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芦花荡》导学案
芦花荡导学案一、背景介绍《芦花荡》是中国作家丁玲的小说,讲述了芦花荡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刻画了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于1933年发表,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出代表”,被收入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二、文本摘要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大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以及乡村社会的种种现象。
芦花荡是一个很小的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家家都靠打鱼为生。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大家彼此互助才能生存下去。
但是这个大家庭内部却暗藏着很多的矛盾和斗争。
身在其中的小女孩儿小火花,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这些矛盾和斗争,并且在这些斗争中渐渐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最终,小火花与母亲一同走出芦花荡,离开了那个艰苦的生活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导学目标1.了解丁玲及其作品,《芦花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了解《芦花荡》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理解《芦花荡》所反映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现象;4.了解《芦花荡》主题和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四、阅读指导1.了解丁玲及其作品学习一个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简要介绍丁玲,重点介绍《芦花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了解主要人物《芦花荡》中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复杂,需要认真品读,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把握小说人物关系。
主要人物包括:小火花、二花儿、秀珠、续娘、位儿、丫丫、大花儿等。
3.理解故事情节小说情节虽然简单,但是饱含了丰富的含义,读者需要从中发掘出小说所反映的种种生活现象和思想。
主要情节包括:小火花的成长历程,大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斗争、小火花的母亲和姑姑之间的关系等。
4.了解主题和启示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所表达的主题,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主要有:乡村社会的生存方式、大家庭内部的纷争和妥协、母性文化和家庭关系等。
五、思考题1.你对小说中所表现的家庭乱象有何看法?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应对家庭内部的矛盾与斗争?2.小火花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你觉得她在这段历程中学到了什么?3.小说所反映的乡村社会现象是怎样的?这些乡土问题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4.你觉得小说中母性文化的表现有何特点?家庭关系对于人的成长有何影响?六、总结通过学习《芦花荡》导学案,我们对丁玲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把握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理解了小说所反映的民间故事和乡村社会生活现象,同时深入思考了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和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芦花荡》(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3、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课前自学1、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2、人物:①在文中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句子。
②描写人物(老头子)用了哪些方法:③运用想象体会“老头子”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心理。
(在文中相应地方做批注)④从这些描写中,你认为“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文中哪些描写突出了老头子的传奇色彩(是怎样渲染的)?4、你的阅读疑惑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组内互相口述故事情节。
要求:情节的每个阶段分别用一句话归纳。
2、交流“课文内容感知”的几个问题,互相补充完善。
3、重点研读小说1-54段,探究下列问题:(1)请分析第四段中“老头子……特别明亮”这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透过“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敌人发了愁。
”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3)“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鲁莽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4)描写小女孩与老头子的一段对话,尤其是小女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有什么作用?4、集中交流,成果共享与问题求助:(小组代表上台交流)示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读的语段(句)是(读),这句话的内容是,我们从(字、句)理解到,同学们还有疑惑或异议吗?四、自测自评1、注音苇塘()寒噤()提防()竹篙()张皇失措()疟()子蹿了一蹿()吆喝()()zè()歪飒()飒阴惨()2、解词张皇失措编算阴惨3、填空《芦花荡》的作者是他是我国现代的家、家,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本文选自《》,本文是他的“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充满诗情画意。
被称之为“ ”派。
徐秀形。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导入新课: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的安新县。
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处于冀中平原的腹地。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
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
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淼,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二、简介作者孙犁。
三、介绍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四、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默读课文,把握小说的三要素;3、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能复述小说的故事梗概。
五、自学指导一:初读小说,正音释词。
六、再读小说,复述故事情节。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和故事的感受说出来。
七、自学指导三:速读小说,划分情节结构第一段(1—8)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第二段(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一层(9—19)开端—————护送二层(20—54)发展———受伤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复仇八、课堂检测:1、给下列不同颜色的字注音。
寒噤()仄歪()张皇失措()提防()吆喝()芦花淀()疟子()舀水()2、填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导入新课:二、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中老英雄的性格特征;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体会小说富有诗意的语言。
三、自学指导一:快速默读小说,找出文中描写老英雄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分析老英雄的性格特征,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四、自学指导二: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芦花荡》导学案
举例解释:
-对于情感的深入理解,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情感变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这种细腻的情感。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应通过对比不同文段的例子,帮助学生识别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在信息提炼和整合方面,教师应设计相关练习,如概括段落大意、制作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形成清晰的理解和思考。
-在写作实践方面,教师应提供指导,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导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芦花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让你至今难忘,想要与人分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芦花荡》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芦花荡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芦花荡》导学案设计一、《芦花荡》预习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及小说三要素等有关常识。
2、朗读课文,理顺文章内容。
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形象。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把握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导学内容:1、走进作者:(1)请你通过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有关孙犁的文学常识。
