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尚派特点
尚式形意拳的独到之处
尚式形意拳的独到之处我所学之形意拳为尚氏形意拳,传自民国武术宗师尚云祥先生。
尚云祥,字霁亭(1864---1937)山东乐陵人,勤奋过人。
得师中华武士会创办人李存义先生真传,并深得师爷郭云深先生的厚爱亲传武艺。
专攻形意,享有“铁脚佛”等美号。
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播和演变,至今不论文字转抄或头授受,各派形意拳都有许多差异。
形意拳起源于心意六合拳,但是又不同于心意六合拳,虽然都是讲究内外三合,但是发力的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心意讲究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叫起随追。
记得在与央视姚宇导演的接触学习中,了解到了张志俊老师的陈式太极拳法,他的拳法就是讲梢节领劲,两头卷曲。
这个应该就是心意拳的: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我所说的尚氏形意拳的发力却不是这样,我们讲的是,丹田气发力上下催发。
讲究的是:腰催肩,肘,手,下催胯,膝,足。
所有的力量从腰胯丹田中来。
今天谈谈尚云祥先生是怎样教练形意拳的。
因先生对形意一生为断探索练习,故各个时期所教又略有不同。
按我师父的说法,早期的拳有些类似,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等尚先生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开始教的就是丹田发力的根节三催之力了。
桩功是个宝得它才能好。
这句话是尚氏形意传人都知道的一句。
站三体式是为了强身,打好技术基础,故先生特别注重站桩,并藉以考验人。
但是现在又有几个尚氏形意传人会真传桩法?我初学三体式之时体重仅有一百二十斤,三个月后一百四十斤,但是身形却没变化,半年多后一百六十斤,整个人都壮了一圈。
早就过了生长发育期的我整个人都强壮了许多。
从学上三体式到现在四年多了我都没得过感冒。
身体真是好的不得了,而且站在地上十余人推之不动。
丹田中自然而然而出气,曾经让许多散打高手打过,凡是很用力的都把手腕打伤了。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真传中国功夫的厉害。
尚氏形意拳真传的三体式,夹剪腿三七劲、龙折身,难度极大。
如果桩功站得好,不仅拳术基础扎实,而且站对了,一站气沛周身,掌指、劳宫穴的热流、气感明显,虽处于静态,却有抻筋拨骨、调整五内、惊起四梢之效。
尚派形意拳的功法特点
2019年(第9卷)第05期民族传统体育DOI:10.16655/ki.2095-2813.2019.05.219尚派形意拳的功法特点①董平1 刘俊峰2 赵希文3(1.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中国尚派形意拳研究会 山东乐陵 253699;3.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学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 要:尚派形意拳技法特点鲜明,功法体系完整,以“半步崩拳、在杆子、丹田气打”三绝艺著称于世。
其技法特点崇尚明劲、刚劲,重视钻翻劲和槐虫步,独精鹰捉,崩拳体现尚派综合劲力,独具特色外形,拳械一体、相辅相成。
尚派形意拳是尚云祥先生在继承河北形意拳的基础上,综合其它门派技艺,总结自己的练功、比武、传拳经验而创立的,尚派形意拳具有哪些特点呢? 关键词:形意拳 技法 功法 尚派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219-021 尚派形意拳技法特点1.1 崇尚明劲、刚劲形意拳一般练功进阶步骤是先练明劲,次练暗劲,后练化劲,对应的是易骨、易筋、洗髓的身体内部变化。
尚派形意拳不像其它支派形意拳那样把明暗化三劲分阶段训练,而特别崇尚明劲,即动作的整劲、实劲,以及动作“形”的正确性训练[1]。
1.2 重视钻翻劲和槐虫步各派武术的区别不在外表形式之异,而在各自独具特色的步法和劲力上。
尚派形意拳特别重视“手打三”的钻翻劲和“脚打七”的槐虫步趟劲。
1.3 独精鹰捉尚派形意拳站桩之后,首练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1-3]。
它是练习和掌握形意拳钻翻劲和槐虫步最有效的一趟拳,也是练习“手打三、脚打七”以及以小胜大、以若胜强的最好的一套拳。
1.4 崩拳体现尚派综合劲力各门武术都有体现自己综合劲力的拳式,尚派形意体现综合劲力的拳式是最简单的崩拳。
该崩拳已经不能用通俗眼光看待,尚派形意的丹田力、三催劲、二争劲、八面螺旋劲、穿透力、爆炸劲、趟劲、大杆劲、六合劲等均体现在简简单单的崩拳一式上。
形意拳-尚派-五行拳
尚派形意拳之五行拳尚派形意拳五行拳有其獨特的特點。
下面一組由張世傑先生演練的拳照向你展示了東北尚派形意拳之五行拳,筆者試對其進行簡單剖析,以饗讀者。
劈拳:劈拳起式為一鑽(圖1)這個鑽形似鑽拳而實際上走的是橫勁,強調瞬間的擰轉爆發,最後小指翻天。
接著用拳頭劈出。
(圖2)尚派形意拳的劈拳用的是拳頭而不是掌,既名為拳就不應用掌,既求似斧之劈勁又怎能學鷹之擒抓?這在《形意拳正宗闡密》裡有更詳細的解釋,筆者在此不多說了。
鑽拳:鑽拳第一手先是是回帶(圖3)然後畫弧打出成立掌(圖4)最後發出鑽拳(圖5)需要說明的是尚派形意拳第一手是“閃電手”求的是似閃之形,因為拳經上說:“鑽拳之形似閃似電屬水。
”而不是某位名家所說的“鑽拳似閃是象閃電一樣快”,這是對尚派形意拳鑽拳的不瞭解而產生的說法,可以理解。
最後的一鑽,大多數形意拳是前陽後陰而尚派形意拳則是雙陽,即兩拳均朝上,這是尚雲祥大師畢生修煉形意拳的獨特心得。
崩拳(圖6)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簡單的拳法,也是最實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連環打出,其發勁直如貫矢故其形似箭。
崩拳之步為半步,左腳始終在前,向前直勁。
崩拳為郭雲深與尚雲祥兩位大師所擅長的絕技,前拳打出須具有支撐八面之勁,後拳回帶為破橫拳之動作。
腳下所走之勁為尚派所獨有的趟步,故崩拳威力驚人。
崩拳回身動作起勢為狸貓倒上樹,落勢為狸貓撲鼠(圖7)起勢是截腿,落勢是踩勁。
起勢是截腿,落勢是踩勁。
炮拳:辛健侯所傳尚派性意拳之炮拳有四手,一為虎撲(圖8)二為捋帶(又稱索手圖9)三為支頂(圖10)四為炮拳(圖11)這四手分開各有所用,合又連貫不斷,炮拳專破對方上手。
雖然此拳似炮屬火,但亦要有四兩撥千斤之功,《形意拳正宗闡密》中雲:“炮拳起式要以身就敵,發勁捋彼遠拋之意,將敵捋近我身也,夫因勢利導,彼剛我柔,故能事半功倍。
”。
另炮拳上手並不是簡單的硬頂硬架,而是撥轉打出。
橫拳(圖12)橫拳是五行拳最後一拳,拳經雲:“橫拳者,一氣之團聚也,其形似彈,五行屬土。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形意拳是一种传统的太极拳流派,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武术形式之一。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智慧,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形意拳起源于明代明成祖朱棣期间的军事演武,其创始人为传说中的宋氏兄弟和马王堆的吴祖光。
宋氏兄弟的形意拳注重“形神合一”,强调拳术中动作的外表形态和内在意义的合一,是形意拳的核心精神。
