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7课解比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χ=×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
(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1、解下面的比例2、解下面的比例(1)8︰12=X︰45(2)0.4︰X=1.2︰2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作业布置:练习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1、什么叫做解比例例:1.5:2.5=6:X解2.5×6=1.5X1.5X=15X=10X:320=1:10解10X=320X=32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执教人:张羽山任教班级:六(3)班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5页内容及练习六的第7、8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解比例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 9:3和15:73、一个比例有几个项?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比例中的三项,另一项可以求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解比例的含义。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找出等量关系式: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2)哪个量是已知的?哪个量是未知的?怎样求模型的高度?(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比例:X:320=1:10(4)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怎样解呢?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10x=320×1。
现在变成什么了?(方程)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但这里还用写“解:”吗?为什么?)(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时《解比例》教案
(3)如果3A=9B那么 A﹕B=( )﹕( )
追问:为什么这样填?仔细观察前后的等式有什么变化?
(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搞清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
3、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多少?
14:21=2:( ) = 追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学以致用:
1、判断:①比例一定是方程.( )
②解比例就是解方程,解方程也是解比例。( )
3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一定互为倒数.( )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3.按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 和X的比等于 和5的比。
4. 二次尝试:
自学例3:外项和内项分别是什么?(交叉相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教师小结:解比例的方法:
1先写“解”字。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一般要把含有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3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4验证。(①看比值是否相等。②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看内项积和外项积是否相等)
(2)、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4.5和0.2两个内项分别是X和
4.小明用20克糖和150克水冲一杯糖水,照这杯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计算,在240克水中应加入多少克糖?
5.完成P42的做一做第1、2题。
6.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课堂练习:P44第8一13题 (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两个比的前后项所对应的量是一致的,这需要学生对情境中比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
如果用X来表示未知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解比例)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2)
《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掌握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1、方程的意义是什么?什么叫解方程?2、比例的意义是什么?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3、用方程解应用题有几个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做好知识铺垫,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一)例2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
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
这座模型高多少米?学习提示:1. 读题,理解题意:你是怎样理解“1:10”的?2. 根据题意列出一个比例式。
3. 组内交流:解这个比例用到哪些有关知识?学生读题后根据要求分别回答上述问题。
加深对1:10的理解,会根据题意列出比例。
讨论出解答比例的知识依据。
师作总结: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知识。
接着让学生说出所列比例式。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接着教师板书:“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解比例”。
板书“解比例”。
让学生说出解答过程。
然后课件出示解答方法。
10x=320×1x=32师:你们的解答过程与上面一样吗?若不同,说一说你的解答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依据和过程,把学生的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10x =320×110x÷10=320÷10x=32师作说明:哪种方法都可以,课件出示的方法有其优点,学生讨论得结论:有利于约分。
讨论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大致步骤。
生讨论教师作总结:1、先写“解”字,设未知数x。
2. 根据题意列出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3 解比例》9-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3 解比例》9-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
2.能够独立解决解比例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进行实际问题的比例求解。
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解比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本、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练习册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重要性。
2.讲解:–授课目标概述。
–解释比例的定义和用途。
–分步讲解解比例的方法。
3.示范:–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让学生跟随操作。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扩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梳理:–整理本节课的思路和知识点,让学生加深理解。
7.作业:–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解决更多的比例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要点1.理解比例的概念。
2.熟练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比例的抽象概念理解不深,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八、课后反馈1.请学生针对解比例的方法,写一篇总结性文章。
2.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l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 l 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解比例。
我们将深入探讨比例的概念,学会解比例题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的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解法,难点是理解比例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尺子、圆规等,以及一些图片和图表,希望能够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例。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比例的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比例的定义,让学生们理解比例的意义。
3. 解比例题目:我会给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解答,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你认为的比例关系,并尝试解出比例。
答案:如尺子的长度和圆规的宽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 选择一道比例题目,尝试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
答案:如已知一条绳子的长度和宽度,求绳子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解题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比例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做类似的题目,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工程中的材料比例等,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选择了尺子和圆规作为教具,这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比例来描述它们。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它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比例的初步理解。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教科书P59—60的例5、例6,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练习九3—7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材通过例5和例6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正、反比例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用比例解答。
