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新凯恩斯主义
合集下载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7d5b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8.png)
财政政策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通过政府支政策应该以增加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失业为目标。他们认为,政府应该 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同时,他们也强调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和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03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未能充分考虑全球化
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前景
理论框架的完善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理论框架将不断得到完善 和发展。
与其他经济学派的
融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将与其他经 济学派别进行融合,形成更加综 合的理论体系。
政策应用范围的扩
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货币政策 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教学 课件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宏观政策主张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评价与展望
0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以修 正和补充传统凯恩斯主义为主旨,强调非市场因素(政府干预)对宏观经济稳 定的作用。
性。
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现实经济问题
失业问题
总结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看法主要集中在非自愿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上,认为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 。
详细描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 称和工资刚性等因素,会导致非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增加总需求,从而降低失业率。
第五讲新凯恩斯主义
![第五讲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e19e4054a7302768e9939f3.png)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萨缪尔森、诺德豪 森《经济学》。
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的假设的非现实性。
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现实性。
许多理论与事实不符。
2、实践上: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事实说明,政府干预对于经济 复苏具有积极的作用,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其后果 是难以预料的,而持续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是政府和 国民难以接受的。
第二节
名义刚性
索洛曾经从六个方面概述了工资粘性的原因,这六个 原因是: 1、工人反对名义工资的下降,因为这会影响不同行 业的工人在工资结构中的相对地位。 2、厂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情愿在非市场出清水 平上支付工资,因为这可以迫使工人干活。这就是效率 工资假说。
3、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也可能使工人团结一致 抵制工资的降低,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个别工人和个别 行业的短期利益。 4、工人可能从雇主那里得到默许,以粘性工资率 来补偿不断增加的失业危机,这就是隐含合同理论。 5、工资合同的指数化是不完善的,经常无法跟上 通货膨胀的步伐,这是一个制度方面的事实。
五、两派新凯恩斯主义
分歧在于是名义粘性还是实际粘性
Greenwald & Weiss:以 理性的经济人、灵活的制度、 不完全信息和非完善市场为 核心信息研究方法研究失业 和经济周期波动
曼昆和罗默:认为 名义价格刚性是经济 周期波动最基本的原 因
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 论,价格交错调整论, 弯折的需求曲线理论
3、新凯恩斯主义:
(1)是在原来的凯恩斯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 留了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某些基本假设; (2)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那里吸取了某些新的论点, 并且它自己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设,引导出某些新 的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如下方面的特色:
第五讲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五讲凯恩斯主义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688c4dcac8d376eeaeaa31f5.png)
(一)AD曲线
1.西方学者对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解释 (1)财产效应:人们持有的财产可以分为名义财产与实际财 产。实际财产=名义财产/物价水平。在名义财产既定时,物价 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增加。反之则 相反。物价水效应:货币分为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实际货币= 名义货币/物价水平。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 货币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反之则相反。 物价水平与利率同向变动,与投资反向变动。这就是利率效应。
(6)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 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
5.需要管理政策
一般来说,只要这种政策能刺激总需求的扩大,促使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就可以称之为扩张性政策;反之只要 能抑制总需求的扩张,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就可以称 之为紧缩性政策。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总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 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由此可知,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LM曲线斜率 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图5-3 LM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Y与M、i同向变动,i与M反向变动。LM曲线斜率 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k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 反应程度h。
