤等。
中枢性呃逆常见于脑出血、脑肿瘤、脑梗塞等。
代谢性呃逆常见于水电解质紊乱。
精神性呃逆常见于多见于青年女性癔症病人或吸毒成瘾者。
2 药物疗法
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 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
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 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
6 新斯的明与氯丙嗪
新斯的明为胆碱酯酶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体内的乙酰胆碱增多,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氯丙嗪能抑制呕吐中枢,具有镇吐作用,二者双重作用,使胃肠道蠕动增加,减少胃肠胀气,抑制膈肌激惹,从而使呃逆终止。廉晓宇等用新斯的明、氯丙嗪鼻饲或口服治疗80例顽固性呃逆,68例用药2~3次呃逆停止,8例3~4次停止,4例6次停止。用法:取新斯的明注射液1mg、氯丙嗪注射液2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采用每次30~40ml鼻饲或口服,空腹时服用最佳,每次4~6h重复1次。

呃逆

呃逆

呃逆的针灸治法
预后
针灸对于病程短的实证疗效较好,病程长的虚证 疗效较差。
如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正气虚败,呃逆不止
,饮食不进,出现虚脱倾向者,预后不良。
推拿
治 则
•理气和胃,降逆止呃。胃中寒冷证者,治 以温中祛寒;胃火上逆证者,治以清胃泄 热;气郁痰阻证者,治以降气化痰;正气 亏证虚证者,治以温补脾胃。 •腹部、背部、胁肋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缺 盆、膻中、中脘、膈俞、脾俞、胃俞、气海、大 横、天枢、大肠俞、八髎、足三里、中府、云门、 章门、期门,肺俞、肝俞、内关、丰隆、关元。
呃逆
鉴别诊断
嗳气 胃气阻郁,气逆于 上,冲咽而出,发 出沉缓的嗳气声, 多伴酸腐气味,食 后多发。
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 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 而无食物吐出。 干呕
中医辩证 论治
推拿辩证 论 治
针灸辩证 论治
预防


中医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
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胃火上逆证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减




资阳市中医院
呃逆
西医 中医
定义 病理及发病机理 分类
定义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中医特色治疗 预防护理
附:小儿推拿
呃 逆
1 2 3 4
古称“哕”,( yuě)又称“哕逆”。
哕 yuě 呕吐,气逆,要吐而吐不出东西来。
俗称打嗝
西医称膈肌痉挛
呃逆定义
西医定义: 呃逆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
呃逆的针灸治法
胃中寒冷
[治法] 温中祛寒,降逆止呃。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处方] 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关元、胃俞、章门、 脾俞。 [随证配穴] 兼呕吐酸水或清水者,加梁门。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加灸。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

呃逆的中药治疗方法逆是指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况,中医将之分为内逆和外逆两种情况。

内逆是指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如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不足等;外逆是指人体被外界因素(如寒邪、热邪)所侵袭,如感冒、发热等。

中医认为,逆就是疾病的根源,因此中药治疗逆可以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治疗逆的方法。

1.补虚扶正补虚扶正是治疗内逆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由于长期亏损引起的虚损症状。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来增强气血功能;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可以使用黄精、天冬等中药来滋养阴液。

2.温阳散寒阳虚体质的人易感受寒邪的侵袭,导致寒证症状(如手脚冰冷、腹痛等)。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温阳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温煦肝脾等脏腑,从而增强阳气的运行。

3.凉血清热对于阴虚体质或有热邪侵袭的人,可使用能清热凉血的中药,如生地、丹皮等。

这些中药可以同时滋养阴液、清除湿热,从而起到平衡阴阳的作用。

4.理气和胃内逆常伴有气机不畅,导致胃肠道症状,如胃痛、腹胀等。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理气和胃的中药,如枳实、香附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恢复肠胃功能。

此外,中医还有许多治疗逆的方法,如清热化湿、祛风除湿等。

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疾病情况,因此,在选择中药治疗逆的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理。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逆通过平衡阴阳来恢复身体健康。

不同的逆症可以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如补虚扶正、温阳散寒、凉血清热、理气和胃等。