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
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解比例 1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方案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苏教版六年级(下)第45页的“解比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流程:流程1:教学例5a教师:李明同学在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后,也在电脑上把下面的一张照片按比例放大。
课件出示例5。
教师读题:现在只知道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要求出宽,我们必须先理解“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教师:按比例放大的意思呀就是说明这张照片放大前后的相应边长的比能组成比例,例如:放大前的照片的长:放大后的照片的长=放大前照片的宽:放大前照片的长:宽=放大后照片的长:宽。
流程2:教学例5b教师:现在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我们就可以假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课件出示解:设放大后的照片的宽为x厘米。
教师:现在你能列出比例式吗?教师: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比例13.5:6=x:4教师:动动脑筋,这个比例中的未知数x你能求出来吗?试一试!流程3:教学例5c课件出示解答过程。
教师:可以这样来解答。
你知道把比例写成“6x=13.5×4”这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吗?教师:其实这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写的。
你看懂了吗?教师(指着):现在我们已经把未知数x求出来了,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教师:请大家完整地看一看解比例的过程,想一想解比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把一个比例转化成这个等式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最关键的还是把一个比例写成等式这一步,它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来的。
流程4:教学“试一试”a教师:你现在会解比例了吗?请大家看课本45页的试一试,请你接着完成它。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下册中关于比例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比例的概念- 比例的性质和简化比例- 比例的应用,包括比例的放大和缩小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比例相关的生动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什么是比例?”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概念讲解简要而清晰地讲解比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使用具体的例子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简化比例的方法。
第三步:探究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合作解决几个比例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比例思维解决问题。
第四步: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师对不同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五步:练与巩固发放练题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完成。
教师可以随堂辅导,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
第六步:反思与拓展让学生回顾今天的研究,讨论他们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和练成绩,评估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外,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检验他们的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比例练题- 拓展问题手册总结这个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六年级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比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这节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解比例|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解比例|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3 解比例。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的教学内容是解比例。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
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比例,也就是如何找到未知数,使得比例成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铅笔的价格是3元,橡皮的价格是2元,小明一共花了5元,请问小明买了多少支铅笔和多少块橡皮?”3. 练习:在讲解完解比例的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解比例,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们运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的概念:两个比相等的关系解比例的方法:交叉相乘,求未知数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比例的例子。
答案: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比如2:3=4:6。
2. 已知比例2:3=4:x,求x的值。
答案:x=6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面积=长×宽=10cm×5cm=50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解比例的方法。
六年级解比例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解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概念,能够正确定义和解释比例的含义。
2. 掌握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性质,能够利用比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运用比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及性质的讲解和掌握。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白板、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为学生引入比例的概念。
例:小明用1个小时骑自行车行了15公里,那么小明每小时骑行的公里数是多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Step 2:引入比例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导出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a:b,a和b 分别为比例的两个数。
比例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Step 3:比例的性质1. 同比例线段的比例相等。
2. 比例的扩大或缩小是改变原比例中的一个数,即改变a或b,而另一个保持不变。
3. 比例的倒数也是比例。
Step 4:比例的简单计算通过例题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简单计算方法。
例题1:某水果店的苹果售价是每公斤5.6元,梨售价是每公斤3.2元,那么苹果和梨的价格比是多少?解答:苹果和梨的价格比是5.6:3.2,可以简化为28:16,进一步简化为7:4。
例题2:某工厂生产200个电视机,用了400个电子元件,那么生产100个电视机需要多少个电子元件?解答:电视机和电子元件的比例是200:400,可以简化为1:2,所以生产100个电视机需要200个电子元件。
Step 5:运用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实际生活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练习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题3:小明每天骑车上学要花费20分钟,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5公里。
如果小红的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公里,请问小红每天骑车上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解答:小明每小时骑行的公里数是(60/20)*5 = 15公里/小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学生能够回忆起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内项相等、外项相等,并运用这些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物品分配等。
2.学会使用比例尺,进行地图上的距离、面积等计算。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32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关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简单比例的解法。
-选择两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比例知识进行求解,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2.能力提升训练:
-完成课本第33页的练习题4、5,这两题涉及复合比例和连比的解法,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尝试设计一道含有比例的问题,并给出解题步骤,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比例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比例》。
