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美术《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是一节设计表现与欣赏评述的综合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物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绘画、手工等表现方法,应用主体与背景的知识。
四年级正处在美术学习中段和高段的转折期,其语言丰富,知识积累正在有序上升,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浓,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体验的需求旺盛。
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观察、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2.指导学生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观察、欣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画主体与背景的呼应关系和背景对主体的补充说明作用。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利用画、剪结合的形式,恰当选择背景,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活动一:欣赏评述《蒙娜丽莎的微笑》,认识主体与背景,导出课题1、讲蒙娜丽莎被盗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国有一张著名的人物画,画里的人物被法国人民称为女神。
__年这张画丢了以后,法国政府成立了数以万计的侦缉小组,动用了数以万计的警力,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多里,案件一直没有任何的进展,警方面对着社会舆论泰山般的压力。
1913年1月26日,在法国与安道尔交界处的迪莫特镇,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女神也终于完璧归赵, 2、出示课件,《蒙娜丽莎的微笑》,欣赏、讨论。
(1)讨论:看到了什么?蒙娜丽莎在哪里?她的心情怎么样?(2)讲解:《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
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宁静的风景衬托出人物悠远宁静的内心世界。
是人物画中的传世杰作。
(3)讲解主体与背景:在这张人物画中,蒙娜丽莎是画面的主要部分,我们通常把画面的主要部分叫做主体;而人物背后的景物,就是背景,是次要部分。
主体与背景(教案)
在本次“主体与背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大家能积极参与,但回答问题时,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主体与背景的知识点还不够明确。为此,我在新课讲授环节加强了对比手法和画面组织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五章“造型与表现”中的“主体与背景”一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掌握运用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突出主体的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在画面中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及作用。
(3)个性化表现:在遵循主体与背景关系原则的基础上,如何展现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进行创作,培养个性化表现。
(4)审美情趣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解决方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流程
2.教学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使主体更加突出,是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难点。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教师示范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体与背景的关系,使画面和谐、有层次感。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优秀作品,了解画面组织的原理,提高自己的画面组织能力。
1.观察能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关系,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2.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的对比、色彩、形状等手法,激发创新意识和个性化表现。
3.美术表现:掌握主体与背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画面组织能力,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一、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快来看一看他是谁?(PPT)生:喜洋洋师:喜洋洋同学在假期的时候去了很多地方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旅行照片(PPT)他来到了?生:天安门(北京天安门)生:埃菲尔铁塔师:埃菲尔铁塔在法国巴黎的战神广场,这是哪里?生:自由女神像师: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最后喜洋洋又来到了,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陵墓。
看完了这些旅行照片,老师有个问题想要考考大家,在这些照片中哪些地方相同?生:主体相同(板书:主体)主体都是喜洋洋。
师:哪些地方不同呢?生:背景不同(板书:背景)喜洋洋旅行的城市就是背景。
师:那在画面当中,主体与背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与)(板书:与课题完整)。
二、过程(1)认识主体和背景师:谁能和老师说一说你所理解的主体?或者说一说你是怎么定义主体的呢?生:答师:(PPT)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
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举个例子,那在今天的美术课堂中,谁是主体呢?在课堂中老师教,同学们学,这就叫做教学,所以我们都是课堂中的主体。
师:那背景呢?生:教室、桌子、椅子等等…师:(PPT)背景就是图画、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2)主体与背景的作用师: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中,背景起到什么作用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女孩儿(摘素描纸),我们猜一猜这个小女孩儿在做什么呢?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猜一猜小女孩儿在做什么呢?生:(答)师:当我把小女孩儿放在了这个背景下,有个故事正在发生,谁来说一说什么故事?生:(答)师:那在这幅画面中小女孩儿又在做什么呢?2 那再换一个背景呢?3.4师:刚才同学们讲的这些小故事,我们的主体发生变化了么吗?生:没有师:主体都是我们的小女孩儿。
那什么一直在发生变化呢?生:背景师:那我们的同一主体可不可以搭配不同的背景呢?生:可以师:那背景变了,画面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发没发生变化呢?生:发生了师:那也就是说,谁能总结一下。
主体与背景教案
再次,知识点稍多,减少了学生的绘画制作时刻,在教学中,以有味卡通形象为主的给学生引导和分析,我讲述了什么是主体,什么是背景,背景的作用一、二点,以及主体特点这几个部分,虽在美术教学理论中确实是多的,可庆幸的是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的专门好,同时在作业时期也把知识点运用到了其中。
同一主体不同背景
4、下面还有一种变化,我们再看看他属于哪种组合
这组图片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看
师总结:差不多上在黑板前,拍照的不同学生的作品,这组图片属于:
同一背景不同主体
5、巩固练习
看看你们是否能够快速的发觉他们属于哪一种组合。
同一背景不同主体
同一主体不同背景
6、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如此的场景
生小组讨论,并举例
1、谁来说一下,什么缘故你一眼发觉走钢丝的人是画面的要紧内容?