形意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运用各种武术技巧,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多彩、技术高超的拳术体系。
它的特点是动作简明刚劲,冲击力强,便于实战。
形意拳讲究身势、步法、眼神、呼吸、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富有哲理性、精神性和实战性的技击艺术。
形意拳所表现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聚焦技艺传承与传统文化融合形意拳注重师徒制度的传承方式,要求传承者必须先扎实基本功,熟悉拳理,才能逐步掌握高级技艺和武术奥义。
同时,形意拳的拳理和哲学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例如,形意拳所倡导的“一念万心,万心归宗”思想与中华儒家文化中的“大同”、“仁爱”等思想相呼应,这种文化融合的背后是形意拳在技艺传承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拳手的思想修养,塑造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内涵。
二、反映生活与历史的融合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代表,它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也与历史和生活紧密相连。
形意拳所注重的身手协调、行路有序的要求与传统中国的行为准则和礼俗有关;形意拳所强调的手法和发劲技巧也赋予其一种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文化特质。
例如,形意拳中常用的“七星连珠”、“铁板桥”、“踏虎跳”等变幻莫测的跃起姿势和各种具有攻击性的手法,都与民间武术和军事练兵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体现形意拳多样的文化特质源于其多元性。
虽然形意拳有其独特的技击风格和文化内涵,但同时它也在与其他流派的交流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差异和多样性。
例如,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形意拳不断吸收、融合和创新各种武术技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尚派形意拳整劲与发力拳论十篇.pdf
尚派形意拳整劲与发力拳论十篇(一)形意拳篇形意拳又名心意拳或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三体式需要勤加练习。
这是最重要的基础桩法。
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
形意拳的基本套路,如五行拳、十二形等,多是单练式,一个动作左右互换,来回走趟。
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个动作可重复演练达数万次之多。
一旦遇敌,在速度、力量、准确性方面均可达到惊人的进步。
形意拳也属于道家拳派,讲究内功训练,在应敌时要求以意念调动出体内的最大潜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在触敌前的一瞬间发劲,而且要求肘部不得伸直,缩短了出拳距离,使得形意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往往可对敌人内脏造成伤害。
所以,形意好手们在一般情况下,绝不轻易出手,也不敢轻易出手。
形意拳以少胜多,以拙胜巧,以快击慢,以刚摧柔,其动作却是质朴无华,甚少跳跃,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
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
在技击原则上,形意拳主张先发制人,主动进攻,抢占中门,硬打硬进。
拳谱说:“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练拳时无人似有人,交手时有人似无人”。
在交手时,则要求“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形意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招不架,只是一下”。
意思是敌人打来,我根本不必招架,只须致命一击,便可取胜。
清末时,有的形意高手常常是一拳即将强敌打飞(如李洛能、郭云深),乃至一拳将强敌击毙(如马学礼的外甥马三元)。
所以形意拳门规甚严,不准轻易与人交手。
河南派形意规定:凡忤逆不孝者,贪财如命者,逞能欺人者,贪酒好色者,概不得收为弟子;凡练此拳者不得惹是生非,遇事必须忍让,也不准在街头卖艺。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
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
其拳势恢宏,劲力刚猛,功夫上身快,实战性强。
形意拳的特点
形意拳的特点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拳法中的一种,流传了上百年,它不仅具有着很高的攻击性,并且在养生方面的效果也是卓越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形意拳的特点。
欢迎阅读!形意拳的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
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
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
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
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
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
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
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
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吞象容)三扣(肩扣,则力气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三圆(胸要圆、背要圆、虎口要圆)、三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三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三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 三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三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
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形意拳包含着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技术、战术内容,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
