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温病名方清营汤的认识_马小丽
清热方之清营汤

清热方之清营汤清营汤【方源】:《温病条辩》【组成】:犀角2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服【功效】: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方解】:《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方中犀角咸寒,能入心经,,清营解毒,散血中之热,故为主药;热甚必伤阴液,辅以生地、玄参、麦冬甘寒于咸寒并用,养阴增液而清营热;佐以黄莲苦寒,清心泻火解毒,丹参苦微寒,清热凉血除烦,银花,连翘并能清热解毒,使少量竹叶心,辛淡甘寒,善清心热。
又银花、连翘、竹叶心性寒质轻,轻清透泄,使入于营之邪热有外达之机,仍转气分而解。
合而用之,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为治疗热伤营阴之主方。
【按语】:本方以夜间身体甚热,烦躁不眠、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麻疹、皮炎、败血症、药疹、小儿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淋巴肉瘤、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狐惑病、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等。
若气分热盛而营分热轻,宜重用银花、黄莲、连翘、竹叶心,减少犀角、生地黄、玄参的剂量;暑热邪入心包、高热烦渴、抽搐、舌绛而干、脉数,加紫雪丹;小儿喉痧重症,用于热毒壅盛者,加石膏、甘草、丹皮;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具有营分症者,如症见痉厥,加羚羊角、钩藤、地龙,或并用紫雪丹;如见神昏谵语、舌謇肢厥,可先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再用本方。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疹,原书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舌质绛而苔白滑石挟有湿邪之象,忌用本方,否则助湿留邪。
必须舌绛而干,方可使用本方。
【附方】犀地玄参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由犀角、鲜生地、连翘、元参、桑叶、丹皮、竹叶心、石菖蒲构成。
功能透营泄热。
主治温病热邪入营,神烦少寐,舌红脉数。
古代中医医案小故事 清营汤

古代中医医案小故事清营汤摘要:一、引言二、清营汤的来源及作用三、古代中医医案中的清营汤应用四、清营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五、清营汤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六、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中医药方剂丰富多样,疗效显著。
其中,清营汤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方剂。
本文将介绍清营汤的来源、作用以及古代医案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探讨清营汤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清营汤的来源及作用】清营汤源自于《伤寒论》,由石膏、黄芩、黄连、当归、生地黄、麦冬、竹叶等药材组成。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营分,以及血症、衄血、吐血、便血等症。
【古代中医医案中的清营汤应用】在古代医案中,清营汤的应用范围广泛。
如《伤寒论》中记载的一则医案,患者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医生诊断为温病热入营分,给予清营汤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病愈。
【清营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清营汤在现代临床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治疗上述古代医案中的病症,还可以应用于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败血症、皮肤病、血液病等领域。
清营汤具有明显的退热、抗炎、抗病毒、止血等作用,对于缓解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清营汤的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项】煎煮清营汤时,应将石膏、黄芩、黄连等药材先煎,去渣取汁,再加入当归、生地黄、麦冬、竹叶等药材煎煮。
每剂药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的药汁混合,分早晚两次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清营汤性寒,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论】清营汤作为一款古代名方,历经千年考验,疗效显著。
从古代医案到现代临床应用,清营汤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营凉血之清营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营凉血之清营汤清营凉血方包括清营分为主和凉血为主的两类,各有一个代表性方剂。
一方面邪热传营,温热病邪由气分进入营分,这个时候以清营汤作为代表;热入血分以后,血分往往是涉及到一个心主血,热扰心神比较突出,第二个,热入血分,热迫血妄行,出血是个重点,以犀角地黄汤作为代表。
这个适用病证这两类,分别以一个方作为治法和配伍结构方面的一个代表。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或: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组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主治: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本方常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证属热人营分者。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清营汤是一类方,出于《温病条辨》。
从清营汤的病机分析来讲:要抓住邪热初入营分,这个初,初入营分,由气分传入营分,按照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治法体系的它的理论,那到气分是清气为主。
我们前面说清热生津,这是它的基本治法,到营分呢,入营尤可透热转气,所以既要清营分的热,又要使这个病邪从初入营分透出气分而解,这是它治法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初入营分,在气分有些热邪、热证开始变化。
初入营分的基本热型,身热夜甚。
身热夜甚是由于发热,到晚上加重是由于进入晚上人体卫阳之气开始入里,卫气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所以卫气整个属于阳,营血整个属于阴,初入营分就开始进入阴分了。
那到晚上呢?人体的卫阳之气入里,那这样病邪已经在阴分。
到晚上两阳相争,温热病邪和人体的卫阳这两阳相争,发热就明显。
那到白天呢?卫阳之气出表,邪正相争,邪正脱离接触,相对的发热较低,到晚上身热夜甚。
温病条辨——清营汤