(三)IS-LM模型
我们把这种两大市场均衡条件下分析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均衡的模型 叫做IS-LM模型。
此可见,AD曲线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k、h、α、b的大小。K、h值越 大,α、b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AD曲线越陡峭;反之, AD曲线越平坦。
4.AD曲线的移动。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增加,则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减少,则总需求曲线 向左移动,如图6-1-2所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1.西方学者对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解释 (1)财产效应:人们持有的财产可以分为名义财产与实际财 产。实际财产=名义财产/物价水平。在名义财产既定时,物价 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增加。反之则 相反。物价水效应:货币分为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实际货币= 名义货币/物价水平。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 货币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反之则相反。 物价水平与利率同向变动,与投资反向变动。这就是利率效应。
(6)世界经济:世界经济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影响一国的 总需求,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汇率和外国收入的变动。
5.需要管理政策
一般来说,只要这种政策能刺激总需求的扩大,促使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就可以称之为扩张性政策;反之只要 能抑制总需求的扩张,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就可以称 之为紧缩性政策。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总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同样,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 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由此可知,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关系。LM曲线斜率 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
图5-3 LM曲线
由此可以看出:Y与M、i同向变动,i与M反向变动。LM曲线斜率 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k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 反应程度h。
(三)IS-LM模型
我们把这种两大市场均衡条件下分析国民收入与利率水平均衡的模型 叫做IS-LM模型。
此可见,AD曲线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k、h、α、b的大小。K、h值越 大,α、b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AD曲线越陡峭;反之, AD曲线越平坦。
4.AD曲线的移动。如果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增加,则总需
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总需求减少,则总需求曲线 向左移动,如图6-1-2所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的。
第5讲 新凯恩斯主
![第5讲 新凯恩斯主](https://img.taocdn.com/s3/m/79791fe9f705cc17552709bb.png)
• •
2. 形成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 以后,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 来自不同流派的攻击。新自由主义不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 了全面的批判,而且一度取代凯恩斯主义而成为备受瞩目 的“官方经济学”。虽然新自由主义很快衰落,但它对凯 恩斯主义的不少批评是合理的,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真正 缺陷和致命弱点。 • 为了摆脱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80年代,凯恩斯主义 阵营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它的主要 成员有: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 曼昆和拉里· 萨墨斯,麻省 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和朱利奥· 罗泰姆伯格,斯 坦福大学的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艾 德蒙· 费尔普斯等人。 • 新凯恩斯学派一方面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另 一方面又突破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旧框框,吸收和借鉴了 包括新古典宏观学派在内的其它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 法。新凯恩斯主义的青年经济学家们刻意求新,建立起复 杂的数学模型,以一种严谨的形式,建造了凯恩斯主义宏 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缺陷, 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 2.工资粘性的内容 • (1)合同的长期性。合同总是具有期限的,而 这种期限通常都不是短暂的,因为过于短暂的合 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由于 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的 调整总是缓慢的,这便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 (2)合同的交错签订。一个社会经济中所有的 劳动合同不可能是在同一时间签订的,也不可能 同时达到终止期,因此,各种长期合同都是交错 签订的,从而工资的调整也是交错进行的。这种 合同的交错签订使得工资的调整不可能非常及时, 这也是工资具有粘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3. 工资粘性的理论解释 • (1)不完全信息 • 在这类模型中,工资的缓慢调整源自工人对价 格变动的反应迟缓或关于它们的信息不完全。一 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完全灵活可伸缩的,但因 为预期的短期错误。 • 工资调整迟缓,指出当名义工资因为价格上涨 而提高时,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 提高而愿意工作更多的时间。这样,在短期内, 直到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纯粹是更高的价 格水平所致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 的产量和更少的失业。
新凯恩斯主义ppt课件
![新凯恩斯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a831ea0116c175f0e4896.png)
