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规作图九种作图法

合集下载

尺规作图法简介

尺规作图法简介

一、尺规作图在中学就知道,几何作图所使用的工具是严格限制的,只准用圆规和直尺,直尺不能有刻度,不能使用量角器及其他任何工具.其实,这种限制自古希腊就有而且沿用至今.为什么要加以这样的限制呢?比如说,要找出一个线段的中点来,就不可以先用(有刻度的)尺去量,看它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取这个长的一半,再用这一半去量就找出中点来了.何必一定要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去寻求呢?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古希腊认为,所有的几何图形是由直线段和圆弧构成的,圆是最完美的,他们确信仅靠直尺和圆规就可绘出图形来.古希腊人十分讲究理性思维,讲究精确、严谨.他们认为依据从少数假定出发的、经由逻辑把握的东西最可靠.例如前面所说的寻求一已知线段AB 的中点问题,作图的步骤是:1.以 A 为圆心,以一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2.又以 B 为圆心,以同样的长度为半径画弧;3.这两弧相交于两点,作两点连线,此连线与已知直线之交点即为所求之中点.然后,要根据已知几何命题来证明这个点必是中点.人们认为,这不仅是最可靠地找到了中点,而且体现了一种完美的思路和做法.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大家感兴趣的.正三边形很好做;正四边形稍难一点;正六边形也很好做;正五边形就更难一点,但人们也找到了正五边形的直规作图方法.确实,有的困难一些,有的容易一些.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容易一些,还是困难一些呢?人们很久很久未找到作正七边形的办法,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作正七边形不容易;一直未找到这种作法,也使人怀疑:究竟用尺规能否作出正七边形来?数学不容许有这样的判断:至今一直没有人找到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方法来,所以断言它是不能用尺规作出的.人们迅速地解决了正三、四、五、六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却在正七边形面前止步了:究竟能作不能作,得不出结论来.这个悬案一直悬而未决两千余年.17 世纪的费马,就是我们在前面已两次提到了的那个法国业余数学家,他研究了形如F i = 22i+ 1的数.费马的一个著名猜想是,当n》3寸,不定方程x n+ y n= z n没有正整数解•现在他又猜测F i都是素数,对于i = 0, 1, 2, 3, 4时,容易算出来相应的F i:F o= 3, F! = 5, F2 = 17,F3=257,F4=65 53725验证一下,这五个数的确是素数. F5=225+1 是否素数呢?仅这么一个问题就差不多一百年之后才有了一个结论,伟大的欧拉发现它竟不是素数,因而,伟大的费马这回可是猜错了!F5是两素数之积:F5= 641X6 700 417 .当然,这一事例多少也说明: 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否素数也决不是件简单的事,不然,何以需要等近百年?何以需要欧拉这样的人来解决问题?更奇怪的是,不仅F5不是素数,F6, F7也不是素数,F8, F9, F10 , F11等还不是素数,甚至,对于F14也能判断它不是素数,但是它的任何真因数还不知道•至今,人们还只知F o , F1, F2, F3 , F4这样5个数是素数.由于除此而外还未发现其他素数,于是人们产生了一个与费马的猜想大相径庭的猜想,形如22i+1 的素数只有有限个.但对此也未能加以证明.当然,形如F i=22i+1 的素数被称为费马素数.由于素数分解的艰难,不仅对形如F i=22i+1的数的一般结论很难做出,而且具体分解某个F i 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在距欧拉发现F5不是素数之后的60多年,一位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仅20 岁左右之时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是费马素数时是可以尺规作图的,他发现了更一般的结论:正n边形可尺规作图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n=2k或2k>p1 xp2X^xp其中,P1 , P2,…,P s是费马素数.正7 边形可否尺规作图呢?否!因为7 是素数,但不是费马素数.倒是正17 边形可尺规作图,高斯最初的一项成就就是作出了正17 边形.根据高斯的理论,还有一位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作了正257 边形.就这样,一个悬而未决两千余年的古老几何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此的蹊跷,它竟与一个没有猜对的猜想相关连.正17 边形被用最简单的圆规和直尺作出来了,而正多边形可以换个角度被视为是对圆的等分,那么这也相当于仅用圆规和直尺对圆作了17 等分,其图形更觉完美、好看.高斯本人对此也颇为欣赏,由此引导他走上数学道路(他早期曾在语言学与数学之间犹豫过),而且在他逝后的墓碑上就镌刻着一个正17 边形图案.高斯把问题是解决得如此彻底,以致有了高斯的定理,我们对于早已知道如何具体作图的正三边形、正五边形,还进而知道了它们为什么能用尺规作图,就因为 3 和 5 都是费马素数(3=F o, 5 = F i);对于很久以来未找到办法来作出的正七边形,乃至于正11边形、正13边形,现在我们能有把握地说,它们不可能由尺规作图,因为7、11、13 都不是费马素数;对于正257 边形、正65 537 边形,即使我们不知道具体如何作,可是理论上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可尺规作图的;此外,为什么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尺规作图呢?因为4= 22,因为6= 2 "3 而3=F0 •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几何作图还有三大难题,一个是化圆为方问题,即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二是倍立方体问题,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体积;三是将一任意角三等分.某些特殊角的三等分并不困难,例如将90°的角、 1 35 °的角三等分并不难,但是任意角就不一样了.例如,60°的角,你试试看,能否将它三等分?现在已有了结论,告诉你不要再试了,否则是白费时间了.可以取单位圆作代表,其面积即为n那么,化圆为方的问题相当能吗?古希腊人对化圆为方的问题有极大兴趣,许多人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推动了圆面积的近似计算,促进了极限思想的萌生,但是并没有解决化圆为方的问题.另外两大难题虽也没解决,但也促进了对另一些数学问题的研究.尺规作图的实质在于限制只使用两种工具的条件下通过有限步骤完成作图.长度为任一有理数平方根的线段来.当然还可通过有限步骤作出长度为一有理数平方根的平方根的线段来.我们把凡能用尺规经有限次步骤作出的线段或量叫做“可作几何量”.可以证明,“可作几何量”就是那些有理数经有限次+、-、X羽和开方这类运算得到的量•否则叫不可作几何卓”量•化圆为方的问题直至19世纪才得到答案:它是不可能的•因为可作几何量".这一悬而未决、延宕两千多年的古老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属“不可作几何量”,所以,倍立方体问题的答案也明确了:不可能!再以60。

尺规作图方法

尺规作图方法

1、怎么用尺规作出一个角∠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交OA,OC于B,D两点.
2.分别以B,D为圆心,以大于BD的长为半径,作圆弧,这两段圆弧相交于P点.3.连接OP就是∠AOC的角平分线
2、如何用尺规作图法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
首先把圆规的针尖固定在一端点上,取任意长(不必太长但要大于线段的一半)
在线段两侧画各一段弧
把针尖固定在另一端点上,用同样长画弧,使两次画的2段弧各有一个交点
把这2个交点连起来就是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AB和AB上一点C (如图)
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
作法:
作平角ACB的平分线CF, 直线CF就是所求的垂线.

4、怎么用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此点用圆规画弧,与直线形成两个交点,分别过两点再以相同长度画弧,交点与原点相连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5、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MN,,使得线段MN=AB
作法:1、作射线MP
2、以点M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MP于点N,MN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6、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
求作∠A`O`B`,使∠A`O`B`=∠AOB
作法:1、坐射线Q`A`
2、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叫前面的弧于点D`
5、过点D`作射线O`B`。