主体有哪些特点呢?
2、生讨论回答。
颜色比较鲜艳,在画面的中间,人物比较大。
3、依照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色彩:鲜艳明亮
位置:在画面的中间位置,比较突出。
比例:人物占据的面积比较大。
这是主体的最要紧的特点,我们平常作业时老师确实是如此要求同学们。
我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成,关于教学,我以后会更加努力去学习更多的美术教育教学知识,向同事请教教学体会。不断摸索,争取进步!关于学生,我将会在自信和积极制造方面给学生们多点尝试,多点挑战!让学生们也能在课堂中,敢于挑战,更加自信!
主体与背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关系;2.能够表现主体和背景的关系,并进行深度描绘;3.继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为学生今后进行更复杂的艺术创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主体与背景的关系;2.主体和背景的色彩;3.主体和背景的空间构建。
教学难点1.主体如何与背景协调;2.如何在描绘背景时不压制主体;3.如何选取适当的颜色和构思空间布局。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学习、讲解法、练习法、情境模拟法、交流互动法。
教学准备1.艺术教材;2.示例作品;3.学生绘画用具。
教学内容第一节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画面作品的灵魂所在。
主体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可能是人物、动物、物品等,背景则是主体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
教师通过艺术教材讲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具体方式,例如在搭配时要考虑颜色、明度、对比等要素,不同主题的画作中要注意主体和背景的协调,表现主体所在的物理空间等。
第二节主体和背景的色彩色彩是画面的基本组成素材之一,主体和背景的色彩搭配对作品的表现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通过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主体和背景色彩的搭配,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色彩表达画作表现的意义。
教师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喜好选择搭配方式,并讲解各种搭配方式的应用范围。
第三节主体和背景的空间构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如何在画面中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表现主体所在的物理空间。
教师通过艺术教材及实际案例演示,展示背景构建的方法及技巧,让学生理解背景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将讲解如何运用明暗、透视等手法构建主体所处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巧妙表达主体所在的环境。
总结这门美术课程是让学生窥探美术构图之道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对主体与背景关系、色彩及空间构建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画作创作的技巧和打磨方法,也可以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创意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1
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主体与背景》是鲁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来创作出有趣、富有层次感的绘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形状、线条等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体不够突出,背景处理过于复杂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培养学生对绘画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绘画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知道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种关系来创作出有趣、富有层次感的绘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法。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相关绘画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主体与背景》精品教案2021
《主体与背景》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主体与背景》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正确处理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在了解和创作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运用观察与比较、探究与体验、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过渡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请大家看看他是谁1.展示两张图片,请你分别说说维尼去哪里了2.这两张图片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主体与背景》。
(二)讲授新课1.学习主体和背景的含义。
(1)欣赏书中名画《悄悄话》《荷塘夏趣》,说说作品中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2)教师小结:主体就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背景就是在图画或者摄影里衬托主体事物的景物。
2.探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过渡语:认真观察下面两组图片,小组内说一说每组图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1)分析主体不变,背景变化后的画面效果。
①观察图上是谁他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奔跑(可由他的动作、表情猜测)②仔细观察主体相同、背景不同有什么效果③教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引起内容变化的同时,情感的表达也发生了变化。
背景是主体的补充说明。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背景与主体动作、表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画面就显得和谐,再加上适当的夸张、对比,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画,让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学生:图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画中谁是主题?谁是背景?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树木)——背景教师展示课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2、讲授新课(1)欣赏。
教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2)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家里、游乐场所,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3)教师出示一幅只画好主体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4)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一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二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合作,培养协调能力。
)3、学生作业。
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4人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分别画不同的背景。
4、学生创作、教师巡堂辅导5、作业展示、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6、小结,布置下节课准备工具。
课后反思:本课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所经历的事情来创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另外,在本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张画着维尼熊(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旧贺卡的背景镂空掉,背面又贴上了一个封套,然后画了好几张风景画的背景插进去。
《4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观点,理解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识别绘画中的主要元素和背景环境。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绘画作品,识别主体与背景,掌握基本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优秀的孩子画作品,以便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绘画材料(画笔、颜料等)和作业纸。
3.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观点和区别。
2. 观察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选择材料、如何安排位置以及如何描绘背景。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4. 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作者自我介绍和诠释他们的作品。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6.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画一张完备的主体与背景的图画,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绘画中正确表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让学生学会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干系,并能够正确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绘画中能够创作出有创意的主体与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主体与背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 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课前安置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主体与背景,以便在教室上交流分享。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主题与背景》人教版
欣赏学生的作品:教师适当讲解作画的步骤:
1.先画主体物,再添加背景
2.主体物在画面的位置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表现主体形象,借助背景来烘托主体。
画面的主体可以说是画面的主角,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自己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我们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和谐,才会形成最美的画面。
2.教师错误示范,引导学生在纠错的基础上巩固主体背景之间关系的掌握。
五、作业联系
教师提供若干组主体,学生利用添加背景的方式让它变成一幅画。强调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六、展示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
七、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环境污染图片,学生欣赏讨论,教师小结。
人是社会大环境下的主体,我们只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才能更好的和自然和谐相处,主体与背景和谐,才会有美好的画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授课时间:第4周
教学目标
1.美术作品中哪个是主体,哪个是背景?