温病条辨——清营汤温病条辨上焦,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渴乃温之本病,今反不渴,滋人疑惑;而舌绛且干,两寸脉大,的系温病。
盖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不可疑不渴非温病也,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
青龙试注:寸脉大反应邪气在上焦,舌绛而干也是入营血伤津液之舌像;温病当口干口渴,指的气分大热,但现在不渴,吴鞠通解释是热蒸腾营,上潮故而口不渴。
有些医家不服气,但是又解释不出所以然,因为临床确实有些不渴,但是又有口渴的现象。
比如张文选说:“因为病人病情加重病人出现反应迟钝,故而不渴”并且说吴鞠通解释有些牵强附会之嫌!关于去黄连是营阴津液受伤,不可再用黄连清热燥湿。
另外清营汤本来有黄连,是针对挟湿,或者湿温入营,当然不必去黄连。
清营汤还有其他条文:三十、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手厥阴也。
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白滑者,不可与也。
夜寐不安,心神虚而阳不得入阴也。
烦渴舌赤,心用恣而心体亏也。
时有谵语,神明欲乱也。
目常开不闭,目为火户,火性急,常欲开以泄其火、且阳不下交于阴也;或喜闭不喜开者,阴为亢阳所损,阴损则恶见阳光也。
故以清营汤急清宫中之热,而保离中之虚也。
若舌白滑,不惟热重,湿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当于湿温例中求之,故曰不可与清营汤也。
清营汤方(咸寒苦甘法)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连心用,二钱)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三三、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亦可少与紫雪丹。
小儿之阴,更虚于大人,况暑月乎!一得暑温,不移时有过卫入营者,盖小儿之脏腑薄也。
血络受火邪逼迫,火极而内风生,俗名急惊,混与发散消导,死不旋踵,惟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而保津液,使液充阳和,自然汗出而解,断断不可发汗也。
清营汤方剂组成

清营汤方剂组成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清营汤方剂组成。
这清营汤啊,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健康魔法团”。
里面有犀角,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好比是魔法团里的强大魔法师,能清热解毒,威力十足呢!还有生地,像默默奉献的后勤人员,能养阴清热,给整个团队提供坚实的支持。
麦冬呢,就像是个温柔的安抚使者,能养阴生津,让一切都变得平和滋润。
玄参也不能小瞧呀,它就如同一位智慧的谋士,帮助清热解毒、滋阴降火。
再看看黄连,这可是个严格的监督官,专门负责清心解毒。
竹叶心呀,像个机灵的通信员,能清心除烦,让信息传递得顺畅无比。
银花呢,那就是冲锋在前的勇敢战士,清热解毒的能力超强。
连翘就像个机灵的伙伴,和银花一起发挥着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它们俩简直是最佳搭档!丹参呢,如同一位稳健的长者,能凉血活血,让一切都有条不紊。
你想想看,这么多厉害的“角色”组合在一起,那效果能差吗?这清营汤就像是为身体打造的一道坚固防线,抵御着各种热毒的侵袭。
要是身体里出现了热毒,就好像是敌人入侵了,这时候清营汤就该出马啦!犀角带领着大家奋勇作战,生地提供补给,麦冬安抚情绪,玄参出谋划策,黄连严格监督,竹叶心传递消息,银花和连翘冲锋陷阵,丹参稳定后方。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热毒这个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咱平时可得多了解了解这些中药方剂呀,就像了解我们身边的好朋友一样。
它们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带来健康和保护。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清营汤方剂组成真的很神奇呀,这么多中药相互配合,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去认识和珍惜吗?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方剂组成,它可是有着大大的能量呢!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老中医:清心解毒,养阴生津的“清宫汤”

清宫汤
方解:“宫”乃心之宫城,即心包。
本方证乃温热之邪陷入心营,逆传心包所致,故原书用药特点是犀角取尖,余皆用心,意取同类相投,心能入心,即以清心包之热,补肾中之水,且以解毒辟秽。
用于上证,可使心营热清,水火交融,热毒清解,心神得安。
若与清营汤相较,则本方重在清心包之热,兼以养阴辟秽解毒,清营汤重在清营中之热,兼以透热转气,故所治各有不同。
方论:本方所治属太阴温病。
方中犀角、玄参清心解毒养阴为君;连翘、竹叶卷心以清心热为臣;莲子心、连心麦冬补养心肾之阴,共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养阴之功。
清宫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元参心(9克),莲子心(2克),竹叶卷心(6克),连翘心(6克),犀角[水牛角代](30克),连心麦冬(9克)。
用法:水煎服。
加减:痰热盛,加竹沥、梨汁各25毫升;咯痰不清,加瓜蒌皮4.5克;热毒盛,加金汁、人中黄;渐欲神昏,加银花9克、荷叶6克、石菖蒲3克。
清宫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
主治:温病液伤,邪陷心包证。
发热,神昏谵语。
每日学一方【清营汤】

每日学一方【清营汤】清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三钱(水牛角代30g) ,生地黄五钱(15g),玄参三钱(9g),竹叶心一钱(3g),麦冬三钱(9g) ,丹参二钱(6g) ,黄连一钱五分(5g) ,银花三钱(9g) ,连翘二钱、连心用(6g)。
[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功效]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
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为邪热内传营分所致。
邪热传营,伏于阴分,扰乱心神,则见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神烦少寐;邪热由气分初入营分,故初时气、营之证并见,则见口渴或不渴;气营两伤又波及血分,则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热伤营阴之象。
治宜清营为主,辅以透热养阴。
方中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为君药。
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
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初出的卷状嫩叶)清热解毒,轻清宣透,能使营分之邪热转出气分而解,此即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心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五药均为佐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主治温病邪热初人营分的代表方。
临床以身热夜甚,心烦少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属营分热盛者。
[使用注意]要注意舌诊,必须是舌绛而干。
若舌质绛而苔白滑,是夹有湿邪,误用本方,则助湿留邪,且延误病情。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夜甚神不宁,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经验]例:某男,62岁。
因持续发热7日来院急诊。
症见发热鼻塞,体温39度以上,全身肢体酸痛。
温病条辨卫气营血