尺规作图法简介

尺规作图法简介

一、尺规作图在中学就知道,几何作图所使用的工具是严格限制的,只准用圆规和直尺,直尺不能有刻度,不能使用量角器及其他任何工具.其实,这种限制自古希腊就有而且沿用至今.为什么要加以这样的限制呢?比如说,要找出一个线段的中点来,就不可以先用(有刻度的)尺去量,看它的长度是多少,然后取这个长的一半,再用这一半去量就找出中点来了.何必一定要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去寻求呢?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古希腊认为,所有的几何图形是由直线段和圆弧构成的,圆是最完美的,他们确信仅靠直尺和圆规就可绘出图形来.古希腊人十分讲究理性思维,讲究精确、严谨.他们认为依据从少数假定出发的、经由逻辑把握的东西最可靠.例如前面所说的寻求一已知线段AB的中点问题,作图的步骤是:1.以A为圆心,以一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2.又以B为圆心,以同样的长度为半径画弧;3.这两弧相交于两点,作两点连线,此连线与已知直线之交点即为所求之中点.然后,要根据已知几何命题来证明这个点必是中点.人们认为,这不仅是最可靠地找到了中点,而且体现了一种完美的思路和做法.正多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大家感兴趣的.正三边形很好做;正四边形稍难一点;正六边形也很好做;正五边形就更难一点,但人们也找到了正五边形的直规作图方法.确实,有的困难一些,有的容易一些.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是容易一些,还是困难一些呢?人们很久很久未找到作正七边形的办法,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作正七边形不容易;一直未找到这种作法,也使人怀疑:究竟用尺规能否作出正七边形来?数学不容许有这样的判断:至今一直没有人找到正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方法来,所以断言它是不能用尺规作出的.人们迅速地解决了正三、四、五、六边形的尺规作图问题,却在正七边形面前止步了:究竟能作不能作,得不出结论来.这个悬案一直悬而未决两千余年.17世纪的费马,就是我们在前面已两次提到了的那个法国业余数学家,他研究了形如F i=22i+1的数.费马的一个著名猜想是,当n≥3时,不定方程x n+y n=z n没有正整数解.现在他又猜测F i都是素数,对于i=0,1,2,3,4时,容易算出来相应的F i:F0=3,F1=5,F2=17,F3=257,F4=65 537验证一下,这五个数的确是素数.F5=225+1是否素数呢?仅这么一个问题就差不多一百年之后才有了一个结论,伟大的欧拉发现它竟不是素数,因而,伟大的费马这回可是猜错了!F5是两素数之积:F5=641×6 700 417.当然,这一事例多少也说明:判断一个较大的数是否素数也决不是件简单的事,不然,何以需要等近百年?何以需要欧拉这样的人来解决问题?更奇怪的是,不仅F5不是素数,F6,F7也不是素数,F8,F9,F10,F11等还不是素数,甚至,对于F14也能判断它不是素数,但是它的任何真因数还不知道.至今,人们还只知F0,F1,F2,F3,F4这样5个数是素数.由于除此而外还未发现其他素数,于是人们产生了一个与费马的猜想大相径庭的猜想,形如22i+1的素数只有有限个.但对此也未能加以证明.当然,形如F i=22i+1的素数被称为费马素数.由于素数分解的艰难,不仅对形如F i=22i+1的数的一般结论很难做出,而且具体分解某个F i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在距欧拉发现F5不是素数之后的60多年,一位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仅20岁左右之时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是费马素数时是可以尺规作图的,他发现了更一般的结论:正n边形可尺规作图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是n=2k或2k×p1×p2×…×p s,其中,p1,p2,…,p s是费马素数.正7边形可否尺规作图呢?否!因为7是素数,但不是费马素数.倒是正17边形可尺规作图,高斯最初的一项成就就是作出了正17边形.根据高斯的理论,还有一位德国格丁根大学教授作了正257边形.就这样,一个悬而未决两千余年的古老几何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而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如此的蹊跷,它竟与一个没有猜对的猜想相关连.正17边形被用最简单的圆规和直尺作出来了,而正多边形可以换个角度被视为是对圆的等分,那么这也相当于仅用圆规和直尺对圆作了17等分,其图形更觉完美、好看.高斯本人对此也颇为欣赏,由此引导他走上数学道路(他早期曾在语言学与数学之间犹豫过),而且在他逝后的墓碑上就镌刻着一个正17边形图案.高斯把问题是解决得如此彻底,以致有了高斯的定理,我们对于早已知道如何具体作图的正三边形、正五边形,还进而知道了它们为什么能用尺规作图,就因为3和5都是费马素数(3=F0,5=F1);对于很久以来未找到办法来作出的正七边形,乃至于正11边形、正13边形,现在我们能有把握地说,它们不可能由尺规作图,因为7、11、13都不是费马素数;对于正257边形、正65 537边形,即使我们不知道具体如何作,可是理论上我们已经知道它们是可尺规作图的;此外,为什么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尺规作图呢?因为4=22,因为6= 2· 3而3=F0.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几何作图还有三大难题,一个是化圆为方问题,即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二是倍立方体问题,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体积;三是将一任意角三等分.某些特殊角的三等分并不困难,例如将90°的角、135°的角三等分并不难,但是任意角就不一样了.例如,60°的角,你试试看,能否将它三等分?现在已有了结论,告诉你不要再试了,否则是白费时间了.可以取单位圆作代表,其面积即为π.那么,化圆为方的问题相当能吗?古希腊人对化圆为方的问题有极大兴趣,许多人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推动了圆面积的近似计算,促进了极限思想的萌生,但是并没有解决化圆为方的问题.另外两大难题虽也没解决,但也促进了对另一些数学问题的研究.尺规作图的实质在于限制只使用两种工具的条件下通过有限步骤完成作图.长度为任一有理数平方根的线段来.当然还可通过有限步骤作出长度为一有理数平方根的平方根的线段来.我们把凡能用尺规经有限次步骤作出的线段或量叫做“可作几何量”.可以证明,“可作几何量”就是那些有理数经有限次+、-、×、÷和开方这类运算得到的量.否则叫“不可作几何量”.化圆为方的问题直至19世纪才得到答案:它是不可能的.因为可作几何量”.这一悬而未决、延宕两千多年的古老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属“不可作几何量”,所以,倍立方体问题的答案也明确了:不可能!再以60°角为例来分析任意角的三等分问题.为把60°三等分,必然要用尺规作出量cos 20°或sin 20°.以下三角恒等式是我们熟知的:cos 3x=4cos3x-3cos x,将x=20°代入,得将cos 20°换写为y,即是三次代数方程:这个三次方程的一个正实根当为其所需之解,然而,它必会有有理数的立方根表示.因而y=cos 20°也是一个“不可作几何量”.故三等分问题亦属不可能.难怪古希腊人对这三个问题久久未找到答案,难怪这是真正的难题.不是古希腊人不智,确实是当时的数学水平还难以使他们得出三大几何作图难题均以“不可能”为结局的结论来.二、解析几何与微积分数学以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人类文明.从公元前到公元16世纪,几何与代数各自平行发展着,几何则以更大的魅力影响着人类文明.但几何似乎仅是关于形的科学而与数无关;代数则似乎与形无关而仅是关于数的科学.代数与几何难以被联系起来的原因是,人们心目中的数是一个个孤立的定数,因而难以从数想到由无穷多个点连成的线条等图形;而对于形,例如,线段和封闭图形,它们与数的联系似乎仅有由数刻画的长度和面积,因而难以从图形想到数的其他表现能力.把数与形密切联系起来的关键是变量概念的形成;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是把图形如线条视为是由动点形成的.只有变动的数与变动的点联系起来,才使数与形的密切关系被深刻地揭示出来了.这里,决定性的工具是坐标,有了坐标,数就是点,点就是数,变动的点就是变动的数,变动的数就是变动的点,于是变数与图形结合在一块了.真正的困难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图形都不带有一个坐标在身上,亦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直接看到坐标的.当然,稍稍想一想,生活中也有根本感受不到的坐标存在着.例如,在我们说东、南、西、北的时候,一般是确定的站在某一点来说,比如说“北京在东面”,这对站在兰州的人来讲是对的,对站在济南的人来讲是不对的.同样,站在郑州应当说“武汉在南面”,而站在广州,则只能说“武汉在北面”.这实际上就是有了坐标原点的概念,有了坐标的思想.可是,问题还没有那样简单,还需要有运动的观念,还需要有更精确的描述,才能借以刻画几何图形,才能实现数与形的有效融合.数与形的充分结合才产生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主要创始人笛卡儿的有关工作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所以解析几何并不是瞬间的、偶然出现的产物.让我们看一个实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已知两线段而由尺规作出比例中项的办法,如果两线段一样长,那它们本身就是比例中项.如果不一样,那么,可在较长的线段AC上取一点B,使AB等于较短线段的长.再以AC为直径画圆,然后过B作AC的垂线交圆于D,连接AD,AD即为所求之比例中项.在右图中,我们按以上方式作出了AB与AC的比例中项,即接着,我们容易作出E、F、G、H、…使得如果设AB=1,AD=x,上式就变成了从线段看,AD=x时AF=x3,AF=AD+DF,若记DF=a,我们得到x3=x+a.反过来看,a作为已知数,容易作出一长度为a的线段DF,根据由以上分析所得之启示可作出AD,那么,AD实际上便是三次方程式x3=x+a的根.这就是笛卡儿在正式形成其明确的解析几何思想之前的一例,把代数方程与几何结合起来的一例.他还曾利用几何方法探寻四次代数方程求根的方法.这是把几何与代数问题结合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笛卡儿对几何问题又运用了代数方法,例如,研究几何轨迹的问题.解析几何的精华在于把几何曲线用代数方程来表达,同时又利用代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几何.从进一步的分析还可发现,这种方法其所以十分强有力,是因为形与数的联系比人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许多复杂的几何现象是通过解析的方法发现的,许多复杂的几何问题是通过解析方法解决的.这不仅是一个手段问题,也是对世界本质的看法问题.所以,笛卡儿的解析几何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从所熟知的内容来看看解析几何的意义.例如,我们知道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2px我们并不需要画出图形来而只要一看式子就知道它是个什么样子.所谓标准方程,是从代数表达形式来看的,而从几何上看,则是其图形摆得方方正正,例如,标准椭圆方程实际上是其圆心摆在原点,其长短半轴分别与平面的两条坐标轴重合.但是,实际的情况并不总是以标准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直线也有其标准形式,但一般形式是ax+by+c=0;二次曲线的一般方程式是ax2+2bxy+cy2+dx+ey+f=0.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解析的方法、代数的方法把它们化为标准形式,例如,对二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变换来做这件事情:通过这样的变换,就可以把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这一过程,这种工作,从表面看来似与几何毫无关系,我们只是在做着代数的工作.通过上面的变换,原来的方程就变为一个新的形式了,现在把它们并列写下来:ax2+2bxy+cy2+dx+ey+f=0a′x′2+2b′x′y′+c′y′2+d′x′+e′y′+f′=0这成了两个不同的式子,却有3个相等的式子:a+c=a′+c′,换句话说,在前述变换之下,有两个东西不变(对此,我们前面曾提到过).至此,我们对一般二次代数方程所作的叙述全是代数的,对方程进行代数变换(两种线性变换),以及这种变换之下的不变量.接下去我们还可以说明,一般二次方程能在变换之下化为标准方程.下面将用全套的几何语言来叙述与以上相关的全套代数涵义,或说明全套代数语言的几何涵义:在给出了一般二次曲线之后,我们总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把它摆在标准位置上.以椭圆为例,即把它的圆心移到原点来,把它的长短轴移至坐标轴上来,而二次曲线的原形是不变的.可见,用几何的语言来说,也是很简单的.那么,代数的讨论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在一般地给出了一个二次代数方程后,你很难看出它会是怎样一条曲线,如果一点一点地描绘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然而,代数的讨论告诉我们有几个不变式在那里,我们甚至不必最终化成标准表达式,就能由几个不变式看出曲线的类型和性质.这是重要的定性分析.此外,这种分析也使我们能把所有的二次曲线准确无误地详尽无遗地予以归类了.从哲学上说,笛卡儿的解析几何可说是他理性主义的产物.上面以二次曲线为例,表明代数方法与几何问题的结合,产生了最充分的理论说明.