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
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
尚氏形意拳的特点不同之处
尚氏形意拳的特点不同之处尚氏形意拳的特点,是在古老的形意拳中,用现代科学的观点,通过对其理论、拳理、功法、动作等要诣,进行去伪存真,弃糟粕纳精华,去秘揭讹,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真务实,弄清其深邃内涵之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出来的。
而是空穴来风,独见之奇。
归纳起来尚氏形意拳的主要特点是:同出一源,练法不同形意拳析流寻根,基本上同出一源。
但同是一趟拳或动作,练法却大不相同。
尚氏形意在练法上的区别是:一是对“形”与“意”的理解不同。
大凡谈及形意,都以象形取意之论为多。
即取十二种动物之形态。
尚氏形意则认为任何拳种都有“形”与“意”高度统一的问题。
尤其是内家拳,不明“形”与“意”的关系,情同盲目,只能是事倍功半。
“形”是动作、姿势、身法的外在表现;“意”应从生理解剖学和武学上分别来认识。
拳理中“心与意合”就说明了问题。
古人把“心”做为人的司令,现代人将“意”为意识,是大脑的活动,是练拳时的思维方式。
在武学上,古人所指的“意”,是指内功的高度概括,也是内功、内力的统称。
许多人认为气功就是内功,只讲对了一部分。
气功只是内功的组成部分之一。
内家拳讲求“用艺不用力”,应予斧正,这只是对招法、动作的技巧而言。
实质上武学的上乘是“用意不用力”,这个“意”决不是伪科学的用“意念”打人等如何如何,而是凭内功才高人一筹的。
具体而论,内功是指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作用、丹田的变化;神经经络、脉络、穴位、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能量吸取、集聚、施放的方法窍要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精、气、神的培养、养成,功能作用的发挥等。
祖师云:“道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
祖师传下真命诀,知窍即成真”。
这样认识形意是正确的。
形意拳讲求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依照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四肢的运动轨迹,取其意来练;模仿十二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取其运动方式,自卫欺斗之意和神态,维持生命活动的本领而练之。
并不是要求每个动作都要与动物酷似,外形与动物形态一样。
尚派形意拳的介绍
尚派形意拳的介绍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尚派形意拳的介绍。
尚派形意拳的简介尚云祥先生是形意学第四代(从李洛能算起)传人,为北京独撑心意门户的技击大师。
尚派形意为形意巨子尚云祥所传,因其练法独特,与世间流行的形意拳多有不同之处,故被称为尚派形意拳。
尚云祥的崩拳驰名武林,与郭云深一样,被时人称为“半步崩拳打天下。
尚云祥先生门人弟子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较著名的有靳云亭、许笑羽、吴湛禅、陈子江、辛健侯、张定一、李文彬等人。
尚派形意拳的百科名片形意拳大师,尚派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生尚派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生,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生于古历1864年11月28日,逝于1937年10月10日,自幼慧颖强识,生性争强好胜,嗜武成性,深得李存义、程庭华等前辈教诲,所练八卦,也与众不同,摆扣步,动中发力,迅疾刚实,与马贵、张策、王茂斋是挚友。
尚先生以超人毅力弥补先天不足终有成就,其时,形意门中无人能出其右,师爷郭云深得知形意门中后起之秀尚云祥,亲去验功,深得厚爱,亲授三绝艺:一是大杆子,二是号称打遍天下“半步崩拳,三是腹下的“丹田气打。
其间一人独在北京鼓楼练功十年,才形成源于河北派,又不同于
河北派其它支派的独特练法与技击,世人尊其所传的形意拳为尚派形意拳。
当时人称“铁胳膊尚、“铁脚佛,他和师爷郭云深一样擅长崩拳,人皆称郭、尚为“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尚派形意拳的形成武坛巨擘形意大师尚云祥精通百家,却专攻形意,得师于中华武士会创办人,单刀李存义先生,承蒙倾囊以授,乃之艺冠群英,后得“半步崩拳打遍天下,郭云深先生厚爱,亲传衣钵,深得形意真谛,并继承了先生“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大杆子三绝艺,对其所学,再此改进。
尚派形意拳入门(一)
尚派形意拳入门(一)形意拳是一种传播年久,习者较多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具有体用兼优、老幼咸宜、内外兼修、刚柔兼长的优点.并有形简意赅、拳械同功的特色;加之它动作简朴无华,故深为人们所喜爱。
只要持之以恒,就可达到怯病、强身的目的。
一、拳法渊源此拳的创始人以及前几代的传人虽有过争议,但就谱、史和今人考证,此拳系明末清初姬际可所创;姬际可传曹继武,传戴龙邦,传李洛能,传郭云深、刘奇兰等及山西宋世荣、车般斋等的说法,是得到多数人承认的。
就拳技的历史情况看,姬际可所传的拳技与现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
从少林寺秘不外传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和河南马学礼所传的“心意擎十大形”等来看,最明显的不同点,在于步型和步法上,他们所传的都是用侧身弓箭步。
在拳法上虽都着重单势的磨砺,精于技击,利于实战,但在动作、名称、内容和技法上,不仅实质不同,而且面貌不一样。
戴龙邦在山西祁县一带所传的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用的是侧身弓箭步,尚未形成现代形意拳所用的鸡腿和槐虫步。
但在技法上却强调了内外合一,开始着重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以及劲力和动作的内外相合。
以丹田为本,以意领气,手脚相合,攻防一体。
从这些技法要领来看,戴龙邦先生开始从动作、招法的传统中,突出对内意、内劲以及神、气的运用。
这一转变是技法上的升华,无疑是一个贡献。
为六合拳衍变成形意拳创建了技法前提。
李洛能学自戴龙邦,传入向北,曾叫意拳,后改名形意拳,他使此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他用似斧、似闪(似电)、似箭、似炮、似弹之形来提炼,形成劈、钻、崩、炮、横这五行擎的形和意,利用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定顺序,治病、强身、增进功力。
又把戴龙邦的十大形、七小形,像形取意以精化成为十二形(这就是改名为形意擎的来由),丰富了拳法的内涵。
他对拳械套路也作了提炼和充实,改掉了侧身弓箭步,而代之以两腿弯屈、前三后七、具有夹剪劲的鸡腿和进身跟后脚的槐虫步,使形意拳打破武术以弓、马、仆、虚、歇为主要步型的惯例,形成独具一格的“行如槐虫“的独特步型和步法。