温病条辨卫、气、营、血辨证(更适用于温热病辩证)卫气看舌苔,营血看舌质。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卫分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温邪袭卫,卫外失司,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咽痛,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银翘散主之。
青翘抗病毒颗粒:忍冬藤,连翘,粉葛,青蒿,柴胡,重楼,板蓝根,川射干,蒲公英,大青叶,广藿香,紫苏叶,薄荷。
风热犯肺,肺气失宣,寒热不甚,咳重,桑菊饮主之。
夹风,如头痛,咽红肿痛,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加薄荷、牛蒡子;夹湿,如头身重痛,首如裹,苔白腻,脉濡,加芦根、滑石,芦根甘寒生津,配合滑石渗湿于热下,利尿而不伤津。
在表,可辛宣芳化,如藿香、佩兰、竹叶。
(2)气分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渴喜凉饮,溺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①邪热壅肺,肺气壅滞,失于宣降,身热咳喘,舌红苔黄,脉数,麻杏石甘汤主之。
② 汗多,热在肺胃,白虎汤主之。
③无汗,热郁在肝胆,身热,口苦,烦渴,干呕,脉弦数,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主之,加醋柴胡、山栀。
黄连黄芩汤(芩、连、郁金、香豆豉)亦主之,加玄参、芍药、甘草。
呕吐重者,加竹茹,亦可清胆,如羚羊角。
④热灼胸膈:身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凉膈散主之。
没有便秘者,可去芒硝。
⑤暑湿弥漫三焦(热重于湿):身热,耳聋眩晕,咳嗽带血,胸闷脘痞,呕恶,便溏,尿赤,苔黄腻,三石汤主之。
(滑石生石膏寒水石杏仁竹茹银花白通草金汁)⑥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身热,腹痛,大便溏垢,便下不爽,苔黄腻、黄浊,烦躁,胸闷痞满,舌赤,脉滑数。
附方:肺热移肠,身热咳嗽,口渴,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痛不硬满,葛根芩连汤主之。
暑湿、湿温郁蒸气分,肠道积滯:身热稽留,胸腹满闷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濡数或滑数。
清营汤简介

清营汤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处方•5清营汤的功效与主治•6清营汤的用法用量•7清营汤的临床运用o7.1加减法o7.2使用禁忌•8方解•9清营汤的现代适应证o9.1流行性乙型脑炎o9.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o9.3伤寒o9.4败血症•10清营汤的药理作用o10.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o10.2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o10.3对水盐、酸堿、葡萄糖代谢的影响o10.4对心脏、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o10.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o10.6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11歌诀•12出处•13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清营汤1拼音qīng yíng tāng2英文参考qingyi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3概述清营汤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一,系治疗温热病邪热传入营分证的代表方剂。
其组成为水牛角30g、生地黄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金银花9g、连翘6g、黄连5g、丹参6g,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的功效,主治热入营分证。
症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现代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等热性病而属热入营分者。
清营汤作用最强的地方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调解水盐、酸堿代谢平衡,改善心脏、循环功能方面,因此对流脑、乙脑、伤寒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保护大脑功能,改善脑缺血、缺氧,减轻脑细胞变性及坏死,有镇静、抗惊厥、调节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提高及促进免疫功能作用。
在调解水、电解质及酸酐平衡时必须配合多饮水或静脉补液,否则丢失的水分难以补足;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并发颅压增高症、脑水肿时应结合现代医学降颅压治疗。
当该方剂适应证发展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时单以此方难以挽救病人生命,该方剂也只可用于上述适应证的早期或中期。
[1]4处方犀角(用代用品)三钱,生地五钱,元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二钱(连心用)[2]。
清营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清营汤现代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清营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由黄芪、人参、茯苓、白术、桂枝、甘草等组成。
清营汤有“清热通窍、益气生津、健脾和胃”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清营汤对于缓解病人的肝炎等疾病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目前对于清营汤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对
清营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清营汤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药理学和临床
应用价值,以促进清营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清营汤的组成以及药效进行综合分析;
(2)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收集清营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3) 调查清营汤的药理学及药效、剂量、用法等参数;
(4) 统计清营汤应用疗效的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5)分析清营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
对
于文献研究,主要需进行对清营汤历代医书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对于临床调查,则采用问卷调查、病历分析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
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用以分析清营汤应用疗
效的数据。
三、研究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可以掌握清营汤的组成、药理学及在现代医学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同时也能够了解清营汤应用的不足之处,拟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预期结果是为清营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促进清营汤在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和有效性,从而丰富和发掘中药方剂的应用价值。
中医名方清营汤临床妙用