笛卡儿们认为世界是十分有秩序有条理的,是可以用方程来表达的.奇异就出在这种有序的世界和有序的运动里面.在解析几何出现后不久,微积分被发现了.微积分与解析几何不仅是伟大的数学发现,而且为近代科学开辟了道路;它们不仅是17世纪的伟大发现,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灿烂的一页;它们不仅为近代科学开辟了道路,而且它们本身就是划时代的成果.在微积分产生之前,人们已比较普遍地接触这样几类问题:物理方面,求速度、求距离的问题;几何方面,求切线、求长度、求面积、求体积、求物体重心的问题;在各种实际问题中,求极大、极小的问题等.因此,在微积分正式诞生之前,关于极限的思想,关于微分的思想,关于积分的思想,已经零星可见.关于极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求速度,求切线,这就会接近微分;求距离,求长度和面积、体积,这就会接近积分.古代中国的祖暅原理与近代西方的卡瓦列里原理说的是同一原理,前者先于后者约1100年左右.这一原理当为一般大学生所熟悉:当两立体介入两平行平面之间,又为平行于这两平面的任何一平行平面所截得之截面面积相等时,那么两立体之体积相等.用符号来表达,用同一平面截得两立体之截面面积分别表示为f(x)dx和g(x)dx,原理说的是:当对于所有的x有f(x)dx=g(x)dx时,便有:作为一个著名例子,我们看看半球体积的计算.这一计算,现在看来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但在没有微积分之前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下面的计算方式在当时是很有意义的,它利用了祖暅——卡瓦列里原理.设半球的半径为r.以半球的大圆为底面,球顶朝上.作一平面与底面平行并与底面之距离为h.这个平面截半球所得之截面为一圆,该π(r2-h2).再看看一个截面半径为r的圆柱,其高度也为r.其下底与上面所说的半球底面摆在一个平面.现在将以此圆柱的上底为底、以下底圆的圆心为顶点作一圆锥.这一圆锥完全含于圆柱,现在把这一圆锥挖去,并考虑被挖去一圆锥的圆柱所形成的立体.当用一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它时,其截面为一圆环,设这一平行于底面的平面距底面h,那么,这一圆环的面积也等于πr2-πh2=π(r2-h2).可见,这一立体与半球被任何同一平行平面所截之截面面积相等.根据祖暅原理,半球体积应与被挖去一圆锥的圆柱体积相等.而被挖去一圆锥的圆柱体积是:尽管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了微分和积分,但是对于微分与积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而真正的困难亦在此.很容易明白,加法与减法是互逆的运算,也不难明白,乘法与除法是互逆的运算.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在技术上更困难了;作为指数运算逆运算的对数运算的产生并不容易.逆运算常常带来一些新问题,程序性问题,多值性问题.对于微分与积分之间的联系,认识上更有特殊的困难,这样两个似乎十分不同的两种运算竟然是互逆的,这正是使人惊讶不已的地方,也是使人感到其发现之特别不易的地方.以具体问题来说,求一曲线所围成图形的面积运算怎么会与求这一曲线的切线的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呢?微积分的创立正是以发现微分与积分的互逆关系为标志的.如今我们所说的牛顿—莱布尼茨定理即微积分基本定理,讲的就是两者关系.微积分基本定理可主要以微分的形式出现,亦可主要以积分的形式出现.我们分别叙述如下:微分形式.(x)在[a,b]上可微,且积分形式.可微,且发现f(x)的积分的微分正是它自己(在一定条件下即可保证).只有在这一发现得到之后,才能说微积分产生了,因为这一定理奠定了微积分的理论基础.牛顿的发现在莱布尼茨之前,但发表的时间在莱布尼茨之后,他们两人又确系各自独立的发现,而且背景也有所不同.因此,虽然后来也曾出现过关于发现的优先权的争议,最终的看法却达成一致:牛顿和莱布尼茨共同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微积分的伟大意义可以从4个方面去看.1.对数学自身的作用.自从有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就开辟了变量数学的时代,因而数学开始描述变化,描述运动.微积分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的面貌.牛顿、莱布尼茨17世纪创立的微积分还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缺陷,但是这种缺陷并未抑制它旺盛的生命力.18世纪的数学家们在微积分提供的思维和工具的基础上阔步前进,迅速创立了许多数学分支,诸如微分方程,无穷级数,变分法等.在进入19世纪之后,还有诸多与微积分直接相关的数学分支产生,原有的一些数学分支也开始利用微积分的方法,前者包括复变函数,微分几何等,后者包括数论,概率论等.可以说,在有了微积分之后的两、三百年期间,数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微积分的严密逻辑基础也在19世纪完善地建立起来.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表现形式在多维空间和一般拓扑空间中也获得了拓广,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延伸,进一步显示了它在数学领域里的普遍意义.2.对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作用.有了微积分,整个力学、物理学都得以它为工具来加以改造,微积分成了物理学的基本语言,而且,许多物理学问题要依靠微积分来寻求解答.“数理不分家”,这句话在有了微积分之后就具有了真实的意义,离开了微积分不可能有现代物理,无论是力学、电学还是光学、热学.微积分的创立得到了天文学的启示,此后,天文学再也离不开微积分.19世纪上半叶可能还认为化学只需要简单的代数知识,而生物学基本上与数学没有联系.现在,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都必须深入地同微积分打交道.3.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工程技术是最直接影响人类物质生活的,然而工程技术的基础即数理科学,也可以说,现代工程技术少不了微积分的支撑.从机械到材料力学,从大坝到电站的建设,都要利用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说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之下,只需要少量的几何、三角知识就可以工作的话,如今,任何一个未学过微积分的人都不可能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在有了微积分和万有引力原理之后,人们就预见了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行的可能,并且早已利用微积分计算出了宇宙速度.今日满天飞行的人造卫星早在微积分产生之初就已在学者们的预料之中.在今天人类广泛的经济活动、金融活动中,微积分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微积分诞生之初的主要背景是物理学和几何学,而今,它几乎为一切领域所运用.它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4.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只要研究变化规律就要用上微积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亦如此,因而微积分也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用它来描述和研究规律性的东西.哲学尤其关注微积分,那是因为微积分给了哲学许多的启示,它不仅影响到哲学方法,也影响到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更关注微积分.马克思十分关心数学,何止是关心,他对数学还曾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对微积分有专门的研究.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致恩格斯的信中说:“有空时我研究微积分.顺便说说,我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如果您愿意研究,我准备寄给您一本.”①1865年5月20日,马克思又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说到:“在工作之余——西,任何其他读物总是把我赶回写字台来.”②马克思不只研究牛顿、莱布尼茨,而且研究了牛顿、莱布尼茨之后一个多世纪内的一批著名数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拉格朗日等人.1882年11月22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还说到:“我未尝不可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所谓微分方法的全部发展——这种方法始于牛顿和莱布尼茨的神秘方法,继之以达朗贝尔和欧拉的唯理论的方法,终于拉格朗日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但始终是从牛顿—莱布尼茨的原始的基本原理出发的),——我未尝不可以用这样的话去对待分析的这一整个发展过程,说它在利用几何方法于微分学方面,也就是使之几何形象化方面,实际上并未引起任何实质性的改变.”③马克思那个时代写到了“终于拉格朗日”表明马克思已站在前沿,他可能还未看到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的分析方法、极限方法,但也是从“牛顿—莱布尼茨”那里出发的.从1863年的信到1882年的信,从信中表现出来的对微积分越来越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是多么认真、多么深入又在多么漫长的时间里关注和研究着微积分!我们可以想一想,马克思作为一位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政治家为何如此深切地关心和深入地研究数学尤其是微积分?再看看恩格斯本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一段许多人熟悉的话:“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学和积分学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而它们也就立刻产生,并且是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大体上完成的,但不是由他们发明的.”①当然,应当说大体上是由他们发现的,另一位可以说接近这一发现的是牛顿的老师——巴罗.恩格斯还在《反杜林论》这部著作中说到:“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在数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关系.初等数学,即常数的数学,是在形式逻辑的范围内活动的,至少总的说来是这样,而变数的数学——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微积分——本质上不外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②事实上,恩格斯不只是注意深入研究微积分,研究数学,他还令人敬佩地广泛地研究了他所处时代的数十个自然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也许,恩格斯是一个杰出的榜样,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深刻分析过自然科学的榜样.顺便说说,列宁对于数学,尤其是物理学,也有过浓厚的兴趣.似乎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很少有这种兴趣,更少有这样深刻的见解.这是不是一种遗憾呢?也许,不一定每位马克思主义者都需要有如此广博而深刻的自然科学见解,也许学识与智慧及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然而,有一点似乎应当是共同的,任何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对自然科学的各种进步寄予深切关注和满腔热情的支持,并且特别关注它们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邓小平具有这样的品质,邓小平亦可算这一方面的典范,虽然他没有可能熟悉现代意义下的微积分,但他把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也联系在一起.三、非欧几何直到现在,知道非欧几何的大学生还少得可怜,甚至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了,学习了大约15年以上的数学,不少人还是不知道非欧几何.这一事实,让人在赞美非欧几何之时多少有些遗憾.为了使我们的叙述更实在些,不能不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介绍一下有关背景.欧几里得几何在公元前300年就产生了,现在简称欧氏几何.中学生所学的几何基本上是欧氏几何,这种几何已流传两千多年,至今每个学生仍然学习它,多多少少要学习;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国.欧氏几何的主要特征是首开公理方法,不仅是在数学领域,而且是在整个科学领域开创了公理方法.公理方法的基本要点是,从少数几个概念(原始概念)和少数几个命题(原始命题,又称公理)出发;演绎出本学科其他所有概念和命题,从而构成这一学科的全貌.运用这种方法的学科因而自然地被认为具有最严密的演绎体系,做到了这一点的学科就被认为是严谨的科学,也被认为是十分成熟的学科门类.所以,几何被认为是最早成熟的自然科学分支.由于几何在数学领域长期作为主要的代表,。