功夫流派及特点
功夫流派及特点
功夫流派是指不同的功夫传承系统,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夫流派及其特点:
1. 少林寺功夫:少林寺功夫源自中国少林寺,以强调肢体协调、爆发力和内外兼修著称。
其特点包括踢、打、拳、棍、剑等多种武器的应用,注重身体的力量、灵活性和敏捷性。
2. 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流派,注重意念和内劲的运用。
其特点是以拳法为主,兼修踢、打、摔、拆等多种技法,强调以少胜多、用力自如的原则。
3.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流派,强调柔中有刚、以柔克刚的原则。
其特点是慢、柔、圆、粘的动作,通过练习来调整呼吸与内力,提升身心健康。
4. 武当派:武当派是中国武术的主要传统流派之一,源自武当山道家文化。
其特点是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外兼修和以柔克刚的原则,技法包括拳、剑、刀、棍等。
5. 西藏僧战术:西藏僧战术是西藏僧侣所使用的武术技法,以独特的搏斗技巧和心理战术而闻名。
其特点包括灵活的身法、独特的格斗方式以及内心的平静和韧性。
6. 五禽戏:五禽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健身功法,以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为特点,分别是虎、鹿、熊、猿和鸟。
它注重活动关节、舒展筋骨,以增强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
这些功夫流派及其特点只是其中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流派和独特的功夫风格。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特色,通过不断练习和研究,能够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武术技艺及培养自律精神。
尚派五行连环形意拳
尚派五行十二形连环形意拳简介尚云祥师承李存义,虽可归属为河北派形意拳套路,但却与其他河北派形意拳比,动作上则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也就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派练习走势风格特点,以及理论和理念,尚派形意拳很着实际,练习不提倡练拳只有华丽的外表,那种虚空飘渺花拳绣腿。
其初衷中心环节就体现一个打字,也就是拳式的技击使用价值,它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抛开种种神秘,此拳自始至终以扎实的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身法、步法欺人取胜,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义自形生。
本躺拳法,动作特点仍是由起钻落翻变为俯掌而成三体式,拳势组合有鹰捉、五行、十二形、六合拳、连环拳、等拳势套路。
有言,起为钻落为翻,打起打落如云翻掀浪,不知起落,何谈形意拳。
出势虎扑,起手鹰捉;崩拳冲撞看人如蒿草,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劈拳为斧刃,有刃有捶,发力着意点是应放在前臂的拳和小臂上,要养成练成前小臂中节打人的特殊技击技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炮横乃至形意拳扩展到十二形,毎一式、毎一招,要求四肢松开,松得上来,沉得下去,处处合乎拳法既循规蹈矩;摆扣步,动中发力,迅疾刚实,才有了铁胳膊尚,铁脚佛武林之美称赞誉,尚真算得上,称得起是倾毕生磨砺,终成身怀绝技的一代当代形意拳宗师。
第一段目录一、劈掌二、踢腿三、右钻拳四、上步崩拳五、左钻拳六、右崩拳七、右外摆钻拳八、上步崩拳九、炮捶(猫洗脸)十、横拳动作顺序说明第一段第一式、顺步劈掌、图(一)——(五)1(一)(二)(三)(四)(五)动作一、预备式、图(一)(一)面西自然并步齐步站立,两臂松垂身体两侧,眼光平视正前方。
动作二、起势、图(二)(二)两臂从身体两侧向胸前举臂上抬,两腿就地屈膝下蹲。
动作三、劈掌、图(三)——(五)(三)右手前探,左手后拉,两腿继而沉右胯坐右腿。
(四)右手下落,踏掌置于右小腹前下侧。
(五)前上右腿,前后与左腿成三七步,继而左手落置于左胯侧,掌心朝下成踏按掌,上右步,前后成三七步,右拳过左拳虎口后变掌照前劈掌打出。
尚派形意拳特点
尚派形意拳特点一、椿功有抻筋拔骨,静中求动特点。
尚派形意拳的椿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
武术谚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
尚派三体式椿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
这正是构成尚派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
实际这一特点是从站三体式椿功就开始得到训练。
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
”以武术技法来讲,静中无动,就等于有形无意,空势子。
锻炼椿功为全面的筑基功夫。
这是内外和体用兼修,使用权之按技术要求,掌握好外形姿态势和动作的正确,以及追求内意的训练,使之从静中求动,向意动气行,气沛周身,动静一气,形神一体的高级阶段进军,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打好基础。
因之尚派三体式椿功,又突出强调这“静中有动”的无形无相的内涵技击作用。
实际这个“静中求动”的“动”就是“意”的训练也是神与气的内涵和内劲的培育。
因这这个“动”,不仅要“求”,而且必须要“有”,故突出强调“静中有动”。
由于这种内在精神作用,对中枢神纪起以良好的调整和保健作用。
加上在抻拔锻炼中,对肌肉的运用,使血液流畅,供养增多,加强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故有较好健身的体疗作用。
说三体式是变化人的气质之始,正因为它不努拙气,不用拙力,而在沉静自然中规矩操作,从而使肌体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结果。
对上述“抻筋拔骨”和“静中求动”两项特点的表现和作用分述如下:(一)“抻筋拔骨”的表现和作用:1、颏收头顶和气沉丹田,这是对身躯上下的抻拔。
利于上通三关(周天督脉的尾闾、夹脊、玉枕)下固丹田。
在龙折身中的顺胯、拧腰,是对身躯拧转的抻拔,这会助长丹田的发劲,并达于四肢。
2、沉肩、拔背、坠肘是对上肢臂部的抻拔。
特别是肘的里裹而又下坠,使肘窝朝上,在手掌俯扣正确的条件下,使肩、肘、手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并要舒展抻长。
中华武术的形意拳特点
中华武术的形意拳特点中华武术的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内涵。
形意拳起源于明清时期,由张三丰创立,后由王宗岳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拳理和拳法。
形意拳强调以形意相贯,以意行形,注重内功修炼和意念调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意拳强调“形意相贯”,即拳势要求准确、凝重,动作要求流畅、连贯。