(3)未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角度研究失业的 原因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脱离了经济现实, 政策无效性的宏观结论缺乏说服力
1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 法的完美性,忽略经验检验。
其影响主要在学术方面,而无实际意义。
13
三、新凯恩斯主义继承的凯恩斯主义的基本 假说和研究方法
(1)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 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 (2)工资和价格粘性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状态 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24
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
存在工资和价格刚性,工资和价格易升难降, 导致市场非出清
25
2、不完全竞争市场
(1) 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负斜率,对其产品 有价格决定权
(2)当需求变化时,厂商往往是调整产量, 而不是价格
26
3、最大化原则假设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是研究 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出发点
27
4、理性预期约束(rational constraint expectation)
或近似理性预期(near-rationality)
28
(二)失业产生的原因——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需求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
73
3、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压缩财政支出, 调整支出结构,减少军费开支,降低中等以 下收入者及公司所得税,刺激企业投资和个 人消费。结果是1998年美国实现财政盈余;
29
1.工资粘性
(1)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
效率工资模型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30
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效率工资模型
效率工资(effincy wage)的含义:
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脱离了经济现实, 政策无效性的宏观结论缺乏说服力
1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 法的完美性,忽略经验检验。
其影响主要在学术方面,而无实际意义。
13
三、新凯恩斯主义继承的凯恩斯主义的基本 假说和研究方法
(1)在出现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 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 (2)工资和价格粘性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状态 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24
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
存在工资和价格刚性,工资和价格易升难降, 导致市场非出清
25
2、不完全竞争市场
(1) 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负斜率,对其产品 有价格决定权
(2)当需求变化时,厂商往往是调整产量, 而不是价格
26
3、最大化原则假设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是研究 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出发点
27
4、理性预期约束(rational constraint expectation)
或近似理性预期(near-rationality)
28
(二)失业产生的原因——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需求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
73
3、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压缩财政支出, 调整支出结构,减少军费开支,降低中等以 下收入者及公司所得税,刺激企业投资和个 人消费。结果是1998年美国实现财政盈余;
29
1.工资粘性
(1)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
效率工资模型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30
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效率工资模型
效率工资(effincy wage)的含义:
朱明zhubob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5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
![朱明zhubob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5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7c366d3dcc7931b765ce157e.png)
第四节 经济滞胀理论
• 通过效率工资论和失业滞后论解释经济滞胀现象 • 效率工资论 1、效率工资的决定 平均效率随工资水平的上升而上升。 效率工资的确定P146 2、效率工资与非自愿失业 当效率工资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工资水平时,实 际就业量由均衡工资水平决定 当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工资水平时,市 场出现非自愿失业 3、高的效率工资,导致非自愿失业,同时,增加商 品成本,使物价上涨,于是出现滞胀现象。
• 价格粘性与货币的非中性 1、价格粘性 菜单成本说、交错价格调整论、投入产 出关联论 2、价格粘性下的货币非中性 货币供应量 总需求 ,由于价格粘性 存在,市场处于非出清;产品大量积压; 企业产量 就业 • 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是新凯恩斯学派理 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 利率作用与信贷配给
• 利率的激励效应与选择效应 1、利率的激励效应P142 2、利率的选择效应 • 银行最优利率的确定与信贷配给 1、银行最有利率的确定原则P1143 2、信贷配给 当信贷市场中对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则市 场出清的利率高于银行最优利率P144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的货币金融学说
• 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理论特点 • 新凯恩斯主义有关价格粘性和货币非中 性论的主要观点 • 新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效应理论 •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理论的主要观点 • 新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上与凯恩斯、 新剑桥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的异同。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概述
• 失业滞后论 1、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局外人模型 2、失业滞后论对经济滞胀现象的解释 P147-148 3、失业滞后论对就业理论的发展 结论:P150 货币供应减少;总需求减少;劳动的引 致需求减少;就业减少,失业增加。
第五节 货币政策理论