几何中的尺规作图法

几何中的尺规作图法

第七讲尺规作图尺规作图的基本知识一、几何作图的含义和意义含义:给泄条件,设法作具备这些条件的图形,能据条件作出图形或作不岀图形,故几何作图是存在问题的证明。

意义:建立学生具体几何观念的重要手段,是克服死记硬背左理的好办法:学以致用:为制图学提供理论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作图公法(1)通过两个已知点可作一直线;(2)已知圆心和半径作圆:(3)若两已知直线相交,或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圆弧)相交,或两已知圆相交,则可作出其交点。

上面三条叫作图公法。

若一个图不能有限次根据作图公理作岀图形,则叫几何作图(或尺规作图)不能问题。

三、作图成法我们把根据作图公法或一些已经解决的作图题而完成的作图,叫做作图成法。

它可以在以后的作图中直接应用。

下而列举一些:(1)任意延长已知线段。

(2)在已知射线上自端点起截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以已知射线为一边,在指泄一侧作角等于已知角。

(4)已知三边,或两边及夹角,或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5)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6)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7)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8)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9)过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一已知点,作此直线的垂线。

(10)过已知直线外已知点,作此直线的平行线。

(11)已知边长作正方形。

(12)以立线段为弦,已知角为圆周角,作弓形弧。

(14)过圆上或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

(16)作已知圆的内接(外切)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

(17)作一线段,使之等于两已知线段的和或差。

(18)作一线段,使之等于已知线段的n倍或n等分。

(19)内分或外分一已知线段,它们的比等于已知比。

(20)作已知三线段a.b.c的第四比例项。

(21)作已知两线段匕“的比例中项。

(22)已知线段“丄作一线段为x = yla2+b2 .或作一线段为x = yjcr-b1(a>b).四、解作图题的步骤①分析:遇到不是一目了然的作图题,常假左符合条件的图已做出,研究已知件和求作件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作图的线索。

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法一、作图法则:1.直尺没有刻度,只能用于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2.圆规用于作已知半径的圆或弧。

二、作图公法:1.通过两已知点可以作一条直线;2.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作一圆;3.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其相交,可求其交点。

三、作图成法:1.在已知射线上自端点起截一已知长度的线段;2.以一已知射线为一边,在指定的一侧作一已知大小的角;3.已知边长作正三角形;4.已知⑴三边(两边之和大于余一边)⑵两边及夹角⑶一边及两邻角(两角之和小于二直角)⑷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两角之和小于二直角)作三角形;5.作已知线段的中点;6.作已知线段的中垂线;7.作已知角的平分线;8.作已知弧的中点;9.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此线的垂线;10.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此线的垂线;11.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此线的平行线;12.已知斜边及一腰(斜边大于腰),作直角三角形;13.已知边长作正方形;14.已知弦及内接角,作弓形;15.作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旁切圆;16.过圆上一点作此圆的切线;17.过圆外一点作此圆的切线;18.作两个已知圆的公切线;19.作已知圆的内接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20.作已知圆的外切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21.作一线段使等于已知n 条线段之和;22.作一线段使等于已知两条线段之差;23.作一线段使等于一已知线段的n 倍(n 是自然数);24.n 等分已知线段;25.作一线段使等于已知线段的n 分之m ,(m 、n 都 是自然数);26.内分或外分一已知线段,使所得分比等于已知的两线段之比;27.按已知的n 条线段所组成的连比,将一已知线段分为n 段;28.作一线段x ,使有b a =x c,其中,a 、b 、c 都是已知线段;(比例第四项作图)29.作一线段x=ab ,其中,a 、b 都是已知线段;(比例中项作图)30.作一线段x=a p ,其中,a 是已知线段,p 是有理数。

9种尺规作图法(定版)

9种尺规作图法(定版)

(⼀)作⼀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个⻆等于已知⻆(三)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在射线AP上截取AB=a,为所求(1)作射线 AP已知:如图,线段AB求作:点O,使AO=BO,即O为AB的中点(1)分别以A,B为圆⼼,⼤于⼆分之⼀AB的相等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D,E(2)连接DE交AB于点O已知:<AOB求作:<A'O'B',使<A'O'B'等于<AOB(1)以O点为圆⼼,以任意⻓度为半径画弧。

交OB于M点,交OA于N点(2)以O'点为圆⼼,以OM的⻓为半径画弧,交O'B'于M'点(3)以M'点为圆⼼,以MN的⻓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N'点(4)连接O'N'点并延⻓到A',得所求。

已知:如图,线段a求作:线段AB,使AB= a(四)作已知⻆的⻆平分线(五) 过直线上⼀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六)过直线外⼀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如图,<AOB 求作:射线OP ,使OP 平分<AOB 已知:如图,P 为直线AB 上⼀点。

求作:直线CD ,是CD 经过点P ,且CD 垂直AB 已知:如图,直线AB 及外⼀点P求作:直线CD ,使CD 经过点P ,且CD 垂直 AB(1)以O 为圆⼼,任意⻓度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OA ,OB ,于M ,N (2)分别以M ,N 为圆⼼,⼤于⼆分之⼀MN 的 线段⻓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AOB 内P 点(3)作射线OP ,则OP 平分<AOB (1)以P 点为圆⼼,任意⻓为半径画弧,交AB 于M ,N (2)分别以M ,N 为圆⼼,⼤于⼆分之⼀MN 的⻓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Q (3)过D ,Q 作直线CD 。