选用适当的中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内科学呃逆

中医内科学呃逆

例一 王X X,男,31岁。 呃逆连连,巳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巳
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 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
旋复花9克 代赭石9克 公丁香3克
大黄6克
芒硝9克 柿蒂5只
复诊:服药1剂,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 便三、四次,稍里急。
川朴9克 川连3克 广木香
陈皮6克 黄芩6
二剂停诊。
4、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逆,治当大补元气, 急救胃气。
三、证治分类
1.胃中寒冷证 主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 兼证: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 舌脉:舌苔白润,脉迟缓。 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2.胃火上逆证 主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 兼证: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治法:清胃泄热,降逆止呃。 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症鉴别 呃逆与干呕
主证与病机
相同
两者同属胃气上逆的表现
不同
干呕属于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
出,发出呕吐之声。
呃逆则气从膈间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
而频,不能自制。
呃逆与嗳气
相同
不同
病机特点
主证
呃逆 两者同属胃气上 逆的表现
嗳气
气从膈间上 逆
胃气阻郁, 气逆于上
呃呃连声,声 短而频,不能 自制。
沉缓的嗳气声, 常伴酸腐气味, 食后多发
三、相关检查
1、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窥镜检查: 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炎、胃扩张、 胃癌等。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

2. 呃逆症患 者的护理措施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安抚患者:通过轻声安抚、温柔的交流 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 减轻呃逆症症状的出现。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分多次进食,避免 进食过快或进食过多引起膈肌痉挛。同 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 辣食物、咖啡、碳酸饮料等。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呃逆症患者的 护理
目录 1. 呃逆症患者的定义和症状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Biblioteka 1. 呃逆症患 者的定义和症

1. 呃逆症患者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呃逆症是一种突发、周期性 的反复性呃哇声,由于膈肌和声带 的不协调收缩引起。 症状:呃逆症患者常常出现持续、 有规律的呃哇声出现,可能伴随恶 心、嗳气以及胸口不适等症状。
姿势调整:建议患者在进食后 保持直立位或稍微斜卧位,避 免平卧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刺 激膈肌。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缓慢 吞咽口水等呼吸训练,帮助患 者调整和控制膈肌的收缩,减 少呃逆症的发作。
2. 呃逆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休息保养:提倡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质 量和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 精神紧张导致呃逆症的加重。
3. 呃逆症患 者的药物治疗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贝尔门:贝尔门属于抗胃酸药物, 可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减轻呃逆症 症状。但使用时需注意严格按照医 生建议使用,避免药物滥用或过度 依赖。
3. 呃逆症患者的药物治疗
瓜法酮:瓜法酮是一种抑制膈肌痉挛的 药物,可用于缓解呃逆症的发作。请在 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超量服用或长期 使用。

中医对打嗝的解释

中医对打嗝的解释

中医对打嗝的解释
中医将打嗝称为呃逆,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

呃逆是由于胃气不降,上冲咽喉所致,主要症状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

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呃逆的常见证型有:
1. 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腻。

2. 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

3. 气机郁滞型呃逆:证见呃逆连续,情绪不好可诱发或加重,伴有腹部胀满、胸闷、放屁等症状。

4. 脾胃虚弱型呃逆:证见呃声低微无力,气息不连,食欲不振、乏力、大便稀等。

5. 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口干、咽干、便秘、食欲不振等。

打嗝时,患者需要保持心态平和,平心静气,在背部慢慢拍打,也可适当喝点温热水缓解。

若打嗝频繁不止,建议请医生进行辨证论治,进行针对性处理。

呃逆医学课件

呃逆医学课件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既往病史 ,特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史。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及消化系统 有无异常,触诊膈肌及肋间肌是否 有收缩。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 、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膈肌麻痹
需要注意的是,呃逆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 ,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对 于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的呃逆患者,应及时 就医,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或并发症。
04
呃逆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刺激性因素
避免暴饮暴食,饮食规律,细嚼慢咽,餐后 散步等。
减少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呃逆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 抗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镇静剂等,选择合 适的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这些 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呃逆的病因 、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 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呃逆的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的呃逆表现
呃逆是一种间断性的膈肌、肋间肌等收缩,伴有喉部关闭和声门突然开放, 发出短促的声音“嗝”。患者通常在进食后或睡眠中突然发生,无预兆,持 续时间数秒至数十秒不等,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
排除其他原因
在诊断呃逆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膈肌麻痹、食管裂 孔疝、胃食管反流病、肺炎、心包炎等。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呃逆”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呃逆的发生多由寒邪犯胃、饮食不当、情志不遂、体虚久病等,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发病。