1.情境创设:我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和他的好朋友去超市购物的故事。故事中小明发现,超市的某种商品正在打折,原价是100元,现在打8折,请学生帮助小明计算现在的价格。通过这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践应用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并记录一天中遇到的比例问题,如时间比例、距离比例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比例》-人教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比例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如地图比例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先识别问题中的比例关系,再通过设置比例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比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物品或计算长度、面积的情况?”(如分水果、测量距离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3.提高小组讨论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对学生进行展示技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些反思,努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掌握比例知识。
3.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比例中的数与形的关系,形成对比例尺的直观认识;
4.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比例问题和解题思路;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将比例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新颖有趣的比例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教学中,我们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中,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比例的应用,二是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在比例的应用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在如何通过比例解决问题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比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优秀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引入购物等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比例的应用规律。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教授比例的计算方法,包括求比值、求比例和求未知数等。学生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将其转化为比例问题,并通过比例计算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还需要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3 解比例》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3 解比例》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具体问题。
–能够正确运用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掌握解比例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和运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勇于思考,勇于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理解,解比例的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小王买了6本书,问小王书的数量是小明的几倍?2. 梳理知识点•思考:什么是比例?比例由什么组成?•引导学生回顾比例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性质。
3. 学习解比例的方法1.比例判断:确定两个比例是否成比例;2.比例等式:利用比例的性质建立比例等式;3.比例运算:根据比例等式进行比例运算;4.应用实例:通过具体实例演示解比例的过程。
4. 练习与巩固1.给出若干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2.组织学生互相验证答案,讨论解题过程,提出疑问。
四、课堂讨论与总结通过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分享解题心得,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比例来解决?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解开比例的谜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
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正比例的认识⊙复习导入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4)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方法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肯动脑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一、复习,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引入新课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3、呈现自学提示:(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3)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解比例》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是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用比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说说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3 :2 =():6 括号里填几,为什么?刚才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这个过程就是今天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叫做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一)探究解比例1.到底什么叫做解比例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42页,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生汇报:过程中提炼出解比例。
小结: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组合作解决 x : 3 = 24 : 8先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然后同位两个人互相说一下解题思路,看一下方法有什么不同?生汇报,并讲解解题思路。
2.总结解比例的方法通过同学讲解解题思路,在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第一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比例转化成方程第二按照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项的值。
3.比较两个方法,哪个更为简便,引导学生尽量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二)、例2教学阅读与理解:生读题:1.师:题目说:模型的高度与实际的高度比是1:10,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生汇报理解,关键要说出模型高度是1份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就是10份。
2.师:进而在追问:1代表的是: 10代表的是:师:也就是说:模型高度5米时,实际高度则为50米。
师:现在你能把这句话转化成数学语言吗?模型的高度:实际高度=1:103.找已知未知:实际高度已知是320米,而模型的高度是未知的,所以应该怎么办生:设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是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用比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3 :2 =():6 括号里填几,为什么?
刚才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这个过程就是今天要探究的主要内容,叫做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解比例
1.到底什么叫做解比例呢?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42页,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两个问题:
什么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生汇报:过程中提炼出解比例。
小结: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组合作解决 x : 3 = 24 : 8
先自己在练习本上解决,然后同位两个人互相说一下解题思路,看一下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并讲解解题思路。
2.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通过同学讲解解题思路,在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第一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讲比例转化成方程
第二按照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项的值。
3.比较两个方法,哪个更为简便,引导学生尽量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二)、例2教学
阅读与理解:
生读题:
1.师:题目说:模型的高度与实际的高度比是1:10,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生汇报理解,关键要说出模型高度是1份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就是10份。
2.师:进而在追问:1代表的是: 10代表的是:
师:也就是说:模型高度5米时,实际高度则为50米。
师:现在你能把这句话转化成数学语言吗?
模型的高度:实际高度=1:10
3.找已知未知:实际高度已知是320米,而模型的高度是未知的,所以应该怎么办
生:设X。
分析与解答:
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为X米。
x:320=1:10(快速解答)
10x=320
X=32
回顾与反思:
检验:把x=32代入原比例。
计算可知,两个比正好相等,正确。
答: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三)例3教学:分数形式的解比例
谁是外项,谁是内项?
内外项处于什么位置?
自己解答?
全班交流,
总结方法。
课堂小结:什么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1)X:10=1/4:1/3
(2)0.4:x=1.2:2
(3)12/2.4=3/x
2.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四、小结谈收获
主要学习了解比例。
掌握不同类型比例的解法,形成良好的技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