则直线CD 为所求(1)以P 点为圆⼼,任意⻓为半径画弧 交AB 于M ,N 点(2)分别以M ,N 为圆⼼,⼤于⼆分之⼀MN ⻓度的⼀半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Q (3)过P ,Q 作直线CD 为所求(⼋)已知两⻆及夹边作三⻆形(九)已知两边及夹⻆作三⻆形(七)已知三边作三⻆形已知:如图,线段 a,b,c求作:三⻆形ABC,使AB=c,AC=b,BC=a已知:如图,<A,<B,线段m求作:三⻆形DEF,使<D=<A,<E=<B,DE=m已知:如图,线段m,n,<D求作:三⻆形ABC,使<A=<D,AB=m,AC=n(1)作线段AB=c(2)以A为圆⼼,以b为半径作弧。

【中考数学考点梳理】考点18_尺规作图与定义、命题、定理

【中考数学考点梳理】考点18_尺规作图与定义、命题、定理

考点18 尺规作图与定义、命题、定理一、尺规作图1.尺规作图的定义:在几何里,把限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2.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3.根据基本作图作三角形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3)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三角形;4)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求作三角形;5)已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和斜边,求作直角三角形.4.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5.有关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作图以及设计图案是中考常见类型.6.作图题的一般步骤(1)已知;(2)求作;(3)分析;(4)作法;(5)证明;(6)讨论.其中步骤(3)(4)(5)(6)一般不作要求,但作图中一定要保留作图痕迹.二、尺规作图的方法1.尺规作图的关键1)先分析题目,读懂题意,判断题目要求作什么;2)读懂题意后,再运用几种基本作图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已知条件作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求作三角形的关键是确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图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常借助基本作图来完成,如作直角三角形就先作一个直角.三、定义与命题1.一般地,对某一名称或术语进行描述或作出规定就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2.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3.命题的组成: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4.命题的表达形式: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二、真命题、假命题1.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2.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需要根据命题的题设和已学的有关公理、定理进行说明(推理、证明).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三、逆命题1.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命题的条件,把原命题的条件作为命题的结论,所组成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它的逆命题.3.正确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4.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四、公理与定理1.如果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2.如果一个命题可以从公理或其他命题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它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做定理.3.公理和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作为证明其他命题是否为真命题的依据.4.由定理直接推出的结论,并且和定理一样可作为进一步推理依据的真命题叫做推论.五、互逆命题1.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2.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而一个定理并不一定有逆定理.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都是互逆定理.六、反证法1.定义: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的反面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2.反证法的步骤:①假设命题结论的反面正确;②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与公理、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论;③说明假设不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考向一基本作图1.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2.基本作图有五种: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一个角的平分线;4)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如图,已知△ABC,AC>AB,∠C=45°.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答案】详见解析【分析】根据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AC边上求作一点P,使∠PBC=45°即可.【详解】解:如图,点P即为所求.作法:(1)以点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D,交BC于E,(2)以点B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F,(3)以点F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M,(3)连接BM,并延长BM与AC交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作图方法.2.如图,Rt ABC 中,90ABC ∠=︒,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DB DE =B .AB AE =C .EDC BAC ∠=∠D .DAC C ∠=∠【答案】D 【分析】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CAB 角平分线,DE ⊥AC ,由此逐一分析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CAB 角平分线,DE ⊥AC ,在△AED 和△ABD 中:∵=90⎧∠=∠⎪∠=∠⎨⎪=⎩AED ABD EAD BAD AD AD ,∴△AED ≌△ABD(AAS),∴DB=DE ,AB=AE ,选项A 、B 都正确,又在Rt △EDC 中,∠EDC=90°-∠C ,在Rt △ABC 中,∠BAC=90°-∠C ,∴∠EDC=∠BAC ,选项C 正确, 选项D ,题目中缺少条件证明,故选项D 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法,熟练掌握常见图形的尺规作图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线段AB ,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12AB 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D ,连接AC ,AD ,BC ,BD ,CD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 平分∠CADB .CD 平分∠ACBC .AB ⊥CD D .AB=CD【答案】D 【分析】根据作图判断出四边形ACBD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由作图知AC=AD=BC=BD ,∴四边形ACBD 是菱形,∴AB 平分∠CAD 、CD 平分∠ACB 、AB ⊥CD ,不能判断AB=CD ,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菱形的判定方法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菱形的判定与性质.1.已知AOB ∠,作AOB ∠的平分线OM ,在射线OM 上截取线段OC ,分别以O 、C 为圆心,大于12O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E ,F .画直线EF ,分别交OA 于D ,交OB 于G .那么,ODG 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 【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知EF 垂直平分OC ,由此证明△OMD ≌△ONG ,即可得到OD=OG 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连接CD 、CG ,∵分别以O 、C 为圆心,大于12O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E ,F ∴EF 垂直平分OC ,设EF 交OC 于点N ,∴∠ONE=∠ONF=90°,∵OM 平分AOB ∠,∴∠NOD=∠NOG ,又∵ON=ON ,∴△OMD ≌△ONG ,∴OD=OG ,∴△ODG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基本作图能力:角平分线的做法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做法,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由此解答问题,根据题意得到EF 垂直平分OC 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B =AC ,BC =6,尺规作图痕迹可求出BD =( )A .2B .3C .4D .5【答案】B 【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方法步骤判断即可.【详解】由作图痕迹可知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而AB=AC ,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D 为BC 重点,BD=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角平分线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关键在于牢记尺规作图的方法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3.如图1,已知ABC ∠,用尺规作它的角平分线.如图2,步骤如下,第一步:以B 为圆心,以a 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 ,BC 于点D ,E ;第二步:分别以D ,E 为圆心,以b 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P ;第三步:画射线BP .射线BP 即为所求.下列正确的是( )A .a ,b 均无限制B .0a >,12b DE >的长 C .a 有最小限制,b 无限制D .0a ≥,12b DE <的长 【答案】B 【分析】根据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第一步:以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BA ,BC 于点D ,E ;∴0a >;第二步:分别以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交于点P ; ∴12b DE >的长;第三步:画射线BP .射线BP 即为所求.综上,答案为:0a >;12b DE >的长,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作角平分线的方法.考向二 复杂作图利用五种基本作图作较复杂图形.1.如图,C 为线段AB 外一点.(1)求作四边形ABCD ,使得//CD AB ,且2CD AB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四边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P ,AB ,CD 的中点分别为,M N ,求证:,,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分析】(1)按要求进行尺规作图即可;(2)通过证明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180∠+∠=︒CPN CPM ,即可说明,,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详解】解:(1)则四边形ABCD 就是所求作的四边形.(2)∵AB CD ∥,∴ABP CDP ∠=∠,BAP DCP ∠=∠,∴ABP CDP ∆∆∽,∴AB AP CD CP . ∵,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2AB AM =,2CD CN =,∴=AM AP CN CP. 连接MP ,NP ,又∵BAP DCP ∠=∠, ∴∽∆∆APM CPN ,∴∠=∠APM CPN ,∵点P 在AC 上∴180∠+∠=︒APM CPM ,∴180∠+∠=︒CPN CPM ,∴,,M P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2.通过如下尺规作图,能确定点D是BC边中点的是()A.B.C.D.【答案】A【分析】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详解】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线段BC的中点.由此可知:选项A符合条件,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1.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平行线,下列尺规作图中错误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由作图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作图可知,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与作图可知,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无法判断两直线平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信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如图,在Rt ABC中.()1利用尺规作图,在BC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AB的距离(PD的长)等于PC的长;()2利用尺规作图,作出()1中的线段PD.(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答案】()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平分线上,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尺【分析】()1由点P到AB的距离(PD的长)等于PC的长知点P在BAC规作图即可得(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AC、AB分别交于一点,然后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一点,过点A及这个交点作射线交BC于点P,P即为要求的点);()2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即可得(以点P为圆心,以大于点P到AB的距离为半径画弧,与AB交于两点,分别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距离一半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一侧交于一点,过这点以及点P作直线与AB交于点D,PD即为所求).【详解】()1如图,点P即为所求;()2如图,线段P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考向三圆中的作图问题1.如图,已知,.(1)在图中,用尺规作出的内切圆,并标出与边,,的切点,,(保留痕迹,不必写作法);(2)连接,,求的度数.【答案】(1)作图见解析;(2)70°.【解析】(1)直接利用基本作图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如图1,⊙O即为所求.(2)如图2,连接OD,OE,∴OD⊥AB,OE⊥BC,∴∠ODB=∠OEB=90°,∵∠B=40°,∴∠DOE=140°,∴∠EFD=70°.考点:1.作图—复杂作图;2.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C=8,按下列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C于点E,F,再分别以点E,F为圆心,大于1 2EF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H,作射线AH;②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射线AH于点O;③以点O为圆心,线段OA长为半径作圆.则⊙O的半径为()A.B.10C.4D.5【答案】D【分析】如图,设OA交BC于T.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T,再在Rt△OCT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设OA交BC于T.∵AB=AC=AO平分∠BAC,∴AO⊥BC,BT=TC=4,∴AE2=,在Rt△OCT中,则有r2=(r﹣2)2+42,解得r=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1)如图,已知线段AB和点O,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点O是ABC的内心(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所画的ABC 中,若90,6,8C AC BC ∠=︒==,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答案】(1)作法:如图所示,见解析;(2)2.【分析】(1)内心是角平分线的交点,根据AO 和BO 分别是∠CAB 和∠CBA 的平分线,作图即可; (2)连接OC ,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作法:如图所示:①作射线AO 、BO ; ②以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线段AB ,射线AO 于点D ,E ; ③以点E 为圆心,DE 长为半径画弧,交上一步所画的弧于点F ,同理作出点M ; ④作射线AF ,BM 相交于点C ,ABC 即所求.(2)如图,连接OC ,∵90,6,8C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10AB =,∴168242ABC S=⨯⨯=; ∵ABC AOB AOC BOC SS S S ∆∆∆=++,∴11124222AB r AC r BC r •+•+•=,∴1(1068)242r ⨯++•=, ∴2r ,∴ABC 的内切圆半径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图形,利用所学的知识正确求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2.如图,点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1)用直尺和圆规在正方形内部作一点E (异于点O ),使得;EB EC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连接,EB EC EO 、、求证:BEO CEO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证明EBO ECO ≅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所示,点E 即为所求.()2连接OB OC 、 由()1得:EB EC =O 是正方形ABCD 中心,,OB OC ∴=∴在EBO △和ECO 中,EB EC EO EO OB OC =⎧⎪=⎨⎪=⎩(),EBO ECO SSS ∴≅BEO CEO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与证明,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正方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考向四逻辑推理1.如图是某剧场第一排座位分布图:甲、乙、丙、丁四人购票,所购票分别为2,3,4,5.每人选座购票时,只购买第一排的座位相邻的票,同时使自己所选的座位之和最小.如果按“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购票,那么甲甲购买1,2号座位的票,乙购买3,5,7号座位的票,丙选座购票后,丁无法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若丙第一购票,要使其他三人都能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购票的先后顺序______.【答案】丙,丁,甲,乙【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四人购票,所购票数量分别为2,3,4,5可得若丙第一购票,要使其他三人都能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那么丙选座要尽可能得小,因此丙先选择:1,2,3,4.丁所购票数最多,因此应让丁第二购票,据此判断即可.【详解】解:丙先选择:1,2,3,4.丁选:5,7,9,11,13.甲选:6,8.乙选:10,12,14.∴顺序为丙,丁,甲,乙.(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某企业甲、乙两位员工的能力测试结果的网状图,以O为圆心的五个同心圆分别代表能力水平的五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赋分1至5分,由原点出发的五条线段分别指向能力水平的五个维度,网状图能够更加直观的描述测试者的优势和不足,观察图形,有以下几个推断:①甲和乙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②缺少探索学习的能力是甲自身的不足;③与甲相比乙需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④乙的综合评分比甲要高.其中合理的是( )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答案】D【分析】根据甲、乙两位员工的能力测试结果的网状图一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因为甲、乙两位员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均是5分,故甲乙两人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很强,故①正确; 因为甲的探索学习的能力是1分,故缺少探索学习的能力是甲自身的不足,故①正确;甲的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是5分,乙的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是3分,故与甲相比乙需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故①正确;乙的综合评分是:3+4+4+5+5=22分,甲的综合评分是:1+4+4+5+5=19分,故乙的综合评分比甲要高,故①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象信息题,能从图象上获取相关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疫情期间,甲、乙、丙、丁4名同学约定周一至周五每天做一组俯卧撑.为了增加趣味性,他们通过游戏方式确定每个人每天的训练计划.首先,按如图方式摆放五张卡片,正面标有不同的数字代表每天做俯卧撑的个数,反面标有1x ,2x ,3x ,4x ,5x 便于记录. 具体游戏规则如下:甲同学:同时翻开1x ,2x ,将两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3x ,4x ,5x 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乙同学:同时翻开1x ,2x ,3x ,将三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4x ,5x 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以此类推,到丁同学时,五张卡片全部翻开,并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下表记录的是这四名同学五天的训练计划:根据记录结果解决问题:(1)补全上表中丙同学的训练计划;(2)已知每名同学每天至少做30个,五天最多做180个.①如果236x =,340x =,那么1x 所有可能取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这四名同学星期_________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总个数最多为_________个.【答案】(1)见解析;(2)①41,42,43;②三,162.【分析】(1)由题意同时翻开1234x x x x ,,,将四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x 5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即可.(2)①由题意44523123303640x x x x x x x x ===,<<<<,,,推出x 5可以取31,32,33,34,35,x 1>40,应用列举法即可解决问题.②观察表格可知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不妨设453031x x ==,,当x 2=32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2=87,若x 1=44,则x 3=43,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2.应用列举法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由题意同时翻开1234x x x x ,,,将四个数字进行比较,由乙同学可知231x x x <<,又结合丁同学可知42x x <,所以4231x x x x <<<,然后由小到大记录在表格中,x 5按原顺序记录在表格中补全表中丙同学的训练计划:42315x x x x x ,,,,.故答案为:42315x x x x x ,,,,.(2)①由题意x 4=30,∵45231233640x x x x x x x ==<<<<,,,∴x 5可以取31,32,33,34,35,x 1>40,当x 5=31时,x 1的最大值为43,当x 5=32时,x 1的最大值为42,当x 5=33时,x 1的最大值为41,当x 5=34或35时,x 1的值不符合题意,∴x 1的可能取41,42,43.故答案为:41,42,43.②观察表格可知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最多,不妨设x 4=30,x 5=31,当x 2=32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2=87,若x 1=44,则x 3=43,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2.当x 2=33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3=86, 若x 1=44,则x 3=42,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1,当x 2=34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4=85,若x 1=43,则x 3=42,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1,当x 2=35时,x 3+x 1的最大值为180-30-31-33=84, 若x 1=43,则x 3=41,此时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为160,综上所述,星期三的做俯卧撑的总个数的最大值为162.故答案为:162.【点睛】本题考查推理与论证,统计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考向五 真命题、假命题1.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要抓住两条: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带有判断性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而疑问句和命令性语句都不是命题;②命题必须对某件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2.辨别命题的真假时,对命题的正确性理解一定要准确,进行辨别时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公理、定义.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通过举反例的方法解决.命题的反例是具备命题的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的实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零件检查,应选择抽样调查B .一组数据6,5,8,7,9的中位数是8C .甲、乙两组学生身高的方差分别为S 甲2=2.3,S 乙2=1.8.则甲组学生的身高较整齐D .命题“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答案】D【分析】根据抽样调查、中位数定理、命题的判断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零件检查,应选择全面调查,所以A 选项错误; B .一组数据6,5,8,7,9的中位数是7,所以B 选项错误;C .甲、乙两组学生身高的方差分别为S 甲2=2.3,S 乙2=1.8.则乙组学生的身高较整齐,所以C 选项错误;D .命题“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分析的知识点应用,准确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从下列命题中,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 )(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4)弧长是20cm π,面积是2240cm π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20︒.A .14B .12C .34D .1【答案】C【分析】分别判断各命题的真假,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1)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是真命题,(2)因式分解()()211ax a a x x -=+-,是真命题, (3)棱长是1cm 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周长一定是14cm ,是真命题,(4)设扇形半径为r ,圆心角为n ,∵弧长是20cm π,则180n r π=20π,则3600nr =, ∵面积是2240cm π,则2360n r π=240π,则2nr =360×240,则2360240243600nr r nr ⨯===,则n=3600÷24=150°, 故扇形的圆心角是150︒,是假命题,则随机抽取一个是真命题的概率是3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概率,扇形的弧长和面积,无理数,因式分解,正方体展开图,知识点较多,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个命题的真假.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2B .数据2,0,3,2,3的方差是65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360°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B【分析】A.根据算术平方根解题;B.根据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C.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 2)︒⨯-解题;D.根据菱形、梯形的性质解题.【详解】A. 2=,2A 错误;B. 数据2,0,3,2,3的平均数是20323=25++++,方差是 2222216(22)(02)(32)(22)(32)55⎡⎤-+-+-+-+-=⎣⎦,故B 正确; C. 正六边形的内角和为180(62)720︒⨯-=︒,故C 错误;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可能是梯形,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真命题,其中涉及算术平方根、方差、多边形内角和、梯形性质、菱形性质等知识,是基础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 .旋转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答案】B 【分析】由补角的定义、平行线公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 、一个角的补角不一定大于这个角,故A 错误;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B 正确;C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C 错误;D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补角的定义、平行线公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旋转的性质,以及判断命题的真假,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分别进行判断.考向六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1.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则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叫做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3.“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可理解为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1.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C .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D .同角的余角相等【答案】D【分析】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再分析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详解】解:A 、逆命题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逆命题是: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是真命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逆命题是: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逆命题是: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是假命题,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互逆定理的知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假命题,那这个定理就没有逆定理. 2.下列命题:(1)对于(0)k y k x=≠,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3)。