形意拳讲究动作刚健有力,整体动作要求端正准确,力量源于身体内部,通过形态幻化出内在的力量。
拳势之间要求紧密衔接,既要迅速灵敏,又要有力度和精准度。
其次,形意拳注重内功修炼。
内功修炼是形意拳的核心,强调通过练习呼吸调息、意念凝聚、内劲发挥等方法,逐渐提高身体内在的力量和能量。
形意拳师傅讲究“内劲外现”,即通过内功的积累和提升,使外在动作更加凝重威猛、内在力量更加强大。
此外,形意拳强调在实战中的应用。
形意拳不仅是一种健身的方式,更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术。
形意拳讲究“以小制大”,通过对敌人的力量进行化解和利用,灵活应对各种攻击,迅速反击。
形意拳的技法注重精准和效果,力求在实战中做到迅速、准确、有效。
最后,形意拳强调意念调控。
形意拳讲究在练习中要保持专注、沉静的意念,通过意志力控制动作和力量的发挥。
形意拳要求练习者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注重内心修养和调节,以便更好地掌握拳法的精髓。
总的来说,形意拳是一种融合了拳术技法、内功修炼和意念调控的传统武术。
其特点在于形意相贯、内功修炼、实战应用和意念调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形意拳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和探索,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形意拳的修炼,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内心修养,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尚云祥的形意拳为什么这么厉害,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尚云祥的形意拳为什么这么厉害,其中有什么秘诀吗?老阳按: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尚云祥的形意拳为什么这么厉害,他是有什么秘诀吗?在这一篇文章中和大家一起分析尚云祥先生的形意拳特点。
文章摘自网络。
尚云祥老前辈的半步崩拳威力极大,被视为尚派形意拳的三绝技之一。
那么,形意拳的半步崩拳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就自己的理解,请形意拳同好们多指弊端,以精形意拳这一传统技艺。
“拳打一阴反一阳”是尚云祥老前辈半步崩拳的特点之一尚云祥老先生的半步崩拳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在向前趟步的同时,上下同步打出一拳,就只这一拳,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其苦练一生,却终未得其精妙。
其实,这一拳正是按照形意拳前辈们总结的拳经讲的那样磨砺而得。
李文彬老先生回忆说:“尚先生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能非常准确地背诵李存义老先生教他的形意拳拳经。
”正因如此,尚老先生所练的拳非常守规矩,有哲理,内行看到叫绝,外行看了也舒服、过瘾。
其实,尚先生打的崩拳就是按着“拳打一阴反一阳”的拳经要求去习练的。
这个理论是说练拳时要按阴阳理论去练,阴阳理论是朴素的道家唯物论,在宇宙这个空间里,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生物,都有相对的一面,这就产生了阴阳,即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动静、刚柔、进退、明暗都是阴阳。
因此,在崩拳中,打出的前拳为阴,收回的后拳为阳,正是按“拳打一阴反一阳”磨练的。
阴阳平衡学说是一个重要理论,用在崩拳上就是打出的拳所发出的劲和收回的拳所发出的劲,要阴阳平衡,前手打出的拳劲和后拳收回的劲要相等。
形意拳先贤们提出“前手打人后手发劲”。
由于两拳前后抡动的劲相等,这使腰在两拳的打收中,发出的三催之劲得以施展,左侧的腰催左拳向前发劲,右侧的腰催右侧的拳向后发劲;左侧的腰催左侧的拳向后发劲,右侧的腰催右侧的拳向前发劲。
腰以腰椎为轴,分左侧右侧,这两侧腰也是阴阳。
因此,动起来的劲也是平衡的,正因如此,方使半步崩拳有了惊人的威力,每打一拳都有后拳在帮助发劲,而且,都是腰在催动两拳发劲。
尚派形意
尚派形意尚派形意形意形意的后脚蹬与夹剪劲形意拳讲消息全凭后脚蹬,怎么蹬?有点小技巧,这就是夹剪劲。
大家可以先做个实验,用百米起跑的姿势,蹲踞式起跑。
现在回头看一下后腿,是不是膝向内夹呢?一定是的。
后腿与前腿是平行的,膝当然要内夹了。
这个姿势向前的蹬力最大,所以现代体育科学用这种姿势做百米起跑的姿势。
形意拳的夹剪劲要求后膝内夹,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后腿与前腿主于平行,能发出很大的蹬力来。
常见有些人的拳架照片后膝外闪,桩架虽稳固却失了夹剪,动起来就会慢许多,不合拳理本义。
当然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夹剪了,桩架的左右的横向支撑力就要差一些。
所以用夹剪的拳派往往喜欢主动进攻,一动起来,静态的桩架缺点就没了。
夹剪了,如果你还嫌蹬力不够大,再说个小窍门给你:把后腿膝盖向下跪一跪,跪得越低,蹬力越大。
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尚派形意的趟劲尚派形意特别讲究脚下的功夫,尚云祥当年号称铁脚佛,可见足下功夫的深厚。
但这脚下功夫不是踢,而是趟。
尚派有一路特别的基本功,叫趟步。
练法是斜身站立,两腿并紧,后腿膝盖顶住前腿膝窝,稍下蹲。
此为预备式。
身体下沉,后腿蹬地,前腿猛地趟出,向前进一大步,后腿跟上,回复成预备式。
如此连续不断地前进,力尽为止。
练这个功夫时要注意:第一,进步时身体的高度要一致,不能一起一伏。
第二,后腿蹬、前腿射,前后腿一瞬间有分劲。
第三,力的源头在腰。
第四,刚练时不求步大,有一定功夫后步子要越远越好。
第五,“生趟硬掘”是这路功夫的要点,前进时不要借助腰的拧转。
否则练起来容易,出功夫的程度可就差了。
初练趟步很别扭,不得劲,习惯了就好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趟步是硬打硬进的基础,前辈们一步出去,能把对手趟飞,可见其效。
尚派的崩拳有特点,秘密就在趟步上。
转身的趟步练得不到家,趟人虚腿勉勉强强,趟人实腿就功力不逮了。
关外内家的趟步比我练得好,他对这个体会也深,如果哪位兄弟感兴趣,可以问他!从三体式说起形意拳万法出自三体式,老一辈讲,三体式不仅是技击的基本架式,更是衍生出各种拳法动作的基础,还是行气走气,练通周天的不二法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形意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意拳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内功训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形意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魅力。
形意拳,又称形意八卦拳,源于中国明代,由明末清初的张三丰创立。
形意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是我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以其高深的武术造诣和对内外功修炼的独特见解,创立了形意拳这一独具特色的武术流派。