中医名方清营汤临床妙用【组成】犀角2克,生地黄15克,玄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
【用法】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日3服,每日1剂。
【功用】清营透热,养阴生津。
【主治】温邪传营,身热烦渴,时有谵语,烦躁不眠,舌绛而干,脉数。
【加减】若气分热盛而营分热轻,宜重用银花、连翘、竹叶心等,清热解毒之药,相对减少犀角、生地、玄参的用量;热毒壅盛,喉痧重症者,加石膏、丹皮、甘草,以加强清热泻火,凉血活血之功;若寸脉大,舌干较甚者,可去黄连以免苦燥伤阴;神昏谵语较重者,可与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合用;若兼痉厥,可加羚羊角、钩藤、地龙以清热息风。
【方论】本方为温邪传营而设,温邪乍入营分,虽烦躁不眠,时有谵语,舌绛而干,脉数或斑疹隐隐,但仍可以透营泄热,转气分而解,此为本方的立意。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
”方中犀角、丹参清营凉血解毒;伍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再用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泄气分之邪,使在营之热,透营转气,以从外解,此即“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诸药相配,能清营透热,养阴生津,而且祛邪而不伤正,养阴而不留邪,为治热伤营阴证候之主方。
【医论】本方证是由温病热入营分,耗伤营阴,心神被扰所致。
临床可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躁扰不安或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口反不甚渴,斑疹隐隐,舌赤或舌绛,脉细数等症。
由于人身卫阳之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
现营阴有热,阳加于阴则助长热势,故身热夜甚;也有认为温热入营,阴分受伤,夜间属阴,以阴助阴,与邪相争加剧,故身热夜甚。
邪热入营,心神被扰,故见心烦不寐或躁扰不安,甚或时有谵语;目为火户,火性急,常开以泄火热,目喜闭不开者为火邪耗阴,阴损则怕见阳光,此乃热入心营,营阴被灼之故;热入营分,阴津大伤,故见烦渴舌赤,或邪热蒸腾营阴上潮于口,则见口反不甚渴;营热炽盛,迫血妄行,故可见斑疹隐隐;营热炽盛,营阴耗伤则见舌绛;营阴不足,经脉不充则脉细,营热鼓动血加速则脉数。
清营汤

药理作用:
1.清营汤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包括调节体温 ,降低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能力 ,调节凝血和纤溶机能 ,提高机体抗过氧化能力 ,抵御自由基的损伤 ,并能维护体内电解质的稳定.
禁忌:
使用本方应注意舌诊,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并在该条自注中说:“舌白滑,不惟热重,湿亦重矣,湿重忌柔润药”,以防滋腻而助湿留邪。
方论方中犀角、生地清营凉血;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
方解:
本方证乃邪热内传营分,耗伤营阴所致。邪热传营,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合,故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热扰心营,故神烦少寐、时有谵语;邪热深入营分,则蒸腾营阴,使血中津液上潮于口,故本应口渴而反不渴;若邪热初人营分,气分热邪未尽,灼伤肺胃阴津,则必见身热口渴、苔黄燥;目喜开、闭不一,是为火热欲从外泄,阴阳不相既济所致;斑疹隐隐,乃热伤血络,血不循经,溢出脉外之征;舌绛而干,脉数,亦为热伤营阴之象。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威寒,佐以甘苦”之旨,治宜咸寒清营解毒为主,辅以透热养阴。故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热伤营阴,又以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既可甘寒养阴保津,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共为臣药。君臣相配,咸寒与甘寒并用,清营热而滋营阴,祛邪扶正兼顾。温邪初入营分,故用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轻清透泄,使营分热邪有外达之机,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清热凉血,并能活血散瘀,可防热与血结。上述五味均为佐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温病名方清营汤的方证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 伤寒论 》 中所载之 五苓散 虽分属 于“ 太 阳蓄水证 ” 章节 中 ,
主要用 于治疗膀 胱气 化不利所致 以“ 小便 不利” 为主的一系列病
证 。人体水液代谢 以及气 的升 降出入通利 与否 , 全有赖于 三焦 、 脾、 胃、 肺、 肾、 膀胱 等脏 器 的生理 功 能是否 正常 , 膀胱 气化不 利 只是其 中的一部分 , 而膀胱 的功能失 常必然也会 影响其他脏器 , 亦或由其他脏器 的功能不利所 影响。故遵 循仲景 临床辨 证论治
营分证总体上讲 是血 分证 的初期 病变 , 热 人心包 证是 最严重 的 神 志异 常的营分证 , 舌绛神 昏是 营分证具 有特征性 的两大表现 , 这种观点代表 了部分 医家的看法 。
规划教材将 营分证病机修正为“ 营热阴伤 , 扰神窜 络 ” , 补充 了此 方 面的研究成果 。以往对 营分 证病 机研 究 , 大 多数 医家 着重 于
多数是一致 的。宏 观血瘀 证 如斑 疹舌 绛 , 检测微 观指标 多见 血 液 高粘 、 高聚 、 高浓, 或有 其他 支持 瘀血 存在 的指 征。对 营分 证 病理实质 的讨论 , 已证实此 阶段 为细菌 、 内毒 素和病毒引起 的毒
血症 , 导致多种细胞器 损伤 和 氧 自由基损 伤 和弥散性血 管 内凝 血 为主。宋乃光认为 , 营分证处于卫 气营血 的病 位较深层次 ,
近年来 , 清营汤 的研 究较 多 , 新 观点 层 出不穷 , 使 学 习者对 温病营分证及其相关治方有 了更深层 次 的了解 。但就 清营汤 方 证特点及运用方 面 , 仍 存在认 识 上 的分歧 。笔者 就 以下几 个 问
题讨论之 , 就正于同道 。 1 营分证证候特征 六版规划教材云 : 营分证 是 以营热 阴伤 , 扰 神窜 络为主要 特 点 的一种证候类型 。此为该证 的概念 内涵 。其 临床表 现证候类
清营汤新用(肺痨、失眠、幼儿瘾疹)