一、病因1.寒邪犯胃外感寒凉之邪,内客脾胃,寒遏中阳,胃气失和,寒气上逆动膈,导致逆之证2.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过用寒凉药物,寒气客胃,循经犯膈,膈间不利,胃气不降,肺失宣肃,气逆上冲咽喉而呃;过食辛热厚味,滥用温补之剂,燥热内盛,腑气不行,气逆动膈,上冲为呢。

《景岳全书·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

”或进食太快太饱,致气不顺行,气逆动膈,发生呃逆。

3.情志不遂逆气动膈,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蕴胃,或肝郁克脾,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滋生痰浊,或素有痰饮内停,复因恼怒气逆,逆气夹痰浊上逆动膈,发为逆。

《古今医统大全·咳逆》曰:“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

”4.体虚久病素体不足,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正气未复,或吐下太过,虚损误攻,均可损伤中气,或胃阴耗伤,胃失和降,发生逆。

甚则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浊气上乘,上逆动膈,发生呕逆。

大病久病出现呃逆,多提示预后不良。

《证治汇补·呃逆》曰:“伤寒及滞下后,老人、虚人、妇人产后多有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若额上出汗,连声不绝者危。

”二、病机1.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气逆动膈。

凡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循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膈间之气不利,气逆上冲咽喉,致喉间呃呃连声,不能自止者,均可见有呃逆2.病位在膈,病变脏腑关键在胃,且常与肺、肾、肝、脾有关。

胃居膈下,其气以降为顺,胃与膈有经脉相连属;肺处膈上,其主肃降,手太阴肺之经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之肃影响胃气和降,且膈居肺胃之间,诸多病因影响肺胃时,使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逆气上冲于喉间,致呢逆发作。