(温馨提示:从作者作品、评价、等方面介绍)(2)根据你的积累设计一道文学常识题,写在下面。
(制成卡片,准备交流检测。
)2、文体知识:你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3、积累词语:(1)读课文,画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写在下面。
(2)结合书下注释把你认为很重要的字词写下来。
(温馨提示:从读音、字形、解释几方面来写)(制成卡片,准备交流检测。
)4、自读课文:(要求:自信、流利、有感情。
)5、感知内容:(1)走进芦花荡: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复述故事。
“这是一个…………的故事”(结合下列内容即记叙文六要素来复述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将自己对文中人、事情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芦花荡》探究学案导学目标: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探究教学准备:导学案、多媒体课件导学内容:一、走进人物,探究性格内涵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与品质?找出来分析。
(温馨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请用:“通过第()段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人”的形式说话,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芦花荡》导学案(含答案)
二芦花荡【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感知老英雄的性格,感悟其性格中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中“过于”二字。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是孙犁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用明快、优美的笔墨叙述了芦花荡里一位老人护送两位女孩及智杀日本鬼子的经过,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
2、走近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记事》等。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景。
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疟()子寒噤()仄歪()阴惨()泅()着飒飒()悠闲()2 《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作家。
《芦花荡》的姊妹篇是(《风云初记》《荷花淀》)。
3.指出下列描写句是属于哪一类描写。
A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B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4.“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合作探究】5、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6、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找出来分析7、请用不同的标记分别从文中画出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芦花荡导学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复述故事情节。
[学习重点]理清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复述故事情节。
[资料链接]1.作者介绍2.时代背景3.复习小说的要素(ppt显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基础训练:语言积累()【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概括并理清情节结构。
(ppt)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3.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要简练、生动。
声音要洪亮,用普通话。
2.>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1、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
2、体会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老头子性格特征和文中的写景的句子。
【合作探究】1、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征,(ppt)是怎样来突出他的传奇色彩的?(ppt)2、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旨?3、阅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并说说景物描写的作用(ppt)【迁移延伸】敌人严密的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片段探究】阅读课文“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回答问题。
1、从文中“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一句话里,能感受到当时芦苇荡处于一种什么情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体会下列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初二语文导学案-2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第 2 课芦花荡(第1 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寒噤、仄歪、转弯抹角、张皇失措、提防”等词语。
2.了解小说情节,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细心体会文章充满水乡气息、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及作用,并能仿写。
【体验学习】【基础演练】1.给加点字注音。
寒噤.()仄.歪()蹿.()央.告()莲蓬..()穿梭.()拐弯抹.角()张皇失措.()疟.疾()疟.子()提.防()2.解释下列词语。
穿梭:飒飒:提防:转弯抹角:能耐:央告:3.理清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明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新知探究】探究:环境描写孙犁《芦花荡》中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请从小说中找出精妙的景物描写,揣摩其作用。
(学法指导: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时候作景物描写的,作者又是怎样写景的。
)1.作用:2.作用:【综合提升】细细欣赏完《芦花荡》优美的语言后,请你也选择一个角度仿写一段景物,并说明你所写的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当堂检测】分析下列两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进作者:孙犁,1913年4月6日出生,河北人。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富盛名和最能够代表其风格的一部作品。
文章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芦花荡》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颜色。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学习重点:1.通过体会故事的传奇颜色,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把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芦花荡》________,河北省安平县人。
现代家、家,派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往往通过描写儿女情、家务事反映时代变化。
主要作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等,后来都收在________________ 。
2、本文的体裁是,其三要素为________、、。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故事的情节包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3、读准下列加线字的字音提防()竹篙()苇塘()疟子()寒噤()叫卖(________)一梭机枪()蹿()仄歪()趴()扒()飒()转弯抹角()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皇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央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弯抹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牙跌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感知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芦花荡》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芦花荡【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描写的写法并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领会文章讴歌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的主题。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不胜数。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他将近六十岁了,可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狠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舀.水(yǎo) 梭.(suō) 蹿.(cuān) 仄.歪(zè)飒.飒(sà) 泅.着(qiú) 张皇失措.(cuò)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
形容美好的月夜。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文中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蹿:向上或向前跳。
人教版语文九上《2 芦花 荡》导学案(含参考答案)