清营汤新用(肺痨、失眠、幼儿瘾疹)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组成。
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主治邪热已入营分。
症见身热夜甚,心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红绛而干,脉数或细数。
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肺痨、失眠、幼儿瘾疹等病症,收异病同治之效,现举例如下。
1肺痨龚某,男,60岁,1996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995年12月因低热、咳嗽、咯血痰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经西医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治疗半年后,病情稳定,咳嗽、咯血痰基本消失,但仍低热不退,午后、夜间尤甚,故转中医诊治。
诊见:患者消瘦,心烦,口干,低热,舌绛而干,脉细数。
诊断为肺痨,证属阴虛火旺,热灼营阴。
拟清营汤加减。
处方: 犀角(先煎) 2g,玄参20g,竹叶心6g,丹参15g,黄连4g,地骨皮10g,鳖甲(先煎) 30g,金银花、天冬、麦冬、知母各12g,3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自觉诸症减轻,药已对症,守方再服6剂。
三诊: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于上方去犀角,加熟地黄20g,百合15g以滋阴养血润肺,又服半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肺痨即西医学肺结核。
用西药抗结核疗效肯定,但对阴虚低热等症则疗效甚差。
故在服抗结核药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取较好效果。
本例乃肺阴虚而内热,热灼营阴所致,以清营汤清营透热,酌加鳖甲、地骨皮、知母增强滋阴清热之力; 天冬、麦冬养阴润肺,清虚热,诸药合用而奏佳效。
2失眠陈某,女,50岁,1997年8月2日初诊。
患者长期失眠伴低热,服安眠药及镇静药疗效不佳,前来求诊。
诊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绛,脉细数。
诊断为失眠,证属邪热入营,心神被扰,治宜清营透热,养心安神,拟清营汤加减。
处方:竹叶心6 g,黄连3g,生地黄、玄参各20g,阿胶(烊化) 10g,柏子仁15g,酸枣仁12g 2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已能入睡,各症均减,守方再服5剂,以巩固疗效。
对温病名方清营汤的认识

88・
Chi s J ur of nf r ati n n C ne e o nal I o m o o T M
Ma .2 0 V .1 N 3 r 0 9 o1 6 o.
对 温 病 名 方 清 营 汤 的认 识
马 小 丽 宋乃光 ,
(. 1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 同仁医 院中医科, 北京 10 3 ;2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 病教研室, 0 70 . 北京 10 2 ) 0 0 9
则是根据 《 问 ・ 素 至真要大论》“ 热淫 于内, 以咸寒, 以甘 治 佐
苦 ”而确 定 的 “ 寒 苦 甘 法 ” 咸 。方 中犀 角 咸 寒 , 氏谓 其 “ 异 吴 灵 味成 , 秽 解 毒 , 谓 灵 犀 一 点 通 , 辟 所 善通 心气 , 黑 补 水 , 能 补 色 亦
药物也可以是防风、荆芥、 白芷等风药, 根据 导致气机 不畅的
特 色 。近 年 来 , 绕 清 营 汤 又 有 很 多 新 的见 解 , 介 绍 如 下 , 围 特 以 丰 富 创 新 中医 理 论 。 1 关 于 清 营 汤 的组 成 与 出处
分 的热邪 向外透达, 出气 分, 转 从外而解 。 温病病邪虽具有传变 迅速 、极 易伤 阴的特 点, 但邪初入营 时, 仍有几分外透之机 , 故 可用药透热转气, 这个观点 已得到公认 。但关于清营汤 中到底 用 哪几 味药透热转 气, 即如何透热 转气等 问题 , 现代 等物 ”, 有认 为方 中犀 角、玄 又 参咸寒入营 , 清解营分热毒, 可 “ 并 透热转气 ”, 金银花 、连翘、 竹 叶心、黄连清热解毒, 以使被犀角 、玄参由营透 转气 分之邪
热 彻底 溃 散 , 佐 药 。 为
苦甘 法) :犀角三钱, 生地五钱, ( 参三钱, 元 玄) 竹叶心一钱, 麦 冬三钱, 丹参二钱, 黄连 一钱 五分, 银花三钱, 连翘连心用二钱 。
温病经方清营汤治疗发热、扁桃体炎

温病经方清营汤治疗发热、扁桃体炎清营汤出自《温病条辨》,具有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功效;方中水牛角清解热毒;因热伤阴液故辅以玄参、生地黄、麦冬清热养阴;黄连、竹叶、金银花、连翘清泄热邪并可透热于外;丹参协助诸药以清热凉血,又引诸药入心而清热。
诸药合用,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之效。
扁桃体炎患者,男,22 岁,2012 年 3 月 6 日初诊。
患者发热、咽痛时愈时作 1 年余,每次发作经注射青霉素、口服吡哌酸等药症状好转。
来诊时见患者发热,咽痛,口渴引饮,便秘,小便黄,脉数;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体温38.5 ℃;血WBC 13.5×109/L,N 0.86,L0.14。
辨证为风热邪毒搏结咽喉。
治宜清营解毒、泄热利咽,予清营汤加减:水牛角 30 g(先煎),生地黄 30 g,玄参 18 g,麦冬 18 g,金银花 15 g,连翘 12 g,竹叶 9 g,黄连 6 g,丹参 12 g,僵蚕12 g。
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分服。
药进 3 剂热退,前方加减共服 20 余剂而病告痊愈。
按:扁桃体炎属中医学“喉蛾”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所致,而中医学认为凡风热邪毒侵袭及肺胃热邪盛,火毒上攻咽喉均可发病。
此例为慢性扁桃体炎复感风热邪毒而急性发作,表现为发热、咽痛、阴液不足之象,故投清营汤加疏风散结利咽之僵蚕而收效满意。
癌症术后发热患者,男,74 岁,2009 年 12 月 3 日一诊。
结肠癌术后三周,伴持续发热,激素控制效果不理想,就诊时症见低热,体温37. 3℃; 食欲不振,食后恶心欲呕; 舌质红绛,苔薄而干裂; 脉弦数。
方用: 玄参25g、麦冬 20g、生地 20g、白芍 40g、川牛膝15g、生鳖甲 25g、青蒿 10g、丹皮15g、知母 15g、竹叶 10g、鱼腥草15g、苏子 10g、旋复花10g、砂仁10g、赭石40g、生扁豆15g、珍珠母40g、钩藤40g、生姜 10g。
清营汤(鼻衄,肾小球血尿,药物性皮炎,放射性膀胱损伤,银屑病,鼻咽癌放化疗)