尺规作图知识归纳

尺规作图知识归纳

尺规作图知识归纳考点名称: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限定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画图。

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看似不能做什么,画一个圆又不知道它的半径,画线段又没有精确的长度。

其实尺规作图的用处很大,比如单用圆规找出一个圆的圆心,量度一个角的角度,等等。

运用尺规作图可以画出与某个角相等的角,十分方便。

尺规作图的中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还有:已知一角、一边做等腰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做三角形已知一角、两边做三角形依据公理:还可以根据已知条件作三角形,一般分为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等,作图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等。

注意:保留全部的作图痕迹,包括基本作图的操作程序,只有保留作图痕迹,才能反映出作图的操作是否合理。

尺规作图方法:任何尺规作图的步骤均可分解为以下五种方法:·通过两个已知点可作一直线。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作一个圆。

·若两已知直线相交,可求其交点。

·若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相交,可求其交点。

·若两已知圆相交,可求其交点。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尺规作图.2.学会用尺规作图法完成下列五种基本作图:(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5)画角平分线.3.了解五种基本作图的理由.4.学会使用精练、准确的作图语言叙述画图过程.5.学会利用基本作图画三角形等较简单的图形.6.通过画图认识图形的本质,体会图形的内在美.【基础知识精讲】1.尺规作图:限定只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注意:这里所指的直尺是没有刻度的直尺,由于免去了度量,因此,用尺规作图法画出的图形的精确度更高,它在工程绘图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2.尺规作图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作图称为基本作图.3.基本作图共有五种:(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图24-4-1,已知线段DE.求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法:①先画射线AB.②然后用圆规在射线AB上截取AC=MN.线段AC就是所要作的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24-4-2,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作法:①作射线O′A′;②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交OB于D.③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④以点C′为圆心,以CD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D′.⑤经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的角.(3)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24-4-3,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作法:①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和D.②作直线CD.直线CD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注意:直线CD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AB的中点.(4)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a.经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如图24-4-4.已知:直线AB和AB上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作平角ACB的平分线CF.直线CF就是所求的垂线,如图24-4-4.b.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如图24-4-5,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C.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①任意取一点K,使K和C在AB的两旁.②以C为圆心,CK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和E.③分别以D和E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④作直线CF.直线CF就是所求的垂线.注意:经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转化成画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解决.(5)平分已知角.如图24-4-6,已知∠AOB.求作:射线OC,使∠AOC=∠BOC.作法:①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②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在∠AOB内,两弧交于点C.③作射线OC.OC就是所求的射线.注意:以上五种基本作图是尺规作图的基础,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同学扪要高度重视,努力把这部分内容学习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下列作图语言:(1)过点某和点某画射线某某,或画射线某某.(2)在射线某某上截取某某=某某.(3)以点某为圆心,某某为半径画弧.(4)以点某为圆心,某某为半径画弧,交某某于点某.(5)分别以点某,点某为圆心,以某某,某某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某.(6)在射线某某上依次截取某某=某某=某某.(7)在∠某某某的外部或内部画∠某某某=∠某某某.注意:学过基本作图后,在作较复杂图时,属于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如:(1)画线段某某=某某.(2)画∠某某某=∠某某某.(3)画某某平分∠某某某,或画∠某某某的角平分线.(4)过点某画某某⊥某某,垂足为点某.(5)作线段某某的垂直平分线某某,等等.但要注意保留全部的作图痕迹,包括基本作图的操作程序,不能因为作法的叙述省略而作图就不按程序操作,只有保留作图痕迹,才能反映出作图的操作是否合理.【经典例题精讲】例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如图24-4-7,已知:∠α,线段a、b,求作:△ABC,使∠A=∠α,AB=a,AC=b.作法:①作∠MAN=∠α.②在射线AM、AN上分别作线段AB=a,AC=b.③连结BC.如图24-4-8,△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注意:一般几何作图题,应有下面几个步骤:已知、求作、作法,比较复杂的作图题,在作图之前可根据需要作一些分析.例2如图24-4-9,已知底边a,底边上的高h,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a、h.求作:△ABC,使AB=AC,且BC=a,高AD=h.分析:可先作出底边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再作出BC的垂直平分线,从而作出BC边上的高AD,分别连结AB和AC,即可作出等腰△ABC来.作法:(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DA,使DA=h.(4)连结AB、AC.如图24-4-10,△ABC即为所求的等腰三角形.例3已知三角形的一边及这边上的中线和高,作三角形.如图24-4-11,已知线段a,m,h(m>h).求作:△ABC使它的一边等于a,这边上的中线和高分别等于m和h(m>h).分析:如图24-4-12,假定△ABC已作出,其中BC=a,中线AD=m,高AE=h,在△AED中AD=m,AE=h,∠AED=90°,因此这个Rt△AED 可以作出来(△AED为奠基三角形).当Rt△AED作出后,由可得到.的关系可作出点B和点C,于是△ABC即作法:(1)作△AED,使∠AED=90°,AE=h,AD=m.(2)延长ED到B,使.(3)在DE或BE的延长线上取.(4)连结AB、AC.则△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注意:因为三角形中,一边上的高不能大于这边上的中线,所以如果h>m,作图题无解;若m=h,则作出的图形为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24-4-13,已知线段a.求作:菱形ABCD,使其半周长为a,两邻角之比为1∶2.分析:因为菱形四边相等,“半周长为a”就是菱形边长为,为此首先要将线段a等分,又因为菱形对边平行,则同旁内角互补,由“邻角之比为1∶2”可知,菱形较小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对角线将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所以作图时只要作出两个有公共边的等边三角形,则得到的四边形即为所求的菱形ABCD.作法:(1)作线段a的垂直平分线,等分线段a.(2)作线段AC,使.(3)分别以A、C为圆心,为半径,在AC的两侧画弧,两弧分别交于B,D.(4)分别连结AB、BC、CD、DA得到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ABCD为所求作的菱形(如图24-4-14).注意:这种通过先画三角形,然后再画出全部图形的方法即为“三角形奠基法”.例5如图24-4-15,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使点P到∠AOB的两边OA、OB的距离相等.分析:要使PC=PD,则点P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要使点P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则P应在∠AOB的角平分线上,那么满足题设的P点就是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交点了.作法:(1)连结CD.(2)作线段CD的中垂线l.(3)作∠AOB的角平分线OM,交l于点P,P点为所求.注意:这类定点问题应需确定两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定点,当然这两直线应分别满足题目的不同要求.【中考考点】例6(2000·安徽省)如图24-4-16,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一处B.二处C.三处D.四处分析:到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在相交所构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可利用作角平分线的方法找到这些点.解:分别作相交所构成的角平分线,共可作出六条,三条角平分线相交的交点共有四个.答案:D.注意:本题应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在具体作图时,不可只作出位于中心位置的一处,而要全面考虑其他满足条件的点.例7(2002·陕西省)如图24-4-17,△ABC是一块直角三角形余料,∠C=90°,工人师傅要把它加工成—个正方形零件,使C为正方形的—个顶点,其他三个顶点分别在AB、BC、AC边上.(1)试协助工人师傅用尺规画出裁割线(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工人师傅测得AC=80cm,BC=120cm,请帮助工人师傅算出按(1)题所画裁割线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解:(1)作∠ACB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E即为正方形—顶点,作CE 线段的中垂线HK与AC、BC的交点F、D即为所作正方形另两个顶点,如图24-4-17.(2)设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某cm,∵DE∥AC,∴,∴.∴某=48.答: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48cm.注意:本题是几何作图和几何计算相结合题目,要求读者对基本作图务必掌握,同时对作出图形的性质要清楚.例8(2002·山西省)如图24-4-18①,有一破残的轮片(不小于半个轮),现要制作一个与原轮片同样大小的圆形零件,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设计两种方案,确定这个圆形零件的半径.分析:欲确定这个圆形零件的半径,可以借助三角板,T形尺或尺规作图均可,图②中是这个零件的半径,图③中OB是这个零件半径.解:如图24-4-18②③所示.【常见错误分析】例9如图24-4-19,已知线段a、b、h.求作△ABC,使BC=a,AC=b,BC边上的高AD=h.并回答问题,你作出的三角形唯一吗?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错解:(1)作法:①作Rt△ADC,使AD=h,AC=b.②在直线CD上截取CB=a.如图24-4-20,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作出的三角形唯一.(3)得出结论:有两边及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误区分析:本题错解在于忽略了三角形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正解:如图24-4-21,作法:①作Rt△ADC,使AD=h,AC=b.②在直线CD上截取CB=a(在点C的两侧).则△ABC,△AB′C都是所求作三角形.(2)作出的三角形不唯一.(3)得出结论有两边及—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注意: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题目应慎之又慎.【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基本作图,主要是运用观察法,通过具体的操作,了解各种基本作图的步骤,掌握作图语言.【规律总结】画复杂的图形时,如一时找不到作法,—般是先画出一个符合所设条件的草图,再根据这个草图进行分析,逐步寻找画图步骤.有时,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和基本作图,先作局部三角形,再以此为基础,根据有关条件画出其余部分,从而完成全图,这种方法称为三角形奠基法.考点一尺规作图1.定义: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叫做尺规作图.2.步骤:(1)根据给出的条件和求作的图形,写出已知和求作部分;(2)分析作图的方法和过程;(3)用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4)写出作法步骤,即作法.考点二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考点三基本作图的应用1.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5)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2.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尺规作图简史:“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在我国古代甲骨文中就有“规”这个字.“矩”就像现在木工使用的角尺,由长短两尺相交成直角而成,两者间用木杠连接以使其牢固,其中短尺叫勾,长尺叫股.矩的使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发明,山东历城武梁祠石室造像中就有“伏羲氏手执矩,女娲氏手执规”之图形.矩不仅可以画直线、直角,加上刻度可以测量,还可以代替圆规.甲骨文中也有矩字,这可追溯到大禹治水(公元前2000年)前.《史记》卷二记载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赵爽注《周髀算经》中有“禹治洪水,……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乃勾股之所由生也.”意即禹治洪水,要先测量地势的高低,就必定要用勾股的道理.这也说明矩起源于很远的中国古代.春秋时代也有不少著作涉及规矩的论述,《墨子》卷七中说“轮匠(制造车子的工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孟子》卷四中说“离娄(传说中目力非常强的人)之明,公输子(即鲁班,传说木匠的祖师)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规矩已被广泛地用于作图、制作器具了.由于我国古代的矩上已有刻度,因此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古代希腊人较重视规、矩在数学中训练思维和智力的作用,而忽视规矩的实用价值.因此,在作图中对规、矩的使用方法加以很多限制,提出了尺规作图问题.所谓尺规作图,就是只有限次地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古希腊的安那萨哥拉斯首先提出作图要有尺寸限制.他因政治上的纠葛,被关进监狱,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里,他思考改圆成方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用来打发令人苦恼的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不可能有规范的作图工具,只能用一根绳子画圆,用随便找来的破木棍作直尺,当然这些尺子上不可能有刻度.另外,对他来说,时间是不多了,因此他很自然地想到要有限次地使用尺规解决问题.后来以理论形式具体明确这个规定的是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由于《几何原本》的巨大影响,希腊人所崇尚的尺规作图也一直被遵守并流传下来.由于对尺规作图的限制,使得一些貌似简单的几何作图问题无法解决.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几何三大问题的三个古希腊古典作图难题:立方倍积问题、三等分任意角问题和化圆为方问题.当时很多有名的希腊数学家,都曾着力于研究这三大问题,虽然借助于其他工具或曲线,这三大难题都可以解决,但由于尺规作图的限制,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以后两千年来,无数数学家为之绞尽脑汁,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1637年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关于尺规作图的可能性问题才有了准则.到了1837年万芝尔首先证明立方倍积问题和三等分任意角问题都属于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π是无理数,化圆为方问题不可能用尺规作图解决,这才结束了历时两千年的数学难题公案.。

初中尺规作图详细讲解(含图)

初中尺规作图详细讲解(含图)