形意拳的创立者张三丰在当时就已经开创了内外兼修、以意驭形、内敛有力等特点,成为了后来许多武术流派的根本。
形意拳有着独特的拳法风格,它以直线为主,注重快慢和身法的灵动,兼顾内家和外家拳法的特点。
形意拳强调“形如意,意如形”, 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特点和哲学思想。
同时, 强调气与力的结合, 更加注重意念和内力的训练。
在形意拳的练习中, 力与柔、快与慢的结合构成了其独特的魅力。
形意拳是一种集健身、防身、修心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它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和自我防卫能力。
形意拳还能够调整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循环,对保护健康、延年益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形意拳的内功训练更是独具特色,它注重“意”与“气”的结合,通过练习可以不断增强人的意志力和内在实力,对完善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形意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练习形意拳的过程中,学员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武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武术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形意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情怀的体现。
通过练习形意拳,能够让人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精髓和民族精神。
形意拳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和传统技艺。
在当今社会,形意拳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甚至在国际上也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中国传统武术大展身手的国际舞台上,形意拳更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尚式形意拳简介尚云祥先生是形意学第四代(从李洛能算起)传人,为北京独撑心意门户的技击大师。
尚派形意为形意巨子尚云祥所传,因其练法独特,与世间流行的形意拳多有不同之处,故被称为尚派形意拳。
尚云祥的崩拳驰名武林,与郭云深一样,被时人称为“半步崩拳打天下”。
尚云祥先生门人弟子众多,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较著名的有靳云亭、许笑羽、吴湛禅、陈子江、辛健侯、张定一、李文彬等人。
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实质:尚派形意拳体用兼备,健身与技击并重,实质为技击之学。
此拳自始至终以桩功为基,以内劲为用,以步法胜人。
以本能应变,以无形无意为最高境界,皆为实学。
它无五形八卦之说,无无极太极之论,更无点穴神功、发气秘旨。
尚派拳法在对神秘,认为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在是实战。
时至今日、尚门弟子仍然奉此论为金科玉律。
简言之,尚派形意拳是“以形取义,以意求形,形由意转,意自形生”。
筑基:尚派形意拳套路有五行、十二行、连环、出入洞、四把、安身炮等多种。
本拳桩功计有十二种,但若能精于一桩,则其它各式均能触类旁通。
本文只介绍五种基本桩法。
一、抱丹田,又称混元桩。
此桩为诸桩之基础,初学者如不先致力此桩,其它各桩难以习成。
这是因为此桩中正、均衡,身体各部均能得到滋养、锻炼、修复,无偏废之病。
历代大师无不终生习此,而戴龙邦师祖更是由此入门,洗净“二驴”之拙力,换得内家之纯功。
其它各桩均依此桩为原则,只是方向、角度、刚柔、虚实等稍有变化。
其法主养气摄生、强筋健骨、补脑益髓,诚养生秘诀,修身至要。
而拳中之自然整体力,自不难由微而著,不求自至。
此桩以外形和意念来调整运动量,但须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应注意饱练伤胃,饿练伤气,冬防冷风吹,夏忌烈日晒。
练功时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
练功过程应如汽车之行驶,做到三稳:起动稳、行驶稳、刹车稳。
概述如下:1、入门阶段双足分开同肩宽,平行而立,膝稍弯曲。
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肘,腋下半虚,将双手抬起,十指分开稍弯置腹前,手与自身之距为三拳,意念中双手如抱一大气球,浑身肌肉群有松散下坠之意,目似垂帘,似菖蒲低眉,于远方收神,耳边如闻细雨风声。
形意拳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形意拳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形意拳,又被称为形意拳术,是中国拳术中的一种。
它以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态为特点,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心意等多种拳术理论和技术。
形意拳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受到喜爱和推崇。
形意拳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 以形态和姿态表现:形意拳强调拳者要以龙、虎、熊、鹰等动物的形态和姿态来表现招式。
通过模仿动物的特点,使动作更加自然灵活,充满力量与美感。
2. 以意传动力:形意拳强调以意驱动拳力。
拳者应该注重内在的意念,通过意念的引导使得身体和拳技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形意拳注重意念与身体动作的协调和统一,讲究“心强、神凝、意守、力贯”。
3. 重视力的转化:形意拳讲究力的转化,通过整体的协调运动使内力得以转化为拳力。
形意拳的拳法偏向直打,力道短而结实,动作简洁利落,讲究一击制胜。
4. 奔放豪迈:形意拳要求拳者打拳要奔放豪迈,注重气势的展现。
在拳术中注重挺拳、举拳、绷拳、沉拳等,通过发声、发力来表现力的沉稳和威严。
形意拳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师徒传承:形意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讲究师徒传承。
教学过程中,师父通过示范和口授的方式将形意拳的拳法、技术、理论等教授给学生,并通过师父点评、纠正动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拳术水平。
2. 分段教学:形意拳的技术和拳法非常多样复杂,教学过程会将它们分成几个段落来进行教学。
先教授基本步法和基本功练习,再逐渐引入基本拳法,最后再教授套路和自由散打。
3. 模仿动物形态和姿态:形意拳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态进行拳术动作的表演。