2.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出示风景图片(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或者自己喜欢的图片。
你看到什么了?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
再次出示这几幅图,老师播放的那么快,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画面的形象呢?
学生:因为那些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物,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它是画面最突出的。
主体与背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主体与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演示法: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美术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主体与背景创作美术作品。
5. 评价与总结: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次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涉及到课堂的具体操作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明显主体与背景区分的美术作品,如风景画、静物画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作品中的主体和背景是如何区分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样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是美术作品中主要表现的对象,是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背景则是主体所处的环境,用以衬托主体,使主体更加突出。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实例,分析主体与背景在作品中的运用,如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背景的描绘来增强主体的表现力。
3. 示范:在示范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主题,如“一棵树”,现场演示如何运用主体与背景进行创作。
1主体与背景(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1 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能在作品中准确运用;2.能运用素描技法描绘主体的形态特征,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构成关系;3.通过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的敏感度,了解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构成,掌握素描技法;2.教学难点:通过色彩表现理解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主体与背景的概念首先,让学生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主体通常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作品表达主题和情感的关键。
背景则是主体的环境,能为主体提供空间和情境等。
主体和背景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它们的构成关系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2. 素描技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学会描绘主体的形态特征。
要求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构成关系,正确表达主体的轮廓线、线条质感、明暗对比和体积感等。
这些技法的正确运用,是理解主体与背景构成的重要基础。
3. 色彩表现通过实践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表现的敏感度。
要求学生在创作中把握好色彩的饱和度、亮度和纯度,灵活运用色彩的组合,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第一课:主体和背景的相互作用1.首先,教师介绍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和作用,列举具体的例子,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2.学生分成几组,互相观察和分析彼此的作品,看看哪些是偏重主体,哪些是偏重背景,有什么形式和风格等差异;3.学生用笔在一张白纸上绘制一个简单的主体形象,如一个水杯或者一个小石头。
然后,要求学生继续在画纸上加入几种背景,比如线条、点、面等。
通过多次尝试,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背景类型,并尝试不同的构图技巧。
第二课:素描练习1.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并要求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主体的各种轮廓线、线条质感、明暗对比和体积感等;2.教师演示素描技法,制定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例如绘制一个球体或者杯子等形象。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素描基本技法;3.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分享素描技法的心得和感受。
小学美术《主体与背景(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拓展引申到创意生活,希望能做一个有创意灵魂,有情趣的人。
【教学重点】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本节是美术创作中,专业性质突出的一节,掌握好本节的知识,能够为学生将来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可以运用自如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为了利于学生的理解,我采取直观的作品欣赏分析,让学生直接找到主体就是画面最主要的形象,最突出的那个。
而背景就是衬托主体的,烘托画面的。
为了能够深入的探讨二者的关系,我运用图片的创设让学生发现主体物不变,背景变化,画面产生的效果。
并且挖掘出主体与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作者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1、在上课开始,老师想邀请大家去看一场画展,看画展可不是走马观花,老师有要求,你看到的每幅画中的事物,用一两个关键词描述,看谁记住的最多,谁就是最强大脑。
听清楚了吗?出示:你都看到了什么?你们为什么记住的是画面中的这些事物呢?大、突出这些最大、最突出的就是画面中的(主体)?所以咱们看画的时候主体物首先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二、背景的作用1、衬托主体欣赏名画(衬托主体)画面中除了主体,还有什么?背景,背景在画面也很重要吗?若有所思的样子,刚才画展上咱们看到了这样几幅画,从这几幅画上能不能发现点什么?从视觉感受上说(板书:衬托主体)2.丰富画面:这里有三个人物弯着腰,可能在哪,正在做什么呢?生:捞鱼,捡垃圾(你真会想象,你真是个环保小卫士)在法国,有位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他怎么想的?一起来看现在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了吗?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农田里捡拾着遗落的麦穗。
添加了背景之后,画面有了什么变化?预设:画面更丰富了,饱满了预设:如果说有了明确主题。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在美术作品中的概念和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构图原则,创作出主体突出、背景协调的美术作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价美术作品中主体与背景的处理方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介绍主体与背景的定义和关系。
通过示例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和协调。
构图原则讲解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统一等,并展示如何应用于主体与背景的处理。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原则进行创作。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