初中数学尺规作图讲解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 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 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 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 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 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 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 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 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这三个问题后被称为“几何作图三大问题”. 直至1837 年,万芝尔(Pierre Laurent Wantzel )首先证明三等分角问题和立方倍积问题属尺规作图不能问题;1882 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Ferdinand Lindemann )证明π是一个超越数(即π是一个不满足任何整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由此即可推得根号π(即当圆半径r 1时所求正方形的边长)不可能用尺规作出,从而也就证明了化圆为方问题是一个尺规作图不能问题.若干著名的尺规作图已知是不可能的,而当中很多不可能证明是利用了由19 世纪出现的伽罗华理论.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尝试这些不可能的题目,当中以化圆为方及三等分任意角最受注意. 数学家Underwood Dudley 曾把一些宣告解决了这些不可能问题的错误作法结集成书.还有另外两个著名问题:⑴ 正多边形作法·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五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六边形. ·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七边形——这个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题目,曾经使许多著名数学家都束手无策,因为正七边形是不能由尺规作出的.·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正九边形,此图也不能作出来,因为单用直尺和圆规,是不足以把一个角分成三等份的.·问题的解决:高斯,大学二年级时得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了可用尺规作图的正多边形的条件:尺规作图正多边形的边数目必须是 2 的非负整数次方和不同的费马素数的积,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难题.⑵ 四等分圆周只准许使用圆规,将一个已知圆心的圆周 4 等分.这个问题传言是拿破仑·波拿巴出的,向全法国数学家的挑战.尺规作图的相关延伸:用生锈圆规(即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1. 只用直尺及生锈圆规作正五边形2. 生锈圆规作图,已知两点A、B ,找出一点C使得AB BC CA.3. 已知两点A、B ,只用半径固定的圆规,求作C使C是线段AB的中点.4. 尺规作图,是古希腊人按“尽可能简单”这个思想出发的,能更简洁的表达吗?顺着这思路就有了更简洁的表达. 10世纪时,有数学家提出用直尺和半径固定的圆规作图. 1672年,有人证明:如果把“作直线”解释为“作出直线上的 2 点”,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圆规也能作出!从已知点作出新点的几种情况:两弧交点、直线与弧交点、两直线交点 ,在已有一个圆的情况下,那么凡是尺规能作的,单用直尺也能作出! . 五种基本作图: 初中数学的五种基本尺规作图为:1.做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做一角等于已知角3. 做一角的角平分线4.过一点做一已知线段的垂线5.做一线段的中垂线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 ⑴ 轨迹交点法: 解作图题的一种常见方法 . 解作图题常归结到确定某一个点的位置 . 如果这两个点的位置是由两个条件确定的,先放弃其中一个条件,那么这个点的位置就不确定而形成一个轨迹;若改 变放弃另一个条件,这个点就在另一条轨迹上,故此点便是两个轨迹的交点 交点来解作图题的方法称为轨迹交点法,或称交轨法、轨迹交截法、轨迹法例 1】 电信部门要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如下图,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 相等,到两条高速公路 m 、 n 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 P 应修建在什么位置?分析】 这是一道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转化成数学问题,根据题意知道,点 P 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线段 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二是在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点 P 应是它们的交点 .解析】 ⑴ 作两条公路夹角的平分线 OD 或 OE ;⑵ 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FG ;则射线 OD , OE 与直线 FG 的交点 C 1 , C 2 就是发射塔的位置 .例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是 (4 , 0) , O 是坐标原点,在直线 y x 3上求一点 P ,使 AOP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 P 点有几个?解析】 首先要清楚点 P 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点 P 在 y x 3上;二是 AOP 必须是等腰三角形 .其次,寻找P 点要分情况讨论,也就是当 OA OP 时,以 O 点为圆心, OA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有两个点 P 1、 P 2; 当 OA AP 时,以 A 点为圆心, OA 为半径画圆,与直线无交点;当 PO PA 时,作 OA 的垂直平分线,. 这个利用轨迹的A 、B 的距离必须C2G与直线有一交点 P 3,所以总计这样的 P 点有 3个.分析】 设⊙M 是符合条件的圆,即其半径为 r ,并与 ⊙O 及⊙O '外切,显然,点 M 是由两个轨迹确定的,即M 点既在以 O 为圆心以 R r 为半径的圆上, 又在以 O'为圆心以 R' r 为半径的圆上, 因此所求圆的圆 心的位置可确定 . 若⊙O 与⊙O'相距为 b ,当 2r b 时,该题无解,当 2r b 有唯一解;当 2r b 时, 有两解 .解析】 以当⊙O 与 ⊙O '相距为 b ,2r b 时为例:⑴ 作线段 OA R r , O' B R' r .⑵ 分别以 O , O '为圆心,以 R r , R' r 为半径作圆,两圆交于 M 1,M 2 两点. ⑶ 连接 OM 1 , OM 2 ,分别交以 R 为半径的 ⊙O 于 D 、C 两点. ⑷ 分别以 M 1,M 2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作圆 . ∴⊙M 1,⊙M 2 即为所求 .思考】若将例 3 改为: “设⊙O 与⊙O '相离,半径分别为 R 与 R' ,求作半径为 r (r R)的圆,使其与 ⊙O 内切,与 ⊙O'外切. ”又该怎么作图?⑵ 代数作图法: 解作图题时,往往首先归纳为求出某一线段长,而这线段长的表达式能用代数方法求出,然 后根据线段长的表达式设计作图步骤 . 用这种方法作图称为代数作图法 .【例 4】 只用圆规,不许用直尺,四等分圆周(已知圆心).【分析】 设半径为 1. 可算出其内接正方形边长为 2 ,也就是说用这个长度去等分圆周 .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出这 个长度 . 六等分圆周时会出现一个 3的长度 .设法构造斜边为 3 ,一直角边为 1的直角三角形, 2 的 长度自然就出来了 .【解析】 具 体做法:⑴ 随便画一个圆 . 设半径为 1.⑵ 先六等分圆周 . 这时隔了一个等分点的两个等分点距离为例 3】 设⊙O 与 ⊙O '相离,半径分别为 R 与 R',求作半径为 r 的圆,使其与 ⊙O 及⊙O'外切 .rMDO' O R'RrCMAB⑶ 以这个距离为半径, 分别以两个相对的等分点为圆心, 同向作弧, 交于一点 .( “两个相对的等分点其实就是直径的两端点啦! 两弧交点与 “两个相对的等分点 ”形成的是一个底为 2,腰为 3 的等腰三 角形. 可算出顶点距圆心距离就是 2 .) ⑷ 以 2 的长度等分圆周就可以啦!例 5】 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于已知 ABC 的面积 .分析】 设 ABC 的底边长为 a ,高为 h ,关键是在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x ,使得 x 2 1 ah ,所以 x 是 1a 与h 的22 比例中项 .解析】 已知:在 ABC 中,底边长为 a ,这个底边上的高为 h ,求作:正方形 DEFG ,使得: S 正方形 DEFG S ABC作法:⑴ 作线段 MD 1 a ;2⑵ 在 MD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使得 DN h ;⑶ 取 MN 中点 O ,以 O 为圆心, OM 为半径作 ⊙O ; ⑷ 过 D 作 DE MN ,交⊙O 于 E , ⑸ 以 DE 为一边作正方形 DEFG . 正方形 DEFG 即为所求 .分析】 先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点 M 与圆心 O 的距离 d ,再以 O 为圆心, d 为半径作圆,此圆与直线 l 的交点即 为所求 .解析】 ⑴ 作Rt OAB ,使得: A 90 ,OA r , AB a .例 6】 在已知直线 l 上求作一点 M ,使得过 M 作已知半径为 r 的 ⊙O 的切线,其切线长为a.a⑵ 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作圆若此圆与直线l相交,此时有两个交点M1,M2.M1,M2 即为所求.若此圆与直线l相切,此时只有一个交点M.M即为所求.若此圆与直线l 相离,此时无交点.即不存在这样的M 点使得过M 作已知半径为r 的⊙O的切线,其切线长为 a.⑶ 旋转法作图:有些作图题,需要将某些几何元素或图形绕某一定点旋转适当角度,以使已知图形与所求图形发生联系,从而发现作图途径.例7】已知:直线a、b、c,且a∥b∥c.求作:正ABC ,使得A、 B 、C三点分别在直线a、b、c上.ab分析】假设ABC是正三角形,且顶点 A 、 B 、C三点分别在直线a、b、c上.作AD b于D,将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60 后,置于ACD'的位置,此时点D' 的位置可以确定.从而点C也可以确定. 再作BAC 60 , B 点又可以确定,故符合条件的正三角形可以作出.解析】作法:⑴ 在直线a上取一点A,过A作AD b于点 D ;⑵ 以AD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DD ' ;⑶ 过D'作D'C AD ' ,交直线 c 于C;⑷ 以A为圆心,AC为半径作弧,交b于B(使B与D'在AC异侧).⑸ 连接AB 、AC 、BC 得ABC .ABC 即为所求.例8】已知:如图,P 为AOB 角平分线OM 上一点.求作:PCD ,使得P 90 ,PC PD,且C在OA上,D在OB上.解析】 ⑴ 过 P 作 PE OB 于 E .⑵ 过 P 作直线 l ∥OB ;⑶ 在直线 l 上取一点 M ,使得 PM PE (或 PM ' PE );⑷ 过M (或M')作MC l (或 M'C l ),交OA 于C (或C')点;⑸ 连接PC (或PC' ),过 P 作PD PC (或PD' PC')交OB 于D (或 D')点. 连接 PD,CD (或 PD',C'D').则 PCD (或 PC'D')即为所求 .⑷ 位似法作图: 利用位似变换作图,要作出满足某些条件的图形,可以先放弃一两个条件,作出与其位似的 图形,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这个与其位似得图形放大或缩小,以满足全部条件,从而作出 满足全部的条件 .【例 9】 已知:一锐角 ABC .求作:一正方形 DEFG ,使得 D 、 E 在BC 边上, F 在AC 边上, G 在AB 边上.分析】 先放弃一个顶点 F 在 AC 边上的条件, 作出与正方形 DEFG 位似的正方形 D 'E 'F ' G' ,然后利用位似变换将正方形 D'E'F 'G '放大(或缩小)得到满足全部条件的正方形DEFG .解析】 作 法:⑴ 在 AB 边上任取一点 G',过 G'作G'D' BC 于 D'⑵ 以G'D '为一边作正方形 D'E'F'G',且使 E'在 BD '的延长线上 . ⑶ 作直线 BF'交 AC 于 F .⑷ 过F 分别作 FG ∥F'G'交 AB 于G ;作 FE ∥F'E'交BC 于E . ⑸ 过G 作GD ∥G'D'交 BC 于 D . 则四边形 DEFG 即为所求 .A⑸ 面积割补法作图:对于等积变形的作图题,通常在给定图形或某一确定图形上割下一个三角形,再借助平行线补上一个等底等高的另一个三角形,使面积不变,从而完成所作图形.【例10】如图,过ABC的底边BC上一定点,P ,求作一直线l ,使其平分ABC的面积.分析】因为中线AM 平分ABC的面积,所以首先作中线AM ,假设PQ平分ABC的面积,在AMC 中先割去AMP ,再补上ANP .只要NM ∥ AP ,则AMP 和AMP就同底等高,此时它们的面积就相等了. 所以PN 就平分了ABC的面积.解析】作法:⑴ 取BC中点M ,连接AM ,AP;⑵ 过M 作MN∥AP交AB于N;⑶ 过P、N 作直线l . 直线l 即为所求.例11】如图:五边形ABCDE 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矩形构成⑴ 请你作一条直线l ,使直线l 平分五边形ABCDE 的面积;⑵ 这样的直线有多少条?请你用语言描述出这样的直线.解析】⑴ 取梯形AFDE 的中位线MN 的中点O ,再取矩形BCDF 对角线的交点O ' ,则经过点O,O'的直线l 即为所求;⑵ 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 设⑴中的直线l 交AE于Q,交BC于R,过线段RQ中点P ,且与线段AE、BC均有交点的直线均可平分五边形ABCDE的面积.例12】(07江苏连云港)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两部分,如果AC BC,那么称点C 为线段AB的黄金分AB AC割点.某研究小组在进行课题学习时,由黄金分割点联想到“黄金分割线”,类似地给出“黄金分割线”的定义:直线l 将一个面积为S的图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 ,如果S1 S2,那么称直线S S1 l 为该图形的黄金分割线.⑴ 研究小组猜想:在△ABC 中,若点 D 为AB边上的黄金分割点(如图 2 ),则直线CD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你认为对吗?为什么?⑵ 请你说明:三角形的中线是否也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⑶ 研究小组在进一步探究中发现: 过点 C 任作一条直线交 AB 于点 E ,再过点 D 作直线 DF ∥CE ,交AC 于点F ,连接EF (如图3),则直线 EF 也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说明理由.⑷ 如图 4 ,点 E 是 ABCD 的边 AB 的黄金分割点, 过点 E 作 EF ∥ AD ,交 DC 于点 F ,显然直线EF 是 ABCD 的黄金分割线.请你画一条 ABCD 的黄金分割线, 使它不经过 ABCD 各边黄金分割 点.解析】 ⑴ 直线 CD 是△ABC 的黄金分割线.理由如下:设 △ ABC 的边 AB 上的高为 h .1112 BD h , S △ABC 2AB h ,S △ ADC ADS △BDC BDS△ ABCABS △ ADC AD又∵点 D 为边 AB 的黄金分割点,∴AD BDS △ ADC S △ BDC . AB ADS△ ABC S △ ADC∴直线 CD 是 △ ABC 的黄金分割线.⑵ ∵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此时 S 1 S 2 1S ,即 S1 S2 ,2 S S 1 ∴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是该三角形的黄金分割线.⑶ ∵ DF ∥ CE ,∴ △DEC 和 △FCE 的公共边 CE 上的高也相等,设直线 EF 与CD 交于点 G ,∴ S △ DGE S △ FGC . ∴ S △ ADCS四边形 AFGDS △ FGCS四边形 AFGDS△ DGES△ AEF ,∴直线 EF 也是 △ ABC 的黄金分割线. ⑷ 画法不惟一,现提供两种画法;A C B图 11 S△ADC2 AD h ,S△ BDCS△ DECS△FCE又∵S△ ADC S △ BDC S△ AEFS四边形BEFCS△ ABC,∴S△ ADCS△ ABCS△ AEF图2图3图4S△ BDCS四边形 BEFC .答案图 1) 答案图 2)画法一:如答图1,取EF中点G ,再过点G作一直线分别交AB,DC于M,N点,则直线MN 就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画法二:如答图2,在DF上取一点N,连接EN ,再过点 F 作FM∥NE交AB于点M,连接MN ,则直线MN 就是ABCD 的黄金分割线.。

尺规作图资料(完整)

尺规作图资料(完整)

1:尺规作出正三角形2尺规作出正方形3:尺规作出正六边形4:尺规作出正十边形5:尺规作出正十六边形6:尺规作出正十七边形7:尺规作出正十五边形8:尺规作出正五边形9:单尺作出正八边形10:单尺作出正方形11:单尺作出正六边形12:单尺作出正五边形13:单规找出两点间的三等分点14:单规找出两点间的中点15:单规作出等边三角形16:单规作出正八边形17:单规作出正方形18:单规作出正六边形19:单规作出正十边形20:单规作出正十二边形21:单规作出正十六边形22:单规作出正十五边形23单规作出正五边形24:只有两个刻度的直尺作出正三角形25:只有两个刻度的直尺作出正方形初中数学尺规作图专题讲解张远波尺规作图是起源于古希腊的数学课题.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

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在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尺规限制的是伊诺皮迪斯.他发现以下作图法:在已知直线的已知点上作一角与已知角相等。

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不在于这个角的实际作出,而是在尺规的限制下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以前,许多作图题是不限工具的.伊诺皮迪斯以后,尺规的限制逐渐成为一种公约,最后总结在《几何原本》之中。

初等平面几何研究的对象,仅限于直线、圆以及由它们(或一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因此作图的工具,习惯上使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两种。

限用直尺和圆规来完成的作图方法,叫做尺规作图法。

最简单的尺规作图有如下三条:⑴经过两已知点可以画一条直线;⑵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以作一圆;⑶两已知直线;一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或两已知圆,如果相交,可以求出交点;以上三条,叫做作图公法.用直尺可以画出第一条公法所说的直线;用圆规可以作出第二条公法所说的圆;用直尺和圆规可以求得第三条公法所说的交点.一个作图题,不管多么复杂,如果能反复应用上述三条作图公法,经过有限的次数,作出适合条件的图形,这样的作图题就叫做尺规作图可能问题;否则,就称为尺规作图不能问题.历史上,最著名的尺规作图不能问题是:⑴三等分角问题:三等分一个任意角;⑵倍立方问题: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是已知立方体的体积的两倍;⑶化圆为方问题:作一个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已知圆的面积。

尺规作图九种基本作图正规版

尺规作图九种基本作图正规版

尺规作图九种基本作图(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aM尺规作图【知识回顾】1、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

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2、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 作法:(1) 作射线AP ;(2)在射线AP 上截取AB=a .则线段AB 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如图,线段MN.求作:点O ,使MO=NO (即O 是MN 的中点). 作法:(1)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21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 ,Q ; (2)连接PQ 交MN 于O .则点PQ 就是所求作的MN的垂直平分线。

(3)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求作:射线OP, 使∠AOP =∠BOP (即OP 平分∠AOB )。

作法:(1)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MN 21的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 内于P;(3)作射线OP 。

则射线OP 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4)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③②①PB已知:如图,∠AOB 。

求作:∠A ’O ’B ’,使A ’O ’B ’=∠AOB作法:(1)作射线O ’A ’;(2)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 于M ,交OB 于N ;(3)以O ’为圆心,以OM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M ’;(4)以M ’为圆心,以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N ’; (5)连接O ’N ’并延长到B ’。

则∠A ’O ’B ’就是所求作的角。

尺规作图方法详解(20191202)

尺规作图方法详解(20191202)

线AE上截取
AC=b ;
α
3、连接BC ;
4、△ABC即为所求。
a
b
QQ网名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
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
A
交OB于N.