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来做动作,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形意拳的技术。
4. 强调“意”与“形”结合:形意拳注重“意与形”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师父会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意念来驱动拳击动作,注重认识和理解动作的内涵,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拳击技能。
5. 注重实战应用:形意拳强调实战应用。
形意八字功---尚济
形意八字功---尚济形意拳八字功----苏克海形意拳八字功特点:实战性强,攻防兼备,爆发力强,刚柔相济,步法灵活,招法奇特。
练此拳要用丹田之力,“三催、六合”手足并进,协调一致。
拳经云:“手脚齐到方为真”。
名称:斩、截、裹、跨、挑、顶、云、领。
形意拳软八手特点实战性强,攻防兼备,爆发力强,刚柔相济,步法灵活,招法奇特,又有“先防后打”的特点,此拳练久具有非常大的实战价值。
其拳名称:软缠肘、软顶掌、软靠掌、软掖肘、软广肘、软立桩、软滚拳、软钻拳。
形意拳硬八手特点实战性强,攻防兼备,爆发力强,刚柔相济,步法灵活,招法奇特,又有“硬打硬进”的特点,此拳久练有很大的实战性。
名称:硬缠肘、硬顶掌、硬靠掌、硬掖肘、硬广肘、硬立桩、硬滚拳、硬钻拳。
缠、顶、靠、掖、广、立、滚、钻。
八个字。
形意拳穿九宫苏克海拳经云:“练法有八字,展、截、跨、挑、顶、云、领是也。
”此练法八字,后人称“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前辈在长期锻炼与攻防实战中,总结提炼出的八个单式,做为个人单独练功操手之用。
此八个字,一字一种练法,一字一种用法,正所谓“一字一功”。
其中有打顾,有刚柔。
既有将对方劲引进落空的柔化之法,也有求乘虚而入,直踏中门迅直刚猛之举,如能长期反复操练,既长自身功力,又可掌握应敌之用的技巧。
但不要把“八字功”练成套路,要有速度、劲力。
八字功一、展字功:1、起势:三体式,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2、两手握拳,两臂同时一起往里裹劲,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右臂向前伸,两小臂交叉置于胸前,拳心向胸,与臂同高,前腿稍弓,身向前倾,眼前看;两胯要向里合劲,两肩向前松劲,两肘向下垂劲,身体如同被捆住一般,这是个合劲。
3、腰向右转,右手向上挑翻,到额正前上方停住,拳心朝外(或散开拳用掌亦可),左拳自胸前向对方胸或心直打,至肘中节伸直为度,(也可用拳和用掌)同时左腿蹬劲,左肩向里合劲,眼向左看,这个动作应注意打好一个“开劲”。
4、左脚尖向外摆,腰向左转,同时左臂向左,向上画一个圈(用转腰回身之力带动),左小臂外旋翻至拳心朝上(亦钻拳),右手握拳下落,置于胸前,拳心朝上再上右腿打右拳(亦黑虎出洞);再换右式,一左一右回身单换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派形意拳特点一、椿功有抻筋拔骨,静中求动特点。
尚派形意拳的椿功,以三体式为主,除有增强体质,为技术筑基的作用外,还别具技击内涵。
武术谚云:“筋长力大,肉厚身沉”,正因为通过锻炼把肌腱抻开,才能收放迅速,抻得长,放的远,打击力大。
尚派三体式椿功,虽在静态中,却突出地强调这“抻筋拔骨”隐形于内的内涵作用。
这正是构成尚派形意动作开展、灵活,发劲迅猛刚实的基因。
实际这一特点是从站三体式椿功就开始得到训练。
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
”以武术技法来讲,静中无动,就等于有形无意,空势子。
锻炼椿功为全面的筑基功夫。
这是内外和体用兼修,使用权之按技术要求,掌握好外形姿态势和动作的正确,以及追求内意的训练,使之从静中求动,向意动气行,气沛周身,动静一气,形神一体的高级阶段进军,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打好基础。
因之尚派三体式椿功,又突出强调这“静中有动”的无形无相的内涵技击作用。
实际这个“静中求动”的“动”就是“意”的训练也是神与气的内涵和内劲的培育。
因这这个“动”,不仅要“求”,而且必须要“有”,故突出强调“静中有动”。
由于这种内在精神作用,对中枢神纪起以良好的调整和保健作用。
加上在抻拔锻炼中,对肌肉的运用,使血液流畅,供养增多,加强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故有较好健身的体疗作用。
说三体式是变化人的气质之始,正因为它不努拙气,不用拙力,而在沉静自然中规矩操作,从而使肌体和精神都得到全面的结果。
对上述“抻筋拔骨”和“静中求动”两项特点的表现和作用分述如下:(一)“抻筋拔骨”的表现和作用:1、颏收头顶和气沉丹田,这是对身躯上下的抻拔。
利于上通三关(周天督脉的尾闾、夹脊、玉枕)下固丹田。
在龙折身中的顺胯、拧腰,是对身躯拧转的抻拔,这会助长丹田的发劲,并达于四肢。
2、沉肩、拔背、坠肘是对上肢臂部的抻拔。
特别是肘的里裹而又下坠,使肘窝朝上,在手掌俯扣正确的条件下,使肩、肘、手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并要舒展抻长。
这样,则拧抻力大,“三催”(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劲整。
加上内意的配合,会使气灌梢节,手有麻胀感、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的声动。
形意出拳时,要求“明了三星多一力”。
不仅肩窝、肘窝要抻开,连攥拳出现的腕窝也要抻开。
而站三体式椿功时,前手虽是俯掌,但要掌心回收,掌指前顶,虎口撑圆,同样具有抻腕之意。
在这样技术规矩要求下,虽是用意不用力,却能促进“三催”劲整,气贯梢节,劲达于指,因而使内劲放得长,打的远,助长发劲的弹性。
3、两腿弯前三后七,形成“夹剪”这是下肢腿部的抻拔。
前腿三成劲,后腿七成劲。
特别是前脚尖朝前,前膝亦向前微挺,而整个腿却要向里面收夹。
而后脚尖外摆(与前脚成45度左右夹角)后膝却要里扣(使膝尖接近前方),这样就使前腿与后腿形成既可灵活,而又沉实的“夹剪”劲。
不仅对踝、膝关节,就是对胫、股肌肉,也都起极大地抻拔作用。
因为膝关节反应比较第三故在站椿中,也会场出现吱吱响动。
(手可摸到)。
尤其是后膝的里扣,配合上体“龙折身”的反拧,形成腰胯间的抻拔。
更增大上肢前钻,下肢前趟、后蹬之劲,也大大助长腰部发劲的威力。
莫道上述这些抻拔要求,表面上显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但却能给周身一体,丹田发劲,打长放远,迅猛刚实,带来莫大的技击实效。
这也正是尚派三体式为培养技击实效的精微内涵之一。
也可以说是站三体式的神髓之所在。
(二)”静中有动“的表现和作用: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动静同理,体用一源。
而站三体式椿功,既讲体用之效,又讲动静之理。
故而,它是从“静中求动”开始的。
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静为性,动为意,不静则真意就不能发动。
真意能动,才会“妙用则为神”。
故形意拳要求练形神合一,进而追求“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不可也”的高超境地。
而这些追求又何尝不是用意来引化神气而求得技击上的妙用。
而三体式正是为了发挥动静体和用之作用而筑其基,也是“静中有动”内意锻炼的开始。