第五讲 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五讲 凯恩斯主义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cd33d01ccbff121dd36839e.png)
我们也可以按以下方法理解出清和均衡。我们可以把 供给分为两种,即意愿供给和实际供给,意愿供给就是我
们以前定义的那种供给,而实际供给指的是厂商实际生产
的商品数量;同样,也可以把需求分为两种,即意愿需求
和实际需求,意愿需求也就是我们以前定义的那种需求,
而实际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实际购买的商品数量。这样,出 清可被定义为意愿供给等于意愿需求;而均衡可被定义为 实际供给等于实际需求。
3.AD曲线的斜率
此可见,AD曲线斜率大小主要取决于k、h、α、b的大小。K、h值越 大,α、b值越小,则AD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AD曲线越陡峭;反之, AD曲线越平坦。
投资,一部分是自愿的(为了应付客户进货要求、维持生
产连续进行,企业应维持一定数量的产品、原材料和燃料 库存),应归入总需求;一部分是非自愿的(生产出来的
产品没有按原计划卖出去),不应归入总需求。因此有
自愿投资=实际投资支出-非自愿库存投资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总需求公式为
AD=C+I自+G+NX 其中,I自为企业的自愿投资。为了简洁起见,我们在本书后
利率和总产出都下降。货币政策会引起均衡利率反向变化
和均衡产出同方向变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增加,
而利率却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使总产出减少,而利率上 升。
图5-11 相机抉择
第一,双松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在经济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此时解决失业,刺激AD和经
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最佳的政策选择和配合方式就是 双松政策: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辅之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以便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及相互配合
的必要性
政策主体不同;调节机制和功能不同;货币流向不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a9d229bd64783e09122b0e.png)
理论背景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方面,尤其是 市场出清假说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以市场不出清为 基础的经济理论比新古典或真实经济周 期理论更贴近现实
凯恩斯主义复活
1.4 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
• 一致之处 • 差别之处
一致之处
• 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 • 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 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
• 这个模型把企业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出清 水平的效率工资的原因,归结为减少劳 动力流失的成本。
偷懒模型
• 夏皮罗、斯蒂格利茨 1984 • Shapiro、Stiglitz: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as a Worker Discipline Device
• 这一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监督和充分就 业下,工人将选择偷懒,而高于均衡工 资的效率工资的支付,可能提供一种防 止工人偷懒的激励。
• 索洛(1979)提供了效率工资模型的基 本结构,在索洛模型里,由于工资以增 进劳动的方式进入了企业的短期生产函 数,一个成本最小化的企业将喜欢真实 工资粘性,相关证明参见耶伦(1984)。
• 由于削减工资将降低生产率并提高成本, 因而工资粘性是符合厂商利益的。
逆向选择模型
• 韦斯 1980 • Weiss:Job Queues and Layoffs in Labor Markets with Flexible Wages
2001年 新凯恩斯学派中的阿克洛夫、迈克尔· 斯彭斯、斯蒂格利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 奖
二、新凯恩斯主义文献综述
• • • • • • • 名义工资粘性 名义价格粘性 真实价格粘性 真实工资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信贷配给论 多重均衡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0103ff80eb6294dd886c3a.png)
企业是否决定用低工资失业工人来替代
高工资就业工人,显然在看上术成本与 低工资收益的相对大小。新工人受训后 可能要求更高的工资。使企业不去雇用 便宜的新工人。另一方面,如果企业不 愿意用失业工人来取代就业工人,则它 无法降低就业工人的工资。这样,在企 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行为下,工资具 有粘性,劳动市场出现非自愿失业。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 政策取向
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与其他凯
主义并无差别。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为原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微观基 础。
政策主张上的特点:温和性;适度性;
原则性。
第二节 货币的非中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的中性还是非中性 的问题又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争论。发生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与合理预斯学派之
逆向选择模型认为:
– 在非完全信息的劳动市场上,企业常常用相 同的工资水平招聘所有的工人(或至少是很 大一批数量的工人);
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有更多信息的人
以一种不利于信息少的人(企业)的方 式进行自我选择的趋势),在企业给出 的工资水平与应聘工人的平均工人的平 均效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同方向变化的关 系,因此,企业只能选择较高的工资水 平;
对新凯主义的批评:粘性原因很多,找
不到主要原因和统一原因。一些理论显 得颇为幼稚。
第三节 利率作用理论
原凯认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心是利率。 新凯原则上同意原凯的利率作用的理论,但 又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发展。他们认为,企业 的投资资金有两个来源:信货和股票。其中 主要是信贷。因此企业的投资需求主要地表 现为对贷款的需求。而信贷市场是个信息不
2、信贷配给。
–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的银行最优利率通常不 等于信贷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此时的 信贷市场将出现配给效应。
5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
![5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3fde0dd8d15abe23482f4d5a.png)
P d P0 E MC
D O
2010-11-9
MR Q0
Q
17