清营汤(鼻衄,肾小球血尿,药物性皮炎,放射性膀胱损伤,银屑病,鼻咽癌放化疗)鼻衄鼻衄,心烦,面红目赤,月经紫黑块多,舌白,脉滑数。
热毒伤于营血,血热炽盛,生地、黄连、麦冬、金银花、连翘、玄参、水牛角、丹参。
肾小球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多由外感温热病邪而致,温邪伤人多以卫气营血次第相传,但由于感邪有轻重,体质禀赋不同,邪热也可直接波及营( 血) ,而致营络受损,或血热结聚,故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病机特点为气营同病或卫气营同病;临床表现都有镜下血尿,主要伴随症状为高热、心烦、大便干、尿少色黄、舌红绎、苔灰黑,脉细数。
连翘、丹参、生地、玄参、麦冬和黄连。
加减变化为:蛋白尿者加生黄芪、蝉蜕;轻度水肿加茯苓、益母草;高热加生石膏、知母、荆芥、羚羊角粉;五心烦热加旱莲草、女贞子、银柴胡;血压偏高加川芎、白芍、当归。
药物性皮炎药毒浸淫,入于营血。
主症为特异性皮疹,瘙痒,灼热,伴随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等。
清营汤加升麻、葛根、蝉蜕;湿重加土茯苓、地肤子;风重瘙痒着,加荆芥、防风、牛蒡子。
放射性膀胱损伤阴虚火旺,热郁营血。
血尿、低热,口干不欲饮,便干,夜寐不安,心烦懊恼,舌红略绛,脉细数。
水牛角、生地,玄参、麦冬,竹叶,黄连,连翘,白茅根,芦根,小蓟,甘草,木通银屑病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多由素体血热蕴毒,燔灼营血,复由外感风、热、湿、燥、毒诸邪,伤人肌肤,内外合邪发为银屑顽疾。
清营汤所主的银屑病病机为熟邪深入气营分,热伤阴液,血热相搏,脉络受损,益于肌肤所致;病变部位涉及气分和营分。
伴有出血点者,伴斑疹隐隐者,这些都是热邪动血之象;伴烦躁者,伴神昏谵语者,乃热邪扰神的表现;口渴发热是热邪内盛,灼伤津液的表现;大便燥结、小便灼热都是热邪内盛,津液已伤之症,舌绛、脉细数或洪数是热在气营分证的舌脉。
血热者加白鲜皮,甚者加紫草、生槐花、黄芩:血瘀重加赤芍、红花、莪术;风盛痒者加白蒺藜、乌梢蛇、牛蒡子;血燥者加何首乌、熟地黄:疾病后期见有气阴两虚证时,合增液汤、黄芪、太子参、党参化裁。
对《温病条辨》清营汤和银翘散疗效的验证