它的表现和作用:1、内视筋骨、意注上肢梢节,在沉肩、坠肘配合下,掌指就“有动”,有麻胀感受,有热流和气流,以至指关节时而有吱吱响动。
虽只用意不用力,却能力贯掌指,气贯梢节。
意注下肢,在前膝挺,后膝扣,又在“龙折身”的配合下,膝关节就“有动”。
有酸痛感,有热流和气感受,以至膝关节时有吱吱响动。
这样就能使下盘根固,后腿蹬进力大,还可以气贯“涌泉”,亦可治疗关节炎、寒腿等疾病。
2、调息归根,意注丹田,小腹就“有动”。
有热流和气感,会使丹田真气逐渐充盈,因之体强、根固,内劲中生。
津多咽之,意引丹田,会有腹鸣,咕噜声直下小腹,会觉腹腔松畅,气顺腹实,更有益于内藏和腹腔疾病。
这就是所谓“练丹田之气”,“丹田久练灵根本”,亦即“固灵根”,“真气退藏于密”,也就是所谓“元神元气”相合,由无而有,由小而大,一气之动,发之周身。
也是使内劲的形成和发动有根。
尚派三体式正是从静中求其动,得养练之始。
当通过动作和套路的锻炼,当做到“上下相随,内处合一,周身完整一气”,把明劲打好,练到刚健之至时,则“刚至柔生,柔极自化”。
这时站三体式该提高要求,则要:3、以“悟灵性为至上”,用“神意气合于丹田,运化周身,无微不至,感之遂通”。
这则是尚派三体式椿功最后从“静中有动”而至“动中有静”所要追求的高深造诣,到此境地自会“无处不有,无时不然,触之自应,不思而得”,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妙境,自可得之。
这也是尚云祥先生为内处兼修,体用并重给我们指出向高超境地进军的阶梯。
二、继承并传留了“趟劲”特长,体现出“脚打七分”的特殊技法。
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有交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挣崩摘豆角,犁周(音)五趾顶”,“脚步打七分手打三”,这些拳经要义,突出一点,就是要求练形意必须练出上步的前趟,后蹬之劲。
这不仅是形意拳进步快而远的特点,而且是如犁翻地,能把对方拔根抛出的绝技。
惜此技法知者甚少,乃致对上述拳经要论,多有曲解,失去真意。
惟尚派形意所练上步之劲,仍保留并传留了这一绝技。
所谓“去意好似卷地风”,就是要求把上步的“趟劲”练成象摧枯扫残的卷地劲风,既猛又快。
“犁周”,就是要求把“趟劲”练成象铁犁翻地一样,劲大力实,拔地而起。
得用上步所发挥的“脚打”,能如此劲大迅猛,用在技击上,自然比手的作用力大得多,因之才有“脚打七分手打三”的提法和要求。
尚先生晚年所世、所教凡是上步都强调要练出“趟劲”来,因之对形意这一绝技,起到继承和发扬作用。
习这功到,乃知“卷地风”这一“脚打”的深切涵意。
也就进而掌握到“脚打七分”真劲。
因之,磨练这一技法,乃成为尚派形意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动作打顾一体,舒展灵活。
尚派形意的出手入手,突出强调“肘不离肋,手不离必”,乃是形意主要顾法之一,是利用上肢以护怕、肋;但又是打法中主要的蓄劲动作,为使臂借身劲而劲大,身借臂劲而得发。
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三催”之劲得以有蓄而发,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出洞入洞紧随身”则是“虎抱头”的具体运用,小臂裹抱于头下,既是保护头、胸之“顾”,又是发挥“拧裹坠”,以蓄力待发之“打”。
正是打顾一体。
在出手发劲上,则突出强调“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的要求。
而“起横不见横”中的“横”是“顾”,用时在“不见横”中就含有势正劲顺之长,就可用“打”。
“落顺不见顺”中的“顺”是“打”,用时在“不见顺”中就含有“横裹”之劲,见来手即可用于“顾”。
且“起与落”、“横与顺”本身就包括“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即相辅相成,又“打顾”如一,因之它即是“顾中有打”,也是“打中有顾”。
尚派形意既严于要求进行平素锻炼,则武术动作在运动中,能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又丝毫不用拙力,才能身手不滞,舒展灵活。
只有四肢舒展,周身顺遂,才能练好动作,找到每一动作的应有独特技巧。
以至练功、找劲,向高级阶段迈进。
在椿功练“抻筋拔骨”的基础上,于练动作时再能舒展,自然就会身手运用自如,由柔和入刚实,而致抻得长,放得远。
所谓“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正是为了打好刚劲转柔化创造前提。
因之,尚派形意在做动作时,要求周身、四肢松开,但要处处合乎规矩,使劲意充沛,无处不到,神气内敛,归入丹田。
因而使动作做得既舒展灵活,又沉实劲整,并会气势夺人。
至此对什么“远近一丈步位疾,两头回转寸为先”,“我在场中无定势,或把或拳望着就是”,“不知进退枉学艺,不知起落枉伶俐”,“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若遇人多三摇两旋”等等,经义对机动灵活的要求自可意到步随,身手如一,无往而不得也。
四、发劲迅猛刚实,体现出“火机一发物必落”的技法。
尚派形意最显见的特点,是在动作和发劲上既迅猛又刚实。
因而同侪们说:“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就不能是说刚劲练到了。
”尚云祥先生年过古稀时还说:“人再有三十年阳寿,就再打它三十年刚劲。
”这句话的涵义,可惜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
但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是先生专攻形意,磨练一生,从实践中得出来的不同一般的经验总结。
因为形意发劲制敌的基础是讲“硬打硬进无遮拦”的。
先生说“硬打”就是不管对方是动、是静,动也打,静也打,不管对方是刚、是柔,刚也打,柔也打,不借惯性,不借他力,遮也打,拦也打,沾着就发,这才叫“硬打”,才真正有发人的本领。
要想做到这样,就必须先打好刚劲。
不努气,不用拙力,从自然、合协中练出完整的刚劲来。
再把刚劲练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来,才能达到“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打法要求。
才能使内劲逐渐充盈,打得实,放得远,势如奔雷。
有了这种疾用骤发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才算到了得不借外力,自身发劲,沾着就有的本领。
有了它才体现出形意的真劲,“火机一发物必落”的技法要求。
一句话:“练不出迅猛刚实的爆发劲,手到对方身上就没有‘想打就能放’的威力。
”五、内劲充盈,催“三节”惊“四梢”。
练形意拳的内劲,有“返先天”之说。
因之做动作,就必须轻松、合协,任其自然。
不努气,不用后天拙力,从虚灵自然之中,把形体调整好,把身外散乱之力,消融归一,随同把身外散乱之神、气,按拳术之规矩,纳入丹田,与先天之气交融,成为浑元一体,由微而著,而能逐渐充实,运化于周身,则融融和和,无微不至。
以之应用,则无处不有,无时不然,便形成形神相合,体用一源的内劲。
朋形意拳的三步功夫来说,基础打不好,刚劲不完整,是培养不出内劲来的。
它在运用中是以腰为主宰,运之周身,内劲通灵。
则玄妙自生。
尚派形意所表现的形神完整,内劲充盈是和严格掌握和运用催“三节”惊“四梢”分不开的。
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讲“三节”,练形意的都知道,躯干、臂、腿无处不分根、中、梢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