•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ED,dE部分弹性较大,厂商单独提价会失去市场。 ED部分弹性较小,厂商降价会招致其他厂商跟着 降价,使实际销量减少。因价格将被决定在扭折 点E,并使MR=MC,这一价格一经确定,就具有刚 性。这种对扭折需求曲线的说明,只是一种传统 的解释。在这个理论产生半个多世纪后,一些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又重新提起这一理论,并作 出新的解释,成为重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微观 基础。
2010-11-9 28
• 2、劳动转换模型:厂商曾为熟练工人支付过一定 数量的培训费,这些工人跳槽是厂商人力资本的 贬值。效率工资超过市场出清水平,不仅能诱导 工人忠于厂商,不愿意辞职和跳槽,而且能吸引 其他厂商的熟练工人来此就职。工资高于市场出 清水平,劳动市场必然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出 现非自愿失业。
2010-11-9 26
• 失业滞后论阐明:市场机制不会自发地让实际就 业率回到长期均衡就业水平,由于长期失业者对 工资调整的影响力较小,局内人的市场力增强, 他们可以迫使厂商增加工资、少雇佣局外人,所 以劳动市场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通过扩张货币供给增加需求后,由于长期失业工 人再就业困难,就业率增加有限,通货膨胀和失 业并没有替代关系,所以经济出现滞涨现象。
2010-11-9
13
2010-11-9
14
• 在不完全市场中,信息不完备,虽然厂商支付工 资的最优决策是工资水平等于产品边际收益,产 品边际收益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厂商实 际支付的是效率工资。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 工资水平,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诱导工人忠于 厂商,防止工人跳槽。在需求扩张时,效率工资 低于产品边际收益,在需求收缩时,效率工资高 于产品边际收益。所以,工资有黏性。
D O
2010-11-9
MR Q0
Q
17
•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dED,dE部分弹性较大,厂商单独提价会失去市场。 ED部分弹性较小,厂商降价会招致其他厂商跟着 降价,使实际销量减少。因价格将被决定在扭折 点E,并使MR=MC,这一价格一经确定,就具有刚 性。这种对扭折需求曲线的说明,只是一种传统 的解释。在这个理论产生半个多世纪后,一些新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又重新提起这一理论,并作 出新的解释,成为重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微观 基础。
2010-11-9 28
• 2、劳动转换模型:厂商曾为熟练工人支付过一定 数量的培训费,这些工人跳槽是厂商人力资本的 贬值。效率工资超过市场出清水平,不仅能诱导 工人忠于厂商,不愿意辞职和跳槽,而且能吸引 其他厂商的熟练工人来此就职。工资高于市场出 清水平,劳动市场必然存在着过剩的劳动力,出 现非自愿失业。
2010-11-9 26
• 失业滞后论阐明:市场机制不会自发地让实际就 业率回到长期均衡就业水平,由于长期失业者对 工资调整的影响力较小,局内人的市场力增强, 他们可以迫使厂商增加工资、少雇佣局外人,所 以劳动市场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通过扩张货币供给增加需求后,由于长期失业工 人再就业困难,就业率增加有限,通货膨胀和失 业并没有替代关系,所以经济出现滞涨现象。
2010-11-9
13
2010-11-9
14
• 在不完全市场中,信息不完备,虽然厂商支付工 资的最优决策是工资水平等于产品边际收益,产 品边际收益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厂商实 际支付的是效率工资。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出清的 工资水平,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诱导工人忠于 厂商,防止工人跳槽。在需求扩张时,效率工资 低于产品边际收益,在需求收缩时,效率工资高 于产品边际收益。所以,工资有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讲解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b5c84d58f5f61fb73666ec.png)
1.1.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于 1984年为 帕金(Michael Porkin )所首次使用,但在 70年 代新古典革命的第一阶段这条思路就已存在了。 从那以后迅速成长的新凯恩斯主义主要关心“以 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为基础探索严密可信的工 资和价格粘性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 对70年代卢卡斯所阐述的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理论 危机做出的反应。凯恩斯主义理论家所面临的最 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弥补原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理 论缺陷和不一致,而这又要求建立一个将工资和 价格刚性假设理性化的总供给理论。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小组成员: 刘少伟 吴玲玲 张永华 陈莹 任佳 韦苏丹 黄蕙冰
1.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的与形 成背景
2.新凯恩斯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3.主要理论与反对者观点
4.对新凯恩斯主主义的形成的与形 成背景
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原凯恩斯主义的困境: (1)理论不能解释“经济滞胀”现象; 对策不能解决“经济滞胀”问题,陷入两 难局面。 (2)不能解释和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的 问题。 (3)鼓励消费,不鼓励储蓄与节俭,导 致社会积累迟缓,资本形成缓慢。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
宏观经济理论缺乏适当的微观理论基础, 或者说,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没 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 也没有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 几乎没有讨论劳动市场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
在《经济学》第16版中,萨缪尔森认为,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在实际生活中,价格、工资和利率的变动具有一定 的粘性,市场不能持续出清,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具有真 实效应; 第二,理性预期的假说不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主要结论与事实不符合。他们认为,产量和就业的 波动根源于当时人的错觉,他们将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当 作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分别错误地调整本来是不应该调整 的劳动供给与产量供给。因此,失业都是自愿的。实际上,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高失业率很难用自愿失业来解 释。 第四,在实践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没有提出良好的政 策建议,对经济实践的影响较小。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d1b03c0b5f0e7cd1842536b8.png)
13
1.5.2 欧洲的新凯恩斯主义者
欧洲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也继承了非市场出清的 传统,但解释原因时更强调欧洲特色(如高度 工会化、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等),包括 LSE的R. Jackman、W. Carlin以及牛津的S. Nikel等