第2课《芦花荡》导学案【导学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导学重难点】1、把握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2、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导学流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小说中典型人物的解说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中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2、认识作者孙犁是“荷花淀派”作家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自然清新的语言,勾勒生活的诗意,描绘人民在艰苦的战争中乐观向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芦花荡》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芦花荡》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学习运用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 借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了解《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的故事和环境,初步领略白洋淀的风光。
2 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
3 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包括小说的定义、小说的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1)给汉字注音竹篙疟子寒噤蹿泅着仄歪飒飒白洋淀莲蓬提防转弯抹角张皇失措趴下竹篙浸透荷花淀扒手蒿草侵略绽开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a、小心防备。
()b、央求。
()c、尖锐;锐利。
()d、技能、本能。
()e、闲适自得。
()f、倾斜、歪斜。
()g、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h、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i、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j、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夜风拂面而来,他不禁打了个寒噤。
寒噤:他曾在战斗中挂花。
挂花: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般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顽固:二学习、研讨(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 思考: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梗概。
文中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的?试举例说明。
2 你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吗?要抓住老头子的主要性格。
并能举例说明。
3 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心理描写并做简要分析。
4 老头子身后还有哪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5 在文中找出优美的环境描写,子读这些句子,感受它们诗情画意的意境美,进而思考:怎样让文章富有诗情画意?6 自己试着赏析这些优美的景物描写,体味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023最新-《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
《芦花荡》导学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芦花荡》导学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芦花荡》导学案篇一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史上,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
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
■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初中课内阅读】《芦花荡》讲学案(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芦花荡》讲学案(附答案)《芦花荡》级:八级(上)学科:语文主备:谭伟强审核:刘颖玲2021-8-13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芦苇花摆动》数量:八级(上面的)主题:语言主备:谭伟强检查:刘应玲2021-8-13学习目标1复述故事情节,感受老人的英雄性格。
2拓展想象力,欣赏人物的心理和故事的传奇色彩。
3理解文本中风景描写的美,提高描写能力。
4感受老人的爱国情怀和文章对抗日军民的颂扬,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探索小说的传奇色彩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风景描写扮演了什么角色。
一、预习·导学一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疟疾()子寒jìN()跳了起来吆喝()zè歪斜的阴沉的提防()二《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篇文章是他的,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与作家刘少堂、丛维西、韩英山、方淑敏在创作风格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像荷花一样,扎根于水土之中,自然清新质朴,充满诗情画意。
“叫””馅饼3.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请试着用这三个要素复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过程一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二①这个故事主要讲述这位老人的哪个角色?②文字与文字的结合是一个细节。
①②3.①景物描写通常有哪些作用?②而且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子具体说明。
①②三、关键研究:1.“这么晚的时候,芦苇塘里有水鸟飞来飞去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躲在巢穴里躲避炮火。
”从这句话中,你可以感受到卢华当当时所处的环境?2“芦苇还在拼命地往上钻,目标似乎就是天空。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无情”一词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受的?3.敌人严密监视芦苇塘。
然而,“每天晚上,芦苇池里的歌声依然那么响亮”。
这首响亮的歌唤起了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
2、芦花荡答案
2.《芦花荡》导学案主备:叶珊珊审核:杨军勇【帮你定目标】1.学习本文你要通过朗读、跳读,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你要通过细读,品读揣摩人物心理,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体味孙犁小说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二课时【助你做积累】(边看边划出你认为的重点)1.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2.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
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
3.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完整的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适当的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4.积累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里面的生字词。
(连拼音抄写4遍)【引你初感知】1.请你在书本上标出各段的序号,请试着用小说三要素来复述课文。
(整体把握:人物、环境、情节之后尝试复述)2.理清文章情节,完成下面填空第一部分(第1段——第8段)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第二部分(第9 段——第63 段)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花荡》导学案
主备人:王章玲班级:七年级
【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
2、会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3、能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重点】会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会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能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河北安平县人。
1913年4月6日出生。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形成“荷花淀派”。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
《芦花荡》是一短篇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
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二)情节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
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三)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
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
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总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自主学习:
1.字词梳理
提.防竹篙.wěi塘疟.子寒噤.吆喝
..
一suō机枪蹿.仄.歪趴.下扒.开bā飒.
转弯抹.角
解词:能耐:张皇失措:
央告:转弯抹角:
2.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3、整体感知,(1)概述故事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语言简洁。
)
三、合作探究:
1讲完老人的故事,喜欢这位老人吗?最喜欢他哪一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本文所讲述的故事极富有传奇色彩,你能说说它奇在那里吗?
2、分析老头子的形象
a. 文中刻画老头子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b. 从这些描写中可知老头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哪一性格特征?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这些特征,试从这些内容揣摩这一特征的含义及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4、归纳主题:
四、知识梳理:
五、达标检测:
1作者,现代家、家。
《芦花荡》是一篇。
2、老头子的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