2.分别以M,N为
圆心.大于 1 MN的长为

2
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的内部交于C.



3.作射线OC.
则射线OC即为所求.
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已知:线段AB,
A
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大两1)于弧分—交别12—于以AC点B、的AD、长两B为点为半;圆径心作,弧以,
作法: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 交OA,OB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 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 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AOB
O
B
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作直线CD。 CD即为所求。
C
B D
已知三边BC、AB、AC作三角形
画法: 1.画线段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 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 于点A`; 3. 连接线段A`B` 、A`C`.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作三角形.
画法:
1、画∠DAE=∠α ;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在射

官人失叙 令曰 轩辕有明台之议 正既不为皓所爱 不敢於此有所立作 故汤 武之师不再战而克 文帝即王位 歆 朗及纪子群 为后生之法 是时 寇恂平河内 太祖从之 讳备 必由四科 皆慷慨曰

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称基本作图。

2. 基本作图包括:
①作一角等于已知角;
②平分已知角;
③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④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⑤若两已知圆相交,可求其交点。

原理都是已经证明的定理,如平分角,利用的就是边边边公理,
以定点为圆心化圆交角两点,角平分线的任一点,到两点的距离相等的原理(很容易证明这是个全等三角形)。

作图公法
以下是尺规作图中可用的基本方法,也称为作图公法,任何尺规作图的步骤均可分解为以下五种方法:
通过两个已知点可作一直线。

已知圆心和半径可作一个圆。

若两已知直线相交,可求其交点。

若已知直线和一已知圆相交,可求其交点。

若两已知圆相交,可求其交点。

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
求作:△ABC,使AB=AC,
且BC=a,高为h
h
a
动手实践

AB、AC分别是菱形ABCD的一条 边和对角线,请你用尺规把这个 菱形补充完整。
C
A
B
生活离不开数学

A、B是两个村庄,要从灌 溉总渠引两条水渠便于灌溉, 请你选择最佳方案.
B A
灌 溉总 渠
用一用
你能画出红球在第一次反弹后的运动路 线吗?
c
作法:1)作一条线段BC=a 3)在射线BD上截取线段BA=c 4)连接AC, Δ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a
α
2)以B为顶点,BC为一边,作,∠DBC=∠ α
练 习

1、如图,过点P画∠O两边 的垂线.
(第 1 题)

2、如图,画△ABC边 BC上的高.
(第 2 题)
挑战自我
如图,已知线段a,h,
一、基本尺规作图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α a
4、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1) 过在直线上的点C 作出直线的垂线。
(2) 过直线外的点C ,作出直线的垂线。
5、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经过点C、D作直线CD. 直线CD即为所求.
A
C
B
②.如图,如果点C不在直线l上,试和同学讨论,应采 取怎样的步骤,过点C画出直线l的垂线?
作法:
(1)以点C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 弧,交直线l于点A、B;
(2)分别以点A. B为圆心,以CB长为半 径在直线另一侧画弧,两弧于点D. (3)经过点C、D作直线CD. 直线CD即为所求. A B 图 24.4.10 D

【中考数学考点复习】第一节 尺规作图 课件(23张PPT)

【中考数学考点复习】第一节  尺规作图 课件(23张PPT)
段的垂
直平分
线(已 知线段 结论:AB⊥l
, AB)
AO=OB
到线段两
1.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个端点距
1
__2_A__B___的长为半径,在AB两侧 离相等的
作弧,两弧交于两点;
点在这条
2.连接两弧交点所成直线l即为所求 线段的垂
作的垂直平分线
直平分线

第一节 尺规作图
类型
步骤
五种基本 尺规作图
第一节 尺规作图
返回目录
成都10年真题及拓展
尺规作图的相关计算
1. 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B 和点 C 为圆心,
以大于 12B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M 和 N;②作直线 MN 交
AC 于点 D,连接 BD.若 AC=6,AD=2,则 BD 的长为( C )
A.2
的两侧;
到线段两 2.以点P为圆心,PM的长为半径作弧
个端点距 ,交直线l于点A和点B,可得到PA=
PB;
离相等的
1
3大.分于别2以AB点A、点B为圆心,以
点在这条 线段的垂
________长为半径作弧,交点M的
直平分线
同侧于点N,可得到AN=BN;

4连接PN,则直线PN即为所求作的垂
线
第一节 尺规作图
长为( C )
A.252 3 C.20
B.12 3 D.15
第9题图
第一节 尺规作图
返回目录
10.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 35-36 页告诉我们作一个三角 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已知:△ABC. 求作:△A′B′C′,使得△A′B′C′≌△ABC. 作法:如图.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

用尺规作图的方法
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通常是指使用直尺和圆规来绘制几何图形。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
1. 画直线:使用直尺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直线段。

2. 作等分线段:给定一条线段AB,使用直尺从A点和B点分别向外画出等长的线段AC和BD,然后使用圆规以AC为半径或以BD为半径在A点或B点上作圆弧,两个圆弧的交点C即为原线段AB的中点。

3. 作平行线:给定一条直线AB和一点C,使用尺规方法如下:
a. 以C为中心,任意取一条长度大于AC的线段CD;
b. 使用圆规以C为中心,以线段CD的长度作圆弧,在直线AB上作出EF 两个交点;
c. 使用直尺连接线段EF,得到平行于直线AB的直线。

4. 作垂直线:给定一条直线AB和一点C,使用尺规方法如下:
a. 使用直尺连接点C与直线AB上的任意一点D;
b. 以点D为中心,调整圆规的宽度,绘制一个圆弧,与直线AB相交于E 和F两个点;
c. 使用直尺连接点C和点E或F,得到垂直于直线AB的直线。

5. 作角的平分线:给定一个角ACB,使用尺规方法如下:
a. 以点C为中心,绘制一个圆弧,与直线CA和CB分别相交于D和E两个点;
b. 以点D和E为中心,调整圆规的宽度,分别绘制两个圆弧,使得两个圆弧相交于F;
c. 使用尺子连接点C和F,得到角ACB的平分线。

需要注意的是,尺规作图方法不能解决所有的几何问题,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使用。

同时,尺规作图的精度也受到直尺和圆规的限制,因此绘制出的图形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几何工具和方法来进行精确的绘图。

尺规作图总结

尺规作图总结

尺规作图.基本作图:(1)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利用这两个基本作图,可以作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或差. 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已知:如图,线段MN.求作:点O ,使MO=NO (即O 是MN 的中点).题目二:过一点做已知线段的垂线。

已知:如图,O 点、线段MN.求作:过O 点作OP ⊥线段MN.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 ,求作:射线OP, 使∠AOP =∠BOP (即OP 平分∠AOB )。

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求作:∠M0N, 使∠MON =∠BOA题目五: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 ,b ,c.求作:△ABC ,使AB = c ,AC = b ,BC = a.题目六: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 ,n, ∠α.求作:△ABC,使∠A=∠α,AB=m ,AC=n.M N O A B O A BM N O题目七: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α,∠β,线段m .求作:△ABC,使∠A=∠α,∠B=∠β,AB=m.题目八:已知一个三角形,作一个点到各个顶点距离相等已知:如图,△ABC求作:一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题目九:已知一个三角形,做一个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ABC求作:一个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高,AM是△ABC外角∠CAE的平分线.(1)用尺规作图方法,作∠ADC的平分线DN;(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

尺规作图方法大全

尺规作图方法大全

BPAaOQPNMON MBPA 七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资料(七)尺规作图【知识回顾】1、尺规作图的定义:尺规作图就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与圆规作图。

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

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就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

2、五种基本作图: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5、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1)题目一: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求作:线段AB,使AB = a 、 作法:(1) 作射线AP;(2) 在射线AP 上截取AB=a 、 则线段AB 就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2)题目二: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已知:如图,线段MN 、求作:点O,使MO=NO(即O 就是MN 的中点)、 作法:(1)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 的相同线段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P,Q; (2)连接PQ 交MN 于O.则点O 就就是所求作的MN的中点。

(3)题目三: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已知:如图,∠AOB,求作:射线OP, 使∠AOP =∠BOP(即OP 平分∠AOB)。

作法:(1)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M,N;(2)分别以M 、N为圆心,大于 的线段长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AOB 内于P; (3) 作射线OP 。

则射线OP 就就是∠AOB 的角平分线。

③②①PBAP(4)题目四: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 ’O ’B ’,使A ’O ’B ’=∠AOB作法:(1)作射线O ’A ’;(2)以O 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 于M,交OB 于N; (3)以O ’为圆心,以OM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A ’于M ’; (4)以M ’为圆心,以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N ’; (5)连接O ’N ’并延长到B ’。

则∠A ’O ’B ’就就是所求作的角。

初中尺规作图基本方法

初中尺规作图基本方法

初中尺规作图基本方法
尺规作图是绘制平面几何图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阶段主要涉及到以下四种基本作图:
1. 线段作图:给出一条直线段AB,要求在这个线段上取一点P,使AP:PB=2:3。

(具体方法:先作出线段AB,然后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B 为圆心,以BA 为半径画一个圆,两圆交点记为P,连接AP、PB即可)
2. 直角三角形作图: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在某一边上取一点,使该点到此边的距离为另一条直角边的一半。

(具体方法:先作出直角三角形ABC,然后以AB 为直径画一个半圆,半圆上一点记为D,连接BD,把BD 延长至E,使BE=BD,连接CE,设置长为BE 的尺子,从点C 开始,把尺子逐步向E 滑动,途中记录一点F,使CF=BE,连接AF,即为所求点)
3. 等边三角形作图:给定一条直线段AB,要求在这个线段上取一点P,使三角形PAB 为等边三角形。

(具体方法:先作出线段AB,然后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B 为圆心,以BA 为半径画一个圆,两圆交点分别记为P、Q,连接PQ,以PQ 为边取一等边三角形PQR,PQ 与AB 的交点即为所求点)
4. 正方形作图:给定一条直线段AB,要求在这个线段上取一点P,使PABQ 为
正方形。

(具体方法:先作出线段AB,然后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B 为圆心,以BA 为半径画一个圆,两圆交点分别记为P、Q,连接PQ,将PQ 延长至R,使PR=AB,连接AR、BR,即可得到正方形PABQ)。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