14
1.5.3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称其为“学派”与其说是为了确切,不如说是 为了方便。在解释价格和工资粘性方面,各人 的出发点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27
解释(2)——偷懒模型
偷懒模型(Shirking model)(Shapiro & Stiglitz, 1984)流传最广,几乎成为效率工资模 型的代名词
偷懒的原因 效率工资是偷懒的负激励
28
偷懒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劳动合同都是不完善的,不可能将 工人责任的每一方面都具体规定
如果同时工人的努力程度难以监督,将产生工 人的努力自选(Effort Discretion) 对工人而言,努力产生负效用,工人有偷懒的 激励
39
3.2.2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概述 局内人的权力 推论
40
概述
1980s由Lindbeck和Snower提出 局内人是指在职雇员 局外人是指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失业工人或 短期在职的临时工 在效率工资模型中,厂商决定工资高于市场出 清水平;而在局内人——局外人模型中,权力 很大程度转移到局内人
44
推论(3)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解释: 技术的退化(人力资本销蚀) 工作热情的下降 这样即使对劳动的需求提高,失业者也难于或 不急于再就业,对工资调整和就业的一些降低, 局内人的权力增大,失业长期延续
41
局内人的权力
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西方经济学流派(石家庄经济学.pptx
![第五章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西方经济学流派(石家庄经济学.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f960010960590c69fc3766c.png)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6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一、基本特征 ➢3、使宏观经济理论具备微观基础
➢用价格、工资等微观工具的黏性解释 失业产生的原因
➢4、从新的角度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实际刚性、风险与不确定性、菜单成 本、信息不完全
➢5、假设:市场的不完全性、非市场出清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策略变为产量下降,从而导致失业 ➢用微观工具导出宏观结论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12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二、主要理论 ➢(二)劳动工资黏性理论 ➢1、原因 ➢(1)劳动固定合同论 ➢发生于有工会组织的大型企业,变
更合同需要付出代价,导致工资黏 性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13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4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5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一、基本特征 ➢1、用工资和价格黏性取代凯恩斯的工资
与价格刚性 ➢价格黏性(sticky)——价格缓慢变动 ➢价格刚性(rigidity)——价格不能变动 ➢价格弹性(elasticity)——价格灵活变动 ➢2、强调经济当事人的利润最大化、效用 最大化、理性预期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9
价格黏性的原因
➢(2)菜单成本论 ➢调价→需要做的工作 ➢调查研究、确定价格、开会协商、
谈判、重新印制价目表、通知更换 价格标签→形成 ➢菜单成本→意味着 ➢调价有代价→价格黏性
2020/9/2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新凯恩斯主义 PPT
![新凯恩斯主义 PPT](https://img.taocdn.com/s3/m/3f9e6ca6de80d4d8d05a4f76.png)
实际工资高于均衡工资
效率工资模型:效率工资的决定
厂商的利润函数:π=Y-wL 产量函数:Y=F(eL) F'(eL)>0
F''(eL)<0 努力程度函数:e=e(w) e'>0 厂商目标:max π= F(e(w)L)-wL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w e'(w)/ e(w)=1 或 (Δe/ e)/(Δw/ w)=1 工人工作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等于1
4、理性预期约束(rational constraint expectation)
或近似理性预期(near-rationality)
(二)失业产生的原因——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需求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
1.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效率工资模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4)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在统计检验上的失败:
§ 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 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检验结果: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正相关,经济现实是
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
2 、反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3、 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刚性:
(1) 工资和价格不能下降 (2) 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
影响 (3) 刚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粘性:
(1)工资和价格不能灵活、迅速地变动 (2)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影响 (3)粘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学派 工资、价格的特征
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
完全弹性
原凯恩斯 主义
原凯恩斯主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滞涨: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效率工资模型:效率工资的决定
厂商的利润函数:π=Y-wL 产量函数:Y=F(eL) F'(eL)>0
F''(eL)<0 努力程度函数:e=e(w) e'>0 厂商目标:max π= F(e(w)L)-wL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w e'(w)/ e(w)=1 或 (Δe/ e)/(Δw/ w)=1 工人工作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等于1
4、理性预期约束(rational constraint expectation)
或近似理性预期(near-rationality)
(二)失业产生的原因——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需求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