肺之肃降与胃之和降,还有赖于肾的摄纳,若肾元亏虚,肾失摄纳,逆气上冲,夹胃气上逆动膈,亦可致呃。

胃之和降,还需肝之条达,脾之健运,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动膈,或脾失健运,痰饮食浊内停,胃气被遏,气逆动膈,均成呃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治疗
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1.中医辩证论治 2.针灸辩证论治 3.各家学说: (1).针刺单侧内关,对侧足三 里 (2)单侧翳风 (3)耳针 (4)四花埋针 (5)颈夹脊加电针 (6)穴位注射
预防调护
• 1. 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暴怒、过喜等 不良情志刺激。 • 2.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 3.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之 品,避免饥饱无常,发作时应进食易消化 食
• 1、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胃,还 与肝、脾、肺、肾诸脏腑有 关。 • 2、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 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 证多为寒凝、火郁、气滞、 痰阻、血瘀,胃失和降;虚 证每由脾肾阳虚。或胃阴耗 损等正虚气逆所致。
西医病机机理
• 呃逆的发生是呃逆反射弧一个或多个郎位受到刺激引起的。呃逆的反射弧由三部分组成 : 传人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传人神经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感觉支,以及胸6—12节段 背侧的交感神经链的传人纤维;传出神经主要为膈神经,此外还可能有声门神经和副神经, 以及支配三角肌前部和肋间肌的躯体神经。近些年研究发现呃逆中枢位于脑干,生理学上 独立于呼吸中枢。因此,呃逆的反射弧是由内脏传人神经纤维和躯体传出神经纤维在中枢 经过多个突触连接组成,但很难确定呃逆中枢确切的解剖部位。激发呃逆的神经解剖网络 可能包括下列结构 :(1)孤束核的背侧吸气核团;(2)疑核的腹侧核团(转送Hering-Breuer反 射,抑制持续吸气);(3)脑桥的呼吸调节中枢(终止吸气);(4)假定的长吸呼吸中枢(可终止 呼吸调节中枢的活动);(5)下行的皮质脑干通路(可随意调控呃逆)。其中,(1)、(2) 组核团 均在(3)和(4)的控制之下。正常情况下,自孤束核发出的吸气信号不是瞬间暴发的,而是 持续2 s的“倾斜”募集放电,后被呼吸调节中枢终止。Arita等 通过电刺激猫的延髓诱发 呃逆实验,来探测启动呃逆的中枢连接部位。刺激的范围包括:长度距闩5.0(首部)~ 1.0 mm(尾部)之间,侧面距中线外侧1.0—5.0 mm之间,从背面到腹底的整个延髓。 实验结束后 取出脑干,通过连续的横切面,经组织学证实启动呃逆样反应的部位。结果 发现,诱发呃逆的部位位于一个局限的区域内,在距闩1.0~2.5 mm(首部)之间,疑核 外侧的髓内网状结构。在这一区域,尾侧平面的疑核含有投射到咽部的迷走运动神经元和 调节膈肌的上运动神经元。因此,诱发呃逆的部位位于与声门运动有关的喉运动神经元和 调节吸气肌的上运动神经元的附近。呃逆的发生主要是膈肌强烈收缩引起的,膈肌受膈神 经运动纤维的支配,膈神经主要发自颈4节段,但也接受颈3、5和6节段的神经纤维。膈神 经左右各一,发出后沿颈两侧向下行走分布于膈肌,膈神经在其行程中受到任何刺激均可 诱发呃逆。
呃逆
西医病因: 西医病因: • • • • 中医病因: 中医病因: 。 1、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刺激 • 1.饮食不当 2、 颅内感染和其他颅内 疾患 • 2.情志不遂 3、大量吞咽空气 4、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 • 3.体虚病后
呃逆
西医病机: 西医病机:尚不清楚 • 呃逆的发生是呃逆反射弧 一个或多个部位受到刺激 引起的。 中医病机: 中医病机:Fra bibliotek• •
呃逆中医辩证论治
• 1胃中寒冷证-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 • 2胃火上逆证 -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 加减。 • 3气机郁滞证-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加 减 • 4脾胃阳虚证 -温补脾胃止呃-理中丸加减。 • 5胃阴不足证-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 皮竹茹汤加减
呃逆
顽固性呃逆
• 呃逆是由于膈肌局部、膈神经、迷走神经或3—5颈髓以上中枢神经等受到刺 激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 的特别声音。呃逆发作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作顽固性呃逆。如呃逆的发作经 久不愈,可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尤其是既往有心肺疾患的患者的呼 吸功能也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导致气体交换异常,引起脑缺氧,使脑水肿加 重,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1.1 颈椎以及颅脑外伤 3~5颈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外伤:高位颈椎骨折、硬脑膜外、硬脑膜外 血肿、脑挫裂伤等引起脑组织受压、脑组织水肿、颅高压,甚至脑缺氧等使 脑干网状结构、延髓迷走神经核或膈神经核等呃逆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受到激 惹,产生呃逆反射的神经冲动,当激惹的因素持续存在时,导致膈肌的阵发 性痉挛,即出现呃逆的发作。1.2 肿瘤高位颈椎肿瘤、后颅窝肿瘤包括小脑、 延髓以及脑室(第四脑室)的肿瘤压迫或颅高压等对呃逆反射中枢的刺激导致顽 固性呃逆的发生。1.3 脑血管病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延髓出血等因脑血管出 血压迫或脑血栓形成或脑血管硬化等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颅内高压导致继 发顽固性呃逆的形成 J。1.4 感染和其他因素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和带状 疱疹继发脑脊髓炎感染或因醉酒、全身麻醉(环丙烷、静脉注射巴比妥酸盐等) 或内环境紊乱(尿毒症或低钙、低镁血症)或过敏反应等因素直接或问接刺激呃 逆反射弧的中枢部位,从而诱发
生 冷 饮 食 凉 因 素 辛 热 温 燥 盛 恼 志 怒 因 素 逆 气 抑 郁 志 情 内 热 燥 遏 寒 被 阳 胃
病 因 病 机
胃 气 上 逆 气 逆 上 肝 气 逆 犯 胃 阻 痰 间 喉 气 于 冲