学生能够运用构图原则创作出主体突出、背景协调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构图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创作中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达到作品的整体和谐。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示例作品、绘图工具。
学具: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提问学生关于主体与背景的感受和认识。
新课内容讲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
展示示例作品,分析其中的主体与背景处理方式。
实践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主体与背景的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板书《第4课主体与背景》主要内容:主体与背景的概念、构图原则、创作实践。
作业设计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以主体与背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学生在作品旁边写一段文字,描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和构图原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4课《主体与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理解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2.通过学习作品,掌握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3.通过绘画实践,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解析作品中主体和背景的关系,理解构图构建原则;2.准确把握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形象特点,掌握其绘制技巧;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主体和背景在画面中相互作用的关系;2.把握构图原则,使得画面整体具有力量感;3.熟练掌握主体和背景的绘制方法,呈现出形象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询问学生对于画中主体和背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简述几段话,描述其中的主体和背景如何相互作用,让学生感受画面氛围,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2.讲解(15分钟)1.讲解主体和背景的概念,告诉学生画面中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和关系。
2.介绍画面构图的原则,主体和背景的比例和位置的设置,以及画面中的明暗和色彩。
3.分享几幅名画,让学生理解画家是如何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优秀艺术品的。
3.实践练习(30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画面构图的创作练习,强调主体和背景的平衡与协调。
2.在画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画面的明暗变化和色彩运用,欣赏主体和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优美的构图。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借助想象,发挥创意,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4.展示交流(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路。
2.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对于好的作品可以及时表彰。
5.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强调主体和背景在画面构图上的重要性,让学生持续关注这一点,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五、作业1.完成一幅以“主体和背景”的关系为主题的创作作品,语言文本要求形式化,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与背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油画笔,教师课件、学生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讲述。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看过那些动画片呢?现在描述一个你脑海中记忆犹新的画面片段(学生回答),现在老师也带了几幅动画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展示图片)。
哪位同学能讲一下,这个动画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片段或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什么,次要的又表现什么?
2、教师展示几幅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的范画),教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事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回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草原)——背景等多幅图片进行分析。
3、教师总结:每一幅画都有主次之分,今天我们来讲一下画面的主体与背景。
[板书]主体与背景
二、发展阶段:
1、(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概念。
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2、(课件展示)师出示几幅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老师这里有灰太狼的图片,请大家仔细想想,通过它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他在干什么?(教师总结:这几幅画在统一的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达了不同的思想。
)
3、下面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例子。
你们说说看每一幅各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他们有什么关系?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同一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达了不同的思想,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点题)强调:背景衬托了主体(主体产生的效果是由背景决定的)。
4、(课件展示)老师这里有可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请大家仔细想想,通过它们现在的表情、动作想象一下它在干什么?
教师总结“一幅完整的作品,必须要有人或物作为主体,再用背景来衬托。
这是一幅作品最基本的要求。
”这也是我们以后创作作品时所必须注意的要求。
5、教师辅导,学生自由创作:
师:现在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你是不是也想创作一幅完整的作品了啊?好,老师这里带来了几个主体,(课件展示)我想请同学们帮设计一个漂亮的有创意的背景。
使它们成为一幅有主体的完整的作品,来讲述一下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人物或动物作为主体,创作一幅完整主体与背景的作品。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完成后拿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6、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巡回指导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把有创意的作品黑板展示,进行评价。
7、课后拓展:
课下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当成主体,来设计一个背景,让它带我们去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