1.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效率工资模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4)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在统计检验上的失败:
§ 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 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检验结果: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正相关,经济现实是
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
2 、反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3、 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刚性:
(1) 工资和价格不能下降 (2) 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
影响 (3) 刚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粘性:
(1)工资和价格不能灵活、迅速地变动 (2)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影响 (3)粘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学派 工资、价格的特征
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
完全弹性
原凯恩斯 主义
原凯恩斯主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滞涨: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由于改变工资的代价高昂,所以工资呈粘性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交易成本理论。
一、名义工资刚性
1、长期劳动合同——费希尔 泰勒 名义惰性inertia
对双方来说,工资谈判都很费时间。 这种谈判破裂性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工人感到可能需
要求助于罢工活动以加强其谈判地位。这对于厂商和工
人代价都很大。 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将工资率“跳至”
第二节
名义刚性
索洛曾经从六个方面概述了工资粘性的原因,这六个 原因是: 1、工人反对名义工资的下降,因为这会影响不同行 业的工人在工资结构中的相对地位。 2、厂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情愿在非市场出清水 平上支付工资,因为这可以迫使工人干活。这就是效率 工资假说。
3、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也可能使工人团结一致 抵制工资的降低,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个别工人和个别 行业的短期利益。 4、工人可能从雇主那里得到默许,以粘性工资率 来补偿不断增加的失业危机,这就是隐含合同理论。 5、工资合同的指数化是不完善的,经常无法跟上 通货膨胀的步伐,这是一个制度方面的事实。
不完全市场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从微观上说明刚性价格形成的原因,假 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或者假定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 的,这些并不意味着价格具有刚性特性。然而运用不完全竞 争方法构建的新模型由于引入了一些“摩擦因素”而提供了 一系列新的结论。(1)价格刚性的私人成本是二阶的。(2) 需求决定产出。(3)繁荣能够增加福利。(4)工资刚性通 过较低的总需求引致失业。(5)实际工资不是逆周期的。 (6)名义刚性具有总需求外部效应。
2、长期合同理论和价格交错调整理论
长期合同包含长期的价格协议。合同虽然允许价格
将来可以随着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但是这种价格并不
随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信息不完全、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种理论假定厂商是寡头垄断型的,厂商做出调价
决策会面临着“囚徒困境”,价格变动的后果具有很大
的不确定性。
5、资本市场的不完全——“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
银行不能仅仅依赖利率去制约厂商,在市场利率高
于最优利率时,银行必须运用信贷配给来约束厂商。
6、根据价格判断质量 ——价格信号和柠檬市场
价格可能会被看作一个质量的标志:优质产品一
定会有好价格,这种信念使价格具有选择效应.
厂商无论实在经济繁荣、总需求扩张时,还是在经 济萧条、总需求收缩时,都不会调低价格,以维护其产 品声誉,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
否认古典的两分法;
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指经济中的名义变量对实际变量没有实质 性的影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 致产量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典的二分法无效; 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出现粘性的原因是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 经济人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原因引起的,所 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第五讲 新凯恩斯主义
概 述
“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于1984年为帕金所首次使用, 它一般指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新发展的凯恩斯主义。
他们以一种新思维和新方法使凯恩斯主义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他们对原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反思,同时吸纳各学派的精华, 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原凯恩斯主义。他们主要阐明:当经济中 出现需求和供给冲击时,工资和价格粘性将使市场不能出清, 经济将处于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政府的经济
似理性预期”。
2、研究方法
短期均衡分析
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能够导致产量和就业等实际经济 变量发生变化。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依然遵循凯恩斯主义 的短期均衡分析。
不完全信息分析
新凯恩斯主义从信息不对称研究方法出发,不仅考察了产 品市场的价格与质量问题,而且还涉及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 场。这种信息不对称以及了解信息所需的成本给市场的有效 运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由此带来了产品市场的“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
六、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争论的主要问题
1、价格和货币工资是弹性的还是粘性的? 2、经济是否能够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各类市 场出清)? 3、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 分法是否有效? 4、 政府要不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在经济政策上 采用相机抉择(斟酌使用)还是实行固定规则?