久 病 体 虚 肾 及 病
久 吐 下 太 过
或 冲 气 上 逆
肾 失 摄 纳
呃逆
西医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要点: • 1、胃肠钡剂X线透视及内 窥镜检查: 诊断胃肠神经 官能症、 胃炎、胃扩张、 胃癌等。 • 2、肝、肾功能及B超、CT 等检查: 诊断肝硬化、尿 毒症、脑血管病以及胸腹 腔肿瘤等。 中医诊断要点: 中医诊断要点: • 1、辩清寒热虚实 • 虚:呃逆时断时续,气怯 声低乏力。 实:呃逆声高,气涌有力, 连续发作。 寒:呃声沉缓有力,得寒 则甚,得热则减。 热: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2、分清病理、生理反应
西医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原则:
• 1、 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 膈而成,所以 理气和胃、降逆 止呃为基本治法。 • 2、止呃要分清寒热虚实,分 别施以祛寒、清热、 补虚、泻 实之法。 3、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和胃降 逆止呃。 4、对于重危病证中出现的呃 逆,治当大补元气,急救胃气。
呃逆
西医分类: 西医分类: • 1、中枢性呃逆 • 2、反射性呃逆 • 3、精神性呃逆 • 4、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 性呃逆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 • 1、胃中寒冷证 • 2、胃火上逆证 • • • • 3、气机郁滞证 4、脾胃阳虚证 5、胃阴不足证 6、血瘀
呃逆西医分类
• • 1中枢性呃逆是由颅内感染和其他颅内疾患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 迷走神经所致。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等,往 往提示预后严重,尤其是当病变波及到延髓时,易发生危险。 2 反射性呃逆 主要由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刺激引起。胃肠、胸膜、腹膜、膈肌 等发生病变都可引起呃逆。如果膈肌受到恶性肿瘤的累及,先天性的膈疝伴 有短食管病变和膈胸膜炎;膈下病变如胆囊疾患、胃部充气或伴幽门梗阻、 胃痉挛、胃麻痹、胃肿瘤、肿胀的胃扩张症;肠充气及肠梗阻、弥漫性肿大, 尤以波及上腹部者如膈下脓肿都可发生呃逆。膈上病变如纵膈肿瘤、食道肿 瘤、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降主动脉瘤、肺、胸膜和支气管疾病都可发生 呃逆。也可出现在吞咽以后,由于食物通过食道末端,刺激膈肌所至 神经过 敏者上腹部感染或大笑,使膈肌大幅度的运动后,也可引起呃逆。 3 精神性呃逆癔病患者可因大量吞咽空气而引起呃逆。 4 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性呃逆 尿毒症病人,由于酸碱代谢产物如磷酸、硫 酸根等不能自由经肾脏充分排泄,肾脏保钠保钙等离子的能力衰退,体内酸 性的代谢产物积聚及储备碱丢失,形成酸中毒。血中CO:结合力减低,临床 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由于酸性代谢产物与钠、钙结合,血中的№ 、 ca 减低。酸中毒时,膈肌及其他的肌肉可以局部颤动或抽搐,因而引起呃逆。 在临床上呃逆的治疗常使用CO 摒气等方法,这是因为吸入CO:后,CO:张 力升高可引起动脉血酸碱度改变。
呃逆
呃逆
• • • • • • • 西医: 1、定义 2、病因及发病机理 3、诊断要点 4、分类 5、治疗 6、预防调护
• • • • • • •
中医: 1、定义 2、病因病机 3、诊察要点 4、辩证论治 5、中医特色疗法 6、预防调护
呃逆
西医定义: 西医定义: 中医定义: 中医定义:
• 呃逆是膈肌和肋问肌等辅助 呼吸肌的阵挛性不随意挛缩, •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 声门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 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 管内,发出特征性的声音。 健康人多数与饮食有关, 为 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大 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自然消 失. 不需治疗.但是,如呃 逆长时间存在,则影响说话, 进食和睡眠,造成痛苦。少 数顽固性呃逆是病人病情危 重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