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动机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目标设置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 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
发出来,人们倾向于采取目标导向行动去完成任 务。 目标三个特征:第一,具体的。
第二,近期的。 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 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
四、归因理论
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 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 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
连续几次考80分以下:“我一直考不好,就是因 为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听不进去,而且我们 老师很偏爱男生,给他们打分总是高一些,我自 己也不喜欢这个科目,很枯燥无聊。”
个体对失败和成功的解释都有三个特征: 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五、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自己能否成功 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学生 A B
实际能力 自我评价 任务难度 成就结果
10
8
8
8
9
10
10
9
子曰:“狂者进取”
大池小鱼效应
小池大鱼效应
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1.成功的经验。2.他 人的言语说服。3.榜样示范。
动机
内部动机 (内驱力)
外部动机 (诱因)
爱因斯坦
1879年出生 1889年(10岁)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
学著作 1891年(12岁)自学欧式几何,产生
狂热的兴趣,又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 1902年6月(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
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 业成败的归因。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 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第一次考80分以下:“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那 天我身体也很不舒服,肚子一直痛,而且老师也 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要考试,再加上我这几天一直 在看课外书,没有十分努力,当时天气还很热, 所以我就没考好了,这不怨我啊。”
利局雇佣 1905年5月(26岁)完成《论动体的
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 1921年(32岁)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不
将薄
忙今
事人
成爱
闲古
季羡林
事人
王寿彭
王寿彭印 癸卯状元
“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王寿彭”
“从此我才有意识地开始努力学习。要追究动机,那并不堂皇。 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如此而已。”
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都试图 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
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因素:能力、努力、 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环境 )
维度 关系
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稳定性
稳 定 不稳定
√ √
√ √ √ √
内外在性
内在
外在
√ √
√wk.baidu.com
√ √

可控制性
可控 不可控
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 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
SP>FP: 成功——提升成就目标 失败——降低成就目标
SP<FP: 成功——重复同样行为 失败——加重失败焦虑
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 因价值(Is)
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
孙悟空
唐僧 白龙马
沙僧 猪八戒
第二节 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一、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
(一)“习得无助”现象
[实验1]“习得无助”实验
人和动物都可能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形成无助、 无力的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 “习得无助”现 象。
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
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 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 情景三:约会所得300 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 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
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 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
动机
内部动机 (内驱力)
外部动机 (诱因)
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强化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 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 正强化与负强化
•最有效的强化物能一直体现其强化 价值吗?
六、自我价值理论
两个现象: “知之恐惧” “防卫机制”
七、需要层次理论
《西游记》 八戒喜欢偷懒,沙僧只会和稀泥,白龙马
沉默,唐僧经常哭哭啼啼,悟空很玩 命……既然目标相同,为什么行为却不同 呢?
基本观点 •(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 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 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 升。 •(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 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 •(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 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 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
第三篇 学习心理
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
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 已引起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 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 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 或内部心理状态。
√ √
√ √ √ √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
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期望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
的期望
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 的外部力量,忽视了人的自我强化因素,具有比 较大的局限性。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
发明主题统觉测验
麦克来兰(McClelland)对此加以研究 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绩;
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