3、顾客市场模型 ——相对于购买频率而言
顾客对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反映速度的差别,以及企 业企图留住其经常性顾客的愿望,就会产生相对价格粘 性。
4、价格刚性与投入——产出表
任何企业既要应付局部需求冲击和总需求冲击,还 要应付局部成本冲击和总成本冲击。价格缓慢调整的根 本原因是,对于一个在信息肯定不完全的、不确定的企 业来说,这是最安全的行为方式。
3、新凯恩斯主义:
(1)是在原来的凯恩斯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 留了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某些基本假设; (2)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那里吸取了某些新的论点, 并且它自己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设,引导出某些新 的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如下方面的特色:
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新的综合”
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研究按照非市场出清价格进行 交易的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学。
新的“最终”均衡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策略。
2、交错调整工资合同论
二、名义价格刚性
阿克洛夫 耶伦 曼昆 帕金 PAYM见解
1、菜单成本
包括价格调整的实物成本,比如印刷新的报价单和产品目录, 以及宝贵的管理时间成本,如与供应商和用户就购买和销售进行 重新谈判和协调的时间。 菜单成本阻止了厂商调整价格,厂商不是通过变动价格来适 应总需求的变化,而是通过产品数量的改变吸纳总需求的变化。 虽然菜单成本远小于产量的变化。但是,小量的菜单成本却会引 起社会产出的较大变化。所以,产出会随总需求的变化而剧烈地 波动,经济出现周期性。
4、劳动力流失模型——费尔普斯
如果厂商提供的工资高于现行工资,工人辞职的愿望将显
著降低。由于辞职率是真实工资的减函数,所以厂商就有
激励支付一效率工资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而职员流失对 于厂商来说代价是很大的。在萨洛普(1979)模型中,劳
动市场均衡必然意味着非自愿失业,因为所有企业都需提
高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在失业增加的情况下,防止劳动 力流失所需要的工资贴水将下降。
益时造成了严重后果。
理性预期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一般并不反对理性预期学派的理性预期假
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个假说并力图把它纳入新凯
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模型。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大多认为, 短期内形成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而不是理性预期;并且,由 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通常受 到约束和限制,即这种预期通常是“理性预期约束”或“近
4、弯折的需求曲线
P D d
P1 P0 P2 G
这是Geodge
MC3 B MC1
J. Stigler根据
MC2
MRd
斯威齐的折弯的
E1
B F
MC4 D C
需求曲线理论来
d 解释价格粘性的 一种理论。 Q
0
Q1
Q0
E2 D MRD N Q3 Q2
折弯的需求曲线的模型
第三节
一、真实价格刚性
真实刚性
二、真实工资刚性
1、隐含合同理论 (贝利、戈登、阿扎里亚迪斯)
隐含合同理论试图解释的是,什么样的“经济胶水”将工人 和厂商长期结合在一起,因为在劳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 这种安排,而非瓦尔拉斯拍卖者。贝利、戈登、阿扎里亚迪 斯的几个模型考察了在风险中性和风险规避的工人之间建立 的最优劳动合同的后果。不变的真实工资使单个工人的消费 流变的平稳,而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因为它能更为便利 地进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从而在承受经济波动方面比工 人的处境优越。
5、偷懒模型 ——shirking
shapiro & stiglitz
由于劳动合同是不完善的,这使得工人能够自行决定其努
力程度。由于合同中不可能将工人表现和责任的每一方面都予 以具体规定,这就产生了努力自选。由于收集单个工人生产率
的信息和连续监督工人对厂商来说成本很大,那么高于均衡工
资的效率工资的支付可能提供一种防止工人偷懒的激励。在以 团队工作为特征的场合中,这种偷懒行为可能特别难以监督和
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理 论、局内人——局外人理 论
共 识:
(1)在某段时间,存在着现行真实工资水平下劳动供给
的剩余,即存在非自愿失业。
(2)不论是从产出看还是用失业水平表示,总量经济水 平明显存在周期波动。这种波动强度较大且具有不同的形式。 (3)虽然货币政策在特定(如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无效 的,但在大多数时期货币是重要因素; (4)虽然在政策建议准确形式上存在差异:但一般认为, 政府干预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
2、效率工资模型(耶伦、卡茨、哈利、韦斯)
降低实际工资并不利于厂商,因为工人的生产率(成就或效率) 不是与工资毫无关系。更确切地说,实际工资和工人努力是相 互依存的。努力程度与真实工资是正相关的。 如果真实工资低于产生工人最大努力的真实工资水平,就会降 低企业利润。如果厂商能以他提供的工资雇佣他愿意雇佣的所 有劳动力,他将会通过一效率工资来最大化其利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萨缪尔森、诺德豪 森《经济学》。
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的假设的非现实性。
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现实性。
许多理论与事实不符。
2、实践上: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事实说明,政府干预对于经济 复苏具有积极的作用,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其后果 是难以预料的,而持续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是政府和 国民难以接受的。
五、两派新凯恩斯主义
分歧在于是名义粘性还是实际粘性
Greenwald & Weiss:以 理性的经济人、灵活的制度、 不完全信息和非完善市场为 核心信息研究方法研究失业 和经济周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