2019年第11期(总第216期)对《温病条辨》清)*+银翘.疗效1验证蒲云珍1,马正文2(通讯作者)(1.甘肃省积石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31700;2•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731707)中图分类号:S85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655(2019)11-0044-01《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家吴鞠通撰于1798年的一本医书。
作者仿《伤寒论》体例,汲取历代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为流行较广的温病名著。
其中不少医方如清营汤、银翘散已移用于兽医临床。
笔者也曾以它们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家畜疾病,现将一些体会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1清营汤1.1方药:犀角(锂细末冲服,可用10倍量水牛角替代)6g,生地60g,玄参60g,竹叶心60g,连翘 45g,黄连30g,丹参45g,麦冬450g,银花60g。
本方以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为主。
主治:温热病邪传入营分证。
证见高热,口渴或不渴,烦躁或时有神昏,舌绛而干,或见斑疹隐现,脉细数。
1.2方义:本方所治是温热病邪由气分传入营临分,热伤营阴,而气分病邪又尚未尽解之证。
治法床上在清营解毒之中,配以清气分之药,达到气营金两清的目的。
因此,方中以犀角清解营分热毒为#主药;由于热伤营阴,故以生地、玄参%麦冬清热$养阴为辅药;又因气分热邪尚未解尽,故以黄连%银花%连翘%竹叶心清解气分热毒,使营分邪热转岀气分而解;丹参可协助主药清热凉血,还能活血散瘀,防止血瘀热结,且又能引导诸药入心而清热,为使药。
诸药相合,共奏清营解毒,透热养营之功。
常用本方加大青叶、板蓝根等治疗乙型脑炎、流脑、败血症等诸症。
若气分热重而营分热轻,应重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并相对减少犀角、生地、玄参的用量。
1.3典型病例:2015年7月22日,积石山县安集乡红坪村8社的蒲某,饲养的一头2岁的麻历色西门塔尔公牛,于7月21日晚8时许,精神萎靡不振,嗜睡不醒。
P54次/分,R69次/分,T41.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Mar.2009 Vol.16 No.3对温病名方清营汤的认识马小丽1,宋乃光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730;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北京 100029)关键词:清营汤;温病学;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8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9)03-0088-02清营汤配伍精妙,突出体现了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的特色。
近年来,围绕清营汤又有很多新的见解,特介绍如下,以丰富创新中医理论。
1 关于清营汤的组成与出处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选用犀角、生地黄、玄参、竹叶心、丹参、连翘等药治疗温病热在营分证,效果显著,后吴鞠通在其著作《温病条辨》中根据叶氏记载的方药,归纳整理命名为清营汤,并对其进行了专门论述。
其后随着温病学的发展与完善,清营汤逐渐被尊为温病学治疗热在营分证的经典方。
虽然《临证指南医案》中有类似清营汤处方用药的验案多例,但现代学者一般公认清营汤为吴鞠通所创。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论及清营汤及其加减应用的条文总共有5条,如“脉虚,夜寐不安,烦渴舌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暑入厥阴也。
手厥阴暑温,清营汤主之;舌滑者,不可与也。
清营汤方(咸寒苦甘法):犀角三钱,生地五钱,元(玄)参三钱,竹叶心一钱,麦冬三钱,丹参二钱,黄连一钱五分,银花三钱,连翘连心用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温病条辨·上焦篇》)。
从吴氏原文来看,清营汤的组成有以上9味中药,可用于治疗手太阴温病热在营分证、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深入营分、暑痫等。
2 清营汤的组方思想清营汤是温病学治疗热在营分证的经典方。
营分证是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的中间阶段,其基本病机是温邪入营,灼伤营阴,心神被扰;营分证具有邪火热毒深重一面,又有营阴虚损、津液不足的一面,临床也会兼见某些气分证的表现和热毒窜络血分证的证候。
因此,清营汤的组方非常有代表性。
其组方原则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而确定的“咸寒苦甘法”。
方中犀角咸寒,吴氏谓其“灵异味咸,辟秽解毒,所谓灵犀一点通,善通心气,色黑补水,亦能补离中之虚”,说明犀角既能解营分热毒,又能凉血散瘀,还能滋阴;玄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说明玄参既能降火解毒,又能滋阴凉营,二者为方中主药。
又用黄连苦寒泄火解毒;竹叶清心透热;连翘泄络中之热;金银花清热解毒,以加大本方泄热解毒的力度,为重要配伍。
辅用生地黄甘寒凉血滋阴;麦冬甘寒养阴益胃生津;再加一味丹参,既可与黄连相配共奏清心之效,又可养血活络。
诸药合用透热解毒、清营养阴。
2.1 清营汤中的透热转气法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并有生地黄、丹参、玄参、竹叶心、连翘、犀角等清营汤用药,因此,透热转气成为清营汤的一大特点。
透热转气是指在热性病的治疗过程中,使初入营分的热邪向外透达,转出气分,从外而解。
温病病邪虽具有传变迅速、极易伤阴的特点,但邪初入营时,仍有几分外透之机,故可用药透热转气,这个观点已得到公认。
但关于清营汤中到底用哪几味药透热转气,即如何透热转气等问题,现代医家各抒己见,各有高论。
五版《方剂学》教材谓“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以透邪热,使入营之邪促其透出气分而解”,认为透热转气的药物是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4味[1]。
新版规划教材《方剂学》认为,“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认为透热转气的药物是金银花、连翘,“竹叶用心专清心热;黄连苦寒,清心泻火……皆入心经,兼有使药之用”[2]。
根据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透热转气法用药的举例“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又有认为方中犀角、玄参咸寒入营,清解营分热毒,并可“透热转气”,金银花、连翘、竹叶心、黄连清热解毒,以使被犀角、玄参由营透转气分之邪热彻底溃散,为佐药。
笔者认为,透热转气本身应是一个治法,其药物选择应根据具体不同证候及不同证候的不同情况而定。
温病名家赵绍琴教授就曾指出,如果把“透热转气”局限于营分证的初期阶段和清营汤中用金银花、连翘、竹叶3味药的范围内,就忽视了其在营分证治疗中的普遍意义;营分证以邪热入营、营阴被灼为特点,阴津受灼而亏,则运行障碍,热毒壅遏,难以外泄,治疗时清热养阴之品又多寒滞柔腻,更致气机郁闭。
因此,强调气机的调畅,营分证宣通气机的治法即为透热转气法。
透热转气的药物也可以是防风、荆芥、白芷等风药,根据导致气机不畅的具体原因,也可是消导药、化痰药、开窍药、通下药、活血药等[3]。
推广开来,事实上,凡温热证而兼有气机不畅者,皆应禀承《内经》“火郁发之”的原则,在清热的同时,配以宣通气机的药物,以求邪热有外泄之路。
2.2 清营汤中黄连之争《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热在营中也,清营汤去黄连主之。
”吴鞠通在自注中解释云:“故以清营汤清营分之热,去黄连者,不欲其深入也。
”而吴鞠通应用清营汤治疗暑温、暑痫等并未去掉黄连。
一般认为,其减用黄连一是因为黄连苦寒沉降,直入下焦,十八条中说“芩、连,里药也,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里药,故犯中焦也”,太阴温病是上焦病变,多为温病的初期阶段,所以“去黄连”是防止邪气深入;二是因为黄连苦寒可化燥伤阴,中焦三十一条自注云:“举世皆以苦能降火,寒能2009年3月第16卷第3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89·泄热,坦然用之无疑,不知苦先入心,其化为燥,服之不应,愈化愈燥……吾见温病而恣用苦寒,津液干涸而不救者甚多,盖化气比本气更烈。
”营分证的病机是邪热入营,营阴被灼,黄连苦燥会加重营阴受损。
但现代有人认为,营分证的病理环节是热毒病邪引起营热阴伤,热毒病邪是引起营分诸病变的始动因素,而吴鞠通在治疗营分证时拘于“引邪深入”或“苦寒化燥伤阴”之说,对热毒病邪祛之不力。
《本草汇言》载:“邪热有余,黄连为必用。
”因此,在临床使用清营汤时不仅要用黄连,诸如黄芩、黄柏、栀子、龙胆草或大黄等苦寒之品,均可酌情加入[4-5]。
笔者认为,由于温邪致病传变迅速,极易伤阴,故养阴存津始终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末,苦寒化燥也是温病治疗过程中用药的一大禁忌,这充分体现了温病学家治病用药的谨慎。
但也并非绝对,有是证即可用是药。
吴氏曾说:“于应用芩连方内,必大队甘寒以兼之,但令清热化阴,不令化燥”,可作为临床应用芩、连之类苦寒药治疗温病时的使用原则。
2.3 清营汤中丹参的作用清营汤原方是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治暑入心营方药化裁而来,原为“暑久入营,夜寐不安,不饥微痞,阴虚体质”,用药以“理心营”,故用丹参,而在其他营分证中或用丹参或用牡丹皮[6]。
吴鞠通将叶氏用药一并收入清营汤,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方,却在心营证的治疗中极少用丹参,而大部分用牡丹皮[7],故让人疑惑丹参的用途。
随着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后世对丹参又有了新的认识。
从营分证的动物模型来看,血瘀是一个很广泛、很严重的病变,而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能,可能这就是营分证用丹参的实验依据;而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在清营养阴的方药中加入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在改善动物症状、降低体温、消除出血及血栓形成、升高血小板数等方面效果明显提高[8],更有力地证明了丹参在其中所起的活血化瘀作用。
由此类推,不仅丹参,同样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牡丹皮、赤芍等也可酌情加入原方中。
笔者认为,营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中间阶段,邪热入营,迫近血分,热毒壅遏营血,阴津受灼而亏,使血液粘稠,运行迟滞,出现类似血瘀的表现,如“斑疹隐隐”;而丹参既可活血化瘀,又入心经,能清心火,是温病营分证最佳选择,如果血瘀病情严重,则可酌情加入其他活血之品。
2.4 清营汤中是否可酌加益气之品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情况来看,营分阶段患者已出现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改变,这与此前认为的营分阶段机体已经出现器质性变化的认识是相符合的,而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正是营分证缠绵难愈、发热持续不退的原因。
因此,有人设想,在清营汤中加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品,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增强原方的功效。
已有动物实验表明,加了党参、黄芪的清营汤比传统清营汤在降低营分证模型兔体温和减轻症状方面,效果有明显提高[9]。
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与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有很大不同,实验研究的结论是否广泛适用于临床具体的患者尚存疑问,需要更多的临床统计观察才可明确作出营分证应用清营汤是否必加益气药的结论。
总之,中医理法方药一脉相承,一个配伍精当的好方子,往往是优秀辨证思想的体现,近代医家围绕温病名方清营汤进行的学术争鸣,实是中医学温病学不断发展的一个例证。
参考文献:[1]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7.[2] 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3.[3] 赵绍琴.温病纵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7.[4] 胡天真,肖培新.太阴温病营分证用清营汤去黄连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1):69.[5] 戴春福.清营汤中用黄连之我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3):11.[6]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340.[7] 吴鞠通.吴鞠通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8] 戴春福.清营汤用丹参的机理探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3):14.[9] 戴春福.清营益气液降低家兔营分证体温的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1):48.(收稿日期:2008-06-21,编辑:梅智胜)(上接第11页) 使血液处于低凝态。
还能降低血液中血管痉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升高血管扩张和抗聚集作用的物质前列环素,从而起到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本临床研究证明,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联合糖脑络通不但能够更好的降低纤维蛋白原,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而且能够降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液中内皮素的水平,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1] 曹丙振,樊 红,曲 伸,等.糖尿病人rCBF、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功能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2):80-82.[2] Rampling MW. Haemorheological disturbances in hypertension:the influence of diabetes and smoking[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1999,21(3/4):183-187. [3] Vane JR, Anggard EE, Botting RM, et al. Regulatory functions of thevascular endothelium[J]. N Engl J Med,1990,323:27.[4] 雷正一,王硕仁.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7):443-446.[5] 余 静,郭雪娅,赵 锋,等.黄芪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P选择素、血栓素B2及6-酮前列环素F1α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5,20(13):721-723. [6] 谢模英,陈金和,吴基良.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和血浆ET变化及黄芪对其的影响[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2,16(2):108-109.[7] 赵润生,张一昕,苗冬雪,等.生地黄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6,22(3/4):123.[8] 司志国,王 玺.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之血液流变学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1984,(4):2.(收稿日期:2008-10-08,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